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7 18:08: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70-01
1 现代农业主要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形式,经营方式是对农业技术的描述,经营形式是对当前我国的农业制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按照经营方式来分析,我国的现在农业经营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以下几个形态的变化:
1.1 家庭作业
家庭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成员进行生产经营或者小型承包的方式进行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中最原始和简单的方式,在家庭生产团队中,每个成员具有独立的生产能力,这种经营模式较为灵活,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自主性,但是家庭成员在拥有自主性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1.2 联合协作
引导农民自主联合,聚集土地资源,使得吓呆农业经营模式由初级向中级形态过渡,其协作方式有“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农户”。协作双方以合同、合约作为合作的纽带,比如:公司向农户提供生产所需的资料、技术或者市场信息及销售网络等。农户则在土地上劳作。该种经营模式形成了双方的优势互补,明确分工。都能获得自己的收益。
1.3 农业公司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较为科学的形态,具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如企业管理化,法人化,独立经纪人等。这种经营方式更加注重科学、高校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不断的按照市场分布和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引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创造合理化的生产理念,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种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
1.4 农科工贸一体化
农科工贸一体化是当前农业产生的高级形态,以产权的方式进行合作,实现“农、科、工、贸”一体化,在整个过程中,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避免环节过多而产生的低效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般是由“农、科、工、贸”集团联合经营,“强强联手”来进行市场垄断。
2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建议
2.1 加强政府的调控和扶持
当前阶段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对于现代农业认识不够,依靠当前农民的意识和力量是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从宏观层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农产品质量、价格等各项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区划与规划工作,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并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引导和督促农业生产者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农业经营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应该加大对农业经营的资金扶持,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制度,从财务和技术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维护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就应该使得农村土地承包趋于稳定。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完善共赢的联结机制,强化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添加路径。
2.3 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
虽然从理论上讲精准农业不仅适合大规模生产也适合小规模生产,但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农户联户经营方式比较适合精准农业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等方式来实现。制定相应的制度,实现一定程度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使土地规模适当集中,这是精准农业模式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业专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实际,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2.4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
一是提高精准农业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政府及企业的资助下,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的高性能的智能化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创良好效益。通过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精准农业技术的产业化。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精准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二是着力培育涉农人才,为经营模式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围绕着改造传统农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其发展集约型规模经营的能力,使其成为集约型规模经营的引路者。对于应用型人才,要以现有的农村技术人员为基础,广泛推行培训制度。
3 结束语
构建生态型、增收型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从家庭经营模式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农业技术参与到土地资源、劳动力及资金的管理中,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部分,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是农业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晗,姜太碧,朱文. 成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调查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119-123.
一、企业经营模式的演变路径
(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模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这场革命的最终结果是手工业逐步被工业化生产所取代,工具和设备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这一变革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和经营分离开来,规模化生产逐渐成为主流,并在某些领域被不断强化和扩充,商品的生产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但即便如此,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仍无法全面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提高商品产量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经济发展特征。当然,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技术和规模两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承载市场的竞争压力,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诉求[2]。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企业管理者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通过积累企业管理内涵和经验,使企业管理模式更具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使之长期保持稳定状态,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二)以营销为主的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叶,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管理方面,经营形态也以生产为主,企业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科学与技术因素。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开始转型,从之前单一的经营方式向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致使企业经营管理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的产品能够借助特定的业务渠道销售出去,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但是一些企业却因销售模式无法得到改进而使其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不但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已经开发的销售渠道也大量闲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这一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严重破坏。不但许多企业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一时期纷纷倒闭。经济萧条延续了多年才得以恢复,而这一次恢复又是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火等商品的强烈需求。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适应时展,改变其经营模式,努力拓展更为广阔的产品销售空间,才能提升产品卖点,获得市场优势。
(三)以市场为主的模式在经历了大规模生产和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营销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促使企业开始加强内部管理和组织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企业对战后资本主义作出了积极反应,在支持国家占据主流的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市场转移,即长期存在的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体[3]。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打破原有的推销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客观上讲,企业只有在时代转折期完成经营管理的转型,才能体现以市场为重心的经济范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加符合市场的条件和消费者的需求。
(四)以战略创新为主的模式长期以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向都是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条件的,企业产品只有满足了市场的诸多需求,才能在消费者的支撑下获得更多的经营收益。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转变。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和新服务相继涌现,不断衍生出了大量新行业、新企业和新的消费诉求,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企业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一些企业在稳定成长之后发现,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需要从战略高度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和消费者的诉求意向,这样企业才能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使战略化经营管理模式更加高效。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及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成为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经济范式,企业管理模式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将知识更多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研发之中,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全新的思维和动力,知识管理模式也将取代原有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和以知识为载体,形成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因此作出了积极转变。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1.知识的应用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种知识在创新之后都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领域,并进一步对理论界与实践界产生影响,市场主体和客体会借此进行大规模的讨论,使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当然,需要认识到的是,知识的扩散和溢出是无视边界的,任何企业在获取这些知识时通常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4]。这是因为,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应用和推广,当越来越多的知识被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等都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变化,对产品品质和产品功能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会由此发生改变。2.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专业化、网络化趋势更加明显,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企业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这些企业的管理体系可以对市场变化作出积极回应。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与产品的创新。当知识创新之后,会有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企业管理手段能够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包括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理念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当然,需要认识到的是,知识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之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体系,需要企业主体在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便使知识创新对企业经营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1.组织流程的优化。一般而言,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就需要积极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使企业能够在管理信息化、知识化和智能化方面走到时代前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置和优化,按照知识经济的特征,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全方位调整,对那些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形势的部门、机构、人员,要坚决进行重组,以改变人员冗余、决策效率低下的状况。此外,还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进行重构,构建起扁平化、高效率的决策系统。2.目标任务的确定。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需要体现动态性特征,企业需要依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其生存的环境进行准确预估,才能重新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使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当然,这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要求企业经常性地进行内部知识更新,并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始终维持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此外,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要对其发展任务进行详解和分解,在明确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同时,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对知识经济的积极反应。3.战略理念的选择。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来讲,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应该从知识传播规律出发,通过提倡科学、高效的经营理念,使科学的经营思想能够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并依据知识经济的特征进行战略决策和经营手段选择。尤其在面对重大问题时,更应该借助知识经济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应用新知识使决策更加合理和高效。在这一过程中,高效的理念应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绩效,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制定更为长远的发展战略。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路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革新,除了需要添加时代活跃因素———知识、经济、产业技术外,还应将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战略资源,以使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出最大功效。为此,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要在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能量,构建员工参与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参与者对战略创新的认识,不断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一)构建员工参与决策机制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所有员工中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宣传,建立起基于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使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企业相关决定的贯彻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员工具备较高学历,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民主精神,更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现代企业要以人为本,按照员工的能力为其设定具体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缓解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员工工作更加主动,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十分有利。
(二)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战略创新的认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代表着更高的生产效率与更强的创造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和附加值。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比企业拥有的其他物质资源更为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对知识的开发、使用与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只有进行经营管理创新,才能不断获得资源和动力,从而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使企业所拥有的一切都能够为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撑。此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快速性,在良好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物质与精神能量。
(三)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带动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今非昔比,引进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自我实现意识和愿望外,还要在其他方面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契合。比如,企业要尊重员工,通过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将员工看作“物”来加以管理。此外,还应按照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知识型员工特别对待,使之能够主动从事相应工作,以便全面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带动作用。只有这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才能得到缓和,员工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肯定与尊重,企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更为充足的动力。
关键词:经营管理型;茶企;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人们对茶叶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如今茶叶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在这一背景下,传统茶叶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思路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制约茶叶企业由传统经营转向现代经营的发展障碍,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发展茶叶产业,壮大茶叶企业是适应当前社会庞大的茶叶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如今传统的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和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因此提升茶叶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发展茶企业运营机制,意义重大。
1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背景原因分析
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茶叶企业适应当前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而想要构建现代茶叶企业,就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建设。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包含了技术人才,还需要有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一系列人才,才能够为茶叶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可以说茶叶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客观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有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因此可以说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是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的核心。此外,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也是整个茶叶行业发展转型的新要求。当前依据市场实际,很多茶叶企业都为自身发展制定了宏观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且逐渐探索产业化和链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从单一的茶叶生产型经营转化升级为茶叶产业经营管理型,尽管这一系列发展模式都与整个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同时也是从茶叶企业发展长远目标出发的,但是一直以来,在茶叶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中,很少有企业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同时更是很少有企业具备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在整个茶叶行业发展转型背景下,我们必须注重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为行业转型和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想要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必须有完善的人才机制做保障。随着人才供需矛盾不断扩大,如今我们已认识到构建人才队伍的必要性,因此整个行业和市场也从平台搭建、丰富培养手段等多个方面出发,为现代茶叶企业运营提供人才培养渠道。然而从客观实际看,目前有关现代茶叶企业经营的人才数量和素质与快速发展的茶叶企业相比而言,缺乏匹配度和适应性。尤其是茶叶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影响下,其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已经从产品转化为企业的运营,而其员工主体已经逐渐从生产工人转化为具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员工。此外,企业管理模式也不同,传统茶叶企业管理模式更为随意,不注重各项流程和制度,而当前我们在进行茶叶企业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更倾向于流线化。可以说,建设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其首先变革的就是管理模式,而随着模式变更的就是人才。因此想要符合这一企业建设目标,就必须从人才机制建设出发。充足完善的人才队伍,将是实现现代茶叶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的根本。
2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具体内涵分析
结合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的相关要求,从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看,该机制体系内应该涵盖以下三部分人才,分别是负责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人才,现代茶叶企业才具备了从生产、企业运营和市场销售的整体能力。因此这三种人才,就是构建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核心。
2.1培养有较高生产技术水平的人才
茶叶企业是产品导向型企业,因此其经营的基础是产品的生产。对茶叶市场来说,无论其市场影响力多大,无论其产品包装形象多完善,最终关注评判的依据还是产品的品质。消费者饮用茶叶的感觉如何,才是茶叶产品生存发展的关键、核心,因此茶叶企业想要成熟构建经营管理型企业,就必须注重自身产品的品质,所以具备掌握茶叶生产技术的人才就是关键和前提。企业要充分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茶叶生产经验,较高茶叶生产水平的人才,从而为茶叶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
2.2培养有较高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的人才
正是茶叶企业的产品导向型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茶叶产品的市场给与足够重视,成熟的市场是茶叶企业不断发展的依靠。只有实现市场销售,才能获取企业再发展的资金和实力,同时也是检验茶叶企业产品品质和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渠道,任何一家茶叶企业,无论其产品品质多好,不管其经营实力和规模多么雄厚,都需要有成熟的市场。因此现代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一方面的人才,才能为茶叶产品融入市场提供保证和途径。
2.3培养有较高管理运营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
如今茶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与以往相比,当前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多样,因此这就需要茶叶企业必须具备一批善于管理、精度把握市场的人才。通过这些人才的具备能够及时有效处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人才不仅懂得茶叶生产的技术,还对企业成本管理、生产流程、科学管理、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效把握。只有具备了这一系列专业人才,现代茶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寻到发展思路和方向。
3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实施思路分析
对茶叶企业来说,从传统的产品生产型转化为经营管理型,是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从优化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对市场适应力的重要要求。而企业发展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人力,人力不仅涉及企业发展成本,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以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其具体实施思路主要为:
3.1必须树立人才培养创新理念,注重人才培养投入
对茶叶企业来说。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以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茶叶企业应该认识到当前市场在衡量企业的实力时,已经不再是企业的规模,而是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企业核心员工的数量,可以说企业核心员工的存在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因此,针对当前茶叶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这一问题,整个茶叶行业必须解放人才培养思路,做好人才培养创新,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精力。
3.2做好人才机制规划,注重人才培养的梯队性和层次性
对茶叶企业来说,其目前所处的时代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如果茶叶企业把握得当,那么将为自身发展创造大的空间,而想要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注重人才机制建设与企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匹配度,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首先,做好自身发展的人才规划机制,正如企业发展规划一样,人才规划机制十分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未来方向,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才机制,才能为企业适应未来发展提供基础。其次,注重人才培养的梯队性,以梯队人才建设理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质上就是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一个动态的模式中来考虑,因此无论是引入人才,还是内部培养,都必须确保重点岗位与关键岗位,都具备可替代人选,确保企业建设的连续性。最后,必须充分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正是当前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所需人才内容所决定的,整个企业中涉及到生产、经营、市场等多个层次的人才,因此必须完善人才的层次性。
3.3与市场相融合,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时刻保持动态发展理念,因此其企业发展的各个元素都要坚持与市场相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决定了任何企业都很难单一生存,所以必须注重与市场的融合。在人才队伍机制建设方面,必须充分结合各种资源,通过从人才市场上挑选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同时从市场中选择人才,也有利于整个企业内不同理念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也为自身成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是现代茶叶企业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茶叶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能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及时、有效的补充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4结语
在现阶段,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不仅要充分重视自身产品品质建设,还要对自身企业管理投入更大精力。有侧重地解决以往企业经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现代企业经营思路融入其中,重视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对茶叶企业来说,要想构建现代管理思路和模式,最重要的不仅是企业管理机制,而是人才核心,只有具备了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一系列完备的人才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茶叶企业。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今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优化管理结构,完善管理模式和思路,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月.试论经营管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经济导报,2014(12):187-191.
[2]杨菲.关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现代企业,2015(3):29-235.
[3]马玉芬.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J].中国茶叶,2015(10):95-100.
[4]刘涛.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及过程控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5(15):59-62.
关键词:信息时代;经营管理;困境;措施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发展,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各种移动终端、传感设施等先后融入到互联网中,各类型的交易数据、统计数据、物联数据以及传感数据都开始从各个行业中持续不断的生成,当中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对企业而言不仅是面临转型的困境,同时也是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怎么抓住机遇,解决信息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困境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困境
1.团队运作面临的困境。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团队运作逐渐开始从有形管理转变为虚拟化管理。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还要求企业针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应当朝着自动化、人性化以及知识化的趋势发展,要求企业在团队运作的进程中针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素养。但反观当前企业的团队运作模式,内部员工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并没有针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难以满足信息化的交流沟通需求。2.经营模式面临的困境。正如上文所述,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其是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在企业经营方面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在以电子商务、互联网为主要特点的时代格局中,企业传统的依靠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的经营模式会逐渐丧失竞争力,企业急需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3.管理方式面临的困境。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经验与知识来开展管理,本身具有命令式、内部式以及单一性的特征,明显缺乏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主要依靠通知、电话、会议要求、书面文件以及口头命令等模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其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化、信息化发展,更为追求高效、快捷的网络化管理。知识发展成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人才发展成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创新发展成企业未来发展的永动机,信息化发展成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企业是否能够针对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实现信息化转型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4.大数据整合面临的困境。现阶段,企业所收集整理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等途径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非结构化信息数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当前的数据处理措施一般只能够适用于结构化的数据处理,然而当前企业现有数据当中的80%左右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对各个企业来说,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仍旧是急需解决的困境。除此之外,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的整合、研究同样是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应对措施与建议
1.积极转变政府与企业的人才管理观念。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局限于企业,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人才的供给力度。“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政府必须要不断拓展教育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力度,力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积极引入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研发实力的整体提升。对企业来说,应当在经营管理的进程中积极发展新型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优秀的员工往往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观存在极大的联系。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进程中应当注重发展符合自身特征的价值观,使得内部员工均能够接受企业统一的价值观,使得内部真正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企业积极转变自身的人才管理理念,注重加强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建设,在提升员工信息化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能力与创新能力。2.构建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快捷、方便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快捷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利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经营管理,能够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就需要各个企业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经营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消费者群体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发展趋势,而消费者则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得企业能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制定及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大力发展全球化的经营模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广大企业的市场经营模式应当立足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国际信息,通过比较优势,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及时的优化,真正构建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3.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在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网络经营、虚拟企业等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逐渐发展成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各种信息、知识利用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这就需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数据库来实施大系统的功能集成与信息集成,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方式出,创造出更为快捷、高效的管理方式。4.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巨大困境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如何能够将大数据充分利用企业,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品牌战略已经逐渐发展成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理念。大数据不但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掌握消费者群体的当下行为、过去行为,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针对消费者群体的未来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使得企业能够及时针对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保障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就需要企业逐步将价值核心的掌控放在大数据的采集、整合以及分析层面,不断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使得企业能够精准的掌控消费者群体的偏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困境与机遇并存。这就需要各个企业正视信息时代所造成的各种困境,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紧抓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改革创新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够保障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曼.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1+3.
[2]白娜.会计准则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基于我国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调查分析[J].财政监督,2015,32:22-25.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人本管理;成本管理;经营模式
20世纪初期,我国便将管理纳入科学的范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结构也在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所谓管理模式便是以一定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为了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经营框架构建,将管理环境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最终制定的以整套管理体系。其中,管理环境包括企业经营的战略计划、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企业管理者业务素质等多个方面。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环境是相应影响和相应制约的,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管理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无疑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大,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且实现经营目标,就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意义上讲,便是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发展外部环境进而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企业经营存在的种种制约发展的管理弊端,对原有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是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使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那么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就会一直原地踏步,像一潭死水,其发展也没有任何波澜和生机,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因为管理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而被不断发展的市场所淘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现代企业的进步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设措施
(1)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应注重人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人”是基础,也是核心,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及技术的革新需要人才来推动,故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把“以人为本”作为宗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为被管理的工作参与者和管理的高层人员两种人。要合理管理工作人才,调动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是管理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工作者安排任务时,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不同兴趣爱好和优缺点提高其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个人潜能。让工作者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清晰的目标,在工作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有效地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工作人才对于企业的认可与坚持。管理者要授予管理高层一定权力,对管理高层进行专业培训或继续教育,让他们有引以为荣的目标与权力,能对被管理者进行合理调配,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关系,同时提高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ERP的导入。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写,即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由物料资源计划(MRP)发展而来并扩充了MRP 的功能,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具有集成化管理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环节进行规划和优化企业的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取最高利润。从现在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将向着管理制度的分权集成化、业务流程的可重组性和柔性化、管理原则的人本性和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发展方向来看,其与ERP系统所具有的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系统性的特点及核心内容相吻合。管理模式由众多管理知识集合而成,不同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目的,必须针对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环境,进行专门的设计。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管理系统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是一直需要进行的,为了给企业提供更新更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ERP还在不断地吸收人工智能、精益生产、并行工程、数据库仓储等技术。
(3)基于成本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较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摩擦和纠纷增多,人民币升值使得外贸出口型企业利润空间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变动成本增加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设中,应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维和模式对企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为企业成本管理相关决策和考虑的目标和服务对象。从根本上说,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企业各项管理和决策的一个基准和依据,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必须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服务,而不应该仅仅以成本的节约为目的,这样就会陷入一种为成本管理而管理的盲区。具体来说,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内容、方针政策而动态地加以调整,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决策、企业品牌的塑造决策、企业差异化战略决策以及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等关乎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服务。例如,企业基于挑战者的地位和角度进行思考,在产品开发和目标市场营销中就不能仅仅考虑成本的高低,而应该向市场领先者看齐甚至超越其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领先者的距离。
(4)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熟悉和把握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对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和管理方式方法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思维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注重开放性和用户体验、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专注精神等特质。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主要表现是:决策快、执行快、行动快、创新速度快、市场反应能力块;为客户提供完美的全程体验,简单极致;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保持永续发展,就必须把握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和本质,要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三、结语
未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会随着资源的紧缺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得异常激烈,同时竞争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从传统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延伸到人才的竞争、资本的竞争、知识与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等多个方面。为此,企业必须要创建符合当前经营活动要求又兼顾长远发展利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决策层要提高管理意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尚军.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实施模拟市场管理[J].黑龙江
科技信息,2012(28).
[2] 赵连喜,邢启.浅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
一、网络经济的含义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经济逐渐形成和发展。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借用网络平台,来开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网络经济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发展更加迅速,从而实现网络技术的逐渐提升。网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企业的发展,体现出广泛性、便捷性等优势。在企业领域,一贯的传统经济运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潮流,而网络经济正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带给企业更多的潜力以及发展空间。网络覆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引领时代的发展动态,因此形成独特的网络经济模式。
二、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影响企业的营销策略
网络经济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影响着企业的整体营销制度。首先,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现代企业在营销产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网络营销的模式;而且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与不同消费者的交流,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因此,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其次,反馈更加及时。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接收用户的意见,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提高了服务的水平以及质量。
(二)网络经济改变着企业的管理方式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全面化,例如一些企业邮箱的运用,方便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助于领导阶层管理员工,以及员工工作情况的总结等,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机密不被泄露。一方面,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管理,能够使企业管理的模式变得灵活,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节省相关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对于不同地域部门以及员工的管理,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三)网络经济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影响下,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的发展目标,开拓出新的发展平台。在企业的发展进程,需要制定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当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带给企业更多的商机,现代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实现网络推广。同时现代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能力,从而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营销理念,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根据网络经济的特点及优势,给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一些改变,不仅使企业的宣传平台的更加广泛,而且转变企业的营销方式,营造更多发展的机会。网络经济即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平台进行经济交易的一种新方式,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网络经济的方式以及特点有充分认识,学会及时转变营销观念,迎合网络经济时代大趋势。一方面,作为现代企业,应该借用互联网相关电商平台,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建立网络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同时做好发展战略的调整,灵活应对市场的动态发展,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
(二)完善企业的网络经济信息系统
关键词:网络经济;现代企业;影响;对策
作者简介:张敬坤(1968-),女,邢台电大教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7-0046-03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网络经济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取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形成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从企业运行的角度看,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是以传统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运用网络的技术手段作为传统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和传统的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和价值
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代企业都意味着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战略思想、运行方式等各个方面将要发生革命性变革。网络“泡沫”的破灭不但没有使网络经济停滞不前,相反,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网络的作用终究是为了提升实体经济,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将决定着生产力的变革。只有把网络技术融入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进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才能够大大提高传统经济的运行效率。
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二、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变化是空前的,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建立快速、全球性贸易成为可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将是21世纪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如今,全球网民已超过6亿人,占全球人口总数的近1/10,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不仅仅是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网络经济都在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一)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单纯地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终端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也就是说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
(二)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期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业务的本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主要是建立公司的网站和进行网上广告。尽管建立和维护公司的网站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较,使用国际互连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网上的多媒体动画效果和色彩的运用是传统的宣传品无法相比的。从理论上讲,网上广告时间与空间都没有限制,企业任何想表达的内容都可以全天候不停地在网上倾诉。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渠道。
(四)在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影响
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优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三、网络经济下现代企业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企业文化
网络经济形态下的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充分研究产业的演进、市场及竞争状况变数等情况,它的核心要素是知识,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所以说人力资本是网络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本,如何让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我们注意到:同样的人,在美国可以出很多成果,可是为什么在中国就可能做得差一些呢?问题主要就在于企业的文化制度环境方面。为了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制度环境,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经营理念,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制度,着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使企业真正强大起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意识、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力、提高有创新的产品等显得十分关键。总之,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的创新战略,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长发展与这一新经济形态产业基础的适应和互促、互动;其次考虑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动力表现;再后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设计问题。创新正好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了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
(三)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生产方式
虚拟化策略的关键是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有限资源集中在优势部门上,而将非核心的业务与能力分离或外包出去,干最省事的活,从事最有主动性的工作。主要形式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好的专业公司,从而营造企业高度弹性化运作的竞争优势。另外也有当几家企业有着共同的需要,出于对技术的保密或成本的考虑,不愿外包时,则共同出资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这种虚拟化的网络合作形式,不仅可以达到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达到规模经济的经营成效。
总之,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企业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郑吉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01).
Discussion of Network Economy's Influences on Modern Enterprises
Zhang Jingkun
(Xingtai Electronic University, Xingtai, Hebei, 054000)
【关键词】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创新;商业模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应用更加多元化,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多元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在整个经济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全球化、透明化的背景下,海尔通过对经营模式的不断探究、创新,已经初步形成本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即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中国如何依托互联网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场无声战争。
一、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背景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于1984年创立于青岛,是当前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初步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销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
(二)海尔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核心主张,是指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形成被组织人员普遍接受认同的认知。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经历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创新已然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海尔员工普遍认为不断创新、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
(三)海尔集团发展历程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顺应潮流,才不会被无情淘汰。从1984年至今,海尔集团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在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多元化发展阶段,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坚持走出国门、出口创牌,在海外建立“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实施“市场链”流程再造。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坚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网络化阶段,海尔集团坚持网络化的市场和网络化的企业,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继续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二、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一)所谓“人单合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企业经营模式变革的重要契机,新的经营模式应凸显网络化特性。海尔所探索的“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体现网络化特性的一种创新型经营模式。所谓“人单合一”,“人”,指的是认同海尔经营理念的所有人;“单”,并非狭义的商品订单,而是指商品所体现的市场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是一种将市场、用户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自由、自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全球信息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实经济运行主要朝着全球化、信息化两个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爆炸式信息环境下,市场经济日益全球化、透明化,而网络经济模式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产生并不断发展。网络经济模式是指企业在商品运行过程中将市场作为中介,借助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协调供求关系并从中收取一定交易佣金的商业运行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网络经济运行模式。
(二)“人单合一双赢”创新意义
在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中,双赢是人单合一的终极目标。在营销学中,双赢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在企业与用户二者中,用户先赢企业后赢;另一方面,于企业和员工而言,员工先赢企业后赢。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双赢强调的是双方利益兼顾,而事实证明实现双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中,双赢也是一种服务理念。互联网时代,用户关注的不再是广告而是口碑。在企业多年发展中,海尔依旧坚持“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商品、高品质的服务,以求实现企业对用户的诚信承诺。在网络化阶段,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探讨了如何从传统科层制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创业平台,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变革让每位员工直面用户、与用户零接触,打造出互联网时代的诚信品牌。
三、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借鉴意义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方式改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现行经济运行过程中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的商业模式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双赢是人单合一的关键,是引导企业改革方向的灯塔。在企业双赢模式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用户的需求、员工的参与、领导的决策等。从一般意义上讲,用户是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接受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创新不再是科研人员的“独角戏”,用户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户需求、用户参与被认为是新背景下企业创新的重要条件。员工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关键力量,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较高、知识性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独立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学会用人艺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出有价值的决策。
四、结束语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体现了海尔集团在网络信息化阶段对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员工价值的充分发挥和用户需求的重视。变革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仍是当前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瑞敏.张瑞敏的全球竞争新思维 揭秘“人单合一”战略 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J].中外管理.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