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

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9: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

第1篇

 

一、引言

 

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有力地激活了通信建设市场,通信建设获得了超常规的爆炸式空前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开始走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主导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市场,项目工程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使得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很有必要。通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达到资源共享、业务互控以及技术互动的显著目的,继而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通过该种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更新维护等,不仅有效地节省了工程的成本,而且又使得管理变的更加便利。再加上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其中,以动态化、定量的管理控制,进而达到对各种资源优化的目的,并实现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命令准确、传递信息及时的优势,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

 

具体来说,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取得如下的应用优势。首先,可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通信工程信息数据库,进而实现整个项目在全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之间的操作更加透明,明显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要;同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明显提升信息的沟通效率。网络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与其他相关产业共建的信息接口。建立统一的工程信息网络,它能使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可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现代化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应用优势。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的关键技术

 

在开发本系统之前,本文对当前国内通信运营企业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既有成功经验,并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其中,而在这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便是一些关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1)系统采用B/S架构,并结合运用了XML和Web Service技术,能够有效集成本系统与通信运营企业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继而做到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衔接以及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

 

2)本系统还采用了基于微软的VS.net平台的三层网络应用架构,而数据库支持Qracle大型数据库以及SQL Server等,同时网络进度技术则能够完全兼容与微软的Project 2003的数据结构;

 

3)本系统还采用了成熟的基础件(如工作流系统等)和业务基础件技术(如分析模型、仪表盘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4)本系统还支持和主流ERP系统(SAP、ORACLE APP)、进度专业软件系统的数据交互和集成。

 

2、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结构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信息立项、派单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几个组成部分。根据通信工程的建设阶段进行划分可知,能够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以及收尾阶段等阶段。而本文设计的系统模块中基本上能够涵盖这些阶段的管理需求。将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集合在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下进行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的管理系统,继而使得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能够有条不紊的推进。其中尤其要指出的是,档案管理是有效确保工程过程资料及时输出,保证建设轨迹与便于网络后期运行和维护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项目管理实践应用

 

通过本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相关的在建和拟建项目管理工作基本上都能够走向正规,同时逐渐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各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共同的管理平台上协同有序处理项目管理的各项业务,继而能够有效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公司各类项目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投资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信息的动态掌控。本文主要以其在项目计划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基站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管理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可以在本系统中套用专业的WBS工序分解模板,自动生成项目的工作范围分解,同时按照项目的实际特征对WBS工序分解结构进行修正。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项目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其次,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中,将涵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以及收尾阶段等项目管理全过程之中。同时,针对每个子流程来说,又包括了多个辅助流程,而且还注入了建设规范及标准指引,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最后,本文所构建的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通信工程项目的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基站建设 WBS 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内容。

 

四、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并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未来的应用,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以不断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第2篇

【关键词】业务协同架构,项目管理,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27-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研发的重要性,研发过程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该过程决定了产品70%的成本、利润、性能和质量。企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也都纷纷不遗余力地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应用软件-CAD\CAE\CAMkPDM等。研发数字化不仅能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更新企业传统的设计思想,建立全新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模式,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

一、冶金行业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冶金行业设计院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工程设计项目。项目经费,上有大到几个亿投资的大型项目也有几万元的微型小项目,设计周期上,同时也存在着按年度计算的,也有要求在几天内完成的短项目。人数上,既有几十,上百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工程项目也有一个人即可做完的单一工程项目。这些因素决定了冶金企业设计院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配等问题,从工程项目的开发需求的角度来提出对冶金企业设计院的自身要求:1.信息化系统应该适应各种投资规模管理的需要;2.能充分适应多角色的交叉作业特点的设计组织;3.应该具有项目计划安排上的灵活性;4.设计进程控制的力度划分与流程偶合性的平衡;5.应该必备安全机制。要达到这些要求,冶金企业设计院应在系统规划,平台选择,功能需求,开发进度安排等方面予以重视。

二、协同技术在工程设计企业解决的问题和应用方法

工程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强又需要广泛协调的活动。设计团队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的需求分配有各种角色:设计人员、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总设计师、打印管理员、档案管理员、院决策层领导等。这些角色在设计企业组织中按照一定业务流程行使各自的职责,其间存在大量需要采用协同原理与思想来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设计企业现状与市场软件供应现状来看,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步骤来实现冶金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1.制定CAD制图标准,在设计工具层面实现信息标准化。2.设计业务流程梳理及标准化,特别是结合IS09000系列标准,规范化设计与管理行为。实现设计工具输入输出信息与协同层信息的无缝对接。3.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其可靠、稳定,对团队设计作业提供支撑。4.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化。5.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系统。按此步骤,在现有具备先进协同设计理念的平台上开发针对工程设计企业的应用系统,以缩短实施周期,降低实施成本,减小实施风险,是比较安全可靠的策略。

三、基于ECA的协同设计开发平台

ECA-SO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E-Business CollaborationArchitecture,ECA)是一个基于SOA的勘察设计企业业务架构与信息集成的先进平台。

(一)协同设计平台的体系构架

第一层为操作系统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操作系统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

第二层为数据库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库也是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ECA支持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包括SQL Server、Oracle等。

第三层为基础服务层,包括文件服务、邮件服务、实时通讯服务、CA服务,提供系统级的应用服务支持。

第四层为访问层,是对各种服务的访问引擎。

第五层为ECR,即ECA运行期,是ECA的业务协同运行平台,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支持服务。

第六层为ECA-Runtime Integration Service,其作用为,一是根据特定的产品系列对ECR的应用规则进行约定,二是提供应用集成服务。

第七层为应用层,提供各业务系统。本文所针对的冶金院设计协同系统即在该层进行开发。

(二)平台特点

1.可视化建模技术支持工具化实施,基于“业务协同架构平台”的“集成应用系统”采用可视化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业务建模的灵活性和先进性,以适应不同设计企业的发展和个性化的需要。

2.面向综合管理的流程化、网络化办公体系,可视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实现了网络化的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使得设计单位的业务管理规范性加强,平台内建了覆盖各种业务模式的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3.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子系统依据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勘察设计行业“十五”信息化规划和有关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开发,建立了项目及设计流程管理的“设计和管理一体化”的应用系统。项目的人力、进度、质量、费用和图档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五个管理要素,项目管理子系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这五个管理要素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配置、管理与控制,使企业各种资源高效率地运作。项目管理子系统运用赢得值原理进行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管理和控制,建立项目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并对项目运行中的赢得值(BCWP)和实耗值(ACWP)进行定期检查,以期实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子系统为项目的参与者构筑一个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部门、专业间的数据和资源共享,使其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协同参与项目管理,缩短设计周期。

4.系统安全性管理措施。可靠的网络化安全保证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安全子系统采用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可信任机构一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证件号等)捆绑在一起,实现用户身份的数字验证。同时采用建立在PKI基础之上的数字证书,把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陛,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

第3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界面管理

1引言

大型项目的合同种类繁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很难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对合同执行状况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对合同索赔缺乏信息支持。基于管理流程的合同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对大型施工企业的所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合同状态进行跟踪;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合同评审的网络化;根据合同确定项目的预算成本,作为成本控制依据,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跟踪;依据历史工程索赔事件建立索赔事件库为项目获取索赔机会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管理流程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全面推动了流程管理的实现与组织的变革,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实施进行流程分析,将相互关联的管理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分析和理解,确定项目管理流程、操作程序、工作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并优化有关管理流程,建立一套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将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个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动态的、系统的管理,从而保证了各项工程施工活动的决策正确性及其实施结果的预期性,最终有效地保证项目合同管理目标的实现。

2大型设计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简介

2.1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概念 管理流程是指管理活动中一系列相互关联行为的序列结构,它反映了在某种活动目标的导向下,这些活动的先后顺序、承转关系,制约、推进和输入输出的客观规律。按其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总体流程、局部流程和细部流程,总体流程规定了管理活动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相互关系;局部流程反映各管理阶段重要环节的相互关系;细部流程则反映各管理环节中业务活动的相互关系和流转过程。 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是它反映了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将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进行有机结合,并为设计技作业和管理活动输入行为目标、物质条件、运作规则,促使其产出预期的结果。

2.2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特点 管理流程具有目的性、必然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2.1目的性是指管理流程表达了管理业务完成的过程,一定以实现相应的管理业务为目的:

2.2.2必然性指管理业务的完成必然要通过某种流程;

2.2.3多样性指许多管理业务完成方式不具有唯一性,指一个管理系统中总是存在多种管理业务,因此存在多种流程,而且这些流程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严密的组织的。一个管理系统的流程是由多种不同的流程构成的流程体系;

2.2.4层次性指由于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层次性,相应的管理业务与流程也具有层次性,即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业务的流程可以分解为若干较管理业务流程组合。

2.3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构建步骤 为了保证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成功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体系,而一个理想的流程体系结构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流程同步,指流程应具备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满足设计项目合同目标实现的能力。(2)流程高效,是用总的流程成本来计算,理想水平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项目信息流程、资金流、物资流的运转。管理系统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管理业务分解、相关管理业务分析、构建管理流程责任分配矩阵、绘制各级管理流程图等。

管理流程设计是大型设计项目造价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流程设计通过将某项管理工作分解为各个管理活动,直到管理工序,并区分具有不同性质或特点的工序,根据管理科学原理采用不同的工序完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确定的管理工作完成过程,为科学地确定系统结构、系统的管理规范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现有管理系统重新设计中,通过流程研究,优化与再设计,使进一步通过结构再设计实现系统整体优化有了较好的基础。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分解及相应流程的构建一般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对设计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确定分解的准则,是按管理职能划分或是按工程实施顺序划分等准则; (2)确定某项管理工作的管理活动组成,并理清管理活动中各个管理工序,初步拟定某项管理工作完成的综合流程和相应的子流程; (3)去除每项管理职能的流程中的不可行的方案或明显劣于其他方案的方案,保留较好的方案。

2.4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控制

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控制是利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对影响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目标的因素进行识别、设计环境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设计合同管理的目标控制的原则、原理、方法及措施做出全面的系统规划,进而对设计行为状态实行跟踪控制和组织协调,从而保证对设计项目管理职能的履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设计目标。

它涉及到利用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管理活动做出最优化决策和指令,使每个管理过程始终逼近项目目标计划。控制系统的决策、指令及执行,是由项目管理部门的高级、中级、及技术管理三个层次实现的,三个层次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目标计划的实现。信息系统的信息敏感程度,与控制系统的决策优化水平关系极大,而控制系统的决策优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程度。因此,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必须设计成相匹配的系统。

2.5合同管理流程的界面分析与管理 界面,又称接口,是指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界限,是子系统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纽带。界面管理是指协调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换以实现系统目标的活动,除了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的协调之外,还要协调各系统界面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越来越强调系统的集成,在工程项目中界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项目的各类系统,如目标系统、技术系统、行为系统、组织系统等,他们的系统单元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界面。项目管理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存在复杂的界面,而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各管理流程之间的接口。

我们可以看出项目管理系统与外界以及项目管理系统内部之间的流程要素以及各管理流程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他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的界面有很多种类型,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1)项目的各类组织系统之间以及项目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管理界面。例如,政府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组织、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形成了复杂的管理流程界面:从总体上,项目所需要的资源、信息、资金、技术等都是通过界面输入的,项目向外界提品、服务、信息等也是通过界面输出的,所以整个系统与外界也存在着复杂的界面。 (2)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设计项目自可行性研究至设计、设计到施工、施工到验收,在这些界面的两侧的管理环境及参与单位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从而导致管理流程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控制方针,从而形成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 (3)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在设计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以及各个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关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由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不同、目标不同,按其职能可将项目管理系统分解为进度管理子系统、成本(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等,从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构成复杂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 (4)在项目设计的各个管理职能系统内部也存在管理流程的界面,例如进度计划管理系统中,进度计划的编制分为总体实施计划及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的编制。在总体计划编制的管理模块中,输入是项目管理目标及上层系统组织的意图,输出是项目的总体实施进度计划,对于年度进度计划的编制而言,其输入是总体实施计划,输出是项目的年度实施计划。所以,不同阶段的计划编制工作之间存在流程界面。 (5)部门间流程界面。部门间流程是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部门的流程,即流程的系列活动是由不同职能部门的人来共同完成的。部门间流程的活动是不同的,但却是相关的,活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些活动乍看起来是不相干的,但通过某些其他活动的媒介,这些活动间也发生了远程联系,通过这些不同部门间的相关活动的共同作用产生了特定的结果,从而构成某一工作完成的特定流程。例如,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管理组织者而言, 首先必须让各专业对自身图纸电子版验收合格,然后组织专业间会签交底, 之后方能协调出版部门按计划出图。这项管理工作的实施跨越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政科室和院内不同部门,产生了部门间立体交互的流程界面。 因此,我们要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运用集成管理的思想,对流程实施集成管理,做好各管理流程的界面协调,保证各管理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不同管理流程的物资、能量、信息通畅地流动,同时要处理好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管理系统始终处于有效平稳的状态。

3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3.1背景分析 某大型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系统需要全面地归纳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事务,其中包括招投标文档,并通过分类登记、关联管理、跟踪催办,使原本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各个人案头、柜子中的所有合同台账、费用往来、文件往来、进度款、付款凭证、变更及其处理过程记录等均可有条不紊地记载到该系统中,使原本难以理清的施工管理和合同事务变得有章可循。要求该系统不仅本身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还可很好地桥接工程项目的其它业务管理,如:对进度计划管理、材料与物资管理、投资控制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各个管理系统之间起到协调、监控作用。

3.2本项目合同流程管理的目标分析 本项目的合同流程管理主要是实现对项目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索赔、终止、结算等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信息和完整的文档管理。具体包括: (1)实现对合同签约的流程化管理,该部分内容可链接到招投标管理子系统中; (2)以合同为主线,以费用回收与设计产品交付为中心,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3)对合同变更、索赔等重要合同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变更部分链接到计量支付中的工程变更管理; (4)对项目会议、方案变更、资源供应、进度调整等进行记录,以便查询。 本系统所涵盖的业务范围是针对工程相关合同生命周期中的各项业务,包括基本信息的管理、工程各类合同的签订、履约监控、变更、索赔、终止、结算等业务和工程备忘录。 按照合同的生命周期,本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涉及的业务过程有合同的申请审核、工程各类合同的签约、履约、计量与支付、变更和索赔、终止、结算等业务。本系统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合同签约管理、合同进程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索赔管理、合同终止管理、工程备忘录七大模块。 合同管理子系统采用目录树层状结构,对合同申请、审核、签订、索赔、计量、支付、变更等合同相关业务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使工程项目各有关单位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实现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

3.3合同管理综合流程图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立的合同管理综合流程图。

3.4主要的功能模块的分析

3.4.1合同签约管理模块 本功能模块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规范经济行为,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规范合同的签约行为。其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点: (1)实现合同文本审核流转单的增、删、改; (2)实现合同文本审核流转单的在线流转; (3)实现合同文本电子文档的挂接; (4)实现对合同模板的增、删、改; (5)实现对因招标项目的信息查询; (6)实现合同文本电子文档的在线批注、审核。 合同签约管理流程。 3.4.2合同进程管理 合同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度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计量信息管理、支付信息管理四大管理模块。

1、进度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反映工程的进度计划与完成情况,可由各标段的进度计划与完成情况的相关数据编制汇总得出进度汇总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调用; (2)实现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信息查询; (3)实现各标段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

2、质量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提供工程检测与评定及质量事件的信息。可由各标段质量检测、评定及其相关数据汇总得出工程质量汇总报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质量信息的调用:

(2)实现质量检测、评定与质量事件的信息查询: (3)实现各标段质量情况的对比分析。

3、计量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各标段每期工程计量信息的查询与汇总,可由各标段审核后的计量及相关信息,如工程量清单、中间计量表汇总出审核后的中间计量总表。其流程图。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行计量信息的调用: (2)能够察看其他模块中相关的支付、质量与进度信息,能够对累计完成数据进行统计,并且用直方图对合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能够对完成项目进行费用分摊; (4)对以往审核后计量信息的查询。

4、支付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各标段每月支付信息进行查询与汇总。可由审核后的各标段支付及其相关信息,如中间支付单、付款单等汇总出审核后的中间支付汇总表。支付流程图包括中间支付流程图和竣工支付流程图。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调用支付信息; (2)实现对中间支付信息的查询; (3)对支付金额超过支付比例的进行预警; (4)对支付款项做支付跟踪,查询实际支付时间、支付数量,及累计各期的支付数。

3.4.3合同变更 主要实现合同变更的查询汇总,并分析合同变更的变更工程量和计算审核,实现对非合同变更(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量价分析,并设置是否记人合同总价调整的功能。可实现由合同变更的基本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时间、审核记录等汇总得出合同变更情况一览表,并予以合同的变更管理的功能。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当有新合同变更单进入系统时报警,提示相关工作人员; (2)对各标段合同变更单的查询: (3)对各类变更进行量价分析; (4)对合同变更审核过程进行查询; (5)能够通过查询相关的设计变更单审核工程变更单。 3.4.4合同索赔 该模块主要实现合同索赔的查询汇总,并分析合同索赔的变更工程量和单价以及工期。本功能模块不实现索赔的录入,索赔申请审核在投资控制子系统系统中实现。该模块可实现由合同索赔的基本信息,包括索赔日期、索赔原因、索赔内容、索赔审核意见等汇总得出合同索赔信息一览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提示、查询、跟踪合同索赔状况;

(2)合同索赔与相关工程问题关联:

(3)合同索赔需进行量价分析和费用分摊。 合同索赔的基本流程图见图7所示

3.4.5合同终止管理

1、合同中止和终止合同中止和终止后要进行结算和资料移交等工作。该模块的输入为合同中止和终止的基本信息,该模块的输出主要为合同中止和终止的基本信息列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合同中止申请审核信息和终止信息的增、删、改:

(2)合同中止申请审核信息和终止信息的查询。

2、合同结算 合同结算指系统根据结算日期汇总合同投资的各项信息,如合同金额,发生变更金额,累计完成投资额,累计进度款支付金额,剩余合同投资等,本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合同结算功能。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合同结算信息的增、删、改;

(2)合同后生成合同剩余工程量清单。

3.5接口 合同控制系统不使用外部专用软件,因此本系统的接口主要是指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合同管理是投资、进度、安全/质量控制的依据。

(1)与投资控制子系统通过合同分解编码和清单分解编码相联系,两个系统的交叉主要在实际计量支付的管理和变更、索赔对投资的影响上,实际审核的流程交由投资管理子系统实施,审核结果的支付数额、变更索赔数额等传给合同子系统做进一步查询分析。

(2)对于计划进度控制子系统可通过合同编码直接和进度子系统相联系,合同子系统关于进度计划与计划完成情况的信息由计划进度子系统调用,由合同子系统进行查询分析。

(3)对于质量控制子系统可通过合同编码直接和合同子系统相联系,合同子系统关于质量检测、评定与质量事件的信息由质量控制子系统调用,由合同子系统进行查询分析。

(4)对于招投标项目的合同相关信息可由招投标子系统调用,包括在合同申请过程中招标项目的中标信息。

第4篇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市场下滑的同时使得各类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而企业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与难以应对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下,企业必须将经营重点置于风险管理工作上,在关注外部风险的同时,更需要对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进行严格而科学的管控,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对于抵抗风险的重要性,以流程管理为视角,对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流程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是以吸纳业务流程重组、流程再造思想与工具为支撑要素,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强化组织战略,旨在强化业务操作的精细性与规范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内外部响应速度,最终巩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入手点,将风险管理有效融入流程环节中,实现与企业现有管理框架的耦合,是构建基于流程管理方式下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一、流程管理概念综述

流程管理是一种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的管理方法。流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路线图,主要涵盖以完成某项工作为目标,相关数据、信息、资料在不同单位、部门、人员之间传递的网络。流程管理的中心是规范化的流程构造,以该流程构造为核心,将各项工作任务分配到各部门或各岗位,以绩效体系为载体,对考核工作实施与落实,将目标与激励成功传导至企业各层次,使每位员工均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从而推动流程的良性运转。与此同时,将系统性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处理,可以清楚而详细地将若干作业项目和它们的关联人员及其相互工作关系进行描述,进而实现目标的精细化管控。流程管理包括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固化三个阶段。流程梳理是对企业现行完整业务内容与活动过程的摸底展现,在对企业流程体系进行规划与调整的同时,可以为企业内部实现全面流程管理思想普及和手段落实提供不竭动力;流程优化是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之上,具有选择性地运用流程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工具对重点业务领域及关键流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优化;流程固化则聚焦于将经过分析优化的新业务流程,借助制度、标准、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显性化。

二、构建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业务流程集成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而所有单体业务流程中的活动或“子流程”是这些业务的支撑要素。基于此,要想推动企业稳定而高效的运营,需要以流程为着手点,提高其运作效率。现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经过不断地迭代演变,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内部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实际业务流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思想与手段之后,业务流程经历了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设计与改造,突破了以往各种“信息孤岛”的状态,从而初步构建了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1.企业风险管理与流程管理的目标一致企业要想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作用,使之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支撑,首要任务是强化企业风险点的控制与管理,并提高其有效性。而流程管理在关注业务流程风险点的同时,还需要对流程成本、效益、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以此看来,企业风险管理与流程管理在管理方法与关注点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然而两者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且均统一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流程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实现显性化的导向企业要想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将风险管理与流程有效地融合起来,构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基础支撑的风险管理模式,将错综复杂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转变,使其以流程输入、输出为导向,提高其动态化与层次性,同时以业务流程中无数个“工作流”为支撑要素,将关键控制点推送到业务流程中,将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有效融合,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显性化。

3.业务流程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基础支撑作为一种循环流程,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业务分析、业务流程梳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实施风险管控、管控效果反馈与改进等环节,因此其属于一种业务流程为支撑要素,以信息系统为平台,切实实施风险预警、监控与管理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其工作的开展与进行主要以企业各业务流程为依托,通过对风险点进行辨识,构建风险识别、分析、管控、改进等多环节为一体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而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企业各业务重要运营活动与运营单元的安全管控。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企业开展风险管理需要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支撑。

三、流程管理视角下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的相关措施

要想构建并实施以流程管理为基础要素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并提高其科学性与显性化,就必须将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框架设计作为风险管理的头绪,采取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互动方式梳理企业目标领域的业务流程,推动并实现每一层业务流程的目标,进而促进企业总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将风险管理流程框架与具体业务风险管理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该体系中对风险点与关键流程管理环节进行详细描述,如此可以将流程管理有效的融入到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可行性与显性化。

1.确立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为了构建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框架,首要任务是确立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为实现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显性化创造有效的基础条件。以大型施工企业为例,第一道防线是经营部与采购部,主要涉及工作包括招投标、预决算、材料采购、设备采购等,施工企业需要注意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前期评估和预测,并强化对招投标报价风险的控制,对合同进行科学化管理,同时需要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与分析系统;而关于预决算过程,施工企业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材料与设备采购方面,施工企业需要通过证件检查与取样试验的方式,保证其使用性能与质量,避免材料与设备质量问题造成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与质量问题。第二道防线是工程部与安监部。主要包括分包管理、质量控制、施工协控、设备安监、安全文明等工作,施工企业需要认清合法分包的界限,及时、规范、严谨地签订合同,并对各环节委托授权进行严格审查;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针对风险源与事故多发工序进行严格控制,规范施工工艺与操作行为,及时处理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而对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监督与检查极为必要,可以有效防止机械设备故障造成的工程安全与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施工风险出现的概率。第三道防线是财务部与办公室。针对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阶段,对施工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严格的决算与把控,并竭力在合同审查中为施工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办公室需要加强行政、人事、信息等方面的管理,规范行政制度,强化企业员工的岗位责任心,防止信息泄露,充分发挥企业风险控制的辅助作用。

2.流程管理视角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企业需要以全部业务流程的构成情况为逻辑架构,并将其视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骨架与脉络,在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设计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打破传统职能部门与组织机构的流程组织方式,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顶层结构明确定义,并以分层方式对指导框架进行细化,对一层进行完善以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层指导框架的处理与构建。在基于流程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各单位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与职责、业务流程图及目录梳理成果等是构成体系的基本要素与支撑,对企业各部门的主要业务职责和业务特点进行了集中反映;在该体系中,企业需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规章制度作为牵引动力,为该体系的高效运转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量;与此同时,企业要想构建基于流程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还需要对国际上流程框架的案例进行充分参考与借鉴,例如ERP模型、APQC模型等,借助这些案例,企业可以对价值链为线索的流程组织方式理解得更充分。

3.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分析以体系设计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梳理是构建基于流程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如图1所示,首先对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性质与涉及的领域进行分析与参考,从流程的始端对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内控诊断,对业务流程框架进行确定。然后需要对该框架实施风险分析与缺陷认定,建立起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接口,并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确定和明确,而后需要对风险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绘制,最终编制出“风险—流程控制矩阵”。企业的部门管理者、业务复杂人或业务骨干均需要参与到业务梳理中来,形成一个负责流程梳理工作的团队,该团队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负责相应层次的业务梳理与描述,并扩展业务梳理的覆盖面与范围,保证覆盖到所有业务活动。提高该模式的精细化需要构建详细的流程细化模型,主要包括:规范合理的主流程模型、子流程模型、具体操作流程模型、各项模板及相关指导文件、其中各流程模型包含的责任主体及参与单位。提高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化。

四、A企业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思路及措施

我国大型施工企业A企业开展了全企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流程,在确定了业务流程框架以后,按照重点风险排序,企业将物资采购选定为重大风险进行管理控制。企业将“基于业务流程”作为控制采购风险的入手点,围绕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对制度设计、职权行使与监管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排查与控制。第一步,该企业工作组针对物资流程,对其现状与环节进行了摸底,明确了流程设计中的不足与缺陷,与物资采购负责与监管部门协同合作,依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对物资采购制度与流程规范进行了完善与优化,提高物资采购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二步,依照流程节点对物资采购的风险点进行明确,例如:采购方案的制订与选择、与供应商的合作、招投标或比价采购、合同的签订、货物的检查与试验、货款的支付等;第三步,对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依据所涉及的岗位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物资采购风险进行排查,例如:招投标或比价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审批流程存在缺陷、材料取样试验不严格等;第四步,充分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物资采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依据岗位工作重要性和控制金额两个因素对物资采购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描述与确定;第五步,制订物资采购风险评价标准,依据物资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影响程度,进行分值的划分,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依照1、2、3、4、5五个等级进行归类;第六步,鼓励所有岗位人员评价物资采购风险重要性,而后编制物资采购风险排序表,进而绘制如图2所示的风险重要性水平图谱。图谱中,黑色区域(A)的风险等级为高危风险,A企业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解决;灰色区域(B)为中等风险,A企业需要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并掌握其实时动态;白色区域(C)为低等级风险,通常情况下为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依据物资采购风险重要性水平图谱,A企业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物资采购工作的风险控制。

五、结论

构建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该模式逻辑架构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精细化与规范化,对于细化分析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环节与操作,凸显关键风险控制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意义。同时可以将具体的风险因素的排查与风险控制点的管控落实到相应部门,明确岗位“权、责、利”的科学分配,最终使业务流程成为桥梁,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固化与显性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锋.财务风险在经营活动中的定位[J].中国商贸,2015(,4):35-36.

[2]王怡文,柯柏成.美国企业高阶管理阶层对风险管理观念之剖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5(,1):58-60.

[3]杜放,冯家杰.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物流技术,2014(,23):103-105.

[4]程强,顾新.基于COSO风险管理的知识链知识转化风险防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5):45-48,34.

第5篇

2000年以来,电网企业所属的三产、多经等辅业单位逐渐改制成为集体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多次明确要求对所属的集体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予以完善,推动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当前依法治国和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如何规范集体企业管理,成为各级供电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营专项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专项评价。对集体企业开展经营专项审计,是推动集体企业规范经营的必要举措。开展此类审计,涉及到集体企业的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管理、流程管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牵涉到历史遗留问题及多年积淀的利益矛盾,如果缺乏创新思路、周密策划和稳妥实施,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国网山西省阳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阳泉公司)在此方面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企业开展此类审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经营专项审计的思路及目标

阳泉公司对其所属的集体企业经营审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审计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为基础,做到审计全覆盖,以评促改,以强化其管理、素质和服务、创造效益为重点,深化管控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核心业务,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外,审计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关系,积极顺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变革,持续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在审计目标方面,以完善集体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目标,审计要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确保流畅运转;有利于健全管控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有利于强化核心业务,提高发展能力;有利于强化规范管理,深化依法从严治企;有利于深化重组整合。

三、经营专项审计的重点内容

如今虽然集体企业与电网企业已经脱离了资本纽带关系,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与主业仍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此,阳泉公司将审计重点确定为:(1)监管体系是否完备。在管控体系方面、制度体系方面、信息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审计,查看集体企业三个体系是否完备。通过审计,揭示其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职责是否明晰;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全覆盖。(2)行为是否遵循依法治企要求。审计集体企业在经营业务、人力资源和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是否规范。查找集体企业在“人、财、物、工程”等关键管理事项中的薄弱点、风险点,从制度上、管理上、流程上促使其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3)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审计集体企业与电网主业之间的交易是否按照市场化的公允价格进行,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或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4)重组整合方面。审计集体企业是否稳妥推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部署,以减员增效,瘦身强体为前提,稳步推进同质同类集体企业的重组整合,是否做到了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5)优化服务方面。许多集体企业的主要业务是为电网建设做好服务。审计时要关注集体企业在规范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是否到位,是否为电网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

四、经营专项审计的过程

阳泉公司充分考虑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抽调了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并邀请了部分内部专家参加。在审计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进度安排等,确保有条不紊。另外做到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项审计以及后续审计,确保审计频率和审计成果得到切实应用。从审计情况看,发现的集体企业的主要问题如下:(1)重大决策方面,包括:未按照公司“三重一大”决策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如有的企业年度未召开经理办公会和党政联系会,未登记会议记录、纪要;投资决策缺乏深入调研,对外投资企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倒闭。(2)资产管理方面,包括:部分房产长期缺乏产权证明,房产没有办理土地证;资产处置长期未清理,比如出售已报废车辆没有做账务处理;资产账账核对不符,如车辆管理明细台账与固定资产明细不相符。(3)关联交易方面,表现为:集体企业占用主业的房产未支付租金;主业租赁集体企业的资产所付的租金超过市场价格,尤其是车辆租赁费用。(4)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包括:大额使用现金;存在企业资金私自出借、挪用现象;银行账户开立过多,导致资金闲置;备用金借款长期未清理,3年以上的备用金较多,且备用金管理不严格,支付较随意,没有把好备用金“出口关”。(5)往来款项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在数额较大、挂账时间较长的往来款项,且长期未清理;往来挂账对方单位已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存在损失风险。(6)物资管理方面,包括:部分物资材料的出入库手续不健全,出库单无领料人签字,入库单无采购人签字;自购材料供货商资质和产品质量证明未收集;未及时办理废旧物资回收手续,废旧物资账实不符,利旧、利库物资手续欠缺。(7)财务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打印年度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编号不对应,科目核算不规范;职工薪酬外发生工资性支出,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提前计提工资,跨年度支付;不提、少提、不缴、少缴工会经费;不提、少提职工教育经费,教育、培训费用支付依据不充分;食堂补贴缺少明细;上年收入本年入账,冲减收入,计入下年,冲转成本计入下年度等。(8)业务管理方面,包括:违规分包、转包工程;工程项目劳务分包未履行招标程序,工程项目材料未履行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费用不实,工程结算依据不充分,工程量结算不实,竣工项目部分内容未实施;工程项目未按照计划实施,调整项目地点未报批,施工安全质量存在管理漏洞,部分公司无资质出具工程调试报告,工程实施严重滞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管理不规范等。(9)合同管理方面,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未有效执行;部分经济业务发生前未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一方不具法人资格;合同条款未有效执行;违反施工合同支付条款;分包合同签订内容与实际不一致;事前签订包含不确定性内容合同;签订合同主体违规。

五、结论及启示

第6篇

一、工程流程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工程前期。包含项目的可研报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施工设计监理合同等。第二,工程中期。中期是项目的核心阶段,落实工程进度、质量和标准的阶段,是项目能否竣工、按时交付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包含项目的设计、施工、物资的招标采购、施工及监理单位的进驻等。第三,工程后期。工程后期是对工程进行全方位验收的阶段,是对工程进行完善加强的阶段。包含工程量的核查、资料的收集、工程的验收消缺及通电交付使用等。只有这三个环节得以认真实施,工程项目方可落地。下面就基层实施单位针对工程管理的设计、造价、物资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说明。由于10kV及以下工程具有总体投资大、范围广、单项项目多以及地区差异大、项目地点极其分散等特殊性,农配网10kV及以下工程突出存在以下实际困难和“瓶颈”问题:

1、单位工程造价:在估算每个低压配变台区的投资金额时,特别是山区,对工程造价中的人力运距、地形等考虑不周全,造成单位工程投资不准确。

2、将工程项目细化到每一个低压配变台区,项目数量太多,投标的设计单位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面积的现场勘察,设计的准确性难以达到要求,到施工阶段,大都会出现“三边”工程,造成工程投资难以准确,施工后往往出现大量的工程优化问题。

3、低压线路涉及的杆型和数量较多,而工程所使用的设备和装材,国家电网在ERP系统中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但设计单位难以对每个工程的子工程的装材数量和规格,统计的准确全面,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招标供应的部分材料短缺,无法施工,部分材料过多,造成库存积压。农配网物资材料型号规格多,每个配电台区就达到近150条目,对于一个批次项目,将达到20000多条物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在统计物料招标计划时差错率高。

4、工程结算:在工程竣工后,结算工作量相当大,加之施工单位技经人员业务水平低,常发生设备材料少结算或多结算的现象,材料单重不一致,材料价格不统一,致使工程造价不准确,给财务决算造成麻烦。针对以上问题,本公司率先与湖南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探讨和完善了该公司开发的《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实施是对10kV及以下项目管理非常有益的补充,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效果:

<1、系统提供了一整套规范的系统平台,比如统一的工程图例,统一的命名规则和统一的辅助分析功能,这些有利于设计人员简单快捷地绘制图纸,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规范,统一了工程设计在图纸上的表达方式;

<2、该系统提供了通用设计材料库、典型设计库,完成了图纸设计选型后,能够自动生成线路材料表、工程量表、杆塔明细表等设计资料。改变了以往由人工统计数据的工作模式,所有数据由系统自动分析统计。大大减少了设计绘图人员在工程量和材料计划编制统计方面的工作量,与以往相比至少提高了4倍工作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数据统计的人为差错;

<3、系统提供了专业的概预算编制功能,通过从设计图纸上直接获取工程相关数据,并设置工程相关参数,结合系统物资材料价格数据,就能快速完成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减轻了技经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农网工程的资金管控;

<4、系统采用单机版的方式进行部署,无需依赖特定的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大量节约了投资成本。同时,系统将工作规范和设计标准实例化,操作简单易用,降低了基层操作人员的学习难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促进了农配网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农配网工程管理是从投资决策到竣工结算全过程管理。设计、造价、物资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否,它与质量、工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同等地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大的问题。

二、工程安全

随着对电网投资和建设力度地加大,工程项目的急剧更加,电力生产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安全是生产的大前提,没有安全一切都是虚的。针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施工单位和队伍多,人员素质较低等现实困难,基层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核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进行考量。针对有些施工单位人员不足的情况,公司积极和上级主管单位联系,要求加强人员力量,以确保工程的进度。

2、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进驻前的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考试。对于不合格者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并对其进行登记;对于考试舞弊的施工单位上报主管部门要求其退出本次施工,并列入施工黑名单,不得再次进入本地施工。

3、出台了《工程办绩效管理考核细则》及《停送电管理办法》,加强工程各个方面的控制。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 概述

质量管理与控制做得越好,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形成了一些较成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1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勘查、设计等工作。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地按照程序做好调查分析、可行性论证,对设计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存在着无证设计、随意修改设计,不按照图纸施工或是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等;二是工程所需的勘查资料、设计资料等存在着疏漏或失误,数据有误,设计不够周全等;三是对进入工地的设备、材料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地执行质量“三检”制度,让一些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施工规范标准的设备、材料、半成品流入工地;四是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没有实施严格的全程监控机制,施工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到位往往会引发工程项目的质量隐患。例如:图纸设计质量没有经过会审就仓促施工; 施工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没有掌握必备的施工知识,盲目施工,施工技术交底不清,存在着违章作业的现象,造成施工缺乏规范性。在质量管理方面,管理单位或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好职责,出现监控疏漏。在质量检查和验收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严格的执行检查与验收操作规范的要求等,都是建筑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的根源;五是非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事故。如暴雨、洪灾、雷电、地震、泥石流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2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是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勘查、设计等工作。主要是严格地按照程序做好调查分析、可行性论证,对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杜绝无证设计、随意修改设计、不按照图纸施工或是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二是做好工程方案的评选,确保方案质量的最优化,切实做好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确保资料准确、翔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设计考虑不够周全、数据失误等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质量检查和监管制度,对进入工地的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严格地执行质量“三检”制度,将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施工规范标准的设备、材料、半成品阻挡在工地之外,或是将不合格、不达标的设备、材料、半成品清理出场外;四是强化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切实做好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施工操作流程管理,做好施工技术培训和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操作规范有序,符合质量要求;工程质量管理单位或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严防监控疏漏。在质量检查和验收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检查与验收操作规范的要求,将上一个流程或项目没有达标的,坚决不予验收,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后,再进行验收,方可进行下一个流程的施工;五是尽可能地避免自然灾害的侵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非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高度重视施工质量隐患的消除工作,对工程中原有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注意新的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采用综合的方法,达到不留隐患、安全稳定,满足需要,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要求;七是正确定位质量事故处理的范围。除了对事故出现的直接部位进行认真处理外,还应对事故相邻部位及整个结构进行认真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事故隐患流入下一个环节。

3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3.1 人的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中人的控制,是指对直接参与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为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外,还需要根据项目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人尽其才,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

3.2 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是对用于项目实施的主要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二是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三是材料质量检验的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四种;三是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 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机械化施工方案,应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

3.3 方案控制、环境控制

一是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必须结合项目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以确保工程质量;二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涉及范围较广,在拟订控制方案和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3.4 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3.4.1 事前质量控制

一是对所需要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二是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三是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凡未经试验或无技术鉴定书的,不得在工程中应用;四是建立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五是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把与现场不符或工程不同专业接口问题在开工前得到妥善解决;六是对项目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控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

3.4.2 事中质量控制

一是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状态。建立质量管理点,及时检查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二是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主要工序需按有关验收规定经现场监理人员或专职质安人员检查验收;三是重要的工程部位还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或技术复核;四是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监理工程师或专职质安人员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并按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质量监督权;五是严格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六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职工技术培训等活动。

3.4.3事后质量控制

一是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二是组织联动试车;三是做好施工竣工资料整理编辑工作,重点是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并编目建档,全面校核竣工图。

总之,我们应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晓原, 宋伊凡. 关于如何控制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 闫峰.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J]. 科技创新导报,2011.

第8篇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大,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列举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有效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财务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于项目的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等环节,由于建筑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项目范围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加上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预算及核算等财务工作上与一般企业有许多不同,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防范、排除风险,保证资产、资金安全,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1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垫资风险和拖欠款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银行还贷压力大,由于融资手段有限,部分企业不惜利用民间借贷缓解资金压力;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额垫付工程款和工程保证金极大占用了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工程竣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结算办理不及时,未能按合同及时回收工程款,进一步增大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

1.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签订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前期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大额履约保证金等,如果工程管控不严,极有可能发生亏损,财务风险较大;合同履行中涉及到的工程计价、工程变更、违约责任、税金缴纳、款项支付等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大了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

1.3成本控制风险

工程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的预算和控制工程成本。工程成本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工程报价是由工程竞标时候的价格决定的,施工企业低价中标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过程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如不能严格按施工预算控制各项成本开支,任何一个环节控制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工程亏损,进而发生财务风险。

1.4税收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项目分布广、周期长的特点,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差异,纳税环境的复杂增加了税收风险;施工企业盈利空间小,基于短期利润的考虑,税务风险意识淡漠,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忽视税收管理和纳税风险控制,更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方法,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等。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企业受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国有、私营、外资建筑企业都在抢夺建筑市场份额,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建材、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特别是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要求,进一步增大了工程建设成本;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具有季节性,工程项目在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要与之配套,一旦发生偏离,导致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财务危机;此外,建筑施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特别是灾害天气、地震、火灾、工伤、事故等的发生,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意外成本,进一步增大财务风险。

2.2未建立有效的内控风险监控机制

施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财务管理未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虽然制度体系完善,但很少从关注企业持续发展、风险预警和价值增值的角度去完善财务制度;片面追求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对风险管理不重视、关键控制点风险评估不到位,无法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如在合同履行、变更、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未加以识别和揭示,并评价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对财务分析重视不够,财务分析流于形式,无法根据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风险因子,及时制订风险应对措施等。

2.3缺乏健全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体系

目前,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投标预算水平不高;内控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成本控制失去目标;资金预算可操作性差,财务控制与资金使用分离;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对工程成本数据进行归集与核算,未对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如建筑工程受外部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工程工期长,材料单价波动大,工程变更量大等,财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未能对已完产值工作量与项目账列成本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分析异常节超因素,进而发现潜在成本和亏损风险。

2.4缺乏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人才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机构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建筑企业高端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的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加上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有效识别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包括合同签订、资金回收、资金筹集、经营亏损风险等方面。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通过分析风险的成因,及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面风险防控能力。主要措施有:在投标环节,对工程预计所需资金、人员、工程工期等进行合理预测,科学的选择投标项目,避免因低价中标给企业带来风险;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建立合同起草、审批、履行、违约等全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收集建设单位的信用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信用进行跟踪记录,对拖欠工程款的单位及时主张诉求;建立经营层风险抵押金制度,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严格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和风险抵押金的退还等。

3.2健全成本预算与核算,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成本核算的内容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合同执行的监控和管理,做好合同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的测算工作,实现成本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通过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节超,减少风险,提高项目效益。另一方面,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定成本“预警线”,严格人工、材料、分包成本的控制,主要措施有:严格按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供应商和分包商比选机制,对材料的来源、质量严格把关,材料、分包的询价应由两人以上进行,相互牵制;严格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特别是项目之间调拨材料要严格履行手续;甲供材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对账;支付材料、分包等工程款应以转账形式支付,严禁以现金形式支付;做好发票真伪的验证工作,发票内容应与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相一致等。

3.3完善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的预算工作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基础。通过树立“全员预算”思想,坚持全局性和系统性原则,明确各部门责任,根据项目安排和施工需要,汇总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统筹资金支出。主要措施有: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资金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每个细节管理过程中,对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控;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快资金周转,规避财务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合理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加强资金回收和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按合同的相关条款向发包方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完工后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结算依据资料等。

3.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功能,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主要措施有:审计技术上,采用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结合、结果审计和过程审计相结合;人员配备上,选聘财务会计、造价预算、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从多角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审计实施上,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明确审计范围与重点,主要是:对重大项目进行施工全过程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亏损项目或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及时组织公司职能部门和项目人员开展风险分析,查找原因,力争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3.5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流程和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建筑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施工企业特点和生产管理模式健全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加快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和不定期对财务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敏感度和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月下).

[2]董立刚.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乔加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