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人生目标;建立

中图分类号: G71

大学四年,白驹过隙。大学生如果不适时地建立起人生目标,给人生亮起导航灯,将在踏入社会后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而人的信念和目标一旦确定,就会通过热情、勤奋、高度的责任感或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也正体现在这里。所以,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走出迷惘和彷徨,抛弃烦恼,客观地评价自己后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让梦想成真。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同样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届毕业生达到559万人,而2009届毕业生已经达到611万人。自1998年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少数重点院校及热门专业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2002年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大专生下滑比较明显,而地方院校和专科院校受到的冲击最大。另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率目前不足60%,也就是说,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时,其就业前景还是一片茫然。而2009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会大量缩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时还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在哪干,从何干起,不明白自己内心到底想干什么。总是觉得生活中遍地都是金子,到处都有人凭着这样那样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金子,羡慕的同时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还有大学生徘徊在就业门外?为什么机会总是让别人先占了?而机遇是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2 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人生目标就是每个人在行走人生旅途的过程中所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李白早就发出过“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吼声。人是一种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的生灵,没有目标,即使是个天才,也只能白白地把自己宝贵的一生浪费掉。人生目标就是一块承载成功的基石,它让我们的人生有方向,事业有目标,让我们脚踏实地、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中,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致力于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他们的生活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目标是人生发展与奋斗的方向,是人生追求的成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事业的成功。

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而很多人却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这就造就了现在80%的人拥有20%的财富。人生在世,最要紧的不是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自己将要达到的位置。大学虽然说是人生中不长的几年,但因为它汇聚了每个人的青春年华而影响深远。大学是各种人才的孕育地,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寄,所以大学生更要努力在这里书写下人生中最动人的篇章,而及时、恰当地建立人生目标便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3 大学生与人生目标

1953年,耶鲁大学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浅析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计划时,结果只有3%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20年后,有关人员又对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有明确目标计划的3%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日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在大学里建立人生目标,否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在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毕业即失业”将不会是一句空话。耶鲁大学的调查说明了在大学里建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现代大学生身为祖国的希望,理应为祖国做贡献,用自己的成功去实现人生价值。

4 大学生如何建立人生目标

4.1 客观评价

要学会积极地思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要学会重新选择生活,要充分扩大自己的内在光晕。那些毫无成就的人,总在浪费自己的时间、生命,没有一点自我期许的梦想,即使有,也被他们的朋友动摇了自己的意志,这些朋友不仅冷嘲热讽他在做梦,也不断地“证明”那些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要知道世事是公平的,自己最希望得到什么,并为此付诸努力,就会有所收获。世事也是不公平的,如果自己的“心想”超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只想不劳而获,就会一无所有。心想与事成就象生活的此岸与彼岸,之间有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梦想一夜之间或者不付出就从心想到达事成,怎么可能 。所以要客观地评价自己, 以恰当的目标为自己铺就成功之路。

4.2 摒弃烦恼

在客观地评价自己之后,为自己拟定一个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不要因为它的遥远而放弃努力,要将它分成一级一级的“小目标”,并从最低的那一级开始做起,再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样就会逐渐靠近那个自己当初看是多么遥远的目标,此刻已唾手可得。其实,正如一句谚语――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便走上了成功之路。但是成功的路上荆棘遍布,会因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而陷入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也会因为对自己的评价不当而在路边徘徊良久再也没有勇气迈开脚步了,此刻就要学会避免和解决每一个困难。还要学会接受无法抗拒的事实,就会有勇气和力量走过生命的冬季。只要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那么在前进的人生道路上就一定会阳光明媚。

4.3 寻找勇气

人生匆匆,稍纵即逝,只要无限发光,一瞬流星也会留下一道光芒。大学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尽可能地发光并尽可能地亮。如果自己还在无聊的深渊中沉陷,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苦恼,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苦恼,为曾经的失败苦恼,为生活中的琐事苦恼等,那么将一事无成。要知道,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有差距的,遇到可能改变的现实,要向最好处努力;遇到不可能改变的现实,不管让自己多么痛苦不堪,都要勇敢地面对,用微笑将痛苦埋藏。要知道,有时候机遇在一些人面前确实是平等的,只是当机遇出现在面前时,有的人却迟疑了,犹豫了,结果与之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却能主动上前,大胆追求,便赢得了机遇的倾心,可以说这是偶然,但又怎能说这不是必然呢?要知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正视失败,直面困难,坚持努力下去,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就自然会得到,因为顽强的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曾说过:“失去财富者损失不轻,失去勇气者则一无所剩”。要知道,生活本来就是十有八九不如意的,和人交往就要尽可能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要容忍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发现并承认他人的价值,能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会觉得这世界很美好,烦恼自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追梦的路上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和信心。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而不能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所以事情才变难了。到达梦想的彼岸其实并不难,只是大学生很容易被别人的一些经历所吓唬,而梦想的实现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人生目标,并咬紧目标不松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到达彼岸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时间和智慧足够让自己去圆满做完每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 周明星,咸桂彩.现代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2]刘海峰,夏莉.你不笨,为什么没有野心[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1).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答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设置问题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它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一、适时评价答问于动态生成中

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计划”的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以及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答问进行适时评价。对于那些容易得出结论或答案较单一的问题,可以运用即时评价,另外两种情况则应运用延迟评价。

第一,对于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要延迟评价。例如,在阅读课《老师领进门》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是无心的吗?”有的说是“无心”,有的说是“有心”。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评价的度。记得,一位学生说:“用老师对每个学生倾注了爱,他能是无心的吗?这样说,只是表现了他的谦虚,更能说明他是位了不起的老师。”分析得多么有深度!教师可接他的话评价:“你能体会到这点,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生!”这既是对答问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更是对学生的肯定。

第二,当学生有能力自我完善答案时要延迟评价。学生更准确、更完整的答案可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之后产生,也可能在听老师的继续讲解或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时产生,适当延迟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可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二、客观评价答问于体验提升中

在课堂设置的问题中,教师考虑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学生所做出的应答也就有差异。有的回答可能比较正确,有的回答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x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学生运用了语言,体验了语言,教师首先都应该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对于前者,我们除了在学术上做出肯定外,还要给予一定的赞赏,如“回答得非常棒”、“你真的很聪明”等等;对于后者,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并客观地指出其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并启发诱导,帮助其朝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得出正确的答案后,我们仍要表扬学生能进行积极的思考。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应给予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其错误,尤其是表述的规范性以及文法方面的错误。如果害怕指出学生的错误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评价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一种和谐,即使是指出学生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这样就能培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胆探索、不怕挫折的学习精神,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探究语言机智,教师的评价应根据教学进程随机引发,并以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三、多元评价答问于互动共进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评价主体上,要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看问题的方向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层次不同,同答也是多方向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要真正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得到淋漓尽敛的发挥。

第3篇

关键词:成人大专;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成人大专学生的知识能力比较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人生价值观也比较模糊,学生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责任观念,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成人大专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安排情况

目前,在构建成人大专学生课程的时候,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大专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中学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中。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从而有效地满足成人大专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

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过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但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模式还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文化的多样性展示得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没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媒体资源也比较贫乏,知识拘泥于课本,没有和社会中的信息资料融合起来,课外活动的组织强度也不大。

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健全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髓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进行熏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校园文化过分注重就业率,而把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就业,不关注人文素养的加强。所以,在成人高校中要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强化对成人大专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在制度上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人文素养中,并且需要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相关部门要在制度方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2.以校园文化宣传为基础来转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加入相应的文化价值因素,并且在学生中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如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网络或纸质媒体等方式来进行,使学生转变观念,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中去,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转变观念,改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

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运用多元化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来有效地进行课内外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和上海世博会中,就有效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使得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不只是高深莫测,也有平民化的时候。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深远,在培养成人大专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成人大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是公民思想和道德素养的直接体现,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文明富强不仅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谭晓.教改在成人艺术类课程中的体现[J].学园,2013(23):78.

第4篇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价值体现

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文关怀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其内涵包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则和理性精神。人文关怀的现实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着眼于培养人们树立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庄严崇高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鲜明的个性意识与集体主义风格,健康开放的文化心态与精神风貌。从现实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解、关心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人的精神存在及其发展,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因此,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其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把人文关怀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从以下三个途径展开。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中,追求和谐统一,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和谐、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那种不从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而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来束缚人的传统做法,改变原来那种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以及人在社会道德规范面前只能是被动服从者的不良现象。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对话式教育会引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双方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是人与人平等相处的基本方式。对话式教育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教育者的情感投入,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2.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这也是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在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普遍具有良好的服务中心和服务设施,一般的学校都配有学生活动指导员,并设有咨询处、宿舍顾问、贷款和奖学金部、纪律顾问、法律援助部门等服务机构。同时,学校还聘请一些顾问,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家、精神病治疗专家等,来诊断和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在解决学生具体困难的过程中使学生感觉到国家的存在和社会的温暖,其公民的主体人格和爱国情怀也由此得以萌生。这种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原有的强制化和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主旨精神。

3.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育高品质价值观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质 提升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甚至提到如果汉语水平不过关不能毕业,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陆续地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在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的当今,教育部的这一举措,无疑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面。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表现为:人文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对传统经典了解不足;人文精神薄弱,价值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公德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淡薄等;人文行为欠缺,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文明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孟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当前,大学生们最迫在眉睫的是“修身”,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使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现在,各高校正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大学语文教学绝非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而是要通过语文丰富的内容来培育每个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才是其根本目的。要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唤起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

迫于就业压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热情,对考级、考证的热情要远远大于学习语文,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首先要唤起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更加灵活,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和音乐、美术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可以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让大学生们可以感到惊喜――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样丰富。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走进来”,如经典影视作品欣赏后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举办小型辨论会、演讲比赛等,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

二、用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理想和品格,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这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仅在大学语文课本上频繁出现,也应该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关注的焦点。大学语文植根于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它以古今中外的典范文学作品为教材,而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和高尚、健康、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解读,挖掘其审美因素、创设审美情境、启迪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大学生了解和学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他们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深入思考还可以熏陶大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

三、通过语文学习规范学生的人文行为

目前大学生犯罪、自杀、失范、心理疾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压力、考级压力、情感困惑、生活信念的缺失等等造成了他们价值取向的歪曲。兰州交大罗豫黑手泼毒报复导师,清华大学刘洋硫酸伤熊,南京大学“马加爵案”,广州某高校一研究生为争夺女友而杀害另一研究生等事件的频频发生敲响了高等教育的警钟,引发了世人对大学生做人之道、法律意识、社会公德心、情感冷漠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大学语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真正的指导学生去应对今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第6篇

本学期信息工程系组织部分综合考评成绩排在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学生每人写了一份关于责任认识的文章,同时与部分成绩靠后的学生针对成绩落后的原因、家庭情况等进行了交流。通过对这七十多份有关责任的文章以及学生心态的分析,反映出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方面的弱化。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让大学生丢失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丢失了青年人应有的激情和追求。

理想和追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渴望,责任则是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能否实现其理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伟大的人生来自于伟大的责任,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无不用责任诠释着他们壮丽的人生。人生因责任而美丽,生命因责任而不朽。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深入、系统地思考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一、责任意识缺失问题调查分析

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七十多份责任认识文章的阅读分析,结合这些学生的综合表现,我们把这些学生对责任的认知、学生的表现划分成四种情况,如下所示:

1.综合表现优秀的问卷5份,所占比例7%。对责任的认识:清楚个人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及对社会责任,对人生有追求,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2.综合表现良好的问卷16份,所占比例22%。对责任的认识:能感性地认识到个人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有一定深度,与个人表现结合不多。

3.综合表现一般的问卷33份,所占比例46%。对责任的认识:对个人责任、家庭责任认识比较简单,部分内容只是简单借鉴,不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4.综合表现落后的问卷18份,所占比例25%。对责任的认识:不理解责任,缺少责任意识,简单借鉴他人的认识,不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以上所述的综合表现是指对交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新定性分类,包括成绩、平常表现等,与每学年学生年级综合考评排序基本对应。应该说该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反映出大学生的心态。可以看出,表现优秀或较好的同学对责任都能够有所认识,并能够针对大学生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及社会责任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而大部分学生更多地只谈到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所谓学习责任,并且没有深刻的认识,表现非常一般。少部分同学对责任没有认识,严重点说没有责任感,个人表现不理想,不及格次数多,对自己没有要求,不能自律,缺少作为。调查中有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从情理上说应该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但是,调查结果没有体现出这个事实。

通过与部分落后同学的直接交流,感觉到他们确实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人生观也很不成熟,加上大学相对于高中在管理上的宽松,以至于部分缺少自控能力的学生过于放纵自己,沉迷于游戏或其他影响学习的行为。

总体来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不深刻,对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当代大学生、未来的人才这样的称谓是不相匹配的,也令人遗憾和忧虑。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如何培养、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够支配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是关键。

二、责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

责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是行为主体在社会关系中自我表现的内在驱动与约束。不同的行为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政府有政府的责任,单位有单位的责任,个人有个人的责任,同时不同行为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各自的责任关系,比如政府与市民、领导与下属、社会与家庭、学校与学生、父母与子女等等,彼此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

责任不像法律那样,通过法治条文强制行为主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责任是通过行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约束其各种行为,指导行为主体自觉地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与法律的外部约束相比,责任的内在驱动与约束是影响个人追求及其社会表现的关键要素。

我们从与大学生相关的行为主体的责任表现角度来进行分析。父母对子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及责任感,使得天下父母无私奉献,他们不辞辛苦、省吃俭用为子女积攒学费,呵护子女的身体,关心子女的成长,盼望子女能够有“出息”或“出人头地”。再如,教师担负着为祖国、为社会、为了人类的将来培养人才的光荣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让教师呕心沥血、勤奋耕耘,用全部的身心教书育人,也正是教师的付出,换来了“神圣的天职”这一光荣而骄傲的称谓。

如果大学生能够体会到对父母的责任,他们就应该增强感激与回报的意识,刻苦学习;如果大学生能体会到对社会的责任,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成才;如果大学生能认识到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就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健康地成长。

良好的责任意识将从根本上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他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事实也已经证明,只要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必将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并付诸行动,促进他们学习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使其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如何从社会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研究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具有长远意义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研究责任教育的内容,从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设计责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个人责任,我们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可以通过对名人、爱国志士等榜样事迹的讨论、分析,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的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家庭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家人的辛苦与爱心,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由感恩转化为报恩,再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报恩,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对于社会责任,我们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祖国的需要、就业的压力以及如何塑造自己的人生之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美丽来自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并让学生懂得和体会责任在构建精彩人生过程中的意义。另外,我们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研究责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成功人士的报告、互动讨论、结合大学生现实表现的案例分析等等多种方式制订具体的教育计划和活动。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思想意识领域一些负面的影响,追求利益、拜金主义、经济犯罪等各种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腐蚀和影响着人们的追求,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侵蚀到他们的灵魂。我们针对现代大学生年轻、幼稚、敏锐、活跃、自由等共性的特点,寻找丰富、详实的事例帮助他们了解、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端正态度,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

最后,为了责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要对责任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要系统地设计一些典型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在工作过程中采集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一套持久的责任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责任教育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作为教育者本身要作出表率,建立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只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为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责任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信仰,树立为社会发展、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只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还有责任意识。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走向成功的阶梯。

责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让我们关注责任教育,为了责任教育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如何度过这黄金般的宝贵年华,如何对待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将影响到毕业后大相经庭的人生之路。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对人生发展的意义,明确大学生活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并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提出建议,如明确学习目标,努力锻炼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关注心理健康,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和恰当的人生目标等。

关键词:大学生活;大学特点;人生目标;心理健康;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3-0062-04

大学生活如何度过将成为每个大学新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将影响到毕业之后每个人大相径庭的人生之路。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规划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成才的乐园。你将在大学校园度过你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你一定会思考怎样度过这黄金般的宝贵年华。我们要告诉你的是,在你学习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与人共处。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身边少了母亲的唠叨,教室里没了老师的叮咛与告诫,生活没了父母的约束与管教,一切都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还没有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有的人没有重新认识自我,有的人在迷茫中失去了方向。[1]

那么该怎样度过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一个极为重要、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果你早有正确的思路,那么你就可能少走许多弯路。不要忘记,走进大一同时也走进了一场竞争,一场搏杀,周围仍是茫茫大海,仍旧惊涛骇浪,我们不要以为已经触到一块可以落脚的陆地,只顾一路贪玩,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一、大学生活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

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一个“氛围”,是一种经历,是一项投资。大学是大学生破茧成蝶的摇篮,是锻铁成钢的熔炉;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是人生发展的加油站。

(一)大学是一个“氛围”

哪怕在大学自己感觉到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几年的大学生活氛围,大学环境的熏陶,也是你终身的财富。

大学学什么?大学里要学的东西很多:知识、技能、本领,但更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最主要是培养人的思维,培养人的习惯。一个人在大学阶段若培养起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对自己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大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经历

要度过大学生活,最重要的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大学好像是一座山,远离了父母,缺少了他们的悉心照料,我们好像是背着背包独自登山的运动员,自强是我们登山的基石,自信是我们登山的信念,自学是我们成功登上山顶的保障,自律是保证我们安全的绳索。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念、克服胆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就一定能成功。

(三)上大学是对未来的投资

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对眼前来讲是消费,对未来来说是一项投资,是一项人力资本的投资。一般讲教育的投资回报是最高的,也是最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你自己的人生,甚至影响你的下一代。因此,身在资源如此丰富的大学中,如何利用资源、克服懒惰,对我们大学生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实验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应当学会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以一种比较适度的心态去应对一切,让我们年轻的资本不断增值。大学教育只给你一种眼光,而绝不能保证你将来做什么。我们很难预测机遇,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增加把握机遇的机会和可能。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这个社会和周围的环境适应我们,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些东西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和周围的环境。

二、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较,最大的特点自主、自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这就会给大学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趋于成熟,思想、智能结构和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成长和成才两方面看,都是一个重要阶段。要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就必须从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开始,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社会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和需求,从而产生强烈的成人意识和自我意识。同时,大学生又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期。并且,已经基本具备了形成人生观的几个基本条件,一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三是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学习、准备成为社会独立成员的阶段。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拥有梦想和激情,富有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命作为人的载体,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阶段属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矛盾冲突增加,具有易受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脆弱敏感、容易受挫等心理特征。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价值观念的变迁、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等,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世情绪和心理严重失衡,甚至选择自杀或者伤害他人。所以重视和倡导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爱,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2]如2006年10月12日下午两点左右,一名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05级学生揣着:“我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与其他人无关”的遗书,坠楼死亡。同天下午五点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一名男研究生从学校6号楼9层跳楼身亡。2006年10月20日凌晨,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周泰强被自己的同学持水果刀刺死,直接诱因是玩电脑游戏产生争执。2006年10月26日下午3点左右,复旦大学一位女博士生坠楼身亡。2006年4月1日,24岁的绵阳某高校学生因失恋生恨,杀害女友(绵阳师范学院一名女大学生),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死刑,。[3]

这些事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不正确,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淡薄,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足够的抗挫折能力,采取消极方式应对问题。上海科学院研究员杨雄则在他最新的自杀课程研究中明确提出: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当今社会自杀率上升的一大缘由。[4]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它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命观、人生观,真正理解生命的内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爱惜生命,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学生生命教育在我国迅速开展,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成长特点、明确生活目标、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生命意义教育

生命意义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教育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引领大学生明确人生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生命的意义使人们在面对愧疚、痛苦、不公、表面的混乱和无法避免的死亡时,仍然能找到存在的理由。[5]只有不断寻求和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类的生活世界才变得五彩缤纷,灿烂辉煌。[6]生命意义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完整的生命认识,形成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主动维护生命的权利。生命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欣赏到生命之美,感受到人生之美,领悟到人性之美。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和使命。生命意义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无论自己身上存在多少缺点和不足,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身边的每个人也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生命。生命的宝贵在于只有一次,具有不可逆转性,珍视生命的存在,不仅在于珍视自己的生命,还在于珍视他人的生命。

二、责任感教育

每个人除了有生存的权利外,还应该有生存的义务与责任。责任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许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正确理解自己的责任,对生命进行积极思考,可以使大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得到生命的充实。近年来,大学生由情感冷漠与心理脆弱而导致的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非常迫切与重要。一个对生命充满希望与热情的负责任的人,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关心他人并帮助他人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对自我责任的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践行能力,使大学生妥善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大学生。

三、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的阻碍或干扰。通过挫折教育,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调节不良情绪,免于心理失衡,不失去对生命的信念。人生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矛盾,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幸不可避免,疾病染身、突发横祸等会不期而至,消极躲避只会让不幸更甚。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属于生命的,是无法选择和抗拒的。所以,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战胜苦难的能力,使大学生意识到苦难的积极意义,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逆境,激发潜力,唤醒尊严与价值,珍爱生命,提升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地争取幸福,成就积极人生。

四、死亡教育

死亡学的学者Brenna曾说:“研究死亡使我们更了解生命。”因此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人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才会倍加爱惜生命。黑格尔认为:“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从大学生自杀、伤人现象屡屡发生的事实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已迫在眉睫。死亡教育通过对死亡的探索,使大学生意识到生存的时间有限,加深对生的理解,体会到生的价值。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死亡意识薄弱,意识不到生命的宝贵。死亡意识就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生命的有限性的认识,就是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就是对人的灵性生命的探索,对超越优先、趋向永恒的渴望与追求。[7]通过死亡教育,大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形成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法国作家蒙田说:“谁教会人死亡,谁就教会人生活。”死亡教育使学生理性认识死亡、使大学生有限短暂的生命具备长久的价值。死亡教育就是为大学生点起一盏灯,引导他们前行,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神,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以一种开朗乐观的心态应对人生挫折,超越生命的死亡,去实现生命的意义,走向人生的美好与辉煌。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如此绚丽,是一切智慧和美好的载体。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对他们寄予无限厚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生命教育,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给生命以理性的关怀,建构美丽的生命家园,实现人生的价值,使大学生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灿烂绽放。

参考文献:

[1]刘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33).

[2]郑晓江.论生活与生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107-112.

[3]http://dispnews.asp?id=1990.

[4]陈瑜.生命教育——按摩心灵的手[N].解放日报,2003-09-11.

[5]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