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手机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一、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的定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承载体,二是信息存储、处理、传播的桥梁。手机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有媒体的普遍属性。广义上手机媒体是指:一种承载信息的视听终端,它是一种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受众和精准的传播效果,诉诸互动的大众传播媒体。最初手机被发明的时候,只有简单的通讯功能,随着短信的出现,手机发明了手机报;随着彩信的出现,手机植入了广播技术;随着视频的出现,手机发展了手机视频:而现在手机俨然成为集图文处理和视频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载体。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移动媒体,发展迅猛。曾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媒体强势的劲头将颠覆传统媒体,甚至使传统媒体消失殆尽。但笔者认为,手机媒体非但不会促使传统媒体消亡,反而会与传统媒体优劣互补,融合发展。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极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人的思想是灵活的,他们意识到拥抱新兴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是科学之举。

(一)手机媒体与传媒媒体的差异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其不同的传播特性为我们提供媒介信息的服务,可以说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再加上手机媒体已经覆盖了我们信息传播和被传播的各行各业。

“传统媒体依靠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依然在媒体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受到了新媒体强烈的冲击,但传统媒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和媒体决策仍然处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上。

手机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手机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联网,伴随着移动应用软件的大量开发,手机媒体的信息可谓是繁冗复杂,无法统一管理。而微信、手机QQ和手机微博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媒体信息的碎片化效应,促使媒体的内容趋于同质化。不同的媒体,若想要健康共存,一是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二)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近年来,“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又不断地将之超越,在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目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主义有以下几种。

1.手机报纸

传统的报业受到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凸显了很多问题。对于受众来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创新的阅读方式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也能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将他们牵引到新媒体的阅读潮流中来。但传统报业不会消亡,数字化时代,传统报纸可以借鉴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发挥自己在内容和营销方面的优势,加快传统报业的媒体化转型。

2.手机广播

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体,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因为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的多重冲击。早期的广播在广电网的掌控下只能进行单向传播。而现在,依托“三网融合”的平台,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者。手机广播与大众的生活联系紧密,推动了广播业的快速发展。

3.手机电视

电视媒体与手机的融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手机电视具备“传统电视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③,其发展的潜力之大,已经受到了传统电视行业极大的兴趣,各大电视台纷纷投资手机电视,获取更大利润。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手机用户不断增加,手机媒体的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手机媒体,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安全性问题,还存在个人隐私、媒体功能不充分、媒体化发展不完善等重要问题。

(一)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

多媒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多功能的网络体验,图文处理、视频娱乐为手机媒体带来了广大的用户。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机媒体可以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成为移动的PC。

尽管手机媒体为人类带来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但作为手机用户我们不能忽略手机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受众群体比较局限,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门槛,大部门的手机用户集中在经济基础好、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一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进程。手机媒体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这导致媒体信息大同小异,媒体内容缺乏创意,导致手机媒体只是媒体的一种延伸,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虽然手机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面对其它媒体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不足时,手机媒体应当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总结营销策略,以期更好的带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1.发展手机广告营销模式

一个独立的营销和盈利模式为媒体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手机媒体在独立运行的过程中,应当与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技术平台做好沟通,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媒体产业链。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为用户和广告主做好服务。“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要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同时进行定向的信息传播,以期更加有效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

2.挖掘手机媒体潜在的价值

近两年,移动APP发展火热,这为手机媒体带来很多潜在的价值。除了满足手机用户的基本功能以外,手机媒体还可以挖掘电子营销和手机购物的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品牌价值导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手机媒体的商业化发展,将会掀起一场新的营销革命。

3.增强手机媒体终端功能

手机媒体之所以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是因为手机实现了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移动是手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主要特征,然而手机是否做到真正的移动了?互联网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大江南北,然而移动通讯数据服务并非如此,偏远地区仍然是通讯传播的荒漠地带。其次,手机屏幕小但像素不高,做大屏幕又影响携带,提高手机终端的功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只有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手机才实现了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价值。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互联网、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与舆论形成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球信息实现共享,足不出户即可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件。 “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传播环境,使得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社会协调变得越来越快捷和敏感。随着新数字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参与的越来越多,融合技术的微型化和私人化特征引导着文化传播更好更快地发展。另一方面,媒介融合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也为文化传播内容作出了巨大贡献。

1 新媒体环境概述.

1.1 新媒体环境.

自从互联网技术出现并普及后,新媒体革新的态势不断演进,国内外关于新媒体的论述较多,从不同的视觉有不同的涵义:一是从传播方式的角度,如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1];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角度,如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2]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体的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三是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3]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和发展概念;四是从社会关系层面的角度,如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4]认为,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3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

1.2 基于商业企业的新媒体环境特点.

可以看出,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科技为纽带,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信息不灵通的壁垒,消融了地域间、行政间、群体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在新媒体利用方面,有的企业可以不花或少花成本,成就企业发展;而有些企业却因曝光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深受重创。对文化企业来说,要运用新媒体实现品牌快速传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企业抓住机遇、创新理念,推出丰富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也需要熟悉新媒体,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1.2. 1 个性化信息的超时空传递.

在信息化媒体到来之前,文化只是囿于狭小圈子之内的一种生活方式,书籍和报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电子媒介的兴起,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信息瞬间传递,使得信息以近乎光速传播,文化可以传向无限广阔的空间,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同时,免除了传统媒体的一些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或不能提供个性化内容,不同的文化交流变得平常。

1.2. 2 信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文化是影响人及社会行为发展的核心,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人与社会的存在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总和[5]。换句话说,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每一个企业内部个体的人,都是一个流动的文化元素。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传递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企业外的社会人群获得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同的文化跨越圈子、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全球各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已经成为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文化才能传之久远,在无限广的地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是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境界。

1. 2. 3 强势文化主导现象.

新的传媒技术使文化传播无孔不入,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于媒体介质的力量,介质的发达与否客观上决定了文化影响的强与弱。对于企业而言,寻找实力雄厚、综合能力强的文化传播企业,更容易成为文化主导者。

2 文化需求企业与文化传播企业供需双方发展现状.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竞争,也是隐含在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广告宣传及社会公关活动背后的文化的竞争。建设企业文化是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对人精神塑造和行为指引的意义。企业文化传播方式迭加是一个无限制的扩大过程,在一定范围内,能使文化传播所产生的价值呈几何级增大,呈现质的倍增。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发展犹如双刃剑,使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使用不当也有可能让企业陷入困境。各企业在选择自己的“文化拍档”时,往往会寻找大型文化传播产业集团,看重它们的文化创造及媒体操控能力。而对于尚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的部分中国民营文化传播企业来说,想要在夹缝中生存,需要有自己的卖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文化传播公司在相关政策引导下,获得了较快发展,通过自身创意,抓住市场机遇,推出丰富的文化产品,在实现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积累了良好信誉和口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 1 需方:求贤若渴的现代企业觉醒.

2. 1. 1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需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导向功能。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激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二是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赋予企业团体和员工一定的价值观、作风、习俗和礼仪,使员工做出相应的行为规范,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三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为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正确的准则,同时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四是激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环境,以及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完善的条件;五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向外部扩散、同化异质小文化、影响社会大文化的功能。毋庸置疑,企业文化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曾连续八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公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得益于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企业理念和创新文化。

2.1. 2 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价值链管理.

国内企业对文化管理求贤若渴;国外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发展,同样以文化为核心主导公司运作管理。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指出,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则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要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需要保持企业价值链在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企业文化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但能否真正发挥这个功能,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不断创新。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关键价值的产生区域,企业文化使得这些区域间形成严密的有机整体,通过创新文化的渗透,从而获得价值链关键环节上重要的核心竞争点,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苹果电脑公司(MAC)是一家拥有众多电子科技产品的大型企业,公司从创立伊始就坚定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始终遵循科技、环保、人性、智能、创新的经营文化理念。在《商业周刊》和波士顿咨询顾问集团(BCG)所推出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评比中,苹果公司继续领跑。苹果公司重视以人为本,产品的所有功能均以为人服务为前提,通过一系列创新符号的融合,从而做到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它的成功来自于创新的理念,通过其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价值。与此同时,苹果建立了一条不断增值的销售体系,通过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品牌确立了绝对主导地位,影响着最终的利润分配格局。品牌的快速发展来自源源不绝的创新思维和非凡的服务能力,它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独特的、极富个性的品牌[6]。

2.2 供方:文化企业诞生发展的时代使命.

2.2. 1 寻找文化认同感和价值感.

企业文化实质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是企业运营的精神支柱。纵观全球,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找出合作企业内部员工的认同感,增强合作企业外在的价值感,是文化企业的使命所在。BBDO环球网络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广告公司,在全球共有323家分公司,遍布77个国家。 BBDO公司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帮助合作伙伴提高企业价值感,从而获得对方的高度认同。他们的“3W”服务理念,无不指向对顾客有用、有效的创意作品。 BBDO专注于优秀的创意,从而帮助客户建立伟大的品牌,并吸引关心创意工作的人们。他们将每一位客户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广告策略组合,以满足每位客户的特定需求。 BBDO的董事长苏雄在谈到公司成功之道时,曾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1986年BBDO进驻中国台湾,一开始并不被认同。 BBDO台湾公司通过调研、分析后,找到了台湾地区的文化认同感,用媒体企划作为公司的开拓工具,获得了立足机会。随着台湾市场的日渐成熟,企业客户面对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 BBDO也不断改变自己,寻求突破。经过与客户反复沟通与实地测评后,他们帮助客户梳理内部文化,找出企业和品牌发展的着力点,并将引进国外人才、整合本土与外来资源作为提升价值的突破点,最终BBDO台湾分公司在当地成功起步、发展。

2. 2. 2 以精细化服务与创新优势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型文化传播企业有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和优势,良好的环境使它们更易获得成功。而对于小型文化传播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加强文化理性修炼,把追求文化理性与商业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起初是一家仅有四十几人的小型中文化传播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三报三刊三网站等自有文化产品,并以其差异化的文化战略逐步向企业品牌化经营演变。该公司文化强调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邀请客户加入自己的项目组,一同对共同目标实施创新灵感碰撞,积极寻找客户“个性”,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漫天游公司变单一文化支持为多导向、多出口、全方位的服务集成,与客户紧密协作,对客户突出贴心服务。在企业文化和品牌传播引导上,利用新媒体便捷、点对点易传播的特点,扩大影响面。他们擅于与客户共同创新并创造完美结果,相对于其它文化传播企业的定制模式,他们不需要客户改变日常经营、宣传方式的不足,而是和客户共同寻找最富成效的解决方案,其精细化服务深受客户青睐,并由此与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

3 国内文化企业发展趋势.

3. 1 从分散“突击”到集中经营.

不少文化传播企业为了做大做强,盲目追求“多而全”,一味注重全面发展文化领域,这种心态在文化传播企业创业初期更为普遍。事实上,分散突击式的经营方式并不一定能给文化传播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机会,反而可能因为业务范畴承载量的增加而浪费企业资源,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节奏。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企业是低市场准入限制和高竞争型的特殊行业,创意的品质和新颖程度往往成为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公司,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寻找并发展自身的特色,更容易获得成功。集中经营、形成文化集聚,是文化传播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化集聚能产生“集聚效应”[7],它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集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对文化传播企业及创意成员施加一定压力,使其不断地改换思路、丰富设计灵感、提高创意质量,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竞争力。集中资源,针对特色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文化创意,形成良性竞争,同时叠加的经营模式产生企业口碑的溢出效应,在增加业务机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展示企业实力等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超细分的差异化服务.

我国地广人多,文化区域特征明显,要求文化传播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理性化。面对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传统的抽象产品和模糊的功能难以满足市场诉求,只有针对市场需求特点,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引导消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需求更多地从物质类指标转向精神类指标,强调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诉求[8]。文化企业虽然不直接生产产品直面消费者,但同样需要注重企业客户产品的个性、提升其品味,通过理念创新,提供差异化营销思路,使企业客户品牌营销更具意义。

3.3 文化信息跨企业战略联盟.

对文化企业来说,传播行为本身即承载、渗透着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企业,在继承地方母体文化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其它文化渗透。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拉近、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完全游离于世界文化之外,文化传播也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跨走向多维。信息革命带来的“地球村”效应,使全球范围内的组织越来越相似。成功的文化企业必须在把握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对方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其所制定的发展策略才可能奏效。文化企业的赢利与合作前景,往往与对对方文化的把握程度直接相关。文化企业的客户已深深意识到文化联盟的重要性,其产品品牌的跨文化融会贯通了多元文化管理智慧,并由此建构起新的文化需求模式和范本。作为创意之源的文化企业,通过与不同地域、不同结构的文化企业结为战略联盟,不仅有利于扩大企业视野,使思维更开阔,也能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学习更为丰富的传播手段,从而使企业客户塑造和文化传播更有感染力、亲和力、生命力。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主流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多样化,内涵也更为丰富。从供需双方的角度看,客户企业对文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而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媒体整合、文化创新、企业联盟和差异化服务等手段,为社会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软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 WIRED MAGAZINE. We are the web[EB/ OL]. http:/ / wired. com/ wired/13.08/ html.

[2]陈东升.传统媒体拿什么挑战微博[J].网络传播,2011(8):10-12.

[3]熊澄宇.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升民,丁俊杰.媒介经营与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5]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花景勇.设计管理:企业的产品识别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浅析;角奎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策措施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彝良县角奎镇2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集体经济发展至今仍处于“空壳”状态,严重影响全镇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如何组织发展角奎镇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组织收入,解决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角奎镇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现状

角奎镇是彝良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彝良县中部,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辖3个社区,21个村委会,500个农业社,有农户26101户,农业人口103986人。耕地面积94002.1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4元。农村经济主要是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镇无一个村有集体经济,普遍存在村级集体债务,农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村”状态,每年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2万元经费维持工作开支,无其它任何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各村按照上级要求都相应的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有明文规定,但部分村在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上还是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置制度于不顾,缺少民主,缺乏透明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村干部思路不清,认识不足

有的村干部只会陉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不会挖掘地方潜力,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4.村集体债务沉重

在取消农村税费以前,维修村委会、架电、修建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的贷款、借债,累积至今造成村级大量债务。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无法偿还。据统计至2007年6月30日止,全镇21个农业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共有债务930428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思路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扶持政策

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应结合角奎镇实际,积极做好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的申报、立项,通过实施项目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

(2)大力开发集体资源

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如大河村、漆树村应大力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樱桃、李子等水果生产,花桥、河湾、马窑村应着力发展蔬菜生产供应城镇。

(3)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

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工业、农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在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

第4篇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四、结论

第5篇

摘 要 本文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强调从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资源投向这三个方面来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金融 实体经济 有效途径

一、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期,短期通货膨胀虽然风险还不是很明显,但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不高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实体经济受到价格因素的下拉作用影响,使其发展将面临着费用持续增长、成本不断增加、资金断裂以及产能过剩等多方面的挑战,导致了企业利润成下降趋势,特别是一些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遭受到资金紧缺、订单减少、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金融产业相对来说盈利增速,而实体经济利润增长较为缓慢。在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54500多亿元,同比增长5%;同时,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1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但其实体经济利润水平与增速相对商业银行的同比增长18%,净利润累计1.2亿元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实体企业的发展在资产高通胀蔓延和快速膨胀的作用下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从而导致了产业空心化局[1]。

(二)生产要素减退而导致产业空心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资本投入、资源、劳动力、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共同推动的结果,受资产泡沫与高通胀率的双重挤压,由于生产要素的减退而引发实体产业空心。一方面,由于资源价格不断上升、劳动者择业机会日益增多、而导致企业投入成本不断上升,实体经济投资成本回落较明显。另一方面,产业雷同化严重以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实体企业在金融市场、证券的融资能力减弱,生产资本流出大于投入、金融资本日益脱离实体产业等,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下降。

(三)实体企业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

近些年来,在高回报率、投资时限短的虚拟经济诱导下,国内的一些实体企业逐渐离开了实体经济市场,转向为高回报、高风险等的经济领域,例如,金融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这使得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贵金属及期货的一些虚拟经济市场。同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市场运作、投机、炒作的方式逐渐显现,这使“脱实向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是由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作用而导致了这种现象,但市场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例如温州地区有45家制造企业,普遍涉足了房地产开发领域,甚至有的实体经济企业为获得大量信贷资金,将企业作为融资平台,转向金融、房地产等一些虚拟行业。

二、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导向,对目前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区域集聚性产业的发展特色,在产业项目准入、分类管理、风险防控以及资金定价上实行差异化要求。此外,为确保回笼资金能及时归还,必须要加强资金账户的监控和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贷后检查,以提高风险预警前瞻性,才能使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除了做好金融产品推广工作之外,对于新兴业的金融产品还需有所不断创新,其服务价格与盈利空间根据实体经济行业的市场特点来确定,为满足客户信贷各方面的需求,要根据产品使用对象、信贷额度、规范收费、贷款用途等来设计。从市场债券的角度来看,为使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的现象得到改善,应加强债券市场产品的不断创新,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设计成适应特定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的需求特点,从而有效拓宽融资渠道[2]。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来看,在实体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广目前我国已推出的股票衍生品、汇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品,促使衍生品的品种和业务上的创新,从而推进基础资产金融化。

(三)引导金融资源投向

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金融资本转向产业资本的过程。对此,必须遵循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不能单一粗放对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而应该支持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一些重点领域。主要做到在长期金融资本投入过程中,需要坚持“风险可控,商业经营”基本原则,一般可采取批量开发、联户营销发展模式,积极发挥金融服务的平台优势资源,将投入的重点集中在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大型工程项目,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产业区、区域集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培养具有现代化水平物流业,积极扶持能源产业、科技新兴、文化产业,以此来促进特定产业链条上的实体经济逐渐走上组织化、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保证实体经济产业能够有效带动上、下游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大量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实力。进一步保证金融资本的有效投入力度和投入量,

三、结束语

新形式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的影响,通过对我国目前实体经济的现状来看,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的弱点以及政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而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够,本文通过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引导金融资源投向这个三方面来进行综合统筹,切实促进自身金融政策服务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保障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实体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字:会计;经济发展;传导效应

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形势

(一)经济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影响

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影响,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必不可少虚拟经济的影响,得到不同的预期。我国现在的经济的发展使得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之间衍生出很多不可分割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关系更加密切,更能够互相影响。通常情况,实体经济的主体没有特别大的盈利能力,而财务的状况发展水平是衡量未来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决定未来经济投资方向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的水平发生变化会影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得随之发生变化,而他们之间变化的程度也会受到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并能相互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相互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形势

经济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规律大致是,各种实体经济的发展会优先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发展次之,但是现在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升,金融抑制现象等各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在这个情况下的虚拟经济会加速发展的力度,并且过渡膨胀,使得虚拟经济的发展又优先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发生角度转变的过渡,进而导致新的经济风暴。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够沿着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汇总,实体经济的收入流会朝着更加多样化的角度衍生,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发展危机,在以后的实体经济发展中,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为会计形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会计是为了经济才会出现的,会计的产生和不断地发展是因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经济的发展是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地完善,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管理经济。现在,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会计也不再满足现状,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所以会计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会计的产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会影响着会计的存在形式,总而言之,会计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利用会计制作虚假帐,虽然获取了大额度的利润,但是这种违规的做法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现在人们应该懂得改变之前陈旧的会计方法,根据现在经济的发展,很好的在会计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

(二)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

1.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会计的推动

经济的发展导致会计的产生,会计的不断的改善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时间还不够长,在市场调控失去作用下,还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所以会计能够为宏观经济提供参考,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2.会计的发展支撑企业经济运行

现在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经济运行需要会计的支撑。虽然,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并不会了解企业的细枝末节和运营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提供的重要的参考依据来了解企业的信息。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发展有个大致的把握。所以只有会计的不断完善,人们才能更好的通过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的了解企业信息。

(三)经济离不开会计,会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的信息,会计就能够提供信息和正确反映经济活动,同时能够为需求者采集和整理详细的会计信息,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服务经济发展。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经济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才能使得资源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就需要会计的作用。会计信息是部门的运转的信息通道,只有通过这个通道,部门之间才可以通过这个会计信息这个信息通道不断的了解和接受新的事物,这样才能使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还有会计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所以可以通过会计的控制促进企业的管理运行,制定相应的策略,使得企业的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利益,并且促进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

三、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传导效应

(一)会计在经济发展中通过传导信息使得评估准确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会计提供具体的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会计支撑着经济的运行,会计能够提供主体的财务信息状况、市场价格的变化等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多决策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在经济发展中,会计的主要的作用就是信号传导。在经济的发展中,通过这些传导的信号,能够准确的评估经济的变化。根据会计提供相关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分析,使得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传导价格变化,调整政策和投资

市场价格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在长时间内都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中。这时就需要会计将这种变化反映出来。会计可以通过微观经济的运行,来使得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又可以通过会计传递市场价格的这种变化的信息,从而使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市场价格不会有过大的波动,以及使人们能够及时调整投资。

(三)利用会计传导将风险进行规避

在会计传导信息时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及时的规避一些风险。市场的价格变化大十分的不好确定,并且总会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会计的计量计算就是对市场价格进行依赖,如果要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就需要进行有效方法,例如分段假设,由于会计信息可能和实际的市场信息有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人们能够对会计信息及时、准时完成,对市场情况也不能放松,要不断分析,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偏差,尽可能的使信息科学有效,避免风险的产生。

第7篇

本文主要是结合相关经济学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形势,对金融虚拟化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使人们对其的了解更加明确,同时也更加深入,从而实现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之间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虚拟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实体经济发展;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活动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其中,实体经济能够通过实体物质的转换,为我国社会提供实质性的收益,而虚拟经济是在金融虚拟化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的资本运作手段来对未来的资本价值进行获取并使之增值的经济活动。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不可小觑而且意义深远。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和深入了解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关于经济的各种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基本观点,根据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并拿出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正确、妥善的处理,在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1金融虚拟化的定义

虚拟化经营的发展观点是由肯尼斯•普瑞斯等学者所提出的“虚拟企业”概念引申而来的。然而,金融的虚拟化也可以看作经济的虚拟化,这些都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经济虚拟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就是虚拟经济(FictitiousEconomy)的实现。金融虚拟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最终结果,它贯穿于社会实体经济发展的始终,服务于其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虚拟化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其实力也可以使其独立于市场经济之中。和实体经济的定义相比,金融虚拟化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投机性都比较高,其不稳定性也比较大。

2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其现代化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我国的许多重点企业都对其公司制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得企业亏损的现状得以扭转,并且有着十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其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公有制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也随之较快地发展。市场运营体系的建设、改进和完善进程日益加快,使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明显地增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财税体制的建立、改进和完善,使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的飞跃。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也日益健全,这就是我国实体经济目前的实际发展形势。

3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的相互关系

3.1实体经济是实现金融虚拟化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的实体经济主要是指股份制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因此,实体经济是实现金融虚拟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实体的经济就没有虚拟的资本,也就不可能实现金融的虚拟化。

3.2实体经济的运行是金融虚拟化利润和价值的实现途径实现金融虚拟化的目的是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以及体现其创造价值,然而,我们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运行来实现其利润和价值。

3.3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及其对社会实际资本的需求量影响着实现金融虚拟化的进程,它决定着金融虚拟化的发展规模,限制和制约着其发展。

4实现金融虚拟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实体经济实际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经济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相混合的必然产物,这也使得我国金融虚拟化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虚拟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实现金融的虚拟化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4.1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虚拟资本(例如股票和有价证券等)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是金融虚拟化衍生的重要工具之一。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灵活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来对各种资本进行引导,使得效益较低的企业和地区转化为效益较高的企业和地区,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促进金融的虚拟化进程,对我国的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有序地引导,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4.2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战略性的调整实体经济的各方面成本都比较高,其流动性也比较低。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金融虚拟化的进程,将实体经济转化为虚拟的金融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对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性的进一步调整,并且使之符合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

4.3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深化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深化,因为这些改革需要我国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对其进行深化,实现金融进一步虚拟化的必要条件。

4.4提高金融的虚拟化水平对民间投资的启动具有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民间投资的启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储蓄转向投资的渠道不够顺畅和投资产品单一等,导致其启动进程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金融的虚拟化水平,促进实体经济资产的证券化,使消费信贷业的进步和发展得到促进,使银行贷款的各种风险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最终促进各种金融资产品种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

5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

5.1为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创造健康良好的基础环境为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创造健康良好的基础环境,首先,我们要建立、改进和完善我国社会的各种信用制度;其次,我们还要做好各国有企业的转型工作和利润控制工作,为金融虚拟化创造健康、良好且轻松的基础环境,加快对企业机制的转换速度并且加大对其行为方式的调整力度,使企业的各种行为得到相应的规范和约束,避免出现金融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投机行为和经济欺诈行为。此外,我们还要对社会各个保障体系进行建立、改进和完善,使人们的各项基本权益和经济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5.2对金融虚拟化实现的非劳动性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实现金融的虚拟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劳动性的贡献,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重视它的重要作用,为促进金融的虚拟化提供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

5.3正视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之间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和正确处理其关系,进一步提升金融虚拟化的重要地位,做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工作和改革、完善工作。同时,正确处理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6结语

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在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关系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它们两部分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加快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还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和发展性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明确和深入了解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正视其作用和关系并对其实际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段彦飞.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

[2]仲崇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龚颖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4]王靖婧,白俊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5]季欣.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8篇

关键词:金融稳定;融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7)-0046-03

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而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受到破坏导致金融服务中断,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潜在负面影响1。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一、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确定的衡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质量的通行标准。但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同时考虑到宏观审慎管理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质量可以从总量、结构、效率、可持续性等几个维度进行描述。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发展趋势看,2006-2013年新疆经济年均增长11%。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新疆地区全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迅猛,从2006年的167.7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199.9亿元。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2013年新疆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37.6%,较2006年提高了32.1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多提高16.9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二)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近年来,新疆金融机构类别日益丰富,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新疆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一是直接融资在配置资金中的作用继续加大。2013年新疆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筹措资金202亿元,是2006年的5.4倍。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长较快。2013年末,新疆全辖共有270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1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08元,较2009年2增长11.93倍、14.27倍和20.4倍。三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表外融资规模增加。2013年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新增表外融资合计329.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0.28%,较2006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三)资金运用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贷款产出比3看,2006年以来新疆贷款产出比走势基本与全国一致,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以前均在1.0以上,即经济增加值大于单位贷款投入;2013年新疆贷款产出比为0.86,仍然超过全国水平,资金运用效率较高。从宏观角度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是信贷结构调整根本性因素,大批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开工建设,以及房地产刚性需求带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2013年固定资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新增800.5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73.5%。同时,对“三农”、中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等支持力度明显增强,2013年农户贷款、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28.3%和61.6%。

二、新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不适应方面

2006年以来,新疆金融业在资产总量、金融结构等方面均优化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反过来促进新疆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但同时,金融业自身发展依然存在着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金融业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和滞后。从戈德史密斯1969年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4看,新疆2006年至2013年的平均值仅为3.71,北京、上海等地区的FIR值是该值的2至3倍。2013年末,新疆金融业产值占GDP比率仅为5.2%,而同期沿海发达地区的同一比例已达到10%至20%。

(二)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数据显示,新疆金融机构2006年以来存贷差以年均18.5%的速度增长,至2013年末新疆机构存贷差达到4248.3亿元,是2006年的2.73倍。存差率52008年以来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末达30.1%,较2006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贷存比较2006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储蓄被转化为投资的比率略有提高。与全国相比,这两项指标仍有近5个百分点的差距。

(三)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与实体经济的产出结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非国有经济贡献率与获得的金融支持不相匹配。2013年1-11月新疆非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7%,较2006年增加16个百分点。但由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对滞后,银行仍然主要面向大型国有控股有企业,而非国有控股经济获得的信贷比重一直很低,出现了金融资源的错误配置。以小微企业为例,其获得的贷款在整体贷款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2013年末仅为15%。这说明新疆现行的金融结构不具有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6的机制,也不适应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间接融资,金融运行潜在风险加大。新疆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总体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013年为121.9%,较2006年水平上升了40.7个百分点。这既表明新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信贷投放,融资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宽;也表明新疆经济运行的杠杆率相对较高,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潜藏较大风险。2013年民间融资调查数据显示,民间借贷平均利率约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3倍,个别利率突破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4倍。其潜在的风险是,不仅高利率下借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增多,而且这些贷款组织的风险有可能向正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传染扩散。

三、进一步提升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建议

作为金融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尤其是作为从事具体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更多地要从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做起。就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个途径出发,按照当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种理解,综合起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既包括提供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也包括帮助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二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交易支付便利、金融信息支持,比如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服务等。三是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拓展和深化“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

(一)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当前货币环境下,积极运用稳中趋紧的政策走向,通过倒逼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加快经营转型内化为自身经营的需要,用好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更加精细、科学统筹安排信贷增量,主动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按照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二)继续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优势,与金融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实现从被动融资提供者向主动融资推进方转变。首先,围绕实体经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其次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信贷经营方式,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贷款手续等方面不断提高对企业、农户需求的满足能力。

(三)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提升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风险补助机制、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使金融创新收益与风险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推动民生金融逐步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向实现商业可持续转变,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从“增量”向“扩面”转变。例如,可以对部分地区小微型企业贷款贴息,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利息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集合票据等债券进行费用补贴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进行风险代偿。

参考文献

[1]唐岫立,韦琬.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J].中国金融, 2012,(11):82-83。

[2]殷兴山.构建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业态[J].中国金融, 2012,(11):20-21。

[3]周晓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J].中国金融, 2012,(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