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0 02:22: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鉴赏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鉴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启发 互动 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1

高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个性、意志等都趋于成熟,需要教师为学生开展更加多样的、丰富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以前的音乐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引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也一直不受重视,不仅课时很少,而且还经常会被占用,所以高中音乐的教学也十分的不理想。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极为忽视,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也很少,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很多高中已经逐步重视起音乐教学,其中音乐的鉴赏也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但是面对当下各方面教学的局限,如何切实推进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呢?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些许借鉴意义。

一、音乐鉴赏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第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多样性。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每个人的理解和喜好都不相同,也就是不能只进行经典的曲目鉴赏,例如《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要结合现在学生的鉴赏需求和兴趣方向,有所调整,以此来实现课堂的多样性。

第二,多样性的音乐鉴赏课堂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某一规则或者范式来进行鉴赏,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最主要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二次鉴赏,这样学生鉴赏既保持了多样性,又能真正有所收获,看到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从而在懂得多样性的基础上自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三,多样性的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变换课堂形式。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简单的我讲你学,多媒体播放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单一而僵化,学生一上音乐课不是充满兴趣,而是开始犯困,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鉴赏的时候学习其他学科。所以教师要促进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唱,通过教师的演唱和多媒体的播放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这种多样的课堂开展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鉴赏兴趣。总之,多样性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式,这是开展好音乐鉴赏课堂的基本前提。

二、启发式教学

首先,音乐鉴赏还需要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的鉴赏,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而不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和表达。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乐曲或者地方经典曲目并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曲目听不出基本的欢快情感,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了基本能力测试的成绩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音乐鉴赏就等同于考试和背诵了完全丢失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气息。

第一,教师在课堂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打拍子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基本的乐曲节拍与节奏,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乐器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理解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这种引导的启发过程最为重要,学生就能借此掌握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启发式的鉴赏形式还需要教师采取实物教学,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和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发音难以分割,教师为学生展示乐器,并且让懂得乐器的学生为同学进行演奏或者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演奏的技巧和手法,对学生的鉴赏进行现场启发,激发学生的鉴赏思维,从而起到良好的鉴赏效果。

第三,启发式教学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且及时给出学生肯定和鼓励,积极鼓励学生敢说感想,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于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感受音乐的变化。例如,在鉴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为学生展示声调的变化,启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乐曲。启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鉴赏环境,如此启发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目标。

其次,音乐鉴赏离不开班级整体的互动,互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状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相激发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当前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并没有实现互动而是比较沉闷的以教师为主讲人,学生只负责云里雾里地听一节音乐课,并不能对自己的情感和音乐审美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互动。

第一,作为音乐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是开展好互动教学的前提,很多教师因为音乐课不受重视,所以上完课就走,课下和学生没有什么接触,经常一个学期结束教师都不认识班级里的孩子,互相缺少沟通和交流,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陌生,互动难以实现。所以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心理问题,做学生的朋友,音乐教师也应该及时与班级班主任进行沟通,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第二,互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也就是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深入的了解,设置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适合学生的理解方式,从而促使学生的主动性一步步被激发出来,使之在建立信心之后会更愿意去主动表达,从而形成教学互动。第三,互动还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的课堂秩序进行维持。互动很容易使课堂产生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互动时候进行有序互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分组,方便对学生的想法表达进行有效规划,使每个小组都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

第3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创造性思维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第4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认为,目前音乐教学鉴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音乐鉴赏教学的定位比较专业化,任务设置比较繁重等。因此,如何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如果在上课时讲风格体系、精神特征,详尽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那么往往会弄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按步骤,进行作者生平介绍、背景了解等,则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老师走,音乐本身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没有让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学生的心中仍是空空如也,因此,我认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是鉴赏课首先要做的第一步。例如在欣赏《长江之歌》,结合视频影象,长江的滚滚波涛,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的母亲河,是中华的象征,同时学生从歌词意境出发,从音乐的热情、澎湃的旋律中,体会到了亲切、热情,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内涵。从教材的知识中,从影象视频的介绍中,我们都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首歌所创作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歌曲。很容易就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二、多种元素在鉴赏教学当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重点内容往往会配上相融的图片,这样使学生第一眼就能很直观的欣赏和体会到内容的意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但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从教材这个点出发,进行拓展和延伸,进一步获得情感的体验。例如欣赏交响诗套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时,让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形象进行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教材第130页的图片背景,再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森林图画,学生很容易就能在欣赏中产生丰富的联想,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画面就会跃然纸上,通过绘画可以很快的掌握乐曲的主题与情绪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代社会的音乐也是多元化的。古典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但流行音乐依然吸引着大多数青少年。在目前的欣赏教材中还没有流行音乐的内容,对通俗音乐的介绍也只是寥寥几句。教材与现实的反差成为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的最大原因。

三、培养创新意识,营造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

互助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与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的作用,引导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

在高中音乐教科书中安排了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艺术这三个单元的教学。很显然这样的安排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有关这几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为高中阶段的音乐艺术欣赏课提供扎实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更容易使他们失去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这堂课中,教师选用了比较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收到了如期的效果。

上课初期,教师引用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请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意境,然后让学生选择为诗歌配乐。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抒情柔美的旋律比较适合;还有学生提出,应该选择速度较为缓慢一些的乐曲,游子单独在外,感觉孤单,音乐应该选择安静些的,最好是独奏曲,而不是合奏。而在乐器的选择方面,学生也各抒己见: 钢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成为配乐的首选乐器。

此时,教师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一段是抒情的钢琴独奏曲《至爱丽斯》,一段是小提琴独奏《思乡曲》。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分析哪段音乐更适合。在对比欣赏中,学生讨论总结认为小提琴更合适,小提琴拉奏时发出的声音缠绵、哀怨,最能够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依恋之情。

大家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掌握了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性能。而在听辩乐器的时候,也有学生把小提琴说成了二胡,教师因势利导把西洋管弦乐器与民族乐器作一比较,引入西洋调式与民族调式,自然而然导入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既清楚又轻松。

在这一堂课里,教师借助直观的文学作品,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吻合的氛围,从情感体验入手,用对比式的方法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既轻易地掌握了如何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情绪等变化来分析曲式结构,又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学习中变的更加的主动和自信。

四、鼓励学生创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自主学习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音乐欣赏课更不能只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课,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享受到音乐的美妙。

第5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主要从讲述音乐创作背景、营造音乐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这三个方面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论述。

一、讲述音乐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理解层次

常规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师总是运用机械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的表现因素,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完整的认识,缺乏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其实,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听觉艺术,我们不能只从音乐的旋律、乐器等方面让学生去享受音乐作品,这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我们还得让学生去深刻体会音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只有了解了音乐作者这种创作情绪来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所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述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决定我们鉴赏课成败极为关键的一点。

比如,在鉴赏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中《马太受难曲》这首作品时,我们可结合圣经故事,为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背景,如,它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第一部分35首,主要描述的是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的场景……这样,当学生正式欣赏这首作品时,就能对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宗教音乐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二、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营造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是一门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浓郁的音乐教学氛围,如此才能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融视频、文字、动画、图像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是能营造音乐教学氛围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借助自身教学优势,创造一种可供学生看、听、感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在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这首歌曲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由此引出本课课题――高亢的西北腔,然后,播放西北风光的图片,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性格特点等,并适当向学生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民歌形成的影响。这样,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西北民歌高亢悠远的音乐意境,在具体欣赏本单元的民歌,如《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时,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和了解这些民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特色,并培养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个性体验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且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如,在听完一首歌时,教师常常会说“这首歌表达的情绪是……的”“这是一首……的歌”诸如此类的话语,这样即使学生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也没有阐述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上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且降低了学生对音乐魅力的感受能力。所以,要想上好音乐鉴赏课,我们就得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如此,才能激起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在听完一首歌,我们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它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与教师之间不是绝对命令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交流、协商的,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在以后的鉴赏课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希望广大音乐教师,在日后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对鉴赏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如此,才能带给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真正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针对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欣赏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聆听几首作品,教法死板,将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三台的戏曲票友大赛实况录像,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白燕升通俗的讲解,专家们独到的点评,让学生结合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特性和风格。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体会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三、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

课前,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马上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放了一首“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以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课是非常受中学生欢迎的。”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在整个初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四、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欣赏

中学生对叙述性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很感兴趣。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就为同学们讲述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第7篇

关键字: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本质

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利用骨哨和陶埙为乐器,创造了简单的音乐,可见其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音乐不仅是人类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体现,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方式。音乐鉴赏教学能够给新一代的中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是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感染。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外音乐史,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主要从听觉感知、情感认知、想象构思等心理活动上提高审美水平,音与音的联接或重叠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关联。音乐鉴赏教学是以美学欣赏为教育理念、以中学生为对象基础,对各类音乐的文化背景、意义、艺术特征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使中学生在音乐鉴赏上能够达到了解、包容、欣赏的水平。老师应充分吸收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养分,积极拓展中学生的听觉感受,不断地提升和完善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准确把握音乐的风格,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

由于地区、国度、肤色、民族的不同使得音乐文化具有较高的特殊性,音乐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如我国民间名曲《茉莉花》,虽然在歌词上没有区别,但在曲调上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在教材中《汉族民歌》部分我们可以选择江苏和河北两地的民歌进行欣赏。

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细腻委婉,展示了江南水乡柔美的格调;而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展示了北方文化中豪迈奔放是格调。可见两地《茉莉花》展现的完全是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有其浓厚的地方韵味。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明的差异造成了音乐风格上的差别,江南地区有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风景优美等地理特点,音乐风格细腻委婉;而西北地区地势险恶、气候寒冷,体现的是一种气势高昂、质朴深沉的音乐风格。因此从音乐风格的形成背景讲解音乐,有利于学生能够能更直接、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

三、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1、从音乐家的背景体会音乐风格

中学生在情感上和学业上正处于困惑期和浮躁期,音乐鉴赏课有利于抚平他们的浮躁情绪,鼓舞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我们在对一些高雅音乐进行赏析时,不仅是对音乐的音符、旋律、节奏进行讲解,对音乐中体现的认为精神、情感宣泄、时代缩影进行剖析。可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了解音乐家的音乐风格,也激发了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从小就被迫学习音乐,家庭生活条件也较差,所以贝多芬作品中体现了时代性、斗争性、英雄主义等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穿插贝多芬与莫扎特的对比,从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可发现音乐风格上的差异。这使得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鉴赏水平,促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品味。

2、完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

某种程度上说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和单调性,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变现得很自如,课堂气氛往往没那么活跃,所以就要求老师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做好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兴趣培养工作。首先应分析出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本质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因为教材中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过高,这与中学生本身的鉴赏能力不匹配,使得中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产生排斥。例如在对歌剧《卡门》进行鉴赏时,在教学目标中,需对该歌剧的序曲、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等基本构成了解明确,这对于没有接触较深音乐教育的中学生来说难度极大。老师在对音乐鉴赏教材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对于一些重点难点还要有特别的教学计划,找到让中学生易于理解和吸收的突破点。

3、通过音乐作品的不同体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一作品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体裁,通过鉴赏不同的体裁,能够从各个角度体现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鉴赏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时,可首先欣赏管风琴演奏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再欣赏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种体裁分别表现了西洋管乐队和民族管乐队的演奏文化,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能增进对各种乐器的认识。欣赏舒伯特的钢琴曲《鳟鱼》时,通过欣赏歌曲独奏《鳟鱼》和童声合唱《鳟鱼》总结两种体裁的特点,从歌唱形式、歌曲表现力、音色等方面进行对比,之后再欣赏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让学生从总结每一个变奏的特点,并阐述他们的感受。这样通过对声乐器和管乐器音乐效果的比较,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新策略

1、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话式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师生平等为基础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老师也应当充当学生的听众,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师生之间可以针对音乐鉴赏观点进行讨论,弥补彼此的不足。

例如在播放完《牡丹江》这样的民歌之后,应当通过一定的文化导向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追问有关音乐中的文化知识,也能使音乐鉴赏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完成素质教育教学内容。

2、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不仅是聆听、欣赏的过程,更是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体验包含在音乐中的情感内涵的过程,也是鉴赏者的个人情感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情感体验离不开鉴赏者包括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作为表演者、欣赏者创造者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结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部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社会各界也应该提高对音乐鉴赏教育的重视程度,这都利于音乐鉴赏教学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 鉴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70-01

在初中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常常把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因为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价值可以得到直接的体现,音乐鉴赏教学以某一确定的音乐作品为对象,加上鉴赏活动的直接参与人,从而形成完整的审美主题,通过特殊的音响聆听,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美的感受与鉴赏。笔者根据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音乐的鉴赏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音乐教学的完整认识。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目的。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将教学目标实践化,从而建立起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保证其它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音乐鉴赏教学首先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感觉,才好更进一步发展其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新能力。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对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解析,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比如在鉴赏歌曲《祖国颂》时,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乐器到人声的辨析,从音乐意境到音乐旋律,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一样的。

(2)音乐鉴赏课缺乏教学积极性。在当前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课程并不是主要的学科课程,边缘地位使得其受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形同虚设的走马观花,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音乐课。这样的结果便是很多学生对音乐课也毫无兴趣,经常课堂睡觉或者逃课,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效率无异于痴人说梦。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音乐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重视,没有监督的课堂自然无法让学生得到约束。加之学校给予教师的积极奖励太少,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教师的音乐教学积极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自然更加不足,他们觉得音乐课不像语文数学那般重要,随便听听即可。此外,很多学校陈旧的音乐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也是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够的一大因素。

(3)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乏味单一。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于外界信息的注意和吸收也有了自己的主观偏好。当初中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对于音乐的喜好也带入了自己的具体想法。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过于统一标准的教学方式,而应通过差异化的个性教学,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2.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探析

(1)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学生的教学要求了,更多活泼、互动和有创意的课堂被学生所期待。所以,单一的跟唱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究,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比如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一些热门歌手出的新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音乐作为教学的题材,从学生喜欢的音乐方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从而拓展音乐鉴赏教学渠道。另外还可以将一些经典电影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很多以音乐题材为背景的电影如《电影之声》,其在电影剧情里至始至终贯穿着音乐,每首曲目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音乐。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强化音乐内容表现力。从哼唱开始,强化学生亲身体验的感受和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在活跃课堂整体气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拟来唱主题乐,在选择声音的同时也渗透着对音乐形象的感知。接着在律动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跟随音乐的律动,学生才能将感悟的音乐情愫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军训的情境,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参与律动,在学生律动的过程中引入音乐课程的教学,然后奏唱主题曲。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这是乐曲的核心内容,也是乐曲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主题唱奏才能让学生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亲身体验感悟,理解深刻音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