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凡是做过或者正在做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几乎一致地认为,计划生育是一件十分繁难的工作。然而,这项称之谓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也有一把化难为易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群众路线。计划生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强民富,关系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关系到子孙后代健康幸福,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搞好的。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1. 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对人民群众的认识。
搞好计生工作,就要树立人民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的思想,在计生工作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让群众参加管理,依靠人民群众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基层,乡规民约是群众用政策来管理约束自己的好形式,它既要根据中央和上级有关法律、政策、条例所规定的原则,又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使乡规民约切合实际,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让群众来参与执行和监督,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主人,人民群众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共同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2. 坚持群众路线,改变工作作风和方法。
要善于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善于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如把计划生育的积极分子吸收到计生协会里来,让他们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先进典型介绍,让群众开展人口、土地、粮食、收入等的算账对比,让群众就实行计划生育与个人劳动致富,以及子孙后代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开展民主讲座,以他们可以看得见、摸地着的活生生的事实,来讲清道理,理解政策,并且把宣传教育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关心群众的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指导群众致富等等。
3. 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意愿。
如在落实节育措施时,要做到自愿、经济、有效、安全,就要在实现节育的前提下,让群众选择节育方法,并且注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检查评比执行政策和干群关系如何,还要把计划生育政策和本地谁该生,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只生一个,谁超生和征收社会抚养费多少都张榜公布出来,让群众监督,只有这样群策群力才能把计划生育工作搞好。
二、计生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主要做法
我们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在走访宣传中说服群众。
通过设点咨询、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生育政策、生殖保健、关爱女孩及奖励优惠政策宣传,有针对性的发放宣传图册,从群众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确保语言通俗易懂,方式灵活多样,宣传图文并茂,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通过推进政务公开等形式加强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监督,做到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我们除了把生育政策和《XX省计划生育条例》给群众讲清楚,使群众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同自己利益的关系外,还反复说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及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要识大体顾大局的道理。使群众感到合情合理,自愿为国家长远利益做出努力,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 在利益导向中优待群众。
全面落实计生工作奖扶、特扶、救助、“两户”奖励等各项优惠制度,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政策覆盖面,优先将计生“两户”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享受最低农村生活保障,落实好各级已经出台的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帮扶活动,加大对计生贫困家庭的资金、技术、就业、致富扶助力度,确保计生家庭分享发展成果。
3. 在生殖健康中服务群众。
全面贯彻落实区计生局行动方案,以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为载体,深入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面向全乡所有人群开展生殖健康宣传、咨询、优生促进活动。并不断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强化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优生指导、诊断、B超、等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服务方式重点突出以人为本,规范生殖健康服务流程,满足群众各种合理需求。
三、计生工作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说到底是群众性工作。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过程中,经过扎实开展“回头看”,查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 干部综合素质偏低,服务群众不到位。
乡村两级计生干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清楚。有些政策宣传不为群众所理解、缺乏针对性,给群众讲解政策时不能全面准确的讲解,甚至误导群众。有的村计生专干变动频繁,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有的村干部对计生工作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存在工作和服务能力与工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服务管理理念滞后,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了解,对计划生育群众和家庭生活不关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活动 小学生
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 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 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
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 角色扮演训练法
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 游戏法
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3 情境创设法
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 求知法
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 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 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4.开展各种活动训练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健康教育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
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全市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市周边乡镇、金山社区、养老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
2、健康教育科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由健教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并留档。将各科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科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市区学校、敬老院、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2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各乡镇及全市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
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10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海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融合;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积极、全面、系统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抵触情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有效性与引导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性、差异化与针度性,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着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取向,进而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判断体系,这是学生基本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也就变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大学生教育而服务,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大学生教育教学而服务的,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性与引导性。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组织起的整体性无差异性的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共同性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1]。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互补,教学形式上相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互补,在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进而就方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心理健康教育来向内重点拓展学生的情绪与个性能力构建,强化学生在心理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外全面优化学生的认知方法与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得到全面地扩展,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方法探索
第一,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力大融合。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首先应该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大融合。一方面提升所有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两个教学学科之间的再整合与选择性融合,保障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两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且教学活动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教学性,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2]。第二,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制度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需要重新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考核制度建设、教学情境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个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并为此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方向、有目的、有细节、有侧重的组织与实施,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第三,立足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一方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更强的普遍性与系统性,同时还应该保障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收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可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3]。第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时,需要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的方法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兼顾集体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教育性与疏导性、方法性与情绪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的整合与创新,进而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4]。
社会动员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强调充分发挥社会各相关方面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动员与社会服务方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合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以志愿者队伍为组织平台、以志愿者为活动骨干、大学生自主参与的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教育、兼顾社会的能力,对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1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1 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效果好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由于和受教育对象有相似的年龄、经历、生活学习环境,在开展学生――学生同伴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进行艾滋病、控烟、心理健康等重大问题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行为干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大学生属于性活跃人群,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以及安全性信念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大学生面临性方面问题的时候,主要是求助于同学和网络。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具有可及性好、心理顾虑少、虚假信息少的特点,能够对同伴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同伴教育可以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预防艾滋病工作中来,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
我国吸烟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正处于高校学习时期。由于成人吸烟多数由青少年时期开始,而青少年的吸烟又受到同伴的影响,在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形成中,健康态度比知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同学和本人的吸烟态度对吸烟行为影响较大。因此与专业健康教育人员相比,大学生志愿者对同伴进行控烟教育时,不仅仅传播了控烟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时刻以身作则,以坚定的反烟态度来影响周围同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态度,进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高教体制、毕业生分配制度等改革,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志愿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喉舌、耳目、侦察兵,他们的存在和参与延伸了视野和扩大了监控范围,覆盖了工作中的盲点,他们身处学生第一线,有着敏锐的视觉,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学生,他们起到了宣传、感染、联系和纽带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事态扩大和严重事件的发生。
1.2 宣传形式多样,时间地点自由,健康教育强度大 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兴趣特长,集思广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大学生志愿者可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时间筹备开展大型的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利用班会、自习、联谊座谈会等时间进行小范围的健康知识宣讲,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过程,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
1.3 社会关注度高,健康教育辐射效应大大学生群体社会关注度高,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辐射周边人群,为社会公众树立典范。他们还可以将健康知识、理念传播给朋友、家庭成员、社区居民等,影响面广。
1.4 有利于从内部推动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高校不仅缺乏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而且对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够重视,和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组织、参与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健康教育氛围,呼吁高校领导、相关部门加强重视高校健康教育,切实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从体制内部刺激、推动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工作的类型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也是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配合专业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在人员、场地、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配合,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力度;另外,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优势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感、积极性,如在开展应急健康教育等工作时,在高校招募优秀志愿者,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充实到健康教育队伍中去。这是一种即时性、被动的服务健康教育形式。第二,自主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如心理健康协会、预防艾滋病协会、你我青春健康协会、社团等,在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自发组织、实施健康教育活动。这是一种以志愿者为活动骨干、大学生自主参与的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持续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健康传播效果比较好。第三,是作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构成部分,服务于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良好高校健康教育运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最成熟、最有效的方式。
3 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重视,积极开发利用不论是高校还是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应该加强重视、充分发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健康教育的热情和潜力,积极开发、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健康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探索如何联合起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做法,尽快建立以志愿者队伍为组织平台、以志愿者为活动骨干、大学生自主参与的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另外,应对做出积极贡献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鼓励,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其中。
3.2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能力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规范开展的基础。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专业部门、人员要定期进行督导和指导,引导正确的开展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循“面向全体”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促进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及根据课程设计进行的有效实施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一、三维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其自身的三维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和一般学校课程的三维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联系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和一般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并且三维目标的每一部分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既体现着对基础心理知识的认知又体现着对心理调节方法的认知,同时也包括参与者对认知对象态度的转变过程;区别在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中认知和能力被区分为独立的两个方面,认知是能力的基础,但认知的地位与能力养成相比又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能力的养成过程本身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作为认知和能力养成的中介,是认知的基础,又在强化和加深着学生的认知;从三者的地位来看,认知、情感和能力是不断递进的关系。
1.认知目标。认知即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能够形成或澄清对某一问题或生活事件的正确认识。认知目标就是指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所要形成的或经过打乱、整理而重新形成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目标,这一目标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有助于个体积极、健康体验形成的,也是符合个体成长和发展规律的,能够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启发逐步形成或得以澄清,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步得以确立和强化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情感目标。情感即个体在活动参与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由于活动或事件的发生而在个体心理上引起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变化。情感目标即通过一定活动要实现的,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行为方式引起的,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积极或消极反应,从而引起个体在面对某一问题或行为时做出积极主动的行为或者消极、抵制行为的目标。
3.能力目标。能力即一个人在从事某件事时能够完成一定任务或目标的力量。能力目标即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或处理此类事件或问题的能力标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和开展的重要指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培养目标。
二、设计实施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面向全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学生。
2.注重参与、体悟原则。“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激发个体心理能量从而提高其“自助”能力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而言,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体验中的一个小小启发都能成为体验者的深刻记忆。
3.合作自省中解决问题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就是通过引导、点拨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力量,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然后通过自省、行为辨别等方式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自省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中个体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的问题解决中,个体并不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活动小组或班集体是促进个体问题解决的重要参与和推动力量。
4.关注发展原则。所谓关注发展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内容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关注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实施的重要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要针对大多数健康或亚健康的人,就一些普遍性、典型性的伴随着个体成长过程及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开展实施,如考试焦虑、厌学、学习困难、早恋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个体的心理潜能开发,如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开展实施。
三、设计实施的基本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开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组讨论:根据活动内容事先进行分组(队),让学生以小组(队)为单位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问题,澄清对问题的模糊或错误认识。
2.组内组间交流。交流或讨论基础上的交流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中互通有无,引发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组内交流有助于小范围内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互通有无和心理互动,组间交流拓展交流的范围,有助于心理互动中集体能量的调动和发挥。
3.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把生活中的问题或事件通过适当的编排,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学生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情境和状态下的任务体验,再现不同的人物反应。
4.情境再现。把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在思考的基础上,从神态、语气、行为等方面再现生活中的事件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带给参与者及其他同学一定的体验和感受。
5.体验游戏。体验式游戏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能够激发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带给参与者切身体验和感受。结合活动的不同情境引入相关的游戏,能够在活动中激发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引发参与者的体验感悟,如在合作意识和团队观念的培养中可以引入“同心竿”“翻叶子”游戏,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可以引入“高空飞蛋”“举胖子”游戏。体验式游戏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带给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四、设计实施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实现知(认知)、情(情感)、行(行为)、意(意志)的统一。在学生的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之所以不断出现,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明是非,而是因为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分歧。作为一种体验式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实现知(认知)、情(情感)、行(行为)、意(意志)的统一。这就要求必须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悟,而后引发学生在行为上做出和认知、情感体验相一致的行为。
2.关注学生“自助”能力养成。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通过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省、行为辨别等方式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即遇到心理困扰或问题时能够正确判断,客观认识分析和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的能力。
3.着眼学生一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创设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发展。它超越了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重视人文精神,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4.培养团队意识,发挥团队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团队理念,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在课堂活动中逐步形成、增强学生个体的团队观念和意识。通过团队为每个成员提供心理支持,让每个成员在活动中感到自己不是独自在参与活动而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集体支持;同时,当某些成员出现不良行为或问题时,通过团队积分等手段触发团队自我约束管理杠杆,通过团队的力量弱化某些不良行为,强化、张扬某些积极行为。
五、设计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1.处理好内容进程和充分活动的关系。从现有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考教材来看,涉及内容往往过多。如果按照内容逐一开展,就会出现活动不充分,学生情感体验弱或部分学生体验缺失等问题。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上要使内容和课堂容量相适应,每节课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设计适量的活动。
处理好这一关系还要在分队时注意分队数量和每队成员数的适当比例。每队成员过多,在分组讨论交流时往往就会用时较多,并且在位置排列上不利于学生的充分、顺畅交流;如果分队太多则可能在组间交流时要用较多的时间。
2.处理好活动参与中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的重要原则,但在开展中还要考虑某些个体的特殊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个体的情况,尤其是遇到的新情况要及时地加以关注和引导,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而不能按照设计照本宣科地进行,要借助学生团队的力量对新情况加以分析和引导。比如,某项活动性格特别内向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学生在经过动员后仍不愿参与,这时候就不能强迫他们参与,但是该活动其他同学都要参加,把个别学生置于活动之外是不合适的。这时可以考虑一个活动中需要的其他角色,让他间接地参与活动而不是完全脱离活动。比如,有些活动课中需要旁白、计时员或者记录员等角色,让他以此类角色参与活动并在活动结束时根据情况对他加以鼓励。
3.处理好认知、情感和能力养成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三者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三者并不是等量并存的。能力养成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的重要目标,情感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的重要内容,认知是个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养成心理自助能力的影响因素。认知是情感体验的基础,但情感体验又反过来强化或弱化认知,情感体验是个体做出一定行为养成心理自助能力的重要条件,心理自助能力的逐步形成又会影响个体在面对事件时的体验。
4.处理好培养健康人和高尚人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培养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的,能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个体,而不是以培养高尚的人为主要目标。所以,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需要考虑、处理培养“高尚人”的问题,如引导学生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看法,但这是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就和“高尚人”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培养出了“健康人”才能真正培养“高尚人”,一个不“健康”的人恐怕很难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六、设计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活动安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性质决定安全是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活动安排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准备。考虑不同活动的安全要求,考虑不同活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比如学生座位编排、活动场地选择、活动道具的使用,不同年龄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等。
2.充分准备。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开展,就必须从活动安排、了解学生现状和心理准备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1)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有细目性指导教案,包括活动开展的程序,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等。(2)针对某一活动,学生的相关情况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怎么样,学生的总体认知如何,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前应当充分了解的问题。这样可以在活动课的开展中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防止出现活动针对性弱、参与性差等现象。(3)备问题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备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相关的对策和处理方法。(4)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和准备。事先可以进行一个“热身运动”,让学生在热身过程中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活动中来,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活动氛围。
3.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性质决定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催化和建议,引导学生最终实现“自助”。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而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实现。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主动地感受所创设的活动环境的影响,或吸收或排斥或改造,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学生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自觉活动的态度,在教师宏观指导下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发展和完善自己;在团体中会不断有新的观点、方法出现,学生能够在“接受和产生”的思想碰撞中实现对自身的重组和刷新。
作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实施中主要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去体悟、思考,在探讨交流中实现“自助”和“互助”,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1、建立调整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医院办公室、医保科、护理部、门诊及各临床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职责。
2、进一步完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年度医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计划落实,任务到位;严格考核办法。每周院长查房、健康教育为必查内容,并随时抽查医务人员和病人及陪伴。医院每季度对各科职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将与经济挂钩,年终考核评比后,根据成绩和结果,奖惩兑现。
3、为了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医院门诊大厅放像设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片。每季度办宣传专栏一期计5个,每月黑板报一期。宣传资料尽量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包括卫生防病、妇幼保健、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为主。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大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和常识,破除迷信,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4、组织全院职工努力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做到诊病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向病员及陪伴宣传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卫生防病知识,做到入院宣传,床旁宣传,出院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和处方。大力抓好医院禁烟宣传。
5、大力协助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医院所辖的居委会,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尽量向各居委会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协助办好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定期下各居委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卫生防病咨询和宣传,为社区健康教育骨干上培训课。
6、积极完成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健康教育任务,充分利用医院宣传设备,宣传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办好医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协助指导各科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努力为各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处方。积极参与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上街宣传和咨询活动。
附:
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标准版权所有
1、有一名业务院长主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业务科室负责健康教育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资料档案,并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去。
2、医院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陪护人员。
3、医院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根据业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医院门诊大厅至少有一块2平方米以上的、文图并茂的卫生宣传橱窗。各科候诊厅和病房至少有一块文图并茂的、0.6-1平方米的卫生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并有"禁止吸烟"标识和各种卫生宣传标语;
5、各科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按本科业务开展多种形式保健知识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宣传品、健康处方、广播、培训、咨询等);
6、各科医生结合患者就诊,随时开展保健知识宣传和专题专病讲座;
7、建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
8、有条件的可利用闭路电视等形式开展电化教育;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健康教育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健康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辖区内健康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本规定。
财政、教育、爱卫等有关部门、初级保建管理机构及工会等组织,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和健康教育机构,促进本市健康教育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应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形成并完善以街、镇为主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
第五条市、区、县级市健康教育机构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根据本辖区健康教育规划,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辖区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汇总、建档工作。
(三)培训基层单位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四)采用下列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1.编印健康教育资料(含报刊、书籍、音像制品),指导辖区内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负责设置辖区内健康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替教育内容。
3.结合传染病、多发病和职业病防治要求,对重点人群宣传健康知识。
4.举办健康教育展览,组织专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五)参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本辖区健康教育的考评工作,树立并推广先进典型。
第六条城市镇、街道、乡村健康教育机构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按照市、区、县级市健康教育机构的部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知识。
(二)负责本辖区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汇总、建档工作。
(三)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检查本辖区各单位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有关要求,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和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普及率。
第七条健康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专业器材和交通工具。
第八条教育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在学生和幼儿中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
第九条卫和防疫机构应根据疾病动态,提供防病知识,协助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结合业务工作,建立院内健康教育网络,购置必要的宣传器材,配合所在地健康教育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卫生常识,实施本院健康教育计划和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第十一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居(村)民委员会,应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责任制度,提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岗位业务培训,传授卫生保健知识,防治常见病、传染病、职业病,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报刊、影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卫生知识公益宣传活动。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年度考证,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单位,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借故推诿或阻碍健康教育工作,导致未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单位和责任人通报批评。责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