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8: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班级管理常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

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79-02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略德、美、体、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等,这些问题都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多样性的特色集体教育活动,来实现班级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要研究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要弄明白班级管理的概念。那什么是班级管理呢?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学术定义。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从教育上说,班级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教育。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和具体实践。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基于班级,源于班级。班级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更为高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环境中,班级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班级气氛对学生学习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喜爱班级生活。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老师能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真挚情感和友谊,那么老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时时给学生以热情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指导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已有几百年,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同时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以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基础,更不用说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条件了。如今,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从事教师工作多年的经验。当然,人们不禁会问:“新入职的菜鸟老师,怎样进行班级管理呢?”尽管这些新老师之前学习了有关的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但很少会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向老教师学习所谓的“班级管理秘籍”。

(二)教师严重忽视小学生们心理发展规律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可见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虽然应该按照儿童心理机能的成熟度进行,离开了这一出发点,教学就无法进行,但它只是最低教学界限,如果教学只迁就这个界限是不利于发展的,发展取决于教学能否激发、启动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

(三)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事物就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你重视了个性,就很容易忽略了共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个性的张扬,而忽视集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现今独生子女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因为在家被父母长辈纵容养成骄横不讲理的毛病,这些不好的毛病被带到学校中,也就导致了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这对于班主任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对班级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常规管理和平行管理为主,尤其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民主管理,如何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段学生对班级管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标准和目标的约束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教师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把班级管理权和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统一起来。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传递者。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按照社会、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修养,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又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三)多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多考虑他们的感受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对象,诸多教育对象中又存在着差异。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呵护、关心我们的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尤其是纪律、学习等都不怎么优秀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去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确是在关心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或惩罚手段等方面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任何的批评教育。如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会更加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不是单独发挥育人功能的,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仅限于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家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助手。班级管理要向家庭延伸,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使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班级中学得的行为。小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班级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庞国彬,赵小青,陈莉欣.小学班级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海洋.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3]倪绍兵.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0,(34).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of Shallow Strategy

CHEN Li-xin,DU Meng-ya

(Normal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622,China)

第2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要有“心”

小学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多情况下,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赋予他们更多个性化。小社会似的班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发生思想碰撞,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每天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为常规,每日常规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较好方法。

二、班级量化记录措施办法

班主任为了比较直接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量化班级学生情况,可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几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举一个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各项常规考核。每个小组长发放《小组长手册》,其中量化项目具体有早读、两操、佩戴、记录、卫生、作业等多方面内容。各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和作业数据汇总。班委会里面挑选出早读、佩戴、卫生等方面的负责人统计相应内容,并把分数汇报给小组长记录。每日一张表格(学生常规考核登记表),每周一张表格(一周学生常规考核汇总表),每周一次总结。次周安排召开专题主题班队,表扬并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情况。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则

(一)用心去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地说,班主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捕捉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了解基本情况和变化。特制定班级一日常规登记表,及时总结和备注班级一天发生的事件。根据表格情况,收集资料,针对性教育个别学生。

(二)用心去记录,做到以“数”服人。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传达、行的引导,往往借助语言“媒介”实现。班主任与教育个体进行当面沟通时,难免说教为主、理由停留在自我主观意识上,难免出现口说无凭的情况。然而利用了量化班级后,只需要查看下《小组长手册》,就能够用数据事实说话,学生也能欣然接受。例如:班级里面有个学生常常迟到,之前当面批评,还是没有更改坏毛病。通过教师的当面谈话,把班级里面的纪律情况登记给孩子们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此开始关注自己的出勤。

(三)用心去激励,做到奖罚有“数”。

第3篇

本文就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与策略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制度化

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此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2.班级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强调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更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倡导把教室还给学生。

3.班级管理民主化

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像“水”,学生像“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顼重要任务。

4.班级管理个性化

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受教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施教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到四、五年级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只有从心灵入手,才会迎刃而解。铭记“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我们老师要策略地先“亲”后“信”,放下架子,将心比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既严格要求,又不用条条框框去卡学牛,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融入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以幽默含蓄的情理说教取代生硬粗暴的批评惩罚,学生认可你、亲近你,师生融洽和谐,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2.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班级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能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衡量学生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

3.发挥班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手段。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因此,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传授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他们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培养干部团队的协作精神,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以面带面”的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的班集体。

4.以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汇聚人才竞争的时代,在知识大爆发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以后对事物的认知,对知识的获取[1]。小学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及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只有加大力度创新班主任工作管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学习能力提供基础,才能使学生跟上时展的要求,适应时展的趋势,进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发挥各个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学习应有的价值。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小学新课标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班主任的在小学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自己以身作则的问题,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以身作则,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措施,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以身作则意识不够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必须要用正确规范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小学教育不是口头的教育,是需要用实际行动的行为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小学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教师以身作则的意识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班级进行管理,忽视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管理工作没有科学性,管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

(二)过于采用约束性的管理

目前小学生的主要群体主要是独生之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必然导致了他们对其他人的冷漠,缺乏爱心。大多数班主任的工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部分班主任教育失职,对于学生缺少爱心和包容,只是一贯的以严厉的管教及威胁来改正学生的错误。对于班级管理,也只是利用生硬的班级规定以及严格的惩罚措施。这些措施的采用不但不会带来良好的教育结果,反而加深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班级的氛围。小学生的各项心智尚未成熟,没有进行自我调节的动力,班主任长期的约束性,僵化管理将会对小学生造成长期的影响。这种管理方式将产生严重的教育偏差,对学生的爱心,道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三)班主任不能深入学生当中,导致管理空洞

班级不同,教育方式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班级。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要充分认识到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了解班级的走向及发展方向,采用正确的手段管理班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了解班级的走向,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现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不够,还不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对班级的走向及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管理方式变更不及时,长期以往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漏洞。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创新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本文作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以来,深深的感受到思想教育是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灵魂,是小学生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缺乏良好的思想教育及良好的品质,行为及需求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将效率低下,落不到实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改进班级管理模式,做好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小学生为主体,强化个性品质教育,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创新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创造良好的动机和个性思维。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热爱之心,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利用集体活动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实施集体主义活动,增强学生的关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带动班级的整体效应,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遇到问题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及合理的解决,教师必须克服个别小学生智力低下的思想,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及犯的错误应有耐心,细心的解决,培育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二)明确常规考核,创新班级管理内容

考核管理是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晨会,课间或班会进行争先恐后、勇当第一的日常考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学习并遵守文明班级的评比规定及其他评优评奖规定。通过以上不同的考核教育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全面发展。制定全面的班级计划,班主任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制定班风班规,明确总体的目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3]。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目标统一,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及时控制班内的活动,控制的最佳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抓住班级的主要问题,保持班级健康有序发展。

三、小结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初级极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一件极为复杂的系统工作。小学班主任必须创新工作管理方式,以人为本,明确常规考核机制,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内容,才能全面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金蓉.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第5篇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认真勤恳,兢兢业业,努力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以德育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以常规教育为中心,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安全教育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二、教育培养班干部。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 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其四、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教给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需要老师耐心的教给他们具体的处理班级事物的方法。其五、我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友爱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我认为建立融洽的师生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首先承认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人。学生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和欢乐,需要受教育也需要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其次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及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内化过程的千差万别,因此,在学生中会出现极其丰富而有差异纷呈的个性。 第三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是重视学生的"潜在性",既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不歧视后进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一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事事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如高闯、李爽等)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二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五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第6篇

关键词:管理;教育;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96-01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等、公正地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是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爱心能感化万物苍生,正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一个先进的班集体是倾注着教师的全部爱心。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脖子和从下面几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建立竞争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增强,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竞选班干部和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项目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高涨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时间精力吸引到校园、班级学习、思想的竞争中。在学习上,可要求学生每学期自己找一位竞争对手(水平相当),比成绩比进步。学期结束,教师对胜利者送上卡片,表达祝贺,勉励他们不断超越;对挑战失意者教师则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重拾信心,不甘落后,急起直追。

而课间纪律、卫生、语言文明、作业、佩带红领巾等方面则开展小队竞赛效果会好些。设立比赛规则,违规扣分,为班级争光添彩加分,每个月末统计好分数,看哪小队分数最高,分数高的小队将获得“神秘”礼物——有时赠送小礼物……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增强学生的上进心。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的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样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是怎样做的。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如,那天我看到教室的地上有垃圾,我蹲下身子捡起来,将纸屑扔到垃圾桶里。学生看到后,都情不自禁地捡起了自己桌子底下的垃圾。我看到后,欣慰地笑了。

三、强化常规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随时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晰。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做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管理。但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管理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值班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卫生、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3.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为了规范小学生行为,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规。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例如,我安排学生回家后,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他们懂得爸爸妈妈的辛劳。

四、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人都有自尊心,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7篇

一、组织学生成立班委会,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配合老师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管理和协调班级内部的各项事宜,和老师一起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团结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负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中。比如,班长管好班级的整体工作;卫生委员要监督同学们搞好个人卫生,要让大家爱护班级卫生,给老师和同学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只有班干部齐心协力,一心为班级着想,才能和老师一起管好班级。

二、力求把管理制度落实,促进班级常规管理的顺利进行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抓好管理,力求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目标性,有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要在日常管理中用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纠正、约束。比如,我常在班会上给学生温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有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制订的各项班规,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思想,协助班干部搞好班级团结,营造班级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用文明的语言,并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与此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根据班级的管理需要修改或制订新的班纪、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具体化,把一些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制度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行甚至学习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认识。所以,小学生难以管理,小学生班级工作更是不好管理。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学习态度以及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作为班主任就要在班级中树立问题学生转变的榜样。一是言语的鼓励。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以正面榜样激励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完成一些工作,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使他们的内因真正起作用。他们在转变,对难以转变的学生就起了榜样带动作用。通过榜样的树立,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管理中融入爱心

第8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模式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处于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对于班集体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当我们置身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我们身心愉悦,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同学与老师都是其乐融融。但是当我们置身于一个不好的班级中时,同学们无组织无纪律,即使我们想提高成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校班集体的特点

与小学,中学的班集体相比,高校的班集体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共性包括,都是由多个学生组成,都具有组织性,并且是一个整体。除此之外,高校班集体还有其特殊性。

首先,高校班集体的成员以青年为主。青年人有他们的特殊性,思想独立,要求自己的空间,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喜欢别人的过多管束等特点。

其次,高校的班集体空间上的不固定性。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我们的班级都是有固定的教室,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一起度过,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感情比较深,学习上也是互帮互助。然而在大学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走班制与选课制,没有固定的教室作为班集体,并且可选的也不尽相同。同学们的感情没有小学、中学那样深厚。

再次,高校班集体管理的复杂性。在小学与中学,班级的管理以学习为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班级的管理不仅仅限于学习,还包括生活与工作。

最后,高校班集体人员的复杂性。小学与中学我们接触的同学多是同村同县的。但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的学生的特点不同,这使得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班集体管理出现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校班集体成员多是青年,思想独立,他们的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统一他们的思想,是的一些班集体的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比如,组织一项活动,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喜欢的就参加不喜欢的可能就不去参加,这样照成班级的凝聚力下降。

其次,由于高校班集体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并且课程的不同,导致同学们之间见面交流少,同学们的感情比较淡,使得班级管理的难度大,一但管理不好班级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再次,高校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任务重。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辅导员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也减少,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动态,于是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导致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情绪容易波动,其问题不仅仅会出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这对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辅导员的任务加重。

最后,学生的复杂性是的学生中的矛盾摩擦不断增加。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与摩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的矛盾会严重影响班级的团结。

有此可见,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班内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三、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模式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实施。

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化。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除其之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班级管理个性化。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2.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是两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简言之,抓两头,带中间。即以优秀的学生与问题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这两个头来带动中间学生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节省管理者的人力物力,通过带动的方式促进全班的进步。缺点是,对中间的学生不够重视,如今的学生比较敏感,如果管理者过于忽视中间学生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中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均衡管理模式,即均衡的管理学生,对学生无差别对待。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不会影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但他也有不足就是太耗时耗力。

良好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的结合。其中,管理者应该掌握好度,一松一驰,游刃有余。此外,,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可以从构建班级组织内信任和提升班级文化管理水平两个维度实现班级组织认同,师生会积极地共同努力参与班级组织的事务、促进组织班级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情感基础的生生间的同伴关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学生完全能够自主管理的成熟班集体,是构建班级组织内的信任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这将有效地促进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思维、目标、道德、价值观等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取向,能够增强班级组织成员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建构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又一新课题。肩负着关系教育改革成败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D].苏州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