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行业发展问题

医药行业发展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8: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行业发展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行业发展问题

第1篇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4、高附加值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5、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20**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化学药品制剂30多种剂型、4500余个品种;在全球已经研究成功的40余种生物工程药品中,我国已能生产18种,其中部分药品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中成药产量60余万吨,中成药品种、规格达8000多种;可生产医疗器械近50个门类、30**多个品种、110**余个规格的产品。

1、近6年医药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产量稳步增长,连年创出新高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年的1712.8亿元增长至20**年的3876.5亿元,年均增长17.75%;工业增加值由20**年的468.3亿元增长至20**年的1133.2亿元,年均增长19.33%。20**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62.1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8位;实现利润273.9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1位。

2、重点子行业中的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中药工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1)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年,我国化学制药业共完成总产值2383.76亿元,完成增加值607.4亿元,完成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医药工业的50%以上。化学制药业中的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两个门类增长速度不一,化学原料药业增长势头好于化学制剂业。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化学原料药已经成为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1/3,原料药生产量约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原料药产量约有50%出口。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未来3-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业将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化学制剂业随着我国医药健康防疫体系的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村医疗扩大等也将平稳增长。

(2)中药行业是医药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中药行业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大门类。20**年中药工业完成总产值800.9亿元,完成增加值294.9亿元。20**-20**年间,我国中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4%,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8%。从整体状况看,目前我国中药行业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还不高,缺乏行业技术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难保证。20**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将推动中药、生化药出口列为科技兴贸的基本战略之一,这对中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3)生物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生物制药业是我国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20**年,生物制药业工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加值7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年国家加强卫生防疫机构建设和紧急防御体系,启动了十余亿元的疫苗计划,列出了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的6类生物医药项目,这些举措将带动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高速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20**年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188.7亿元,增加值7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4%、16.27%。目前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常规、普及型产品,高精尖产品数量少,缺少能拉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的核心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3、医院下游市场发展趋于完善我国医药商品的销售,以委托医药商业贸易公司和企业自销为主。目前我国已有药品批发企业7486家,药品零售企业151760家。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全新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

4、重点医药生产区域已经形成从地域效益分布程度来看,20**年医药行业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别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03%、实现利润的73.12%。在华北、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具有医药工业基础,有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将医药工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地区,成为医药工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0**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20**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20**年底,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20**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20**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截止到20**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20**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20**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据统计,截至到20**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20**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从20**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我国将从20**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发展优势原料药业,继续发挥化学原料药方面的优胜,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和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在现代生物制药方面,重点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加快研发关系国计民生的防治严重传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载体、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性疫苗。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仿制产品的生产审批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要求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鼓励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要求对其中的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对限制类项目中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涉及医药行业的目录如下:禁止类限制类手工胶囊填充维生素C原料项目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塔式重蒸馏水器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安瓿拉丝灌封机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铅锡软膏管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粉针剂包装用安瓿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药用天然胶塞直颈安瓿项目

3、外商投资指导政策20**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其中对外商投资医药制造业的指导政策: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产品鼓励类我国专利或行政保护的原料药及需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生产维生素类:烟酸生产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采用新技术设备生产解热镇痛药新型抗癌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生产新型、高效、经济的避孕药具生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药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药品制剂:采用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剂型、新产品生产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应用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技术除外)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生产兽用抗菌原料药生产(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类)兽用抗菌药、驱虫药、杀虫药、抗球虫药新产品及新剂型开发与生产

(六)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20**年,世界前20家医药公司在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达60%以上。20**年,我国医药行业前20名企业(以销售收入排序)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16.5%,销售收入占20.3%,实现利润占21.2%。前60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数量上来看,2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业占79.1%,中型企业占13.9%,大型企业仅占7%。从效益情况看,20**年4600多家企业中微利和亏损企业占全部医药工业企业的8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一般都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只有2-3%。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现阶段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产品,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十几甚至几十种制剂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4、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7%,而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市场份额的60%,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医药流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批发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国医药流通的批发环节以委托医药商业公司销售和企业自销为主。近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出于对产品价格加以控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自营自销力量。

二、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发展现况分析

(一)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近三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截止20**年底,全行公司类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信贷业务余额181.91亿元,较20**年底增加35.3亿元,增长24.1%,其中:贷款余额168.3亿元(含票据贴现10.21亿元),占92.5%;票据承兑余额11.57亿元,占6.4%;贸易融资业务余额1.19亿元,占0.7%;保证及信贷证明余额0.85亿元,占0.8%。医药行业贷款余额近三年增长较快,20**年底医药行业贷款余额为168.3亿元,比20**年底增加29.5亿元,增长21.2%,与同期全行公司类贷款15.2%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年底的1.13%上升到20**年底的1.28%。

2、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截止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不良贷款客户389户,占医药行业客户总数的32.42%;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5亿元,比20**年底减少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5%,较20**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20**年底减少3.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8%,较20**年底下降5.4个百分点;欠息户409家(其中有息无本户20家),占客户总数的34.1%,欠息额7.33亿元,比20**年底减少2.62亿元,其中催收利息7.26亿元,比20**年减少2.2亿元。从不良贷款形成时间来看,20**年以前发生的信贷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95亿元,占20**年底不良贷款总额的67.6%;欠息额6.3亿元,占欠息额的85.9%。受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以及剥离因素的影响,20**年6月底,医药行业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下降为12.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虽然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医药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医药行业的不良客户数、欠息户比例较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年底、20**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16.1亿元、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4.5%、74.5%,不良贷款客户集中度很高。

3、医药行业客户总数减少,户均信贷余额有所提高与20**年相比,20**年底医药行业客户总数有所减少,其中商业客户减少了近一半。工业客户信贷余额有所增加,占医药行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有所提高。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比20**年减少170户,其中:工业客户1095户,比20**年减少41户,信贷余额173.05亿元,比20**年增加40.78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年的90.2%提高到95.1%;商业客户105户,比20**年减少129户,信贷余额为8.86亿元,比20**年减少5.44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年的9.8%下降到4.9%。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户均信贷余额为1516万元,比20**年提高446万元,其中:工业客户户均余额1580万元,比20**年提高416万元;商业客户户均余额844万元,比20**年提高233万元。

4、区域分布分析医药行业在我行地区分布广且较为分散,与医药行业自身的地域发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20**年底,全行有39个分行(含总行公司业务部)有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陕西、山东、广东、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贷余额91.96亿元,占医药行业信贷资产总额的50.55%,其余约50%的信贷资产分布在全国其他的31个省、区的医药企业中。从不良资产分布来看,除宁波、厦门、海南、、三峡等五家分行无不良贷款外,其余34个分行均有不良贷款,其中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7.51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59.30%,不良贷款分布区域较集中。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肃五个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结构不合理,客户规模偏小截止20**年末,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共1200户,其中:信贷余额10**万元及以上的403户,占医药客户总数的33.58%,不良户56家,不良率15.61%;信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797户,占总客户数的66.42%,不良户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不够突出,信贷余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89户,仅占总客户数的7.41%,贷款投放多数集中在医药行业的中小客户上,而中小客户集中体现了不良户数、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在医药行业的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国内优势医药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小规模医药企业。

2、我行医药行业存量信贷资产的区域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相匹配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地区发展结构不相匹配,在部分医药行业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区域,我行信贷市场份额较低

3、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医药行业客户多在工行、农行开户,是工行、农行的传统客户,企业基本结算户主要开立在工行和农行,在我行基本户开户率较低,资金结算量较小,我行对其资金回流及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力度较弱。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深层次的营销难度较大。

4、竞争产品无特色,缺乏个性化服务医药行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呈现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医药行业受国家管制较严,在审批、生产、销售环节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级审批,国家配套政策的变化对医药企业和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医药行业技术专业性强,产品分类细,种类繁多,需要对医药行业技术、产品、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对医药行业客户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资产业务中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在资产业务以外缺少与医药行业特点相配套的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医药行业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营销过程中缺乏对不同类型医药客户的市场细分以及需求特点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三、医药行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1、融资业务需求(1)固定资产贷款需求。20**年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与此相关带来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资金需求;二是医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三是为实现医药产业化,建设新医药生产基地和老医药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医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类存货、季节性物资储备等生产经营周转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要。(3)其他融资需求。一是医药企业进出口业务所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二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大型设备采用租赁或分期付款方式所产生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和保理业务需求;三是医药企业由于支付及结算需要所产生的法人帐户透支等临时性融资需求。

2、资金归集及电子化产品需求(1)资金归集需求。医药工业类客户和医药商业类客户具有各地分支机构较多、资金结算量小但频繁等特点,下游客户(包括各地商、经销商以及医院和药店等)相对稳定但数量较多。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对加强资金归集提出了要求,可通过网上银行、重客服务系统等为医药客户组建资金结算网络。(2)电子化结算产品需求。药品、设备招标采购网上信息平台以及医药经销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需要银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动POS、金融IC卡等电子化结算产品。

3、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需求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推进医药流通及生产企业的重组,由此产生资产评估、财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同时由于医药行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筹资的多元化,可向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服务。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及保险业与每个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可办理银行卡、代收费、保险等中间业务服务。

四、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定位

近两年,我行在医药行业的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信贷余额年均增长超过20%,在全行信贷余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时,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过25%,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是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客户结构不合理、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匹配、优质客户不多等。针对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确定未来3-5年内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的思路是: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营销力度,提高我行在医药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退出医药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

(一)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确定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较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发展较快、较稳定。该区域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为医药行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医药行业中的重点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根据医药行业发展的地域结构,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龙江和陕西等十二个省(市)作为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医药行业客户结构

1、重点支持类客户各分行应视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本地区的重点支持类客户。重点支持类客户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有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强,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③我行信用评级在AA级及以上。十二个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所在地分行可选择1-5家医药企业作为分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其他地区的分行可选择1-2家医药行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各分行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与我行合作情况等,及时对重点支持类客户进行动态调整。对分行确定的重点支持类客户,应根据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提供授信、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提供保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个人金融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加我行在医药行业优质客户市场的业务份额。各分行在确定重点支持类客户时应注意:①企业所处的子行业。我国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是化学制药业、中药业和生物制药业,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具有较大优势,预计未来3-5年内,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具规模、有成本优势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药行业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有传统品牌优势、拳头产品突出、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销售网络畅通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尚处于初创阶段,表现出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信贷投入,营销中重点关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术药物生产企业。②企业产品的特点。将医药企业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对仿制尚在专利保护期的国外新特药的国内生产企业应持谨慎态度;关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支持具有明显品牌优势、强大营销能力的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对主导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的支持要慎重。

2、维持类客户对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贷业务但未列入分行重点支持类的医药企业,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进入规模化生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但原则上不增加新的信贷投放。对维持类客户应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拓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增加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益,减少信贷风险。新晨

3、退出类客户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客户数在我行医药行业客户中占较大比重,这部分客户集中表现出客户数量多、户均余额低、不良户数及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各分行应把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本地区医药企业发展状况及与我行的合作关系等,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客户退出标准和退出名单。退出类客户应包括:①未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GMP、GSP、GCP、GAP认证的医药企业;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产品列入国家20**年《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列入20**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③产品无特色、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④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及在我行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医药企业。对退出类客户应制定具体的退出计划,同时注意保全我行债权,以免债权被悬空或各种逃废债行为的发生。

五、医药行业客户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医药行业是受政府管制较多的行业,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国家环保标准的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等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变化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引导,国家政策最终将影响企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必须积极关注医药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确定医药企业项目成本和收益时,也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二)关注市场变化由于地方保护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药企业重复投资过多,整个市场呈现出过度竞争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科技含量高、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企业逐渐会形成垄断态势,那些科技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小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关注医药企业的市场变化,一是要关注产品的市场特征,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替代性;二是产品的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潜力及潜力的持续时间;三是关注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三)关注医药行业技术风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相对垄断,对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技术失败,整个项目的投资将不能收回,因此技术风险是制药项目的首要风险。对于新药项目来说,技术风险包括新药是否能够研发成功、是否能够通过国家临床研究和生产上市的审批,以及取得生产批文后在工艺和技术上是否存在问题等。对于仿制药来说,主要是生产的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和稳定。

(四)加强对客户的审查

1、针对行业特点,加强对医药客户的准入审查医药行业是一个市场准入限制极严格的行业,制药企业从取得生产资格到药品上市以及最后价格制订都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如果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产品将不能在市场销售。在客户和项目审查中应注意:(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审查企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国家对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主要有医药“十五”发展规划、20**年下发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20**年下发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录》;(2)根据医药行业准入要求,审查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准入资格:医药工业企业应通过GMP认证,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医药产品注册证等;医药商业企业是应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GSP认证,进口药品应具有进口药品注册证等。

2、借款人应具备较好声誉医药产品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药品的药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依赖以前的经验。因此制药企业以往的产品记录对于现有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至为重要。

第2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 知识产权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72-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只要掌握了知识产权的主动权,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其中,知识产权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工作也很复杂,它主要是针对专利、商标及商业秘密展开保护,进而使无形资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和影响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其中,医药行业是一项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并且,具有创新性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此,我们必须结合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医药行业的经济增长。

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已经成为了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医药工业方面,制造和购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国家在医药行业的投资也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加强了对外贸易。虽然我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国际竞争力。再者,我国医药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小而分散,大部分品种可靠性差,在市场缺乏良好信誉,并且出口量小。对于药品来说,一方面,我国的新药创新能力非常弱,并且大部分化学药品是仿制品;另一方面,制剂技术和开发水平落后,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差。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需多下功夫,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2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的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与发展经营战略没有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割裂的,进而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我国的医药企业往往忽略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规划,仅仅做到了为了保护而保护,最终导致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被困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几乎没有企业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其二,我国的医药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且企业的管理制度仅仅涉及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和简单的流程,缺乏知识产权的挖掘和运营相关的管理制度。

2.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医药企业的新药很少自主研发,主要是依靠国外的新药进行仿制。尤其是在化学制药领域,我国的仿造品多达90%以上。此外,我国对传统的中药保护也仅仅局限在行政保护,只做到了剂型的保护而忽略了处方,进而则促使各企业只通过剂型的改变进行申报,如出现了多家企业生产各种剂型的“板蓝根现象”。

2.3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家修订了专利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了专利的保护力度,找到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新途径,同时也规范了著作权的保护规则,进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然而,与欧洲、美国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保护力度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严格;并且,我国的药品仍是以仿制为主,如加大保护力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还缺少行政执法及司法队伍,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我国出现的一些侵权现象。

2.4 缺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知识产权建设和战略管理的重要难题。并且,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及运营的各个流程来说,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进行指导和监督。另外,就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后续配套的政策的建设而言,都需要具备药学、法学、管理学和知识产权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则不重视对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又加上我国许多的大专院校未开设相关知识产权的课程,所以,造成了我国花费多数资金向外国的管理机构进行咨询。

3 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问题的策略

知识产权的管理具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从财产属性上讲,它是一种企业行为;可是若以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来考虑的话,它又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我们应把企业与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国家政府应逐渐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国家的整体调控下,制定与本企业经营策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的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的医药行业稳定和谐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我国的医药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再只是看其拥有多少资产与资源了,而是以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为标杆。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建设是何等的重要。因此,面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上存在的管理意识不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限和法律建设不健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和分析,进而找出一条便于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祝鹏飞.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第3篇

医药产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市场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当前,湖北省医药行业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1、政策机遇。加快医药行业发展,是促进湖北省经济结构根本性转变的切入点之一。湖北省工业结构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性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湖北势在必行。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到2010年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低耗能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应成为全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转移接替的重要选择方向之一。

2、市场机遇。未来世界市场对药品的增长需求将持续扩大。据有关部门预计,全球医药市场在未来的9年平均增长率为5%-8%,之后将继续扩大。我国的药品需求更旺,预计近20年内,年增长量将达29%以上。人口、技术、经济增长、老龄化等多重因素,推动医疗消费支出不断提升,医药市场迅速崛起。2005年,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5109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000亿元,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

市场环境为医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际产业贸易政策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今年将有约230亿美元的专利药物到期,其中包括默克的舒降之(辛伐他汀)、辉瑞的左洛复(舍曲林)等在内的六大王牌产品,将因为专利保护到期而结束其市场黄金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仿制药和填补专利药市场提供了最佳赶超机会,也为湖北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3、基础条件机遇。湖北省发展医药工业基础较好,在许多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技术方面,医药科研实力雄厚,研发水平在全国居前列;资源方面,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居全国第4位,药材品质上乘;生产方面,已有一批基础较好的医药企业,尤其是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了健民药业、红桃K、人福科技、中联药业、潜江药业、八峰药化、百科药业、马应龙药业、远大集团、科益药业、广济药业等一批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市场销量方面,许多传统医药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产量居全国第一,氨基酸是全国品种最多、出口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宜昌的品产量占据国内市场20%的份额;流通方面,涌现出九州通医药集团、兴隆医药集团、湖北医药集团、武汉医药集团等一批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及以同济堂等为代表的医药配送中心。同济堂在全国拥有零售连锁药店3425家,居中国药店排行榜第二名,九州通以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和医药电子商务为核心,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1位。在传统医药产业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一些领域的研究已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省生物医药产品已有国家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部分产品已投入规模化生产。

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2005年,湖北省医药工业产业总产值148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为第13位,还不及第一名山东省(535亿元)的1/3。湖北省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省288家医药生产企业中,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仅4家,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医药企业。去年在全国制药工业100强企业中,湖北省只有武汉健民集团、武汉马应龙、荆门百科药业3家入选。二是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低。目前湖北省医药行业仅有“龙牡壮骨冲剂”、“马应龙”“红桃K”三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量最大的不过3-4个亿。三是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发育不全。湖北省现有医药产业,还没有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基本上只是一个医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产业。在流通和销售上,医药生产企业多数都是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流通没有与生产紧密相连,市场化的组织程度较低,产业关联度不大。

二、加大工作力度,把医药产业培植成经济新增长点

1、明确发展重点。发展重点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事半功倍。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和制剂药品、稳步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发展保健功能食品等五大重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鄂西素有“华中药库”之美誉、神农架有“药国”之称,发展中药产业具有较大优势,要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药科技型企业,促进中药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继信息技术之后发展最快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湖北省生物技术研究实力和水平居国内前列,但应用研究比较落后,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集中力量,促进生物医药应用技术产业化。化学原料药和制剂药品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传统产品,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与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切实抓好医疗器械产业和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

2、抓好项目建设。“十一五”各项目标的实施,都需要有一批具体项目作支撑。“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商企业大型技改项目共计185个,总投资113.9亿元。在185个项目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69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24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7个。其中,比较大的项目有:大鹏药业新上项目3个,对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及其制剂进行产业化生产;武大弘元药业新上项目5个,主要用于氨基酸衍生物的研究与开发;人福科技新上项目6个,新上米非司酮系列产品、建立麻醉品工业园等;八峰药化新上项目11个,主要用于开发新的氨基酸系列产品。为了确保项目的实施,各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服务,各企业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确保每个项目如期开工,按期完成,按期投产,尽早发挥效益。

3、加快产品开发。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力开发新产品,以新品占市场、以新品创效益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湖北省拥有国家一类新药批文1个、二类新药5个、三、四类新药20个;在功能基因、人工生长因子、人畜用生物制剂、溶栓普酶TPA、生物工程疫苗等一些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要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抓好新药的研发和储备,同时,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十一五”时期,湖北省要重点发展维生素系列、氨基酸系列、解热镇痛药等8大类优势产品,培植30个单产品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骨干品种,在现有健民和红桃K等全国“驰名商标”、中联等省级“著名商标”品牌的基础上,再争创3-5个全国“驰名商标”,5-8个省级“著名商标”。

4、狠抓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十一五"医药行业发展的主线,只有把结构理顺,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医药行业结构的调整,应是积极主动的调整,是发展中的调整,是涉及全面、着眼长远的调整,也是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调整。要加速医药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要引进嫁接打造医药航母。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药大公司为角逐中国市场,纷纷来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建立生产研发基地。要抓住经济全球化与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药巨头在湖北省投资办厂。二是着力培植本地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医药企业战略性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发展医药“小巨人”。培植科技先导型、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行优势互补。四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医药园区建设。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形成规模经济。

5、加强产学研联合。产学研联合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融合发展,联办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开放、高效的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加快科研院所转制步伐,推广省医药工业研究院转制的成功经验,科研院所可真正转变为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实业公司。

6、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推广医药批发企业实行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建立城乡人民购药方便的市场网络体系,支持同济堂、九州通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坚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大对国有医药流通企业改革的力度。对现有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实现、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进流通企业实施GSP改造,开拓国内市场。

第4篇

1 2008年医药行业之回顾

1.1 世界医药市场概述

医药行业不属于周期性的行业,其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较强。故而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医药市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据美国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 10月29日最新的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发展预测报道,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将与2008年相当,保持在4.5%~5.5%的水平,市场销售额将超过8 200亿美元。

2008年对于我国药企来说是充满商机的一年,在全球医药制造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带动下,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仿制到期的专利产品,更多地承接原料药、制剂等产品的国际生产、研发外包,开展药品委托临床试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与更细分化的协作。

1.2 我国医药工业概况

1.2.1 医药工业总体情况

总产值持续增长。1-10月累计,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 414.66亿元,同比增长26.45%;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同比增长31.82%;化学药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5.16%;中成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2.46%;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9.87%。

销售产值保持增长。1-10月累计,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6 110.93亿元,同比增长27.66%;化学药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6.21%;中成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4.04%;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0.01%;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同比增长31.49%。

出口下滑。1-10月累计,医药制造业完成出货值607.38亿元,同比增长18.53%。10月是我国医药产业出口受影响较明显的一个月,当月实现出货值为57.4亿元,同比增长5.72%,是年度内最低水平。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08年末,药品生产销售收入约8 000亿元,药品生产利润总额约850亿元,出货值约 770亿元,可望创造新的历史最好水平。

运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医药经济分析系统”数学模型进行的定量预测显示:2008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8 300亿元,同比增长24.3%左右;化学药品制剂工业总产值为2 300亿元,同比增长约22.2%左右;中成药工业总产值为1 790亿元,同比增长21.6%。

1.2.2 医药工业生产分类统计

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无论是原料药生产或出口,还是制剂的生产,都有不少的大类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表1)。笔者在制剂生产统计表将上海的情况予以罗列,可以发现上海医药生产不尽人意,被统计的制剂共有14类,但有10类的同比增长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有8大类出现负增长(表2)。

金融海啸的蔓延波及到加入WTO的世界各国,中国也不例外,我们的实体经济医药产业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出口贸易方面,出现了明显下滑。根据中国健康网的汇总报道,笔者把2008年1-10月份我国医药产业的部分指标汇总成表3。而表4则是把总产值与出货值按区域排序,统计表除了列出大区域外,还列出前10位以及上海和位序最后的地区,由此可以发现上海地区完成的情况的确不理想。

1.3 政策因素对2008年度医药产业的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医药产业一直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之一,特别自2007年年初开始,针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措施之多、密度之大、影响之深,是多年来罕见的现象,这些政策因素在2008年得以延续并凸现明显的政策效应。其中,新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促使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更多地从内部挖掘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或通过对外技术合作寻找新的突破口。国家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版)》,限制生产维生素C、青霉素等“两高一资”产品。特别是强制实施的《制药工业污染排放标准》,将环保始于设计,还洁净于人民,但必然增加大宗原料药企业的环保成本。制药企业的GMP复认证,旨在进一步加强执行《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努力向国外的cGMP靠拢,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并杜绝人为的药害事件,为此企业也必须多方面予以投入。

2008年10月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更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生产单位、流通企业或使用部门,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议论纷纷,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有理由相信,一旦付诸实施会引起多方面的联动,会给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2 2009年之展望

2.1 经济特点与预测

影响2009年医药经济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专项整治可能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的启动;药价政策是否会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改带来的变数等。

运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学模型对2009年医药经济进行的定量预测显示:2009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 000亿元,同比增长23.2%左右。化学药品制剂工业总产值约2 7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中成药工业总产值约2 000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2009年医药经济的主要特点:快速增长势头不变,医改带来扩容机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药价水平稳中有降,终端格局改变,出口面临挑战,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2.2 政策、制度继续左右医药行业

国务院2008年11月5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规模达到4万亿元。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已成为启动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08年安排27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6.7亿元用于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可以相信,在加快新农合发展的同时肯定会加速医药市场的扩容。

医药管理部门职责的调整标志着我国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的彰显了我国保障药品安全的决心;“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启动释放了该项目受政策扶持的信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显示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显加快步伐。总之,医药行业正朝着更法制化、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3 展望2009年

由于医药行业自身增长的推动力仍然存在,全民医保对药品内需的拉动仍然强大,基础医疗机构的建设和预防体系的建设对医疗器械、疫苗等需求拉动也很明显,国外药品专利到期带来的需求释放也正在实现。因此可以相信,随着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后公布,未来的医疗制度改革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迅猛,医药市场的容量将有巨大的突破。

医药这个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和公共健康的产业,外资的进入在有力带动我国医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境外品牌产品的国产化进程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外资的市场控制率、股权控制率、技术控制率不断提升,新药市场基本被外资公司控制,同时占有中国医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3 分析与思考

3.1 医药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虽然人口自然增长、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一直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这几个客观因素也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2008年出口受堵影响了医药工业的相关指数,由此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影响。因此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有五大力量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向一个新的起点靠近。这分别是国际资本向中国流动;国际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为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带来的极大机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国财富的积累形成了大量过剩的流动资金。

3.2 关注国家4万亿元投资中的医药卫生比例

据悉,4万亿元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其中很多投资方向是与医药行业有关,所以要抓住契机,多争取国家立项,加快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步伐。

3.3 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医改争议焦点

目录于2008年11月中旬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订,合计收录500多个药品,其中化学药300多种,中药200多种。有消息说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的独家品种销量将会放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疫苗有可能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预计该目录相关实施细则在2009年“两会”前后公布。

基本药物制度将引发一场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之间的混战,因为药品价格与药品招投标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根本利益。有批文而没能中标定点的企业难道无法生产销售其产品?没有配送权的优质医药流通企业难道就无法经营这些品种?如果确实这样,那么这些企业在医药行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将会有所削弱。

所以对于一些无创新技术优势、无质量提升优势、无规模成本优势、无专业推广优势的医药企业,将被挡在被扶持保护的行列之外,成为待整合的对象。

3.4 产品的生产研发要与用药趋势匹配

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逐渐加快,对老年人疾病用药及医疗保健需求将继续升高。统计数据也表明,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已占构成死亡原因45%左右的比例。高死亡率的背后,是这两大类疾病治疗用药的增加,导致用药结构起了一些变化。这些用药的趋势是引导制药产业新药研发的方向。

国家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原则是要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力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有所继承和创新,这预示着民族药业的新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中医药的市场扩容,对于中药行业是一个利好消息,也为中药制药企业在2009年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3.5 加速医药流通的整合

医药流通渠道有两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渠道缩短,渠道必然会扁平化,一步到各级各类终端将是政府已经既定的政策选择,企业就应该适应;二是加强监管,对药品流通企业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分级许可制度,如新农合供应配送网以及一些商业公司社区卫生中心药品配送资格取得。制药企业必须重视这些渠道的变化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商业渠道选择策略,抓住具备这些资质的流通企业努力发展自己。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都是大型企业。我国相关企业尽管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地区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出路之一就是必须发展超大规模的物流企业,这样才会具备与世界巨头抗衡的能力。

3.6 对上海的医药行业的思考

第5篇

关键词:医药工程;发展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45-01

1当前我国医药工程发展的机遇

医药工程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医学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改革,医药工程的发展获得了众多的发展机遇。

1.1制药工程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工程中的制药技术逐渐发展,这对于医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当前我国的医药制药工程技术由原有的化学制药发展到生物制药,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结果,对于医药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生物技术中的基因技术,细胞工程等等的发展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物技术所引起的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突变对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制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得到认可,在今后的医药工程发展中仍然会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1.2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逐渐规范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对于医学发展逐渐规划,医药工程项目建设逐渐规范。我国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建设逐渐重视,医药工程的发展逐渐得到保障。国家逐渐建立相关的医药工程发展的规范,虽然并没有建立相关的法律,但是在今后的医药发展中会逐渐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医药工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国外关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规范制度,我国需要进一步借鉴相关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医药工程的发展。

2我国医药工程发展的挑战和建议

医药工程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医学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医药工程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这对于医药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今后的医药工程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医药工程能够为医学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1医药工程的发展中专业人才欠缺

医药工程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新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员还十分欠缺,相关的专业人员数量比较少。一些医药工程项目的咨询策划和造价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咨询策划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医药工程项目难以有效地实施和落实。一些医药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造成一些经济损失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这对于医药项目工程的进行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2医药工程的管理规范不完善

我国的医药工程行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大多数的医药工程发展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当前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建设一方面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医药工程的发展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当前对于医药工程的管理规范并不十分完善,医药工程项目的建设缺少相关的咨询和策划,导致医药工程项目建设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医药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加上医药工程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医药工程项目的建设不能够顺利进行或者是达到相关的效果。

医药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我国的医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医药工程以生物制药取代化学制药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医药工程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促进医药工程的发展,提高医药工程发展的水平。

2.3规范医药工程项目的管理

医药工程项目由于缺少规范的管理导致医药工程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今后的医药工程项目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医药工程的管理。促进医药工程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建立规范的制度规范。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制定相关的规范和章程,加强对医药工程项目的咨询策划和造价审计工作,尽量发挥出医药工程项目的的作用,获得相关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需要借鉴相关的国外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国外的医药工程项目发展时间比较长,我国可以借鉴相关的管理经验,促进医药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4提高医药工程人员的素质

医药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国家需要注重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或者是引进一些有管理经验或者专业素质比较好的工作人员,这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医药工程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医药工程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国家也需要重视医药工程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重视医药工程这一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医药工程行业的发展。

3结语

医药工程行业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导致这一行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在今后的医药工程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医药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医药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制药企业积极改革,不断创新药品推广模式,规范企业管理模式。药品的销售推广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药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模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一、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西方医药市场呈饱和趋势发展,因此,外国企业不断涌进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医疗体制也积极革新,不断完善保障制度。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增加了医药行业的需求。

纵观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普遍存在药品销售观念落后问题。药品的销售和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要保障药品总局对药品进行统一化管理,并且药店需征得上级同意后才能购买药品,国家统一管理药品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万多家公司从事药品分销工作,药品分销的集中度不高,因此,我国政府正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制药企业重视分销集中度问题,适当增加药品分销集中度。

二、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医疗机制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制度还没落实到位,部分制药企业仍坚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没有认识到药品推广模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制药企业没有结合市场需求,仍将重点放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部分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相对混乱,缺乏销售渠道合作意识,这样保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制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部分制药企业在没有结合销售终端情况下一味地制造药品,使得先进的医药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总的来说,中国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规模还不具备引进大型设备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这降低了隐形药品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部分规模较小且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的制药企业不能获得认证资格,也不能获得药品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这也影响了药品的生产。

就企业发展而言,零售终端是产品在市场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纵观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零售终端的发展跟不上时展和市场需求,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忽略了互联网销售和电话销售的重要性,仍坚守传统的连锁店销售模式。此外,制药企业要把握好生产药品、集中分销和购买药品的关系,考虑到药品总部和个制药企业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如果不能保持畅通的交流与沟通,制药企业的需求就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不足时,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过多时,就会影响企业成本。

三、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转变

就制药企业而言,药品定价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乎着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降低部分进口药的关税,但制药企业进口药的价格并未降低,这对国内医药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价格合理、疗效较好的药品,慢慢地抢占国药市场,因此,制药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定价,争取在市场药品价格战中处于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开展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借此机会宣传并推广药品,可以提高药品销售量。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专业的学术人才和销售人才,定期安排他们参加制药行业的研讨会和医疗技术交流会,充分发挥学术会的作用,积极宣传自家企业的药品。

制药企业在药品推广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药品需求,确保消费者信息真实可靠,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推销药品,着重介绍药品优势。此外,制药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普及基本的医药知识,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安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也积极转变营销模式,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线上销售,建立企业营销网站。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数字化营销模式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优秀的营销团队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优秀人才,组建营销团队,并定期安排医药专家进行授课,不断强化团队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消费者安心购买药品。

制药企业进入市场时,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让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可以发挥其最大价值,最后,定期考察市场需求,及时处理滞后药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药品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国制药企业要与时俱进,为企业某长久发展。因此,制药企业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药品销售的推广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医药市场活动,提升制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医药行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我国医药类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和特点

1.资产负债率偏低,债权融资渠道不畅。2009年我国创业板块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重庆莱美药业0.1755、天津红日药业0.1271、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0467、北京北陆药业0.039、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0947,看出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在2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凸显了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缺点,当然这与其首次上市融资有关。

2009年我国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广州白云山制药0.5923、华北制药0.6382、华兰生物0.5473、上海雷允上药业0.5652、苏州二叶0.6910,看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保守,稳健的结构应是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部分在6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

2.长期资金来源以权益融资为主。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看,则是尽量避免借债,在再融资时,多采取配股或增发新股等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负债融资、长期负债融资,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通病。

3.流动负债比例大。2009年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总负债:重庆莱美药业1.0、天津红日药业0.8924、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95、北京北陆药业1.0、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9787,看出:流动负债的比重几乎达到100%。合理提高债务资金的比例,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获取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资产负债率偏低而流动负债比例如此之大的公司来说,短期偿债风险较大,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

二、我国医药行业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水平偏低的原因。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负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等筹集资金后,净资产大幅度增加导致。另一个原因是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增加了流动资金,同时公司非流动负债较少所致。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资金的筹措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资金需求量太大,仅靠部分社会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应从整体上优于软件行业以便吸引更多资金。

2.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首先,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股东不能掌握公司的真实状况,信息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股东没有证据向公司施加分红派息的压力,导致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债权融资的避税作用对公司的吸引力却不大;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股权再融资资金投向的严格审查,上市公司将筹集的资金滥用,股东却无能为力,而债权人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债务人对资金的使用。因此股权融资成为筹集资金的偏好;第三,我国债券市场不完善,极大的限制了上市公司对债券融资方式的利用。

3.流动负债比例大的原因。营利性高往往是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负债比重(特别是流动负债比重)大的好处是虽然承受了相应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这是利益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医药类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借款增加,公司流动负债也随之增加,但非流动负债不能同比增长,导致公司流动负债在债务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三、优化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一)优化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1.提高盈利和营运能力,扩大内源融资与债务融资。针对我国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而流动负债较高的特点,公司应从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调整负债比率,适当引进股权融资。同时政府应帮助医药企业拓宽资金渠道,运用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对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随其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向医药行业倾斜。

2.扩展公司规模,适度掌控成长速度与内部流动性。扩大企业规模,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企业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激励。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从股票期权﹑地位和声誉上完善激励机制,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上来完善经营者市场约束机制。

(二)改善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的对策

1.加大债券市场建设力度,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由于市场约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司债券无论是在规模、品种还是在市场的发育程度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同我国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也显得较为低迷,改善医药行业公司融资环境必须突破短板效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平衡发展。

2.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存在着利润操纵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现阶段急需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加强证券法制建设和实施,严格规范股权融资行为。

参考文献:

[1]梁师平.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41-46.

[2]李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5):36-41.

[3]肖作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4(2):83-87.

第8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0-02

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品种日益丰富,质量逐步提高,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药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跟我们落后的医药生产能力和急需改革的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关键发展期。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药企业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

(1)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和技术水平低。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机制不活,难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制药企业现有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集中度低,战线长,优势产品没有规模优势。

1.2 医药行业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支撑力不足,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大部分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不足销售额的1%,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装备落后,高级人才明显缺乏,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较差。医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而我们目前所处的大背景是新老体制的交替与过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市场低水平竞争激烈,这就注定我们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以新药为主,而我国则以仿制药为主。

1.3 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招商引资乏力

医药行业普遍开放意识不强,步子不大。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与国外医药大企业合作的项目和企业,影响了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医药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如我国动植物及矿物中药材极具开发价值,但开发利用进程进展缓慢,有特色的医药经济没有形成。在中药企业中,大企业没有做大,小企业没有做精。现有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1.4 医药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形势严峻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制药是国内6个重污染行业之一。对此从资源能源转换角度看制药企业必须达到“三个高效”: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三种治理”: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这些新的要求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

2 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坚持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化学原料药的节水、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可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尽可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2.1 提高医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以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原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打破部门、地区封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体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的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药安全评价、药物制剂技术研究等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水准的信息科技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品评价体系。

2.2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2.3 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内GMP认证基础上,积极推进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满足国内市场对更高水平医药产品的需求,同时以质优物美、合理价格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水平。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作用机制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的研制。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等。加大药物制剂开发力度,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美国和欧盟的药品注册。针对一些专利准备到期的产品,抢先开发、提前申报,抢夺上市先机,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上实现新的突破。

2.3.1 加快创新药物和非专利药的研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细化,应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国际医药市场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的大好机遇,提早准备,加快产品、产业化技术研发,促进化学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提升在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分工地位。

2.3.2 发挥传统化学原料药和普药生产的优势

促进优势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关键性、共性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产生效益。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3 开发特色原料药

认真分析和把握国际市场和产品专利状况,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研究开发,仿创结合,在工艺技术上对产品进行二次创新。重点选择抗忧郁类、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药物等老年性、慢性、传染性疾病等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