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高中的地理知识则是拓展巩固,因此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评讲习题,每位教师都应该更为关注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达到这个目标的意义在哪,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地理学科充满趣味的内容以及丰富的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它们就会变成枯燥乏陈,学生也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之处,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另外,良好的地理素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支撑之一。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更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树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石。

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策略。教师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任务,精选地理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内容更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精通地理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充分备课,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依据课程标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做适当的取舍和增补,找出对同学们学习有用的知识和例子,那些不易理解,而且对同学们学习没有多大帮助的知识可以不讲。

2.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课堂的情境设计也是非常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务实却又能创新地建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如讲到“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课时,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新课前布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预习,进行知识的探索。

再有,教师除了用优美的语言和板书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更为形象。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示,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让学生了解其大气环流的动向。多媒体手段让高中地理的课堂“活”起来,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重师生双边交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地理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对优等生不厚爱,对中等生不忽略,对后进生不轻视,做到可亲、可信,如此学生更乐于认真吸收新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努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少讲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假设、表述和得出结论,并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置上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唤起,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如此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4.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巩固学生知识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化,让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课后自身的教学反思,教师要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然后将其结果运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结果。

三、结语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发展所需的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2011年12期.

第2篇

关键词:观念转变;创新方法;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623.4

我们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教学方法上受到很大影响。老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如何得到好的成绩,都是应试教学。但我们新的课程要求是,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体现出国家教育对学生的人为关怀,也体现了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风貌。

一、 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都比较落后,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只讲课本知识,一般的老师经过一到两个学期就可以把教材背熟了,有时都不用课本就可以上课。然而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抓紧学习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的教学需求下把地理课上好。

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创新意识、注重实践,对地理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和反思,以创新的意识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法,逐步的转变成为具有创新的新型教研老师。

二、 创新地理课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教学的方法创是新势在必行的,现在的90后学生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经验,对知识的兴趣、需求非常渴望,我们要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

1、 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课本知识和现实存在的事例相互之间的关系,加深知识理解。以往我们老师只是按照课本讲解,找一些图片补充也就算完成教学课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预设性的,现在的学生们都很聪明、思想活跃,以这样的简单传统的方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把这种'书本式'的教学理念逐步向'实践式'转变。

例如:在高中地理课'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课程中,老师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展开以'我知三峡'为命题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查找有关三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如果离三峡工程近点学校,可以参观三峡的活动,同学们经过实践活动,了解到三峡工程如何发电、三峡工程的意义等,还可以引发出三峡工程大规模的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等等话题。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分组讨论,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这样就会把课程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轻易的就化解了,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们就对三峡工程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和丰富。

2、 正确引导、解错学习

学生上课学习,课后做作业加强巩固,在课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以往老师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学生也就是改正错误,过程很简单没有注意这也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错误所在,积极分析思考解决的错误问题。

例如:高中地理课中'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在遇到热力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问题时,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老师就要以学生出错的问题来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用幻灯片或Flas的方式,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然后在在近地面设定三点'热-冷-热',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完成,并且要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这时老师要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错误,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一起纠正错误。最后老师在通过变式图设疑,检查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法学生亲自解错,学习主动了,学习难点掌握的准确,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错误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3、 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如何教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教学的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地理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例如:高中地理课'大气环境保护',讲这一课中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老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我们生活那些现象可以气温变暖的讨论,然后老师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老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后,在结合老师对漫画的讲解,兴趣被激发出来,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学生学习知识就深刻了。

三、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几点建议

高中老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样可以使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理解包容他们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积极主动的学习。

2、 对新课程要认真探究,努力钻研,准备充分,生动讲解。

3、 注重实践,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积极性要全部调动起来。

4、 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为教学理念。老师教学要以服务于学生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束语:

新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来讲不只是教好学生,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学的创新要以人为本,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及时总结、勇于创新,这样老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就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把学科教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地优化整合,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1)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耍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一认识与分析问题一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培养学生智能。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为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通过对教材巾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图表,挖掘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4)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如果还问一些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往往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进而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影响当地水果罐头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进而再让学生分析“丰县作为全国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影响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在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以后,再结合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就能顺利掌握这些内容。

(5)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去年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以上是我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和策略的初浅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海彦.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处理与反思浅谈[J].现代阅读,2012.

第4篇

对于高中老师而言,现在都要求写论文评职称,特别是对于研究成果看的越来越重,关系到老师的收入。对于高中地理老师而言,地理课作为高中生的必修学科之一早已拥有了悠久的历史,如今的高中地理不仅涵盖内容广阔,而且还是一门文理兼容并且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的课程。

在对话教学讨论激烈的现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巨大,对地理教学工作者自身的学科基础知识,社会热点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话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然而,并不是所有地理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地运用对话教学。课业进程和升学考试等多重压力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又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很强的学科,面对不同的学情,对话教学的实施很有可能会遇上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无法得到控制,教师与学生由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无谓的话题占用了上课时间,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等情况。其次,现在的学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理解会形成价值观上的偏差,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在学习生活上没有做到及时正确合理的指导。

为了有效地调查当今地理课堂对话教学的情况,笔者翻阅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采用访谈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研究。教师访谈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四点:(1)采用对话教学时如何展开师生对话?(2)如何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3)如何引导学生,使讨论不偏离主干内容?(4)如何加以正确价值观的渗透?首先,在如何开展师生对话方面,受访地理教师认为需要依情况而定。课堂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而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因此在备课时就需要提前设置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从而预定下问题的难度;在上课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对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防止出现无人应答,无人能答。若学生对问题表示费解,则将问题拆分为若干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循循善诱。最后再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找出课堂对话过程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关键,也就是对某方面知识理解的偏差,在之后教学中加以调整。其次,在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方面,受访教师均表示,课堂讨论得以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知与熟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讨论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小组讨论。故而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讨论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必须熟悉。讨论形式一般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进行,由代表发言,采用适当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再次,对于课堂讨论的控制方面,受访教师认为,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方面意见,以便当发现学生讨论方向发生偏差时能够做到及时的引导与指正。最后,时间一到及时停止讨论,听取各代表发言,然后做出总结。总结包括明确被讨论的问题,同时对学生得出的不同结论进行点评,最后归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在如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多年长的教师对此主要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结合实际例子,以情感化,并且集中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课后谈话。而年轻教师的方法则是为学生播放有关图文影片,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观自己体味。

教学实践总结,以湘教版必修一为例,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分布的影响”等,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教学,这些章节在进行对话教学后,更容易达到地理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1)将“对话教学”实践于课堂的教学案例举例。以下笔者将以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思考活动为例,安排对话教学过程。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地形条件。围绕活动提出的问题,笔者将首先安排知识点的回顾,包括了聚落的定义,地形的分类,以及地形与聚落的关系。在主干清晰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不偏离主题,这也是学生能够有效地切入思考的前提。其次,通过阅读案例内容,同时在课件中展示丽江古城的分布图,包括四周的地形地貌,古城内的交通情况,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特点等,引导学生从大的地形分区角度审视丽江古城,同时通过具体微观地形比如玉龙雪山,金虹山,狮子山,东、西两面的地貌情况的研究,进行有限时间内的小组讨论。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中听取各方讨论内容,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评价结论价值。通过活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与才华,同时做出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从成为优秀高中生到成为国家今后发展的栋梁,更好地建设国家发展家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该对话教学的优点在于,设计提取了比较典型的聚落,正是由于丽江古城闻名于耳,一部分学生对该古城甚至有过亲临,因此,该案例的提出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从学生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古镇情节,将原先比较虚拟的知识点引入现实并且熟知的古镇,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由此更好地纠正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内在热爱祖国山河的价值观。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不仅在知识点上对学生进行了强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但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把握,同时更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了深入,真正做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把握。相对仅仅强调该活动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加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对话过程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学生自我的对话并没有彰显出来,即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探究,反思总结经验。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学生勇于自我探究的能力才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因此,对话教学的过程应多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答案质疑,并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汲取思想养料,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思维是从思考开始,经验是从反思寻得,学会自我对话,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本文通过研究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现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对话教学,得出对话教学的优势作用。并且通过实际对话教学案例分析,将地理对话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并且更好地渗透入了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根本上内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社会看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发展要求。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对策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地理学科一直被划分科学与社会两个部分,它和生物、化学、物理一样,地理实验也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探究性,能有效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首次对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在新教材中有了实验,实验试题也在高考中出现。从表面来看:对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促进了地理实验的开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因为高中地理实验起步较晚,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在实验室、实验观念不充分的情况下,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还有缺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直接面对问题,优化对策,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实验,完善地理实验教学,以健全实践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缺失的原因

地理实践作为新课改后提出的一个更加灵活、生动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熟练各个知识体系,因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高中地理提出教学实践后,存在很多问题。

1.教材内容的改变对地理教学来说是一大转变

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来看:正文简短,案例、图表、活动越来越多,很多知识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层的分析与阐述,实践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内容甚至是老师没有接触过的,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需要重新翻阅资料、学习、设计实验,尤其是实验设计环节,具体如:黄赤交角、风的形成、自然演变等。不仅学生学习存在困难,老师教学也很费力。因此,它要求师生快速适应实验教学的改变与调整,在满足课后教学需求的情况下,优化学习进程。

2.教学实践和实验实施开展得不完善

因为这些教学设备和教学步伐存在脱轨现象,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学校会为化学、物理、生物准备实验器材,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学习、实验,地理教学则在室内展开,以老师描述和简单的器材进行,除了简单接触和画图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突然改变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是挑战,后期设施也很难跟上教学实践要求。

针对上面描述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必须快速接受新教材要求,在重现经典、接受现代化教学的情况下,注重地理实践教学,并且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对策

1.强化实验科学性

为了增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时效性,我们必须整合新课标要求,完善实验教学,以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然后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增强实验教学。当然,在这期间,我们必须切实做到正确反映学科知识,让地理实验与地理原理、本身知识吻合。在教学前,老师就应做好准备工作,让情境模拟尽量靠近真实,而不是形式工作。在实验器材与场所配置上,必须保障实验步骤的严谨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严密性,而不是单纯的实验。在设置教学实验时,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与英语、数学、语文相提并论,所以尽量做到地理实践教学精益求精,结合学科知识,将实验用到刀刃上,这样才能让实验特质落到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2.强化教学主体性

科学编排,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互动多元的实验活动中,对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实验的创造性、趣味性、实践性,带动学生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放在互动、合作的实验活动中,并且尽最大可能带动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分组,让每个学生合理、正确地分工协作,保障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协作,完成实验。

在实验评价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中,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偏差,并且及时给予指导,发现学生的创新思路与进步,要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一切实验工作完成后,老师应该尽量做到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鼓励思维,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带去更多实战机会。

地理实践教学作为和教育方针、素质、思想政治直接相关的教学体系,它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失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资源观、人生观出发,立足世界,放眼未来,尽量做到教学实践与时代进步接轨,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元素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中,很多学生常常抱怨书本知识过于抽象,老师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很多概念需要“死记硬背”,加之受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深感地理学习“难上加难”。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完全围绕高考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离。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我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

二、引生活化案例进课堂,调动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学生拥有无穷智慧,而最能体现他们智慧的活动便是实践动手操作。笔者认为,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化作为教学思路,引入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动手探究环节,实施教学,以此展现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

案例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首先,我以一个探究性问题作为开场白:“同学们,倘若你们以后考到自己理想的高校,在新学期开学时,想不想自己去学校报名,锻炼一下自己的出行能力?”我的问题一抛出,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报以肯定的回答。我接着说:“全国各地大学很多,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城市中,如果你想独自去报名,就必须学好交通运输这一章节的内容。”我的阐述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大学报名路线设计方案任务”,如小组1的任务为“从弋阳县出发,去天津大学报名的最短路径”,小组2的任务为“从弋阳县出发,去上海大学报名的最经济路径”……我则为他们提供各种地理工具,由于设计好的任务与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每个小组学生都陷入热烈的探究中,积极分析,设计最优路径。

最后,当每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后,我当堂对他们的方案进行点评,及时发掘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总结性思考问题:“既然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本章学习中,你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地理学习与大学报到这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联系起来,创设课堂实践探究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方案各异的出行规划,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读图应用环节中,为了找寻最佳路线方案,很多学生还通过网络、文献资料查找其他信息,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地理学习实现学以致用,学生必然兴趣满满。

三、引信息化工具进课堂,为学生展示地理生活化魅力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使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被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为地理教学增添多元化色彩。然而,大多数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往往仅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设备等传统信息技术工具,实施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便会索然全无,教学趣味性难以彰显。笔者认为,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书本知识的特点,引入实用性、生活化更强的地理信息化工具,向学生展示地理生活化的魅力。

案例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在上述内容教学中,为向学生全面展示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性,我引入“谷歌地球”这款地理信息化工具,开展教学。

首先,采用理论讲授的形式,为全班学生介绍GPS、GIS的概念,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仅仅停留在粗浅的、理论的层面。

其次,在多媒体大屏幕中引入“谷歌地球”软件,并在区位搜索中输入“弋阳一中”,屏幕上立刻展现出弋阳一中的平面图,看到自己学习、生活的学校以数字地图形式展现在眼前,全班学生眼前一亮,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再次,利用“谷歌地球”展现GPS、GIS技术生活化的一面。如借助“谷歌地球”中的“公交换乘”功能,很方便地帮助刘刚同学搜索到他想要的公交乘坐信息;借助“谷歌地球”中的本地搜索引擎功能,帮助李阳同学找到他一直想去的“元祖蛋糕旗舰店”……总而言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够通过“谷歌地球”得到解决,他们充分体会到地理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联系。

教学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谷歌地球”,为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信息工具在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效应展现无遗,相较于传统模式,仅采用单一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方式,引入地理信息工具,为学生呈现地理学习生活动态化、视听动态化的一面,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工具应用对生活的重要价值,最大化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地理学科教学中,则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一线地理教学工作者应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切入点,创设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让地理学习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有效课堂 构建策略

高中地理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既有理科的严密和逻辑思维性,也有文科的灵动与活泼,其空间广阔,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教学中一直被认为是较难的学科之一。然而地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在新课改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形成“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发现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包含对知识收获的成就感,也包括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快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精神振奋,积极性高,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历程中获得知识。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轻松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数让学生在课堂上临时预习几分钟,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大家思考,但是往往突如其来的难题让学生心生惶恐,担心教师抽问到自己回答不出觉得难堪,这些细节往往会击溃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逐步的提出与教程同步的问题。比如给出一道图,先让学生说说对该地区的了解,然后问问大家从图中能看出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进行分析。这种渐进的问题提出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整个教学气氛也显得轻松自然。

其次,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广泛,这注定地理学科不是枯燥无味的,也不是大家想象中地理就是简单的看图与读图。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事情与地理联系起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增加地理的趣味性。比如让学生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从主持人的播报中联想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多看看与地理相关的节目,在了解自己祖国山河的同时,增长自己的阅历;也可以让大家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联系大家学过的季节的昼夜更替以及时间的长短,根据夜晚云的多少判断夜间温度等,这些无一不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神秘,进而促进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构建

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而实际教学中,很多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也很难真正让学生领悟到知识,因此需要学生亲身的参与、探究和实践才能逐一被学生吸收。如教学《月相变化的规律》章节时,教师的讲述是枯燥乏味的,而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之后,才能被学生真正的掌握,这种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需要教师重视问题的导入和提出,开启学生探究的动力。

地理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主动的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问题的探索,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地理水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例如世界洋流部分的学习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可以结合学生在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着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再和教材上的图标相对比,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合作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思维互补,是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得到的结论更严谨准确。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来提出问题,因为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禁锢自己的思维,从而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见解来引导大家探究学习。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但是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地球上受热多的地区,其近地面是低压,而受热少的地区则是高压。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在纬度为30°的地区和纬度为60°的地区,两者的环境温度相比是怎样的?它们的近地面的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分布如何?再从热力和动力成因方面去也提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深入探究。

三、课后拓展应用,促进技能提升

综合而言,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依然是围绕高考做准备,只有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才能让大家讲知识内化以应对高考,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课后的指导和辅助依然非常重要,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教师都要清楚的知道,以便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对于课后习题的练习或者与生活的联系,应该以一定的规范来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查出自己知识的空缺点,努力突破知识的盲点,经常的反思和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思考方向上和探讨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比如读图的习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都要加以及时的评价,而且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问题为引导,促进合作探究,加强拓展应用,让学生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发展,这样的地理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生龙,张海亮: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如何学好地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09-02

问课是一门反思性教学艺术,问课应该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在问课中感知学生的学,在问课中修正自己的教;在问课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在问课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1 问自己

问自己实质上就是自我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进行审视、分析、修正、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自我问课中,要坚持课前问、课中问和课后问。

1.1 课前问自己。课前向自己问课的主要目的是做上课前的充分准备,使课堂教学更有序、更有趣、更有效、更符合地理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在课前一般要问自己如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否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能留给学生宽裕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质疑、反馈、巩固、反思的时间;教学中是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生的活动意识;课前有没有进行精心预设,能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是否已准备好。

1.2 课中问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有时甚至过于理想化。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学生课堂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等全面审视课堂,使地理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问的过程中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确保教学过程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3 课后问自己。课后问课即课后反思,是教师在下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及时总结。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问学生

学生是一面镜子,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要想清楚地认识自己,地理教师就要经常主动询问学生,问问他们的需求以及对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客观评价,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完善自身。

2.1 课前问学生。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只是根据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进行课前准备,很少主动去征求学生的意见,课堂教学方案基本是自己独立撰写的剧本。在这种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即使教师准备再充分,也难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课前问学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对话,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问问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活动,教材中或预习作业中还有哪些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不清楚、不明白、有疑惑,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前在筛选课堂探究活动和对话主题时,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由学生参与设计的地理主题,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教师在课前可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与部分同学交流,问问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真正将学生的需求融入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2.2 课中问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能察言观色,时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异常时,教师可问问学生的意见,以便课堂教学进程有效推进。例如:当教师在剖析难点内容时,如果发现学生反应迟缓、眉头紧锁,就应该停下来问问学生是否没听懂、是否教师讲得太快,问问学生希望教师怎样讲,然后迅速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当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切不可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是应该停下来问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不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方法和策略,以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要问问学生还有哪些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没有听懂、没有弄明白,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的继续帮助。

2.3 课后问学生。一节课结束后,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课后问学生,教师可采用对话、问卷、书信等多种形式征求学生意见。

3 问同行

向同行问课,可以从地理学科专业的角度获得建议。这种建议科学性强、含金量高,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更有利于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业务能力。在向同行问课时,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要能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出注意、给点子。

3.1 课前问同行。在上地理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授课者往往会在课前请教领导和同行,从备课到试讲,对自己的课进行反复打磨、精雕细刻,力求拿出精品课,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采。但在平时的常态课中,请教同行的地理教师可能就不多了。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方案后,一定还要听听同行特别是备课组教师的意见。问同行要有针对性,要有目的性,要言之有物。在问同行之前,教师应先将自己的教学方案打印稿提前递交给同行(最好是学科备课组长或学科带头人),让同行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方案有个初步了解。在面对面问同行时,教师要向同行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构想和实施方案,从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情境设置、课堂活动组织、学法指导、能力培养、例题与巩固习题的选编、板书设计等各个方面与同行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