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优秀教学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法是放进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在高校中,社会上对相关人才教育培训也利用相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建立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能够有效促进工商管理教学展开。随着工商管理重要性不断加强,国内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始着手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由于我国在相关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建设商管理案例库过程中对案例收集以及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1 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教学中建立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缺乏优秀案例之处,教师即使教学水平再高也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其次我国经济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体制差异,我国经济转型过程是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过的,难以直接将国外案例引进教学中,因此对某些抽象概念难以解释。其次商管理案例库具备知识储存以及知识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商管理案例库能够加强各大中专院校间的密切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 商管理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数量不够

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较多,大多学生不具备社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此时大多需要通过案例帮助学习。当前商管理案例库中案例数量明显不足,很多知识点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够通过自身见解向学生举例说明,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

2.2 案例质量不精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现有案例难以同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一一对应。除此之外一些知识点虽然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但其中大多只是为了迎合教学而从杂志或者网络上直接转载而来,叙述较为片面,未更深层次问题探析,案例质量不精,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3 案例时效性不强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通过较长时间累积逐渐完善形成,因此其中一些早期案例已经较为陈旧,很多案例时间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差异较大导致难以理解案例内容,同时将不具备时效性案例运用于教学中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前沿理论结果。

2.4 案例本土性较弱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有一部分案例主要借用于国外教学案例,对我国现状反映不足,难以暴露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得出建设性意见,教学效果不佳。

2.5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材料来源有限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主要通过各杂志、新闻、网络、国外文档借鉴等渠道,难以收集到本土较为经典实际案例。当前教学中很多案例是对传统经典案例的改编,我国大多企业对工商管理认识不足,不愿将相关信息公诸于众,因此相关材料收集有一定难度。

3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策

3.1 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最终成功主要取决于各大中专院校能否认识到商管理教学案例重要性。当教师教学认识上升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库对我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案例需要被教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教师首先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感到不满才能促进其主动进行案例丰富与更新。通过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培养起一批注重案例教学的教师,便于提升案例教学效果。通过在大中专院校中建立反馈机制让教师机学生讲教学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并由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逐渐完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3.2 大中专院校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因此需要有稳定的组织支持,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各大中专院校应建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让工商管理教师参与其中,展开教学心得交流,对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教学中需要引进或更新新案例的部分进行汇总。专门案例中心组织内部需明确责任,展开案例收集、编写、整理。其次各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业间需展开定期交流,发挥各方优势将推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持续建设。

3.3 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企业兴衰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进行,因此给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提供丰富资源。各大中专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定期展开校企交流,调动企业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中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当前市场形势,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综合性人才,企业能够帮助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二者相互协作,实现共赢局面。

3.4 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处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外,还需尽可能挖掘一切外来资金,例如社会相关组织、个人捐献等。通过充裕资金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将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从无偿行为转变为有偿行为。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激发工作人员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加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提升我国工商管理教学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基础,也是加深学生理解为未来社会培养众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重需要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柴小青. 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丛,2010(6):23-28.

[2] 高丽. 刍议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J]. 学术研讨,2012(5):102.

第2篇

关键词: 案例库 案例式教学 《海洋水文气象保障》

《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是将气象学和物理海洋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部队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环境预报保障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军事特色强的课程,是理工大气象海洋学院面向军事海洋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岗位任职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国内已有相关高校的教师在应用气象学、航海气象和海洋学的教学中尝试开展案例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1,2],我院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已有三年多,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3],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部队急需的创新性人才。但在案例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内气象预报和海洋水文环境预报与保障学科专业中案例库的建设普遍较薄弱,案例数量不足、案例质量不高(内容陈旧、类型单一等),教师独自收集案例,独自使用,不能共享教学资源等问题。因此,课程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劳伦斯[4]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能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它是学术思绪驰骋的依据。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必须把这一复杂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它。”一个好的案例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保证,一批好的案例则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相关的一批案例在计算机中存储的集合即为案例库,可见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建好案例库不仅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而且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最终使案例库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一种宝贵的在线教学资源,使更多的人受益。

二、《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库的建立与使用

任何案例库的建立,必须首先建立入选案例的原则及案例库总体结构和内容等。

(一)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案例是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础,拥有高质量的案例,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军事院校的《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的收集或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案例来源于实际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中,来源于实践且与课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绝不可有教师主观臆断,虚构而作。紧贴实战、靠拢部队的案例情景和面临的决策是今后学生遇到的情景和胜任工作不可缺少的经验。

2.注意案例的代表性。代表性是指案例具有一定的广泛和普遍意义,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习者通过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领悟课本中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形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树立创新意识。

3.注意案例的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与课程的知识点吻合,不是生搬硬套,不是为了案例而讲案例。整个案例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除了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外,案例覆盖的知识也要具备多样性,即完备地覆盖教学课程主体内容的重点。

4.注意案例的难易度。案例必须难度适中并注重现实背景,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5.注意案例的保密性。军事特色案例往往有可能涉及密级,特别是来源当前部队实际训练、演习中的保障案例,一定要经有关单位的保密审查,有些案例的使用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注意不能泄密。

6.注意案例的展现方式。据研究,在听觉、视觉和触觉三种信息接收方式中,常人通过听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11%,而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比例高达85%,其余身体各部位如鼻、舌、肢体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4%。所以应适当多选用视听型案例,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听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有效性[5]。

在以上基本原则下,教学组成员通过到一线部队调研、征集及互联网和图书馆查找,广泛收集一批相关案例。然后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标准和现实状况等对案例进行去劣取优、去粗取精的筛选和加工。案例加工包括案例的背景资料的充实和完善,在教学中这些资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情境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案例中科学问题(预报保障的关键问题或矛盾与冲突等)进行梳理和凝练,并保持争议性,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体会和思考,引发学生的研讨和争论;最后,对内容脱密处理,删除对案例教学作用不大的信息,突出主体。经过加工后的多个单个案例组成了案例集。

(二)案例的分类和案例库的结构设计。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课程标准及案例内容和案例之间的联系对案例集中案例进行分类,并确定各个案例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教学中的位置,使之依据教学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成为可供教师运用的教学案例库。

根据不同的角度案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教学意义可以分为正面(成功)案例和反面(失败)案例;(2)根据案例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型案例与专题型案例;(3)根据案例所包含课程知识点可按不同知识点内容划分案例;(4)根据案例呈现方式可分为视频类案例、图表(数据)类案例和文本类案例;(5)根据案例的教学用途可分为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案例和课后阅读案例等。

此外,案例还可以依据适用范围,涉及领域等维度进行分类。

我们经过三年的案例式教学的实践,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库已初步建成,总案例库分为理论教学案例库(图1)和实践教学案例库(图2)。理论教学案例库按课程知识点、保障方式和经典战例进行大类的划分;实践教学案例库按专题性案例、综合型案例和想定作战案例进行大类的划分。目前我们已收集整理视频、图形、文本和数据类共二十多个理论教学案例,十段约150分钟经典案例视频及约十多个实践教学案例。

(三)案例库的使用。具备专门的教学案例库,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选择,挑选适宜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参考以下几个条件,即(1)教学的需要。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教学目标,能完成教学任务;(2)学生的知识结构。案例的难易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3)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具备相应能力,可驾驭该案例进行教学。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后就可以开进行案例教学。

我们在讲授登陆作战水文气象保障时,课堂理论教学选择成功的保障案例,即“诺曼底登陆”和“仁川登陆”案例,实践教学选择阅读失败案例,即“金门登陆”案例。在讲授“仁川登陆”案例时,我们安排学生课前事先阅读仁川登陆的作战背景和收集仁川港9月、10月和11月的地理、气象、水文等特征,课堂上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各自观点,整理出有利登陆和不利登陆的条件、时机和理由,再由各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和质疑,最后教师总结讲评。为配合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我们收集有关“仁川登陆”的各类视频、图书、图片和数据资料,并制作“仁川登陆水文气象保障”的微课。该案例课使学生在自主式的学习中领悟和体会气象水文保障在战争中如何使“趋利避害”和“出其不意”、“艺高人胆大”的理念和谐统一。在本章的实践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我军历史上重大的惨败案例――“金门登陆”案例,并根据所提供的金门港潮汐观测资料,利用调和分析方法反演出1949年10月24日和25日金门港的潮汐变化,分析、总结水文气象要素(即潮汐和风速)对登陆作战的影响及在本次登陆作战中应如何正确利用潮汐潮流、“趋利避害”实施成功登陆。通过成功和失败的三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本章“水文气象保障对登陆作战影响”有深刻认识,学生学会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要根据潮汐潮流、地形水深、天气及军事战略、战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登陆点和登陆时间;学会诺曼底陆海空联合作战中如何寻找最低气象水文条件和最关键的气象水文影响要素;明白水文气象保障不单纯是预报水文气象要素,还要为打赢战争服务。“趋利避害”、“出其不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和武器的作战效能是其预报保障活的灵魂,做好水文气象保障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三、案例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既然好的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库,案例库是案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在流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好案例库。

(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大学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基金,大学或各学院应参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法,对获得案例研究和开发立项的教师进行资助,对所开发的案例及案例库建设进行评比,对优秀者加以奖励。专项基金可在学校设立,也可鼓励各院系设立自己的专项基金。

(二)建立案例库评估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既能客观评价案例库质量,又能综合不同学科共性特点,对不同学科方向的案例库进行横向比较,评估体系要体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运用该指标体系不仅能衡量案例库的优劣,而且能为教师开发案例提供参考。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应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学校应充分尊重并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对其案例的使用或共享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同时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案例开发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向全国推广[6]。

(四)建立基于高校校园网的案例库共享机制。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进行推广,但是当前的案例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师独立收集案例,独自使用,不能共享教学资源,浪费财力和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建设全国或全系统相关课程的共享案例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胡凝,江晓东.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气象学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93-193.

[2]郭亚娜.案例教学法在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64):194-195.

[3]周林,刘科峰,陈奕德.案例式教学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已录用,拟4月发表).

[4]劳伦斯・E.列恩著.郗小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

第3篇

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典型的管理事件或政策问题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指出面临的困难和可供选择的方案,但不给出明确的答案,由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它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并具体描述案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早运用于法学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并在管理教育中得到普遍认可。在西方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已有近百年历史,比较成熟,并已建成世界三大案例研究中心(HaivajdvyFCCH)湘其他一些较为著名的案例资源库。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MBA教育时就比较全面地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并将其大力推广。

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有关课程中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它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案例讲述、分析、讨论、评价为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旅游领域的实战技术,成为学以致用的人才。这一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旅游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专业技能技巧,巩固专业思想,树立职业意识。但不能否认,案例教学在我国管理教育中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由于旅游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阶段,理论研究有很多滞后的领域,实际案例进入课堂教学有较多的局限,因而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出本土化特色的缺失,教师较多地采用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案例进行教学,缺少针对性和适应性。对于这一局限,许多管理学者和教育专家已经提出明确的意见,即要加快案例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本文将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来探讨推进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本土化进程的若干问题。

2.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含义

案例教学本土化主要指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即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源自本土、地方特色鲜明、符合国情的案例作为分析、讨论、评价的对象。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案例教学国际化,主要指在案例教学中借鉴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良好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分析、讨论和评价的对象。国际化不是国外化,本土化也不是本地化、模仿化,二者实际上是案例教学法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本土化是案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国、本地的行业发展趋势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国际化是案例教学提升的重要手段。可以赋予学生国际视野,使其深入理解该行业的国际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案例教学的国际化正是以各具特色的本土化案例为基础的,对特定的国家而言,只有本土化发展成熟了才能促进本国教学案例进入国际间的交流,提高其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有关企业、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案例教学本土化的意义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职业素质这一微观层面,还体现在传播企业管理思想,促进企业发展更为广泛的领域。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案例教学本土化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突破案例教学国际化的局限

虽然案例教学国际化有突出的优势,在案例信息组织、问题设计等方面较为成熟,教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国际上旅游管理方面的经典经验和教训,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案例教学本身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过多地依靠国际化的案例将会降低其实际效用。国际化案例中的社会背景不同于我国的社会环境,因此从该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技能技巧未必符合中国企业的需要。以之为教学材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与实际需要的脱节,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有可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水土不服。其次,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这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条件。而教师获取国际化案例有关背景资料的途径相对较少,这就局限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学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知相对要肤浅一些,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信息资料,学生也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在信息获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信息的不对称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其三,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国际化的案例从采写到引入我国,再到进入课堂的周期偏长,案例资源更新缓慢,其中包含的教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应降低。其四,国际化案例冲击了本土企业进入课堂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了解本土企业的发展,而国际化案例所涉及的企业往往又与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相隔甚远,不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

推进案例教学本土化建设可以突破国际化案例的局限。首先我国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发展与转型为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学习专业知识,教学双方都能获得较为丰富的背景资料,学生对特定事件容易产生共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案例教学的质量能够得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国内代表性旅游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巩固学生职业意识,优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对旅游行业、旅游企业的适应能力。

3. 2挖掘我国旅游企业的潜力

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这样的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经典的教训,正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切入点。发展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基础和关键是案例教学资源的本土化。旅游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客观的立场来采写、评析、讨论案例,提炼旅游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可以给企业的生存发展注入更多的智力因素,挖掘企业的潜力,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意见,进而形成旅游管理教育和旅游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 3促进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案例资源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案例教学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企业走向世界的全新道路,即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途径走向世界。各国经典成熟的案例可以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在全球通用,这是目前全球各大案例研究中心通行的方法。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捷径。我国目前已有三大案例库研究中心,即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其中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是欧洲案例信息中心(BCCH)的会员,其采写和收录的许多案例通过该中心向全球销售。加快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本土化发展可以加速我国优秀的旅游管理案例的积累,让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企业案例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为国际市场了解我国旅游企业创造机会,也为我国旅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当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障碍

教学案例的选用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否选择本土教学案例也是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重要标志。尽管目前发展本土化案例的重要性已有目共睹,但除管理学科外其他专业的本土化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企业在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变化,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理论研究和案例采写不足的局限,大量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旅游管理事件还没有纳入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中来,已经进入课堂的一部分旅游管理案例由于信息获取途径、采写水平的限制,多数还是初级案例的形式,案例的潜在价值还没有充分地发挥。

案例教学本土化建设需要教育界和企业界的联动,需要大量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系下,高校教师缺少走进企业调研、采写案例的动力,极大地局限了我国本土化案例的积累和推广。

5.推进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本土化进程的建议

5.1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深入旅游企业采写案例

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旅游企业本土化的教学案例,但从数量和层次上看远远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学案例有使用周期,国外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一个案例的寿命大约是2到3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成专门的旅游管理学科案例库,多数已有的本土案例是以教材或教参的形式出现,更新速度慢,与旅游企业的发展步伐不匹配,所以要加快开发本土化教学案例资源。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开发本土化教学案例资源的理想队伍。而成功的案例采写除了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职业技能等实践知识,这都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企业进行充分地锻炼。有关教学单位和部门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如将案例采写和案例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将案例采写纳入科研工作考核体系等)鼓励教师走进企业,积极参与实际工作,利用专业理论知识来采写案例,提炼有关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或教训。

案例采写往往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内部信息,还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支持,积极牵头与企业沟通联系,协调教学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消除企业的顾虑,使企业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接受客观中立的调研,为教师采写高质量的案例扫清障碍。

5. 2建立旅游管理本土化案例资源库

加大旅游管理案例采写和积累的力度可以保证本土化教学案例的来源,但真正持久地发展案例教学本土化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借鉴国际上管理教育案例库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参照我国目前管理学科案例本土化建设的成果,旅游管理本土化案例资源开发应该及时建立案例资源库,将零散的旅游管理案例资源集中管理,以便于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案例更新。案例资源库提供的是案例资源集中管理和使用的平台,通过商业运作机制,向各有关的教育教学单位和企业培训机构有偿提供适用的教学案例,所获的经济利益反过来又可以投入到案例采编收录工作中,以确保案例能够滚动更新,保证案例资源库的生命力和时效性、适用性。专业的案例资源库建设和发展也可以为案例的质量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旅游管理案例资源的教育价值。

5.3加强教师案例教学法的培训

案例教学过程是实现本土化案例资源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本土化进程中,强化对教师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是确保实现案例教学本土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其方法和技巧体现在课堂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中。案例教学方法培训应该使教师明确有关案例教学的下列内容:(1)案例教学的含义;(2)案例编写方法和选择标准;(3)教师导演角色和学生主演角色的定位;(4康例教学过程设计技巧;(5)案例展示介绍的方法;(6)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组织方法;(7集例教学评价标准。上述培训内容应当融入高校的师资培训项目中,由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高校教师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案例教学的设计、组织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知识能力的展示过程,除了方法上的培训以外,教师还应主动地加强与旅游行业的联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案例、学习案例。有望建立起来的旅游管理案例资源库的管理机构其实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培训主体参与到案例教学方法的推广中来,通过教学方法培训和案例资源信息的培训来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发挥旅游管理本土化案例的价值。

第4篇

【关键词】 金融学 案例教学 应用型本科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型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结合金融理论去具体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实现投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1、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强化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内的诸多高校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他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的重要性,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只强调实际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运用知识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这一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3、教学计划以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或工程技术领域的需要为出发点,掌握某一专业基本的学科理论基础,以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近期有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主要研究范围,应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终身教育为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各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要求的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智力技能为目的,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在素质培养体系中,要把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把岗位工作能力所需要的相应资格考核作为重要内容。

二、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1、强化案例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组织的统一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所认识,但常圄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现代案例教学所体现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开放性特征,因而要求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特别是金融学专业,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然而,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校中,老师主要来自于传统高校,本身缺乏金融学案例学习的经验和能力,甚至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入了解过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建设时间不长,加上金融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忽视案例教学,这就使得目前在金融学教学第一线上真正具有案例教学水平的教师缺乏,更谈不上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了。

3、缺乏教学案例,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金融学教学开展时间不长,缺乏相关案例。现有的案例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案例成旧,且案例不太符合我国金融业和金融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目前,金融学的许多课程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但是,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阶段。学生不能具体运用知识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显得单一、落后。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案例的编撰

组织相关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需要、特点和我国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结合我国金融企业和行业实际,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金融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动态课程,还要注意根据实际不断更新和修正案例,以适应教学要求。

2、建立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和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入和学习案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开展案例教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案例教学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还要对案例教学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相适应。另外,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应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从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

3、组织金融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

符合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优秀案例必须依托优秀教师去挖掘和讲解,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随着金融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工具的发展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知识,对理论脉络和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金融基础理论,不断讨论相关案例,取长补短,使教师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金融理论深厚的专家对金融学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培训。

4、按照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优化培养计划和模式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系统性全面、连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对金融学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后才能采用案例教学。而且,案例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地讲理论,也不能片面地讲案例,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利用,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在培养模式中适当加大实践计划,在金融学相关课程中设计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实践中强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中,产学研结合已经提出了许多年,过去强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尚在产学结合或工学结合中探索和实践。而把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行产学研合作,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要理解产学研结合,就要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计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应用。在应用型本科的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以便知识和实践能结合运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满足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金融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

[2] 刘建莉、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

[3] 王丽辉、周海燕: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8(4).

[4] 盖锐:案例教学在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

[5] 李菊: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S1).

第5篇

10月3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建行‘e路通’杯2007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启动,这种在政府的指导下、由行业协会联合企业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参与高校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商务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向企业推荐、展示人才能力的比赛形式,在国内尚属首例。在会上,不少企业高层人士纷纷表示:“真正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有多少要多少!”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型职业机会,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原有的人才知识结构对于企业网络商务的深入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高校是社会人才供给的主要源头,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培养新型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也成为中国高校当前重要而且紧急的问题。出于推动网络商务行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并主办了针对高校的赛事活动,协会的高新民常务副理事长表示:“中国互联网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也关心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发展。我们愿意组织社会各界的资源与我们共同推动这一有意义的事业,像这样的大赛我们会持续做下去。”

据悉,本届大赛将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和商务问题作为大赛比赛题目。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首届大学生电子商务赛事活动,本届大赛选取了四个基本的网络工具作为主题赛事内容:B2B网络商务实践赛、C2C网络商务实践赛、网络广告创意与策划主题赛、博客商务应用主题赛。大赛由中国制造网和买麦网提供B2B平台的支持,淘宝网提供C2C平台的支持,腾讯网提供博客平台的支持,并对优秀的网络广告创意和作品进行展示。此外,中国建设银行还将向参赛的高校和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电子银行服务与产品体验、真实的教学案例。

通过大学生对以上四种网络工具的了解和应用为企业解决网络商务问题,根据其使用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评出优胜者,并通过各大支持平台宣传、展示高校的教学与大学生的能力和优秀作品以此促使大学生了解企业、学会研究与分析行业和市场、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需求,进而学以致用,利用网络工具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在此过程中让大学生接触企业,能够与企业对话和沟通,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创新实践与就业的目的。

大赛将历时半年,至明年5月中旬结束。初赛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网址:),时间截至2008年2月底,以便给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了解企业、与企业沟通并策划方案。初赛期间学生即可开始在各大支持平台上实践、热身,得到企业认可的选手可以提前晋级复赛。复赛从3月中旬开始至4月底,5月中旬开始决赛。大赛期间的网络用户和企业用户可以针对参赛者的竞赛方案和成果予以投票,而来自中国建设银行各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四大支持平台的业务部门经理以及学术和互联网业界专家构成的评审团将在决赛现场对来自全国的网络商务高手进行评判,决出最终的优胜者。届时,中国建设银行和四大支持平台会提供近千个实习职位给优胜大学生,中国制造网和买麦网还将号召本平台上数十万家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给参赛大学生。

第6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

随着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他产业升级转型,软件行业的新应用、新技术、新概念与新模式不断涌现,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地方经济及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地方高校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限于区域产业规模、师资、生源等因素,无法直接参照国外校企合作和经济发达地区协同育人模式,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实践的情况,常常出现无法满足当前企业人才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双重结构性矛盾。地方高校要主动融入和服务行业企业,紧密跟踪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趋势动态,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2]

一、地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现有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3-4]目前,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多数地方高校都强调“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端软件人才”,但是限于师资力量、生源类型、社会资源等,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是很难达到的。同时,培养出来的人才趋于同质化,缺少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第二,现有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由于专业定位不清晰,不少地方高校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试图面面俱到,兼顾考研、就业等各类需求。这常常导致专业课程层次不清、重点课程不突出、教学内容冗余陈旧情况的出现,也无法实现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第三,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推广。地方高校最常见的三类实训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和社会企业资源的缺乏,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训难以真实再现企业真正工作氛围,基本无法有效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常常面临企业规模有限,企业导师精力有限,少数学生所获指导有限等难题。此外,校外实训还涉及学生校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推广等问题。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同样面临校外学生管理不便、费用昂贵、效果不如预期、难以持续合作等常见问题。第四,现有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面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验,并提交程序和实验报告给教师评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师生缺少互动,手工评阅作业工作量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得反馈,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已经显得不适应。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使探索应用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展开了“政校企”多元化协同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二、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育人模式的融合

“2011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5],通过对各创新主体的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效率的目标。因此,实现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协同育人模式,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好地方高校现有资源和师资,构建多方协同、多元评价、多面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我们依托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以广西民族大学牵头的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紧密围绕“需求导向、开放共享、融合创新、技术引领”的中心原则,通过建设和提高东盟多语种信息处理、船舶及河道和港口信息采集、通信和分析的信息化程度,政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高效的、服务于船联网及相关产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创新主体,探索协同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多行业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体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面向船联网产业的软件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平台”,实现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2]

(一)基于协同创新的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模式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主体以专业教研室为主,这种模式通常存在师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与行业的主流技术脱节的问题。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在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释放人才培养主体中的创新要素,突破政府、行业、院校内外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构建一种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主体的跨地域、跨行业、跨机构、跨部门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打开一条合作共赢的人才合作培养渠道。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人才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二)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整个体系的课程设置围绕创新理念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为后期工程项目实施服务。课程体系的设置具备系统性、渐进性、协同性和模块化的特点,先开的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前导课程,而不是随意开设。此外,教学案例来源于产业领域的实际项目。在这类项目式教学模式下,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会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集中出现,而学生在多个学年的项目学习阶段也会可能一直用到一门课程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实训案例的功能模块应有每堂课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训模式改革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采用的实训模式并不关注学生所在的训练场所,而是注重构建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化、信息化的项目案例实训平台。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环境,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真实的项目案例,确保实训每个教学案例的考核点都得以有效实施。

(四)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由于协同创新理念下协同育人涉及多方单位、部门,保证教学质量一直都是该协同育人模式的痛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建立各协同培养单位、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引入辅助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跟踪、分析和改进,有效确保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教学质量。

三、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方案

(一)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以依托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所属的船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团队形式存在,由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相关院系/职能部门、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政校企”单位组成。平台构建主要包括创新团队组建及能力建设、培养方案及教学案例库建设、创新平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建设、校内外实训场地及实训平台建设等软硬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培养平台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对创新要素进行协同与整合,构建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办学模式。通过校内、校企在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课堂等领域的共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研学交替”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2]

(二)人才能力培养体系设计1.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必修(思想品德、创新创业及公共体育等)、通识选修(文化素养)、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四大块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协同育人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整个体系充分体现了系统化课程框架、模块化课程教学以及递进性实习实训的特点。2.案例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建设将从教学需求角度按专业知识点对软件项目研发流程中产生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归类梳理,形成具有代表性,可操作、可考核的规范化教学案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案例源于真实的软件项目,并有机构成实训体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软件开发流程、具体技术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在理顺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主干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强度,可以提升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能力。[2]这里,我们以船舶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阐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完整的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热工管理”“人员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十几大功能模块,为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的船舶管理方式。3.实训平台构建整个实训平台涉及软硬件建设,由课程项目和实训项目构成。基础项目来源于教材的案例或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业务知识及研发技能,是应用某门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媒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一般放在第三、第四学期实施。实训项目来源于标准化的案例资源库,均来自于真实行业级项目,全方位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一般在第六学期实施。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在传统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面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验,并提交程序和实验报告给教师评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师生缺少互动,手工评阅作业工作量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得反馈,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已经显得不适应。引入CourseGrading系统,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后开展线上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讨论。汇集学生在整个培养阶段的学习过程数据、项目实践数据、考试成绩数据等,实现高质量、可量化的教学过程监控。目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在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与UML等课程中引入该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特点:第一,教学资源管理标准化。通过CourseGrading系统,教师可以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化。在传统的上机实践课中,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CourseGrading系统中,教师通过系统实验题目和测试数据。学生根据题目完成编程之后上传代码片段,CourseGrading系统对上传的代码进行实时编译和测试。系统后台会记录学生的行为轨迹。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包括作业开始时间、作业提交次数、谁最先提交了正确的代码等。CourseGrading系统还可以对代码和文档的相似程度进行判别,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第二,技能竞赛学习常态化。CourseGrading系统的子系统OnlineJudge系统是目前软件比赛常用的比赛系统。题目之后,OnlineJudge系统可根据提交正确代码的先后次序、错误代码的罚分规则等,引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写出正确的代码。目前,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已经全面将OnlineJudge应用于学科竞赛选手的参赛资格竞选,通过积分淘汰机制,提升竞赛培训的效果,让专业技术过硬、编程兴趣浓厚的优秀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本文基于“2011协同创新计划”理念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破解以往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基于耦合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源于真实项目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多阶段实训体系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缺少过程监控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士伟,柯捷,马莉.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9(8):75-76.

[2]吴俊君.基于CDIO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5):78.

[3]张素莉.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8(6):68-70.

[4]马帅旗.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2):93-95.

第7篇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案例教学 实施

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学以致用”,仅仅“纸上谈兵”已不能适用于讲求高效的现代社会。案例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所谓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从分析真实个案中发掘所学知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或基本程序。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教授知识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这已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案例教学法无疑成为最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之一。

设计类案例与法律、医学、管理案例的产生不同,是通过教师将已经成功的产品的产生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概括描述和提炼加工而形成。通过教学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对产品的成功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但就整体而言,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这一工具的教师并不多。

一、产品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适合教学的、高质量的案例较少,因而有效的选择设计案例则显得更为重要。一般选择设计案例可以多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考虑教学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要教哪一方面的主题、概念、理论和模式?考虑什么类型的问题?阐明哪一类问题?这是选择案例时必须要考虑的。在所选择的案例原型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满足课堂案例教学的需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广泛开辟案例来源。目前,案例原型的收集基本来源于书籍(包括各种教材、案例库、杂志等)、网络、光盘等媒介。实际上,产品设计是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为了案例更具现实性,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例,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料,进而才有可能从中挑选高质量的案例。

3.案例产品要广泛。产品设计案例教学中,出现了大部分教学案例都以电子产品为主的现象,例如:海尔的白色家电;Plipe的小电器产品等,已经让学生反感,甚至出现对案例教学排斥的现象。因而,案例教学中涉及的产品应当具有广泛性,使学生感到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之广,与个人联系之密切,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案例教学中涉及的产品从出处上看,既要有国外知名企业设计的产品,也要有国内优秀企业的产品;从产品种类上看,既要有工业产品,也要有一些轻工业小产品;从产品销售成效上看,既要有实践成功的产品,也要有实践上存在失误,甚至失败的产品。这样,多角度的理解、反思各种类型产品的设计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设计及企业运营机制的理解、运用。

4.经典与时效案例并重。经典案例由于其典型性,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而被长期、广泛的采用。但是,也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案例。强时效性的案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

5.有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学习案例时,往往将其当成一则故事或传奇来听。学习完毕,常常不知案例的思考点在哪儿。因而,以引言开始,告诉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案例讲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清楚地定义案例的问题,说明为什么介绍此案例,如何使用。可以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综合性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五步法,即布置课题、阅读案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1.布置课题。把已有的成功产品作为设计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作出该产品的设计分析。课题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启发性。例如,在案例《freeplay的成功》中,设计师如何做出设计决定的?什么样的设计最合适非洲使用?你以为应该用哪些方法做这类选择?为什么?

2.阅读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案例,并查阅其他有关资料,分析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小组讨论。首先是在五至六人组成的讨论组中由每位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对产品作出现状分析和说明,提出改进的措施,重点阐述实施方案的理由和难易程度,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的重点一是明确该案例要决策的主要目标;二是进行各个实施方案的相互对比和分析评价。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以讲课、讲义、电化教学等形式提供认知输入,描述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模式。

4.代表发言。在班级讨论会上发言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由每个讨论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说明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分析。这时候,教师可以从讨论所列出的问题或事实中转向讨论主要问题,并进行评述,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因素地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宽思维的能力,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造意识。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分析、讨论、评价。

5.教师总结。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但总结的重点不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因为,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的总结应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可以更深一步的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

总之,设计类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法律工作者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中教师承担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推动者角色,如何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第8篇

我们首次在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尝试应用。在“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诊断”校长培训专题班上,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专题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特点,将两个专题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统筹,并以“走出困境、办出特色”的承德市某中学为教学案例,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一)案例准备

承德市某中学(下简称:案例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和我市大多数乡镇中学相差不大,在学校发展方面,曾一度陷入办学困境。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依靠优秀的管理,办学走出低谷,并初显特色,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日益提高。以其为教学案例来阐释学校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培训活动开展前,培训教师深入案例校调研,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了解,培训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教学活动设计及其有效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首先,理论讲解与经验介绍。培训教师结合案例校实际讲授“学校管理诊断”这门课程,让学员基本掌握学校管理诊断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案例校的实际发展轨迹;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案例校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做学校管理理论讲座,使学员对其管理思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参观考察与实践诊断。组织学员深入案例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管理诊断活动。诊断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领导班子状况、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状况等;诊断形式:主要有校长访谈、教师和学生集体座谈及个别访谈、学校管理文献资料查阅、教师教研活动、师生课堂活动及校园环境的观察等。最后,培训教师根据学校管理诊断方法和步骤,组织学员围绕案例校开展学校管理诊断实践,由学员针对案例校学校管理实际情况做出诊断,提出自己的学校管理建议。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案例校的全方位、多角度学校管理诊断活动,学员对案例校的管理、教学、特色产生诸多感悟。案例校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及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予广大学员以极大的激励与启迪。学员对案例校今后的发展给出许多中肯建议。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对案例校的实践活动,学员对“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诊断”两个专题知识也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有了根本的提升。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满意率达100%,非常满意率达90%以上。学员们对培训形式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员一致认为:选择的案例学校很有说服力;案例教学这种培训形式非常好,通过诊断活动,对诊断对象能够知其所长,思其所短,反思自己办学中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培训能够多多采用这种方式。

(四)教学启示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应该尊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实现知识、情感及思考的共生;培训目的要实现学习者、案例校及培训机构的共同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