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能教育行业市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现代物流;智能装备;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8-02
1 现代物流业概述
1.1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复合型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连接着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贯穿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三大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也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并且,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3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占GDP的比重为6.8%。
1.2 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物流大国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启动后,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物流大国的行列,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同时,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的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伴随着物流运营规模的快速扩展,我国物流基础建设和硬件规模也呈现递增之势,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的建设持续升温。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1.3 现代物流业亟需转型升级,提升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根据《2013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但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比美国、日本、德国高出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明显。同时,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低于物流费用增速,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物流仍处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过程中,物流效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优先发展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
2 智能装备业概述
2.1 智能装备是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的先导性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物流装备作为现代物流技术的载体,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先进的智能装备能够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运作水平,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实现企业物流装备和信息的现代化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成功的有效途径。
2.2 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物流产业也面临升级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对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使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处于快速增长周期。2013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超过了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成为物流系统技术与装备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受电子商务物流大发展影响,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系统出现爆发增长,GPS设备、快递手持终端设备呈现高速增长,输送分拣设备、物流拣选技术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些新的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影响巨大。
2.3 智能装备应用范围广泛,新型装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据《中国物流装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所有12种类的物流装备在应用市场上均有高于20%的企业正在使用。目前,仅有17%的企业采用纯人力的物料搬运与装卸等操作方式,32%的企业采用单纯的平面仓库模式,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和新技术物流装备不断涌现。
在应用领域层面上,随着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种行业出现丰富多样的物流技术应用形式,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在物联网、检测、智能识别等技术的支撑下,物流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AGV特别强调全自动化,配置品种丰富和专业化的搬运移载工装,使其能够运用在几乎所有的搬运场合,甚至设备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自主完成任务分配和路径选择,几乎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3 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业人才需求分析
3.1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的人才需求量庞大
随着物流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十分迫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在广东省特别是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珠三角地区,由于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行业,其物流行业相关人才的缺口达到60万人,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生产制造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对物料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等岗位人才都有需求;其次,广东省的交通、运输、外贸、第三方物流企业众多,有许多是物流龙头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庞大。
3.2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复合型人才
由于物流与智能装备是涉及全产业链、多社会经济部门、连接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的复合型产业,主要有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
3.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层次人才,目前尤其缺乏高技能、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的需求层次方面,由于物流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多。
尽管广东省已基本形成以中高等教育和职业认证教育为主的双轨运行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现阶段广东省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包括外贸、外语应用、国际商务等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相关的经验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纷纷以高薪招聘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而各类大中型国内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高端管理职位。另外在基层岗位上,物流人才和其他岗位相比表现出在流动性大,忠诚度低,各类人才的系统性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都参差不齐。
4.1 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迎合行业需求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到达112所,其中9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占85%;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已招收培养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7.1万人(含在校生),为地区经济建设输送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4.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物流管理人才约为2.6万人。而近年来以物流管理为主专业的毕业生能基本实现就业,这些数据表明了我省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
4.2 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问题
但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要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缺少协同、缺乏专才。
相关专业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足,没能体现行业特色或地区特色,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开发,使得在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企业需要不匹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复合型、高技能、高层次的要求。
4.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要校企多方协同培育
针对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求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各方必须重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满足广东省物流产业升级和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在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上,广东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管齐下、发挥协同作用:
(1)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过程中,要重视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在设计之初做好充分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多方深度参与,通过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在设计完成后,还要注重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细节。
(2)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企业与各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实际的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3)加强普通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企业对物流和智能装备的人才是有不同层次的,而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应有所区别,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层次,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
日前,美国新闻网站BusinessInsider,预测了未来十个有可能催生出价值10亿美元巨大市场的新技术和新服务。
1,移动支付
Square、Intuite公司的Go Payment以及PayPal等可以让消费者再任何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完成支付,到去年底,Square的市场估值已经高达30亿美元,这个市场仍在婴儿期,随着时间流逝,移动支付将会成为下一个巨大的市场。
2,NFC(近场通信)
NFC可以让智能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非接触的方式交换信息,典型的应用是手机在商户的支付。这种技术未来可以用在人和人之间交换各种信息,包括游戏和社交网络内的信息。
3,社交电子商务
社交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行业。消费者越来越喜欢网上购物,如果加上好友和微博粉丝的推荐,网上购物体验更好,也变得更加个性化。
Pinterest和The Fancy等网站,正在通过全新的用户界面,改变人们购买商品的方式。到今年二月份,Pinterest被风投估值为25亿美元。
4,移动教育
智能手机和平板成为普及商品,这也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快公司》网站曾经评论指出,移动设备的普及,将会带来“掌上可以获得的教育”的理念,移动教育在一些发达市场已经开始成长。
5,人力资源的自动化
科技的进步,也在重塑人力资源管理行业(HR),中小企业可以将信息保存在云中,让员工点击一下即可获取。业内媒体称,新技术将会在保险、工资单等基本业务之外,给人力资源带来更大的变革。
6,移动诊疗
如今,医生和护士配置了平板或智能手机,可以更加快速查阅病人信息。信息的便捷将会改进医生诊疗效果,改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帮助病人保持健康状况等。
7,人工智能
如果人工智能变得足够先进,可以在信息获取上代替人力,则机器可以完成更多的服务业工作。比如在拨打客服电话时,一个英语足够好的机器人,可能提供比照本宣科的外包员工更好的服务。
8,电商配送
亚马逊和eBay已经在配送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但是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取货柜将大幅提升配送效率。
9,移动办公的技术支持
越来越多的公司,支持员工用智能手机和平板来办公,因此将会催生相应的IT技术支持的需求。诸如ZenDesk等公司已经将支持工作外包。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推动下,慈星股份围绕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与基于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私人定制服务,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经济和先进制造高端装备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引擎,全面进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服务转型
抬手、站立、侧身,智能化的身体采集系统在4~8秒内即完成测量,在屏幕上生成1:1的三维人体模型,再在模型上进行换衣试穿,如果对款式、花纹不满意,还可以自己动手修改。这么智能的量身定制来自于慈星股份研发的3D针织服装定制技术。
“服装个性化定制本质上是用工业化流程高效生产个性化产品,相比传统的产销模式,不仅可以让销售终端通过互联网方式直接与生产商对接,消除经销商环节的层层加价,减少生产商及终端销售商的库存积压损失,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流通及销售效率。”慈星股份董事长孙平范介绍,2015年慈星实施了市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物联网下的服装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面向国际服装市场的D2M2B生态系统。
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系统,将设计、生产、营销以及供应商等各大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众包设计、智能生产供应管理、可追溯订单交付、个性化柔性定制的全流程服务,进而建立一个全新的针织服装产业链运作的规则……慈星云定制平台的思路在孙平范心中酝酿已久:整合集聚服装原材料、辅料、智能纺织装备、设计师、电商平台、品牌服装等众多资源,各自分工合作,先在适当个体中建立样板智能工厂,展开带头示范,建立新的协作规则,边示范边拓展,最终达到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形成更广泛的以物联网为基础设施和以互联网为实现工具的产业协作经济发展新形态。
做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
2012年,慈星股份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产业预估:工业机器人全球技术和市场已十分成熟,主要技术在德国、日本等国家。2012~2015年市场年均增速27%~30%,到2014年、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预计2016年以后的5~8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通过调研,我们选择了扬长避短的战略,切入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以及有巨大需求量的系统集成应用,并导入机器人视觉技术,将慈星机器人项目定位于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慈星股份负责战略发展的副总经理李立军表示。
在慈星众多的机器人应用开发中,“自动对目缝合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在纺织行业的第一个应用。在慈星股份的研发车间可以看到,一边是人工进行传统针织毛衣的缝合,另―边是全球首创的毛衫自动对目缝合系统正在作业。同样缝合一件毛衣,这套系统仅用了人工操作三分之一的时间。
据了解,该系统由中国、瑞士和意大利三个国家顶尖的针织机械、控制工程师精心打造,突破了传统毛衫缝合只能通过繁琐的人工视觉对目的瓶颈,大大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并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当然,这仅仅是慈星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冰山一角,慈星还有许多这样“小众”但业内领先的机器人,比如专门针对皮革、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行业研发的能够进行多维度工作的3D缝合机器人,能实现制鞋自动化流水线等等。
李立军表示:“以全球视野,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每个细分环节上又大又亮的珍珠通过以价值认同为纽带,串成一个价值链,为终端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串珍珠模式”开启了行业优秀资源整合之路。目前服务机器人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产业链搭建并不完善。以串珍珠的模式,集成了上游的优质硬件+中游人工智能+下游销售渠道的产业资源整合。同时,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也宣告新品进入量产阶段,对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及相关产品销售、盈利能力等起到积极的影响。
用文化+科技布局服务机器人
2016年,慈星股份举行了服务机器人产业战略及新品会。会上了面向儿童的智能产品“阿U兔智”。“阿U兔智”定位是一款儿童陪伴型机器人,在功能方面包含了教育教学、互动娱乐等,在技术方面包含了语音语义、图像识别、脑电波控制、定位导航避障等人工智能技术。该产品以动漫IP驱动用户,用儿童文化内容增强智能产品的用户粘性。
“和‘阿U兔智’一起的还有一款‘阿U幻境’产品,这两款都是针对儿童的智能产品,具有益智和启蒙教育两大主要功能,目前我们的服务机器人主要切入儿童教育和陪护领域。”李立军介绍。
“我们把服务机器人定位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快消品,虽然需求量大,但并不是刚需,消费者可买可不买。如何让服务机器人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抓住客户的消费痛点是这个市场的最大难点。因此,我们选择和阿优文化合作,以‘文化+科技’的核心价值来发展慈星服务机器人产业。我们卖的首先是动漫文化,然后再是从这个文化延伸出来的机器人智能产品,这样一来消费者更有熟知度,也有利于发展新的消费群体。”李立军表示,儿童教育陪护是慈星首先切入的服务机器人领域,未来会逐步进入助残助老等技术要求更高的领域。
在积极部署产业实践的同时,慈星股份还以国际视野引进人才团队和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的运动控制研发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与人体工程学实验室全球领先的机器外骨骼团队、瑞士联邦理工及巴黎东部马恩-拉瓦雷大学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等产学研合作。
“我们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开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客空间,引进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优秀机器人团队和先进技术。”孙平范表示,作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慈星股份将致力打造成为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先企业。
相关链接
服务机器人与“互联网+”项目布局初显成效
2013年,慈星股份开始通过一系列收购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包括芜湖固高、宁波慈星机器人、东莞中天自动化、苏州鼎纳,完善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区域。
2015年,慈星股份开始调整工业机器人业务战略定位,发展系统集成业务,未来有望在纺织服装自动化、3C自动化等领域发力,分享自动化行业成长盛宴,成为为公司贡献收入与利润的重要板块。
在家电市场表现低迷的窘境之下,智能家电已经被视为家电企业从根本上转型的救命稻草。虽然目前智能家电面临着“行业热、市场冷”的局面,但从业者无一不看好未来的增长空间。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不久前主办的中国智慧家庭大会上,家电市场研究机构北京中怡康就预测,未来5年智能家电将有1.5万亿元的市场需求空间。
从目前智能家电市场来看,智能电视早在2012年就开始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智能电视的零售量渗透率达到76%,与 2013年相比上涨了近30个百分点;98%的消费者表示乐意购买智能电视。
相比之下,白电产品的智能化起步相对较晚。“今年是白电智能化元年。”中怡康总经理贾东升表示,2015年10月,白电智能化开始发力。2015年1~10月,洗衣机、空调、冰箱三个智能品类的零售量占比分别为4.0%、3.5%和1.1%,与2014年相比分别提升了3.4、1.0和3.2个百分点。
而厨卫电器和生活小家电的智能化刚刚崭露头角,但更多体现在App应用等单一智能功能,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化的智能体系。贾东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小家电的互联网化场景较难描绘。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裁赵峰透露,业界对智能家电的增长空间有比较统一的预测,即行业年增长率将维持100%以上。
“企业围绕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家电产品创新,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更多产品,那么智能家电的市场规模是不可限量的。这也是很多企业都在争夺这块市场的原因。”赵峰表示。
不过,智能家电行业要取得长足发展,还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几大难题。首先,产业大、格局小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缺少顶层设计,行业热,市场冷,资本竞相追逐,但消费者却找不到一个简单安全的解决方案。”贾东升说。
究其原因,赵峰认为,一方面部分智能家电离用户需求较远,最终给终端用户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太低,使用也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创新是智能家电企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跟风”和“同质化”现象频出,这都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重销售、轻体验。商家、厂家对消费者更多的是教育,而非场景式体验。面对智能单品,消费者感受到的便利性不强。智享乐居CEO梅晓春认为,“有标准、有内容、有场景、有需求、有互动”的沟通方式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市场。
关键词:物联网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与共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49
1 行业背景
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新生事物一旦出现,发展是势不可挡的。物联网是世界信息化发展新的推进,是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深化,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目标是实现一个智慧化的世界,让生活更舒适、生产更高效。信息的交互,不再局限于人与人。预计到2020年,500亿个智能物体(smart things)将连接到网上(人均6个),物联网试图实现人类居住空间的“可知、可思、可控”。可知,知道周围的情况;可思,能够对知道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综合与决策;可控,能够根据感知信息及智能分析对周围进行优化响应与影响。互联网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而物联网的使命则是要把人类带入“智慧时代”。
物联网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近两年发展速度迅猛,在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各省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进展,把物联网相关产业和技术运用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受政府政策推动作用的影响,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并有28个城市出台具体建设规划及行动方案,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产业规模巨大、带动力强,已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物联网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9个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在深圳第十三届高交会上专家指出,物联网产值将为互联网30倍,未来人才需求量巨大。
目前,物联网产业市场特征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发展估计还有一段时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是单靠行业、教育、政府哪一方面能够推动的,必须是国家政府主导驱动产业发展、行业应用引导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行业(如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家居)优先带动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市场力量正在加快进入物联网产业。
2 物联网人才需求
产业规模的高速扩展必然带来人才的短缺。更何况物联网专业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寻找多学科都懂的高复合型人才难上加难。通过广泛物联网相关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仅占30%,需要大量的项目工程实施及维护人员。物联网人才资源紧缺,呈“金字塔结构”的人才资源结构,塔顶部分由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底部是众多技术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组成应用、服务团队。因此,需要培养大量具有物联网技术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渐渐成为热门专业,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机遇。截至2012年,全国本科已有近百所、高职有近70所开设,各类院校纷纷申报物联网新专业的情况还在继续,物联网教育市场逐渐变大、变热。
3 物联网教育面临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也给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带来许多困难,人才培养方案总是不能完善、适应社会需求方面总是不尽人意。各类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大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上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市场接轨不够,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突出。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有所脱节;培养学生社会认可度不够;教学实践环节差,技能训练不够;师资培训投入不够,师资培养缺乏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实验实训条件有待完善与加强;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多数局限于向企业输送“实习人员”;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没有起到推动专业发展应有的作用。
蒸蒸日上的物联网产业给物联网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物联网专业培养带来新的挑战。物联网应用是跨专业、跨学科、高难度、深层次的应用,需要计算机、电子电工、通信、自动控制、软件、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因此,物联网专业教育对师资要求高,由于跨专业,跨学科,需要学习、补充新知识,师资培养有一个较长周期。物联网工程实践性强,对实验设备要求高,学生培养成本高,培养成熟的技术人员周期变长。目前物联网专业教育处在四缺状态,缺教材、缺师资、缺设备、缺经验。
因此,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再按照传统模式,很难做到更好,并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探索校企合作与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
4 校企合作与共建模式
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而物联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经验要求很高,物联网人才市场需求虽然很大,但综合人才却十分缺乏。为弥补物联网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需要培养大量具有物联网技术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信息类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加快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4.1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领域广博、技术精深,各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自身特色,实施校企合作与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进行广泛的物联网人才需求调研,校企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抽取出高职学生能胜任的岗位职业能力,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2 共同参与培养过程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确定教学实施安排。理论课原则上在校内由专职教师完成。校企共同实施实践教学部分;企业给学校师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对学生学习及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学生毕业后优先到该企业就业。
4.3 校企共建实验室
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校内优势资源,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校内技术公关研究室。校企共建物联网实验实训室,除满足专业教学外,重点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和行业优势。协商物联网企业将部分体验设备放在学校,学校给企业冠名。企业不用占场地,学校还能用于教学。共建国内某行业领先水平的实验实训室,企业承揽相关项目时,可带客户来学校参观。也可以为教师、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提供实验支持。
4.4 师资队伍共建
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研究型工程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参加物联网相关培训。安排老师到物联网企业锻炼是很好的举措;企业为学校提供机会让老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并为企业发展建设提供规划策划、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配合企业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新职工岗前技能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新技能新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赛前培训等。学校可邀请或聘任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教师,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提供建设性意见。通过师资队伍共建,使老师能把握市场、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
4.5 共同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校企共同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论证、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校企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合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4.6 共同实施企业项目
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物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凸显,各种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逐渐铺开,物联网工程实施人手不够。学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学校可选派老师和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实施过程,独立承担或协助完成相应的任务。以项目的实施驱动校企合作的深入。为企业解决了廉价劳动力问题,学生、老师也得到了锻炼,对学校、学生、企业都是有益的。
5 结束语
上周,沪深300指数上涨2.60%,计算机行业上涨0.32%,行业跑输大盘2.28个百分点,其中硬件板块下跌1.19%,软件板块上涨0.56%,IT服务板块上涨1.48%。个股方面网达软件、真视通、神州易桥涨幅居前;*ST三泰、湘邮科技、华力创通跌幅居前。
国际市场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在无地图乡间道路上也能导航;Waymo计划年内在凤凰城正式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Uber将测试无人机送餐服务,最短只要5分钟;美国白宫成立人工智能工作组,将决定美国对AI的投资力度。
国内市场
腾讯智慧零售首家全自助化智慧餐饮门店亮相深圳;科技部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京东智能音响叮咚mini2,与英特尔宣布战略合作;青海省卫计委携手腾讯共建“互联网+健康医疗”。
A股上市公司重要动态信息
达实智能:中标1.9亿元智慧医院项目;广电运通:与腾讯公司、财付通签订1883.82万元地铁云平台AFC项目;全通教育:中标3496.44万元科创集散地服务项目;麦迪科技:与安挚投资签署产业并购基金框架合作协议;世纪瑞尔:拟1000万元占比50%设立中唐瑞尔。
投资策略
据了解,Datalogic在全球固定式零售扫描平台领域市场占有率为37.4%,世界排名第一;手持式扫描设备领域17.4%的全球占有率,世界排名第三。尽管Datalogic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交付的背景,但是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程度已经尤为明显。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专业IT企业,中航网信依托集团庞大的产业集群,业务涉及物联网、制造、通讯、教育、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以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如中航网信所牵头的分销业务发展模式在Datalogic ADC的中国市场策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教育投影机。教育投影机主要是应用在高教、普教、幼教等多种教育机构的投影设备,通过老师的操作,让学生通过投影实现教育的设备。目前,投影机行业已经逐步将教育投影机从商教两用投影机中分隔开来,成为一股更强的细分市场。特别是智能教室与电教化的升入,很多厂商已经将教育投影列入重点推荐产品,并在教育市场进行广泛推广。
教育投影机一般采用吊装方式固定在教室内,避开学生和教师的直接接触,但同时要保证方便的操作性。
还要通过计算机为核心,连接投影机成为一套整体的智能教育系统,成为智能教室最重要的部分。让我们再来看看教育投影机的几大要素,方便用户有的放矢的选购产品。
第一,字迹清晰。教育投影机最常展示的是文字和图像,至少要达到1024*768 以上的分辨率,亮度应在3000 流明以上,方能让后排学生看清楚投影幕上的文字。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教育投影机应该更加重视输出质量,达到清晰锐利的显示效果。对比度也是至关重要的指标,对比度越高,画面的层次感就越强,画面的深浅就更有层次和更清晰。DLP 投影机较之LCD 投影机对比度高很多,所以DLP 投影机非常适合在学校使用。
第二,短焦距,大荧幕。教室空间有限,要实现小空间、大荧幕带来的震撼效果,需要采用短焦产品来提升投射比例,这也是教育投影机最新的发展趋势之一——短焦教育投影机。最新短焦技术的应用,让教育短焦投影机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也安装自如,不仅可以用于大型教室,在小班制的小教室也能方便安装。同时,超短焦机型安装距离短,投影阴影面积小,也可以为室内增加更多的活动区域,观众位置更加方便。比如优派PJD6362Ls 采用最新短焦技术,投射比为0.49,意味着距离投影幕一米远即可分别投射出100 英寸的画面。
第三,色彩精准。教师在展示教育图像或者视频时,靓丽的色彩,“所见即所得”的画面效果,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色彩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展现更宽广的色域,真实呈现“所见即所得”的色彩。明暗场景的自动适应和识别,无论明暗场景都能投影逼真的色彩效果,都将为智能课堂增光添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投影机采用增色模式,对色彩进行了调校后,色彩过分艳丽失真,与真实景物和色彩相差甚远,在挑选时需要规避。教育投影机一般还会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色彩模式,方便老师根据投影环境和个人喜好选取合适的色彩模式。
第四,操作简易。目前,教育投影机在操作系统中加入了更多人性化设计,比如智能重启、自动开关机功能。可以在关机三分钟内立即再次开机,发现忘记事项可以迅速开机补充。无讯号输入时可以自动休眠节能,按任何键又可自动启动投影机等。再如,待机状态下,插入VGA 讯号线可自动开启投影机等等功能,都可为老师节省大量时间,无需等待,不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