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教育家,他主张实践和个性和谐发展,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书籍《给老师的建议》中,他明确提出教师必须要教会少年阅读!在书里,他写道为什么有些学生处于童年时期时理解力强、聪明伶俐、勤学好问,但到了少年时期就智力下降,对知识持冷漠的态度,头脑也不灵活,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用两个感叹号将自己鲜明的态度表现出来,让每一位读者明白对学生而言阅读是多么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征,找到合适他们的阅读方法,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发展智力。

一、小学生的阅读特征

小学生阅读是其人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新图画的良机,但不慎的笔墨也极易将其涂损[1]。因为小学生年龄很小,生活经验不足,更缺乏知识储备,他们的阅读离不开教师具体的、精心的指导与培养。同时,小学生受到其身心特点的影响,个性倾向性并不稳定,尽管他们有较强的模仿性,还不能持久;容易激发兴趣,但很少专注;富有情感且或活泼好动,但意志不够坚定;容易感知,但很难抽象等。所以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初读,即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上下文、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生词,对文章整体有初步把握。第二步,精读,即按照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将存在于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理清思路、读懂内容、通绕全文的目的。同时,仔细揣摩课文的美词佳句以及重点的段落,对文章的感情与思想进行体会,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进而吸取文章净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步,悟读,即小学生要从对文章的理解中去体会其思想内容,这仅依赖故事内容是无法捕捉的,需透过语言文字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写作文章的真实目的。第四步,熟读,即学生要基于对文章的理解,尽量多读,做到熟能成诵,从而消化知识,把课文语言内化为属于自己的语言。

三、小学生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在每一次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小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便让小学生在阅读时有法可寻,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2]。不同的阅读目的确定着不同的阅读水平,一般包括:以记诵问题解决结果为主的记忆水平;希望能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相似情境的模仿水平;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水平。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他们往往处于前两种层次水平。阅读的层次水平不同,效果也有巨大差异,教师务必要指导小学生确立层次水平较高的阅读目的,且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不但能挽救部分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还能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针对学困生,他们读越多的书,他们的思路就越清晰,智慧力量也就会越来越活跃。

(二)注意阅读的过程

理解课文是小学生的阅读任务,并基于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学会阅读,教师的阅读指导应帮助学生完成该任务,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过程中阅读。同时,教师要意识到该过程是保证学生达到预想阅读效果的必要条件,是促使学生掌握合理阅读方法的必然选择。

(三)在阅读中勤于思考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思考则是理解的依靠。有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记忆对内容进行存储,但思考不能被替代。当下,部分小学生错误地认为记忆、背诵就代表着语文,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也存在太偏重记忆的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尽管对阅读训练进行精心的设计,但理解与记忆被混淆,导致思考训练设计变成了记忆知识,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时务必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吃,从而有效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四)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对小学生的兴趣、习惯进行培养呢?那就是教师要扎实上好每一堂课,教学程序的设计务必精心,注重在教学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形成阅读习惯。当学生对阅读有较强的兴趣时,他们的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日益浓厚,逐渐把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良好习惯。

四、结语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学习方法也形成于实践,小学生是否成功掌握了阅读方法是对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是否有效进行检验的试金石。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做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此才能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

>> 浅谈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谈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浅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资本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 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西部农村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西部农村地区3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 浅谈西部农村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落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新途径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途径分析 浅谈西部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加大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的投入,统筹各方资源并进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的教育方法是目前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途径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本身往往忽略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培养。教室是唯一的语文阅读训练场所,教材是学生唯一的阅读内容。而且,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只重视单纯的阅读任务的完成,而轻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为了考试分数,为学校排名,采用的多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抹杀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权利。因此,如何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加大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投入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图书室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是西部地区面积大,农村小学相对分散,图书室建设非常落后,经费投入也明显不足。因此,西部地区农村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可通过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同时,可积极利用社会公益资金捐资助学,以此确保图书室建设经费足额、及时到位。

2.加强图书室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增加相应教师编制数,从数量上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3.推进数字化图书室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化图书室,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料来源和渠道。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引进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1.允许课外阅读,鼓励课外阅读。作为老师,首先要大度,要能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能担心学生因阅读而“误入歧途”,老师和学生对阅读的偏好显然是不同的,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实,作为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我们有知之多少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只要书的内容不属于违禁的,我们都可以允许学生们阅读。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书目的选择、读书笔记的写作、批判思想的形成等方面的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目的。比如,开展漫画读书周,历史名人阅读活动周等等,对学生的阅读做好相关记录,每个月可以举行一次学生阅读感想交流会,请每个学生把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介绍给其他同学,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

3.注重课堂教学,把握主阵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我们老师不能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毕竟很多孩子在课外很少能够阅读。因此,课堂阅读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孩子推荐自己喜欢读的读物。其实,孩子们天生对阅读是充满兴趣的,做过父母的人都有小时候被孩子缠着讲故事的情况,上学以后之所以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或电子游戏,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孩子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提高教师引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1.教师应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记法、边读边想法、联系上下文法、联想回忆法、默读法、圈画批注法、精读法、略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第3篇

一、多种课程载体结合

1.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主题探究。

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作为国家必修课,每周有2课时设置,由学校开发课程内容。学校在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会方法,在课外指导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2. 以校班队专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体验教育。

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组织――少先队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班队会活动优势,进行生命教育是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又一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在广泛收集、借鉴生命教育理念及内涵的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生命意识发展的现状,针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悟深刻的体验实践的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培养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达到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

3. 以学科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生命教育。

结合本校生命教育内容的规划,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教师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掌握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各学科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根据本地区社会现状和任教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灵活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二、多种活动方式整合

1.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是小学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十分适宜在小学中高年段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般步骤为:(1)发现与提出问题;(2)搜集信息与认清问题;(3)实践与探索活动;(4)解决问题与提出报告;(5)展示与分析结论。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适合在小学低年段生命教育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的一般步骤为:(1)准备阶段;(2)选择参与者;(3)准备扮演;(4)选择观察员;(5)开始扮演;(6)讨论与评估;(7)再扮演;(8)经验的分享。

3. 参观考察。

直观看到的东西对小学生的心灵感受将产生较大的印记作用,参观考察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了解现象的实际,思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的原因。参观访问活动的主要步骤为:(1)计划;(2)准备;(3)实施;(4)交流分享。

4. 实践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个体实际有用的能力,百分之十来自阅读,百分之十五来自听闻,百分之七十五来自实际的体验。因此,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应重视体验活动,让学生以“感受”而非“认知”的方式认识生命。一般透过参观各种场所,并结合社会关怀精神,开展访谈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价值观念与实际经验相联系,触感,从而理解生命的真义。实践体验步骤与参观考察步骤类似。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84-01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力具备,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

1.通过活跃多变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平台,构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兴趣自然是爱好的衍生产物,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个人爱好的这个源头来探寻,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将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灌输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爱好,这些知识自然就会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倾向方向。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将知识进行直白的表述,然后由学生进行硬性的记忆,这明显不会让思维活跃的小学生产生太大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内容进行变化性的调整,例如以选择式、竞答式的方式进行提前性的问题创建,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了互相讨论、竞争回答这样的机会,这种机会可以让学生之间增加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种方式更为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可以使得学习气氛更加的活跃。

2.鼓励质疑,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反映出教师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鼓励。想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每次是怎样设疑的。如让学生明白学课文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析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步骤,是提问的根本,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教师是怎么设问的,从而为今后的自主提问提供基础。"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必须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如在教学浅显易懂的课文时,可让小学生做小老师,模仿教师的样子备课、上课,使他们的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回"过程"上时,学生将会拥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全面的能力,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创造性。学生崇拜书本和教师,往往会认为书上写的、教师说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会对所学的"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挑战教师,挑战书本,把自己的不同见解或疑问说出来,交流讨论,或查阅资料,去寻求答案。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质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和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提倡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在阅读中的"与众不同"的看法看成是"独特体验",对照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认识,但不是离题的臆想;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阅读的结果,它不是单纯的"独出心裁"。

4.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4.1 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持续发展,有效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融合,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得以加强。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偏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往往喜欢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好像看上去是授课速度很快,但是却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教师一堂课讲解完毕,学生真正能够收获的知识却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没有办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同样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很低下。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学生感受,单纯的把学生当作“学习机器”。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再次,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抓一些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如今,小学语文的教学基本步骤都是先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在按要求进行课文相应段落的背诵。这些教学目标一旦达成,教师就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现如今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解不透彻。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需要一个热闹和热烈的氛围。而又进一步片面的降低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作为造成热烈课堂氛围的手段。这种错误的理解和做法不但不能对提升课堂效率起到半点作用,反而让一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变得流于形式,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充分的配合,而要求小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开展进行配合的唯一原因即为学生对学习本身充满了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兴趣作为支撑,课堂效率的提升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狠下功夫。

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训练的时候,应该摒弃传统的仅仅给学生“丢下”一个题目就完事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设置一个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写作内容。比如春天的时候,带学生到校园中感受大自然和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体验用笔写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费时间,费精力,但是却非常具有长远性。只要稍加坚持,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很快得到提升。

此外,教师自身魅力的提升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往往会将自己对老师的喜爱程度投射到相应科目的学习上。一般情况下,有吸引力和个人魅力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很浓厚,且教师的课堂效率也一般都较高。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或者是不适宜了。改善教学方法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首先,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时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架构体系。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教师必须为之努力。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这篇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给学生听。一首歌曲完毕,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起来,对于学习的探究心理也变得很浓厚,带着问题的后续学习,效果自然要良好很多。

其次,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参与积极性也很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特点为教学进行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一个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诵读表演。诵读结束后,要求其他学生就前面同学的诵读内容进行一个整理,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中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往往是画龙点睛的。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切“以生为本”,对于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潜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有用。

(三)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打下基础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阅读面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利用一定的时间合理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与阅读面。阅读量的提高能够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建中.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11)

第6篇

【关键词】积极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小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1 情理交融

“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小学生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小学生的心田。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小学生的情况。通过与小学生谈心,踏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小学生和家长交友,掌握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了解每位小学生的个性,积极沟通我们之间的感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班上的“尖子小学生”,一般在学习上有优越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耐挫力差,自傲或自卑,焦虑或孤独等)。鉴于他们易与教师接近,我适时排除其障碍,尤其注意将他们的优越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磨合,使他们正视自己。学习有障碍的小学生,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查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我注意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我布置小学生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小学生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从自学中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2 授之以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小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小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

强化语文学习技能,发展小学生观察能力是基础。有效的观察训练是成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观察技能训练主要结合阅读教学来实施。阅读教学中,我从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教给小学生观察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看图学文《长城》的教学,我首先让小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表达心声的豪言壮语。让小学生在自学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感受长城建筑的雄伟,“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再指导小学生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小学生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古代人民的劳动场面,赞叹之感受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露,与作者的思想水融。这样,即让小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了调查的耐心和信心,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左右脑得到协调发展。

小学生写观察日记,是训练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对身边出现的新异事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真挚的感情。中年级的小学生能用“我手写我口”,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能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他们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描摹钟爱的事物,在“心灵空间”施展才华,畅写独到的见解。小学生有了“隐私”,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用关怀和爱心与他们交流思想,辅导写作方法,为他们提供作品发表的机会,逐步使训练内化为小学生自己的行动。

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诗文佳句,都是精品之作。小学生从中学习规范化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技巧,受益终身。我根据诗文特点,引导小学生理解记忆。《桂林山水》图文并茂,描写景物具体形象,语句清新流畅,极富诗韵。我要求小学生分析把握课文总体结构(总述——分述——总述);熟悉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图文结合背诵。利用电教设备,创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使背诵内容未呼先出,小学生欲罢不能。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印象深刻,背诵效益显著提高,记忆能力同步发展。

3 持之以恒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82-1

一、引领自学,让小学生体验自主

以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先用板书或者多媒体等形式出示给学生,然后采取种种形象的方法教会学生认识这个生字。尽管学生最后也认识了这个字,甚至是对某一个字的印象还非常深刻,但是仍然属于被动状态下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学生自主的独立认知,以后的识字任务还是靠着老师一个一个的教,学生离开老师的技巧还是不会独立学会认字,这样就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学生始终不能学会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我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阅读经验之前不急于进行单独的识字教学。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字,要先给学生提供在阅读中种种遇到生字的机会,那就是先安排学生在没有老师做任何指导的条件下,借助自己的拼音工具去独立的读课文。这不是盲目的让学生读书,这里有一个量的规定――十遍。

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时,当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一遍课文里陌生的文字是最多的,遇到生字新词,要靠一个一个地拼读生字的拼音来读完此句的朗读,阅读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第一遍艰涩的阅读历程走过,学生对课文里的生字获得了初步朦胧的感知,再来读第二遍的时候艰涩的感觉就稍微缓解,再来第三遍、第四遍,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学生对课文的陌生程度是越来越弱,熟悉程度越来越强,阅读越来越流畅,也就说明每读一遍,学生对课文里生字的整体认知程度也越来越深,最后读到第十遍的时候,能够基本熟练、准确地朗读课文,学生对生字在文中的大置也随之熟悉起来。学生独立读完十遍课文以后,有一个向老师汇报的程序,先读完十遍的同学先来到老师面前汇报,就是在老师面前再一次把课文读一遍。这次学生读的时候,老师听到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且给学生示范正音,学生再回过头按正确的读音读准确此句。这是对生字的初认知阶段。紧接着是进一步强化生字认知的准确度阶段。主要靠标画生字这一学习项目来完成。主要操作步骤是: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对照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遇到生字表里的生字就圈画出来,并且确认它的读音,生字表里的生字在课文里逐个被圈画出来了,也就是把生字的读音又准确地认读了一遍,准确认知过程完成。

二、利用提纲,掌握自主学习技能

一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完成了拼音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可以借助拼音来识字、读书。一般情况下的新课文学习,拼音读十遍短文、标画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等这些学习活动最初是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都是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这些学习活动的名称,学生尽管没有形成经验,但是记忆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书写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语句的能力也有了一定量储备,在老师反复引领培养训练之下,这些学习活动大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

例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走完这三步,主要依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简要的自学提纲,即:(1)独立读课文十遍(读后向老师汇报);(2)圈出文中生字(汇报);(3)给生字表里的生字加拼音(汇报请老师检查)。一般学生走完这三步要用一课时的时间,达到了独立的读课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的程度,经过长期训练后的小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熟练掌握了这几个简单的自学程序,在学习新课文之前都能够在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这几个程序的自主学习活动,掌握了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技能。接下来的其他自学项目,是在以上整体感知识字项目完成之后,教师逐渐添加上的程序,例如找词语、标自然段、提出问题等项目,也是先由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领,让学生慢慢接受、慢慢把握,成为自学方案的一个项目。一年级的小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离开教师自主学习,也不能离开板书提示的自学方案,还得靠着教师把自学项目逐项的显示在板书上,但是在儿童的记忆里已经深深烙上了“我可以自主学习”的印迹。

三、引导反思,内化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8篇

根据这些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针对这小学生作文“高原现象”,可以采取下面的这几种解决方案:

1 了解认识误区,加强目标意识

我们老师对于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的性质认识不足,经常会用小学生优秀作文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写作的好坏。这就容易大大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有的老师则会过多地强调让学生多写,对学生盲目加大了写作的量,学生忙于应付老师要求的“量”,就无法追求“质”,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提前进入“高原期”,或是使“高原期”延长。所以,要想让小学生有效地克服作文“高原现象”,我们作为老师就要认真学习新大纲,积极钻研教材,把握作文训练的性质,强化目标意识,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每次写作文的具体目标,根据这些具体化的木标,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如果学生进入“高原期”后,更要注意控制写作训练的“量”,也可让学生短暂的“搁笔养息”,这样来使学生多发些时间去阅读,去鉴赏,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知识与生活,来调整情绪。

2 深究命题方式,激发起写作兴趣

兴趣是可以直接推动小学生推动儿童写作的一个有效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有兴趣,便会产生迫切的练笔愿望,是写作的最佳导向。雷同化或是老掉牙的命题就会缺乏吸引力和层次上的要求,这样就会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也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了。因此,老师命题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兴趣,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2.1 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

2.2 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2.3 要选择具体、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要多采用间接性命题。

3 享受成功快乐,唤起写作热情

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她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求。不一样的学生要为他们创设不一样的成功的机会。比如,优等生,可以让他们上台朗读自己的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将他们写的作文张贴出来,让其他人欣赏。对于一般的学生,就应该找出有特色的词语、句子、段落让大家来品读。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准确的标点,一个恰当的词语,或是一个好的句子,都可以当作是宝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来唤起他们的习作热情。在有关写作的一些活动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学生就都能体验一下成功的快乐,从而唤起他们写作的热情,喜欢上写作。

4 运用优化教学,有效突破难点

作为老师,我们要对整个学期的指导写作的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每一次的写作教学前都要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如课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事物或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还可以是让学生课前去看老师指定的有关文章、材料。这样不但是老师心中有数,学生也要做到心中有积蓄倾吐,同时又能流利地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优化教学形式,学生课前准备越充分,写作的难度就好越小,而且受到的效果也会越好。当然,课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弱点,给予不一样的直接的帮助,使他们能较快地克服“高原现象”,走出困境。

5 鼓励学生多阅读,注重词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