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

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

第1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医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迎来了美好的前景。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解决。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和机遇,具体探究了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机遇;问题挑战;对策

TheOpportunityandChallengefortheDevelopmentofPharmaceuticalIndustryinChina

WUGuan-sheng

(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Medicineandhumanhealtharecloselyrelated,sothedevelopmentof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hasattractedpublicattention.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nationaleconomy,improvepeople´slivingstandards,thehealthneedsofthegrow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isfacingaverygoodopportunity,usherinabrightfuture.However,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andchallengesneedtobesolved.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explorestheproblemsandchallengesexistingintheprocessofitsdevelopment,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health,protectthehealthofthemasses.

【Keywords】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Opportunity;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美好的前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喜,也有忧,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好发展的良好机遇,并且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解决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

1.1国内经济环境良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GDP为56.8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7.7%,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1]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实力也逐渐在增强。另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在国家正确决策的指导下,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发展,这显然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1.2国家扶持力度逐渐增大

根据国务院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2]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逐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足以看出国家对医药卫生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对医药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这无疑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1.3人们药品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会导致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药品与人们的健康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增加了对药品的需求量。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得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大,这就增加了老龄人口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对药品的需求。显然,这都会促使人们药品需求日益增加,扩大我国药品消费市场,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1.4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

近几年以来,中国医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逐步提高,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3]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医药产业仍然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地位日益突出,说明它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出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1.5药品GMP和药品GSP的实施与落实

药品GMP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SP是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规范的实施与落实因为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医药生产经营水平,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令人忧虑的一面,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这无疑会制约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1产能过剩、闲置

现阶段全国4800家药品生产企业整体产能过剩,20%~40%产能闲置,有1000多家小企业甚至是不开工的。[4]可见由于产能过剩、闲置,我国许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困境,并且在药品生产企业出现整体产能过剩、产能闲置的情况下,会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时,很可能会导致药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降低医药行业的效益。另外,还会导致许多药品积压,增加企业成本,从而缩小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2.2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小、散、乱等问题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药行业共有6,625家企业,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255亿元。而根据《制药管理者》杂志公布的数据,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2010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11亿美元。[5]可见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当,并且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分散、凌乱等问题,导致我国医药行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竞争力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将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3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附加值低

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要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而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平均占销售收入的2%左右。[6]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和创新能力明显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药品的生产以仿制药为主,新药所占的比重十分小。然而我们都知道,新药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性的优势,仿制药的利润空间明显要小于新药。另外,由于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制约了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从而也限制了新药的开发。所以,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医药产品附加值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以致医药行业重复生产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

2.4缺乏对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

时下有部分企业并没有看到品牌对于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企业本身的人力、财力等不够强大,没有能力建设品牌。甚至很多企业的领导提出先占领市场再打造品牌的战略,认为建设品牌会耽误市场的拓展。[7]然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医药与人们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医药行业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缺乏对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导致其产品缺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会使消费者逐渐失去对该医药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最终将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5行业管理水平高低不等

中国医药行业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因超标的重金属含量药品的使用而发生的不良事件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8]可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维护企业信誉。然而我国医药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等,使得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一些违法的、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活动,这也许短期内会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但将不利于它们的健康持续发展。

3对策建议

3.1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推动优化升级

由于产能过剩、产能闲置,缩小了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阻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切实解决好产能过剩、闲置的问题。医药行业应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那些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那些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企业,发展那些低成本、竞争力强的企业,从而调整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推动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扩大盈利空间、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3.2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走向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存在集中度低、规模小、分散等问题,导致我国医药行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竞争力不强,所以我们需要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走向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国家可以采取建立医药产业园的措施,推动同类医药产业走向集聚,促进产业园内各同类医药产业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延长同类医药产业的产业链,促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先进技术等,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我国医药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

3.3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医药科学技术的投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显然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医药行业研发的投入,大力发展医药科学技术,加快推动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医药企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新药的研究开发,推动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减少重复生产,努力提高医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3.4加强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

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健全医药行业品牌保护法,切实保护医药行业品牌,严厉打击各种盗用其它医药企业品牌,进行销售“假药”、“劣药”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企业要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可以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进行创作——通过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市场细分和正确的品牌定位,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的医药品牌,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5加快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管理法律法规

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管理法律法规,对医药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坚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的、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活动,从而提高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管理者要严格遵纪守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医药行业取得了蓬勃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好发展机遇,并且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解决好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0440915.shtml,2014-6-20.

[2]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0440915.shtml,2014-6-20.

[3]赵文,马爱霞.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1.

[4]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2013年中国医药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放宽.[EB/OL].abaogao.com/c/yiliao/Y16189GJ6E.html.

[5]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235640931.shtml,2014-6-20.

[6]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235640931.shtml,2014-6-20.

[7]李铎,孙麒翔.医药行业品牌形象亟须重建[N].北京商报,2014,12(17):T02.

第2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 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 资金回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通俗点说它是指相关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偏差使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财务风险是必然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是各个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来降低它对企业财务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它的存在

二、引起医药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这里所说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据我国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显示,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与带息负债率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几项比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医药行业虽然盈利在不断的上升,但是是在高成本的融资下达到其目的的,换句话说医药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财务杠杆原理中低成本的外源债务筹资,而偏向于融资成本较高的外源股权筹资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医药行业平均融资成本。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悬殊,出现两极分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医药企业由于负债比例结构太高,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而有部分医药企业由于低负债资本结构承担着超出他们能力的资金使用成本。

2.资金回收方法错误,忽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

鱼儿离不开水,企业生存发展更离不开资金保障。当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它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货币资金上,但由于这一系列转化中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性,于是有了资金回收的风险,这往往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财务风险之一,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财务风险意识不高的医药企业基于赊销能吸引大量的客户增加市场占有率,采取赊销结算方式,导致企业账面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其次,部分医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带来财务风险。只看中眼前利益缺乏商业信用意识,盲目扩大市场,并未对应收账款正确评估,导致大部分货款难以回收。再次,因为考核机制不健全的内部激励使资金难以收回。利益永远都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企业没有考虑到应收账款在考核体系的重要性,盲目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味强调规模,而忽视了回款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死账,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3.内部财务控制结构不严谨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医药企业集团是通过对中小医药企业联合或参股控股或兼并收购的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的。经过层层的收购壮大,使得企业高管不能详细了解公司的各个部门情况,导致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各部门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集团与企业各个成员之间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缺乏严谨性。一个集团内部各成员在财务问题方面缺乏沟通只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话,那么将难以规范和协调他们的责与利。这种不严谨的内部财务结构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医药行业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立足自身基本实情,优化资本结构

医药行业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情,从根本出发,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掌握好负债结构的平衡性,避免出现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太多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筹资的控制,避免或减少一切非系列风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投资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适中的风险理念、考虑投资组合,采取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如租赁,发行股票等。

2.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 ,防范资金运作风险

利润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医药企业不仅要控制或减少资金占用,还应使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让其更快的转化为货币资产,达到利益的最终目的。为了避免坏账及死账的应收账款产生,企业应制定相关的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防止资金运作的风险,做到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明确资金管理,让企业中不同职务的不同成员责与利得到合理的规范。在此制度的调整下才能达到企业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共同发展。

3.制定与完善相关财务政策,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利益

通过对财务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使成员企业必须按照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要求,明确且了解资金的筹集、投放、及收入与利润分配。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用人制度,使企业成员个人利益跟企业共同利益相挂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更应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在意识到资本结构、资金回收、及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同时,企业更应立足自身基本实情,加强对筹资的控制,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其次要加强资金回收策略,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再就是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在我们日益重视并加强相关管理的努力下,相信医药行业会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谢恒.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其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也迅猛扩张,其增速为全球药品市场场增速2-3倍,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预期利润高决定了其如下特点: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投资的风险和利润大等。具体来说:高技术要求:生物医药行业专业要求高,必须具有高知识的人才才能够从事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技术型企业;高资金投入:前文也提到,医药行业的科研周期长,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从而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长回报周期:较长的科研周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回周期也较长,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之后才能看到回报;投资风险大:新药物研发成功率很低的结果。投资收益高:新药物一旦被成功研发,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生药物在投入市场的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其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药物甚至还同时产生数倍的广阔利润。与此同时,充足的资金对于生物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耗费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又快速,若因资金的缺乏导致生产设备或者研发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研发能力便不能够提高,高精尖人才便无法进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没有资金,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可能无法进行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头大患。

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渐形成

十年之前,产业资本及其投资者,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但2006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跟踪并投资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逐渐走向成熟,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尽管当下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结构越来越丰富,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

(二)银行融资难

大多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会找银行,生物医药企业也一样,但我国的银行却几乎不会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支持,能够在银行得到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很少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长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风险,使得银行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另一方面,研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放贷信心。还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集中在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和设备,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财产来担保。此外,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使得银行对生物药企业的贷款持消极对待的态度,积极性也不高。

(三)股权融资艰难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开业时间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连续盈利。”这对我国不少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较为苛刻,很多企业前期基本为不断投入,能够持续盈利的很少,这是由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投资开始踊跃

从2007年开始,各类风险资本逐渐进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生物药企业,特别是中小生物药企业,对风险投资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机后也开始逐渐从传统产业和行业退出,进入医药类等新兴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开始大量筛查生物医药开发项目,评估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论证。

三、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首先,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政府在拨款支持的同时,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能够顺利投入支持;国内各种金融贷款存在的情况下,允许国外有资质的投资也能够进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须在基础性的研究方面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一些大型技术创新基金来支持,或者也可以出台政策向相应的生物药企业提供无息的贷款、差额担保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设备更新费用的抵扣税款比例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在市场上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不断扩大融资范围;同时要辅之以积极的保障措施,倡导社会上的资金管理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参与投资,同时努力吸引国际上合法合规的资本风险投资。与此同时,积极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使融资市场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希望我国的医药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仕林 郑磊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青.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和判断.商业现代化,2008.2.

[2]彭熠,黄祖辉,郭红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科学研究,2006.

第4篇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第5篇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薪酬方面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医药行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探讨。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市场医药已完全放开,竞争愈来愈激烈,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国际上最大的25家医药企业已经有20家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医药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销售理念、技术研发、管理方法长驱直人、抢占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医药企业近3500家,竞争非常激烈。医药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临着两种重要资源的竞争:一是自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的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竞争。

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企业高管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这“春雨欲来风满楼”的季节,中国医药业已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销售理念、薄弱的资本实力、外资公司的业务抢夺和精英人才的纷纷“外流”,使中国医药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员又不断出现震荡,使笔者对中国企业现有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产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高管人员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5年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收人36万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医药业。平均年收人超过50万元的行业有5个,依次为:医药68.6万;电力64.7万;汽车61.9万;冶金57.8万和地产57万。这五大行业也是近两年景气度颇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由于薪酬水平与所在行业景气状况的相互关联性,中央企业的老总薪酬也随之提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倍左右。医药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员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遥遥领先,达16.5万。相应地,其高管与员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为4.2倍一。

《中国企业家))还对对100家上市公司(随机抽取行业龙头企业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分析,医药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排名第四。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其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高管人员薪酬水平总体较高。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较小。这种较小差距的收人很难达到企业的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断高管人员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据收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差距。在医药行业,央企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国公司(中国区)以及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医药行业的央企内部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收人差距仅为4.2倍,这与国外企业的最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内部公平很难保证,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难以充分体现。

此外,对所披露的薪酬数据,没有区分“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这在一点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忽视,一方面说明我们高管人员薪酬在宏观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权的限制和证券市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充分认清现状,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3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因素。

3.1医药行业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是属于营利性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按照会计计量的绩效来确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每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是外资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次之,最后是国有企业。其次,由于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此,给予高管人员长期激励(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3.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供求状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高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阶层,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赋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投资,因而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有限性。但市场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虽然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是以销售为主要阵营的行业,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医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阻碍,也促进了高管人员身价的提高。如果一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达到了市场均衡,那么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企业在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时会考虑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实现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的竞争力。

3,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玛(Fama)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3。高管人员薪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效果都与股票市场效率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高管人员在获得股票期权奖励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对公司进行评价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员的经营业绩。这样,企业在进行高管人员薪酬设计时,可以依据高管人员的努力所反映的实际业绩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员绩效评价高管人员的评价标准有会计标准和市场标准,市场基准原则具有较强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使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够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趋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显示高管人员较偏好采用会计标准原则,而所有权人较偏好采用市场标准原则(Gomez-Mejia&I3alkin,1992)`5。会计基准原则下,高管人员能够进行内部会计报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绩效表现;市场标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权人而言,市场基准原则相对而言更有助于他们监督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表现。另外,非财务性指标虽难以衡量,却更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在高管人员绩效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经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创新、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中也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弥补财务性指标的缺陷。绩效评价的过程的科学性,专业的考核人员和规范的考核制度也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

4构建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根据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及其分析,考虑到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构建中国化的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长期激励机制由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企业的业绩会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因此,股票期权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重以满足高管人员的需要。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医药企业来说,长期激励机制是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权能使高管人员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高管人员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诱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行为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二者间的激励相容。

4.2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才市场的建设一个有效的医药行业人才市场对高管有很强的激励约束效应。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不但使得经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促使高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医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道德素养等,通过市场的监督和制约,高管人员的目标函数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声誉,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减少短期行为。这样,企业也具有了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

医药行业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现象。长期以来医药商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制药行业大量涌人外企之后,医药分销业仍然没有开放。7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对内开放医药商业,正式的对外开放是从2003年开始。封闭的环境使得医药商业长期停留在指定批发和门店销售阶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高级管理层)人才市场的建设,必须完善相应的机制,比如人才测评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人才测评机制可以保证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正确评价;人才流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动机制可以增加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场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人的非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成本。其中,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内在统一的,缺一不可。约束机制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比如,具有激励性约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约都是外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作用。

4.3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来自于我国制度的缺陷,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之时,制度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赶上来。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场制度建设,增大市场容量,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力图缩减起步较晚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市场自身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作为制度安排的主导力量,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矫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推动证券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4科学评估高管人员绩效要对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和约束,首先要建立一套高管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企业的高管人员有较大的控制权和较高程度的自由决策权,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成为高管人员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成熟的、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我国绩效评估的科学性。首先是根据医药行业的经营特点明确高管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的行业,高管人员的关键责任会有所不同,对医药行业来说,除了营利外,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其次是确定业绩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业绩目标应与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评估标准也尽量客观、公正,评估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高管人员职位的不同来确定。最后,评估程序的公正也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被评估者对绩效评价的认可和评价以后自身修正的努力程度。

第6篇

关键词:高层管理人员医药行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市场医药已完全放开,竞争愈来愈激烈,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国际上最大的25家医药企业已经有20家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医药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销售理念、技术研发、管理方法长驱直人、抢占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医药企业近3500家,竞争非常激烈。医药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临着两种重要资源的竞争:一是自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的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竞争。

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企业高管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这“春雨欲来风满楼”的季节,中国医药业已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销售理念、薄弱的资本实力、外资公司的业务抢夺和精英人才的纷纷“外流”,使中国医药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员又不断出现震荡,使笔者对中国企业现有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产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高管人员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5年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收人36万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医药业。平均年收人超过50万元的行业有5个,依次为:医药68.6万;电力64.7万;汽车61.9万;冶金57.8万和地产57万。这五大行业也是近两年景气度颇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由于薪酬水平与所在行业景气状况的相互关联性,中央企业的老总薪酬也随之提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倍左右。医药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员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遥遥领先,达16.5万。相应地,其高管与员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为4.2倍一。

《中国企业家))还对对100家上市公司(随机抽取行业龙头企业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分析,医药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排名第四。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其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高管人员薪酬水平总体较高。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较小。这种较小差距的收人很难达到企业的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断高管人员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据收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差距。在医药行业,央企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国公司(中国区)以及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医药行业的央企内部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收人差距仅为4.2倍,这与国外企业的最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内部公平很难保证,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难以充分体现。

此外,对所披露的薪酬数据,没有区分“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这在一点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忽视,一方面说明我们高管人员薪酬在宏观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权的限制和证券市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充分认清现状,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三、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因素。

3.1医药行业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是属于营利性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按照会计计量的绩效来确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每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是外资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次之,最后是国有企业。其次,由于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此,给予高管人员长期激励(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3.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供求状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高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阶层,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赋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投资,因而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有限性。但市场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虽然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是以销售为主要阵营的行业,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医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阻碍,也促进了高管人员身价的提高。如果一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达到了市场均衡,那么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企业在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时会考虑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实现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的竞争力。

3.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玛(Fama)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高管人员薪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效果都与股票市场效率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高管人员在获得股票期权奖励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对公司进行评价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员的经营业绩。这样,企业在进行高管人员薪酬设计时,可以依据高管人员的努力所反映的实际业绩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员绩效评价高管人员的评价标准有会计标准和市场标准,市场基准原则具有较强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使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够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趋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显示高管人员较偏好采用会计标准原则,而所有权人较偏好采用市场标准原则(Gomez-Mejia&I3alkin,1992)`5。会计基准原则下,高管人员能够进行内部会计报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绩效表现;市场标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权人而言,市场基准原则相对而言更有助于他们监督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表现。另外,非财务性指标虽难以衡量,却更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在高管人员绩效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经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创新、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中也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弥补财务性指标的缺陷。绩效评价的过程的科学性,专业的考核人员和规范的考核制度也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

四、构建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根据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及其分析,考虑到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构建中国化的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长期激励机制由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企业的业绩会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因此,股票期权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重以满足高管人员的需要。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医药企业来说,长期激励机制是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权能使高管人员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高管人员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诱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行为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二者间的激励相容。

4.2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才市场的建设一个有效的医药行业人才市场对高管有很强的激励约束效应。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不但使得经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促使高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医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道德素养等,通过市场的监督和制约,高管人员的目标函数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声誉,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减少短期行为。这样,企业也具有了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

医药行业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现象。长期以来医药商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制药行业大量涌人外企之后,医药分销业仍然没有开放。7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对内开放医药商业,正式的对外开放是从2003年开始。封闭的环境使得医药商业长期停留在指定批发和门店销售阶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高级管理层)人才市场的建设,必须完善相应的机制,比如人才测评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人才测评机制可以保证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正确评价;人才流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动机制可以增加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场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人的非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成本。其中,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内在统一的,缺一不可。约束机制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比如,具有激励性约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约都是外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作用。

4.3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来自于我国制度的缺陷,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之时,制度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赶上来。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场制度建设,增大市场容量,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力图缩减起步较晚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市场自身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作为制度安排的主导力量,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矫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推动证券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4科学评估高管人员绩效要对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和约束,首先要建立一套高管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企业的高管人员有较大的控制权和较高程度的自由决策权,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成为高管人员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成熟的、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我国绩效评估的科学性。首先是根据医药行业的经营特点明确高管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的行业,高管人员的关键责任会有所不同,对医药行业来说,除了营利外,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其次是确定业绩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业绩目标应与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评估标准也尽量客观、公正,评估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高管人员职位的不同来确定。最后,评估程序的公正也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被评估者对绩效评价的认可和评价以后自身修正的努力程度。

第7篇

随着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逐渐加剧。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新兴医药市场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情况加剧等因素给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如今,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跻身于世界制药大国的行列。2016年底,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为35312.40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着逐渐攀升的趋势,医药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4.06%。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一样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加大,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加强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风险防控的结合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及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IPO持续走高,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由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持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可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下,医药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利润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中资金投入量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来源于医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缠身高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企业资金上的风险,对医药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前期投入费用过高,在成本回收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且企业出产的医药产品大部分将进入公共医院,可拓展的市场范围相对较小,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长。因此,为了尽量规避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投资、融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医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内控视角下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医药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于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存在着管理混乱且极易发生风险。尤其是企业在药品生产、原料采购、市场影响等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的成本、资金、负债、应收账款等方面存在着控制失效,资金占用率高、周转期长等问题,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均在不断上升。

(二)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资金系统的监管,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决策和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主要依据。然而,在医药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内控监督,在实际经营中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执行、会计核算等工作方面中人为性干预影响过大,不乏存在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内容,为了一己私利对企业的资金及盈利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了企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企业相关管理决策,使得企业失去了相应的市场敏感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

(三)企业财务内控及风险防控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医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更加注重对医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控和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缓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等相关设施难以得到完善和应用。同时,医药企业的财务部门人才结构多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核算性人才为主,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型人才,导致了医药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大了企业发展经营的风险。

三、基于内控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力度

为了应对当前医药行业风险发生概率持续上涨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积极提高市场竞争和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中,要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考核评价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绩效考评联系起来,切实起到提高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员工的风险责任意识,明确非风险管理职责,从而提升企业对风险防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建设

为了实现医药企业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控,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企业应尽快加强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财务信息处理技术,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对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生产、资金使用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通过信息化的财务处理系统将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结果、公示等工作逐步引导到规范化的道路上,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人为干预财务信息导致的企业经营性风险的出现。

(三)引入专业内控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加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医药企业应尽快实现对管理型人才结构的优化,除了医药专业人才外,还应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型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根据医药企业财务工作及风险防控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岗位制度管理下,企业应减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团队,采用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战略决策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决策方案等,保障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中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全员化的风险意识,增强企业在对经营管理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风险时的管理能力。

第8篇

40年前台湾医疗服务量的80%是由公立医院完成的,非公有的只有20%;而现在,76%是由非公医院完成的。在大陆,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是,医疗服务量的92%是由公立医院完成的,民营只有8%。这表明,私立医院的潜力是足够的。

不久前,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几位司长,带了近百人的团队去台湾考察台湾的医疗系统。台湾的健康保险跟医疗是怎么博弈的?台湾的医院是怎么变革的?以前台湾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红包、回扣盛行,而现在统统没有了,这些是怎么变过来的?这将是民营投资或者是民营医院未来最重要的制度和法规依仗。未来的主流必将会是非公系统,从制度层面我们有非常多的期待。

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

过去的十年,是“新医改”的十年,同时也被称为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在未来,医药行业会向何处走?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又在哪里?

陈鹏辉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做创新药物的根本性因素改变。第一,全球最近几年发现了一些新的机理、新的靶点,这为创新性的公司提供了另辟蹊径的途径,不再是大家一窝蜂地都去做仿制药;第二,不管是苏州,还是武汉、天津,政府对初创的创新型制药企业,从资金到政策上的扶持都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第三,CRO公司为中国的创新药、仿制药企业打造了非常好的平台,中国的制药成本有所下降;最后,中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都在大幅提高。

我认为以上这四点是推动中国医药创新研发的一些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过去面临的难点依然存在:审批周期长、等待时间长、从招标到医保没有配套的支持政策等,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相信这一切应该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创新药会成为将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热点,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创新药的企业会走到世界前列。在中国,创新药一定是不能被忽视的投资领域。

禹 勃

我认为医药行业创新的动力足够,未来中国医药板块大的机会在哪里?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谈。

一方面,我的基本预期是,未来5年~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药品的供货中心。第一个原因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国的医疗板块带来投资机会,中国目前原料药产能约为270万吨,到2016年很多小分子化合物专利到期之后,产能预计会达到400万吨;第二个是,高端制剂也是基于全球原料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原料优势,中国未来几年时间在制剂上会有大机会;第三个是,依附中国品牌的中医中药,近来国家出台的关于中药产业的一系列政策,都非常利好;第四个是,中国活跃的资本市场与创新的结合,以及全球人员的储备,中国创新药的机会会大大增多。

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家投入资本所形成的增量市场。过往的20多年里,医疗行业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中国基本医药板块未来20%的增长率还会持续。

姚元杰

医药行业的机会是产业变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机会,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医药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缺医少药,一大批制药企业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不少民营企业进入制药领域,之后,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能逐步变成营销。我们现在老提“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看好病”,你吃的药不见得是假药、劣药,但也不见得是性价比高的药,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医疗器械应该也会有很大的机会。

再一个层面是制度变迁的机会。医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带来的投资机会,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机构从中分享了很大的红利,比如金融业、银行、保险,都是逐步放开的。制度变迁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