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

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集成模式 平台 中心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25-02

大型工程兴建项目络绎不绝,我国在投资热潮的背景下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未来存在形势做出判断,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势必扩张。无论是在工程类还是管理类专业中,工程管理学科始终是作为本科而存在,它主要是凭借技术、经济等知识为基础平台,由于这些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力不足,并且各自存在着独立性,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和体系不能切实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实现整体把握和消化,这是现下我国大学生出现职业素质不足和适应周期较长缺陷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内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实现创新改革已经在所不免,争取完善人才质量,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和专业岗位的要求,为工程技术改革和经济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1 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教学体系的研究

1.1 工程管理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框架

利用工程基础项目中的技术规律和活动项目进行综合研究,对从业者的投资需要、职业规划、工程材料和施工交流等内容进行纠正,配合经济管理专业和信息技术完成领域中心模式改进。在整个专业结构框架中,涉及到传统支点的理论和技术信息显得格外重要,为完成集成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创新提供必要的线索。在该类专业中,四个支点内容包括技术、管理经验、经济运营模式和法律支撑等都具备科学的存在价值,例如技术结构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基础,它时常督促工作人员完成细节调整任务,包括材料补充和施工顺序搭配等;而管理活动中则是对阶段目标实现总结,并在一定周期作用下完成目标的分解,将人员和配置资源进行高度组织,维持该类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性,将过程化控制和平台组织工作完善;经济运行模式则是对技术应用方案做出选择,尽量收获合理的经济收入,这种建立在预定目标下的经济预算标准并未达到适应现代化工程需要,有待提高的层面比比皆是;参与主体完成各项计划都需要科学的施工经验和依据作为指导,在明确管理行业的特点和参与主体的多方存在地位之后,包括社会、政策和信用等安全隐患问题应该凭借法律武器做出适当的保护,为完成向集成模式的过渡提供更多的支持。

1.2 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关联

在学科综合化改革的社会流行趋势作用下,涉及以上四个支点之间的交互渗透效应开始直接呈现,其相互依存的融合模型已经固定。在完成技术因素和经济成果的搭配工作中,这两个基本条件共同构成的环境比较复杂,内部信息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效果日渐明显。经济是完成技术转折的必要工具,同时提供合理的发展要求信息。

技术提供管理改革需要的资料,在管理领域中,要真正落实好技术的支撑,就必须对组织和计划进行协调,为后期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提供全面的经济支持功能。而经济与管理体现出相辅相成的职能效用,从而稳定项目经济的稳定存在意义。

法律支持对以上三种支点结构并提供保障,包括正当竞争活动机制的拓展和行业规范的校正,这对于克制手段滥用行为做出基本的支撑贡献。我国项目工程开始完成复杂化、巨型化的转变,关于不同支点之间融合关系的创新调整和延伸也势在必行。

1.3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工程管理在不同复杂学科交叉化影响下,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之间模式不断转变,为提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类工程管理专业仍旧存在条块分割隐患,知识融合度调整明显不足,距离紧密结合的模式尚有一段距离。关于这类弊端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3.1 课程内容存在形式比较单一,并且设置分散

平台个体的各自为政现象屡见不鲜,专业课程内部联系效果低下,整体融合度水准不够,基本无法完成系统专业化知识体系的过渡调整,在这种孤立平台支点模式现状下,集聚效应也就被全面压制。课程教学中的教师普遍缺乏知识融合的概念,而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教学团队的搭建、课程体系和资源的整合等构成了集成改革危机,加上就任教师专业知识贯通本领低下,整合能力不足,因此,教学理念缺陷仍旧不断扩散。

1.3.2 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限制

理论和实践工作不能完成有机结合,这就无形中给社会实践造成限制,面对实践动力在现代工程项目的活跃力度,要求对不同平台体系之间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机制做出全面优化。一直以来,传统工程项目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思路存在严重的滞后特征,因此,有关模式和理论系统的集成化调整已经严重缺失,目前紧急任务就是做好这类工作的改革,保证资源和人才的有力调整。

2 工程管理专业化集成模式的创新改革

这种理念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能力,并能独立完成聚合、质变效应的转换,令项目内部催化效能得到提升和拓展,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面对传统教学机制的缺陷,经过创新主体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坚持深度改革的核心力量,将课程体系持续优化并创建专业化平台集成教学体系。工业原料选用和物理搅拌、化学反应的机理效应要做到完整掌握,这就要完成教学资料的选用,强化学生实际掌握能力;通过先导型和融合型课程的增设,积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将过去的分散式状态祛除。在过程化学习和设计文化背景作用下,学生的综合管理经验和专业控制能力都有所提升,包括化学反应分析水平等等都有所完善。

2.1 强化知识融合背景下先进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

专业知识的融合改革需要具体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机制效应,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控制能力,全面保证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稳固。在这种渐进式综合教学模式背景作用下,引申的课程优化和建设资料基础功能凸显,必要的实践工作开始进行优化。在综合实习和设计文化控制支持下,学生的综合培养力量和资源归类能力逐步落实。

工程管理专业中的人员应该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经验和控制功能做出完整阐述,并且具备调整经济、技术和法律因素的综合能力。在过往的管理经验中总结,主要依靠建设程序的主线力量,包括相关课程的设置、设计和教材的集成化编写等,完成不同内容向有机整体的结合,建立知识型、能力型人才优化机制,保证综合教学内容的优化效用。

2.2 创立独特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与优质工程企业的合作,同时根据优秀导师成功案例的解析,完成行业难点的总结,企业应该提供合理的实习岗位,并赋予必要的职权,尽量拓宽学生适应能力,为创新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示范的模型。借鉴其他学院理工科的实践控制方案,创建实验教学体系。在单门课程中,利用综合型实验项目的对象进行延展,保证集成能力的实验结构,完成现实项目的模拟演练,达到集成化系统的搭建标准。我国在这类复杂系统的创建活动上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基于教学体系在高校内的推广和评价条件,对周围工程项目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全面完善管理团队素质的优化,提高人才质量的搭建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进而完善不同支点结构的联系,完成整体性集成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

3 结语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的文化模式作用下,整体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始迅猛拓展,目前的学科优化和框架基础比较完备。为了尽量拓展专业化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技巧,满足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全面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限制,将工作重点演变为集成化实践流程,达到新型管理专业教学观的搭建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文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6):47-49.

[2] 赫桂梅,赫桂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教育体系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7):32-34.

[3] 叶飞帆.本科工程教育的能力与课程关系模型及其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09(1):80-82.

第2篇

【关键词】 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学;改革;实践;思考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关系对于饭店行业运用信息的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提高饭店管理和处理问题能力和饭店员工的凝聚力,以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公共关系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一词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众关系”、“公共关系”。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莱克斯・哈洛(Rex 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美国学者H.弗雷齐尔・穆尔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用政策和实际做法表示的社会管理哲学,它争取在双向沟通基础上通过与公众的敏感的交流活动,得到相互理解和好感。

在我国,公共关系一般是指社会组织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它通过社会组织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与各种社会公众协调好利益关系,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并传播出去开赢得良好的赞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公共关系不能等同于商业广告,也不能等同一般的推销活动,它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各种关系的整体表现,是一种通过塑造形象、传播形象、管理社会组织来增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使其向有利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自身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与公众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从上面的概念看,公共关系不是“拉关系”、“走后门”,不等于人际关系,不等于新闻宣传,不等于市场营销,不等于广告,不等于CI(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企业识别系统和企业形象战略)。它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组织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二、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不仅对学生个人还对其以后从事的酒店行业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公共关系学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秘书学、经济学等很多学科,既吸收了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高校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管理、策划、传播和礼仪知识,掌握公共关系能力,有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双向传播沟通交流是公关工作的基本模式,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联系并保持良好关系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只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常识与一般技能,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学的传播沟通观念和实践技能将使大学生确立起自觉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意识,在内外信息互动中,调整自身行为,保持身心平衡,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同步。

(3)具备良好的形象意识是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全面、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宗旨。懂得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积极追求良好的存在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观念之一。公关形象塑造讲求内外双修,表里如一,即通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文化内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修为来增加自身的品牌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与良好修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形象教育确立形象意识,将有助于社会个体提高道德修养与文化品味,遵守社会信誉,珍惜个人名誉,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对于学生以后工作从事酒店行业的来说,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1)有利于树立酒店良好形象

酒店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和饭店员工对饭店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它是公众对饭店发展历史、物质条件、服务产品、管理人员、工作环境等总体认识,反映了公众对饭店整体的特点的了解和倾向。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和接受,进而赢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的竞争,对于产品和服务不再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公众对于组织的认可程度。

这就需要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公众知道、了解酒店并对其有良好的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挥公众的舆论作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酒店每位员工在和公众沟通过程中展现良好的形象。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能更自动自觉并有效的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酒店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展开

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需要组织内部每一位成员的努力,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具备相互合作的意识,能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和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配合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3)有利于协调饭店内外关系

饭店不仅要为顾客服务,也要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只有让每位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以主人的身份将工作做好,全体上下团结一心,饭店才能健康发展。

(4)提高饭店经济和社会效益

酒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效益。效益来自顾客,只有顾客光顾才会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而公共关系正是要让更多的顾客了解饭店,光顾饭店,在提高饭店效益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地位。饭店公共关系在提高饭店效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就会给饭店带来良好的收益。

三、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材少。目前虽然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材很多,但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设置的教材来说,版本很少,只有姜华主编的《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和梁东梅主编《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寥寥几本,教材内容也不够全面和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对于学生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要求。

2.师资队伍较弱。由于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还很年轻,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前几年的其它专业课程设置里可有可无,如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很多任课教师上学期间自己根本就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如今,为适应专业培养方案与市场接轨的需要,一些老师转行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师资队伍整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还较弱。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体差异,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考核评价体系陈旧。目前,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大多数采用的是一次性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考试的内容上侧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显然这种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加大对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当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在酒店管理专业中亦是如此。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其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与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等。公共关系案例是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由“知”通向“行”的桥梁。实践证明,利用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可增强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论的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教学法。多元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优化选择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多元”的“元”则指“要素”或者“手段”,即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各种教学因素和手段。多元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多元沟通和动态影响的过程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模拟法。由于受环境所限,公共关系很多实训课内容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上模拟。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模拟宾客、迎宾、接待、餐饮客房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虽然课堂不能代替真实场景,但是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再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与情节,使事件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关意识。这种模拟活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及表演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公关工作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尽量与酒店实际工作相接轨。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集理论、实践、谋略、技巧为一体的极富创造色彩和可操作性的应用行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舍弃了教师的传授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深人实际,积极探索,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多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着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掌握公关实务,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公共关系能力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第3篇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needs on talents increase in China,domestic colleges are facing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skills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schoo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local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IMS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our school's specific situation,some professional program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98-02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一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 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国家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国家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系不密切。

2.2 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 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 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太光,陈培友.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48-51.

第4篇

关键词:PPT教学媒体;教学应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64-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脑在课堂的不断普及,采用电脑辅助教学的形式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PowerPoint Teaching(下文简称PPT)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特性,受到了大多数高校教师的青睐。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生动的通过文字、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再者,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也将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放了出来,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目前,有条件的高校,大部分课堂都采用此教学方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大部分高校教师都非常接受此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但也有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大学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并认为回归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如何,有关学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吴荣华等[1]研究了PPT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张晶[2]通过调查分析了PPT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PPT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给出了应对策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PPT与课堂教学”课题组建立了PPT教学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改进PPT教学的具体思路[3];陈福和王嘉毅[4]研究了采用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效果提出质疑。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对于各个专业来说,PPT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甚至由于教学方法及PPT应用不当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对于大学教学来说,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要求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对PPT辅助教学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实践方面,其他专业已经证实为成功的教学方法对另外的专业并不一定适用。比如,对于美术等需要展示效果的专业,PPT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对于《工程力学》专业来说,其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是力学课程,这样的课程含有大量的公式推导以及概念的理解内容,其对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要求更高。陆仕强[5]、张伟和李丹[6]探讨了《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试验改革模型,从总体上指出了此课程的教学思路,但是并没有指出其具体的操作方法。

本文分析了工程力学专业课程的典型特点以及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将两者相结合,并考虑了学生课堂注意力等情况,提出了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工程力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方法和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工程力学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大学专业可以分为文、法、理、工、农、医,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专业特点。然而工程力学专业则有其特殊性,其兼具理科“力学”和工科“工程”两个专业的特点,因而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

1.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理科专业的典型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力学”二字上。显而易见,工程力学专业课程特别注重力学课程的学习,力学学科为典型的物理学科,其特点为理论性、逻辑性较强。从课堂教学来说,在进行力学课程的教学时,概念的理解与延伸和公式的推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各种力学行为是此专业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教学内容。鉴于此,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始终要考虑力学概念和公式的推导这两个重点内容。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不得不采用较严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概念的讲解和公式的推导,如何把握此问题是教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2.工程力学专业具有工科专业的典型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工程”二字上。对于工程来说,往往应特别强调其应用性。将所学到的力学知识应用到工程中是本专业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工程力学专业的应用较广,包括土木工程、水电工程、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众多领域。因此,在进行力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强调其相关的应用性,促进其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这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重的问题。如果在进行力学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此内容,也不能满足此专业的教学内容。

三、PPT教学媒体特点

目前,随着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对其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其教学效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4]。主要观点还是集中于教学过分依赖PPT教学媒体以后,教师的板书明显减小而照着PPT宣科的情况明显增多,再加上PPT制作过于简单,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建议。笔者觉得,要想更好的应用PPT教学媒体,抛开其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和PPT辅助教学的特点,联合考虑这两方面的情况。针对工程力学专业来说,笔者认为PPT辅助教学有如下特点。

1.PPT辅助教学可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板书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明显较少,且无法展示工程应用方面的资料,只能靠说来完成。而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PPT展示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从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同时可呈现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动画、图片和视频等,给学生最直观的呈现相应的知识点。这是板书所无法做到的。

2.PPT辅助教学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PPT教学媒体在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其版面的出现、内容的出现以及排版等都可以进行设计与安排。每一次页面的出现都可以与上次不一样,每一项讲授内容的出现也都可以与前一次不一样,并且可以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采用十分丰富的方式呈现。再者,通过增加视频和动画与声音效果,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屏幕上,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分析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工程力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来说,根据其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应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PPT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1.力学概念和公式的推导往往要带领学生进入力学的思维方式,这样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如果此时采用过多的PPT教学媒体,采用过于“花哨”的PPT方式进行教学,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PPT教学媒体设计的播放效果上,这样并不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十分严谨的力学概念和公式的推导等教学内容中。其PPT教学媒体的特点往往变为教学的缺点,学生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进入PPT教学媒体辅助工具上。对于这样的内容,PPT教学媒体往往列出教学大纲,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学,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需要讲解的概念与公式中。这样既能让学生不至于由于短暂的走神而忘记所讲授的内容,又能带领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于力学行为和工程应用方面,光靠“讲”缺乏直观性。通俗来说,就算教师讲出一朵花来,也不如直接的动画、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展示来的直观。采用定制的动画以及实际工程的照片和视频来展示力学行为与工程应用,可以更好得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力学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展示的工程应用实际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学力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对于有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的疑惑是一剂良方,这是讲授和板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知识的意义,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综上所述,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教学亦一样,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时刻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荣华,于勇,朱起媛.PPT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2011,10(8):196-197.

[2]张晶.PPT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计算机时代,2015,(4):55-56,59.

[3]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PPT与课堂教学”课题组.PPT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课程整合,2009,(2):44-46.

[4]陈福,王嘉毅.大学教学中PPT应用效果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5,(1):29-37.

第5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特色;托利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50-04

0 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高等教育中存在学与用脱节、理论多实践少[1]、课程设置模式单一等现象[2],成为工商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力图以美国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为例,分析说明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托利多大学是美国俄亥俄州13所州立大学之一,成立于1872年。2006 年 7 月与俄亥俄医学院合并后,成为俄亥俄州近百所高等院校中财政预算排名第三的公立大学,目前有10个学院,230个本、硕、博专业,其专业广泛性位居美国第十七位。全校学生对教员的比率为 19∶1,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是全球高校中5%获得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认证的大学之一,其工商管理和信息技术科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了该认证。AACSB提供世界最权威的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及会计学科的认证。在我国大陆地区通过AACSB的学院只有三所,分别是中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因此,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专业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在表1中,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 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 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 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国家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 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图1显示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 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 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 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 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 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 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 Connection 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4 结束语

托利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很有启示。第一,通识教育是工商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和课程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结合起来。没有良好的通识教育基础,各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没有课程之间的紧密结合,一些基础课在以后的课程中很少用到,会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和“学不会用”。第二,及时了解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才能使毕业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才发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第三,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30(1):68-70.

[2]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53.

第6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在工作中锻炼职业技能,课程力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

2、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

(1)课程开发与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开发遵循“目标职业群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课程内容)设计最后教学组织设计”,构建以项目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组专业教师、相关课程专家对企业岗位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进行专业调研,确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针对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等基本情况选定实践专家,再由实践专家、课程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召开研讨会,构想典型工作任务框架,三方汇总典型工作任务调查结果,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专业教师、课程专家针对学习领域的描述,确立课程设计方案和课程标准。

根据旅游企业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需要,课程内容围绕旅游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课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品质、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学习领域的确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本课程设计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项目进行教学,并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其实施,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能完全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一是工学结合特色,完全采用企业案例,项目载体即是旅游企业项目,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是开放性教学特色。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学习动能呈逐渐上升趋势,教师的角色由讲解型转变为指导型,学习动能相对要渐渐减小。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作为子项目,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

(4)课程教学组织设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 综合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作任务及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构、序化。体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重新开发了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描述、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

(5)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要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紧贴企业实际,提高课程岗位实习的适应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旅游工作过程,规范业务操作要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的敏锐度及洞察力。

3、课程建设目标

要突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传统学科型课程是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要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4、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旅游企业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旅游企业专家、学院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制定新课程标准,使课程开发多元化。

(1)课程结构项目化。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将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工作任务的转换。每个项目包含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其内容包括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工作案例、旅游企业案例等。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与知识创新的综合。在课程开发时,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相一致,使得课程载体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任务。

(3)课程实施一体化。首先要聘请旅游企业专家负责实践教学,融教师、“管理人”为一体;其次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教室搬到实验实训室或现场,融教室、旅游企业为一体。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注重落实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环节,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4)“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设计既要注重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旅游企业岗位群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服从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走出去,请进来,以其成长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构筑由低级简单任务到高级综合任务的框架,系统化地设计工作过程。

三、结论

围绕旅游管理企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实施课程建设,新课程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融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一体化,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模式目标取向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模式改革为“素质本位”模式的课程;课程的“现实目标”取向改为“未来目标”取向。选取实践专家成长所经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施,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通过课程开发与建设,也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r].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北京,1999。

[2]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第7篇

关键词:以赛促教;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软件;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4-03

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角色分工介绍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一种以沙盘为载体,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的体验互动、学习竞赛并存的活动,是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综合产物,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管理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借助沙盘模具,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的主要部门和工作对象制作成类似的软件模块,将企业运行过程设计为动作规则,进而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这样就将“企业”搬进了课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围绕企业三大核心职能(营销、生产、财务)的工作流程进行角色定位,包括CEO首席执行官、CSO营销总监、CFO财务总监、COO运营总监,每名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职责。CEO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决策和全盘思考的能力,并需要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来协调经营中各岗位人员的工作;CSO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综合分析各个不同市场上产品的价格、需求和竞争状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做出广告投放决定,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洞悉竞争对手在各个目标市场的销售情况;COO负责企业的生产计划、原材料订购,根据市场状况扩充改进生产设备,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CFO负责筹集和管理现金,做好现金预算,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做好财务分析。

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感悟

为了提升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联合高校推行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软件为载体”的专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值得推行的培养途径。用友、金蝶和中教畅享等企业已成功推行了“ERP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TMC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得到了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指导教师,我全程参与了从企业管理沙盘大赛校赛到全国总决赛整个比赛流程,亲眼见证了学生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在这里谈谈指导学生的一些感悟。

1.引导入门,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一个仿真企业环境、业务流程、模拟职能岗位的操作软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软件,需要了解各个岗位的角色分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需要掌握整个操作经营规则,如:各个角色操作权限、经营年限、得分规则等。在沙盘大赛校赛初赛中,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沙盘软件,基本上是零基础。为了提高比赛的水平,在初赛开始前,进行了一个月的沙盘软件入门培训,由指导老师讲解操作经营规则、操作流程,通过入门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入门,是练习沙盘模拟大赛的基础。

2.培养战略思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仿真现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小组对抗比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6~12组,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CFO、CSO、COO等职务,模拟企业经营6年。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每一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在沙盘实训中,学生要对广告费用投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调整、贷款以及资金使用等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形成决策方案。因此,通过平时的沙盘练习,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战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总结各种战略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能根据竞争对手的动向,适时调整战略方案。

3.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管理要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因此,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是一个模拟企业中四个角色CEO、CFO、CSO、COO操作的融合,各个角色既要明确各自的操作权限和岗位职责,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在整个团队中,CEO起着关键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参赛心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以季度为经营周期,模拟企业连续经营6年的操作软件。在经营过程中,当资金断流就显示破产信号,退出比赛。在经营的24个周期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广告投放错误、资金短缺、原材料订购不及时、产能跟不上、没有及时交货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沉着冷静,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策略。企业所有的经营决策都要考虑全盘的需要,在保证企业存活地前期下,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和分数。在经营的前三、四年,做到骄不躁、败不馁,在小组团队共同努力下,经营到第六年,并保持较高的分数才是最后的成功。因此,在沙盘模拟比赛中,不仅比的是技术、策略,更比的是良好的心态。

5.心系学生,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持续时间比较长,要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层层筛选和考验。指导教师团队不辞劳苦,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以投入于学生培训工作中: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软件操作、组织校内选拔赛;在随后的省赛、国赛中,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当学生在训练中第一次经营到600分时,我们比学生还要高兴和欣喜,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出现策略失误时,也不能过于责备,要鼓励学生摆正心态,调整策略。

三、以赛促教,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

1.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操作软件,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组织相关的“沙盘协会、社团”,或者以开设《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过程,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之所以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沙盘模拟中每位角色扮演者要想做好自己的角色都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扮演CEO角色的学生会去图书馆查阅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书,培养预测、分析和决策等综合能力;扮演CF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课程,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现金状况,为CEO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扮演CS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如何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通过博弈取胜;扮演CO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学习生产管理、管理学等相关内容,培养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精准的生产计算能力。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

2.以赛促教,把沙盘练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进度控制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需要借助实训任务来完成,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就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的操作软件。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老师可以先讲述主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对理论知识有了整体地把握之后,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操作,并将实训操作过程和成绩列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任务后,及时总结心得和体会,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沙盘实训操作相结合。

3.以赛促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定位是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企业从设立初创、成长发展到倒闭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营管理团队具有战略规划、整合资源、市场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分为十个实训模块,即企业创立实训(4学时)、战略制定实训(8学时)、全面预算编制实训(12学时)、营销管理实训(18学时)、生产运作管理实训(18学时)、财务管理实训(18学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18学时)、企业信息管理实训(8学时)、企业文化管理实训(8学时)和企业对抗模拟综合实训(模拟企业运营6年,32学时),共计144学时。通过强化学生毕业综合实训、实习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更好地实现职业定位。

四、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经验的推广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通过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用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业务流程、模拟职能岗位,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优势,学会如何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团队,掌握了团队管理的一些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操作不仅可以运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环节中,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重点专业建设以及对外校企合作服务等。通过这种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参与过程中发现知识的缺陷,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在沙盘实训过程中可以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积累丰富的资源素材。同时,可以为周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企业战略制定、生产计划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营销策略比较、团队协作等对外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推动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吴晓琼.浅谈高职课堂教学的创新[J].职业圈,2007,(24).

[2]夏远强,叶剑明.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兰亦青.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科技信息,2007,(18).

[4]刘嫦,刘永萍.ERP沙盘对抗赛的失误盘点分析[J].商业文化,2008,(6).

[5]张学敏.TPACK框架下经管类专业跨学科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第8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法;理工科学生;复合型人才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世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程技术单一型人才,向懂经济、会工程、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过渡。一名高素质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本领,更要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人员与资金分配的管理能力,以及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投资眼光。因此,工程经济法作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教育教学方法顺势而生,开始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

1工程经济法的内涵

工程经济法是一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将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以技术为基础,管理为纽带,经济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由于理工科学生缺乏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会遇到处理相关问题的情况,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工程经济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树立并强化学生的经济意识。所谓经济意识,简单说就是“省钱与盈利”的有机统一,①这是工程经济法的中心目的。工程项目或者企业的盈亏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对学生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税务管理、管理成本、风险评估、工期管理等内容的讲解,让其有大致的知识框架,明白如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做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运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去科学合理地管理工程项目。

(2)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常遇到的经济问题。教学方法要讲究传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②在传统的书本教学基础上,可以采用互联网教学、趣味互动游戏法、案例教学法③等多种方式。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如专利权的申请与维护,企业遇到不正当竞争时如何处理,生产者的质量责任与义务等,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去切身体会这些常遇到的经济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3)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与模式。建国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管理制度尚未完全统一确立,很多行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还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但应当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制度演变史,以及变革的主要方面,方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具备系统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意识。

(4)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与长远眼光。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宣传、经营、维护是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技术的操控与相关的管理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因素,优化工程成本,从而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必须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力争把企业或者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到最大化。

2理工科学生的含义与特点

为了研究理工科学生的含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理工科具体包括哪些专业。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其中理学包括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力学类等;工学包括机械类、材料类、土建类、水利类、武器类、电气信息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工程力学类、林业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等;农学包括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医学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等;医学包括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等。所以,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理工科学生是“将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他们将是科学物化的实际承担者,是从事设计、施工、工艺、生产、规划和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来说,理工科学生除了理工科院校中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还包括非理工院校(如一些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受教学方式及所学专业的影响,思维模式与行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科学培养,但忽略人文教育。工科是思维基础是“工具思维”,理科的思维基础是“科学思维”,文科是思维基础是“人文思维”。长期以来,理工科学生受传统模式影响,虽然养成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却淡化或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给学生的长远发展留下较大的弊病与隐患。人文精神是科学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去指引我们去探索,那么即使学到再高超的技术,可能也会误入歧途。

(2)专业培养深入,但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相关行业的需要,理工科学校的专业课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技术层面的传播速度却远远快于法律知识的传播速度,这就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知识体系的缺失。理工科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技术,更要注意储备法律知识,要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并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对待法律要做到学、懂、守、用,学习法律常识,懂规矩,守纪律。此外,还要运用好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3)崇尚理性务实,但思维容易机械。理工科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态度与逻辑方式,他们认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对待自然科学,他们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精力,理性务实、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他们有着批判式的思维,严格认真,实事求是。但是对于社会科学,他们往往不甚感兴趣,自然也不会较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匮乏,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很容易只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兼顾全局,经常形成一些偏激的观点,造成思维上的机械呆板。

3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的研制成功,天宫二号的顺利发射,超级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中国的科技力量得到充分证明。然而这些科技进步也对我们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弊病也逐渐暴露。结合理工科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1)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理工科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多地重视专业课的教育,却忽略了工程中最基础的造价投资、经济分析以及市场的研究,造成学生的经济意识普遍缺失。大一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学习专业课,大四实习求职,整个四年的教育中鲜有人文类、管理类、经济类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专才,而不能成为全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学生缺乏经济类、管理类知识。部分理工科学生由于学习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得以补充。但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或者自身兴趣的问题,经济类、管理类知识十分缺乏。工程单位与企业对懂管理与经济的工程技术人才有着迫切需要,但学校对理工科学生的管理类、经济类教学投入却严重不足,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学生对工程中常遇到的经济类、管理类问题缺乏必要了解。与工程实践相脱节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了解,也就自然不会经常思考这些问题,长此以往,一旦在工程中遇到这些经济类、管理类问题,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他们很难立刻想到对策。因此,工程经济法中的案例教学,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十分必要。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在特定行业的就业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培养和就业等多方面,工程经济法都有其必要性。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工程经济法的价值与意义

(1)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实施,离不开经济上的规划,通过工程经济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成本计算、投资、运营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如何把钱花到对的地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省钱,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工程项目实施各环节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2)培养学生的管理与决策能力。由于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生产管理经验,使得他们在管理、决策等方面畏首畏尾。通过工程经济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启发式教学,逐步锻炼他们的表达、管理与决策能力,同时也可增强他们的口才,树立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引入工程经济法,综合考虑初投资、运行费用、使用寿命等,进行经济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佳方案,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打破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局限,让他们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增加,实现双赢。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