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是每名初中地理教师都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觉得以下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好。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第2篇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认知、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课堂教学中能精心创设地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例如,在讲“经纬网”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控制,船长命令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出事的详细地点,可使邻近的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的位置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就可抓住时机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变讲堂为学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学习之功,在于领悟。”我们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主导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学生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把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前提下经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写出阅读提纲,并把不懂的问题设计成题目向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质疑,然后教师再答题和精解,使学生多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本子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本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读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通过学生在读图、思图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地图的利用率,加快了他们的思维节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交流。在由简单的问题过渡到复杂的问题中,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消化,读图的水平也在提高。地图成为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天地。

四、制定激励措施,引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初一地理;参与度;参与意识;参与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所以说,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就以初一地理教学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几点个人意见的阐述。

一、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树立课堂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从这句话得到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抓住藏在事物后面的奥妙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所以,身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树立课堂参与意识。

比如,在学习“天气及其影响”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那么,你能举一些受天气影响的身边的例子吗?还有,俗话说‘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这些都说明了天气的什么特点?”此问题一出,学生都踊跃回答,对于不确定的问题,还与周边同学展开了讨论,我们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利引出课题。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课堂参与意识,进而主动投入到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目的。

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参与兴趣

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场所也不是固定唯一的,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将学生局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改变学生脑海中对地理课程呆板无趣的印象,让学生觉得地理学习也可以丰富多彩,从而使他们对地理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比如,在学习“乡村和城市”这节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对常州市和常州市周边农村的差异进行了亲身体验,体验过程中,要求他们对市区和农村多方面差异进行比较,如,房屋的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兴趣明显要比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活动高出许多,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既使学生亲身感受了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帮助他们树立了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的丰富多彩,达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提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4篇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第5篇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初中地理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正在向前推进,这次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地理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学习,以地理知识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地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地理课程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及研究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课程改革以来有关初中地理教育的主要期刊和论文,写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文章数量多不胜举,而涉及接受学习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学习方式,不符合课改的要求,要提高学生地理基本能力就要摒弃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就得让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习。于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过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甚微等情况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地理教师从“满堂灌”的模式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教学内容、类型如何,都让学生使用探究发现学习,而教师少讲或不讲,导致学生上课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发现,也不知道发现的知识是不是正确,渐渐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笔者参加贵阳市地理公开课交流活动中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教师使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甚至区培训中心教研员听课中只要发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就会提出批评意见。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接受学习方式备受冷落,甚至被否定。这引发笔者思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所有的教师?我们该怎样看待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在地理课堂中是否还存在价值?如何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笔者分析和整理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从而探究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

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取向主要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概念及一些地理规则。笔者主要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同化”学习模式来分析适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

1 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

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l)唤醒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或新概念学习有关的旧知识或旧观念,为新知识或新概念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增强旧知识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2)通过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旧知识。

七年级上册主要学习的是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从七年级下册开始主要学习区域地理,所以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过程中,某些知识可以通过提供概括性、包括性、抽象性更高的学习材料,即“先行组织者”来习得,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意义联系,促进新内容的习得和保持。以下是对七年级下册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的归纳。

2 适用于"认知同化"学习模式的知识内容

第6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为什么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展开研究性学习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

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点。

第7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必要性 现状 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变顺应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下积极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缺陷

第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地理教学生活化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教师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过于规范化。受到考试大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能做到灵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征。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就要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脱离出来,根据教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反应来综合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点等。方法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地震的发生及避震常识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不再一一探讨。

3.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有好有坏,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