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第1篇

关键词:习作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对于教师而言,由于难以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新的习作教学实践经验,难以做到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此外,小学生尚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由于词汇积累不足,阅读量少,加上教师引导不足,难以将心中的思想情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由此造成教师习作教学吃力,学生写作费力的现状。因而,要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笔者在继承和学习传统习作教学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有效课堂策略提出以下见解。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小学生习作学习全过程的自主性,转变以往单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回归学习主体地位。

二、整合素材,提升习作课堂有效性

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见有想法但无内容的困境,这与他们的素材积累量少,教师缺乏对小学生素材积累的引导有关,所以,教师要适时适度强化学生的素材积累。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大千世界中积累写作材料

三、建立合理的习作评改欣赏机制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读者。所以,对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能用一个权威的方式一味批评或夸奖,而应该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生共改、佳作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交换信息,体会到共同分享习作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构建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做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培养学生学会习作、热爱写作的能力和情怀,让习作教学成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发扬个性的一方乐园。

第2篇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策略;作用

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往往是一个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就不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只要教师指导得当,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常常被现实制约着,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将其化为己用,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毫无效果。其次,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一句一句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语感,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扩大阅读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既可以是小说、杂志,又可以是科学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学生可视情况而定,仔细读、反复读,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开拓阅读交流平台,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开展阅读网站建设,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8).

[2]王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33).

[3]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67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的创新需要依靠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自我创新与发展,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和探讨,作出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深刻思考。

一、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新要求

拇葱陆逃的概念来看,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要从思想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进而构建起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使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进行。同时,全新的人才观念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创造力存在的普遍性,认为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拥有创造力,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实现开发和成长,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根据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把握和协调基础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注重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突出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其中的重要标准,更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明确地树立了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突出创新,其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要点

从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并且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明确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长期发展来看,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于坚持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即保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坚持贯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坚持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方向,教师必须关注和强化的是“人文性”因素的创新与发展。具体来说,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够背离人文性的根本特征,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要依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以感染,通过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个人能力与健全人格的发展,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不仅如此,还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正确升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要突出阅读教学中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避免出现教师完全主导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并且要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之间的思考与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

教师的创新与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从教学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要树立勇于创新的观念,先从教育理念和个人意识上加以创新突破,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动力源泉。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从而探究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尝试,教师能够更加理解和掌握不同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特征,为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这些创新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教师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真正学会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工作不能够漫无目的地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地寻找到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有效的创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主动探索的精神,并且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要结合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情感、方法、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健康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拓宽教学的范围,建立有效的综合性学习平台,结合课内外的多方面资源,组织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课内外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

(四)教师要把握学生特征,创新教学模式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要进行创新式的教学实践。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脱离语文教材,因此教师要在透彻地研究和掌握语文教材内容结构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实际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基本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并非要刻意地要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是要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充分地联系生活实际,发掘潜在的实践教学机会。所以,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地机会去面对语文材料,通过自身的语文实践来体会和感受语文运用的方法和规律。学生是教学发展的首要主体,因此,语文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来开展,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决策和组合。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要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能从中获得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1]。“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语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示、表演等活动都是再现生活的常用方式。

1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我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2]。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教研活动虽然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已占一定的位置,但因具体实施中只强调以备课、上课为中心,忽视了每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研活动的范围限得太小,往往停留在就理论课上,缺乏从理论的高度上来审视教学,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省和探究,教研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教研组内创设一个既能引起每位教师热情,又能使他们通过教研探究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问题情趣,分析教学经验之间或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等,探索“探究性教研活动模式”来顺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程式,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忽视人的完整发展,过多地关注知识,过少地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投入度,其教学模式一般为“告诉一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教师常以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去规范学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进程一步步进行,学生不过是一出又一出教案剧的配角。教学的评价也是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价值取向单一,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3]。

3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把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问题可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发现获得,也可以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获得;可以是语文学科内部的问题,也可以是和其他学科有关的问题;可以是单一性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问题;可以是单纯的语文问题,也可以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3.1从理念上总体把握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语文教育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根本症结所在:它人为地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造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封闭和狭隘,教学过程的机械和呆板,教学目的的单一和浅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便是传统语文学习封闭性的生动写照。学生学习负担重、语文学习费时多且效率低,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等语文实际能力却不能应付一般需要,更缺乏现代人所具备的创新意识,便是这种教育所产生的后果。现代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课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并且,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们首先接触的、而且接触最多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和生活脱节,如果学校教育远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就意味着失去了课程的另一半世界[4]。

3.2课程目标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所要求的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入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以往的语文学习却往往与此大相径庭,孤立地学习拼音,孤立地“集中识字”,再把孤立的课文“支解”成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阅读,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要;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源泉,只在写法上做文章。其结果必然导致学习与生活的脱节。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在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要使;艺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更应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意识;不仅应关注学生现在达到的语文水平,更应关注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

3.3教学内容应加强开放性,向生活拓展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绝不是惟一资源。另一方面,语文教材的内容本身都来源于生活,为语文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开放拓展奠定了基础。“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语文教学理应打破教室的壁垒,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语文。

结论

总之,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向广阔的生活开放,并且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拓展,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

[2]屈小萍.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4,07:121.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从内容到理念都有了全新改革与变化。新课改靠教师实施,教师实施新课改靠教学策略。因此,研究教学策略永不过时。笔者介绍以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观念与应试教育观念之间存在很大不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主要是通过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对语文知识的把握,并能够获得高分。相对素质教育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因而,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更新教学观念,做到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与语言能力。另外,教师应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并能够通过有效引导,使得课堂更具开放性,做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还需要体现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偏离语文学科特点,否则,就会导致语文学科本质的丧失。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灵丹妙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做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探究,做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突破,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教学经验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情景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教学应用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做到对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有内涵、有意境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则能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用园林介绍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最优秀的老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语文”,而是教学生“会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习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是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都需要教师的科学点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头交流和即兴习作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得到语言和习作等方面的训练。对于实际交流与习作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更正,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习作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223.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08-01

一、以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待语文教学

1、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2、语文素养是基础素养。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二、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 中国 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3、关于语文修养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在积极实践新的 教育 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把目标由知识、能力到修养的整体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组织了“人物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很爱国;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很可敬;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知人善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还给了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 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迁移。语文修养是渗到骨髓中的东西,偏离语文修养去搞改革,无疑是逐本求末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的理念

1、由知识、能力到语文素养。

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沿袭的一直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即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因此,形成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灵动、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仅考虑认知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文化品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2、由灌输知识到知识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学习理论上讲,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是学生对老师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体的训练上。认知主义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灌输,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个体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在讨论中。通过激发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识。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将其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自主建构和个性化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倡导语文学习有效合作。

第7篇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新型教学工具,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色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小学生就像一块洁白无瑕的画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所以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新型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起着积极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直观具体的东西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奋点。而信息技术能将教学材料变形为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为一体的形象化的展示,这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乐中学,乐于学,这样也能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姚鼐的《村居》一诗时,可先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再出示古诗中的春天的图片。这样就将浓缩的、蕴含丰富的古诗词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们面前,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比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扩充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库,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多姿多彩,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课本之外的缤纷世界。识字是小学教学的重难点,而汉字具有字型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识字学习中。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识字软件或电子书籍,都是图文并茂,配有音像和故事等,教师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所需的展示给学生,比如讲授“山”字,可出示动画的甲骨文的,并告诉学生这是几千年前的人们根据连绵起伏的群山描绘而成的;也可继续出示逐渐简化的汉字:金文的——篆文的——隶书的,等等。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直观地牢记“山”字,还能让他们明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化历程,能扩充他们的知识量,让他们更好地识字认字。

3.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有利于他们的个体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乐学,会学,教师应该努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关于榕树和鸟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可以对比课文中所描绘的“天堂”美景和现存的乱砍滥伐、猎杀珍惜野生动物等现象,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鲜明的对照,引导学生认识现存的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而且学生搜集资料是主动获取知识,成为教学主体的表现,这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收获知识的喜悦,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可误踩的地雷

1.切忌盲目使用

目前,在信息搜索栏中随便输入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当然不都是有效的。这时教师要明确哪些信息可用,哪些是垃圾。因为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与其他各学科都有关联,一旦出现错误引导,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不能盲目使用网络信息。比如,准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可在网络上找到相关资料14322484条,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挑细选,以便呈现给学生一堂多姿多彩的内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切忌使用过多

作文教师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并不难的,难的是取舍。有的教师想传输给学生最大量的信息,结果往往造成贪多嚼不烂的结果,不仅学生不能接受,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切忌信息技术的使用过多。如果总是利用音像、影像、图像等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会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制约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走入想象的世界,语文的殿堂。

3.切忌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鉴别信息的能力较低,所以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引导他们有效地搜集可用信息,并将信息与课本知识合理地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大量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分类整理等能力,同时对他们的信息搜集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提高信息素养。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有效地规避信息技术的陷阱,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努力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106-01

语文知识的积累与丰富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开始抓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这也正说明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而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在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而自主阅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点,把好奇心逐渐转变成阅读兴趣。比如对于喜欢历史的孩子,则可以从阅读历史故事开始。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针对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发现阅读的意义,并乐在其中。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而且能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满足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增加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内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的视野。教师要帮助学生挑选合适自己的阅读材料,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语文阅读活动,还有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主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小学生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指导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不利于队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维,明确了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一直是一个难题。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教会学生一些适用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灵活实用,而不能以固定的分析和解释去代替学生的理解,语文文字的理解和解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我们在学生按照自己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老师们可以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体会都写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经典的词句。这样方便学生随时积累好词好句,也可以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采用正确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有的文章要朗读,有的文章要默读,有的文章要精读,有的文章要略读,有的文章要跳读等等。比如:一些经典的作品需要精读;一般的作品可以采用速读;精彩的段落反复读;一般的语段跳着读。正确的阅读方法会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