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8: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企业财税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 财税政策

虽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为中小企业根据国情制定了很多优惠的财税政策,这些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多的积极作用,可是这个财税政策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是一种狭义上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内容和体系不够全面。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现在我国中小型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飞速发展的财税体系。

一、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增值税的征管里属于小规模的纳税人,对于这些小规模的纳税人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征收的税率降低了3%,但是小规模的纳税人无法对迸项的税额进行抵扣,所以他们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增值税转型的多少好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小企业的税负要远远的超过一般的纳税人,他们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的活动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影响,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回报期,这样导致的原因的是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中下企业也因此增加了不少成本,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的更新和扩大再生产。

(二)没有完善的企业税法体系

我国现在采用的的税收立法体系,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大细则和小条例.很多时候都是临时的通知、不断的补充新的规定。中小企业有关的税收政策仅仅是也只是从形式上来看是针对中小型的企业,但是没有一套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制定的系统的税收法规政策。所以执行这些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比较随意,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这其中的很大部分优惠的政策相对应还仅仅为了解决残疾人士的就业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和回收,中小企业无法被正确的带领到很多高新技术的发祥地、吸纳社会新生劳动力的主渠道上来,没有正确的战略引导,税收的优惠政策没有较强的针对和作用性不强。

(三)政府采购中中小企业处于弱势

由于中小企业有很多自身的限制条件,没有较强的实力和供应生产能力,在政府采购中不容易获得政府的认同、信任和承包合同。所以,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几乎都很少能够正常的设置有资格去参与到政府的采购活动中去,无法公正的和大企业竞争。中小企业从目前的政府采购评标方法来看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一)加大财政支持

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尤其是对于总体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给予合理的财政资金补贴,可以极大力度的提高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当然要充分考虑各个中小企业间的总体实力差别,合理分配资金,绝对不可以一刀切,这样会使得财政补贴分配出现的普遍和一致性。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科技创新,国家立法机关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来帮助和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的创新。不仅要鼓励他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以及产品的出口,还要相应的合理的补贴给中小企业一定的金额来促进他们的劳动力再就业以及产品出口。

设立相关的基金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比如说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及创业投资基金等,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同给予力度不等的资金支持。

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与财政担。从古至今,压制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瓶颈就是融资难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国家的财政支持是保障中小企业得到贷款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税收政策

增值税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调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可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受益,对于生产地点固定,可以控制产销环节,可依据税务机关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销、进项税额与应纳税额进行核实的纳税人都被成为一般纳税人。

加大企业所得税制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操作弹性。适当放宽对其评定标准,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对于自主创新的规模较小的但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推行准备金制度,同时确保准备金的使用能做到专款专用。

对于中小型企业中科技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以达到政策鼓励的目的。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进行优先采购

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来说,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政府,和税收优惠、财政拨款相比更加的直接。强制推广政府的采购将更多的机会给予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让市场更加方便的得到市场的检验和认可,所以我们要规范政府的采购秩序,积极的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加入到政府的招标和采购。制定明确的中小企业采购标准,切实的保证政府的采购政策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比如说政府在进行采购招标的时候,对于中小企业的采购量设置一个最低的限额,让中小企业的采购总量不低于一定的比例;规定中小企业在相同的价格、服务质量下,对中小企业要进行适度的倾斜,各级财政在进行每年的财政支出时要对中小企业优秀产品进行优惠、优先采购的预算。

参考文献:

[1]穆建军,何伦者,刘彦良.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完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国际比较

目前,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后危机时代,随着投资经营环境和出口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一、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1.-般性政策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税收约占其增加值的40%。5%。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比以前减轻了一些,但也占其增加值的300/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下面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其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美国国会于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兴法》,将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1997年又颁布了《减轻税收负担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意图。根据此法,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十年中将会得到数十亿美元的税收减免…(P120)。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包括:减轻中小法人的法人税率,如资本金在l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入的法人税税率为37.5 010,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中小法人的年度所得分两部分征税,即800万日元以下按28%的税率征税,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按37. 5%的税率征税。对具有公益法人性质的中小企业的年度所得按27%的税率征税;对中小法人债务准备金的特别处理,如日本规定按债务比例每年积累的债务准备金作当年的坏账冲减次年的所得,而中小企业在次年不必全部清账,可提取16%作为积累;实行促进创业和技术高度化的税制;对固定资产的特别处理,如对企业协会、医院或诊疗所等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环保设施中的特定固定资产,免征固定资产税。此外,日本在消费、取得不动产、继承事业、促进研究开发、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废物利用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税制(P117 -118)。

韩国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一般采取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种方式,其中以减免税收、扣除所得和扣除税额等直接支持方式为主。如《租减法》第15条规定,创办中小企业所得税和法人税实行免三减二,即开始三年免税,其后两年减半征收。《短减法》第19条规定,中小企业技术所得,在国内转移时扣除全额所得,向国外转移时扣除50% (P314)。

2.选择性政策

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小企业实行的选择性政策大致

(1)对新建企业的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在落后地区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发达国家(地区)对新建或扩大投资的中小企业给予了较大扶持,对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实施了某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如德国对在落后地区新建的中小企业给予免缴5年营业税的优惠,对新建的中小企业所消耗完的动产投资给予免征500/0所得税的优惠,对中小企业内部留存资金进行投资的部分免征财产税,对在德国东部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总投贤额15~23%的财政补贴。韩国规定,对在农渔村及首都以外地区和首都地区新创立的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分别减免6年和4年的国税部分的所得税及法人地位税,并减免2年内取得的事业用财产的地方税部分的注册税、所得税的50%,同时减免5年的事业用财产的地方税部分的财产税、综合土地税的50%[4l(P271)。

第3篇

关键词:新经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当前劳动力素质较低,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结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形势不断影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必须要将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一、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的现状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三、如何优化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在税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还需完善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政 金融

一、XX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2年底,XX市中小企业约为8.2万户,占全市企业的98%以上。XX市具有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特色,而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完成经济增加值超过400亿元,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市的60%,提供的税收超过40%,外贸出口占68%,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由于中小企业对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特别是在大型企业受宏观经济调控和减税政策影响出现下降之际,中小企业实现利税稳步增长有效遏止了全市财政收入的急速滑坡,减缓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

二、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主力军

2008-2012年,XX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增速连续五年增长。调查中还发现,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占其全部融资的比例超过90%,企业借款数目超过上千万元仍主要从金融机构获取,所以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上来看,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然而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例来看,近五年XX市中小企业所占GDP比例由85%左右增至90%左右,但中小企业信贷比例却基本维持在5%左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乏力。

(二)财政支出逐步加大刺激中小企业发展

据统计,2008-2012年中央、省、市各级财政通过专项补助资金、财政技改贴息、争取国债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专项资金投入以及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给予资金支持。

(三)财税政策陆续出台瞄准中小企业

近年来,XX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以促发展为目标,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对全市中小企业的巨大冲击下,XX市政府更是直接出台了20余条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财税政策。据统计,XX市地方财政每年为中小企业减免税费都超过3000万元。

(四)财政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XX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在政府支持下,在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数据显示近年来XX市担保行业发展实力和服务规模不断提高。

三、XX市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一)信贷资金杯水车薪

中小企业信贷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更为严重。目前,XX市中小企业多数属于资源型、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面对外来不利因素时承受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处于成本和风险等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在流动性紧缩效应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更喜欢把信贷资金投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匮乏。

(二)财政扶持作用不明显

财政补偿资金的使用上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质不够、申请手续过于繁琐等原因,获取补偿资金支持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由于财税政策宣传不到位、财税部门执行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步履维艰时,无法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据统计,2010年XX市享受财政专项资金的中小企业占比不到5%,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占比也仅仅只有30%。

(三)外部政策的累积效应

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遏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将“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的同时,通过出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加之高频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直接影响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四)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失

由于XX市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企业的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许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缺失,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更是缺乏,有人甚至根据不同需要做不同的账,其准确度和参考性低,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缺乏信心,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投放。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生态融资环境”

地方政府要建立以政府政策引导为中心,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为辅助,第三方担保机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联盟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五位一体”的“生态融资环境”。具体结构如下:

(二)合理利用财税杠杆,拉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首先在资金支持方面,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列支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逐年适当增加;同时在税收方面,可以考虑对为符合条件中小企业放贷的金融机构的营业税、所得税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地方政府应在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同时通过打造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向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从而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配合、相促进的具体手段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可以选择通过股权融资、集合债融资等方式扶持来实现;间接融资可以根据不同银行不同的资金投向和金融产品,通过地方政府、人民银行等部门机构,把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推向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多年来,莱商银行始终秉承“服务当地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成长,始终如一地坚守培育中小企业市场,使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莱商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占总客户的8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总余额的70%以上,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蔓延的2009年,当期中小企业新增存贷款业务量占总新增业务量的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小企业主办行”。

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但财务管理水平却未实现同步提高,不少中小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控制薄弱。莱商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业模式起步,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企业的经营者同时又是所有者,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集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下,许多中小企业所有者对财务管理根本重视不起来,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制约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发挥不充分。经调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的问题,部分企业甚至没有配置专职会计人员,企业本身仅配置出纳员一职,30%~40%的中小企业都采取委派模式,即与专业财务经纪公司签订合同,由经纪公司定期派人进驻企业兼职工作,其职能也仅限于账务核算与整理、编制财务报表及申报纳税等。该种模式使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财务管理职能实质上还是由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的所有者承担,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财务管理观念滞后,追求短期逐利行为。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是老套的管理模式,对现财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创新能力。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承受损失的能力有限,同时筹资相对困难且融资成本高,这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偏重于短期行为,忽略了企业的长远规划。

财务核算体制落后,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仍停留在手工方式,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不广泛,同时核算方法落后,无法紧跟最新的财会准则和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在信息系统化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经调查,莱芜市中小企业应用财务管理软件的不足一成,也就是说90%以上的中小企业仍然以手工账务核算为主,财务核算效率较低,财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制在账本和数字上。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引发的不利影响

通过总结多年来与中小企业合作的经验我们发现,由于其财务管理的不健全,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信贷考察难度,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久以来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所以存在融资难,与其自身财务管理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目前,除莱商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相对不足。出现该种状况,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策略相关,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信贷考察增加了难度。莱商银行多年来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中小企业考察方法,考虑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仅考察其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考察非财务因素,有时候非财务因素的考察结果更能影响信贷资金的投放。

缺乏有效的财务运作,导致中小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低下。由于财务管理能力的不足,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规划,即使得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也无法合理运营资金。部分中小企业在短期逐利思想的诱导下,容易导致盲目投资,致使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不能发挥到最大,更有甚者,出现投资不能回收,银行贷款无力归还的问题,给企业造成严重后果。

缺少与外部监管部门的沟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税风险。目前,我国各项财税政策更新频率较快,企业与财税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中小企业又普遍缺乏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财税政策的了解少,掌握不到位,一旦税务部门进行稽查,中小企业就会面临非常大的财税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与形象。

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面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不足,莱商银行一贯秉承“真诚相伴、共赢明天”的发展理念,不仅没有摒弃中小企业,反而主动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提出了“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多次组织“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和各种新式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就广大中小企业关心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引导企业科学管理,规范经营,创新发展,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同样,针对目前莱芜市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现状,我们也多次组织中小企业座谈,深入探讨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关键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加以改善。

健全制度,树立财务管控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宏观和微观层面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需要提高信息敏感度,从自我提高入手,增强自身竞争力。落实在财务管理层面,一是需要更新思想观念,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使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树立全面的财务管控理念;二是中小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严密、可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约和监督,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避免营私舞弊行为;三是中小企业要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规范核算,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中小企业逐步改善原有核算体制,确保有关财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一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学习,制订可操作的规划,逐步予以实施,提高会计报表及信息的公信力;二是要加强对税收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掌握各项税收法规并严格执行,避免税务风险;三是尽量加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应用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提高财务核算效率,使财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调研、分析,为企业投、融资等重大决策问题提供有用信息。

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选用与培养。中小企业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和激励。一方面在人才的选用上,财务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熟悉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财务人员的培养上,中小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为财务人员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接受相应的财务知识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

走出家门,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中小企业要改变大家对其信息失真、不对称的印象,就要敢于走出家门,加强与银行、财税部门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增强自身信息透明度,提高监管部门对其信息的认知和认可;另一方面在沟通中及时掌握各种政策动态,便于企业内部及时消化吸收,将知识的运用转化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动能。

第6篇

5月16日至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天津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国发14号文件)工作座谈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提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准确领会国发14号文件的政策精神,加大力度做好文件的贯彻落实。

这是2011年以来为应对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继出台了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小型微型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0%以上,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小型微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的发展状况、面临问题有相同也有差异,政策需求也不尽相同。国发14号文件以新划型标准为基础,强调政策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这是国务院首次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意见,对细化分类指导发出更清晰的政策信号。国发14号文件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4月,温总理曾就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提出两条重要途径,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小型微企业,而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主体重合度很高,因此这两条途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国务院要求6月底之前各部门要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部分细则涉及到小微企业。可以说,国发14号文件与上述意见相呼应,并强化了政策效果。

政策更趋系统化

国发14号文件共分七个方面,从重要意义、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和结构调整、开拓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提出了29条措施,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的延续,与以往政策相比体系更完整,措施更务实。

首先,以小型微型企业财税、金融支持为重要抓手。国发14号文件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财税、金融、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方面,加强专项资金与国家基金的衔接;在税收方面,强调提高起征点与延长优惠期的配合;在政府采购方面,明确规定了面向小微企业的预算份额;在金融方面,注重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与金融机制的完善。

其次,以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目标。围绕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发14号文件力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包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大力支持对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引导集聚发展;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再次,以建立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工作主线。国发14号文件强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制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点在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加大财税支持、推进结构性减税、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重在落实

以往推行中小企业政策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细化政策不足,缺乏落地机制;二是地方机制不顺,缺乏施政手段;三是问责制度不健全,缺乏绩效评估;四是统计数据薄弱,缺乏决策支撑。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确保国发14号文件能落实到位。

一要完善地方配套细则。各地结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部际分工安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方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配套办法,从融资、服务、用地、减负等多方面形成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

二要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的作用。在部委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将国发14号文件的任务分工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逐项细化,列出明确时间表。在地方政府层面,把小型微型企业工作列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加强监督检查。

三是实施政策评估制度。建立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评估和跟踪问效。国务院每年通过组织督察组等形式对各地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7篇

民营企业力量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些早期很风光的民营企业如今已不见了踪影,而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巨无霸型的大企业,也有很多仍然处在默默无闻的发展状况。中小型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为民营企业比较灵活,而且国内提倡国有经济作为主体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指的就是民营经济也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就业人群,并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起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民营经济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半边天,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中小企业因数量多、分布广、经营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社会的推进器和稳定器,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渠道,是最活跃的创新基因,也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下,今年是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此前举行的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会上表示,中央对中小企业十分关心,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陆续推出。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调研发现,在“三荒”“三高”影响下的沿海中小企业普遍陷入生存困境。相关人士建议,需加强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在下决心顺势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有区别的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业,避免民营中小企业主丧失信心。

中小企业利润率已不足3%

前7个月整体利润率不到3%,60%~70%的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困境……一组最新数据再度引发了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关注。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9日表示,今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特别是小微型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黄利斌是在当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并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扶持小微型企业。另据可靠消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在即,届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出台。

多措并举解决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引起高层关注,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陆续推出。

根据10月9日的报告,相关部委将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形成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特别是针对融资难问题,报告建议,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小企业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贷款。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相互拖欠引发资金链断裂。

此外,报告提到,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各项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安排资金给予补助,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出台9大措施支持小型企业脱困

另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金融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

(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

(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

财税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金融;区域金融;集群金融;集群融资;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02-0039-08

创新和发展地方金融已成为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点决定了地方金融的多样化。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民营经济较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集群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集群经济的发展壮大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地方金融服务。而创新性内生的地方金融体系的缺乏,是集群企业理论上分析有诸多融资优势但现实中却存在融资难的根源。要克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最直接、最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加快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

一、地方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集群经济发展

(一)集群经济的发展壮大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金融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江、浙、沪、闽、粤等地出现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集群经济在这些地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不再是少数地区的特殊现象,越来越多的地区产业发展显现了中小企业集群化特征,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以及它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推动作用和对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力量,使之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重要的关注对象。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开始迅猛发展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包括“融资难”等在内的制约其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问题,急需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之。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以“轻、小、集、加”为特色的浙江民营经济比重中,产业集群(也称为中小企业集群,简称集群)的产值已占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据浙江经信委统计,2008年全省共有312个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26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集群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浙江产业集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竞争、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不足、产业层次偏低、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加快集群产业的转型升级,浙江省政府于2009年和2010年分两批确立了杭州装备制造业、绍兴纺织、宁波服装等42个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经济等特色优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提升浙江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国民营经济和集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有了新的契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在基本经济制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使之前所未有的与公有制经济处在同等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开启了民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以往的经济学和林毅夫最新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反过来,金融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结构相对应,金融形式和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相适应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据此,当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并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地方金融服务方式。

(二)集群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缺乏创新性内生的地方金融体系

按照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简称集群融资)比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截然不同的信用优势、信贷优势和集体理性优势等独特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在现实融资中不应该有融资困难问题,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小企业集群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据学者们调研,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较集中的江、浙、闽等省的群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现象,就拿浙江来说,中小企业集群比较集中但中小企业仍然还有41.15%的融资需求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笔者近期完成的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专题调查也显示,有35.1%的集群内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中融资难的占29.8%,融资很难的占5.3%)。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仍没有回答为什么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和怎样才能发挥出来等问题。

笔者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理论(融资优势)与现实(融资困境)矛盾(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第一个矛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性的、内生性的、完善的地方金融体系,以致于面对非常庞大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需求,没有有效的集群融资方式使之得以满足,这又不可避免地促使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第二个矛盾,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需求(十分旺盛)与模式供给(严重不足)矛盾的产生。反之可以推理,要克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双重矛盾”,除了外生性的金融机构努力外,最直接、最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加快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尽快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未来十年金融改革的任务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短短一段话,每一个方面都与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挂钩,句句都可以作为我国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方向、要求和目标。

二、地方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

(一)“集群金融”概念的提出与涵义界定

地方金融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也十分广泛,所以说地方金融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其中中小企业集群金融(简称集群金融)是其主要的形式之一。我国要加快传统集群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现代集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培育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内生的集群金融。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是建立健全我国地方金融体系不可逾越的关键性事件之一。“集群金融”是一个新概念,对其的研究是个新的领域,目前还没有人提出并对其进行定义,笔者可谓是首次提出并尝试对其界定为:集群金融就是以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集群内外两个层面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就其性质来分析,集群金融既是内部金融、又是外部金融,既是一般金融、又是产业金融,既是区域金融、又是国家金融,既是专业金融、又是综合金融;就其范围来看,集群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群金融泛指一切与集群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以及集群证券、集群保险、集群信托租赁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集群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集群金融仅指集群信用货币资金的融通,即目前人们所定义和所研究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二)集群金融的构成要素

与一般金融一样,集群金融也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集群金融对象。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资金)、证券、保险等的流通、周转和增值。(2)集群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兼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方式。(3)集群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内生性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简称集群财务公司)在集群金融的构成要素中起关键性的作用。(4)集群金融场所,即集群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5)集群金融工具。适合于集群的金融工具,如中小企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集合债券融资、团体贷款、产业基金融资等。(6)集群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集群金融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调控等。

集群金融各要素之间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群金融活动一般以集群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集群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集群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三、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的关键环节:组建集群财务公司

(一)集群财务公司的性质及其职能

要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首先得有从事其业务活动的内生性专业机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简称集群财务公司)。我们认为,拟组建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集群中小企业的总融资主体,是一个正规性质的、以集群产业为基础的、为内部成员服务的综合业务型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我国培育和发展集群金融的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地位。

第一,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正规金融组织安排。它不仅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小企业非正规金融组织安排的帕累托改进,更是从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扩展“挤出效应”向民营内生性金融制度“适应效应”转变的实质性创新。

第二,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内部金融机构。基于中小企业集群而建立的集群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内部金融市场(IFM),它有别于外部金融市场(EFM),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群内企业通过它从事汇集和重新配置企业的剩余资金、筹集资金、集中交易、监督管理、咨询、中介、担保等活动,实现资金资本在群内企业之间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

第三,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产业金融机构。依托中小企业集群主导产业而建立的集群财务公司,是产业金融存在和发展的组织载体,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意义在于扶持和依托特定产业的发展。

第四,集群财务公司应该是一种综合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说它是一个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其职能定位不能仅仅囿于中国银监会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规定的“财务管理服务”,而应该是“提供全面的内部金融服务”,应具备且履行储蓄、融资、投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咨询顾问、担保等多重职能。

(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集群财务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集群财务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多重力量的合成。

首先,集群财务公司具有金融、产业、企业结合的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产、融、企”结合后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促进集群财务公司的产生和成长。产融结合增强了集群财务公司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渗透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集群财务公司的实力和金融竞争能力,降低“纯金融”的风险性,不断开拓和发展新型金融服务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集群财务公司也促进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集群财务公司是为中小企业集群量身定做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金融服务职能,发挥“内源融资”的功效,尽最大可能聚集群内资金,利用信贷杠杆,充分协调集群企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时间差、空间差、生产环节差和行业差,灵活调度资金,合理投放资金,帮助企业进行资本调整和资本置换;也能利用其强大的“外源融资”能力,通过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条渠道同时融入大量低成本资金,吸引国内外的金融资源注入群内的生产经营项目,缓解由于资金总量束缚和外在的信用制度的牵制对集群造成的压力。这种产融结合还能产生综合的经济效应,如提高经济的货币化水平,消减资本循环链条,派生信用,加快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速度等。

其次,集群财务公司具有系统自组织优势。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群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这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而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则是这个复杂系统的“要素”。集群财务公司在这里就发挥了“一身兼二职”的作用,一方面使中小企业集群的潜在融资优势转化为现实融资优势,另一方面实现依靠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自身不能实现的融资需求。集群财务公司的形成、演化过程通过自组织机制,不仅融资协调一致,实现融资信息共享,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建立相互信任的信用关系,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而且经历多次渐变与突变的演化过程,集群财务公司在出现――壮大――升级的反复迭代中不断趋于优化。

再次,集群财务公司具有内部金融市场优势。集群财务公司构造了一个内部金融市场,它在监督、激励、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和放松融资约束等方面具有外部金融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监督更有效。在这个内部市场上,信息更充分、透明、廉价,而且出资者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并拥有剩余控制权,能更有效地监督和激励资金使用者。二是优化资产的再配置。内部金融市场中公司总部与子公司(分部)的上下级关系或众多企业同级关联关系,便于账面记录和存档资料审查,更有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集群财务公司通过“胜利者选拔过程”,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最具效率的项目上。三是资本的低成本配置。在集群财务公司内部,信息的不确定性比较小,能够减少内部市场主体在外部证券市场上进行逆向选择的机会,既可以避免在外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也可以避免因过多的股东和债权人介入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四是外部融资约束宽松。集群财务公司放松了外部的融资约束,能够灵活地实现内部资源的跨项目流动,可以按照项目投入产出比来配置稀缺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组建集群财务公司的政府举措:财税政策支持

(一)集群经济地区组建集群财务公司已初具条件

中小企业集群散布于我国的许多地方,虽然不同地区集群经济的发展程度各不一样,但一些中小企业集群比较集中、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已经初步具备了成立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的条件。

其一,明确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主体地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一个整体性融资,它首先也要确定一个融资主体。但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特殊性,群内中小企业分别为分散的、独立的个体,因此需要用一种方式使其能够成为一个主体。如果群内各个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财务公司的形式联系到一起进行融资,这时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的融资主体地位就已经确立,即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成了一个总融资主体。在如此的集群融资组织关系中,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处于最顶端的融资主体,但它的融资行为只是一种中间的关系,真正的融资实体则为群内各中小企业。这是一种“单一融资主体,多元融资实体”的组织架构形式。如此看来,我国要培育发展集群金融,只要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其主体地位也就自然而然确立了。

其二,群内各中小企业有机联系并有较强的融资合作的意识。中小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价值链将它们横向联系在一起。群内上、中、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价值运动和货币运动,在一定的价值连接下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其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这一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便可以通过价值连接的中小企业群,成为一个存在内在互动机制的整体,通过集群财务公司使整个企业群获得一定的融资机会。同时,群内中小企业通过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形成纵向的有机联系。这种纵深的有机联系以特殊的社会关系(亲情、友情等)为背景形成的一种生产同盟,增强了商业信用,为集群融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群内中小企业通过合作融资的意愿把它们的融资行动统一起来。集群企业合作意识的高低、合作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集群融资效应的发挥。当合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集群的合作文化就能够深入人心,集群企业在交易中也更加倾向于诚实守信,集群信用优势才能得以持续。在合作氛围和信用优势的助力下,集群合作融资的可行性增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集群融资模式以化解融资瓶颈。

其三,较健全的中小企业集群金融市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发挥和集群金融的培育发展,都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与其相对应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体系。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如浙江省,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国有与民营金融机构、大型与小型金融机构、内资与外资金融机构、直接与间接金融机构各自占比例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其中,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等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市场上则相对更有竞争力。就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来说,要使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得以发挥,就必须建立与中小企业集群相对应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区域中小商业银行、集群内的合作金融机构(集群财务公司),以及相应的集群互助担保协会(公司)、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配套机构。这些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心或专业市场周围的金融机构,由于资金规模小、产权明晰、决策程序简单、约束力强,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与客户等有关信息,降低监督管理成本,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

其四,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技术。大力开发集群金融新产品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是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信贷技术分为依据企业“硬信息”进行信贷决策的交易型融资技术和依据企业“软信息”进行信贷决策的关系型融资技术两大类。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无论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关系型贷款还是大金融机构的交易型融资,都可以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内在特质,开发更好的集群信贷融资技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目前的实践看,作为总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可以采用的融资技术很多,如中小企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技术、保理融资技术、集合债券融资技术、团体贷款技术、产业基金融资技术、风险投资融资技术、互助担保融资技术、中小企业开发性融资技术、关系型信贷融资技术等。

其五,适宜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技术的运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等都离不开适宜的集群环境支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适宜环境逐步改善。首先是中小企业集群的信用环境。具体包括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及其制度体系在内的、完善的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等。其次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社会环境。我国各地中小企业集群文化和集群社会资本网络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如浙江特定的地理区域和文化环境下的企业集群关系网络即企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民间融资和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融资,也是影响集群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再次是中小企业集群的法律环境。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要发挥其内生的融资优势,无论是基于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技术的运用,还是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金融业市场结构调整,都有了相应的法律环境的支撑。

(二)组建集群财务公司过程中的财税政策支持

集群金融是为集群经济及中小企业集群服务的专业化深度金融,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性”(或金融服务性)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对集群财务公司的组建,除了依靠市场的力量外,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集群金融发展的规划。中小企业集群作为我国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新现象和一支重要新力量,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科学规划。产业集群规划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企业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的原则,力求制定的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其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集群金融培育发展的专项规划,是我国产业集群进一步快速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制定的地方集群金融培育发展规划应具体到位,尤其是集群财务公司本身的组织机构发展,集群金融在合理配置资源正确引导产业、推动集群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环境、导入企业文化塑造集群品牌等方面的规划要到位。

第二,出台促进集群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为了弥补当前集群金融的组织、市场、产品、制度等“缺位”现象,尽快促其生成和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也是为了在中期打造健全的地方金融体系,使我国能够初步拥有完备的现代金融机构组织和高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为了长期通过财税政策的支持,使我国地方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出来,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反过来,集群金融发展也对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与财源建设产生积极影响,财税部门必须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支持集群金融的发展。

在支持集群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应该重点支持作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群财务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初始资本金注入、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和参股、政府担保、转移支付、专项补贴、投资补助、支持集群财务公司上市等政策支持和引导,促使集群金融机构利用其内在优势,与大型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或者,财税部门可以与国资部门、中小企业集群、民间资本投资者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这种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不仅有利于壮大集群财务公司实力,解决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支持集群金融生态等方面,应重点改善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为集群金融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创造地方性金融基础设施。财税部门可以通过加快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地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开发地方政策性金融和实施公平高效的地方金融税收政策等,来促进既包括财税制度约束、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等“无形”集群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清算结算体系、金融信息技术设备等“有形”的集群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在支持集群金融市场培育、集群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集群金融监控等方面,财税部门也大有可为,也可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自与集群经济和集群金融相适应的发展。

第三,搭建集群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集群金融合作研发的平台。客观地说,集群金融作为一个新概念还没有被学术界所接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在实践中生成。就现状看,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仅有集群金融的萌芽或初级形式――集群融资。在实践上,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互助担保融资、集合债券、团体贷款等多种形式的集群融资模式,但还很缺乏、很不规范、很不全面。在理论上,国际学术界对集群融资理论研究比较少见而又零散,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国内学术界更是如此,对集群融资理论的研究才是这几年的事情,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因此,要促成我国集群金融的及早诞生和快速发展,必须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先行。首先要注重理论的研究,财政部门应通过财政手段搭建集群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集群金融合作研发的平台,支持他们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特点,对集群金融理论进行深入细化地研究,以促进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合作,不断探讨新的集群融资方式和创新丰富集群金融的内涵,使理论研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还要支持集群金融理论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从思想和知识上为中小企业集群金融的生成、运行和发展扫清障碍。通过集群协会和集群财务公司向企业充分介绍集群资源包括集群金融资源的共享性,帮助企业正确对待集群内部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的互动关系,培养企业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以此提高企业集群金融合作的意识,加深集群金融合作的程度,促使集群金融效应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