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切实将“教学五步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校高中部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重点

1、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结合生物教研组自身实际,灵感运用“教学五步法”,教学设置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研讨出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

(1)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备课组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必须每周一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2)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第2篇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课本教材中设置的插图就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成资源,作为高中的生物老师,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以设计,通过插图进行有效联想和拓展,借助于故事或录像,让学生在创设直观的图像情境中激发出对相关问题的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的“群落的结构”这一章节中,有四幅反映种间关系的实物插图。生物教师可以依据此插图抛出问题,运用多媒体短片介绍几种生物的基本生活的特征和活动特点,短片的观看能够解决部分问题,要深入了解就必须要继续探讨和学习后面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客易被激发,课堂的效率就被提升。当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文字理解比较困难时,根据文本恰当设计插图,将语言信息转化成图像的形式,将问题形象化,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化解。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课堂教学,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的形成和理解,生物实验插图经常成为生物教师借用的载体。例如,在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的“光与光合作用”章节中,教材中提供了一幅“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示意图”,教师可根据插图进行分析后,恰当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实验的背景、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所需的外界辅助条件和实验结论)。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与引导下探究的欲望被不断地激发出来,学生在自身主动参与观察和分析探究活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享受成功满足感的同时,对生物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和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也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

三、构建生物立体模型,使抽象的生物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清晰地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和提供学生思考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透彻理解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及掌握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可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都是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根据生物插图自己动手制作和构造生物模型是学生动手直接参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提供的插图基本都是二维平面图形,许多学生难以根据此图形想象空间立体的图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根据插图制作生物模型,实现直观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让学生有空间立体感,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和插图的空间概念。例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节的学习中,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知识学习时,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分裂过程中细胞立体模型的动手制怍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操作过程中感知了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同源染色体的分布情况,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静止的生物插图转换成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运动画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深化了生物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多媒体比较感兴趣,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欢快和轻松,学生接受知识的宽度与广度都有所提升,因而,课堂的效率得以提高。

第3篇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生物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发展。教师准确把握现代教学的本质,有利于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确立生物教育教学新理念,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应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良性发展。“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一定会有千差万别。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兴趣有别,表现在学习上的风格也一定会有差异。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候,理解方式与理解深度一定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正视这些差异,注重激发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2)确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就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当下,学术界达成的共识认为“科学素养是指大众对科学所了解的程度”。“科学素养”包含三个维度:其一是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本质)的理解,其二是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知识)的理解,其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科学素养与生物科学素养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包含关系,生物学是科学领域的分支,生物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正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理念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一定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1)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氛围的营造。既要为学生学习生物营造“硬环境”氛围,又要为学生学习生物营造“软环境”氛围。“硬环境”涉及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仪器与设备、工具、以探究为理念编制的资料以及相应的探究活动空间,“硬环境”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物质支撑;“软环境”涉及校方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2)强调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同。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师能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强调教师能对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大胆重组、大胆整合、大胆取舍、大胆创新,使之更接近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教师能为高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导航”。同时,还要强调教师能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并掌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3)强调教师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设计。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效果很好。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将教材上的这些实验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进行改造,让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去探究这些实验。比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新课程确立科学的评价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应凸显评价的发展性与激励性功能,应注重对学生生物学习潜能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生物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应针对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比如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探究学习有成效等给予表扬、激励。对于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也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大胆取舍,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其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结果。

(2)重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教师应针对高中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进行客观的评判。

(3)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生物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本人也应作为评价的主体,积极地去参与生物课堂的评价。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可以评价同伴,还可以评价老师。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让评价为提升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第4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 创新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生物教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研究生物课堂创新教学,以此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尝试通过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质量的提高来进行研究工作。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1、搞好悬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善于提出问题是开始创造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注意设计好能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要注意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一般情况下,以学生平时能想但想不出结果,或者与已有的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计问题,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师生在共同的疑问下来共同探索结果,这样可逐步培养出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

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想象出相应的情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情景中,逐步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初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中就有多个这样的应用实例。

3、突出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生物教材中,不管是植物、动物、生理学、细胞学,还是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和异化”“DNA和RNA分子结构对比”“生物的进化历程”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思维分析的过程。这样长期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区别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巧设悬念,引发兴趣,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采用提问、设问、反问、分组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联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举例,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的严密的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深入思考、理解并领会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科技能力培养

1、开好开足学生实验

生物实验技能是生物科学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生物科学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任何生物科研成果的获取都离不开生物实验手段,而创造型学生必须有动手实践能力。按教材要求,开好全部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必须切实抓好。我校按照省级二类示范高中的标准配备了442实验室,为我们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家庭甜糯米酒的制作”、“葡萄酒的简易制作”等实用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三、重视分年级开展

1、高二进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的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和使用CAI课件、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高二生物备课组在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直观教学手段合理的使用,学生普遍增强了对生物课感兴趣,成绩进步快,测试优良。因此,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2、高三进行“能力为核心 双基是根本”的高考备考研究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来看,生物学科命题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于此,高三生物备课组在研究中,以课本为根本,夯实双基,做到五会。

会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会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背熟。会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术语答题。会理解:如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会应用:以上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属,最终要落实在学生“会应用”上,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大幅度地提高考试成绩。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生物 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习是一个自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愈来愈多的生物教师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课时偏紧,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与应试不协调,高考的巨大压力”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研究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非常必要。

一、掌握新课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应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社会和技术及科学的相互关系,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奠定基础,这是新课标对高中生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和努力方向是实现有效教学。新课标提出了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探究性、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这四大基本课程理念,并把情感性、技能性和知识性三维目标作为具体内容标准,新课标将作为教学活动的评判尺度和教学活动的纲领。对课标认真领悟,对课标每一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准确把握,从而充分备课,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实现有效教学,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所在。生物教学只有在遵循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注重课标的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处理好教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教材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空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作深入、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教材编排线索。教师钻研教材,应理清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解读、探讨、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2.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正如专家所倡导的对教材处理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对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只有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1.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是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或其他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还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的形象程度。例如在教学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等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成效。

3.辩论互动法。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有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生物素养。例如在生态保护教学中,有的教师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具有一定代表胜的观点进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围绕核心观点进行辩论,最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注重课后教学反思,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

课后的教学反思历来被忽视,一些教师认为不重要,我认为教学反思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教学实践是教师获得教学经验的主要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往往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教学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就能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帮助教师从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愉悦,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变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会有动力上好下一节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光琪.有效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中国教育学刊,2011.9.

[2]林小明.基于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人类生产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生物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生产发展,已经被社会各界重视。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初中生物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对发展这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生物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生物老师必须立足课堂,从各方面增强课堂有效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盲目的原因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收获、进步。它主要表现在:学生认知,从不懂、少知、不会到懂、多知、会;在情感表达上从不热爱、不喜欢、不感兴趣到热爱、喜欢、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兴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以及学习体验。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盲目的原因

(1)老师缺乏准确的思想定位。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式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很多中学生物老师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安排了大量探究活动。在这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探究,是否具有探究的必要性等问题,一味地让学生探究,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还会让学生滋生倦怠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探究活动缺乏指导。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由于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在布置完探究活动后就不再指导,这种听之任之的行为,不仅让学生不知所措,还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寻求解决方法,或者中途放弃。

(3)小组交流过于形式化。从目前的示范课、公开课开设情况来看,小组交流一直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小组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小组性分享交流中,时常出现只有个别参与的情况,一些学生不仅不耐心倾听,甚至不愿意主动发言,最后让分享成果大受影响。

(4)没有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主体性教学模式基本上取代了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老师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整个生物教学课堂交予学生。这种极端的教学方法,不仅让老师沦落为旁观者,而且也使老师丧失了应有的引导、指导作用。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能减少盲目性、随意性、模糊性,还能增强教学有效性、针对性与方向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整合学生思维、现有水平、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1.围绕教学备课,增强教学内容

为了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明确,必须突破传统备课中理解、掌握、了解等模糊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情感态度以及技能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定,这样不仅能让教学工作更加清晰明_,还能做到“度”的把控。同时有效备课要求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性格、求知欲望、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水平进行设置。另外为了让教学器材得到有效利用,老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规划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与教材安排工作。老师不仅要熟悉各个章节内容,还必须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且根据学生水平以及学习态度进行调整开发。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选择、排序,从而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

2.加强教学组织工作,提高小组交流实效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效率与质量,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探究性活动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行为规范、纪律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提高小组交流时效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找准讨论话题,才能确保学习效果与质量。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水平,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认真钻研,并且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问题难点、重点,尽量提出学生感兴趣又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3.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教学资源作为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不仅包含案例、教材、图片、影视、课件,还包括教具、教师资源与基础设施等。在这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资源整合效益,必须考虑教材内容、时间与资源。在备课中通过对各种资源、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根据学生、老师、学校现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83%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4.增强时间分配有效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老师必须对时间进行设置,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具,让有效的时间变得更加有效。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初中学习中85%属于高效学习,而低效者一般只有40%左右的时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课件,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与精神

第7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1.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二、多媒体对初中生物创新的影响

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自信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此,每当学生感到困惑、遇到挫折而产生动摇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尝试一下,你一定行。”当然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思维意志

创新思维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介绍科学家及生物学家的成功历程,以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

第8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新理念;启发式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能力和科学观。教师要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教师要创造条件完成每一堂实验课,在实验中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力,让学生在各种实验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一堂好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思维,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直观的、动态的语言描述出来,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占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讨论解答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体来证明实验过程,深刻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和进步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注重挖掘生物教材中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充满快乐和惊奇,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会更加主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检测考评要真实,紧扣知识点,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换为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确定学习目标,应注意把握认知领域、动作技能、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分层达到所制定的目标。如认知领域由回忆开始,逐步领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形成分析、综合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技能的训练中,由机械的、指导性的练习逐步转化为适应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教师必须详细研究大纲、分析教材,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思考教学问题,逐渐形成实现目标的特定教学思路。这既培养了教师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与范围,减少盲目性,保护积极性,有利于协助学生学习后的自我检查,使其产生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当代社会是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索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创新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在培养创造能力的同时,更激活了创新意识,更具备了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素质和谐统一。

学生的创造思维会突破传统的知识理论,学生学量知识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生物知识要从大量的观察和大量的实践中获取,从而更进一步的掌握理论知识和进行生物研究。

四、生物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

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拓联想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和运用知识。教师在教授课程前要根据启发式教学对即将要讲的课程提出问题,问题要涵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中。在选择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难度中等的问题由中等生回答,难度低的问题由差生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式的教育和肯定的评价,能够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答案,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包括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师要在这些自学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

预习阅读是教师课后为学生拟好下堂课的预习提纲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在教师未授课前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中阅读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本堂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重点段落,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课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教师要对讲过的课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组合。课后及时复习能够对多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六、结束语。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继续学习,深入领会,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以最优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由吸纳知识型向索取知识型演变,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与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