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7 18:08: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检验技术的优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题】教材研究
【关 键 词】知识点/文字表述
【正 文】
在初中美术课程改革中,手绘线条图像课程的设置,成为了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很受师生们的喜爱。之所以备受师生喜爱,笔者理解是因为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生活出发,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价值,并掌握一定的描绘技能、透视知识、立体图像和物象间空间的表达方法,以及个性化的空间表达方法。
但是,笔者在第二轮讲授此课后,通过教学总结、反思和对教材教参的研究,却发现有些知识点不清晰,不连贯,甚至文字表述不准确。
一
首先,笔者认为,教材在编写时,不应该将《立体图像的表达》和《物象空间的表达》分别编写为两课,因为,《立体图像的表达》和《物象空间的表达》两课的知识点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我们看看词典里是怎样解释立体、空间这两个词的:“立体——具有长、宽、厚的(物体)。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我们在讲授此课时就会发现,教师在讲述立体的概念时,要借助空间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立体物象的空间占有,而在讲空间概念的时候也要讲立体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那么,教材将一个有机整体的知识,剥离开来教给学生,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反,笔者认为,原人美版(1999年版)美术教材,初中第二册第三课《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对现行的实验教材中《立体图像的表达》《物象空间的表达》两课的相关知识就处理得非常好,如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等。知识点清楚,文字表达准确,学生易学易懂。当然,笔者也理解编写者的苦衷,怕将一些知识点写得让人感觉过于学科性、专业化,而采取回避躲闪一些知识点的做法。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编写者应该考虑到一线教师在讲授这两课时,需要给学生交待的知识点,有很多是不仅不能回避,不能不讲,而且要讲透、讲活。所以,笔者认为,原教材中好的东西还是应该借鉴和保留。因此,笔者建议将十四册第二课和第三课整合为一课,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立体图像的表达以及主体、空间概念、透视知识,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则为物象间的空间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两课的知识。
这里为什么要说物象间的空间表达呢?笔者认为现教材第三课的课题《物象空间的表达》,在文字表达上,就上一课的课题《立体图像的表达》而言是不确切的,不仅比学生不好懂,就是教师也不好讲清。从教材选用的图片、使用的图例和编写的文字、教参中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学生课业建议来看,教学目标都应该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学会表达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但现在第三课的课题文字表述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将课题板书为:《手绘线条图像——物象间的空间表达》。看起来仅一字之差,但多一字,少一字其意义就不相同了,多一字表述就很明确,该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有着深刻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是解决学生能够运用空间表达的方法,画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而少一字就全然没有了表达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这层意思。这就是笔者所指的文字表述不准确之处。
转贴于 二
教材十四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和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在一些相同的知识点上,也存在文字表达上有些使人疑惑的地方,感觉知识脱节不连贯。如第二课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几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一、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与第三课中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之一“前后遮挡表达方法”,两方法之间并没有什么知识的根本不同,为什么不能将第二课的表述与第三课相同?难道说在描绘立体物象时就不存在物体自身的局部遮挡,而只有在描绘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空间时才存在前后遮挡关系?而这种前后遮挡的表达就不是靠直观感受吗?此其一。又如:第二课的“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与第三课的“透视表达方法”,教材中文字分别是这样阐述的:“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按照物体和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这种方法能较真实地再现各种立体形象。”“透视的表达方法。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规规律来表现空间关系,是符合人们直观感受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两种方法的文字表述,并无知识原则上的矛盾与冲突,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不能将两种方法的文字表述统一为一种相对科学、准确的说法两课兼用呢?此其二。再如:第二课中“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与第三课中的“平摆式的方法”,同样,笔者认为,同是表达描绘者对立体图像或物象空间的一种主观认识和理解,知识和表达方法是直接可迁移的,为什么在教材编写时不能考虑到前后知识的衔接、连贯、整体性呢?这样教师教、学生学都简单、容易多了,这也是笔者认为它们原本该是一课,应该将两课合二为一的理由,只是在讲授两课时对知识点分别有所侧重罢了。
三
笔者认为,在第三课中的“游移式的表达方法”,文字表述也欠妥.为什么不沿用原人美版初中美术第二册第三课《绘画中的空间表现》中“多视点综合空间”这一提法,“多视点综合空间:以画画空间作为绘画语言,为了表现丰富而鲜明的视觉感受,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视点,而是需要采用多视点综合空间的表现方法。”这种提法,学生无论从字面上还是知识表述上理解起来都比“游移式”好理解得多,“多视点”这么简单一个(问题)说法,却被“游移式”搞复杂了。笔者在讲这一知识点时,直接切入了对中西绘画空间表现的对比,即西方传统绘画中是如何运用焦点透视的,其画面空间表现的特点是什么(图1)?中国传统绘画又是如何运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综合空间)的,其画面空间表现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图2)?在讲述的同时,举一些实例,这样讲学生很感兴趣,也更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教学反馈信息告诉笔者,这样讲学生易学易懂。
更有一点让笔者不好理解,课本上文字是这样阐述的:“游移式的表达方法——有时要表现很大的空间,不是站在一个地方能看得到的,如表达街道从东到西,山底下到山上的景物,这时可采取边走边画的方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经常采取此表达方法,如《长江万里图》表现了超视域的广阔空间。”那么,我们众多的万水千山、重峦叠障、气势磅礴的中国山水画是可以用边走边画的方法来完成的吗?这种表述显然不利于我们的学生理解中国画家泼墨挥洒,抒怀,将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那宽广的胸襟和艺术境界,以及领悟祖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我们的教材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教材的文字表述应注意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多视点综合空间”这一提法,同时,它也能将“平摆式表达方法”或“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概于一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认识和掌握。
LIN E1,2,LIANG Yaoming1,2,SHEN Ziyu1,2, ZHOU Zhifeng1,2,ZHANG Yalan1,ZHANG Manjie1 ZOU Zhihui1 KONG Yingwen1(1.KingMed Colleg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82,Guangdong, China;2.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Guangzhou 510330, Guangdong,China)
Abstract:Kingmed Schoo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a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system,was co-established b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nd Kingmed Diagnostics, Inc. with a brand new education pattern. Through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system, this article elucidated the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 and affil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ies,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cruitment of teachers.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and win-win strategy,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talents utilizing the three educational advantages.
Key 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e
一、引言
我国在1984年设置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1],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高校检验系与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同属一套编制、一个领导班子;二是检验系与检验科在编制上属二个互相独立的部门,但主要负责人身兼二职;三是检验系与检验科互相独立、完全分离[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由培养检验医师变检验技师,年限由五年变四年,检验教育需要不断地去改革、去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第七章关于高等教育中提到: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和拔尖创新人才;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3]。201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创办金域检验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其实践探索的体会。
二、校企合作创新医学检验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开创全新办学模式破解体制难题
广州医科大学(下称广医大)于1989年开办医学检验专业并招收五年制本科生,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医学检验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积淀,已成为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批国家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
2013年5月,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由培养检验医师变检验技师,年限由五年变四年,原有教育模式和办学体制明显受到制约,专业和学科建设受到极大的挑战,依托体制内基础医学部门或临床医疗部门培养检验专业学生,都难以适应新要求。于是“开门办学,与企业联合办学”就成了大势所趋,迫在眉睫的任务。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金域检验),1994年由广医校办企业改制而成,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领先企业。
2013年初金域检验与广医大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同年5月,广医大将原隶属于第一临床学院的检验系与金域检验联手协作,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下称金域检验学院),成为大学更名后的第一个校内二级学院,这种依托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办学模式有别于国内现行的医学检验专业或依托于大学本身或依托于附属医院的办学模式,它创造了国内医学检验全新的办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金域检验学院项目获得了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立项,将我校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引领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这一办学模式有效地破解了体制难题,充分发挥了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特有优势。
(二)磨合三个关系协调双方共进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各国关于校企合作的名称各不相同,如美国称为合作教育,德国称为双元制教育,英国称为三明治制度,日本称为产学合作等[4]。
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到现在,内容与形式不断地丰富,为职业教育作了很大贡献。但是在高等教育这个领域,尤其是校企合作创办体制内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借鉴经验。我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双方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有三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合作与隶属关系
广医大与金域检验的合作,是一种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平等,协商协调,共同进退。但是双方合作的载体是一个学院,是广医大的一个内设的二级学院,显然,这个依托金域检验举办的学院就是隶属于广医大了。金域检验学院与学校的其他内设二级学院一样,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都在一本招生,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学校教务、科研、学生、人事等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开展工作。金域检验的董事长兼总裁受聘为学院的院长,在公司和学校的层面上是平等合作,但是在学院工作的层面上却又是受命于学校的,正是这种既平等又隶属的关系给双方合作平添了十分复杂的因素。但是由于双方真诚、互信和智慧,也由于历史的渊源和校友的情怀,双方逐步明确了这种关系,并且在日常操作中认真地摆正了这种关系,为学院的运作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关系
广医大与金域检验合作举办一个二级学院,尤其要办成试点学院,双方的资源投入和成果共享也是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广医大的品牌和优良校风、睿智并勇于改革的领导班子、医学检验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沉淀和国家给予的基础投入及日常运作投入是金域检验学院基础建设的关键投入。金域检验拥有既获CAP认证又获ISO5189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检测技术及仪器,还有医学检验高端的国际合作关系,这些无疑是金域检验学院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保障。
广医大与金域检验双方强强联合,资源互补,把金域检验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学院,双方必将共赢共享:广医大将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金域检验将在品牌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丰硕效益。
3.师资内聘和外聘关系
学院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建设。广医大原来的检验专业教育依托医院检验科进行,学校专门编制的老师只有几个,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后,师资缺口越来越大。但是在体制内进行招聘,却受到编制数额的严格限制。
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经过反复协商,双方决心共同探索,走一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问题。第一,学校对体制内的编制数额按常规给予保障,该类教师的一切待遇按体制内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师资的缺口,在学校指导下由学院自行招聘,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按内聘教师办理。第三,根据需要,学院可自行聘请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或学院自发聘书。按照这个办法,学院可在金域检验实验室的广大员工中聘任那些适合当教师的博士或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聘请落户金域的十多位海归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他们在担任公司专家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学院的副教授、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他们的待遇在原有基础上还增加了课时费等几项教学津贴。这样既解决了师资缺口问题,又找到了建设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学院的建设。
(三)发挥三大教育优势培养特色人才
1.发挥金域检验高新技术平台和国际接轨平台优势,培养外向型特色人才
金域检验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发改委的“医学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具有临床基因组、串联质谱等高新技术平台,并且专门设有高新医学检验技术实习实验室,学校要求学生在掌握常规检验技术基础上,通过选修实习等程序到上述平台实习,让学生初步接触并掌握高新技术的操作,使学生毕业后即站在应用型人才的高端,以满足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的需要。
金域检验同时获CAP和ISO15189的国际认证,通过两次流程再造自我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通过实验室认证和质量管理课程,使学生具有国际质量的大视野和大实验室理念,以适应未来实验室各个岗位高水平人才的需要。
金域检验与美国UPMC、Cleveland、Quest等医疗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和美国病理家学会合作,在金域检验共建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培训中心(ASCP),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引进ASCP相应的内容,通过奖学金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在校考取该证,使学生的就业多一个和国际接轨的途径。金域检验通过三个接轨:高新技术接轨、认证管理接轨、培训和考证接轨,力求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
2.发挥金域检验规模优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特色人才
金域检验在全国有27个实验室,服务覆盖90%以上人口。广州实验室拥有约1000名员工,开展1600多个常规和国际先进检验项目。相当规模的实验室门类齐全,工作岗位充足,还有多样化的样本量,它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平台,完全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与此同时金域检验还专门为学生设立课外见习实习机制,使学生在节假日及寒暑假的时候都可以来实验室见习或实习。
3.发挥金域检验专兼职导师作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
金域检验学院既有编制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有公司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既有国内接地气的教师,又有公司海归和国际接轨的专家 。学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到目前已有95%的在校生报名参加课外科研活动。他们三人五人一组,主动找导师,积极找项目。他们大都利用公司实验室的平台,在课余自觉认真地进行科研实验。
两年多来,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结出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SCI科研论文2篇。课外科研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关热搜: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相关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及“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和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为医学检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这一协同创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引领下,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锐意创新,我校医学检验系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携手合作,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校内二级学院——金域检验学院。这种依托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模式,有别于国内现行的医学检验专业依托于大学本身或依托于附属医院的办学模式,开启了国内医学检验第三种办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也因此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试点学院,并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立项,将我校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引领到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
1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1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的需要
我国医学检验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尚无成熟的办学模式借鉴,现行的主流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_种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分离”的办学模式,即系及其教研室等组织架构设在大学,教师均为学校在编专职教师,这种模式师资队伍较为稳定,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的时间相对充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这些教师多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不熟悉突飞猛进的检验新技术和自动化仪器,难以在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另一种是少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合_”的办学模式,即系设在临床学院,依托医院检验科作为主要力量开展教学,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能将多年积累的临床实际案例形象地结合于教学中,对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信息较为熟悉,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联系临床。但这种模式教师队伍较为松散,教师面对临床繁重的医疗任务,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不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
此外,医学检验是_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学校均存在检验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之比达不到1:1,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于学科发展步伐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检验教学实验室的平台建设跟不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学校限于财力对检验实验室的投入只是一些常规的、基本的仪器设备的投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多、实践训练机会少,难以学以致用。
有鉴于此,在现行的国内两种办学模式中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是多年来医学检验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广州医科大学率先试点,在我校原检验系依托临床学院“系科合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携手广州金域检验公司,成立了金域检验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共享双方优势资源,将学校专职教师、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和金域公司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有机结合,组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有效的弥补高校教师和_线教师各自的缺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利用企业和高校资金共同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因教学资源匮乏造成的培养方案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科研实践机会和便捷的临床见习、实习通道,使实践教学水平跟上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
1.2转化医学模式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需要
转化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模式,检验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是转化医学的三大平台(基础、实验室、临床)之_,也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_[2]。在转化医学模式下迫切需要建立转化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理念,在传统医学检验主要参与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转化医学更注重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临床用药、治疗指导和患病风险评估,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体系中紧密跟踪国际检验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对学生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培养。而金域公司跟国际接轨的临床基因组检测技术和临床质谱检测技术平台,以及其强大的以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为主的“医学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华南个性化医学检验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开展转化医学的研究,推动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实施多学科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和重要的支撑。
13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转变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普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输送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检验科、防疫站等医疗_线部门。近年来以医学检验仪器、试剂等产品研发为主的体外诊断技术(mdiagnostic,IVD)公司的迅猛发展和提供医学检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迅速崛起,使医学检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90%的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到现在逐步增多了在IVD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实验室、研究所等多元化岗位就业的转变,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去传统的检验科常规人才的需求拓展到对医学检验经验性人才(如微生物检验和血液学检验等)和高新技术人才(如掌握质谱技术、临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等)的需求。同时综合性医院在满足基本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也更多地致力于开展临床检验科研服务工作,这也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先进的硬件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让学生早接触、早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均衡,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多面手。
2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
2.1校企双方各自的背景和优势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广州医科大学(广医大)医学检验专业始建于1989年,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医学检验教育的高等院校之_。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积淀,该专业已成为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第三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五批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获第八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第三轮广州市属高校重点学科(2011年)和广州医科大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医学检验教学团队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各专业课程带头人均承担了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也多担任广东省、广州市检验学会及相关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及常委职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教学基地的广医附属第_、第二、第三3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达150人,实践教学设备齐全。其中第_附属学院和第二附属学院医学检验部均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分别是美国贝克曼一库尔特公司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唯一的中国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临床基因扩增培训基地,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还是全国首家“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知识、科研思维深受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好评。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金域检验)成立于1994年,由广医校办企业改制、发展而成,目前已成为立足广州辐射全国、拥有21家子公司的第三方服务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是国内最早、开展项目最多的医学实验室,是中国首家同时通过国际最高标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可和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公司设有国家发改委“医学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州市转化医学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多重‘组学’关键技术外包服务平台”、“广东省生物医药检测工程中心”、“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与国内多家著名高等学府联手打造的“产学研基地”,共同培养研究生。并设有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心、心血管疾病个性化
检测中心、肿瘤个性化检测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检测中心、血液病诊断中心、肾脏病理检测中心等。金域拥有一支以归国专家为主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研发人才队伍,汇聚了海内外知名专家140多人,美国归国博士和国内博士共3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具有高级职称专家28人。形成了以高精尖技术为支撑、老中青合理搭配、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2.2校企合作的基础
金域公司与广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企业一直奉行母校情深,师恩铭记,血液里流淌着广医人精神的文化,多年来双方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科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针对检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金域奖学金,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一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校企双方一直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2013年学校利用检验专业二十多年办学的积淀,整合金域公司高端的设备平台、技术平台及国际化的人才储备等优势,联手共建金域检验学院,聘请金域公司董事长及高管担任院长,成立了学院组织架构,由学院自主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聘任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赋予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审议权。这种校企深度实质性合作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真正意义的新平台。
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1校企双方关系的协调和推进
校企合作办学虽已屡见不鲜,但是,校企合作创办体制内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借鉴经验。我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好双方各种各样的关系。
合作与隶属关系。广医大与金域检验的合作,是—种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平等,协商协调,共同进退。双方合作的载体是广医大的一个内设二级学院,与学校的其他内设二级学院一样,纳入国家一本招生计划,在学校教务、科研、学生、人事等部门的统_规划和指导下开展工作。由于金域检验的董事长兼总裁受聘为学院的院长,从公司和学校的层面上是平等合作,但是在学院工作的层面上却是受命于学校的。正是这种既有平等又有隶属的关系,给双方合作平添了十分复杂的因素。但是由于双方真诚、互信和智慧,也由于历史的渊源和校友的情怀,双方逐步明确了这种关系,并且在曰常操作中认真地摆正了这种关系,为学院的运作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关系。合作举办_个二级学院,尤其要办成试点学院,毫无疑问双方的资源投入和成果共享也是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广医大的品牌和优良校风,睿智和改革的领导班子,医学检验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沉淀,国家给予的基础投入和日常运作投入,是金域检验学院建设的良好基础。金域检验门类齐全、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既获CAP认证又获ISO5189认证的严格质量管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串联质谱和临床基因组检测平台,还有医学检验高端的国际合作关系,是金域检验学院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保障。双方强强联合,有利于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广医大将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金域检验也将在品牌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丰硕效益。
师资内聘和外聘关系。学院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又—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建设。广医大原来的检验专业教育依托医院检验科进行。学校专职教师较少,面对学院的发展和适度的招生规模扩大,师资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在体制内进行招聘,却受到编制数额的严格限制。
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经过反复协商,双方决心共同探索,走一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问题。第_,学校对体制内的编制数额按常规给予保障,该类教师的一切待遇按体制内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师资的缺口,在学校指导下由学院自行招聘,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按内聘教师办理。第三,根据需要,学院可自行聘请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或学院自发聘书。按照这个办法,学院在金域检验的优秀员工中选拔聘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聘请落户金域的十多位海归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他们在担任公司专家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学院的副教授、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他们的待遇在原有基础上,学校还给予课时费等几项教学津贴。这样,既解决了师资缺口问题,又找到了建设_支产学研教相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学院的建设。
3.2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构建
学院成立之际,恰逢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作出重大调整之际[3],将原五年制、授予医学学位的医学检验专业统_划归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新专业分类、新学制背景及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新模式下,金域检验学院围绕新培养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过程中始终紧跟国际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校企双方的优质创新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并根据金域公司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和人才优势,创建了以金域检验师资为主要力量承担的三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临床基因组学检验技术》、《临床质谱检验技术》、《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证认可》,并相应地增加了高新技术平台的毕业实习,组织以金域检验为主的国内外专家编写了新课程的教材,以期将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前瞻性的引入课堂,同时还利用金域检验和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共建的“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中心(大中华区)”的优势,引入完善的教育认证体系,面向学生及社会专业人员开展ASCP考证相关的培训讲座,共同推动我国病理医生和医学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ASCP资质认证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都具有_定的竞争力。加速培养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3.3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已历经三十余年并逐步发展壮大,目前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已经形成层次齐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开放包容的教育体系。然而,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医学检验专业被归为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之下,授予专业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学制由过去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专业名称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因此,如何从发展外延到注重内涵建设,是摆在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于2012年经专家评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医学检验本科重点专业。作为黑龙江省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第一批重点专业,学院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于2013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医学检验相关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确立专业方向
按照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专业办学方针,坚持检验专业学科的标准和内涵,坚持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社会卫生服务要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坚持为市、县级等医疗事业单位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依托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使毕业生成为具备医学检验技术专长,同时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符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公检法等部门从事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司法鉴定等岗位需求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打造办学特色
(1) “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经过专业探索和凝练,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医院及其他)为主体,以培养医学检验理论型(高校教师)和检验科研型(高级科研人员)人才为两翼,两翼助推主体,构建了“平台制”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重,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学习。首先构建了从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到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系统实验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1:1.5),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里贯穿了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四个实践环节阶段训练:基础训练,侧重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强调规范的实验操作;专业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典型实验和配套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开设了“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课间见习与毕业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坚持出科考核制度,通过做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宽口径的能力培养。病理检验主要培养具有病理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病理标本制备技能及一定活体组织检查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医学检验仪器学的开设体现了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优势。与大庆红十字血站联合,增设“临床输血技术学”辅修方向,供学有余力、学业优良的学生选修。2012年至2016年辅修人数累计为300余人,占同期学生总数的70%。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临床输血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国家专业办学允许的情况下,争取申办临床输血学专业。
(4)创新思维的引导确立。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小组教学、PBL教学,开设自主设计型实验,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理论课教师在备课中适度扩展,授课时注意科研思维的培养;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专业科研文献阅读训练和考核;本科教育后期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和科研兴趣小组,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科研平台,进而为其安排为期3个月的科研实习活动,每个学生独立开题,开展实验,总结数据,最后经指导教师组答辩考核学生的科研实习效果。
(5)临床小班教学。为加强基础和临床融合,学院根据本专业发展历史并利用各附属医院检验科的教学资源,以临床小班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医学检验基础和临床的深度融合,在国内开创一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类人才。
教学时间及地点:第六学期1~14周,各附属医院检验科。
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基础部分教学,在初步掌握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后进入我校各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小班教学。每个医院检验科分配15~20名学生。小班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6门课程,学时分配见下图。
教学效果:临床小班实验教学可最大限度利用医院检验科教学资源(先进的检验仪器、最新的检验技术、先进的实验室管理、丰富的临床资料、充足的临床标本、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14周的临床检验科实验教学,学生临床检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医学实验室管理意?R增强,对于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形成综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规范等多方面的横向分析意识,最终将有效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医学;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16-01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经深入到了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治疗与监护、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以及情报检索等各个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
1计算机在基础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学科,它成熟的标志都是由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医学学科也一样。基础科学研究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最早涉及领域之一。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基础医学方面的深入研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尤其是在量化分析上,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在与医学一些专门学科结合的同时,也延伸出一批边缘的学科,如利用计算机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运转、代谢和排泄情况,从中总结药物规律,从而延伸出药物动力学这一学科。计算机在基础医学方面研究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提高了检验效果,减轻了劳动的强度;二是快速、准确无误,避免人工处理时所造成的误差;三是一些特殊技术的使用可以让研究者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在研究方面设计的更加合理规范;四是对整体特性的描述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2计算机在辅助诊断上的应用
所谓计算机的辅助诊断,指的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在医生进行医疗诊断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通常的做法就是医生把患者的症状、现象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根据症状立即显示需要化验或检验的项目,化验、检验结束后,计算机运用自身的程序运行根据其结果做出一些可能的诊断结果。目前,在国外就已经把计算机的诊断功能应用于临床上。这些系统的发展正在逐渐引起国际的关注。此外,计算机辅助诊断还大量运用在生物信息识别和生物信息处理方面。计算机可以自动的采集体表众多部位的各瞬时电位变化,进行分析处理,绘制成等位标测图。这种图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便于医师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它的辅助诊断效果是有限的,因此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医生的。
3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收费系统、住院口患者收费系统、医嘱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医院统计管理系统等。运用计算机把这些系统建立成为相互集成、数据共享的快速可靠的网络通讯系统,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将传统的医院建设成为电子医院,用电子化信息取代传统的信息,网络互连、信息交流,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使管理目标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从而可以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规范了手工方式下人的随意行为,如药品的划价、检查费用的收费等,同时也起到了排除内部科学化管理实施中的阻力。计算机网络的高效、便捷、准确、严谨,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4计算机在文献检索上的应用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而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搜索到过去需要花几天甚至几周才能获得的信息,轻而易举地获取万里之外国际上最新的医学信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极大地提高医学更新的速度,加快科研工作的进程。
5计算机在医学辅助教育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上的应用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微观领域,尤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技术的处理,可以模拟某些医学场景,在课堂上向学生真实生动的再现医疗过程,这个过程通俗易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快,这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大的提高,也给枯燥的教学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得学生对医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田风调.计算机技术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百科全书[M].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52.(3).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学科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适应。由于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交叉性学科,而且又是针对于临床诊断以及病情监控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医学学科,其人才需求量不仅大,还要求从事医学检验人员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流行疾病相继爆发,各地的相关医疗机构都急需大量医学检验人才。然而,我国专门的医学检验学科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阶段,该门学科的教育还处在低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培养模式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英美等医学教育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在医学检验教育中有着比较全面的教学规划。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检验仪器的使用和检验过程的完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根据检验结果,初步分析病情,为临床提供前期咨询的能力。发达国家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都会受到良好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检验医学的教育,而且有丰富的临床实习经验。这有利于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胜任其岗位,并且能和临床医师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此外,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它是以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科学的实验技术,为临床查明病因、分析病情和治疗观察提供客观的判断依据。准确高效的医学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帮助。与此同时,现代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在医疗检测设备上,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呈现出普及的趋势。作为高职高专的医学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第一时间就会充实到医学检查的第一线,因此,必须在校期间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理论上要夯实基础,在实践操作上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长期以来缺少独立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仅仅被当做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辅学科而存在,对于医学检验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也不甚明确。一方面,社会急需专业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只能通过现有的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实验和临床实践,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以后既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缺少实践经验。难以符合多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检验的智能化,会让医学检验的实际操作工作变得更加容易。然而,也正是由于目前医疗检查仪器的发展迅速,要求医疗检测工作人员能够从准确的数据中为临床诊断和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所以,高职高专在培养医学检验类人才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医学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然而,高职高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还缺少支撑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2.1优质教师资源较少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起步还比较晚,水平也比较低,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优秀的医学检验人员也不多,这导致了近几年来众多高校虽加紧了该专业的建设,招收了大量的学生,然而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却增长缓慢。要培养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要覆盖面广,既要有专注于科研教学的专职任课老师,也必须要邀请工作在医学检验第一线的专业化检验医师,两者相结合,前者侧重理论教学后者侧重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论教师也应该经常深入到医疗服务第一线,了解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结合实践,更好地向学生阐释理论内容。实践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也应该了解理论动态,在实践课程中将实践现象和手段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教师一般都是较年轻的医学研究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然而却缺少临床经验。而聘请的一线检验医师又往往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教学准备上很难专注,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甚至有些时候向学生灌输经验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略不足。
2.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实践是印证理论并且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的基本能力。加强医学检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该专业授课水平的根本措施,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理论看得过重,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了过多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足,以至于毕业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真正去操作检测仪器。学生学了不少理论,却难以学以致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理论课程过多只会让学生产厌学情绪,不利于院校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此外,临床实习是专业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一环,实习教学质量好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合格检验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有些院校只看重学生在校的成绩和表现,对于临床实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一套相应的适用性较强的严格的临床实习管理制度。结果学生临床实习时反而觉得比在学校还轻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3缺少专门的教材与设备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教材内容大多和本科教学相同,不仅在理论方面比较完整,而且教材的编写也比较细致。这样的教材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但是对于大对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专业性过强而实践性较少,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重点,为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由于医学设备更新较快,而相关教材的更新再版却比较少。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实验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3优化培养模式的对策
3.1教学中加强联系实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之后一般直接进入工作实践,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宽度,突出所教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实验的环节,把各种检验,如细菌学检验、临床检验、生化检验等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去。此外,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程以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为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操作,便于学生的吸收,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动手操作经验。与此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与本科教学不同,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的应用性,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使用所学知识的效率。在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探索问题上的主动性。特别在实验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索新思路,改善工作方法,提高检验效率。
3.2培育优秀师资力量
①完善教师的进修制度。院校应该根据教学反馈情况、现有师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院校教师到高等医学院、相关医院检验科室进行进修。进修中主要培养院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所授知识来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要加强进修期间与一线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的交流,掌握最前沿的检验技术,增强教师的教学中联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进修期间要加强对进修教师的考核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教师的进修表现、进修成果和教学优化等方面对教师进修考核,并挂钩其职称与收入。
②引入优秀的兼职教师。要保证教学培养的质量,应该引入更多的在一线工作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直接在课堂中为学生带入最新的工作信息,模仿工作情景,丰富学生的见识。此外,还应该让兼职教师为学生演示工作实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工作情景,以便今后工作中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③加强教学管理。由于高职高专的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课堂设计、考核标准统一审核,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控进度,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另一方面,引入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互评相结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多方面进行考察反馈。此外,还可以让任课教师兼任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交往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3优化及改编教材
①精简教材内容。相关部门或者院校自身,编写一批满足教学改革要求、应用型人才需求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教材。突出重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避免教材的冗长和枯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②突出教学重点。不同的高职高专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资源非常不同,而且不同地区由于医学服务水平的不同,所要采取的检验手段也各自殊异。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各个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所在地区或者学生就业主要方向来选择或者编写教材,形成重点突出的优质教材。③保持教材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经常会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被应用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中。高职高专的教材应该经常更新,注重引入最新的内容,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学知识不会马上过期。
3.4完善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应该是医学检验的主要教学场所,各个院系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做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养护;另一方面要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设备,让学生接触到检验科学发展的前沿。
3.5扩展实训基地
关键词: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
凝聚胺技术是临床中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与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选取在一日内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人120例对其进行采血,将12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凝聚胺、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4种方法试验比较,观察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一日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人120例,采集空腹血液样本,其中:男为69例,女为51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28.6±2.1)岁。血液样本的来源均为正常人来院进行健康体检所得,同时排除检验前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疾病;排出患有精神类疾病;排除为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血液的血液标本;检验前1个月内未服用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 。采血时,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意识清晰,无昏迷等意识障碍情况发生,积极配合采样活动。
1.2方法
1.2.1检验用品 凝聚胺技术采用日产SeromaticⅡ型离心机,采用试管规格为12mm×75mm。实验试剂包括:凝聚胺(生产商:瑞士达亚美公司);氯化钠(生产商:成都临江化工厂);葡萄糖(生产商:东北制药厂),分析纯;柠檬酸三钠(生产商:北京化工厂),分析纯;叠氮钠(生产商:上海城关化工厂),化学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生产商:成都化学试剂厂),分析纯。研究所自制抗AB型和抗-D型血清。
1.2.2检验方法 所有血液样本均为在清晨对空腹进行体检的正常人进行采取获取,每人血液样本均分为四类。①凝聚胺的试验方法:取1、2号两支试管,在1号试管中加入2滴受血者的血清和1滴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在2号试管中加入2滴献血者的血清和1滴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进行血清检验。②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等常规试验方法见于《血型工作手册》中相关内容 。实验室中的临床血液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受检人员的血液标本均进行这四项检验,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件数据比较,当P
2结果
2.1不完全抗体的灵敏度检测 与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3种常规检测方法比较,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最高,对抗-D、抗-C、抗-c、抗-E、抗-e五种抗体的敏感度都较高,尤其是对抗-D、抗-C、抗-c三种抗体,当浓度达到于1:32时仍能检出;抗-E、抗-e两种抗体在浓度高于1:8的情况下有较高敏感性;凝聚胺技术的阳性对照结果为"",阴性对照结果为""。盐水介质法灵敏度最低,无法检出抗体。抗球蛋白与木瓜酶法的灵敏度相似,可以检测出抗-D、抗-C、抗-c、抗-E、抗-e抗体,尤其是对抗-D抗体的灵敏度最高;对抗-C、抗-c、抗-E、抗-e抗体在浓度高于1:4时有较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出;抗球蛋白与木瓜酶法的阳性对照结果为"",阴性对照结果为""。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与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的灵敏度相比较,差异较明显,P
2.2凝聚胺检测技术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凝聚检测 120例受试血液标本中,特异性凝聚在3min内无消失现象。非特异性凝聚在10s内有87例消失,占总数的72.5%;在20s内有33例消失,占总数的27.5%。3mim内血液标本的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全部消失。
3讨论
研究表明,采用盐水法进行输血检验,其操作步骤较简单,可以快速得到血液检测的结果,但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无法测出不完全抗体,容易导致输血异常情况出现,因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低。采用抗球蛋白以及酶法进行输血检测,这两种方式的血液检测灵敏度均较高,可以检测出不完全抗体,因此可以提供较可靠地输血前检测结果,但是这两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复杂,不利于急诊危重患者输血抢救前的血液检测工作,因此在临床中未推广使用。
凝聚胺技术是通过本身自带的正电荷,中和带负电的肝素。首先用低离子介质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降低,使围绕红细胞的阳离子云减少,从而促进血清中的抗体与红细胞中的相应抗原结合,产生特异性凝结。加入带亚电荷的凝聚胺溶液后,血清中的红细胞的膜表面电位降低,使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聚。再加入悬浮液,中和凝聚胺与红细胞表面结合的正电荷,则由于凝聚胺作用产生的非特异性凝集会由于电荷的中和而分散。但抗原抗体结合产生的特异性凝集仍会保留,由此就能检测出红细胞的表面是否含有相关的抗原 。凝聚胺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的输血检验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同时具有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完全检测出不完全抗体,即使血液浓度低时仍能检测出抗体类型,因此可以为临床的输血检验提供准确率高、可信赖的检验结果,便于临床诊断。同时由于凝聚胺技术的快速获得和高灵敏度,对于临床中急诊血液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总之,凝聚胺技术可以为输血检验提供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检查结果,为输血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海伟.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58-60.
[2]张斌,张敏,张三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95-96.
[3]李双兴.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102.
[4]付俊玲.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117-118.
[5]廉维,杨世英,魏庭萱.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4,25(9):994-995.
[6]刘旋.探讨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运用[J].健康必读,2012,11(2):79-80.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6-0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能够使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能够使检验科质量管理、技术、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是建立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所以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医疗事业的逐渐重视,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以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医学实验室是由最新、最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高技术水平的检验医师组成,紧紧依靠人类智慧结晶的高科技,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因此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医疗实验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且应该对标本采取、送检以及收取等等实行量化管理,对于相关的检验仪器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及时处理,必须要进行严格记录等等;另外,还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地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其为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贡献其聪明才智,提升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想要解决实验室管理标准化问题,主要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解,管理标准化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是由最先进、最现代化仪器组成的实验室、高水平的检验医师队伍和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等组成,通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简化、协调以及最优化。统一是相对来说的,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建立全国统一的绝对规范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地域特点分区域的进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还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3 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如果要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加强对于医学实验室在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作用的认识,其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临床决断的程序,明确了临床诊断,是成为临床医师不可缺少的第一手的资料,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中,以前称为医院的辅助科室的医学实验室也逐渐被称为临床诊断科室;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的创收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应该正确地认识医学实验室在医院综合经营中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以及临床护理一样是具有同等重要的部门,只有转变观念,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
3.2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主要还是沿袭旧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常规分析,很少涉及到当前能够代表医学实验室高、新、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的领域,这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对于现有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且保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对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选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管理者要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对于项目的设置、设备的使用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都应该起到督促的作用,合理地进行项目的编排,保障医学实验室团队的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以此来提升医学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工作的效能。
3.3 推行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 医学实验室主要的对象是临床标本,标本的本身是没有个体差异的,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因此推行标准化的操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主要应该从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接受、处理以及分析等环节,建立科学的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相应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校准及技术更新。相关的管理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比和研究,对于相应的旧的标准进行提升,保障其能够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相应的标准应该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医学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
3.4 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管理 医学实验室得到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不代表着相关实验任务的完成,因为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对于自己所检验的报告负责,对于具有可疑的结果进行复查,只有这样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风险共担意识,使医学实验工作人员真正地融入为患者服务的医疗过程当中。此外还应该加强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监督,能够保障相关试验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在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总 结
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的管理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预防、治疗、科研等活动当中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能够保障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科研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水平,促使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曦晖,方玲,周琼仙.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5(08):154-158.
[2] 崔鲂,张莉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14(12):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