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气工程一体化

电气工程一体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8 17:06: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气工程一体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气工程一体化

第1篇

关键词:电气 工程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1.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可概括一下几点:(1)自动控制功能。即通过操作系统自动来控制分、合闸,比如当设备出现故障,开关能够自动的切断电源,以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利于设备的维护。(2)保护功能。即通过检测故障信号并能够为设备和线路提供保护(比如断开、切换等)的设备。比如当电压超过设备与线路允许的工作与范围限度时,能够自动切断,并发出警告信号。(3)监视功能。即指视听信号(比如灯光和音响等)对设备进行电气的监视,特别是人类的感官无法判断的,比如,判断一台设备是否处于通电的状态。(4)测量功能。即指在设备的运用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测量,以备了解设备的性能。通过各种仪表测量设备对线路参数(比如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大小等)进行定量的分析。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1)操作方便:显示控制屏按钮齐全,显示直观,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2)功能强大:实施控制的计算机不仅具有动态协调的能力,还可以存储记录,并能够根据数据分析出相关的报告;(3)人性化:为了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其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式,因此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人可以马上进行连锁控制;系统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电气自动化装置在电气工程中的运行

2.1 电气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装置融合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出现短路、过载等情况时,能及时传出警示信号并切断连接线路的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容易出现拒动和误动故障的情况,继电自动化装置能够实施实时的监测,对电气系统的各种设备运行的参数进行控制,此外,还能实施远程的控制,能够长期进行带电工作。继电保护装置通常情况下能检测电气系统中所有线路或电气设备中有可能发生故障或异常等问题,而且同时具有对电气系统特定范围内相关线路或电气设备实时监测的目的,一旦范围内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就会及时的做出一系列的解救反应。比如说某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或过载情况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会立即切断与其连接的线路,并通过危险信号传递的方式对此故障进行上报。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在电气系统中起预防作用,因而其真正发挥效力的机会并不多。就其运行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误动和拒动故障两种形式。误动是指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电气系统未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发出错误的动作或错位的信号;而拒动是说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不能及时的发现该异常或故障,不能有效的处理异常或故障,发挥不到应有的效用。此外,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相比,该装置可以对特定线路或电气设备进行长时间的带电实时监测,并且还可以对所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

2.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配电自动化应用

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指在变电站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传输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电气自动化装置或者计算机硬件系统,代替人工进行各种作业,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系统。从这方面来讲,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变电站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及安全状况来达到高效控制。其主要的特点有:以微机化的设备来替代之前使用的电磁式装置,实现操作监视的图像化、智能化。伴随着微机监控技术变电站以及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自动测量设备、开关操作的远动、远程监控设备、事故和设备故障的自动记录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应用,变电站正逐渐向着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3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范围及构成形式

3.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处理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处理系统在电气工程设施方面主要通过传输信号屏蔽、设备接地信号处理、选择合适的抗干扰措施来实现。为了确保系统故障少、运行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在电气自动化设备选择时,需要选择相应的经过长期检验证明其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来适应电气工程中现场的不同环境,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3.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导入微型计算机应用

由于电气自动化中微型计算机的引入,使系统能够完成自动记录并分析电气设施实际运转情况的反馈,还可根据当前设施运行趋势判定其误差以及发展情况,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并分析以及判断误差。增强软件的循环查找和不同时间及环境状况的统计分析,直接进行统计数据的波形分析。为方便管理、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能够实现全程自动控制,还根据需要添加了必要的接口与界面,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3.3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监控方式的设计。电气自动化中运用的这种集中监控方式设计,具有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不高、系统容易设计等优点。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优化处理的设计特点,往往造成处理器所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导致处理的效率受到影响。由于伴随着监控信息的大量增加以及电气设备监控的全面性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冗余下降、电缆数量增加,设施处理信息能力严重滞后,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2电气工程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的设计。目前,有关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

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工业自动化等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自动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现场总线监控的设计形式使系统的应用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根据现场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配置。由于各个装置设计的功能都是彼此独立的,并且都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控制,即使其中任何的一个装置发生故障,影响的仅仅是相应的元件,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的控制设计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最多,同时也是最优的选择。

3.3.3电气自动化中运用远程监控方式的设计。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通过图形化的自动化控制管理界面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保障电气工程中各个设施的正确运行状态,及时找出故障来源,同时这种控制应用具有大量节约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的优点,可大量节省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优势

4.1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优势

随着变压器、短路器以及发电机等这些一次设备的应用,往往需要对其中关键的参数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这就要求监视设备不但能够反馈在线运行状态,同时也能够对设备的一些重要的参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判断设备中发生故障的原因,以缩短设备的保养周期,延长设备的实际使用期限,同时也为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检修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2电气自动化应用下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智能化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中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地点之间都要有一定的间隔,一般要求相隔几十米,有的甚至是要求几百米远,两者之间使用强信号电力电缆与大电流控制电缆来连接。在进行一次设备的结构设计时,往往要先考虑实现常规的二次设备的功能,这样做显然能够节约大量的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

5.结语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电气工程的支撑,也是所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与原动力,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科学技术发展,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和领域当中。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广开思路,为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工业 机电一体化 数控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99-02

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工程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工程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机械本体工程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 传感工程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工程技术。

(三) 信息处理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 驱动工程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 接口工程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 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工程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 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 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 WOP工程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工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 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 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 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 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 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

三、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二)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

(三) 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工程技术、微电子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四) 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五) 网络化

网络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六)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是众多科学工程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第3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 创新提升 农电企业 财务一体化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国务院批转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级供电企业要实行“政企分开”,即趸售县供电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代管。在产权关系上看,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受地方政府委托,对趸售县供电企业(以下称“农电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履行出资人义务,实行“代管”,其所属的绥化供电公司按照要求,认真履行的代管职能,并针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确立了“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管理理念,为深入落实“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实施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标要求,绥化公司以坚持深化应用“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打破“代管”壁垒,紧扣专业延伸管理主旋律,把握统一、规范关键点,制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实施步骤,将省公司规定动作落实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国网专业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总结,创新财务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一个中心:财务管理集约化;两个目标:风险防控、价值引领;三个落脚点:夯基础、改状况、稳增长;辅以实施“四维”财务管模理式,即:一维信息系统建设、二维基础工作创优、三维要素集约管控、四维同步评价提升(同业对标),农电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深化农电企业体制改革和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背景

(一)农电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农电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末完成,这意味着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实施上划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代管的过渡阶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是摆在代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电力生产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基础性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特点,受国家政策制约影响较大,在履行企业盈利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电力行业的经济特征使得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监督逐步强化,规范有序的经营理念的植入和有效实施成为必然。

2.内部环境因素

绥化公司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多年的“代管”中逐步走向规范,但其财务状况也存在“二高三低”(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高、盈利能力低、资产运营水平低、融资能力低)的问题。资产规模庞大管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虚而不实、经营风险加大、盈利能力走弱、权益被亏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电网持续稳定发展困难重重。依笔者之见,农电企业在谋划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要从着力抓好财务管理入手,要更加注重财务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成本费用控制,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财务资源运作。

(二)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绥化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多种原因,代管县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规范经营、财务管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取得根本性的变化,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政策原因的争取政策支持,是内部体制原因的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是管理因素的规范精益管理,关键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对农电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创新,是贯彻国家和网省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是夯实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代管县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成果的内涵和做法

绥化公司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总结闭环管理思维实施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农电企业的实际和网省公司加强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抓深、抓实、抓细、抓严上下功夫,打破“代管”壁垒,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引入了“四维”管理模式(图1),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图2)。

经过一年多实践运行,绥化公司对农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实效,拓展了现阶段财务专业延伸管理的维度,加快了实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网接轨的步伐,实现了预定的管控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息系统建设

1.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现状

2013年以前,绥化公司农电企业财务核算软件是远光核算系统2.1(单机版),地市公司不能及时地掌握各代管农电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和经营状况,对农电企业月度财务快报、年终财务决算的审核也只是达到“以表审表、层层汇总”的状态,无法行之有效地行使对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

2.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代管县供电企业实施财务管控项目,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对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数据的动态实时穿透查询,促进地市公司有效提升对代管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全要素的财务管理水平。既是推动农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规范经营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实地市公司、切实履行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更是农电企业管理提升要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十分必要。

3.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应用实践

(1)项目启动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项目筹划、制定实施方案到制定全省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绥化公司全程参与了财务管控系统建设的各阶段工作。由于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区别于国网系统的核算内容,在创建科目体系的业务中没有成型的体系可以借鉴。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对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全面掌握的优势,将业务经验与会计核算规则有机结合,构建有农电企业特点的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在全省开展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绥化公司将财务管控系统核算理念与远光2.1版会计核算软件的差异和“管理对象”以及业务分类”等财务管控系统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结出来,为系统应用的关键工作――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和理论支持。并在2013年6月至7月,绥化公司组织所属农电企业开展了72人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要点。

(2)项目运行

绥化公司集中辖属的农电企业开展项目应用试运行工作,有序开展了系统应用环境的搭建、关键用户权限的收集、报送、导入、使用、统一会计科目下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植入(共收集了单体工程451个、往来单位3125个、组织机构487个、银行账户57个,共计4120条静态数据)、2013年动态期初数据的对照、录入、核对、2013年已发生业务的凭证补录、数据核对、报表关键数据来源的设置,顺利实现了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

(3)项目总结

绥化公司通过对2013年会计业务在财务管控系统(图3)试运行工作的实践,有效开展了运行过程阶段性分析评估,一方面查补财务管控系统功能需补充、调整、完善的内容,另一方收集农电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项目试点应用总结,共提出包括静态数据收集、动态数据对应、会计科目正确使用等10余项注意事项,有效避免“进去一串垃圾数据,出来一张垃圾报表”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打好了基础。

(二)基础工作创优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随着管理提升、依法治企等工作的开展,绥化公司实施了“四步工作法”,实现了农电企业的会计基础与国网同步推进。

1.深入调研摸清状况

不打无准备之仗。绥化公司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开展了以会计政策的执行、会计科目的使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等主要内容的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调研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农电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方面不统一,有的农电企业是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农电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坏账,即平时不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直接核销。通过调研摸清了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结合“六统一、五集中”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了差异分析,为执行统一政策、规范管控夯实了基础。

2.整章建制贯通应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精髓是“集约”,严格执行通用制度和标准是实施集约管理的有效途径。绥化公司在贯彻执行国网公司通用制度的同时,集中组织培训了《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管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创造性地针对农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制定并执行有特色的适合管理实施的绥化供电区财务通用制度,对指导、规范农电企业经营行为管控和经济业务处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费用核销典型设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据会计核算规范性和报销管理的有关要求,针对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提出的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问题,绥化公司对成本费用报销和工程其他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规范,实行典型设计,即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管控,研讨形成了农电企业“成本费用业务核销规范”和“工程其他费用核销规范”,并将上述两项规范作为“操作指南”深度融合了原始凭证规范化、费用审批、流程管控的要求,形成了以规范促提升的良性机制。

4.严格审核防控风险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在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践中,绥化公司在统一规范了29种原始凭证单据样式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财务审核规范,做到“四不通过”:没有业务预算的不通过;审批手续不全的不通过;原始凭证不齐全、不合规的不通过;业务流程不规范的不通过;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为重点的财务稽核常态运行机制,对公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监督,确保公司在资金运营、核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依法合规,从而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三)要素集约管控

国网公司提出的农电企业“双提升”工程,从财务专业角度看,贯穿了财务集约化实施的过程。绥化公司在现有的体制下,以“五集中”的内容为要点,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资产、负债、成本、收入及利润的全要素管控,推动了农电企业财务管理集约深化。

1.率先生成“一键式”报表

按照国网公司要求,2013年度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的代管县供电企业要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生成“一键式”报表。绥化供电公司辖属10家代管县供电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首批开展此项工作,并于2013年8月24日正式生成“一键式”报表,对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绥化公司结合农电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的实施,充分研讨,统一了科目体系,并在此前提下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以及财务管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的“一对一”的集中培训,应用“数据收集与业务核算相结合”、“会计核算与集约管控要求相结合”机制,确保了系统如期上线。“一键式”报表生成后,省、地公司可以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这个平台,进行实时数据查询,实时生成该试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简化了数据生成、归集、传递流程,在“统一”的前提下,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一键式”的生成,跨越体制限制,实现了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准集约”(图4)。

2.严控预算执行

一是严控可控费用。绥化公司针对可控费用的经济特点,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企”的原则,细化了预算集约调控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国网绥化供电公司农电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了可控费用预算的执行管控工作,实行了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制度。二是动态监控预算执行。通过实时生成的“一键式”财务报告信息为反映基础,动态监控农电企业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管控落到实处;通过财务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制度,杜绝了预算外支出,提高了可控费用管理的实效性,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刚性原则,实现了农电企业预算集约调控的“准集约”。

3.资金集约管控

绥化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资金管理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是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加强账户开立审批和撤销备案制度执行,持续压降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由最初的145个压降到目前的65个。二是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和服务力量,研究搭建农电企业资金池,提高了农电企业资金集团化管理水平,实现资金归集率95%以上。三是加强农电企业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益。2013年以来,鼓励供电区内的农电企业积极参与省公司的资金运作,使得闲置资金的收益在无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化。四是持续应用农行“三级账户”管控,加强资金在线监控,在财务管控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优化资金月报,提升了农电企业月度资金分析功能,加强日常在线稽核和监控,强化预算管控,防范了资金风险,实现了农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准集约”(图5、图6、图7)。

4.资产精益管理

绥化公司从农电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实现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创新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清查、规范、发展”的原则,遵循“尊重历史、依法确认、实事求是”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制定方案、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现场鉴证、报告出具、账务处理6个阶段,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历时7个月全面完成,共计清查所属农电企业资产盘亏、资产盘盈及资金挂账的净损益共计280.31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实现了账实、账账、账证的“三对照”,为下一步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绥化公司在不断改善优化农电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测算电网投资能力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农电企业资本集中运作的“准集约”。

5.风险集约管控

农电企业由于现有的治理结构影响,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普遍存在。绥化公司在客观分析农电企业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突破体制限制,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内控系统平台,实施资金支付管控和在线稽核,积极构建适合农电企业特色的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应用“三级账户”管控系统管控重大事项业务的资金支出,通过制度固化农电企业没发生金额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农电企业资金支付在履行内部集体决策后,上报地市公司审批执行,并要求农电企业在重大资金支付业务发生时,须提供经过审批的单据,地市公司财务部门复核人员方可办理业务复核,款项才得以形成支付。这是一种将业务发生与系统应用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创新性的业务实施和风险防控的常态融合机制,实现了农电企业风险在线监控的“准集约”。

(四)同步评价提升

绥化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以专业延伸管理为契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开展了农电企业财务评价。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有效促进各项集约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融合和转换,切实促进“双提升”、切实服务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电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一,坚持科学有序开展。前期工作突出了“两个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首先按照网省公司的专业延伸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管理对标体系架构,实现管理对标的目的;其次,就管理对标体系的应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具体提升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做好了管理对标工作的深入到位宣传;最后建立了定期联络、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管理提升、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工作机制,确保农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有序展开(图8)。

第二,坚持促进管理提升。绥化公司以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为有效载体,克服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困难阻碍,全面强化财务专业延伸管理,促进农电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强化财务管控系统应用水平,集中组织了农电企业财务人员20余人进行了程序的培训、测试,为对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二是持续动态监控日常考核的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积极提出完善提升建议,找短板、强管控,同步提升对标水平。

第三,坚持积累典型经验。在农电企业财务管理对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农电企业管理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抓重点、找难点,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努力在同业对标深入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树标杆、抓典型,实现以对标促管理提升,以管理提升促对标水平提升的双保双促机制。

三、成效

绥化公司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后,提升了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管理手段的导向、约束、凝聚、融合和辐射作用。

第一,会计基础进一步夯实。统一了科目体系和会计政策,进一步夯实财务管控基础;以财务管控系统成功应用为依托,逐步实现财务核算规范化;对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等重点业务规范会计核算进行了逐一分析,有效地保证了省公司“一本账”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了农电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运营效率。深入开展资产清理处置,加强资产效用分析,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不良资产管理,重视账销案存资产清理追索,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提质量、调结构、保安全”的资产集约管理手段的实施,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全区综合的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75%优化到2014年6月30日的37%(不含农网改造因素)。

第三,预算行为进一步规范。绥化公司在农电企业树立全面预算“一盘棋”的理念,逐步强化损益性预算管控,全面完成省公司下达的损益性预算指标,并同步严把资本性预算的“立项关”。对农网工程项目预算的管控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从测算结果出发,综合平衡规划需求、利润目标、后续效益因素,优化投资结构和时序安排,2013年投资计划比2012年下降1.69亿元,2014年投资计划比2013年下降0.53亿元,以量化数据引导预算行为,使农网工程投资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第四,风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完善为保障、系统实施为手段,形成了资金管控与业务管控常态风险管控机制,强化了风险管控意识,2013年绥化公司共受理重大事项报告涉及的资金支付申请188份,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业务处理的管理责任,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是工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气工程中实现了自动化的工作方式,电气工程自动化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为工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工业的发展,本文对此作出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以便更好为工业发展服务。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重要性

电气工程是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在工业生产中,各种智能化的先进设备仪器不断的应用到生产中,所以电气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气自动化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并且逐步发展壮大的,以化工企业为例,到如今,化工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装备技术不断发展,其发展速度和应用领域急速扩大,几十年来,从初期简单的手工操作到连续工艺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工艺单发展也对生产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仪表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自动化专业在国民经济领域里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涉及面之宽,应用范围之广,自动化技术从简单回路的闭环控制到单元装置的全面自动控制,所使用的工具也从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DCS,普遍应用在化学工业中,控制水平也日新月异,从传统单参数简单控制回路到多变量复杂控制技术,而且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目前生产中的快速反应、临界稳定工艺、能量综合平衡等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有自动化的身影。随着工业规模的进一步推广,特别是在化工行业中,对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更是极大地影响着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二、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在工业设备上的应用

现在,电气自动化在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得以显现,比如在净化空调设备中:(1)对湿度的控制:装设在通风管(回风湿度近似于洁净室湿度)内的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送往控制器与设定湿度相比较,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输出电JK信号,控制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湿度保持在45%、65%,使洁净室湿度以满足GMP要求。(2)对温度的控制: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装设在回风管(回风温度近似于洁净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9100,与设定点相比较,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保持在12℃~26℃之间,使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2、在智能建筑智能楼宇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智能化,建筑势必要引入电气自动化的成分,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界的主流方向。为了达到设备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以及它们相应的布线系统。

三、电气工程改造与自动化趋势

3.1功能趋向于多样化。在未进行改造之前,发电,输电就是传统电力系统的重点功能,这种电力系统结构比较单一,能源浪费多,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对电能值的大小进行转换。在进行电气工程系统自动化改造之后,电力系统的功能逐渐多样化,电能分配、电压转变和用电调控等功能更加完善,电气工程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为电力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3.2操控一体化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发展趋势包括:人与机器的一体化,机械一体化和机电一体化等模式。只有在电力系统设备实现智能化以后,系统操控的一体化才有可能实现。“省力、省时、省钱”是电力系统一体化操控的优势,电力系统一体化操控也能为后期继电保护装置的运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3结构更加简单化。妨碍电力系统功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结构问题,当很多种设备同时与系统连接的时候就会导致技术操作人员的调控质量大大降低,有一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有可能失灵,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系统自动化改造以后系统结构变的更加简化,同时系统功能也显著的优化。建构的简单化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3.4设备逐渐智能化。电厂中发电、变电和输电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依赖机器设备的操作与运行。电力系统发挥作用的载体就是电力设备。计算机作为自动化改造的控制中心,使用专用的程序代码来调控电力设备的操作,这种方式智能化执行了设备的命令,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问题分析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气自动化还处在初级自动化的层次,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而且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2、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改进主要从科技、信息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开展。

(1)科技化是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当出现实用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本着自主创新的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力求创新,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2)信息化则是指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地位应更加突出。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广泛应用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气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开放化则是要与外界建立一个接口,实现与外界网络的连接。计算网络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管理、决策、设计、控制和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元件和局部系统的管理、监视、调节和控制上,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远动技术、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核心。所以各个设备都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口就十分必要。

这点需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相应部门积极倡导或引导或者制定相应的统一接口规范,使之逐渐走上一体化,以实现开放统一,互联互通的功效。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各项新技术新设备都广泛的应用到了工业发展,电气工程也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电气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将会不断的进行改进,以更加的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气试验 工程项目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91-0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旨在构建以“知识的适时性、理论的实用性、能力的针对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思维的创新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为突出能力的针对性,即按照电气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大学四年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素养的培训[3],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引入“工程项目课程设计”,围绕工程项目展开课程的理论教学,拓展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实践环节,凸显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

《高电压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在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中遇到的高压、绝缘和过电压方面一系列问题。通过学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压设备、高压试验和测试方法。课程建设的硬件条件――电气试验技术实验室,主要以电力变压器为核心设备,围绕电力变压器展开相关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从而达到对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电气设备试验项目的实验、实训的训练要求。电气设备无论是出厂还是在现场安装,电气试验是设备必须完成的项目。2016年西安思源学院将《高电压技术》课程列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优秀课程建设项目,课题组成员从“电气试验”和“电气系统设计”工程项目入手,突破原有的专业课程授课模式,将具体的工程项目――“电气设备试验”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引入《高电压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以各种“电气试验”和“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的工程项目为基础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现能力在针对性实践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使用性学习的培养。

1 工程项目的课程化设计

基于高电压技术的工程项目大体分两大类,电气试验项目和防雷接地设计项目。电气设备试验一般可分为出厂试验、交接验收试验、大修试验和预防性试验等。而按照试验的性质和要求,电气试验分为绝缘试验和特性试验两大类[1]。防雷接地设计项目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工程案例课程化设计(工程项目与理论教学结构图如图1所示),采用“工程项目”糅合理论教学这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进而推进了《高电压技术》课程的优质化建设。

工程项目的课程化设计是指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为蓝本,将教学任务、教学知识点、教学学时分配融入工程项目中,凸显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性、理论知识的适用性和理论知识的工程性,进而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2 课程设计实施分析

以变压器出厂试验这一电气试验项目为例,分析基于“工程项目”的《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

2.1 教学任务设计

变压器出厂试验是电气试验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工程试验项目,该项试验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是《高电压技术》课程中[2]的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依托变压器出厂试验这一工程试验项目,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等知识点,可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电气试验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液体的绝缘强度特性、固体介质绝缘强度特性、局部放电试验、绝缘电阻测量试验、感应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等。

要求学生掌握的试验技能:(1)参数测量;(2)绕组电阻测量;(3)绝缘特性测量;(3)电压比及联结组测量;(4)空载试验;(5)负载试验;(6)感应耐压试验;(7)外施耐用试验。

2.2 教学课时设计

该教学项目需要学时分配为: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4学时、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8学时、变压器出厂试验项目实施4学时。

2.3 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中首先给定实际电气试验项目:S7-30/6电力变压器出厂试验。从电气验项目入手,确定教学任务――掌握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对应于教学的知识点是《高电压技术》课程的第三章中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的相关内容:绝缘电阻试验、交流耐压试验。图2展示了以“S7-30/6电力变压器出厂试验”具体工程项目为例的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2.4 教学效果

通过个案的“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取得的教学效果有:(1)以“工程项目”为蓝本,增强教学的应用真实性。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讲完理论知识,学生不知道如何来用,在进行实验室实验时又脱离了理论知识。而以“工程项目”为蓝本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出工程实例――“S7-30/6电力变压器出厂试验”,直接增强了教学的应用性,不再让理论和实践成为互不相容的关系。(2)以“工程项目”推进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实操能力。“工程项目”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通过项目讲理论,通过项目练技能,通过项目提高应用。“电气试验”工程项目的教学适合在实验室进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实际的电力变压器一边理论教学,一边按工程试验项目进行相关试验,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掌握了电气设备试验的基本技能。一堂课,“双丰收”。

3 结语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电气工程师基本技能培训之一。通过“工程项目”进课堂这一理实一体化化教学手段的推进,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亲身经历了项目案例实施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一个复杂的电气试验项目,通过分解成小型试验项目模块,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结合具体试验项目的理论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复杂难易程度;既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理论教学,又提升了学生工程训练技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黄永驹.高压试压[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第6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应用

如今,电力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对企业实际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将现代自动化技术进行整合,采用恰当的手术进行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设备正常运作,为电气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自动化控制工艺进行合理规划,不断完善自动化操作,使其能高速运行,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电气工程的整理运作模式,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电气产品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定义

电气工程自动化融入了我国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涵盖了机电一体化多个学科的知识,是新时代下的产物。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的发展中,可节省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减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此,需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对各科知识进行整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确保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包含电气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多种技术类型,采取一定的方式将其巧妙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此,包容性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显著特点,将其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中,可减少企业在资金上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分类

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分类,主要存在状态检修和管控一体化两种形式。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分析,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集成性,便于企业领导者对数据更好的使用,制定后期发展目标,下达正确的决策。状态检修技术主要用于设备抢修过程中,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准确判断出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处理,尽可能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风险,有利于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此期间,相关技术人员需充分考虑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用硬件、软件等配置设施,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特点,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方案,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价值。以设计原稿中的内容为依据,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改进并指派相关工作人员落实。其中,在对硬件设施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的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所提出的要求,把控每一个细节。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3.1住宅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住宅行业、工业行业以及电力系统中。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住宅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房屋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房屋的质量,更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了房屋的功能上。智能化楼宇、各单元的监测、控制等多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提高人们住房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漏电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住房服务,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3.2工业行业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工业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如今,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可引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减少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浪费,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在工业领域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以感应器为主,可对部分区域来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功能[3-4]。在此情况下,使用远程终端的方式,对各个部件线路全面监测,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对各个单元模块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应用效果更加显著。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定期对控制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操作上的规范性,减少人为失误,为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7篇

1.1科学分析并有效处理电网运行状态下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实践表明,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运行事故或异常性运行问题,其发生的原因都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的运行安全事故的表现状态都是顺发行,因此,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科学判断并恰当处理这类电网运行事故,则会严重威胁到电力运行系统覆盖范围内的运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用电设备的安全。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实现电力工程工作与电力调度自动化化技术的有效结合,为科学分析电网系统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安全性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时,还能提供对应的有效事故处理方式和电网监控策略,从而最大化地避免发生电网运行安全事故,对实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1.2电气工程中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分析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支持来讲,发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构成包括有动力机械自动控制、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三方面。尤其在我国,根据发电厂的不同运行方式,一般都把国内现阶段的发电厂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火电厂自动系统以及水电厂自动系统。但应重点注意的是,不管该发电方式是以水电为主,还是以火电为主,或者属于其他类型的发电方式,其在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和技术运用时,都表现出不少的相似之处。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2.1电气工程中关于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为确保整个电气工程应用质量的稳定、可靠、充分发挥,往往要求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具备含有水轮发电机组系统、水轮机装置、调速器装置等在内的模块。鉴于自动化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梯级综合自动化模式、单机模式、全长自动化模式、公用设备模式等类型。从实际应用方向讲,在电气工程中结合应用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及其对应技术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水电厂在正常应用状态下的合法经济性,增加水电厂的经济效益,并为供电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1.2.2电气工程中关于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同样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构成包括有机炉主控系统、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等方面,通过计算机的实时监视和有效数据的全面共享方式,科学保障了电气工程应用的可靠性。而从实际应用角度看,火电厂自动化技术不仅具有信息与数据综合处理功能,而且还具有自动保护运行设备功能、自动检测运行状态功能、综合管理功能、运行控制功能等。

2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2.1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从理论角度上讲,电气工程中的管控一体化技术是指重点针对电气工程的不同通讯环节,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充分发挥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性、集成性优势。而集成控制系统在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中,能够用一种集成的综合方式把处于正常应用状态下的电气工程所应用的信息控制网络完整表现出来。

2.2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从应用视角上讲,电力工程中的状态检修技术可以定位为:通过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方式,重点发挥其在故障诊断、状态监视方向的综合功能,并提供状态检修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状态信息和数据,并有机结合该部分数据有效预测电气工程对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故障因素。根据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由传统的故障检修模式向状态检修新模式的转变。从电气工程的实践应用角度讲,状态检修技术在电气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对应的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定期故障检修模式存在的遗漏性问题和缺陷,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应用型;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61-0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在我国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改革与探索,创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企业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CDIO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CDIO教育模式是最早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院校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瑞典国家高教署将其归结为12条标准用于工程学位的评估,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为主要方式学习工程,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工程系统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工程背景,是进行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践的理想专业。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刚升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解决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做到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此,在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CDIO教育模式下电气工程专业改革方法

1.以企业工程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求职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适应企业的需求,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求职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想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就需要在教学中紧跟技术的变化,修改教学大纲,以适应技术进步的步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修改时要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以电气领域相关技术的变化作为修订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社会各届人士的意见进行改革,以使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改变传统的以班级授课为基础的讲授法,而采用与工程项目相结合,配套的理论讲授、实习、实验、电子设计大赛、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方式,解决工程项目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的目标。

(2)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工程项目制的方法。大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是现代西方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次调整,目前也在逐步采用大专业的通才教育模式。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专业来讲,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社会发展情况、价值观念、人的审美等内容相结合,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培养能够满足组织管理和工程需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电气自动化设计的人才。

以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的对口实习单位――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从事矿井提升机电控类工程项目的一家电气传动与自动化公司,其从事的提升机电控类工程项目,从大工程的视角来看,可以分为提升机供电与主回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监控与自动化系统设计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供电系统要服务于控制和监控系统,为之提供可靠的电源;监控系统监控供电与控制系统,以保证提升机系统稳定运行;而控制系统在控制供电系统的同时,又为监控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以保证整个提升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在宽口径、大工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三部分的设计,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并使学生根据项目的情况完成工程细节的设计。

2.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一体化与模块化设计

(1)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开设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该课程是考取电工证的核心课程,还是目前各类电气类企业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课程。为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面向学生开设“电器学”、“工程供电”、“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继电保护”等课程,来共同支撑该核心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同时,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通过课程设计与综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PLC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电气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其包含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等五个二级学科,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并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电器设备供电与运行模块:该模块主要解决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位列世界第一,因此,需要大量的电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设备进行能源供应,这就需要大批的现场工程师与设备调试工程师来保证电器设备的运行。为此,徐州工程学院开设了“工厂供电”、“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气绝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多门课程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电气电子线路设计模块:为了保证电器设备的可靠运行,在各类电气设备中,均需要安装不同种类的电子线路板,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为此,徐州工程学院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根据企业对电子线路软、硬件工程师的需求,开设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电力电子学”等课程,以适应企业在该方面的需求。

3)电气设备控制模块:要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必然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师,去设计、调试各种电气设备,这类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重点。为此,开设了“电机拖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电机学”等多门课程,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为保证学生具有工程理念,在大一时就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大工程的理念。另外,利用学校的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和实习企业的实验条件,在大四通过综合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结束语

通过在徐州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于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局新,鲍蓉,秦利波.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3,(12).

[2]刘超,杨蕾.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