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6 17:0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

第1篇

1. 指导学生自学,采用练习达标 运用这种方式,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力思考,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地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地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作为学生,要明确的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至于德育目标,可在教师精讲中渗透。教师在给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导向性,适合学生的智力情况;②要具有系统性,能反映课文的知识结构;③要有重点性,应突出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④要有层次性,知识难易适中,以便有的放矢,教师在明标时,还要给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

(2)运用练习达标。在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以后,教师出示恰当、适量、的练习,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一般性的知识目标的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归纳精析,质疑解难。在完成上面教学环节以后,教师做精辟的归纳总结,解答同学们共同感到困难的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环节进行:

(1)预习课文,讨论达标。对于在地理教材中知识难度适中,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章节,学生可以先预习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框题讨论知识目标,在根据“想一想”,“练一练”讨论能力目标。

(2)交流、讨论达标。紧接上一环节,学生结合插图自己讲析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归纳总结。学生在广泛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环节中,要作到以下几点:①归纳学习目标;②概括知识要点;③指导读图方法,提示插图主要知识要点。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4)进行测评补救。在这一环节中,一是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突出重点,强化记忆;二是要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三是要检测对插图的理解。测平的方式有: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②结合插图让学生回答有关知识;③采用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等形式进行测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记忆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问、读、讲、练”四段式教学

(1)“问”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课堂上的问常有两种:一是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提出富有兴趣和有思考价值及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通过设问,向学生交代导读提纲,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创设前提条件。

(2)“读”要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指导学生读,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插图,读资料。可采用如下一些方式:①根据导读提纲读;②根据练习读;③根据插图读等。导读提纲和练习主要由识记层次的问题或题目组成,内容要在课文中直接找到,使学生有重点的自学,能自己勾画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读图,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指导他们分析理解的思路。学生通过读书自学,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讲”要有精练性和扩展性。讲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精讲,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地理知识归纳成系统化、条理化;②着重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③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多采用纲要图表法,特别注意直观和简明;④配以教具和运用多媒体体教学。

(4)“练”要具有准确性和创造性。“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地再现和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评价具体的实际问题。练的题目主要由应用型、创造型的较高层次的题目组成,重视读图、填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根据一题多问、多思,敢于设想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下地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地理课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外,还应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以此激活地理课堂。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就要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好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互相激励,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让学生进行朗读、提问、讨论、回答问题比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评比。,评出优胜者及活动积极分子。在这样的机制下,看哪组读得最好,提问最多,回答问题最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读和听,学生能从个各框题课文中吸收知识信息;通过问和答,可以对知识加以理解,从各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91-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自主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使学生自愿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 画地图轮廓,编地图故事,在趣味化的故事情境中获得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地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读图、析图对初中生而言是一大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读地图的方法(如“顺序观察”“整体与局部结合观察”“抓住重点或特点观察”等方法),如何使枯燥的、复杂的地图生动化、简单化是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生认识一个地理区域时,首先让学生在地图上用彩色笔勾勒出地图轮廓,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轮廓的特征展开想象,让它与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特征相联系、利用课本现有故事或再编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故事,使其更形象化、情趣化、真实化。在介绍中南半岛时,通过勾勒轮廓发现中南半岛像一只倒挂的猴子,于是我结合猴子捞月的故事做如下说明:中南半岛就是那只捞月的小猴子,它伸出那只长长的手(马来半岛)去捞月(加里曼丹岛),可怎么也捞不着,因为被马六甲海峡挡住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上课时都很有兴趣去勾勒地图轮廓并进行讨论。不仅使课堂更活跃,学生学习更主动,而且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曾经做过测试,一个星期后,我让学生在亚洲地图上找中南半岛,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找到它的位置。在学习七大洲时,南北美洲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太平洋东岸翩翩飞翔;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时,像一只骄傲的雄鹰翱翔在祖国北方的蓝天上,等等。这种方法可运用于认识洲、洋、岛、地区、国家、省区、河湖等众多的地理事物轮廓特征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辨认,或在地图上找到这类地理事物并确定其在图中的相对位置,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加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二 把游戏带进地理课堂,在快乐游戏中获得地理知识

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压力,改变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游戏教学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乐于做的事情。把游戏巧妙地引进课堂,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快乐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对于枯燥的、机械的、记忆容量大的地理知识,如世界上的国家、各国的首都、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等,若能采用拼图法、贴图法的游戏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如在学习34个中国省级行政区域时,我采用拼图游戏、分组拼图比赛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买来拼图模型,并先进行拼图练习。上课时让学生先同桌互比,再进行前后桌比,让输方向赢方说一句赞赏佩服的话,最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评比出成绩最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表扬。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为了获得拼图比赛的胜利,他们不断地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同学间进行分工,分配某同学负责哪几个省份,共同合作完成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拼图,取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在新鲜的时事中获取地理知识

社会热点和亮点问题,以其新鲜性、富有时代感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学生特别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学生对其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地理教学中,如能将其与教材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就能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印度季风气候时,可先让学生读两则新闻:(1)中新网2008年9月1日电。印度东部从8月中旬起连日遭受暴雨侵袭,继而又遭受洪水灾害。迄今为止,已有大约60人死亡,300万人离家避难。从8月中旬起,印度受季风影响,连降暴雨。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红河的一条支流戈希河堤坝决口,周边村落陷入一片。目前,成千上万的灾民仍然被围困在洪水淹没的村庄中,没有食物、没有饮用水。(2)中新网2009年10月5日电。印度发生3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当地白米、蔗糖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歉收。商人操纵市场,粮食价格暴涨。穷人叫苦连天,有些人甚至一天只吃一餐。然后再分析季风的成因、季风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的分布,并指出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印度季风气候区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再结合我国近年的西南干旱,给学生看一些关于西南地区干旱的报道、图片、人民生活的艰难,感受它的严重危害性,探求它的原因,把季风气候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在季风气候影响下的地区都会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一般性规律,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和运用。这样通过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 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在直观演示中获取地理知识

第3篇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第4篇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师每周要面对至少300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

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

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

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第5篇

一、创设新颖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第6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效益 方法探究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的教学研究,近年来在教学领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山东省烟台市于近年提出了在全市各初中学科开展“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课题研究,并付诸于行动。加之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地理教研组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制订是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能否和谐、优质、高效的前提所在。

一、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

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因素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如何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一道去探寻知识,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的。那么,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兴致勃勃的求索,更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应抓住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内容(文本和人本)因素。

一是师与生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畅顺的教学流程、幽默的教学表达、平等的学习互动等途径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上的学习质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的基本准则。二是教与学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民主”。教师要民主施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堂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发展,让课堂兴趣盎然,生机勃发。譬如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如学习“巴西热带雨林”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就巴西热带雨林砍伐现象进行对话,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三是文本与人本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正确的课程观”。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智慧、行动策略、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实践能力等,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个性差异、表现欲望等都是课程资源,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整合。和谐的地理课堂,应依托教材步入和谐,依托教师和学生享受和谐。构建和谐地理课堂,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构建“互动教学”的地理课堂

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七年级(1)班上课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并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均有很大受益。

三、构建“直观教学”的地理课堂

为了让那些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中直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最现实的条件就是利用各种地图资源。

一利用地图。“不用地图,就不成其为地理教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刚进入初级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地图意识,学会看地物的分布,然后再看不断变化的各种地图,让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能力越来越强;其次,要求学生由会看图到能快捷准确的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三要求学生能在地理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要求掌握的地理要素;四教学生绘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即时给以表扬,同时耐心细致地帮助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二)经常利用演示的技能。地理课上经常进行演示活动,这是因为地理知识的空间范围十分广阔,学生无法看到遥远的空间分布着的地理事物和发生的地理现象。因此,演示就成为解决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教学空间局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教学方式。

1.模拟演示。模拟演示比较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记忆更长久、更牢固。例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教室里的窗帘关上,灯也关上,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叫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然后又叫一位学生上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叫同学们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

2.模型、图片演示。因为模型、图片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它形象直观、美观而典型,并且易于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各种适合教学使用的典型模型、图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典型的地貌、河流、植被、土壤、动物的图片,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以及表现各国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的景观图片等。

第7篇

一、寻找培养学生情感的“源头活水”

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教师的言行举止,那他又怎能喜欢地理?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呢?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享受地理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从而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应有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当然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和幽默的风格、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能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的情感。

二、适时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宽、更广,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改变过去教师独霸课堂的教学方式,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教师还要将地理教学的“课堂”推而广之,将“课堂”推广到社会、推广到网络“课堂”中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必要的过程,如组织地理新闻活动、地理图片展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找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切入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教材中枯燥乏味的一些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世界的人种”这一内容时,我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他在书房里会见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戴勒对主席说,您具有一张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的脸不仅代表中国人的脸,而且我们还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的鼻子高、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演不了中国人的戏,因为你们不能把鼻子割掉。”这个故事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一节是要讲世界人种的。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解“日本”这一内容时,在授课中我展示课件,让学生听着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音乐,看着美丽璀璨的樱花和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富士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徜徉在了知识的海洋里。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归纳日本多火山、地震和多山地、丘陵等自然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根据位置特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的兴趣。

四、突出地理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快乐 兴趣 活动课 历史 生物 美术 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可是,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在教学中我一直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兴趣不大或积极性不高,教学比较吃力,教学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一困惑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快乐”和“兴趣”应该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去探究、去思考、去改革、去创新。

一、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及内容设计,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地理课变成历史活动课

初一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备课时就经常上网寻找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子,创设情景。如在《中东》一课中播放了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战争图片和一些视频,学生看后很震撼,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的,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国际动态,也提高了学习兴趣。随后,我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讲解了中东地区有关石油、水、宗教争端等问题的来龙去脉,中间不时的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以不停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上完课意犹未尽,学生的问题也不断。

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把地理课上成美术活动课

策划好课堂45分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向45分钟要效率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过难等,学生可能对地理会产生抵触情绪,要把每周2节的地理课变成兴趣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大的积极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会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读图、讨论等形式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知识。比如:《地图》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没有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让学生来到熟悉的校园,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己亲自测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在绘制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在画路线图时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再把主要问题让全体学生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最后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强调地图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各要素为绘图服务。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把地理课上成旅游课

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只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或资料,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有时不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我在课前会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如在讲授《东南亚》的华人集中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查找了关于“解放前,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这个问题。学生要课堂中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

四、联系实际,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把地理课上成生活实践课

“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宗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社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如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的学生从小就有进行了防震训练,培养防震意识,如果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地震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模拟情景中分别进行了各种演示,学生边参与边掌握各种应变措施;学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如关注地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感受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如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再比如日本、美国、欧洲的许多产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存在着,授课中我要求学生搜集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各国产品,增大对这些国家的理解。

五、把地理教学变成趣味教学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成生物活动课

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有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每堂课的授课中,都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如:非洲和澳大利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都成为吸引同学们旅游的最好的知识点,既然要去旅游那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名胜等诸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