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课程的建议

对学校课程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学校课程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学校课程的建议

第1篇

中等职业学校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向社会提供初、中级技术工人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但是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相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更加贴合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要求,也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体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征,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探究。

一、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贴近生产活动的实际技能,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以下提出目前会计教学别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第一、课程设置上偏理论教学仍然较大

职业学校会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往往要求可以直接上岗,而现在会计教学课堂多是老师的黑板板书和书面讲解完成专业授课,这迫切需要会计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会计实操课程数量,增强会计实训内容,让学生们在校内就可以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仍较保守

会计课程理论比较枯燥难理解,课堂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所以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教学主动性增强。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少讲些难懂的理论。

第三、企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指定教学计划中适度安排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校企合作讲坛、企业实践等教学模式来提高会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中职生的学历提升意识日渐增强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学历的要求不断增强了中职生在3年中职学习后能继续提升学历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证中高职的3+2衔接在学生文化课程的无缝对接及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提升的设定仍然需要提前调整和探讨。

第五、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企业对会计学生专业能力新的界定方法

2017年全面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巨大,不仅企业在招聘会计学生中失去一个专业技能判断依据,而且这对于会计学生就业中如何证明会计专业能力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找出新的会计专业技能判断标杆亦是本文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二、开展实地调研及网络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使会计专业课程体制更好贴合市场要求,更好优化课程体系,使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会计专业同时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调查方法。(包括200名本校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及毕业生,40家聘用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10名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计专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统计报表。

三、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和回访活动,根据以上实地调查和网络回收问卷情况分析结果,我们仍然欣慰看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是广阔的;依据调查分析数据反映的情况,提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若干建议,将中职学生的校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和进行适度课程改革,我们深信会计专业的发展将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继续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提高实操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在调研中企业关注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执行力。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门开设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还应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回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反馈对招聘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强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职业院校,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可以直接进行实务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实操训练是课程设置的重点,也需要加大实操课程的内容。

(二)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多变的教?W方法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传统、古老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挥棒,增强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实务操作技能成为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

(三)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当今市场对会计专业需求来制定。从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回收分析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

第一,我们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企业90%是私营企业,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及制度作为指导来开展会计业务实操内容;第二,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办公软件能力,尤其是EXCEL财务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对于相关课程需要加大授课时量;第三,由于需要进行毕业生的就业职业指导,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也就是第五个学期应该增开相关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从中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和发展校企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业调研中多次与企业面谈校企合作事宜,同时在召开的会计专家座谈会中也都有企业专家表示愿意和会计专业有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是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财会相关主题讲座;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也可以安排老师在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如果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长期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那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规模可大可小,只要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最直接接触企业实践场所及实习内容,迈开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五)继续加强“课证融合”,进一步满足升学的无缝对接

第2篇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赛促学,举办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是培养全体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的设计及组织与开展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流程,通过以赛促学提升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以赛促学;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大赛

《营销策划》课程是根据“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人文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医药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加实践课程。营销策划实践是市场营销战略战术策划的相关实践训练,以赛促学是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际营销技能的有效手段。以赛促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将课程的实践内容以一个营销策划主题作为任务目标,再以市场营销技能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实践内容。

一、《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设计

《营销策划》课程在医药营销专业中处于专业课的地位,是以医药市场营销实践为中心,结合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研究设置的,是对学生进行营销策划实践能力专项训练的一门理论加实训课程,营销策划书的撰写是对医药营销专业学习的小结。课程主要包括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定位策划、市场竞争策划等内容,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又融入了营销策划的前沿观点,要求学生掌握营销策划操作实务。该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作全面分析,设置课程所应涵盖的项目任务,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科学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考核注重平时学习,注重过程管理,平时到课及课堂参与情况占10%,个人与团队小组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占20%,期末考查案例分析与总结占20%,小组营销策划书撰写占50%。期末考查的案例分析题目与要求在课程结束前2周布置,考查不占用课堂时间,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营销策划》课程在医药营销专业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实践课程以小组策划+课程学习的模式进行,实践部分进度安排时间为八周。第一周:每三名同学组成营销团队,成立工作小组,设计团队名称,明确团队目标,在学习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相关活动。第二周:完成“营销策划方案”选题工作以及选择专业指导老师。第三周―第八周:本学期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结束前完成一份营销策划,要求按照策划程序与时间进度进行。课程结束后集中两个晚自习时间进行营销策划方案讲解与答辩,教研室老师评分并选出10个表现优异的队伍参加药学系组织的校内市场营销大赛决赛。

二、实施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组织方法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每学年下学期举行,历时三个月。每年三月初向全校比赛征集要求,五月中旬进行营销策划方案初选,六月初进行校内决赛。比赛组织紧凑,一般开学两周开始,期末考试之前两周结束,避开学生最繁忙的开学和期末备考,是对于准备下实习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为学生到实习单位工作进行适应过渡。决赛由十个入围队伍参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对所有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赛程为10分钟营销策划方案PPT展示与讲解和10分钟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内容涉及团队介绍,营销方案,中途所遇困难和解决方法等。主要邀请当地知名药品流通企业负责人担任评委和点评嘉宾。比赛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流程图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征集要求包括征集对象、征集时间、基本要求和说明;以校内医药营销专业、药学专业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主;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营销策划方案基本要求主要针对策划内容,要求策划方案原创,字数在4000字以上,限期上交纸质策划书,按照排版格式要求A4纸打印。写作大纲由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行动策划等三部分组成。要求每个参赛队伍根据所选择的企业或产品、服务等进行详细地市场分析,对决定有效营销策略所需的重要信息进行回顾和总结,主要内容有: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市场现状和策略、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营销内外部环境分析等。营销策略包括所服务的目标市场和针对每一个目标市场涉及的营销组合的详细描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营销目标、目标市场描述、市场定位、营销组合描述等。行动策划是营销策划方案的最后一部分,该部分需要指出完成营销策略所需要的具体活动,并且评估最终的营销策略,是每个营销策划方案的亮点。要求每个参赛团队针对所选择的的产品或服务制定营销活动步骤,活动内容包括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如何开展活动等,需要具体指出参与具体活动所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最后对所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评估流程主要是对营销活动是否按时完成以及营销活动开展方式是否正确等问题进行具体描述。

三、以赛促学对《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的提升

医药市场营销策划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娴熟的销售技巧、较强的营销环境分析能力、目标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能力、市场营销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能力等。在传统的医药营销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的目的、方法、过程等都是由教师来制定,学生学习过程都是被动实践。学生实践过程是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机会很少。将《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融入校内市场营销大赛,通过以赛促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参加比赛驱动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专业技能。通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有效提升了实践课程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目标对应校内市场营销大赛如图2所示:

图2 《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目标对应校内市场营销大赛

通过组织市场营销技能竞赛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医药营销专业知识理论技能教学、通过营销策划的技能操作运用训练与决赛答辩中实际能力水平的演练考核,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校内市场营销大赛鞭策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1、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产生学习动力,亲身体验“优胜劣汰”的竞争,在周围参赛同学积极向上、热火朝天的比赛氛围中感受竞争的激烈性,激发自己去学习,而比赛过程中评委的点评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营销策划》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案例资料和企业资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讲授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要求学生以团体为单位参加比赛,展示团体的综合营销策划实力。在《营销策划》实践课程准备中,我们要求3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训练,在策划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组一起讨论,以竞赛为平台,可以让更多同学在互帮互助中锻炼团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营销策划讲解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

3、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医药营销专业专科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够往往是由于他们不清楚自己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2010年开始,我们对已经毕业药学系学生进行了就业跟踪,发现通过以赛促学,积极参与校内比赛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特别是在校内市场营销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职业发展前景相比普通毕业生好。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学生比赛能力的提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是根据医药营销就业岗位设置的比赛项目,结合《营销策划》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赛,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真实企业,对医药营销的发展动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参赛学生通过比赛考取CMAT市场营销助理证书,在就业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可能被来自企业的现场评委看中,直接获得实习或就业机会。所以,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组织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操作性、逼真性和竞技性的,这些优点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以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为契机,从2009年到2012年,泉州医高专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在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累计获得全国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获奖学生达15人次。

结论:通过举办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比赛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与团队技能风采、互相学习的开放平台。通过校内公开比赛对《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进行了效果展示和总结,对一年级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起到很好地激励作用。以赛促学丰富了“竞赛+任务”的实践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践能力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遵义地区 农村 学校体育 现状 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在各地纷纷开始重视体育、发展体育,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遵义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是否也赶上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地区并肩前进了呢?或者说是虽有前进,但和其他地区差异是否显著?还存在着些哪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希望得出一个真实而可靠的结果,以便为上级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遵义所管辖的12个县市区的154所农村中小学,采用每个县市随机抽样原则(每个县市最少抽取中小学10所),考察遵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期刊网和学校体育方面的著作了解相关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所需,制定并发放问卷179份,收回128份,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86.72%。

统计分析法:对各种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3.结果与分析

3.1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3.1.1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县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体育干部,其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的运作方式基本上都是下达一些指导性文件,工作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没有实效,没有对农村学校体育起到指导作用,管理和监督不得力。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环,从整体上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在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检查频度的调查中发现,每月检查一次的学校最多,其次就是半年一次和从不检查。

3.1.2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体育课是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学校体育工作的进行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完成的,体育课目标的完成应是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开课情况详见表:

3.1.3实施体育教学教材情况

以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总纲或各省市教育厅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规范教育的为“实施教学教材”[1]。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校能完全执行教材,部分执行教材占66%。小学基本上没有完全执行教材的,部分执行的占91.7%。

在自编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中,仅有极少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使用自编教材,大多数学校无所谓教材,只根据升学考试内容进行自行教学。

3.1.4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在研究中,我们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查:竞技体育部分和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结果发现,对于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遵义市农村地区,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开展,或者说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与场地器材有很大关联,但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查情况来看,作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却很少走进课堂。这也说明遵义市农村地区的学校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突破,未能立足现实,另辟蹊径。

3.2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其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个人体育锻炼、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和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2]

3.2.1两操情况。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3.2.2课余训练和竞赛开展情况。《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在考查学校课余训练的情况时发现:学校有代表队的学校占仅27.03%,而有72.97%的学校没有代表队。

3.3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情况与分析

3.3.1体育经费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3]在调查中发现,69.6%的学校没有给体育老师发放服装费,8.7%的学校没虽然发了体育老师的服装费,但没按标准发,只有21.7%的学校能按标准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费。

近三年来平均体育经费投入的调查中,中学有20%的学校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小学有40%的学校没有投入。投入经费在1000―3000元的,中学占27.3%,小学只有8.3%。投入经费在3000元以上的,中学占18%,小学没有。

3.3.2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上都不能达标。

在体育器材来源的调查中,仅有17.4%的学校有自制的体育器材,65.2%的学校主要靠上级配置和学校自己购买,这说明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3.4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

《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农村初中为180:1,农村小学为230:1。[4]在所调查对象中发现,遵义市农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是中学缺体育教师情况较严重,而小学完全能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部规定,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要求为:小学教师需要中专及中专以上水平;初中教师需要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调查发现,现有教师队伍中,小学体育老师80%为中专和专科以下学历,中学体育教师过半以上都为本科学历。但是由于现在多实行评聘分离,如果缺乏编制,教师即使教龄达到出于不能申报职称等多种因素,导致现在遵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偏低现象。

从调查对象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轻的颇多,这关系到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问题,不利于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通过“遵义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农村学校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督查力度不够;(2)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3)体育师资队伍不合格;(4)学校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5)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够高;(6)管理运作方式存在问题,体育教师上课“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不管有无教案,也不管是否按新课标规定在上课,都无人问津,鲜有学校领导会管到体育课上来。

4.2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关心和重视。争取政府部门每年的定额拨款,争取希望工程和体育福利彩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吸引企业、个人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赞助,避免因经济原因对学校体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2)披露现状,让教育行政领导看到农村学校体育的形势严峻,引起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加大领导工作的深入。

(3)培养一支数量够用、质量合格、男女教师比例协调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4)公平、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国家教委、国家体委,1990-03-27.

[4]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

[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N].人民日报,2002-08-20.

[6]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1-8.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基础。但近些年来,我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既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稳步向前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模式已显现出不少问题,例如,学生只重视技能技巧类课程(钢琴、舞蹈、手工、绘画等)的学习,而忽略专业理论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考试评估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欠合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

为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得更加完善,凸显幼儿教育的特色,结合以上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一、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及学生实习就业等原因,专业汇报演出已成为展示学生技能技巧、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的确,这一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许多家长都领着孩子慕名前来学习,各大幼儿园也纷纷与学校学生签订就业实习合同……但据近几年学生实习情况跟踪及各园长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着实有待加强。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而园长们反映,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技巧都很好,但却不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更别说优质课了……虽然,学校开设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由于其属于专业理论课程,相对技能技巧类课程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都说理论必须与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建议建立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建立常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基地

针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情况,建议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见习和实习的关系。对幼儿园来说,可以增强园方的名誉和影响力,对学校来说,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作为师范生,必须将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见习和实习,她们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建议第二学年下学期可适当安排一周或一月的幼儿园实地见习。

三、举办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竞赛

各个地市每年都会开展有关音乐、舞蹈、朗诵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对学生学习的重心有所影响,学生们都偏爱技能技巧类课程的学习,而针对以后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竞赛基本没有。因此,建议举办有关教育教学技能的竞赛,这样才能够让她们更重视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未来的人民教师。

1、说课比赛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说课活动能有效的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学的积极性。这是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目前,说课已成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也必须具备说课的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比赛

这一比赛的实行,是为弥补说课的不足。说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毕竟是“纸上谈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教学活动的艺术,也看不见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幼儿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建议举办学生教学活动设计比赛,切实提高学生组织课堂的能力。

3、讲故事比赛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中已有涉及,希望能继续开展。

四、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成绩,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不在乎,不同程度上给任课教师带来困扰。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建议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习、毕业相关联,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做适当的要求——补考,如补考仍为通过,则继续留校学习,推迟实习时间。

五、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很重,一周下来,每天七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甚至安排到了第八节课,课时严重超量,教师与学生都很疲倦,却很无奈,删减哪门课程都难于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如若可以,建议做如下的调整:

1、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调整

钢琴、舞蹈等专业技能课时为每周四节课,学生分半上课,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一周只能上到两节专业技能课,除掉回课及练功的时间,学生用于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少得可怜,同时,学生每年都有较重的演出任务:毕业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及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比赛等,为了能够更加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建议第二学年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量。

2、基础文化课程的课时调整

第5篇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教育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民族体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是学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体育课堂的必由之路,城市民族班作为地区少数民族生文化碰撞的一个重要聚集地,面对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对于城市民族班的学生而言,如何将民族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以此促进民族班学生间的了解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研究的意义

在中学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程,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运动中获得无私的友谊,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学生除了可以学习竞技运动项目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学习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这对于学生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都是有益的。

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以现代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关专家学者对如何开展民族体育的建议

2.1对民族体育课程内容的建议

赵珉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一文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实践(教学比赛,表演)。在这3个组成部分中运动技能和实践所占的比重要大,项目不同每个部分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不同。可以粗略地把它分成:基础理论占课程内容的20%,运动技能占40%,实践占40%。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很灵活,可供选择的项目很多。

程二平认为,应把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开发民族体育项目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机的结合起来,创编特色教材,注重理论传授,在教学前应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再进行全面推广。

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认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还包含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因此选择的内容要思想健康,符合教育对象如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布依族的“丢花包”都是同青年男女的恋爱相联系着的,不适合中、小学校开展,那些只有少数人能参加,且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大、不利于教育教学需要,缺乏推广性和普及性的项目,不应列入教学内容,如维吾尔族的高空轮转。孙宁在课程内容上建议,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生个人个性发展的内在统一,将时代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知识整合起来。贺玉娟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体育中提出,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灵活,有较大的自,可根据地域、季节、民俗有选择地进行。中小学分布在全国各地,地区间存在着地域性、季节性、民族性的差别。

2.2对民族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赵珉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一文中提出,在确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几部分:(1)课堂教学,通过教师或外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家到课堂进行教学;(2)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学习,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创新和发展;(3)课堂讨论,通过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通过课外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上推广民族传统体育。

叶建中认为,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学习的潜能。

2.3对民族体育课程开设方法的建议

赵珉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一文中提出,在中学阶段倡导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两个自主原则: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开设这类课程,以及开设的这类课程又不与俱乐部教学发生冲突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环境(硬环境 软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开设方式 根据一些中学的情况,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种方式:①把太极作为必修课目,其它项目作为公选课目;②把上述项目放进俱乐部作为一种选向;③选择一种或两种有中国特色的项目作为必修课目(如太极、健身秧歌等)。

2.4对在体育课程中如何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的建议

刘继鑫的认为,首先 ,全国民族学校分布范围较广 ,各民族在文化传统上差异很大 ,所流传和喜欢的体育项目也不尽相同。各民族高校可根据在校学生的族别、地域、场地器材、学时分配等选择一些当地民族喜欢和熟悉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次,在课时分配上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它体育项目一起进行编排,不能割裂某一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纳入选修课。第三,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可通过选拔一些出色的同学组成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省、市两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校之间的体育交流。另外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上,可加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有助活跃赛场,扩大影响力,从而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2.5对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建议

赵珉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一文中提出,(1)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改善和规范学校的器材、设施等;购买相应的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所需要的服装和器械,为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铺平道路;(2)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校外的资源,如利用社区、家庭和俱乐部等地理、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中学周围社区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和各个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使其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教学平台;(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例如,缺乏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时,可把该项目拍摄下来,用电脑处理后,进行教学。

2.6对民族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

程二平、唐学金、叶涛等都涉及到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因此,招聘或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担任有关课程教学,选派能力强的教师外出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使之能够胜任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教学。

3小结

上述的建议总结了多位学者对于民族体育走进学校体育课的几点建议,涉及的面比较全面,但多限于理论或描述层面,在具体开发某项民族体育活动的实践层面,缺之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和示范,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以文献资料现状调查研究为主;缺乏长期扎实和深入的田野研究和跟踪研究,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现存问题的原因揭示的比较多,对于合理有效的利用民族体育,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着眼点仅局限于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的意义、作用、价值,缺乏个案分析和推介。

参考文献

[1] 赵岷.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2] 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广西轻工业,2008(11).

[3] 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报,2009(5).

[4] 孙宁.浅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读与写杂志,2008(4).

[5] 贺玉娟.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J].内肛科技,2008(10).

[6] 叶建中.中学体育课分层教学的设想与实践[J].体育师友,1999(6).

第6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新课改

《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从2010年9月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进入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各地应当大力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目标、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内容,探索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课程体系。[1]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初步构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改模式。为了总结经验,本文对我校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我市普通高中实施模块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作用。

1 模块设置

1.1《新课标》对模块设置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类项目为必修内容,至少必修1学分,而其他五个项目为选修内容,必须修满分。学生每学习一个模块的某一运动项目满18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2]

1.2我校的模块设置

我校结合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初步设置了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五个教学模块。

1.3 对策

1.3.1 除健康教育、田径两个必修模块外,选修模块还嫌单一,建议学校应在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有所改善后再进一步充实选项模块。

1.3.2 应以艺体办学特色学校发展为契机,积极引入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如锅庄舞、健美操、形体、舞蹈、瑜伽等教学内容。

1.3.3 新兴运动项目无论在锻炼身体的意义上,还是在娱乐性等方面,都是对传统体育教材内容的一种最佳补充方式。[3]建议应在重视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造的同时,精选适应时代要求,学生参与度高的新兴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2 模块教学计划

2.1《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高中体育课每周2课时,健康教育专题共18学时。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包括根据《新课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目标的要求将其转变并确定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注意根据水平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富有针对性的模块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期,以便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2.2 我校的教学计划

根据季节、气候特点,结合我校课程资源、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 对策

2.3.1 选项课引入的时间过早。建议选修课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留有一定时间让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集体的建设,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逐步熟悉选择课程。

2.3.2 田径模块安排不够合理。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建议田径模块教学不宜在某一个阶段集中完成,可以将它们化整为零,安排在三年的教学中。

3 师资状况

3.1《新课标》对师资的要求

教育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高中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规定学生与体育教师的人数比为300∶1,学生班数与教师人数比为6∶1。[4]

3.2 我校的师资状况

我校历来注重吸引和培养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现有教师10人,从职称看: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4人,初级教师1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生9人;从性别比例看:男教师9人,女教师1人。

3.3 对策

3.3.1按教育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文件中规定的体育师资数量来看,我校体育教师缺编较大,所以现有体育教师工作量较重,建议补充体育教师时重点引进民族民间体育和新兴运动项目类毕业生。

3.3.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五章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高中女体育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女体育教师过少,甚至没有女体育教师,就会严重影响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成。

3.3.3在中学体育教学领域,似乎“多能”体现的实用价值要比“一专”来得更大些。所以建议教师多兼顾、多学习其他专项的技能,尽量做到一专多能。

综上所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是学生的权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让学生掌握两到三项运动技能。建议在组织学生选项时,一般不提倡学生“一选到底”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至少要选择两到三项运动项目的学习。在实施选项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体质的增强放在一边,建议在每一节课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各项目的学习和练习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期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实施指导意见[R],2010.

第7篇

由于信息技术课会有很多的上机实践课,所以学校的电脑就成了学生手中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厂”。由于很多同学对电脑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一知半解,所以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很难免的会存在拆卸与更改计算机设置的情况发生,有的学校和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机房的问题更是频繁发生。这就是学生不爱护电脑而导致的。

2对于信息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教学设备与重视程度方面的建议

学校有必要在以下一个方面来改进存在的这些问题。第一、通过对于小学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的评估检查为契机,充实和完善课程开设与实验室建设的问题。第二、通过社会力量来完善机房的建设,可以通过捐献、赞助等方式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第三、学校领导和当地有关领导部门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与实训室建设。最后,各学校应当使《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以此来推动学校的重视程度。

2.2教学方面的建议

第一、有关部门负责材或者选择适合当地学生实际的教材,不要不同学校不同教材。第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方面,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设置、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第三、制定完善的考核量化与绩效机制,将信息技术课的考核方式与其他学科的考核同等对待。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首先要考虑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第一、要对在岗在编的教职工进行定期培训,要让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教学内容熟悉掌握;第二、尽最大可能使用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来担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偏离教育主题;第三、采取相应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校工作并担任相应的教学课程。

2.4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第8篇

[关键词]校本教材;定瓷;适用性;调查

一、特教学校艺体校本教材现状

(一)特殊教育学校艺体校本课程的面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307年国家出台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设置方案虽然出台了,教材却还是1995年人教版实验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聋生生活现实和社会发展,不能满足聋生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地开发了艺体校本课程,按校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美术类(如:串珠、剪纸、脸谱绘画),音乐类(如:钢琴、架子鼓、萨克斯),职业技能训练类(如:刺绣、缝纫、中国结艺、彩泥),体活动类(如:足球、乒乓球、篮球、游戏)。有些类别的课程虽然包含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同,但是课程内容往往大同小异。

由上可以看出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呈现出课程内容广,课程数量多的整体面貌。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了特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带动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二)《定瓷制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保定市是中国五大名瓷定瓷的发源地,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纹饰明丽,风格古朴高雅,是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定瓷制作》校本教材把陶瓷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完美结合的产物。陶瓷艺术创作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和制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启发大脑的敏感性和创造性,让特教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感受愉快和惊人的美。

二、特教学校艺体校本教材《定瓷制作》的使用现状

(一)课程使用的基本情况

(1)课程使用班级:聋1---9年级。(2)课时安排:4课时/周。(3)课程性质:艺体选修课程。(4)课程培养目标:把陶瓷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让特教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感受愉快和惊人的美。加强特教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的实践效果

l_问卷调查项目:(1)校本课程对学生实际帮助程度(大、一般、小)。(2)学生对定瓷制作课程的兴趣(大、一般、小)。(3)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业务能力促进作用(大、一般、小)。(4)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好、一般、差)。

调查样本数量:30人。

调查结果:在校本课程的使用中,63%的教师认为该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帮助程度大、37%认为一般,87%的學生对该校本课程的兴趣大、13%一般,93%的教师认为该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7%的教师认为该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好、43%认为一般。

结果分析:该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该教材信息充足,提供了大量陶瓷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背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为特教学生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起到一定铺垫作用。但只有57%的教师认为该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好,说明教材本身、教学方法或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三、对特教学校艺体校本教材《定瓷制f乍》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综合评析,《定瓷制作》在特教艺体教材的适用性上有良好的体现。该教材适应聋生视觉语言特点,编排图文并茂,结构轻松明快,易读、易懂、易操作。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理论中渗透着实用,实用中又不乏高雅的艺术气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素质提升,加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创建了学校特色,。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不是很科学规范,教材本身理论深度不够,趣味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小。

(二)建议

目前特教学校的校本课程是边开发边使用,在校本课程的质量的控制上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在学校评价中又偏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缺乏对校本课程的全面评价,缺乏校外的机构和人员对本校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这就使校本课程的基本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