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压治疗策略

高血压治疗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5: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血压治疗策略

第1篇

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是现代国内外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由于其可引起心、脑、肾、眼、外周血管等重要脏器和组织病变,故属于全身性疾病。根据2002年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患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目前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18.8%,估测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1.6亿,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健康[1]。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相关性心血管疾患的发病和死亡的总体危险,而按照高血压的不同类型来进行诊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1 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1.1 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共同治疗策略 ①必须去除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②必须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收缩压下降≥18mmHg);③必须合理地应用降压药物;④必须逐步使血压达标(除高血压急症外,应在几周至几月内达标)、高质量降压(有效控制晨峰、夜间高血压和降低脉压等);⑤及时地降低高血压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1~3]。

1.2 不同年龄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按年龄推荐抗高血压药物,老年人高血压首选利尿剂(包括吲哒帕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年青人高血压首选β受体阻滞剂;儿童高血压首选小剂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或CCB[4,5]。至于老老年高血压已有初步治疗策略,根据欧洲、中国、澳大利亚、突尼斯共同参加的国际多中心随机研究HYVET试验(共入选3 845例)结果[3]。降压目标为150/80mmHg,随访2年,积极治疗组(应用吲哒帕胺缓释片或合用培哚普利片)较安慰剂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了39%(P=0.05),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1%(P=0.02),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了23%(P=0.06),心力衰竭发生率减少了64%(P<0.001)和严重不良反应较少(积极治疗组358例,安慰剂组448例,p=0.001)。说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口服吲哒帕胺缓释片和培哚普利合理降压,能获得较大益处。

1.3 不同程度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益处(80%~90%)来自血压降低,根据国际大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5~6mmHg,脑卒中危险减少40%,冠心病减少16.7%,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3.3%[1]。而在常用各类降压药单药治疗时,收缩压降压幅度约10mmHg左右,故在1级低、中危高血压者初始治疗时,推荐单药治疗;在1级高危、很高危和2、3级高血压者初始治疗时,推荐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根据HOT等试验分析结果,在达到降压目标的患者中,应用单药、两药和三药降压的比例分别为30%~40%、40%~50%和<10%,联合用药者约占2/3,可见及时的联合应用降压药十分重要,具体推荐联合方案可见相关参考文献[1,2,5]。此外,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合并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合并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患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1.4 不同时相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者推荐选用CCB、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CCB作用较强和快,ACEI和ARB作用较缓慢,利尿剂作用中等,β受体阻滞剂作用较弱;②单纯收缩压增高者推荐选用CCB、硝酸酯类和利尿剂等,必要可将二氢吡啶类CCB与非二氢吡啶类CCB合用,以增加降低收缩压的协同作用,并注意利尿剂等有同时降低舒张压的作用;③单纯舒张压增高者推荐选用CCB(心率快时选用非二氢吡啶类,心率不快时选用二氢吡啶类)、卡维地洛、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平滑肌扩张压等[2]。

1.5 不同危险度分层和靶器官损害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层是量化估计高血压人群10年中发生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其中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5%、15%~20%、20%~30%和>30%。而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为高血压的程度(分级)、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的临床情况。因此,除了有效降压外,尚应注意降压药物的靶器官等保护作用,予以合理选择(见表1)[5]。同时,酌情联合应用调脂、降糖和抗血小板药物等,以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

1.6 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①杓型高血压者推荐在早晨服长效降压药;②浅杓型高血压者推荐联合用药时分别在上午和下午服药或中午服用长效降压药;③超杓型高血压者推荐选用半衰期较短的降压药,分别在早晨、中午服药,晚上不宜给药;④反杓型高血压和有晨峰现象者推荐晚餐后服用长效降压药,但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防夜间血压过低发生脑供血不足等副作用。

转贴于

1.7 不同肾素水平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①正常肾素性高血压者推荐选择ACEI、β受体阻滞剂;②低肾素性高血压首选CCB、利尿剂;疗效不满意时联合应用ACEI或ARB(双联或三联);最后可酌情(醛固酮增高者)加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或保钾排钠利尿剂氨氯吡咪(amiloride);③高肾素性高血压者推荐选择肾素抑制剂(阿利克伦aliskiren等)、ACEI、醛固酮拮抗剂等[5,7]。

2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2.1 白大衣高血压 ①由于白大衣高血压是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低危因素,对尚未出现靶器官损害者应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实施家庭血压测量随访,每半年至1年监测1次动态血压;②对于已出现靶器官者应予降压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动态血压。

2.2 隐性高血压 一旦确诊后应实施与持续性高血压相同的药物和非药物降压治疗。

2.3 脉压异常性高血压 ①脉压增宽高血压推荐首选ARB、CCB(可使脉压减少15mmHg左右),次选ACEI(可使脉压减少10mmHg左右)、硝酸酯类;②脉压缩小性高血压推荐药物与单纯舒张压增高者相同。

2.4 顽固性高血压 拟参阅相关文献[1,2,5]。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

2 鲁端.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 6(1):3-7.

3 Beckett NS, Peters R, Flectcher AE, et al. The HYVET study Group.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 of age or older[J]. N Engl J Med, 2008, 359(9):972-973.

4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562-1569.

5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i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 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S]. J Hypertens, 2007, 25(6): 1105-1187.

第2篇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mmHg,DBP<90mmHg。

    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特点[3]:ISH多见;老年患者较易发生性低血压;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多且较严重;在老年人群中,也常见“白大衣”效应和假性高血压。

    目前,经NC-7、ESH、ESC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α受体阻滞剂。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发生损害的靶器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也不同,所以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时,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控制血压及减慢(或阻止)并发症的发展。本文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的用药做一简单探讨。

    老年ISH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降低血压,可以降低老年IS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尤其是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于老年ISH患者,长效该拮抗剂尼群地平是首选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可降低老年ISH患者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临床上,当一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不好时,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或ACEI,在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4]。对于高龄老人的ISH药物治疗方面虽存在争议,但应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当慢性压力持续存在或容量负荷增加时,心脏代偿性反应的结果就是出现左室肥厚。目前临床上,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LVH患者首选的降压药是ACEI或AgⅡ受体拮抗剂。LIFE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在减少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氯沙坦比阿替洛尔的作用更好[5]。

    心力衰竭

    患者持续血压升高,致使左心室肥厚,最终会出现左心室衰竭。合并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大一些,患者常以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症状不明显、且已经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对于心功能症状较明显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首选用药。利尿剂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比较显着;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应使用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或纠正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比较显着,同时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神经激素异常表现亦有作用,还可以预防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心肌梗死的在发生及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猝死[6]。

    脑血管病变

    高血压是致使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对于伴有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患者的血压≤180/105mmHg时,应慎用降压药物,避免因过度降压,导致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对于并发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溶栓的第一个24小时内应严密监测血压,只有当患者的血压>180/105mmHg时,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降压药物;并发出血性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患者血压明显升高时,应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若患者的血压仍然持续在200/120mmHg时,也应使用降压药物。经临床实践验证,对于发生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待病情稳定或好转之前,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是最佳水平;对于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均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收益。在药物选择上,以ACEI和利尿剂为最佳。

    肾脏病变

    NC-7、ESH、ESC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具有保护肾脏作用的是ACEI、ARB与CCB。在药物选择上,可优先考虑ACEI和ARB。AIPRI和PRIME试验结果均显示,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在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衰的进程方面,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的作用非常显着,可以长期应用。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130/85mmHg;若患者的蛋白尿水平>1g/日,患者的降压目标应控制在125/75mmHg。对于晚期肾病患者,应联合应用利尿剂;对于伴有肾功能受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

    糖尿病

    对于并发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是治疗的重点。HOT研究结果显示,将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到正常值的下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7]。INSIGHT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单一种类用药很难将血压降至标准水平,若要达到目标血压,均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合用药。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上,ACEI、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RB及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均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证实,小剂量双氢克尿噻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死率,还可降低总的心脑管事件。UKPDS研究结果显示,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降压效果较好。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长效钙拮抗剂,ALLHAT试验的中期结果和HOT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应用ACEI、ARB、α-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患者的10年生存率由30%增加至80%。降血压降至标准水平,可以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朱鼎良.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十年回顾和几点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7):585.

第3篇

单药治疗达标率低

目前高血压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多项统计显示,综合达标率很低。临床药学表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即便严格按医嘱用药,单药治疗降压达标率不足50%。一项研究证明,单独使用钙拈抗剂达标率仅15%,β-受体阻滞剂达标率更低,仅为9%。如何提高达标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达标率

最新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对轻、中度(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以下简称联合用药),血压控制达标率可提高到70%以上。即使对重度(3级)高血压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疗效,降压幅度更大,达标率更高。同时,联合用药还可获得降压以外的效益。分别使用较小的剂量,充分利用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取其优点,避其不足,可以明显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用药

最新的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强调,联合用药应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普遍法则。特别是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亚临床器官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减低、中度肌酐升高(或肌酐清除率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等,或已患有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已被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即所有的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只要血压>120/80毫米汞柱,就应该将联合用药作为最佳的降压初始治疗方案。

用什么药物联合比较好

在所有类别的降压药物中,钙拮抗剂被推荐为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合的基础药物,钙拮抗剂可以直接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显著消弱血管平滑肌的兴奋一收缩偶联,大大降低血管张力,使血压下降。因此。钙拈抗剂可适用于各种高血压,包括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活性高血压等,甚至高钠摄人和饮酒也不影响其降压效果。ACEI和ARB类降压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仅能显著降压,还能抑制血管、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重塑和功能变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综合征,预防新发糖尿病,发挥降压以外的治疗作用,对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特别适用。利尿剂适合于和绝大多数降压药联合。小剂量噻嗪利尿剂可明显提高A-CEI、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的降压效果:小剂量氢氯噻嗪即可使50%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而且不会引起代谢紊乱。

固定复方制剂有优势

第4篇

降压要讲究“策略”

综合治疗 着眼整体,综合治疗,全面干预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包括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血压升高仅是表现之一。只有全面评估并存的各种危险因素和仔细查找靶器官功能,才能使治疗有针对性。

合理降压 降低过高的血压是硬道理,但不是惟一目标。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血压降低的幅度越大,心血管的风险降低越显著。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血压的下降值,还要看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控制得如何。

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是保护靶器官的关键。高血压一旦确诊即应治疗,治疗越早,越易达标;达标越早,预后越好。选择1个合适的治疗方案,使血压在1~2个月内达标。但对高龄、有明显靶器官损害者,降压则不宜太快,尤其是首诊处方,以免诱发或加重靶器官损害。不良反应将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根据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并努力达标,不同个体的危险程度不同,血压控制的目标也不同。强化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非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最佳选择。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数抗高血压药只针对某1种或几种机制,60%~70%的患者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若患者合并高危因素时,需将血压降得更低,这时联合用药更为必要。当血压水平高于目标值20/10 mm Hg以上时,初始治疗就应联合用药。

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使各自优势互补,作用协同,弱化或抵消不良反应,显著提高降压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还可以减少各别药物的剂量。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推荐,有多种联合方案可供选择。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比较合理、有效且临床应用广泛的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利尿剂、钙拮抗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CCB和ACEI/ARB。

一些新型复方制剂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但对合并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所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有较大个体差异,不宜使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种类的单药联合治疗。

对在我国使用了多年的许多复方制剂,多数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较弱,在选择时应充分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提高质量 提高抗高血压治疗的质量,要求血压的波动小(谷/峰比>50%)、平稳降低24小时血压(平滑指数高)、有效避免清晨血压急剧快速升高、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降低中心动脉压。长效CCB、ARB和大多数ACEI都具有稳定降压的特点,可减少血压波动。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以合理调整服药时间,克服药源性血压节律异常。

药物的选择应“个体化”

指南推荐的5种抗高血压药均可以作为起始和维持治疗的药物,只要血压达标,不管用哪类药物都可以发挥保护作用。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就是要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应用的药物种类越少、服用的次数越少,患者的依从性越好,有利于长期治疗并尽快达标。临床实际应用要复杂得多,实验药理学的半衰期与长期服用后的临床药理半衰期并不一致,许多大型临床试验都有特殊设定,对其所提供的信息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重视它的指导价值,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不盲从,更不能跟着市场走。临床医生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是一线抗高血压药,也是联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由于利尿剂降压机制的多元性,目前趋于小剂量(如氢氯噻嗪一般≤12.5 mg/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是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呈剂量和疗程依赖性,剂量为12.5~25.0 mg/日时影响小。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使用小剂量利尿剂。NESTOR研究提示,对伴有2型糖尿病和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日,治疗1年后,尿白蛋白/肌酐比下降35%(P<0.05),在降低平均动脉压和微白蛋白尿的疗效与依那普利相当。长期服用吲达帕胺普通片2.5 mg/日引起的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不宜单独长期使用。

CCB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确立了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其特点是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少,没有强禁忌证,不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盐负荷增加时不影响其降压作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不干扰降压效果。不主张将二氢吡啶类CCB作为伴有慢性肾病和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氨氯地平的半衰期长,其降压作用起效慢、缓和、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有牙龈增生和男性功能障碍。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是通过改变剂型而发挥长效作用的,由于其特殊剂型,可出现首剂后的头痛、面红等反应,少数患者不能控制“晨峰”高血压。短效硝苯地平不宜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2007年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仍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卡维地洛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有显著疗效。另外,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如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的高血压。

RAS阻滞剂 ACEI和AR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已为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对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合并症或高危因素的患者,RAS阻滞剂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线治疗药。

ACEI和ARB二者在作用机制上有共性也有区别,在适应证方面基本一致。使用目前推荐剂量的降压效应ACEI似乎稍强,ARB的临床应用剂量实际上在成倍增加。ACEI会引起咳嗽这个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但ARB还不能取代ACEI。

特殊高血压群体的降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治疗比较棘手,即使联合治疗,血压也很难控制到理想值。新型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12.5~25 mg,2次/日,收缩压下降明显,舒张压降幅小。

硝酸酯类药物在不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剂量下,可降低早期脉搏波反射,降低中心动脉压,降低收缩压和脉压,对舒张压影响小,与长效CCB合用,降低收缩压、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CCB。硝酸酯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的疗效尚待证明。

伴有脑卒中的高血压 对卒中患者,降压同时要注意脑血流特点,有荟萃分析提出,当患者颈动脉狭窄为轻中度(<70%)时,应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当狭窄>70%时,合适的收缩压应在130~150 mm Hg;若患者两侧颈动脉狭窄均>70%时,收缩压≥150 mm Hg才是安全的。我国的脑梗死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者占42%,颅外血管狭窄占20%,这部分人群的降压水平有别于不合并脑动脉狭窄者。

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 CAMELOT研究提示,对血压已经处于指南规定的正常范围人群,降压治疗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与收缩压>125 mm Hg相比,<125 mm Hg更有利于延缓冠心病的进展,但舒张压不要<60 mm Hg,因为冠状动脉主要是舒张期供血。

伴有慢性肾病的高血压 蛋白尿既是慢性肾病的标志,又是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危险因子。尿蛋白<1 g/日时,血压应降至130/80 mm Hg;尿蛋白≥1 g/日时,血压应降到125/75 mm Hg。ACEI/ARB既能降压又能降蛋白尿,可作为为首选药,且常需与利尿剂联用。

应用中注意事项 ①用药最初2个月血肌酐(SCr)轻度上升(升幅≤30%)为正常反应,往往预示疗效好,不需要停药;若升幅高于30%,应停药观察,寻找并纠正肾缺血因素。②肾功能不全时仍可使用RAS阻滞剂,宜选用肝肾双通道排泄药,并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调整剂量。③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血钾和肾功能的监测;二氢吡啶类CCB保护肾功能的前提是必须降低全身高血压;RAS阻滞剂与长效CCB合用可增强降压作用,但应先用RAS阻滞剂,再用CCB。

难治性高血压 对应用≥3种不同类型降压药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应考虑继发性的可能。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中,40%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狭窄。

第5篇

【关键词】 慢肾衰透析;高血压;药物治疗

透析患者中并发高血压者比例很高,高血压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密切相关[2],据国外统计,血透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70%-90%[3],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nited tates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报告显示,新进入腹膜透析的患者中,在接受降压药治疗者高达81%[4]。持续性高血压是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而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正是其心血管并发症。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常用;ARB类,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以缬沙坦,氯沙坦常用;CCB类,钙离子拮抗剂,以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为代表;β受体阻滞剂,以酒石酸美托洛尔为代表;利尿剂,以氢氯噻嗪为代表。以下是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对118例透析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降压治疗体会。1 血压控制情况

118例透析患者血压>140/90mmHg,平均血压170/100,显效96例,有效22例,无效0例;88例血压控制正常,30例血压>140/90mmHg但较前改善。服用1种抗高血压药物患者8例(7%),全部选用ACEI/ARB类。服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患者68例(58%),48例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ARB),20例患者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药。服用3种抗高血压药患者38例(32%),14例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药以+ACEI或ARB类;10例选用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7例选用CCB类+β受体阻滞药以+利尿剂;7例选用ACEI/ARB类+CCB类+利尿剂。服用4种抗高血压药的4例(3%),服用CCB类、β受体阻滞药、利尿剂、ACEI(或ARB)类。2 各类降压药物作用

ACEI类降压药物可有效持久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将其列为一线降压药。ACEI类降压对于心室肥厚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者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特别适用。ARB类降压药通过阻断AngⅡ与受体AT1的结合,起到降压及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另外还可间接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从而导致血管舒张,以减轻心脏负担。ARB类降压药副作用与ACEI类相对较小,而降压效果相当,因此不耐受ACEI类的患者可选用ARB类。CCB类降压药是目前血透患者应用最多的一类。当血浆容量增加时,CCB的降压作用对血透患者极为明显,其降压作用十分可靠,且不影响糖及脂肪代谢,还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此类降压药可降低透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CCB类尤其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及周围血管疾病者。β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对于利尿剂,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利尿剂组的平均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11mmHg,总病死率降低11.4%,并对靶器官损害起一定的保护作用。3 降药物联用

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高血压优化治疗方案研究发现,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降压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5]。联合用药是绝大多数患者成功达到目标血压的关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透析患者110例(93%)需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与国际和国内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法一致。现已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①ACEI或ARB和利尿剂:利尿剂激活RAS,可增强ACEI的降压作用,ACEI可防止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②CCB和ACEI或ARB:两者有协同降压作用,且由于后者有扩张静脉作用,可抵消钙拮抗剂常见的踝部水肿不良反应;③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断剂,两者协同,降压作用更强。4 讨 论

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依赖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大多数患者需联合应用两种至多种降压药,不同种类降压药各有其作用机制及疗效特点,临床上筛选药物需结合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经济能力等综合因素。目前,在不同降压药对血透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确切作用方面尚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尤其关于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因此对于维持性血透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有待更多大型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估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RDS 1998 Annual Data Report[R].Bethesda,MD: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1998.

[2] 陈香美,张利.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我们应从何处开始[J].中国血液净化,2010,9(2):60-62.

[3] MP Hrl,M Tepel.Drug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Minerva Med,2005,96(4):277-85.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诊断要点;治疗方法

老年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并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脏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其中50%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代谢情况、生理机能等都会逐渐发生退化。在这种情况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发展等均会发生变化,与非老年性高血压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属于类型特殊的一种高血压病。因此,作为在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该切实认识到老年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特点对其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式,稳步地降低血压,防止出现并发症,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 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

1.1诊断标准 将年龄≥60岁,非同日、以坐位测量,3次以上后,血压或血压值持续保持在一定水平范围内的,即收缩压≥140 mmHg和 (或)舒张压≥90 mmHg,称之为老年性高血压。若仅仅收缩压在140 mmHg以上,而舒张压低于90 mmHg,则称之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

1.2诊断要点

1.2.1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性高血压以收缩压的增高为主要特点,同时脉压差增大,且老年人的高血压多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或因其他疾病检测时才被发现,故作为基层的医生患者就诊时测量血压尤为关键。

1.2.2老年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其血压在24h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但血压不太稳定,与非老年性高血压相比,波动的幅度很大。在清晨清醒时,患者的血压值一般来说偏高,这是由于血压的低谷时期一般在深夜时,但是,伴随着时间逐渐延长,血压也会缓慢上升,随后到达高峰值,约处于清晨清醒后的时间内。该种现象在医学上有特定名称,被称为晨峰高血压,也被叫做血压晨浪,在老年高血压,尤其是在患有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有的特殊患者血压在17:00~18:00时血压高,而此段时间因患者多在吃饭而不易检测到血压。因此,绝对不能仅仅通过1次测量结果就贸然判断血压的正常与否。要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确诊,应该最少测量2次/d血压,要注意的是,应选用传统的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若观察到患者出现不适,应该对血压进行随时的监测。如果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左心室肥厚,肾脏疾病),而单时段的监测血压不高时应做24h动态血压。

1.2.3高血压常识的宣教尤为重要 高血压常识的普及对诊断高血压的患者比较有用,因老年人高血压无自觉症状,即使检测出高血压,部分老年人依从性差,不愿相信或治疗,达不到降压治疗的目的。部分老年人原有高血压的病史,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正常而自行停药,且自认为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病史导致诊断困难。故作为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现有高血压的可能,连续检测血压比较重要,同时高血压诊断及治疗的知识应详细宣教。

2 老年性高血压的合理治疗

2.1治疗目标

2.1.1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来说,治疗目标主要为,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靶器官,要在最大限度内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降压的目标为:2005年,在我国出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老年人的降压目标,明确规定为收缩压需降至150mmHg以下,如患者可以耐受的,标准可进一步降低。ESC/ESH 2007年指南:所有年龄降压至

2.1.2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标准:2007年ESC/ESH 指南:舒张压不应低于60 mmHg。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的共识:①舒张压

2.2治疗策略 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并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等,是针对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策略。进行该种治疗的目的是要及时、有效地降低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使其心脏的排血量得到提高,同时对肾功能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性低血压以及降低出现药物性低血压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药物治疗相比,要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2.2.1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前评估及宣教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前评估及宣教相当重要,治疗前评估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而宣教是治疗方案有效执行的保障,每1例老年高血压在治疗前,都应该先做病情评估,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进行危险分层,确定其属于低危,中危,高危或极高危组。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制定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案。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耐心、细致地对导致高血压发生的病因、机制、危害等进行解释说明,使患者了解如何防治高血压,正确认识该疾病,不要走入误区,对治疗积极依从。尤其重点说明高血压是可控制而不可治愈的疾病,住院只是处理高血压的急症,制定治疗方案,长期控制高血压需要自己长期,终身服药及监测血压。患者家庭人员的关心,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科室的定期随访及社区对高血压的管理也对高血压的治疗起重要的作用。

2.2.3药物治疗 药物降压治疗过程要遵循缓慢降压,稳步降压,综合降压,个体化降压。在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目前临床医师使用的所有种类的降压药物均可应用,但要注意患者间个体化的差异。具体选用药物时,要仔细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合并有一些心血管病方面的危险因素,注意其靶器官是否存在损害情况。根据上述情况,选择一些降压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副作用较小的某些药物。用药时要首先从小剂量使用,对药物的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进行调整时,要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根据追踪到的情况随时进行。轻度高血压(低危和部分中危组)可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无效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高危或极高危组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加上药物治疗,医生应熟知几大类降压药物的特点,适用症,不良反应,针对不同情况,个人的经济情况,做到个体化的用药。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降压药物分五大类:利尿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钙拮抗剂。其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疗效的个体差异性小,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于降压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是,对于患者的代谢情况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血糖、血脂等。该药特别适用于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禁忌为心力衰竭[2]。其次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I产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对缓激肽不产生灭活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部分患者服用A C E I 后干咳明显,不能耐受A C E I 的患者可换用ARB,ARB干咳的副作用极少。

传统的降压药物中也包括β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可以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使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心室壁的张力随之降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其病死率,该药物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其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弱,多不单独用药,多与其他药物联合所有,适用于心率较快的老年患者,使用过程中应检测患者心率,如患者心率低于55次/min,应减量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使胰岛素抵抗增加,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症会起到掩盖、延长的作用,使用时对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遇到必须使用的情况,应该使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B1受体阻滞剂,若发现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外周血管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等合并症的,应禁用β受体阻滞剂。

在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利尿剂作为一线药物,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异常注意的是,患者可能会发生低钾血症或室性心律异常等,如发现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的情况,应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避免发生猝死。尤其老年男性患者,使有利尿剂会小便多而导致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发生,如有尿频,尿急,尿储留的症状而依从性差,自行停药而使降压治疗失败,如患者使用吲达帕胺片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

当仅仅使用单一药物,且是常规剂量无法达到降压目标时,应该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通常情况下,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应该使用超过2种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目标。如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制定联合用药的方案,用药的剂量要因人而异。

2.2.4非药物治疗 对于所有患有老年性高血压的患者,非药物治疗方法都适用。如果老年人体型较肥胖,且合并有糖尿病,应限制其摄入的热量,使其体重能够处在理想水平,并要注意强调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告知其要对膳食结构进行调整,适量补充蛋白质。每天进行必要活动,保持体育锻炼,限制饮酒,戒烟,保持心理健康、为心理减负等,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总之,老年性高血压防治首先要明确诊断,接之高血压知识宣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长期有效地执行方案。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叶酸;高血压治疗;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1-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也逐渐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高血压疾病也成为现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在临床上,一般采用降低同型患者血浆中的半胱氨酸以及能够减轻患者血管压力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1]。由于,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叶酸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明显的疗效。因而本文对采用叶酸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其临床的医学疗效。现形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医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抽取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诊断都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标准。随机将8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在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患者的年龄在37到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4.7)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34~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2) 岁。在开始治疗之前,所有患者都被排除了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性损害、恶性肿瘤疾病的可能性,并排除了其在近期患有过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排除了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了近期有叶酸类药物使用史的高血压患者[2]。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叶酸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早晨让患者口服一次叶酸片(杭州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40008),服用药量为1片,其规格为10 mg/0.8mg。对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依拉普利片进行治疗,也是每日早晨让患者口服一次依拉普利片,服用药量为1片,规格为10mg。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期均为10周,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分别进行监测。治疗期满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疗效[3]。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得到的数据,都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并将其数据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组间差异都使用t来检验,并且以P

2 结果

经过十周的临床治疗,发现,研究组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指标降低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值和对照组相比较,程度上都具有明显的降低(p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HCY、血压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组别时间血浆HCY

(μmol /L)心脑血管事件

发生率 n(%)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对照组治疗之前18.3±4.726.5152.5±10.794.3±8.8治疗之后17.8±4.89143.4±10.986.5±9.7研究组治疗之前18.6±4.911.8153.3±11.493.9±9.6治疗之后13.0±5.14138.0±10.477.2±8.3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间接导致人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也不同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于健康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也在日益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其中,高血压便是这些健康问题的常见产物。垃圾食品的泛滥,随性纵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高血压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而且正日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时,身体的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升高现象,继而导致人的机体出现心脏、大脑、肝脏等众多重要器官和血管发生功能和性质改变的综合性病症[4]。这一病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叶酸治疗高血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与采用依拉普利进行高血压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叶酸治疗高血压展现出了全面的优势和效果。综上所述,采用叶酸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同时有效地调节血压[5]。经过临床治疗疗效对照,效果明显优于依拉普利片,所以,采用叶酸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具有十分必要的推广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39(6):614-618.

[2]宋迎.口服维生素B6.叶酸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耽氨酸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19(7):111-112.

[3]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 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 47) :3316 -3318.

第8篇

【关键词】 缬沙坦;吲达帕胺;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减少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降低终末事件。对高血压治疗较好的方案,就是联合用药。本文对我院门诊8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指导治疗,观察并随访登记,了解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代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入选病例需符合下列条件:(1)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并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除外以下情况:肝或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痛风、严重烟酒嗜好、药物依赖者。(3)本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61~78岁,平均(66.2±7.7)岁,诊断有冠心病者16例,同时服长效硝苯地平者11例,卡托普利者15例,仅服吲达帕胺导者8例。(4)入选前3周所有病例舒张压(DBP)≥90mmHg。

1.2 服药方法

所有患者先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3周后仍符合上述标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早餐前),联合用吲达帕胺1.25mg,每日1次口服。2周后血压降至20/12kPa者将剂量维持至第8周,若DBP未达降压目标缬沙坦则增加到8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早餐前),2周后血压降至20/12kPa者将剂量维持至第8周,若DBP未达降压目标则增加到缬沙坦8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方法

测血压在门诊进行,测前休息15~20min,取右上臂测压,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随诊血压(CBP)按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标准进行分析,:(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显效加有效作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各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CBP: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8周后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疗8周后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8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

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血清钾、血尿酸、血浆总胆固醇及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8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化检测指标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咳嗽2例,头痛2例,乏力1例;对照组咳嗽2例,水肿1例,乏力1例,均未退出治疗。

3 讨论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终末事件。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2003年,JNC-Ⅶ认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群,治疗重点应放在收缩压达标上[1]。而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在老年人高血压病人中约65%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又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作用于已知与血管紧张素II作用相关的AT1受体亚型,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肾上腺和血管平滑肌等组织细胞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产生降压作用。其在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均有肯定的疗效[3]。对AT1 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2受体约高20000倍。不影响缓激肽的作用和离子通道功能,也不与其他对心血管功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的受体结合。缬沙坦阻止醛固酮分泌而减少钾丢失,可能会发生高钾血症。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剂和Ca2+拮抗剂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降压药,是临床广为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能持久地减轻左心室肥厚,并不像其他利尿剂一样使左心室腔回缩,而是特异性地作用于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减轻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的肥厚。吲达帕胺属非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间长,每日服1次即可保持24h平稳降压,但60岁以上老年人在服用过程中易发生低钾血症,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2];上述两药联用可增加降压疗效,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可增强ARB对RAS的阻断作用,从而减少水钠潴留,并减轻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作用。ARB通过拮抗利尿剂对RAS激活而产生更强的降压作用[3]。还可以平衡其对代谢的影响,减轻利尿剂所致的代谢不良反应。本组观察表明,两药联用对血脂、血糖及尿酸均无不良影响,治疗前后血钾无明显变化,亦无低血钾发生;老年人的高血压特征是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变化逐渐增加剂量。本组采用与缬沙坦吲达帕胺联用总有效率为80%左右,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而且不良反应少,均能耐受,无停药者,治疗前后对血脂、血糖、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亦无影响。老年人容易接受,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田新利 高血压治疗的策略与趋势-治疗指南与循证的启示[J].中国医刊,2007,4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