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6 17:05: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第1篇

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看,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等有所蔓延,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体的迅速兴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与此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学生的心灵。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问题来看,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仍需要加强针对性、主动性,时代感等方面下功夫。目标设置与实施依然缺乏递进层次,部分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和知识的传授,偏重课堂教学,导致死记硬背、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教材忽视学生的生活关切,忽视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忽视社会实践环节,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新教材不完善,其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 内容过多,课时较少。旧教材中每本政治课本的教学时间是一学年,新教材教学只有一学期。尽管删除一部分,压缩了一部分,但又新增了一部分。一些框目篇幅较长,按教参规定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五课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等等,要完成教学任务是紧上加紧。

2 关于探究活动。新课程编写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充分结合。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要注意课本理论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结合。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几乎每一框题都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三项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来呈现。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

(1)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有关企业兼并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一目的探究活动是有关“牛蒡”的,离学生生活较远。

(2)有些框目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如果课堂上全用,课时不允许,而且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只能有选择地解决一部分,其余作为课后探究。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有很多的老师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还有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

(三)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完善

(一)不断加强教材的完善,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教研室应不断地完善教材,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总结自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经验和不足,贯彻新课程改革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精神,高中课标提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因此,应当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并且,应对许多文字、尤其是探究活动的表述、探究问题的设问方式进行调整,力求使得教材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更加有利于中学生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二)积极进行高考改革研究工作

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各级教研部门应在命题研究上正在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使得高考形式与评价方式与课改思想能够同步。学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首先,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互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

第2篇

关键词: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学政治课教学;启示

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当代中学生塑造好,既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在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由于过于偏重理论灌输,没有把政治理论的灌输与人文修养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往往学得枯燥无味,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注重灌输的风格,包含了许多体现中华传统人文教育精髓的内容,这就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提供了客观依据。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是充满智慧的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有很多契合点,其中,儒家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是探索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当下改进中学政治课教学增添新的力量。

一、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由德育、人生观教育、美育和生命教育这四大内容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宝库。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精髓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

1.儒家人文教育目标:培树理想人格

儒家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促使人性的觉醒,启发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个体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孔子看来,个体从青少年时代开始接受教育、积累知识,一直达到不迷惑,才开始悟透“天命”,而只有实现“知命”,才能务实地认识和面对人生,才可成为君子。孔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形象的具体描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树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儒家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受教育者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于自己所具有的现实生存意义,强调教育要在尊重受教育者的需求的基础上,用师法、礼义真正做到“化性起伪”,实现“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的和谐统一。

2.儒家人文教育理念:因循自然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强调因循自然,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孟子说:“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在开展人文教育过程中,儒家强调教育者必须注重顺从事物的本然状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来展开。这一点,在当下教育异化现象严重、教育者主体性日益失落的情况下,尤其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反思。

3.儒家人文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因循自然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儒家人文教育发展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启发教育

儒家人文教育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反对填鸭式教学。孔子非常善于调动学生求知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孔子日:“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常常赞扬善于提问的学生,认为只有深入思考了才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很有帮助。

(2)重视自我教育

儒家认为这是人文教育取得实效的最好方法。子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自我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儒家认为,自省是最基本的作法。孔子日:“见贤思齐焉,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而慎独则是自省的最高境界。

(3)强调因材施教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从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特别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就善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行为,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丰富的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启示在于:

1.加强人文教育,给学生以人性关怀

儒家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在于以文化滋润人的精神,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社会教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性关怀,就要求我们从“分数就是一切”的当代教育异化中解脱出来,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

2.推进德性教育,促进人的完善社会化

中学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普及基本社会政治知识、为塑造合格的现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归根结底,二者统一为实现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因此,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应当善于吸收、借鉴传统儒家人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突出良好品德的养成,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积极探讨推进人的完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3.树立人本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因循自然与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更应当做到循理而行。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积极学习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学生思想认识形成与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具体来说: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就要从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的窠臼中解放出来,真正从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考虑展开教学。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等。

(2)积极开放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当代中学生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日益复杂多样,这就使得客观上为中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增加难度,然而,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学生自身学习的潜力十分巨大,要充分肯定、相信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和综合思考水平。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善于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对不正确、偏激的观点给予指正和引导。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是与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有本质区分的。在以知识为本位理念指导下的传统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学生认知领域的传授,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无暇顾及学生的人格、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评估主要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理解的程度为准,最终导致教育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答题能力。由此看来,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要求创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对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需要教师具有良好道德风尚,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又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授课技巧,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真正陶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

第3篇

关键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32-02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对象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的师德的重任。因此,加强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地做好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每一位幼儿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都应关注和思考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克服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不科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1.幼师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第一,幼师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思想政治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幼师生的特点是毕业后就直接就业,他们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生理上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在初中时基本上以家庭和校园生活为主,很少接触社会,因此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生活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实用主义影响。因此,他们在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往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只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第二,幼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基础差。近年来,在高校普遍扩招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生源,学校往往只顾及生源的数量,而无法顾及生源质量,造成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第三,由于幼师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味地依赖教师,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划到哪里;重点、难点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在书本上标注下来的,开卷考试时直接翻看教材将理论抄上去。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随着学生由初中生向幼师生身份的转变,自然被带入了幼师思想政治课学习之中,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2.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效衔接。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历经多次改版更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生活化。但对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只是改版几次,内容并未更新,教材中不仅理论抽象、枯燥、滞后,教材内容及其所列举事例也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另外,幼儿师范学校现在使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有效的衔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上二者缺乏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导致幼师生认识不到思想政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影响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普遍增设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许多专业性课程,为了挤出课时,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课教学的课时从每周两节,减少为每周一节,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些幼儿师范学校开始采取“合格+特长”的培养方案,即文化课只要合格就可以,但专业技能课中至少要有一科特长并颁发特长证,如钢琴特长证、声乐特长证、舞蹈特长证、美术特长证等。这一培养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将来就业考虑,如果学生具备了某种专业特长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就业后也能凭借专业技能特长优势站稳岗位。然而这一方案使幼师生只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和特长的培养,轻视了文化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4.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待转变。幼师思想政治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学生和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在教学中往往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在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不顾学生能否理解并接受所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教师按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一言堂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参与及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失误所致,适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乃为当务之急。

二、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出路

由于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上述困境已经引起了广大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他们也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解决措施。总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要克服当前的困境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在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幼师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幼师生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课成绩偏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政治课学习基础差的现状,这需要在观念上对幼师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生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来用自身所学去影响和教育幼儿,使自己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幼师生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一味依赖老师,教材等老师讲,难点靠老师讲,作业要老师讲――“等”“靠”“要”的不良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下练习的一体化学习习惯。

2.幼儿师范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师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衔接的现状,学校应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前教育实际出发,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校本教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校本教材,自然会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要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影响力、持久力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校园。如尽量利用校园文化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利用学校的外在环境,花草树木、雕塑、校训、校徽等,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幼师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保留基本的常识,舍弃脱离学前教育和学生实际的内容,化繁为简的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立上,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态度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多思考、理解,少死记硬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在教学实践中要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专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座中尽量多讲一些具体的案例,少讲一些抽象的理论;多一些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一些机械的灌输;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召力。

4.积极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转化为行为实践,提升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幼师生通过见习、实习活动和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中不断增加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解,才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努力为幼师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磨炼、去体验。如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这些都要扩大参与面和融入实践教育,使每个幼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展现自己的能力,思考和寻求人生真谛。特别是要让幼师生真正地深入并了解社会,让他们把握国情、民情、校情,从而改变以前那些脱离实际的想法,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艰苦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觉悟,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识和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忠伟.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摭谈[J].中国西部科技,2010(33).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3]黄磊.浅谈幼师中职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史地,2009(4).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 “活”起来 方法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80-02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敦促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很多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基础课,对该课程往往不够重视,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脱离实际、空洞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认识,认为就读中职学校就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三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四是部分学生自我观念膨胀,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助人为乐等道德情操,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严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因此,要使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活起来”,可以从思想、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着手。

一、思想“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活”起来,首要的任务就是让思想“活”起来。这里所说的思想主要是指教育领导者的思想、任课教师的思想以及学生的思想。首先,教育领导者的思想要“活”,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将其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任课教师的思想要“活”,一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课程,不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副科”,对学生的影响不大,教学上马虎了事;二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大部分中职生的自主性和个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对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最后,学生的思想要“活”,这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动作用。要让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他们今后就业、创业乃至人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能指引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内容“活”,体现实用性

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体现其实用性。要让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活”起来,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内容。要对教材进行选择,除了必修课程之外,尽量选用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教材,凸显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同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用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时政内容。要把时事政治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并非陈旧的理论,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服务于现实的生活技能。

3.专业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对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政治课服务于专业的特性。

三、方法“活”,增强课堂效果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教无定法,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情境教学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情境和案例,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载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较强,中职学生要想学好思想政治课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去,一边感受一边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美妙动听的音乐加强听觉效果,用直观的影片、动画加强视觉效果,用引人入胜的典故、寓言、故事来加强理解效果。可见,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根据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先提出探究要求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然后,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学习、讨论等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精讲释疑。自主探究法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的答案;其次,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出不足。讨论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使原本刻板教条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尤其是发生在校园内、广大学生都熟知的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找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从案例中明辨是非,提高其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四、形式“活”,强化学习效果

要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除了强调效率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思想政治课的形式“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节假日、纪念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节假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利用清明节开展“孝文化”教育,端午节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国庆节、“九・一八”等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各类竞赛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进度和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做到学以致用,在竞赛中学会合作,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时政评论(或辩论)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和提升学生政治敏感性和观察力,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尤其是学校发生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开展辩论活动,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各类模拟训练。学校要组织各类模拟训练,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如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展模拟商品展销会、模拟新品展销会;对会计专业开展模拟银行等。

5.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职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技能应用,它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学校可以与社区、街道、村委会等合力,为学生提供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的便利条件,如对机电、电子等专业可以开设社区家电维修服务中心,学生能通过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团结自主学习。

总之,思想政治课就是人育和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从思想、内容、方法和形式四个方面让思想政治课课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其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金荣.情境教学法在“经济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1)

[2]黄伟平.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究[J].广西教育,2013 (8)

[3]李明.任务激活课堂 合作分享新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 (3)

第5篇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从教多年,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地方的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得不好。很多学生甚至有不少的教师,都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靠的是多背,考前需要做大量的题。而有的教师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真备课、努力讲课,力求把思路理清,把理论及问题讲透,可结果学生还是没能理解,更谈不上会运用了,考试成绩无法提高。学生该背的背了,习题也做了不少,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是教师上课时没讲清楚,学生对理论没有理解和掌握。学生没有掌握、没有理解是事实,但是不是教师没有把知识讲清楚呢?那可不一定。

为了弄清楚学生学不好思想政治课的原因,更好地展开有效教育,笔者根据学校有效学习课题研究工作部署,对本县高中学生展开了一项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有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县几所高中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好学、乏味,教师虽然讲得很清楚,但理论还是不好理解,平时学习主要靠背,考前则实施“题海战术”。二是学生缺乏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对教师所讲的自然科学常识和人文常识了解的不多。三是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正确动机,依赖心理比较强,对学好思想政治课信心不足,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专注力差,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四是在考试中,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差,不会用思想政治术语表达问题的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什么那么难学呢?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初中时所学的思品内容相比,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还是哲学问题,都更加抽象,理论性也更强,有更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思想指向性很强。在我们这里,不少学生学习也很努力,在识记方面做得也很好,但对于理论知识往往不理解,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了。学生为什么不能理解和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缺乏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即不具备相应的能帮助其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社会信息。

在我们这个地方,思想政治课安排的课时比较少,教师为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授课任务,用来辅以说明理论知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多从假设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相应的感性认知出发进行授课,习题训练中更多的是由理论到理论。由于学生对社会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由于他们对社会缺乏应有的情感,对社会科学兴趣度不高,所以教师所提出的社会知识总结和设想也就对他们失去了诱惑力。如何建立师生共同拥有的以社会事实信息为基础的课堂,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自觉拥有各种社会信息这一问题。这就是我要谈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有效教育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

思想政治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需要通过自身教学的改进,培养学生自觉关注和收集各种社会信息的习惯,解决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社会感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让学生在感性认知方面跟上时展的步伐,增进高中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只有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缺乏社会认知这一根源人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我认为,我们这里的学生缺乏社会有效信息的客观原因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人文环境落后、信息闭塞等。

其次,我认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就现代经济、思想政治及文化等方面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社会落后,文化缺乏;学校教育目光短浅、观念陈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说教式教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奴化”的过程,校园里缺乏民主与自由的气息。这在无形中制约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2 教育教学出发点、动机错误。从社会、家长到教师,都希望学生通过高考跳出贫穷落后的环境。将高考当成改变命运、摆脱落后工具,使当地的教育改革总跳不出急功近利的包围圈,而这种认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不可能顾及太多社会现实的东西。

3 完美的人文科学理论与设想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向学生讲清科学理论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使思想政治理论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引导功能,学生没有形成自觉面对社会和主动认识社会的习惯。

4 没有发挥专门机构的作用。虽然有的学校设立了信息活动中心之类的管理组织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设置多数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学校所设立的专门机构不发挥作用,学生面对铺天盖地、复杂多变的信息感到无所适从或者麻木不仁。

5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有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在主动唤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等方面不够重视,换个说法,就是没有把如何培养一个有血有肉的合格公民看成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功能而是把知识、考试看得太重。这样,课堂的真正意义就离现实要求越来越远。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这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选择能力。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复杂,传到学生那里的信息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或者是虚假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信息的真伪,了解真正的社会。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养成对社会关注的习惯。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社会获取有效信息的学习能力。④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完美的人文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二、转变教学观念

罗曼・罗兰说:“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体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现代教育是养成教育,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实践、总结,培养学习能力;要尊重、满足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允许错误和失败,不直接否定、批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创设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用政治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要克服应试带来的浮躁心理,改变消极心态,本着无私奉献的心态开展教学;要认清教学中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就会被唤醒,他们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

三、加速课改的步伐,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通过合作学习、辩论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利用现代教学新手段,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③模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④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活动状况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①重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读书是获取文化知识以及前人经验的一个途径,是进行创造、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既是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也是养成特定能力的途径和过程。由此引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必要性及学好这门课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不断失败和受挫是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部分学生转移了兴趣点和关注方向,我们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促进其重拾自信。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要通过组建兴趣班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要坚持下去,不要流于形式。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信心和兴趣,思想政治课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引导方向,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推进有效教学。

五、培养学生关注和收集社会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政治;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4-01

思想政治课是全日制高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上形形的思想冲击,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思想政治课仍然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理科高考不考政治,很多理科学生在分科后,不再重视甚至是完全不学政治;而文科学生只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政治学科的标尺,德育教育功能被日益淡化,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远不相称:从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情况;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的只重视分数,知行脱节,不重视的公开喊出"我学理高考不考政治"的话语,对高中政治学科完全放弃。我认为造成目前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教学模式和单一教学手段的影响

时至今日,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存在,这种模式注重向学生"灌输"新知,固然有可取的一面,但学生的情感、道德、人格修养等,却不是可以强行"灌输"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情感、道德的"容器",它在当前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教师积极主动,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陷入忘我的境界;学生则消极被动,身心俱疲以至于恹恹欲睡。这种状况即使是在今天,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在这些地区的政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师的一张嘴,就组成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学手段的单一,致使政治课这门本应是内容最丰富、讲解最精彩、最能联系实际、最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学科,变得刻板、枯燥、沉闷乏味。

单凭教师一张嘴,依照书本"传道"、"授业"、"解惑",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长此以往只会变成"照本宣科的讲解,灵机一动的提问,隔靴搔痒的分析,走马观花的批改,三言两语的讲评"。当前即使是很多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机会也并不多。教学中存在着采购经费紧张、设施损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再加上部分教师制做课件的兴趣不高,老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操作能力较低等问题,导致了很多学校的已有多媒体都成为了摆设。政治课独特的德育教育功能和学科优势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用武之地"。

2.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高中政治课逐渐处于"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价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教师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把获得高分作为学习的目的。不仅学校围着考试转,教师也盯着分数教,围绕考试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多考的多讲,少考的少讲,不考的就不讲。学生更是为分而学,平时主观上根本不重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曾经有人在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你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选的是语数外,"你对政治课是否喜欢",选喜欢的仅占12%,一般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48%。很多学生都是从功利角度出发,以高考是否考政治、占多大比重来作为对政治课的衡量标尺。曾听到一位政治教师谈到:"政治课的老师是不讨学生喜欢的,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政治课的分值却是非常诱人的。"话语中的道出了很多学生重视政治课的原因不是其德育功能,而仅仅是把其作为高考的抓分工具。不仅如此,就连教育部门衡量学校工作成绩,社会舆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优,都无不以"考"为法宝,以各种"率"为标准,以"分"为导向。这些都使分数成为"教"和"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被淡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被忽视,个性被抑制,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3.社会、家庭和信息化等因素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新的高中课标,客观上要求政治课程与实践衔接,强化案例方式的教学指引。教师应当在高中政治中采纳贴近生活的策略,培育具备了实践素养的高中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培育良好的思想境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落实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关注现实案例材料的发现,积累案例模式的授课经验,为学生创建现实的学习情境。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理,应当被用来指引高中生实践,确立起正确的思想与道德认识。

一、 采纳案例教学途径的重要意义

(一) 培育爱好

在不少高中生的印象里,思想政治的讲解内容很枯燥,课堂缺乏乐趣。如果教师能提炼那些真实性强的案例,就可以培育同学们的爱好。教师要以大纲为讲解的根据,联系真实的课程案例,为同学提供趣味性的政治课事例。采纳案例教学,可以改造僵硬的授课途径,活跃授课的氛围,并提高高中生感悟思想政治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依据授课现状,来设置有趣的思想政治问题,供同学们去研究。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启发同学思路,引导他们在探讨中培养起对科目的爱好。

(二) 鼓励创新

创造性的思路,来源于学生累积的日常经验。要提升高中生在思想政治科目上的创新意识,就应当将基础性的政治课内涵与案例相融合。教师要关注高中生的实际,找准思想政治授课的切入点,倡导同学们主动去搜集思想政治资料。建立在案例模式上的适当创造,可以深化高中生的学科感悟,指引他们从事例中探求创新的路径。

(三) 深化内容

高中课程里面的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实际的关联明显。另一方面,这一科目的体系化特点也很显著,这就造成思想政治课本枯燥,难以被同学们理解。要提高这一学科的授课实效,就要搜集那些贴近真实的政治课案例,带领高中生把握科目的本质。生动性强的各种案例,可以深刻揭示思想政治现象,将抽象枯燥的政治课原理变成易懂的事例。同学们透过案例,可以领悟课程的内涵与本质,调动起自身在探究思想政治现象方面的兴趣。

(四) 激感

在政治课上,同学们掌握的不仅有基本原理,还包含了丰富的感情体验。思想政治的授课内容,与高中生生活关联非常密切,因此,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引发感情,让同学们发自内心认可这种情感与观点。通过培育感情,可以帮助同学们找到进取的正确方向,树立基本的道德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高中生就会自然地升华思想,提升思想政治层面的素养。

二、 应用策略

(一) 改变传授内容

要应用案例模式的教学手段,就要调整思想政治的传授内容。真实生活是政治课本的补充成分,如果可以增添真实的事例,就会收到很好的授课效果。改造思想政治科目的讲授内容,关键是找到案例与大纲原理的结合点。教师既要注重引入时事,又要注重高中生的日常经历,善于从这些经历中提炼案例。这样的事例,更能展现出课程的实践特点。

在授课的程序中,教师应当开发真实性强的案例,搜集那些可以帮助高中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的生动事例。同学们在研究这样的案例时,会转变对课堂的单调印象,感悟到浓厚的社会气息。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三农"的授课内容时,可以首先介绍课本中的原理,然后为同学们播放课前搜集的案例短片、农民增收的真实调查信息等。这样一来,同学会受到情感上的感染,更加认同正确的政治课原理。

(二) 创设互动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氛围,会影响到案例授课的目的实现。要转变单向传递知识的授课气氛,创设平等与交流的新式授课途径。在政治课上,教师最好参加到高中生的探讨中,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让同学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获得知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同学的个人观点,给他们表达和质疑的课堂空间。要扭转授课的观念,鼓励高中生描述出对思想政治原理的见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荣辱观的话题时,可以和同学展开探讨:"我们需要学习哪一种荣辱观念?""平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是怎样与荣辱观念关联的?"这种轻松的交流,可以让同学放松情绪,更加透彻理解话题的内涵与精神。

(三) 关注案例运用

思想政治科目,本身具备了实践性质。教师有必要布置适宜的案例运用活动,以便完善授课体系。要注重政治课原理在生活中的展现途径,倡导同学们通过调研,来检验思想政治课本的理论。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高中生到社区等去参观,调研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科目的话题,增强同学们运用案例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了精神文明的有关话题以后,教师可以安排业余时间的调研活动,指导高中生查看所居住小区的精神文明状态,并探究改善居民精神面貌的途径。

(四) 调整学科目标

在以往的政治课中,教师注重僵硬的传授,关心高中生应对政治题目的能力,而忽视了方法的传递与感情观念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高中生即便熟悉了课本的框架,并能够对付政治测验题目,他们的综合性科目素质也无法提高。由此可见,要采纳案例的授课方法,就要调整思想政治的授课目的,重点培育正确的情感取向、政治思想理念和科目的学习方法,创造一个多样化的政治课程系统。高中生要随时发现身边的案例,从生活中找到政治科目的案例与其他材料。

结语:

通过探索案例形式的教学策略,可以带领高中生去体验真实的政治课内涵,从而了解生活,提升思维境界。当今时代中,各种观念在碰撞,高中生的鉴别能力还有待提升,他们只有得到正确的思想指引,才可以鉴别生活中各种道德现象,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与思维。因此,教师要侧重采纳结合现实的事例,提升同学们的判别能力,指导他们解析关系民生等层面的案例,并培育高中生的健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08).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政治教学 社会形势 德育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党和国家为加强中学德育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这个时期对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所做的工作,是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学政治思想教学工作的改革还不能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突出的问题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率差,学生的德育素质没有真正提高,而根本问题是没有真正落实德育在学校中的首要地位。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教育界本身,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对培养人才的价值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表现出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迫切心情,社会上也强烈呼吁加强学校德育,人民大众普遍要求把改革和加强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课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化,从目前来看,学校没有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突出的表现是对思想政治课重视不够。

1.对目标要求上的认识误区

一些人忽视了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忽视了德育工作内在过程的反复性。一旦当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时,有人就认为思想政治课对育人的价值不大。

2.逻辑观念上的误区

有些人误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唯一途径,并且忽视了社会、家庭对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影响作用,把德育效果不佳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思想政治课。另外,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人文知识传播、思维智力训练、道德行为养成和审美能力积淀方面的作用。

3.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失衡”引起的错觉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冲击下,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实用性强,重知识技能,轻思想品德修养,这给人们造成错觉,误认为人才品德不重要了,导致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重视程度下降。

4.考试制度改革造成的误区

由于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课,许多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了,所以事实上也就不把政治当成主要科目对待。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也就没有以前高了,政治教师讲授政治课的积极性也受到挫伤,德育在学校工作的地位自然下降了。所以深刻认识政治课的价值,是强化学校德育地位的关键问题。

二、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是指学生个人和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也就是指它对培养人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接受程度和信仰程度,不仅取决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育的正确程度,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和社会对这门课程的需求状况。只有解决了对思想政治课价值的认识问题,才能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的功能。

1.政治思想课的个人价值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个人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七种功能;知识积累功能;政治思想导向功能;思维锻炼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法纪强化功能;心理品质优化功能;审美情操陶冶功能。

2.政治思想课的社会价值

它的社会功能是指思想政治课能满足社会整体进步需要的功能,包括: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理论知识;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国家接班人应具有的现代文明意识,促进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

3.政治思想课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运作的条件就是个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投入。如教师的报酬、教学的设备、校舍投资以及办学日常经费开支等。这项投入资本所产出的价值增值是未来劳动者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科学知识等精神成果的增加。思想政治课以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深刻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才能加深对“德育首位”的认识。

三、对政治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对策

德育方式应多样化德育方式要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思想发展复杂化的特点形成合力,呈现出多样化的德育方式。

1.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优选化

提高德育的质量在学校里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优化教学的主要因素。

(1)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要在教学中做到:根据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内容讲授;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要求,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删除、简化陈旧、重复和内容交叉的教学内容;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2)优化教学过程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和兴趣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导好,学生学好的“双主体”的作用;教会学生在理解运用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学习。

2.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同步化

德育规律和德育实践都证明,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如果离开了养成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养成教育是指在德育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严格管理、训练和活动等多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形式。中学教育阶段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它经常进行的各项活动都具有群众性;参加有纪念意义的会议和庆祝活动等。长期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会使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道德品质得到锻炼和加强。这个时期学校和家庭若能互相配合,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养成教育具有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的特点,使遵守纪律成为习惯,使遵守公德成为自觉,学生才能通过自主意识去掌握、控制、调节、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