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6 17:05: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程管理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专业化的活动进行控制,以往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加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项目开始一直到项目结束,全程的控制着工作的进展,以保证项目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以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由于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结束包含了庞大的信息量以及各种各样的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单的靠人力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为了完成任务,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做的都相对比较粗糙,隐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进展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如果使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就不一样了,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运用这种技术,不仅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将工期缩短,还能够有效的将生产效率提高上去。所以,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这些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广泛的利用,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近年来,由于时展的必要性,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也开始采用同样的或者是类似的信息化管理,并且,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建筑工程管理提高效率是一个契机,从各种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信息技术使施工设备智能化等等表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时也缩短了建筑工程各种业务所需的时间。不仅对管理人员是一种解放,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分配资源以及调整。在施工进度设计中,从原先的人工记事到目前的进度计划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工作流程精简并且工作专业化而且能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可以修改进度等。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目前网络计划只需要勾勒一个大概的轮廓,编制也不需要很精确的计算,但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展现出来模型。所以决策和计划前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如使先进的分析方法,准确的消息以及精确信息能在网络计划在运用。同时在投标中工程管理计算方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如工程量计算以及投标标书制定,这些都离开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还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办公自动化方面 , 比如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都是信息自动化,人事管理的机制同时包括固定资产、决策等。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同时也运用了信息技术在办公方面。办公方面效率的提高是对便于工程管理的一种间接提升形式。

二、我国建筑工程管施工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发展存在着局域性以及不完整性

相对于国外的信息化发展来说,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缺陷,虽然已经引进了或者是开发了一些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软件,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是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发展比较先进的公司企业中,内部管理和办公管理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但是,这不过是一部分的公司企业而已,还有绝大部分的公司企业,依然没有实现或者仅仅是部分实现了办公管理信息化,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在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这方面更是是一个欠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力度去进行更快更先进的发展。

2.在施工技术中实现了机械自动化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了人力物力,比如在施工技术中,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机械自动化,既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又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规律性以及可靠性。而这方面,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化发展的最为理想的一个方面。比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等,在检测方面,建筑物沉降观察、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部位中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施工,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机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出空间模型计算分析、网络反演分析等。这些都是信息计划化应用的体现。

3.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了一定的阻碍

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化发展的相对较晚,所以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比如,在管理软件的开发上,我国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国外的节奏,而且,管理软件设计的内容单调,程序死板呆滞,缺乏智能化,很难满足不同的施工建设对于不同程序的要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次,我国信息技术化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凋零,缺少那种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性人才,加上信息技术化发展的不是很顺利,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学习创新性,固步自封,更是造成了人才凋零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 a. 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以便建筑工程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b.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变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 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2) 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变通,理论结合实际,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3) 完善管理控制体系。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构成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都不利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工程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春静,刘长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建筑经济,2004,08:26-29.

第2篇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关乎国计民生,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到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协调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庞杂的信息,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支撑技术要求更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水利工程信息化满足了工程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要求,整合、优化了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的信息资源与实体资源配置。借助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且根据统一的信息格式与标准,生成数据报表,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信息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及时高效决策,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由需求驱动,主要靠技术革新来推动。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主要从特定的技术方案出发,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组织业务的匹配程度,同时忽略了工程参与者的真实需求和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应当以信息技术与业务组织的匹配关系为重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型,以实现业务通用性。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2.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不仅仅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它是与组织需求密切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现有的业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然后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同时也是组织架构与沟通机制、信息共享与知识创新模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涉及不同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不同工程之间以及工程与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等一系列问题。

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与方,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相应的信息化需求也不相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管理信息化主要以规划为主,这一阶段的需求是设计的可视化和工程所产生效应的预测。主要包含工程投资计划情况、工程预期效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参与的协作单位较多,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跨地域、跨组织、跨时段的协作。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信息化以施工为主,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自动化控制。由于施工现场劳动密集,人员流动大,物料控制要求高,需要将现场信息及时传达至控制方,对工期、成本和风险加强控制。水利工程的运营期具有长期性,管理信息化主要以监控、维护为主,通过信息化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健康合理运行,以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水利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相对独立,不同阶段的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重点不相同,信息化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采用的技术平台也不相同。还应当建立与技术平台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工程案例知识积累与创新机制。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可以归纳为运营管理、伙伴协作、公众服务和集成创新[2]。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当包括整个生命周期,涵盖组织管理、组织沟通、资源调配、产品生成等方面,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见图1)。

2.1.1公众服务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是公益性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影响公众居住环境、移民安置,在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水利工程项目享有知情权,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工程项目建设的必然性、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等洞时,社会公众需要一定的渠道向主管部门、项目建设方等提出意见与要求。由于社会公众的信息诉求,需要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平台,通过项目信息门户,将项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特别是一些热点工程项目。同时,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门户与项目建设方交流、互动,提出要求与看法。建立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保证社会公众对项目的知悉权,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监督提供了渠道,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可以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公众为项目建设谏言献策,使项目更加顺利地实施。

2.1.2 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建设管理不仅是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管理,还包括水利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水利工程决策阶段主要是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得出评估报告。对水利工程而言,生态环境影响及移民等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水利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实地勘察,绘制工程图纸。施工阶段工程参与方众多,涉及面广,在过程上,它包括了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在专业分工上,则体现为对工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进度、工程合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材料移民安置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化管理。

2.1.3集成创新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相关或类似工程建设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收类似工程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同样,该工程所积累的知识也可以为其他工程吸收、利用和再创新。不同工程之间通过知识集成创新的方式,构建工程管理知识库、管理案例库等,最终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

2.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目前,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前都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远近期规划,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盲目性,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而不具有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标准,导致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难以整合,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虑建设的可持续性,将信息化作为一次性项目完成,缺乏后期的维护,使得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最终导致系统不可用。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整个生命周期应当执行统一的、分层次的信息化规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工程运营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期即工程前期和建设期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工程运营期的管理工作较为常态化,信息化建设体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最为成熟。管理前期即管理的规划期,由于涉及管理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等业务工作,对于信息智能化支持要求较高,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的建设期涉及参与方最多,信息交换及共享较为复杂。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在管理的生命周期当中,运营期的业务流程清晰,管理常态化,信息化的程度高,而其他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由于信息化的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问题亟待解决。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领域模型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信息源可分为资源、施工活动、产品、项目管理组织及外部管理组织5种,这些信息源可称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G简称“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抽象,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领域模型。其中,要素包括与工程建设及运营相关的各类组织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及人员领域模型描述的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主要包括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

3.1组织构成模型

组织构成模型包括项目参与方的管理组织形式和项目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参与方,因而会产生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的构成也就有所不同。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构成I信息的流动方式与效率依赖于管理组织的结构。一般而言,工程项目参建方主要包括业主、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等。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地域分散,每个工程项目包含的信息庞大。各类水利工程项目需要统筹规划,需要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以保证资源调配合理、投资分配均衡。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涉及与工程相关的多个组织和社会公众,是典型的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具有实体设施投资巨大、技术标准复杂、建设及运营周期长等特点,例如三峡工程。此外,大中型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民生及国民经济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及参与者的分析,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中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及人群划分为建设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3.2资源构成模型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消耗资源和周转资源两类。周转资源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分为管理人员和工人;消耗资源主要包括构件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此外,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包括征地移民、生态效应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利工程项目消耗各种资源多,需要多专业的联合作业,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实现异构组织的资源共享。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借鉴相似工程的方法和教训,也可以作为案例,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和利用。

3.3业务构成模型

业务是由具体的管理活动组成的。水利工程管理的业务包括造价管理、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业主、政府主管部门、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例如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监管与审批职能,施工承包商以工程建设为主。管理中涉及的业务也不同,其业务构成模型也具有独特性。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

组织构成模型中存在建设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三大类实体。组织构成模型与业务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协作与整合,进行信息、资源交流,产生出与组织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业务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各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是为适应本组织特定的需要,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引入的。由于技术周期性更新,不同阶段技术发展水平不同,考虑到组织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信息系统逐步引入和更新,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各组织的信息系统大都以孤立的方式运作,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建立集成式的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在充分保证现有业务系统流畅运行的情况下,形成较为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三方面的内容。依据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的实体要素,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不同参与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工作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形成不依赖于特定技术平台,能够提供跨组织、跨地域的,为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信息化指导的信息化架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见图2)。

4.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化架构的其他层面提供统一的支持,为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公共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上层流程及业务系统提供共享的物理平台。基础设施层的网络部分包括有线、无线及其他特殊网络的园区网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位于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性较差,多使用有线网络。使用虚拟网络将园区网络与外部网络整合,保证了网络的逻辑独立性,在图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理集中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基础设施层的公共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设备等,为水利信息采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服务。在基础设施层面,依托网络整合,达到了设施共用。

4.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功能是统一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以数据管理系统为依托,以数据交换系统为保障,为各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并协调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提供一致的数据查询、管理和维护,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共享。基础设施层的数据库硬件及网络资源进行物理集中,数据资源层的数据库资源进行逻辑集中,两者结合形成独立的数据资源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水利项目数据库、基础业务数据库,以及与之相关的存储备份、灾难恢复机制、数据安全机制、数据接口标准等。

4.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是一系列应用系统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面向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动态配置与升级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之间大多为异构平台,其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通过数据资源层实现。具体而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实现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等水利相关企业对本单位多个水利项目建设进程的掌控,包括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信息查询、动态跟踪管理等。

4.4服务层

服务层向用户提供系统界面,同时也是信息门户和交流渠道。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各应用系统身份验证部分的剥离和重构,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和多种应用。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房建工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117-02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朝着信息化发展也成为了时展的趋势,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加速企业的运作效率,是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拓展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

1 房建工程管理中信息网建设的重要 作用

1.1 规范房屋工程建设交易行为

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内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发展速度比较慢,而当时的房屋建设市场也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信息的传递非常困难,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不利于施工单位开展工作,也不利于房屋建设管理的进行,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房屋建设行业实现信息通畅提供了技术和载体,使房建工程能在信息对称,沟通顺畅的前提下实现公平交易。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为了能够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有关建筑行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但是这些法律也不尽完善,仍然存在一些漏洞,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使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进行违规操作。而这些违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市场秩序的建设,引发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1.2 提高房建企业的办事效率

网络技术的宣传功能相对于其他方式的宣传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快,它汇聚了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的优点,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技术的传播效果非同凡响,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地位无可取代。在工程招标、投标的过程中引进网络技术,通过电子招投标和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有利于促进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和公平性,促进房建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体现房屋建设的公平性

在房建工程评价的过程中引进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是房建工程管理的一项进步。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会自动抽取编号并通知专家,专家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对房屋的建设状况作出评判,最后判定能否进行房屋评价标准,这一评价过程减少了任务操作,是专家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的,因此能够提高房建评价的公平性。同时由于专家是随机抽取的,企业并不知道对其进行评价的专家是谁,因此也杜绝了商业贿赂的可能性。

1.4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

在完成招标工作后对中标结构进行公示,有利于整个招投标工作的程序更加完整化和规范化,根据规定对中标结果有不满的,可以在公示结果提出的1到5天内提出申诉,从这个角度讲,公开中标结构有利于整个招标结果更加合理化。

1.5 推进资源共享

建立工程建设信息资源网对工程信息建设而言意义重大,能够不断充实监管系统的数据信息,加强系统的监测作用。在进行工程建设信息资源网建设的时候还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平台作用,将地方信息资源系统的数据收入其中,丰富系统的数据。只有不断完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分析,才能够发挥数据的作用,提炼有用的信息,为房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这也是信息资源网站具有共享性的体现。通过工程建设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推进资源共享的进程。

1.6 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不断推进房建工程信息化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在房建管理项目没有引进信息技术之前,房建工程的服务项目全都是依靠人工进行整理的,管理人员既要承担资料整理的任务,又要应对客人提取资料的需要,这无疑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面对繁多的项目,人工整理的速度无法满足项目服务的需要。在房建管理的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有效的。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在采集完资料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有关负责人即可,整个过程便捷又简单,不仅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再遇上提取信息的客户,也无需像以前那样繁琐,只要通过电脑快速调出档案即可。

2 加强房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房建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着房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发展人才队伍,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在实现房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了解不深,没有认识到其存在对于房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房建工程就是建房子、打地基,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不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在进行房建工程管理的时候尤其是基层的房建管理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引进信息技术。因此房建企业要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有工作人员的意识提高了,才能促使其运用计算机技术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2.2 综合运用各类房建工程管理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被研发出来,其中有一部分软件在进行房建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加以运用,以协助房建工程管理,提高房建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筑企业可以选用包含着人员、材料、机械、承包等内容的管理模块、施工日志工程的软件等,涉及到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要电脑软件运用合理,就一定能够不断促进房建工程信息化进程。

3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属于一种信息产生更高价值的时代,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实现信息的传播,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在房建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规范房建施工行为,还可以确保房建评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工作的难度,减少人为因素在管理中的干涉,避免出现由于人为疏忽而导致的漏洞。

参考文献:

[1]田建巍.论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房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J].美与时代,城市2013(8).

[2]李国辉,论房地产开发中工程管理环节的重要性[J].经 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

第4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有信息资源,以提高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实现知识共享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运行成本,所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对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工程管理状况,阐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并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分析工程信息化的工作进程、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创建条件,提出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关键词 :工程管理;信息化;认识;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70-03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建筑行行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将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为了使其更好的作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结合自身工程管理现状,逐步实现工程电子化与网络管理操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工程管理信息化适用于大中型工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控制建筑施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运行成本和建筑施工成本,优化管理结构.另外,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需要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与信息交流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公民的交流与沟通,以提高公民对工程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 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受地区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数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东南沿海一带基础设施晚上,信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信息的发送和接受较快,相比其他地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要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同.

1.2 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

通过相关机构对建筑企业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浅显的认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办公过程中使用电脑、利用互联网查看工程信息而已.忽略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的众多因素,也没有将信息环技术与工程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工程管理中的预算、核算、资金使用和成本核算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导致管理领导管理层对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施工人员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

1.3 工程信息管理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各建筑企业建筑的竞争逐渐加剧,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挑战.当前,大多数企业在数据的保持与处理方面,仍然采用局域网共享的手段,而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的应用功能不熟悉.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管理信息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由于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意识形态与我国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价格昂贵,不能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2 对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的建议

2.1 促进管理信息的均衡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关机构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需要,确保各地区的工程信息平衡发展,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还是在内陆相对落后的地区,要保证信息的数量、传播途径都能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2 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电话、书信等通信的基础上,运行运行新的通信方式,如:邮件、专门的通讯软件等.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速度,让通讯更加方便快捷.建筑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不断地学习科学的管理信息知识,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管理的高科技信息化.

2.3 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工程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操作过程中,建筑企业难以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工程管理现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计算,研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降低购买管理信息软件所使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化专业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节省管理运行成本,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和物理的浪费,并使用专业软件时不断的提高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3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3.1 工程管理信息的作用

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对件整个工程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状况,总结归纳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减轻管理者负担,了解工程进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公共的、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工作交流,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进展与动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轻工作负担;第二,提高管理水平,预测工程风险.工程管理人员若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极大的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预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和控制措施;第三:有效地处理与存储数据.使用工程管理信息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工程中的信息采用结构化、系统化的形式加以处理和储存,以便在工程检测或验收时作为参考.

3.2 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CAD技术的使用已基本普及,但在应用高科技工程管理日案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关外建筑企业存在着一定差距.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能简单的利用局域网络和低端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高科技软件管理的企业相对较少,这种现状反应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即对高科技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作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信息软件,并实际的工程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4 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4.1 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需要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要,了解工程管理过程中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的信息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对象,若有多个服务对象,则应该根据不同对象提出的目标综合可虑,最后明确总工作目标.

4.2 寻找信息源

由于建筑工程工作量大、过程复杂,需要的工程信息涉及众多方面.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有:国家颁布的政策与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趋势、建筑管理当地的气候与天气、市场需求以及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内部信息有:企业自身的各种资源状况、工程决策状况、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动态信息等.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要了解信息来自何方,怎样获取信息.

4.3 选择采用技术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采用许多相关技术,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输出技术、加工技术、信息网络连接技术等.其中,筛选技术主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建筑企业的资源分为信息资源和物资资源,由于物资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施工时需要节约使用,防止浪费,而信息资源带有冗余性,不加以筛选就会造成信息泛滥.因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的筛选,既要确保信息的数量,也要确保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具备强大信息处理功能.

4.4 设计应用项目

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注的信息有所不同.例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甲方关心的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控制.而乙方关心的是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施工环境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信息系统应该设立不同应用项目,以供不同的对象使用.

5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1 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

由于工程信息属于一次性活动,所以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需求构建系统,信息系统记录各个工程管理阶段、施工环节所产生的信息,在该工程竣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尽量不要使用长期固定的应用系统,采集不同工程的信息.

5.2 加强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联系

由于一项工程会涉及许多建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需要加强各建筑企业与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在加强各企业各部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5.3 兼容性强

信息系统只有具备强大的兼容性时,才能综合应用各项信息技术,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由于各企业的施工状况有所不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不同,信息系统的构造不同,标准与规格不同.由于信息系统属于异构网络,所以,建筑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时需要着重解决接口问题.

6 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6.1 建立工程管理数据库

可以将工程管理理解为数据信息在工程各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和互动的过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使用电话或者书信的方式传递数据信息,这种方式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若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积极的配合,信息传递效率就会变得缓慢,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为了提高信息互动或传递效率、提高信息互动质量,建筑企业需要避免管理的交叉重叠.工程信息系统主要以工作人员工作为主要内容,围绕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信息,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运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数据可,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6.2 建立一体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建筑行业飞工作流程极为复杂,在立项招标时遵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政策或办法,整个招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招标信息也是企业作为成本预算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会涉及到计划进度、成本预算、定额成本、物资分配、安全管理等方面,在建立信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突破单方面的限制,将各个要素有效的连接起来,进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各部门的管控,逐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的优化管理结构.

6.3 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

互联网是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基础.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分散并且相距较远,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相关的互联网软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立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网络平台的一体化管理,让建筑企业、承包商、业主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不断的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6.4 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工程信息化的建立需要考虑各个合作方需求,创建能够远程监控,能够实施现场管理、能够与合作方有效地沟通协调、能够将向信息及时分享的多层次信息网络平台.建筑企业需要认识到,建筑工程实施工程中各项目施工都会发生变化,项目的变化必定牵动着厉害关系人,例如:当地政府、业主、设计院等.还会牵动到许多施工环节,例如:现场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才能科学的管控这些环节,协调与解决各个厉害管理人和各个工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信息化,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省施工成本.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够减轻管理人员负担,了解工程进展、提高管理水平,预测工程风险、有效的处理与存储数据,极大的提高企业运行管理效益.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促进管理信息的均衡发展、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等措施.探讨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发展趋势、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以加强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毛洪.解析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J].城市建设,2013,45(20):71-72.

〔2〕熊文梅.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46(19):58-61.

〔3〕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1-4.

〔4〕李钧.刍议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J].山西建筑,2011,37(19):250-251.

〔5〕孙凯,刘人怀.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6.

第5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318-01

0引言

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而系统的工作,涉及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期进度管理、成本造价控制等多个环节,持续时间较长,管理的资料文件体量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均可能造成整个工程建设水平的下降。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施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施工企业能够对工程建设标准与各项资料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管理的准确性与效率大大提升,能够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解决。本文从工程管理信息化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对策三个层面论述了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1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征

1.1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做好战略规划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立项决策、设计实施以及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都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施工信息化工程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数据资源,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员、设备等进行统筹协调,实现合理的概预算管理、财务审计、施工管理等多项目标。尤其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施工企业能够通过建立工程数据库提升工程分析水平,为后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

1.2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信息组织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特征是管理细则与流程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不仅体现在具体工程管理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同时也是对企业现有管理组织架构的改良与优化。借助信息化技术施工企业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工程信息,对工程建设流程进行精细化整合,以此配置更为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从而进一步实现工程项目扁平化管理,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完成信息组织水平的提升,完成施工项目资源和流程的高效配置。

1.3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减低成本

造价成本控制历来是工程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同时也影响工程质量与工期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引入信息化技术之后,施工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好的把握工程建筑材料、人力、设备等要素的价格情况,做好概预算工作,并实现实时调整。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更为准确,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承包商、供应商的信息与行业口碑等均能在网络环境中便捷的活动,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更为可靠的合作方,同时对相应的成本进行控制。第三,在信息化技术的覆盖下,工程建设企业能够进行更为高效的沟通交流,借助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更好的执行管理工作。

2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技术局限性

现阶段,工程建设行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对较浅,这使得相应的工程信息技术开发停留在表层之上,主要是对工程招投标、造价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是对传统纸质工程管理模式的替代,对于信息技术的潜力挖掘不够深入。这使得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技术局限性,计算机分析功能、分享传递功能等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相对不足。在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突破这种局限性,实现信息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势在必行。

2.2人员局限性

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部分工程建设企业内部人员的认知误差也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中,管理工作的进行更加倾向于手工与经验操作,这使得部分管理人员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对信息化技术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工程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多为现场纸质形式,在信息化平台的二次处理多此一举。另外,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新知识方法取代旧有管理行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知识更新与工具应用学习,部分人员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不能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提升信息化水平,造成了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工作应用低效的问题。

3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3.1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工程管理模式

全过程工程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落实全过程管理活动。工程建设企业应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针对工程建设各阶段进行跟踪研究,全面准确的收集信息,科学分析与应用工程管理信息,保证工程管理与工程建设能够有机的融合,形成闭环管理,通过反馈与修正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与管理质量。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工程管理,应将管理目标细化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中,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构建工程管理模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分析能力,提升管理系统平台的层次性,能够针对工程设计、实施、验收、维护等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与方案,确保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均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有效进行。

3.2构建综合性信息化工程管理平台

当前针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多为专项平台,针对物资材料、造价成本、施工技术等具体管理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各平台自成体系,相互间的信息分享与沟通呈现屏蔽状态,相同资料数据在不同平台中的应用重复录入修改特征明显。这种非一体化、综合性的信息管理模式,在实际效率上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着力构建适用于自身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信息化工程管理平台,高效的完成工程管理信息处理协作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应从工程管理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应用,促进信息分享协同,完成管理系统功能与覆盖范围的拓展,实现工程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协作,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3.3完成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平台的集成

现阶段,信息化工程管理活动的进行更多的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选择信息平台,而相应平台与工程项目的匹配并不完全,工程建设技术与平台的集成度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分部工程的管理需求未得到满足。针对这一状况,系统设计者有效的分析不同工程方案之间的特点和匹配关联程度,将不同项目所包含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信息化应用平台的集成性能,提高工程技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利用价值,通过技术与平台的集成完成管理升级,在平台的统一调度之下,实现不同工程技术业务的合理匹配,完成不同的技术平台的模型集成和技术集成。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信息化是施工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各方的协同工作,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控制的精确度,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几年我国的施工行业信息化将会与国际施工行业的信息化接轨,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9-10+48.

[2]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1-4.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建筑业开始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这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开始进行计算机画图。但是,信息化在全国的发展很不平衡。虽然在广大设计院已经普遍采用计算机画图,但也只是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而在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则更低,仍然采用手工方式。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距离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目的,是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具有位置固定、形式繁多、结构复杂和体积巨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建筑工程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占有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涉及范围广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是一项综合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安全和财务等等多方面的内容。

2、工作量较大

一个建筑物产品的完成,需要运用大量的物资,需要当量的施工活动参与其中。对于这些施工环节所用到的资源都涉及到管理工作,而且这些管理工作都复杂而又繁重。

3、限制性极强

建筑施工过程要遵循准备、施工、竣工、验收这样的内在规律,每一步都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不仅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还要做到每个环节之间都互相协调、循序渐进。

4、信息含量大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与其他物资、材料一样都是必须进行管理的一项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活动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各个管理过程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而建筑工程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信息交流和传递过程的通顺与否。

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施工的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也就不断增多,信息的传递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可靠性、经济性方面都明显制约了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时,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就难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加大施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比重,还有更深刻的内涵。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共享,减少了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作业。其次,信息化管理使监督、检查等需要信息反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建筑工程中的计划性工作和组织流程更加科学化。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一)信息系统一体化

建筑行业是一个受到工作流程限制的行业,建筑工程从立项、招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受到行业、地方和国家的标准约束,这就造成了管理体系的复杂化,又因为数据计算量大,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应当能够灵活的运用数据标准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资金会计、人员管理、质量安全、物资成本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每一项都是不能被忽视的要素。因此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上述所有影响因素,在数据库的建立和工作流程再造的过程中突破部门单独使用的局限性,将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各个模块的联合监控,进而有效的协调建筑工程实施的各项内容,最终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

(二)管理平台层次化

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部门、监理公司、上级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等多个利益群体,对内涉及到现场的安全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环节。所以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就要考虑到这些利益参与者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据此来建立一个能够集远程监控、现场施工管理、情报分析、知识管理和工程协调等多层次的数据信息平台和软件操作系统,并且尽量简化使用过程,向不同的主体展示自动生成的所需数据,实现资源的信息管理。

(三)工作流程数据化

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其本质就是数据在工程的各个参与者之间传递和分享的过程。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大多以电话、传真、书面等形式传递,这些形式大多缓慢而重复,想要获得特定的信息也必须依靠相关部门共同操作才能完成,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防止信息出现交叉传递和重复工作,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实行数据化的管理,而工程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能也应当以数据管理为依托,这样才能使工程中只要每个人完成好自己的工作,系统信息就能够实现自主流动。

(四)数据更新实时化

当前,国内的建筑市场编制预算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建筑单位或设计单位公布的数据来编制,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建筑单位的定额,在排除了占领市场和恶性竞争等相关因素后,最终的中标价格实际上是建筑单位能够承受的最高成本。而建筑工程单位实际需要承担着积累同类工程时间的成本、积累相关的管理经验、树立建筑单位品牌效应和执行承包商考核等多种职能。所以,一个建筑工程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至少应当设置以下几个模板:建筑单位的定额材料库、编制末班、供应商和承包商数据库以及各种合同的编制模板。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需要来进行维护和删减,也更加有利于其他工程的借鉴和直接调用。

四、总结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应用,许多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中产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已经在应用的过程中开始对建筑工程的工作流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程管理状况的改善、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难点在于对工作任务分解的一致性还达不到施工单位的要求。另外,建筑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目前单位使用的行业软件和通用系统无法做到良好的组合应用,这也是值得施工单位和软件开发商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屈东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向导.2011(11)

[2]梁亮.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03)

第7篇

信息化是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运行的最主要特点,从水利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是影响管理的核心要素。由于上述两者在不同阶段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所涉及的信息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而言,系统必须包括工程资金使用、工程预期效益等内容,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运转与协作的基础性内容。水利工程中各个要素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满足管理重点的发展趋势,涵盖组织管理、资源调配、效益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设计讨论

水利工程管理围绕建设组织、社会群体(居民及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开展,本文以此为基点,提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为主题的计算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2.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文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分为网络设备管理与公共设备管理。对其中具体功能要素进行统计。信息、远程登录管理、自动化办公、工程数据统计是基础服务层的主要功能类别,同时,为保证虚拟网络与可以将园区(施工地)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整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信设备(外部网络)为中心建立通信设备与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的单向联系,在保证能接收信息的同时保证系统安全。

2.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用于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资源,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流通。数据资源层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各项数据关系的关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建立数据资源层中,首先要对基础设施层提供的数据(网络资源、数据库硬件资源)进行物理集中,并在数据资源层将上述两者进行逻辑集中,通过结合两者建立独立的数据层;其次,当数据层建立之后,建立数据资源储备(备份)系统与在灾难恢复机制;最后,完善建立管理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接口,为数据连接奠定基础。

2.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属于集合应用系统,通过向用户提供需求数据,并提供可实现水利工程信息交换流通的工作平台实现业务的功能。在建立业务应用层过程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业务要求,动态管理、升级应用系统。本次研究中业务系统主要由多个异构平台组成,其数据流通、共享主要由数据资源层实现。从业务应用层的具体功能来看,主要应用于设计勘察、施工进度监控、基础资源调控等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相关的内容。同时,质量监督、信息管理、跟踪管理等内容也可由业务应用层实现。

2.4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包括客户登陆窗口、流动信息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等内容。服务层主要功能为对应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流通管理信息进行剥离、重构,为客户实现单点登录、多种应用提供可能。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现状;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企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建筑业已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1]。在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工程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工程进步缓慢、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化融入工程管理中,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效率,促进建设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1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的主体较多,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经常会出现各方管理相互脱节、管理目标不一致等现象。再加上建设行业的企业众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1.2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建设工程管理混乱、不规范。建筑市场仍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工程并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甚至有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对建设管理工作有严重的影响。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规范建筑市场,加快建筑业的立法,加大建筑行业的执法力度,使建筑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1.3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装配式建筑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管理工作却没有质的发展,BIM、广联达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这些信息技术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没有普及,导致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2-4]。

2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2.1由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

建设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困难而复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工程管理中,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建设工程的各方主体搭建一个信息数据共享的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实时有效地开展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烦琐的工作简单化,还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2.2实现信息共享的需求

建设工程涉及的主体较多,各主体之间相互独立,所以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工程管理最后形成的纸质文件和资料较多,不利于各主体进行查阅。针对此情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能有效节约资源、节省劳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工程数据平台,各方主体可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大大减小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2.3社会进步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使建筑行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推广力度大,在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调整与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3信息化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对策

3.1明确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要点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业中,但这种技术并不能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可以智能实现多种图形模式以及多种构件模型之间的联动。在BIM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该技术推动了建筑设计、建造、管理流程的发展。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实行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管理要点,如表1所示。

3.2构建信息协同服务平台

CAD和REVIT等信息技术软件偏重于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无法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施工阶段一般还是采用人工记录工程数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易查找和保存。建筑工程的各单位之间有着较多的业务关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各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此背景下,急需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同服务公共平台,这是基于项目自身的集成平台,侧重于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整合,涉及项目的各方主体可登录该平台处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与项目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每个项目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内不仅有项目构件的所有信息,也有与项目相关的历史记录。网络协同服务平台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有利于实现各参与单位的高效率协作。

3.3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为顺应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的框架体系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求在信息技术上有更高水平,还要求企业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重点围绕工程管理的各大领域,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在此框架体系中,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系统则是针对经营性业务、生产性业务和综合性业务的管理要点所设计的全面系统,将此应用在实际工程管理中,有利于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企业在增强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适当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形式,保证该框架体系能够稳定运行。

3.4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信息化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因此政府要重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场建筑业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很多问题,政府只有足够支持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正常推进。政府部门也可以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研发和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和软件。信息技术人才应定期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从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保障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够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