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第1篇

一、完善机制,增强专利工作动力

2005年,我们继续着力建立健全全区专利工作的各项机制,不断增强专利工作的动力,用完备的机制保障专利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去年,为推动创建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我区成立了原创:区知识产权试点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我们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抓紧筹备落实区知识产权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保障作用。

2、明确机构职能。今年区科技局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职能变化的需要,对原先的“三定”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三定”方案明确科技局内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知识产权科的职能,包括贯彻各级政府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组织拟定和实施全区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划;组织研究全区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专利技术实施;负责全区专利执法工作,依法处理专利纠纷,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指导全区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及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全区知识产权宣教和培训工作等。同时新方案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明确3名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工作。

3、完善相关制度。今年10月,由区知识产权局调研论证和提议,经区长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我区正式建立了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并配套出台了《XX区专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办法》确定:今后区政府每年将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XX万元用于对全区单位和个人专利申请的资助、专利宣传培训工作的补贴、专利授权的奖励、专利考核工作奖励等。专利资助专项资金的建立为推动我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进步、推动全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4、强化目标考核。今年,区政府把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问题。年初由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制订了全区专利工作的详细目标,并把具体指标纳入全区科技工作考核体系,对乡镇、系统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考核,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开展和步入良性循环。

二、夯实基础,扩大宣传培训效果

宣传培训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必要环节。今年我们把宣传培训作为基础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大范围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1、制订宣传计划。区知识产权局在年初根据市下目标制订了全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宣传培训计划,并按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圆满完成市下宣传培训任务,全区今年共发放知识产权工作宣传材料XXX多份。

2、开展宣传活动。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送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专利申报、专利策略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宣传培训工作。4月26日,我区在区XX礼堂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主办了一期主题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专题培训班,来自区内外企事业单位近XXX名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受到参训人员的好评。年内,区知识产权局、专利事务所工作人员跟随科技“三下乡”队伍,足迹遍及全区XX、XX、XXX、XXX等十几个乡镇。

3、扩大宣传影响。为扩大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对外影响,我们借助区政务信息系统和省市知识产权部门信息系统两大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及时报道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动态。全年由区知识产权局编写相关信息X篇,在省知识产权网站、《XX日报》、《XX通讯》、《XX信息》等各类媒体上稿件、信息X篇。

三、抓住重点,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进步

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企业的重视和参与。2005年,我们把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作为重点,结合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的要求,尽力为企业提供服务,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加紧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我们按照推进计划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培训两大措施,提高企业申报专利的热情,促进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帮助企业落实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职责等各项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努力,今年我区又新增X家全省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推进计划企业,全区实施该项计划的企业总数达到XX家,通过他们有望带动更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推动科技项目申报。今年区科技局帮助XXXXX公司的年产5000台XX机项目申报了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该项目实施前期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深泥脚水田行走地盘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平升平降割台等技术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区知识产权局抓住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亮点,会同区科技局多次上跑省厅,下跑企业,为专家、为企业、为项目及时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该项目已于去年12月份通过省厅审核,项目实施期内省科技厅将分批拨付总额超过XXX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3、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为加强专利管理,充分发挥专利信息的作用,我们今年建立了全区专利数据库,面向社会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帮助单位和个人进行技术查新,专利文献检索,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觉利用专利信息。

四、严格执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今年,我区严格执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有关文件的精神,专门配备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开展执法活动,区知识产权局X名同志取得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证。

4月上旬,区知识产权局为配合对2003—2004年度知识产权管理优秀商业企业的复查挂牌活动,在城区范围对XX超市、XX大药房、XX商厦等部分商业零售企业假冒、冒充专利商品及其它专利侵权商品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此次检查对涉及专利标识不规范企业发出了整改通知书,对11起专利侵权案件进行了撤柜查处,初步净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维护了专利商品生产厂商的合法权益。

11月下旬,区知识产权局再次组织力量到市区XXX超市开展了流通领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共查出10件专利标识不合格商品。通过专利执法专项检查,通过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有力打击,较好地维护了城区商业零售业市场的秩序,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也较好地积累了专利行政执法的经验,推动了我区专利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2005年我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全区企业和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知识产权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有限;知识产权各项管理工作亟需制度化、规范化;专利申报还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偏少,专利授权率低等等。差距就是目标,压力就是动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完善和克服。

五、06年工作打算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省知识产权试点区考核验收的契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形式,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思路,发挥部门职能,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切实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强化宣传培训。组织专家在党政机关、企事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企业一般技术人员三个层面深入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和专业培训工作,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广传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务,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全区2006年计划就知识产权工作培训各类人员XXX名。

2、优化激励政策。切实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兑现知识产权工作各项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充实完善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努力探索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新路。

3、硬化目标考核。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和经贸委分别在机构建设、宣传培训、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订等指标任务方面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硬性考核和奖励。全区2006年专利申请量要突破XXX件大关。

4、深化试点区建设。及早对照方案,认真组织自查,落实各项试点内容,确保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评估验收,力争创建成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原创:

第2篇

摘要: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主要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疏漏;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滞后,管理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大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队伍等。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0引言

知识产权是关于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权利。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发[2008]18号)《纲要》指出,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1]《纲要》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产权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与否,任务目标完成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1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就是高等院校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法治的不断健全,我国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1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淡薄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我国高校领导层和一般管理者中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传统观念和意识还存在于高校相当一部分领导、一般管理人员、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头脑中。他们对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缺乏真正了解,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认识不足,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把数、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鉴定与获奖成果数等当作科技工作要求的主要方面,而且往往把这些指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这种“重成果轻专利”的政策导向下,教师们申请专利保护的敏感性差,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水平的评估,轻视经济效益的发挥。科研成果一般以、成果鉴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公诸于众,使其丧失了作为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新颖性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又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免费被世界各国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疏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仍有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大都由科技处管理人员兼管,这样做不仅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知识产权的健康开展。另外,这种相互脱节、互不协调的运行机制,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形成了知识产权流失的“暗道”。如高校大量教师通过跳槽、考博、留学、访问等途径离开原学校,谋求新的发展,而将所掌握的技术资料、图纸、成果、软件等带到新单位;大量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在校期间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离校时将有关技术秘密直接或变相地带走;一些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在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活动中,为了一己私利,将技术秘密非正常地转移到兼职单位;有的把职务发明当作非职务发明进行专利申请等等。

1.3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滞后政策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科教人员积极性的问题,现在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有些政策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使那些从事专利技术转化的人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回报。[2]目前高校科研人员的收入主要有工资、岗位津贴、各类头衔津贴、各类奖金、科研奖励和社会服务收入(如担当各种鉴定会、评奖会、课题立项评审会、评标会等)。以上各项收入都是与职称挂钩的,而职称的评、聘等都需要看发表的论文数、出版的著作数和科研奖励的级别等,均与专利无关。据有关部门统计,科技成果是目前大学教师普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与科研人员的住房问题以及福利待遇等多项利益紧密相关,而这些利益的获得很少与专利工作以及专利技术转化挂钩,严重地影响了科研人员申请和从事专利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专利技术转化方面,应尽快制订一套足以调动教职工从事专利技术转化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专利技术转化者能够从中受益。

1.4管理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各高等院校应该设立专利基金,并对获权专利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有些高校设有专利基金,却也是严重不足。我们知道,从专利的申请到获权后的维持都需要交纳一定费用,这就需要足够资金的支持。而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经费,近年来高校专利权提前中止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维护费用严重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项基金,一些本该申请专利的高科技成果丧失了专利制度的保护,丧失了国际竞争性。另外,我国一些高校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无视市场导向,忽视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无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水平的发展动向造成研发转化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加之一些高校教师申请专利时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致使科技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转化与产业化的比例低,且应用前景不佳。

1.5知识产权人才缺乏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范围很广,涉及面宽,情况复杂,且专业性、法律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院校要有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者,但我国高校却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我国多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的科技处代为管理,一般没有配备接受过正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的专业管理人员。这样,兼职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较差,也就必然造成了知识产权各环节管理的失衡。这些管理失衡、各种法律关系处理不当、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就直接导致高校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

2加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密集之地,曾经有人统计,今天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有70%来自于[3]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现代化国家立国之基的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借鉴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确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对策,已是我国高等院校迎接新挑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转2.1大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观念意识问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观念模糊和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应大张旗鼓地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这种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增强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观念。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利用校报、学报、电台、电视台、宣传栏、墙报、校园网等,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学习班以及开设必修课的形式,广泛宣传普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及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并进行典型案例教育,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师生员工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观念和水平,强化其竞争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2.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教学人员申请专利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从制度上扭转那种重论文和报奖、轻专利的思想,把知识产权创造纳入到科研人员业绩考核中,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与岗位津贴相结合,与成果奖励申报相结合。教育部门在各种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中也要逐步增加专利项目的比重;高校要对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科教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教育部第3号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费用。”建议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工作专项基金(经费),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将具有创新水平的成果及时申请保护,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2.3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要有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专门机构。,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开办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有计划地、系统地、正规地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其他一些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应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我们高校学生普遍具备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我国高校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我们既可以从国内的一些法律机构、管理机构中引进知识产权人才,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再次,加大对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力度。我们可以通过开办讲座、集中学习、到专门知识产权院(系)进修等方式对现有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最后,大力开展国际间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以此共同推进人类知识产权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Z].国发[2008]18号,2008206205.

[2]陈美章.大学专利技术转化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05(3):7.

第3篇

(一)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做好对重大、有典型意义案例、事件的宣传报道,扩大宣传范围和领域,为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二是利用网络优势,继续加大知识产权网络宣传力度。三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继续抓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培训对象,按照增强意识,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不同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小学等人员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坚持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方式,做好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二是深入乡镇积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和调研。三是加强与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间的联系,加大联合执法检查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力度,广泛开展严厉打击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的活动,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专利违法活动,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三)加强企业专利技术项目实施和转化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紧紧围绕区内支柱产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深入科研单位、企业进行调研。着力抓好我区特色产业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专利战略和专利管理制度。认真筛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申报专利立项或科技立项。抓好专利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区财政支持,设立专利实施资助专项资金,通过资金扶持和引导,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实施和转化。

(四)开展知识产权咨询工作

发挥知识产权咨询工作在宣传法律、沟通信息、普及知识、服务决策和联系管理部门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社会影响面。

第4篇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诸多误区

杨金生委员说,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多停留在普法宣传阶段,科技界、企业界对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巨大价值和潜在效益认识不足,还不能做到从维护国家发展主动权和市场竞争主导权的高度来认识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国家没有从资金上支持和政策上引导,存在现行中药品种保护代替专利保护、商标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的现象,致使中药产品申请专利难以获得有效的保护,重论文、轻专利的管理体制和一些制度也不利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流失比较严重,创新性的专利还不够多,专业人才匮乏,以文科知识结构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律师队伍难以胜任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外国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威胁国家利益

杨金生委员介绍说,据最新统计,国外公司为了抢滩中国天然药物市场,在中国抢先申请的中草药专利已经有1 000多件。中国相关部门如果不积极应对,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土中药”则很难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如:牛黄清心丸是我国传统的中成药,然而据报道,该产品的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已由韩国向中国专利局申请,致使我国不能自主生产;江苏地道的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由美国抢先申请,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而我国申请的专利市场空间极为有限;在关于银杏的专利中,外国人申请的虽然只有4件,却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王浆”在美国也被抢先申请了专利,导致中国的人参蜂王浆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变成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杨金生委员说,国际上一些制药公司一方面利用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的中药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则抢先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然后再通过侵权赔偿来打垮中国企业,加强对中药知识产权的占有,强占国内的中药市场份额,这对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要全面制定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

杨金生委员说,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卫生资源,优势的科技资源,特色的农业资源,也是有潜力的经济资源。保护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不仅仅关系国内中药企业的利益,更是关乎整个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与发扬的大事。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发挥我国传统中药产业优势和提高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有利于保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利益,有利于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战略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鉴于国内现状和国际趋势,杨金生委员认为,建立以创新、保护、应用和人才为主体的国家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已迫在眉睫。

第一,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创新战略。国家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创新,维护竞争优势。国家科技部应着重制定有助于中医药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和企业制定具体激励政策、措施,激发中医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逐步理顺机制,注意避免和创新相矛盾,避免妨碍竞争,提供培养中医药创造力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力资源。

第二,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国家科技部应采取知识产权制度措施,着重建立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中药发明专利“三性”的界定,确保专利审查和审判的及时和高质量,创立真正的“中医药专利法庭”功能,强化中医药反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措施,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强化面向世界的专利授权制度,强化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和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途径和程序。

第5篇

【?P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对策

【Keywords】high-tech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05-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国际上显得愈发重要,我国出台了诸多知识产权政策,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和价值实现的关键载体,对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贯彻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1]。

2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义

2.1知识产权有效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知识产权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企业对知识产权足够重视,让高新技术企业意识到在生产经营中,需不断通过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持续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加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成知识产权的能力。

2.2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产[2],其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有形资产的界限,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阶段,都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不流失,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3 知识产权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服务的交易归根结底为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授予了知识产权主体一定私权,知识产权主体对其产品和技术享有一定的垄断权。由于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摆脱外部技术依赖,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技术和产品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是当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较晚,各种因素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疏于对知识产权认识,自身无法实现对其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其次,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巨大代价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未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结果被他人仿制牟利,致使高新技术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再次,诸多高新技术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完全是政府工作,忽视了自身的主体作用[3];最后,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作为技术支持,很多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员工非正常离职或调动,很可能造成其知识产权的破坏和流失。

3.2 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缺失

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上缺失:首先,企业在项目立项过程中,不善于利用已公开文献进行技术分析,不能正确认清技术的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情况;其次,在研发中,企业不能发现已公开技术文献,对项目的研发进行重复研发,浪费企业的人、财、物,延长企业的研发周期。

3.3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

当前,我国绝大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以及尚未配备相关知识产权人才。很多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挂靠技术部,导致了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缺乏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公司行政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完全流于形式,一旦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专业问题时,其很难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不能及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4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完善,如知识产权申请和审查期限过长等问题,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无章可循,给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带来阻碍。

4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

4.1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切实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要认识到自身是知识产权保护主体。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保护主体,要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来。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政府必须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以及积极参加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管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格认定的重要评审条件;其次,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改变过去对知识产权工作被忽视而导致极其被动的局面,能够运用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等途径,将知识产权工作穿插于企业发展的每一环节;最后,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企业知识产权主人翁意识。

4.2 企业需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以及对人才队伍的培养

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不同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根据企业的知识产权总目标,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另外,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引进知识产权人才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形成一支具备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和专利挖掘等综合能力强、懂法律、懂管理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4.3 加强企业对现有知识产权文献的合理运用

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建立文献库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技术材料进行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提高本企业对该技术研究起点,避免企业重复研究,使企业在研发活动中抢占市场制高点,掌握技术的主动权,密切监视相?P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要学会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文献,以防止盲目开发,同时,也可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

4.4 国家要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企业对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知识产权 管理 问题

0 引言

知识产权是关于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权利。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发[2008]18号)《纲要》指出,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1]《纲要》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产权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与否,任务目标完成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1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就是高等院校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法治的不断健全,我国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我国高校领导层和一般管理者中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传统观念和意识还存在于高校相当一部分领导、一般管理人员、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头脑中。他们对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缺乏真正了解,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认识不足,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把数、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鉴定与获奖成果数等当作科技工作要求的主要方面,而且往往把这些指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这种“重成果轻专利”的政策导向下,教师们申请专利保护的敏感性差,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水平的评估,轻视经济效益的发挥。科研成果一般以、成果鉴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公诸于众,使其丧失了作为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新颖性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又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免费被世界各国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 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疏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仍有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大都由科技处管理人员兼管,这样做不仅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知识产权的健康开展。另外,这种相互脱节、互不协调的运行机制,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形成了知识产权流失的“暗道”。如高校大量教师通过跳槽、考博、留学、访问等途径离开原学校,谋求新的发展,而将所掌握的技术资料、图纸、成果、软件等带到新单位;大量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在校期间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离校时将有关技术秘密直接或变相地带走;一些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在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活动中,为了一己私利,将技术秘密非正常地转移到兼职单位;有的把职务发明当作非职务发明进行专利申请等等。

1.3 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滞后 政策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科教人员积极性的问题,现在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有些政策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使那些从事专利技术转化的人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回报。[2]目前高校科研人员的收入主要有工资、岗位津贴、各类头衔津贴、各类奖金、科研奖励和社会服务收入(如担当各种鉴定会、评奖会、课题立项评审会、评标会等)。以上各项收入都是与职称挂钩的,而职称的评、聘等都需要看发表的论文数、出版的著作数和科研奖励的级别等,均与专利无关。据有关部门统计,科技成果是目前大学教师普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与科研人员的住房问题以及福利待遇等多项利益紧密相关,而这些利益的获得很少与专利工作以及专利技术转化挂钩,严重地影响了科研人员申请和从事专利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专利技术转化方面,应尽快制订一套足以调动教职工从事专利技术转化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专利技术转化者能够从中受益。

1.4 管理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各高等院校应该设立专利基金,并对获权专利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有些高校设有专利基金,却也是严重不足。我们知道,从专利的申请到获权后的维持都需要交纳一定费用,这就需要足够资金的支持。而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经费,近年来高校专利权提前中止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维护费用严重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项基金,一些本该申请专利的高科技成果丧失了专利制度的保护,丧失了国际竞争性。另外,我国一些高校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无视市场导向,忽视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无法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水平的发展动向造成研发转化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加之一些高校教师申请专利时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致使科技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转化与产业化的比例低,且应用前景不佳。

1.5 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范围很广,涉及面宽,情况复杂,且专业性、法律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院校要有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者,但我国高校却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我国多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的科技处代为管理,一般没有配备接受过正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的专业管理人员。这样,兼职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较差,也就必然造成了知识产权各环节管理的失衡。这些管理失衡、各种法律关系处理不当、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就直接导致高校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

2 加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密集之地,曾经有人统计,今天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有70%来自于[3]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现代化国家立国之基的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借鉴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确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对策,已是我国高等院校迎接新挑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2.1 大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 观念意识问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观念模糊和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应大张旗鼓地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这种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增强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观念。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利用校报、学报、电台、电视台、宣传栏、墙报、校园网等,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学习班以及开设必修课的形式,广泛宣传普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及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并进行典型案例教育,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师生员工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观念和水平,强化其竞争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2.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科教学人员申请专利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从制度上扭转那种重论文和报奖、轻专利的思想,把知识产权创造纳入到科研人员业绩考核中,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与岗位津贴相结合,与成果奖励申报相结合。教育部门在各种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中也要逐步增加专利项目的比重;高校要对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科教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教育部第3号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费用。”建议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工作专项基金(经费),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将具有创新水平的成果及时申请保护,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2.3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要有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专门机构。,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开办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有计划地、系统地、正规地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其他一些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应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我们高校学生普遍具备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我国高校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我们既可以从国内的一些法律机构、管理机构中引进知识产权人才,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再次,加大对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力度。我们可以通过开办讲座、集中学习、到专门知识产权院(系)进修等方式对现有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最后,大力开展国际间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以此共同推进人类知识产权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Z].国发[2008]18 号,2008206205.

[2]陈美章.大学专利技术转化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05(3):7.

第7篇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相关研究也较多,但专门针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商贸流通企业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两方面给出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问题提出

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资产,也是经济主体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目的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

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内容纷纷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文件,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国家和地方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包括第一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各地方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正版正货”等活动。三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跨专业、跨区域合作,集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始形成。四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强化专业行政执法,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执法效率。

商贸流通业是指在第三产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佣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典当以及相关信息业等。商贸流通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加速国民经济循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一环。如果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得力,一方面可以给生产商以安全感,吸引大批供货商,产生凝聚众多知名品牌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信任感,吸引广大消费者,产生放心消费、诚信兴商的巨大品牌效应。从这个意义上,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比生产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直接、更现实、更有力、更重要。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江苏省2007年对全省首批240家“正版正货”承诺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有77家,占调查总数的32%;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有98家,占调查总数的41%;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教育的有106家,占调查总数的44%;建立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有67家,占调查总数的28%。现实生活中,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

案例一:2007年,世界知名运动品牌“PUMA”公司在上海市大润发超市康桥店发现有假冒其品牌的运动鞋销售,将大润发超市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大润发康桥店停止侵权,登报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万元。

案例二:2004年,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将上海虹口华联吉买盛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华联吉买盛销售假冒派克笔。该案经审理,判决华联吉买盛立即停止对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的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5000元。

案例三:2005年,普拉达有限公司将北京秀水街服装市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秀水街市场内摊位销售假冒普拉达的皮包。该案经审理,判决秀水街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普拉达的注册商标权,并赔偿普拉达公司经济损失1万元。

案例四:2009年百年老字号全聚德公司将北京富兰克餐饮有限公司、北京秀水街市场有限公司、北京新雅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并告上法庭,案由是“全聚德秀水店”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全聚德”企业名称、驰名商标及其持有的装饰装潢,非法使用全聚德所有的锅炉及底柜,构成了对全聚德公司的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从以上案例能看出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处于被动性、临时性和随意性状态,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商贸流通企业纠纷多表现在采购、销售领域,采购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没做好,与商品供应方的知识产权权责未明确,同时自身对从订货、进货、上柜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审查监管不力。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思想上不重视知识产权,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知识产权工作的缺失。

知识产权工作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合格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相应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职责未落实。

采购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采购活动对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根据市场需求,考虑商品质量、价格等因素外,对于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审查被很多商贸流通企业所忽视。供货方能否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也应是考虑是否采购该商品的重要依据。

销售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销售活动前,对采购回来的商品未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对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及连带责任估计不足,在商品上柜销售时极易发生侵权纠纷。

企业合同知识产权审查不力。在企业与供货商签署的合同中知识产权审查不力,缺乏有关知识产权权责条款或者权责模糊,给自身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带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缺乏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商贸流通企业往往仓促、被动应诉,缺乏常规的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商贸流通企业角度

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商贸流通企业领导、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广大职工不同对象,选择知识产权常识、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形势、国内外商贸流通企业案例等内容,采用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知识产权普及意识。

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并应当建立书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助企业制定专利商品名册和日常工作台帐,做好本单位专利商品的日常监管和自查自纠工作。

3.做好知识产权的过程管理:

研发。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登记版权,重视企业商标特别是服务类商标的注册与保护,积极参与创建著名、驰名商标的活动。商贸流通企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流通环节,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将创新成果产权化。

采购。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建立进货确认制度,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备案,对知识产权商品进货时检验知识产权标记是否规范、有效知识产权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对具有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商品登记造册,对涉及版权的商品进行甄别,建立“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做好商品的知识产权信息记录,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原产地标志等,并做好收集、保管、核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生产产品或为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商业秘密时,应与内部员工或外部单位签订保密协定、竞业禁止协议等,并在现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特别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尤其要注意对其特色食品及配方的保护,宜采用商业秘密的形式。

销售。商贸流通企业在销售前,应对商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在销售过程中,应定期对销售的知识产权商品进行文献检索,跟踪检查知识产权商品的法律状态,发现知识产权商品涉及的专利权被撤销、无效等情况时,应及时与供货商联系,消除知识产权标记。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手段帮助消费者查询商品的相关知识产权信息。

4.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明确知识产权侵权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避自身商品销售中所涉知识产权侵权连带风险。

5.建立知识产权核查、应诉机制。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举报和投诉制度,接受公众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的举报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投诉,遇有商品遭侵权投诉时,应立即组织核查并采取临时撤柜、停售等措施,及时向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告,请求处理。商贸流通企业应制订知识产权侵权应对方案,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与供货商取得联系,要求给予答复或者自行分析构成侵权的可能性,在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做好纠纷解决工作。同时,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老字号和持有著名、驰名商标的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市场上发现侵犯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时候,及时报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查证,维护企业利益。

6.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参与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正版正货”企业,著名、驰名商标等工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服务于企业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中,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工作中。比如药品经销企业应考虑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体系。

(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角度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说,为商贸流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应是其工作的重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宣传。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包括举办讲座、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等。大力普及和推广知识产权文化,促进“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形成。

2.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检查。通过听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汇报,查看相关工作台帐,抽查商品知识产权标注等手段,对企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征求企业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建议。

3.整顿市场,大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流通领域的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对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严防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严肃查处各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针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及大规模侵权、盗版行为,有计划、有重点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试点、“正版正货”承诺等活动,激发商贸流通企业诚实守信意识,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恒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DB32/T 1204-2008

2.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中国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一)[D].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知识产权 现状与对策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知识产权”一词尽管始于17世纪中叶,但直到19世纪末才渐渐受到重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高职院校是一个知识、人才和成果相对密集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在教科研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如何对办学过程中的知识产权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

知识产权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知识资源的利用、创造、转移、使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培育知识创新能力,创造财富提高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的6种知识产权类型,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高等职业院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了上述规定的知识传权类型之外,高职院校还有其独有的知识产权类型,比如国家有关教育、职业培训、行业企业等法律法规或依法由合同约定的学校享有或持用的其它相关知识产权等。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特点:一是专有性。高等职业院校知识产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二是时间性。高校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而学校不继续注册,该权利就依法丧失,相应的知识产品就可以进入公共领域,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绝对性。学院拥有对知识产权直接支配的权利,可以使用、收益、处置、授权等,但不发生占有权丧失问题;四是邻接性。这是高职院校实质产权最突出的特点。高职院校往往由行业(企业)办学,行业、企业的一些知识传权(如工业设计、行业标识、图纸资料等)通过授权、转移等,也成为高校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学校有权管理、使用、收益,但是学校也有保护行业、企业知识产权的义务。

二、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推广利用不充分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的内涵理解不深,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些高职院校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还非常薄弱。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学校在制定政策时没有真正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摆到一个重要位置,甚至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基础工作层面上。有的院校只注重成果的鉴定与获奖数、论文在权威期刊上的发表量,而专利的实施及转化却被忽视。在这种重成果轻专利的政策导向下,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丧失了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保密性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据调查,作为高职院校,均比较重视教科研管理,应当说比较好地履行了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报奖、统计、归档等工作职能。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教科研管理仅仅是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部分,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实际情况是受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所限,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只是并入某一部门管理。同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研究不够,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争取法律援助。由于管理失控,无法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等问题,不能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利益,造成学校的知识产权流失,并且无人追究,使学校遭受重大损失。

(三)经费投入不积极,产权流失不重视

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是投资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很多学校在知识产权管理投入上并不积极,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利基金,使得一些本该申请专利的高科技成果丧失了专利制度的保护,丧失了竞争性,从而严重影响到学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人才竞争加剧,由人才流动而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学校的科研人员离开学校另起炉灶,或者被企业挖走,在外从事原属于学校的技术项目研究工作;有的科技人员离校时将学校的技术资料带到另一个单位等等,知识产权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知识产权的流失,一方面是“无奈”之举,但是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学校对知识产权的不重视。

三、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对策

(一)强化产权意识,提高思想认识

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首先要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工作,可以采取讲座、授课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掌握专利知识,培养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和侵权的严重后果。此外,对知识产权管理干部进行必要的法规讲解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

(二)做好支撑保障,落实激励考核

知识产权工作依靠的是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需要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并构建长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如学校可以设立专利基金,对专利申请、审查及授权后的有关费用予以资助,并对授权专利的发明人实施现金奖励。同时在给予经济资助和奖励的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督促机制,如将专利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作为申请立项、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或将专利工作列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师生员工职称晋级、先进评比等的指标和条件等,并做到严考核、硬兑现。

(三)疏通管理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专利申请专业性强,过程复杂、周期较长,且大多师生员工对此了解不够,如果环节上有缺失,管理上不严密,既会影响师生员工专利申请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专利申请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与指导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将业务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机构以及熟悉相关科研领域的人向科技人员做针对性的推荐,并通过合作逐步与其建立起稳定的业务关系,甚至可以在校内(分校区)设立服务网点,请有关人固定时间来校上门服务。

(四)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过程管理

首先建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笔者认为最好成立专门机构,就是有困难不成立也要将知识产权归口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并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申请登记、备案、归档、资助、奖励等事务;其次要强化制度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规范知识产权的管理;第三要把握好知识产权管理的三个关键环节,把好“审查关”“申请关”“交接观”,对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及论文投稿发表实行技术审查,对合作研发及专利申请的审查,特别是对学院科研人员的离校审查时,必须要求其将在校从事科研工作获得的实验记录、技术图纸、表格、软件、芯片等全部技术资料交回,并签订有关保密协议。

(五)重视质量效益,激发工作活力

知识产权相对于方兴未艾的高职院校而言,应以鼓励申请为主,首先营造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氛围,进而提升质量。要发挥企业办学、行业办学的独特优势,积极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可以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争与行业、企业建立长久而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各种平台宣传推广自己的专利技术;要切实落实激励政策,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必须坚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员工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才能强化广大师生员工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理念。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管理策略仅是笔者通过初步探索得到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现实工作中仍有许多尚难破解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等等,这些难题都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应该说,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现代法学,2001,23(5).

[2]陈昌柏,对知识产权发展历史的回顾,三江知识产权研究所.

[3]冯燕萍,杨红,程翠荣.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俞伟宁.我国的知识产权现状与入世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