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6 17:04: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学习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学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探究式学习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实际体验学习内容,以自己的直觉和情感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能够积极的去发现,主动地探究创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原理,逐渐使学生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目标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独立进行,针对遇到的问题可以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知识内容更加问题情景化,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性,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个体能力的发展。以往我们的教学观念都是以高考成绩来评判学生,当然,教师也在追求高考成绩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就会大量的让学生做题,考试,不停地给学生灌输“营养”。然而探究式的学习则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它需要时间的证明,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没有什么连续性,而且中考时又不需要考这门功课,那么高中地理的学习则需要从零开始,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到了高二阶段就成为了选修课程,无形当中,高中地理也就受到了限制。

二、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探究式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悟,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精心的创设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此外,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建构,而且学生思维也将处于活跃的运行状态,学习效率也会大有改观。

三、落实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感知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信息,另外,还要做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工作,内化认知,促进学生的理性感悟。

1.注重感知

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供贴近实际的多样性材料,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趣味中感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去发现带有趣味性的地理信息,并适当的将这些信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当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地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现象相关联的时候,就会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到“季风环流”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掌握这节知识内容,可以创设出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出示一幅反映生活静电的漫画,再展现季风环流的图像,启发学生认真的观察并思考问题,什么样的大气环境容易产生静电?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感受到静电大都在什么季节?这两幅图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幅简单的漫画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当中,可以为学生增设适当的实践性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是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重点感悟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大部分是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还谈不上对地理知识的条理性感悟,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内化,所以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重点感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探究式学习当中,要求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去深化,思维继续发展,去寻找事物的特征,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例如,可以从学生已知的问题,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去推理为什么一些内陆湖也是咸水湖?进而得出论证,水的进出决定水中盐度的变化。再如,讲到区域地理黄土高原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黄土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不仅与植被,土质相关,还与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使学生明白,解决某些地理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才行。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的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努力争取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3.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分组问题。分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依学生特质分组。

(2)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

(3)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

(4)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

2.制订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3.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

(1)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知识自然渗透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通过活动消化知识。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防止形式化,草草收场。

(3)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4)教师设计难度适当的合作学习任务。太难时,会出现学生无从下手、不愿意合作的情况。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4.教师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2)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习小组的交流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其中,以普通学员的态度来听取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减少师生之间的敬畏之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5.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对新知识的预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交流和学习,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然后让所有学生依次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合理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样可以让小组式学习更加有效。科学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学生。

第3篇

一、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新课讲授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可能还局限于具体的、直观的小学数学阶段,因此,对于逻辑性较强、理论性深的初中数学,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新知识中的概念、公式等内容.如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时候,会得到“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可以将其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对两组性质及判定进行类比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又如在讲授“分子的性质”与“分子的运算”两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学学习过的“分数的性质”和“分数的运算”与本知识点进行类比学习,从而快速掌握新知识.

二、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堂的应用

类比学习法也可用于复习课堂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类比学习法的本质与类比对象存在着相似性,然而类比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性,对于这些相关联系的认识,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学生学习过反比例函数后,会对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正比例函数产生印象,从而对函数意义和概念均会有很深刻的认识,老师在复习课程的教学中,可通过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两者的表达式及图形进行列表对比,让学生用类比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两种函数知识的记忆.

三、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图形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学习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当高中生产生知识疑问时而产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且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有意义学习的经验,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学好语文的技巧与规律。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自学指导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优化个人学法,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减轻教学负担,明确探究任务,促使高效教学的顺利生成。就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调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片段,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发生过程与结果,概述本文内容;分析小说语言,根据相应的写作手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行踪、见闻与环境来表现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等级、礼仪制度与奢侈生活的。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团体形式引导高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高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发展,所以利用合作探究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合作探究,高中生也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优化个人学习思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交流的好习惯。就如《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5个异质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与诗歌特色。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提出了几个阅读问题:文章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写“蜀道难”的?本诗开篇所感叹的“蜀道难”对整篇古诗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何要引用五丁开山神话?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述蜀道之险峻特色的?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描写了什么内容?在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连接着上下层次?第三段可分成几个层次,而其中文本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些阅读问题可以引导高中生按照古诗行文脉络展开深层阅读,真正理解蜀道之难、难在哪里。在小组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且学生要在各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简要记录本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获取学习反馈。

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反思应该伴随学习活动发生,只是高中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了学习反思,无法及时确定个人知识疑问,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在高效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遗留问题、隐藏不足,而是要及时反思、客观纠正、查漏补缺,从而全面优化自己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促使高中生在反思中实现学习进步。就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检测检验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课堂检测基本上是以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需要学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根据课堂检测结果反馈,高中生要自主反思与审视自己的语文水平变化,从进步与不足两方面展开客观的自我评价,由此确定课后复习、语文练习的重点内容。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轻松地应对各个考试任务,还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长期教育功效,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理念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活动优化高中生的思维意识,全面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①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②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①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②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样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三、作业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作业即是练习,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的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语文作业的实质部分一般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再认识;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前一类作业内容,教师要提醒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避免那种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方式,对第二类作业,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进行能力迁移之前先进行一次对已学知识概念的复习。对作业中难度较深,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难题,教师在留作业时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指导,如提示一下解题思路,或借助相关题目作出解题示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盲目乱答的现象。

对学生语文作业的指导还应充分重视反馈评价的作用。通过对作业反馈信息的分析,充分肯定学生的良好做法,尤其是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科学思路及有创见性的认识,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作业中的偏差,教师也要从学生思路的角度加以评析,以期引起部分学生的警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中学生知道了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对角切开,把长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长X宽(长方形的面积)÷2得三角形的面积了。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印象,又能长久记忆,还能灵活运用。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例题中叫学生们自己讲出道理。分组讨论,很多学生直接看了公式后但是不知道道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教师引导就行了,教师还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对角用红粉笔划开加以引导。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底×高÷2。不能让学生死机硬背。学生一眼就看出是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成的(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刚刚是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组成,所以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就要把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一道数学题有很多种解法,但是结果都是相同的,比如,工作量问题,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39页11题,就有两种解法。可以用98450÷31=3175.8元比较3175﹥3000能够盈利有些学生用3000×31=9300元,95400>9300,结果是一样的道理,能盈利。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表扬善于用多种方法解答的学生,提高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学生变得有滋有味,不枯燥。

(三)、作业布置少而且精

留给学生充分课外实践活动时间,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利多弊少,教师布置作业过多,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起到厌恶学习本学科的心理,甚至讨厌数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针对性的即照顾学习好的学生,又照顾学困生,从到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目的性的布置作业,这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布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兴趣学习数学,积极加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第7篇

【关键词】:竞争求知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注重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人才的发展。近几年来的教学理论较过去有了较大的进步,课堂教中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方针,但由于受到传统理论思维的影响,一张课桌隔开了学生和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是一句空话,关健原因在于:一是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二是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怕学生放手就倒。岂不知,现在愈是不敢放手,将来就更容易倒下,合作学习理论的导入,特别是合作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师生间矛盾,使“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成为现实。特别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舟共济,密切合作,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和同学们面前都勇敢地抬起了头,成为学习上的真正主人。

合作教育理论的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朋友关系,是合作关系。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这就需要指导教师采用各种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来诱导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不断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呢?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和大量习题训练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自己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合作学习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和有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首先,教师应在观念上有一个解放,那就是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只有尊重、热爱、信任他的老师,才能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我解放,把一些不该讲、不该由教师包办、学生能独立解决的知识,统统地放给学生。要敢于放手,放手不是不管。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只有教师导的好,学生才能演得好,才可能获得成功。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1)我先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2)出示教材上实物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和过去学过的平面图形相同吗?什么地方不同?引出了新课,长方体的认识,谁能找出长方体的物体?你为什么把这些物体的形状都称为是长方体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长方体的特征。 (3)先让学生剪下教材第135页的图样,再分组活动、相互交流: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怎样?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通过小组合作,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把活动的结果用语言概括出来,这样从面――棱――顶点观察、讨论。最后加以综合,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掌握得牢固。小组合作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服装厂用一批布做一种儿童服装,原计划每套用布2.2米,可以做660套。现在改进了技术,实际每套用布2米,这样比计划可多做多少套?”读题以后,让每个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列2.2×660÷2-660;有的列(2.2-2)×660÷2;有的列660×(2.2÷2)-660;还有的列660×(2.2÷2-1)。再开展小组活动、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说出自己是怎样列算式的?这样使每个同学都能明白列每个算式的理由,并知道哪一道算式算起来简单,掌握也很牢固。

其次,合作学习还应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真正在竞争中求知,在合作中学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成为活动的中心,从而激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理解接受知识自然快慢不一,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优等生吃好,又让后进生吃饱呢?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合作学习的导入,则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合作学习重在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使优生优培、后进生转化成为可能。课堂教学中成立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异质小组,对一些疑难问题,为了取得满意的答案,为了在小组竞争中求胜,使小组成为一个整体,荣辱与共,紧密团结起来。而且,在异质小组中很自然使优生成为小先生,担起了辅导后进生的责任,而后进生,由于来自内部小集体的压力和责任感,也迫使其不敢落后,自我加压,迎头而上,当然合作。学习既要合作又要有个性能力的发挥,这样在习题设计上要进行分类,做到因材施教,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应尽量让异质小组中的优生来完成,对一些坡度较小、易于突破的题目应放给后进生不定期解决,各得其所,效果更好。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后提问: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还可能有怎样的结局?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的想“他们会私奔”,有的想“他们会起来反抗”,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诱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

在学习《雷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作为“当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掌握戏剧人物语言动作性的特点,体验戏剧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和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唯此,学生的思考探究力才能稳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学习《丹柯》(外国小说欣赏)时,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应适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