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力信息;建设存在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伴随着这样那样形形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每次改革基本都是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规范,和以前的制度规范继承性很差,表面上改革工作搞得轰轰烈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标准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改革,导致越改越乱,各类标准越改越多,让人们无所适从,工作中也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可想而知,在这样频繁变化的环境中,开发周期比较长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完成,有面临大量的改动,甚至干脆重来,长此以往,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慢慢就变成了改革的亮点也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最终以失败告终,纵观电力企业历年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到处在不断开发新的信息系统,但没有听说有几个单位能够长久地将一套系统完整持久地使用下来。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盖一幢大楼,如果建筑材料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大小不一,造成工作难度加大,劳动成本增加,效率严重下降,甚至无法完成这幢大楼的建设。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2.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信息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长远利益考虑较少,注重眼前利益,流于表面现象,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同时具备电力专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造成应用开发研究能力严重下降,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3.信息技术力量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弱,人才储备匮乏,严重影响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信息开发良莠不齐,软件厂家鱼龙混杂,竞争无序,造成低质量开发,劳民伤财,严重打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当他们面临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花样不断翻新的设备、软件时,无所适从,他们很难找到一个专业的顾问能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
4.信息规划要渗透到所有的工作中
信息规划应与电力系统主要业务共同协同进行,才能够合理优化利用系统资源,减少重复性投资。电力系统是产供销一次完成的工作,只有信息化使松散各自为政的工作逐渐转变为集约化协同化工作成为可能。将各个专业的管理技术数据整合在一起,及时呈现出工作现状的全貌,为系统科学化管理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管理工作不再停留在数据整理的环节上,而是集中精力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化的工具做好高级管理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几点建议
1.投入主要精力完善企业标准化建设
关键要真正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单纯地技术创新观念和__对于技术作用的盲目推崇而忽视管理和制度环境,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就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单纯地从计算机技术、从开发方法等技术角度着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如果仅仅局限在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投人或者请领导学习具体的计算机技术,这些是不够的。信息化建设本质上也是一个机制创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管理变革及标准化大环境的形成。电力信息化建设,要从全行业着眼,致力于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开发推广电力信息化产品,使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这是一项需要分工协作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设立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这个机构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分工协作。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研究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人员要分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与计算机技术本来是两个专业、两个问题。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问题强加于计算机技术人员身上是不符合实际的。管理者与管理规范化的研究者要分工,正像奥林匹克冠军并不一定是研究体育的科学家一样。企业的负责人要负责经营决策、人事安排、企业的日常运行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这和研究企业中重复性的活动如何规范化是不同的。后者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
(2)面向全行业。首先,同类、同级的电力企业其管理流程应该统一,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行产品化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范围越大,信息系统推广的范围也越广。
(3)联系实际。现在有许多讲述管理理念的论文、书籍和讲座等,实际的管理工作如何根据这些理念、原则进行变革,则是电力企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电力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研究要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研究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强化信息意识,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除应具备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外,还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及时捕捉和应用现代信息,辅助经营决策,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十分重视信息工作,牢固树立“信息是生产力”的观念,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健全信息机构,建立纵横畅通的信息网络
电力企业应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信息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信息员。要花大力气进行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纵横交错、上下贯通、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做好信息的超前服务工作,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
在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信息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信息,进行超前服务,协助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进行信息服务中,要注意反映生产经营中的热点信息。一是侧重反映潜在性信息,协助企业领导预测市场的需求趋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二是侧重反映苗头性信息,协助企业领导抓住苗头,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提前制定对策,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健康地发展。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
在选拔使用信息工作人员时,除应考查责任心强、作风严谨之外,还应具备较广博的知识素养、较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培训中要特别注意对信息工作人员进行“换位”教育,让他们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去想问题、报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层次。要采取多种形式表彰、奖励勇于报忧的先进信息工作者,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重奖,以此激励广大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工作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华钦.电力信息化中的MIS建设再认识.《中国电业》,2001(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电力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作之一。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构建、发展出一个信息化、一个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于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是当今的关键。电力企业应当科学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发展滞后。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过程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还受到了很多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其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电力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那么,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决策的时候,就缺乏科学、合理、可行的信息依据,导致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整体上较为滞后。一些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也没有完善的信息监控体系,而日益复杂化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都让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无法适应。
(二)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处于核算管理层次。以电力公司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进度来看,相当多的电力公司处在以会计核算为导向的阶段。财务人员通过应用会计电算化,大大降低了其工作量,但因财务核算的核心是事后核算,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结果也就只能作为财务管理和分析的基础,却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需要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系统职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是朝这方向进行提升转变。因此,建立电力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价值链管理为导向的新阶段。
(三)电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没有彻底地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导致有些电力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着重点,最终忽视了其作用,至此缺少懂得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高端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也是制约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流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电力企业获取会计决策信息也存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电力企业会计决策手段较为落后,用于进行财务决策的信息严重不足,即使有,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实效性与准确性也不高。因而,电力企业多年来缺乏良好的会计信息分析与评价体系,它无法获得积极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无法比竞争对手来的更快、更好、更准、更精。因为轻视了对流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业绩也没使用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导致较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为了尽快迎接市场化机制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电力企业应该尽快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着重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首先电力企业需建设以信息化为主的企业文化,以便改变传统企业文化中的介质观念和行为模式,借此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配合与支持,方便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其次电力企业在开发财务管理信息化时,必须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提出非常明确而详细的需求。
这是因为企业在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是否已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发展、经营规划,适合自身的软件开发商等。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电力企业应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加强其预算管理,集中预算权限,以便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其次要加强资金管理,尽可能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的拨款管理和运转的速度;再次需增强工程管理控制,能够在工程施工至完工阶段,合理拨款、清算。同时要把财务和业务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统一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三)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电力企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财务专业人员,还要能够培养出一批集生产、管理、财会知识和技能一身人才,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应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避免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滞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对财务高端人才的培训工作,从工作中出素质、出质量,并建立相应的人员培训制度,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从而建设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队伍。电力企业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不同类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力企业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具有垄断性的,并没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较合理的优化配置,导致资源很可能会被巨大的浪费或破坏。因此,电力企业应增加资金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软件的更新,建立健全能够持续更新财务信息化系统,从而解放了财务人员,使财务人员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靠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来实现,建立不同类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让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平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企业管理,2006,(1).
[2]周瑞闻.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9,(5).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作者简介:程淼海(1982-),男,北京人,兰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网络标准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业务规范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标准。
(3)管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剑.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29).
1.1电力勘察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满足企业需要的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与国内、国际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和行业相比,信息化建设水平、技术应用深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1.1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中,这部分建设任务往往有部门负责,并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设计工作的参与人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缺少高层的指导意见。企业运转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将各类任务明确划分给项目负责人,独立存在的工作制度使员工缺乏沟通。各项设计在部门内以是最为优化的,但整体开展中却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使整体项目达不到理想要求。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贯穿企业发展的大项目,由单一的技术部门完成很容易出现漏洞,现存的矛盾是缺少结合整体发展的各项优化,得出的方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了投入资金的浪费同时技术人员很难提高工作积极性。
1.1.2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电力企业在运转中以技术为首要发展部分,缺少建设性的管理机制。勘察设计过程要对各企业的电力参数进行记载,这些资料对新建单位有着重要意义,可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协调平台,导致信息不能被共享,总结的经验在设计时不能被有效利用,间接性造成了资源浪费。
1.1.3不能积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勘查设计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被落实。电厂日常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这并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制度。设计阶段应将环保作为主体方向,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废气物的排放。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各类资料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发展。现阶段建设中很大一部分脱离了主体,理论性过强而缺少实际意义,信息化平台很难被运用,与发展方向相违背。
1.2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主体发展方向,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升级中新增了大量的工作软件,勘察设计人员可借助信息设备完成工作,更高效精准。宏观发展对电力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体系来构建企业需要的平台,无需投入更多的资金制备基础设施。计算机是日常生活休闲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设备,工作人员可做到熟练操作,节省了培训学习的时间。大数据时代作为背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支出,并且现有的技术完全可满足平台的与运转。从数据的采集到整理,并将其应用在设计中,充分调动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可提升工作效率,是企业更具有市场影响力。
1.3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设计勘察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的调查各单位电力系统现状,总结出不规范的部门,在方案中将其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2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2.1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只是一种先进理念,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一些基础设施为载体,来完成资源与共享,此可见基础设备建设的重要性。构成信息化平台的设备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存储装置、操作运行程序等。需要软件硬件的共同支持,传输线的材质决定了速度,在元件选择过程中要经过科学的设计测量,不可盲目进行。初期建设完成后要经过试运行阶段,观察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程序,将显示结果与实际需求对比,不断优化,为信息化平台提供稳固的基础设施。
2.2设计数据向采购数据的贯通。成立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时要根据需求来选择耗材。采购时将材料的各项参数详细记录,与设计数据相结合,保证基础设备的科学严谨性。要有一个明确的成本估算,精确到各类材料的质量标准与价格,为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依据。要加大新型材料的使用比例,可有效降低后期的运营成本。通过一体化的协同设计平台,生产标准化的物料采购编码,能实现精确地提前预定设备材料,缩短采购周期;针对采购量大的物资可以及时汇总、分类,实现集中和批量采购,确保材料采购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集约化采购。
2.3采购数据向物流管理数据贯通。由于实现了物料采购的标准化和数据化管理,可以实现材料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精确定位。针对海外项目,对于运输过程会要求更高,在现有较为成熟的二维码生成器、二维码打印机和红外识别技术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下,对每一个材料进行唯一的二维码进行编号和标识,并结合数据系统追踪整个运输过程。可以准确显示材料设备的集港、装船、海运、清关和内陆运输状态,这些数据可以用移动式二维码读取器甚至手机直接读取。
2.4利用三维数据模型向施工组织贯通。利用三维设计成果数据,对施工现场总规划进行三维可视化布置,包括现场主体施工顺序,大型机具的布置、行走通道和碰撞检查。对主要施工项目和重大施工方案进行动画模拟施工,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将该数据反馈到设计,进行校验和优化,实现设计和施工数据互动,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5利用三维数据模型向工程运维管理贯通。通过大数据处理,建立数字化工程,利用设计、物资、施工等一体化数据,为工程提供详细运行数据,可为运行维护提供指导依据。如易损材料和油更换周期可以得到及时的报警提示,提前做好运维备品备件的核对和准备工作,减少物资库存、提高运行维护质量。
3结论
【关键词】:电力企业 营销服务 信息化 建设管理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学会创新,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营销服务理念。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但是电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只重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却不能充分利用好电力信息化管理这个平台,积极的推进电力营销工作的进度,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效率。
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概念
1、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概念
电力营销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发展和应用,电力行业在信息化的驱动下已经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高科技型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对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进行整合,采用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
二、营销服务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从机构组织还是从日常办公的角度来说,信息化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不但决定信息处理的效率而且对营销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各类业务的处理,规范各项信息管理的功能,采用统一标识和命名,避免信息重复录入、业务重复办理,减少内部循环的环节。以统一规范的编码规则和信息标准,为员工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辅助进行高效的工作。
2、有利于系统储存企业的信息
当今,电力客户的信息资料是越来越齐全,档案信息的管理就成了一个营销管理者的难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档案存储空间内,把逐渐增加的档案资料归档成了一个问题,但在电力业务网络化和数据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平台对客户的档案资料进行存档管理,比如以报表打印取代手工填写,以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取代资料袋、账本等,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与约束,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做到客户档案资料保密。
3、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登记和传递,方便进行电力业务各个环节的处理情况,实现电力用户用电量的计算机监控,提高营销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涉及到部门利益或者管辖范围时相互掣肘,各部门就不能以大局为重,这就造成工作进展的缓慢,甚至会使业务流程超过预定的时限限制。但是,通过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就可以把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料上传的信息化平台上来,这样就会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提高工作的效率。
同时,电力营销的客服部门也需要不断的和客户交流沟通,这些都需要信息化的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4、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工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迅猛和日益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量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量的急剧增加,不仅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负担过重,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也越来越不适应电力业务的发展。因此,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需求会逐渐萌生。
三、电力营销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应用
在现代化水平和高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开展电力营销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体系,使电力企业更加科学、合理性。
1、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更加规范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有业扩报装、电费计算、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资料管理等部分,实行数据集中管理,各供电营业所通过电信网络建立广域网实行数据共享。而且利用网络建立供电公司与各供电营业所之间的物理连接,由于系统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唯一性、合法性、一致性,系统软件的升级只要将文件写入相应的数据表,操作员运行一下本地的自动更新程序即可。
2、营销系统的功能要求更加便捷
首先,推荐将电力营销系统划分为:业扩管理、抄表管理、电量管理、收费与账务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同时增加系统接口,方便客户使用和查询,例如:银行接口、财务系统接口、电能计量系统及电话装置接口、OA接口、触摸屏查询等;其次,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要求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性能灵活(包括对历史数据的转储及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追忆性、可恢复性、可操作性、共享性和安全性,方便查询及分类统计;再次,在报表功能方面,应能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按要求灵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提供灵活的报表格式;另外,在图形功能方面,应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图形要求美观、比例恰当、布局合理;最后,在统计功能方面,对系统所要求的各类数据库进行一般性统计和按某种需求进行统计,而且在保密及授权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授权机制,问权限具有足够的授权设置级别和严密的控制管理。总之,在电力营销系统的功能要求及维护的过程中,力求保证其快捷、可靠和安全。
3、营销服务方式更加人性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上电费查询及短信提示让用户及时得到信息。当用户需要了解自己的电费账单时,可以自行进入电力企业服务网站,根据用电账户或身份证号码对电费进行查询,当用户未及时缴纳电费时,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用户,这就解决了传统电费单容易遗失的问题;第二,多种缴费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缴费通道。保留传统的营业窗口现金缴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联网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密集的优势,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并开始推广自助缴费、“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出等多种非现金缴费方式,使客户免于缴纳电费时排队、奔波的困扰,为广大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多种电费缴费通道;第三,提供模糊查询功能,输入一定的参数就能够在数据库中调出和生成数据,供用户查询,应该包括用户信息、计量文件、农村专变、小城镇公变和表库文件等资料;第四,实行入库、销售、仓储的规范化操作,对各供电营业所的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计算机管理,做到实时统计库存量,便于物资的合理利用。
四、总结
总之,电力营销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利用电力信息化来加强营销服务水平,还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业务模式及科学的工作流程,从而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良好服务,为电力企业提高其营销管理的效率,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全面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颖.关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07).
[2]陈静.面向服务的构架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管理,2006,(08).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电力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率和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现已日趋成熟,被众多的电力企业所采用和接受,并在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是电力企业的变革,是新型技术的引入,是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人的思想的彻底改变,是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给电力企业环境带来的冲击,然后重点从电力企业管理变革方面,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变革。
由于在实际的电力信息化过程中,各行业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电力企业的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对电力信息化的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电力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这就使得在信息化时代进行信息改革更为迫切。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其采取恰当的管理是关键。
二、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上都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企业领导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认识存在误区
电力企业能否达到很高的发展层次很大程度上在于领导的管理和治理。而现如今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者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信息化理解为硬件设施中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而没有认识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复杂的项目,只是简单的将其理解为电脑的推广,最终导致电力企业与信息化的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不能很快的制定出来,从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负责人
电力企业的领导认识不足是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已经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电力企业也未能制定明确的实施规划。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设立有明确的负责人,从而能够对信息化的建设做出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建设的现状都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规划,不同的分公司甚至不同的部门实施的措施都是不一致的,长此以往,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便无从谈起。
(三)电力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自身有效信息资源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便是自身的信息资源,最终的目的也是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将电力企业自身的资源更好的进行整合和管理,从而使得更多的人知道电力企业的存在,增进对电力企业的了解,从而能够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电力企业的知名度,但是很多电力企业都没能对此渠道加以有效的利用,整理出来的资源根本不能通过信息化的宣传达到以上所述的各个目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对电力企业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过程粗糙,信息老旧等方面,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严重的浪费了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
(四)电力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电力企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能够很好的结合,达到一个较高的统一局面,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水平,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引进了更新的信息技术,购进了诸多新型技术设备,而没有进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改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赖以发展生存的核心,但是老旧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因为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建立起有效的、与信息设备、技术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五)电力企业缺乏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
信息的建设与管理、新型技术的引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以及相应的最新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来进行管理,但是截止到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很多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只能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却没有涉足管理学领域,因而不能将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最终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官僚作风的处理
近年来,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管理机构膨胀和管理流程复杂化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现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冗员现象,官僚作风也非常盛行。要彻底改变这种官僚风气,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信息重组”和“组织重构”进行两面抓,使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简和高效运作。这样一来,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也使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了。
(二)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电力企业往往有着庞大的运作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部门与子系统之间的权职不分明的问题,使得电力企业内耗严重,损失惨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思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和利用,部门管理井然有序。
(三)更新管理者观念
电力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有一些传统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秉承陈旧的管理模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无动于衷。管理者的这种老观念,不仅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而且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毒害。要除掉这个毒害,就需要管理者更新自身观念,意识到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构建整体规划
有些电力企业缺乏整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较为随意。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整体规划,就会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的情况,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建设过程中正是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状况。因此,要把整体规划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建设的首要工作,指导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工作。
结束语
本文首先讲述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再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最后关于未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这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信息化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时代。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也是顺势而生。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信息化管理比较复杂,对信息化需求量也很大,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逐步完善,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能在大浪搏击中获得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红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8:379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既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为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创造部分条件,是服务保障员工的平台,是企业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资源分散、管理分散、封闭式自我保障的后勤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后勤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已成为电力企业后勤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
1.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到电力企业则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服务性。服务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为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生活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为电力生产、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②保障性。后勤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只有在日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够体现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些运转问题的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后勤保障覆盖的范围广,通常都是一些小事,也较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小事影响和阻碍了电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出现失误或纰漏,就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更加有必要。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既包括了人际关系,又涵盖了人与物的关系。电力企业后勤管理:(a)应该为生产提供安全、能源、物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b)要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情绪、物质需求等。另外,后勤管理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做到处理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总之,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既是利用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体现在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管理界面的规范等方面。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每个业务领域,覆盖到全流程的每个相关部门,以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上的统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目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共享资源,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数据源的准确与唯一。
2.2细化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内涵,针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界面、相关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采取职责清晰、效率优先的针对性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实现以下功能:①办公楼宇管理:包括土地信息管理、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大中修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督察大纲。土地信息管理涉及土地基本信息、房产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查询。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实现对楼层、房间结构、房间相关的人、物、维修等信息查询和维护,尤其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楼层各房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直观描述。②办公运转保障:包含办公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对物资基础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对物资的入库、申领、归还、维修、报废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管理主要管理公务车辆的信息维护、用车申请等。③员工生活保障:包含员工信息、证件管理、入离职服务、用餐管理、健康体检、周转房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与员工正常办公需求、住宿申请、健康信息管理有关的个人需求整合在一起。④物业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物业内务管理、物业考核和资源消耗管理。将物业公司内务事务管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考核评价、后勤资源消耗信息、日常安保消防数据等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平台,提高的物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⑤后勤应急保障:包含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以及应急装备的信息维护、使用情况等功能。实现对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的功能。
2.3完善制度,推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任何一项新系统、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对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在后勤体系深化运用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它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电力企业初步实现后勤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更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后勤信息化管理推进就是将原有相对独立、单一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整个后勤体系范围内进行整合,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信息化的落实步伐,还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创新和使用当中。
2.4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做好实施与推行的办法。电力企业可通过内部办公网络、企业宣传报刊、内部通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职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束语
本文从冀北营销业务质量管控现状出发,就建立营销全业务质量管控体系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核心要点进行了论述,营销全业务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营销 质量 管控体系
1 引言
冀北电力公司营销业务体系从原来的分散质量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具备了条件。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销稽查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行,为冀北电力公司营销业务及管理向一体化质量管控模式变革提供了手段,也为各项营销业务及质量管理数据的信息集成、流程管控、工作评价提供了基础。
2 建立营销业务质量管控体系的必要性
在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指导下,随着电力营销业务精益化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质量管控手段和评价方法。建立营销全业务质量管控标准体系,可以优化整合冀北电力公司营销质量信息数据,强化营销服务全业务、全过程质量管控,实现科学管控及评价营销业务质量的目标。
3 营销业务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研究的内容
为了适应营销发展新形势,冀北电力公司营销部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为主线,进一步研究质量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关键质量指标抓应用、实时质量管控抓过程、营销服务质量数据集成整合,经过分析、提炼,建立质量管控及评价体系,实现营销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管控和评价,为营销过程实时质量管控提供体系支撑,为关键质量指标应用提供评价依据。
4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营销业务质量管控体系研究的核心要点
4.1 质量管理
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业务项由于业务内容比较多而划分为多个业务子项,并且每一个业务子项均可作为独立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客户。
4.1.1 全过程质量管控
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或业务过程中每一个业务环节都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因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业务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具体业务项/业务子项,在梳理其完整业务过程、以及相应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专家经验分析影响业务项/业务子项的输出结果质量(综合质量)的关键业务节环节以及关键的质量影响因素(质量因子)。通过对这些质量因子的质量评价、考核与管控,实现业务项或业务子项全过程质量管控。
4.1.2 全员质量管控
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或业务过程中每一个关联组织、关联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将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组织单元、每一名员工,让他们都关心产品或服务质量。依据具体业务项/业务子项完整的业务过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参与业务过程的相关业务部门、业务岗位,依据专家经验分析影响业务项/业务子项综合质量的关键部门职责、岗位人员职责,并进一步确定关键的质量影响因素(质量因子)。通过对这些质量因子的质量评价、考核与管控,实现业务项/业务子项全员的质量管控。
4.2 质量标准评价与考核
4.2.1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各项业务工作的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冀北电力公司为了保证各项具体业务在公司内部的顺利开展,各下级单位在业务管理、业务执行过程中的有序性、统一性,经过一定程序批准以特定的形式颁布、实施的统一规定、规程、标准、制度、条例、办法等。
4.2.2 评分标准
质量管控的前提是能够对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现状进行准确、统一的评价与分析。评分标准是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对具体业务项或业务子项所属的关键质量影响因素(质量因子)的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依据专家经验分析制定的质量量化评价尺度、标准。
评分标准应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实际质量情况的变化,需要重新制定、修订评分标准,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经一个循环,评分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4.3 质量评价模型及评价周期
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最主要的是解决在对全过程质量因子、全员质量因子、全企业质量因子的工作质量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价后,如何准确合理的给出业务项或业务子项的综合质量量化评价结果。
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将各质量因子与综合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现量化计算的数学算法模型。根据实际需要以月、季度、半年、年等作为一个质量评价周期,每个周期末对本周期的业务质量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执行相应的考核。同时分析质量现状、制定下一周期的质量管控措施、质量改进措施,以及质量考核政策。
4.4 营销业务质量的循环提升
营销业务质量的持续性循环提升是营销业务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其与质量评价周期是紧密结合的。在每一个质量评价周期内,质量管控工作的重点都是以一个或多个业务项或业务子项的综合质量实现提升为目标。而要使得某个业务项或业务子项的质量持续性循环提升,主要是以下两种手段或方法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管理与控制不断提升关联质量因子的质量,以实现业务项或业务子项综合质量的持续提升,直到质量因子的质量、业务项或业务子项的综合质量均已达到最高水平或无法再提升为止。
5 结语
为了更好的体现电力营销业务质量管控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建议在理论体系的应用实施具备一定基础时,研发实施与理论体系相配套的营销全业务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营销全业务质量管控的常态化、长效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姚小风.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1).
[2]姚小风.质量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6).
[3]杨少林.全业务监测系统在业务质量实时监测方面的应用[J]山西科技,2013(07).
[4]张奕奎,邱雪松,成璐.基于策略的业务质量评价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07).
作者简介
张艳丽(1975-),女,现为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营销业务质量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
介志毅(1973-),女,现为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销业务质量监控分析与数据挖掘工作。
谢枫(1985-),女,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会计师,主要从事营销业务质量监控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