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生产的内涵

安全生产的内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生产的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安全生产的内涵

第1篇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内涵、外延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的设想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内涵、属性及其重要性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失效学的内涵、与安全生产工作和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及其“认识论”

引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条件,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则是转失败(或失效)为成功(或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

因此,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失效学)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本文以“安全、安全生产和失效学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为题,就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讨论。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内涵、外延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设置设想

(一)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科设置构想

(一)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安全的内涵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顾名思义,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受伤,完整无损,平安健康。安全的反义词是灾害。灾害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危害性后果的各种变异现象的总称。

从科学的含义上看,“安全”可以认为是一种状态,是指满足人和物不受损伤、身心健康和完整完满的一种环境、物态和状态;

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一种能力,是指人类对自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财产、资源、生存空间(领土、领海、领空)、信息、无形资产、商业机会、传统、文化、社会结构、运行机制和秩序等——的捍卫、维护和控制的能力。

将上述“状态论”和“能力论”相结合,安全是通过“能力”达到的一种“状态”。

安全的外延可分为:

窄义的安全(又可称为传统的安全)

广义的安全(又可称为非传统的安全)

窄义的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即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在国家、民族、领土层面上的安全,侧重于在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中捍卫国家利益问题;

社会安全是指社会秩序、运行机制层面的安全,侧重于社会犯罪、破坏和威胁中维护社会利益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不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状态和能力。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事件)等。

生产安全是指在生产经营层面上的安全,侧重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控制、预警和预防问题。

广义的安全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新的安全问题,包括环境安全、技术安全、城市安全、经济安全等。

环境安全又可分为生态、人口、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矿产)、气候等相关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的本质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的问题;

技术安全是指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包括生物技术、基因技术、新的化工产品及大型工程给人和自然构成的风险和威胁问题;

城市安全是由于城市规模和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带来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经济安全则是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社会经济的关联性、依赖型和“脆弱”性大大的增加带来的附加的安全问题,例如动力安全(核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

公共安全的内涵

公共安全是不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状态或能力。

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性质、发生过程和机理,公共突发事件主要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其中,事故灾难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则是指不发生重大生产事故灾难的正面表述。因此,安全生产是公共安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科设置设想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设置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提出了“安全科学技术”(620)作为一级学科的建议,但未被教育部接受。我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虑。

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的设想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1.安全学(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系统学等)

2.安全工程(爆炸,火灾和消防,失效学,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和仪器等)

3(职业卫生工程)(待定)

4.安全工程管理(安全法学,安全人文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等

(二级学科)

几点认识

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设置拟粗不宜细。基本上分三种类型:一类是偏应用理论基础类的二级学科,即安全学学科,它初步包括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系统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

二类是安全工程类学科,分安全工程和职业卫生工程二个二级学科,其中安全工程中包括爆炸、火灾和消防、失效学、安全评价、安全检测与仪器等,职业卫生工程因与医学类学科交叉,其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待定;

四类二级学科是安全工程管理,包括安全法学、安全人文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这个建议只是初步的想法,还要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论证。

原则上看,安全科学与工程是政府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这就是说,从根本上看,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劳动者安全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水平和素质的提高,要依靠全民安全文化、安全伦理、安全意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和知识的提高。这是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安全生产大国、甚至于成为安全生产强国的治本战略方针。

当前我国已有46个大学设有安全科技和工程专业的本科或大专,每年已有一万名左右的毕业生。已有11044名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质认证人员,工作在安全管理和企业安全工程的第一线,但是一方面是人数少,二是学位层次低,三是人员不稳定;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的投资少,欠账多,安全硬件严重落后;

第三方面是如何将安全生产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如何提高到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还缺乏有力的措施,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科技意识不强,也缺乏方法和途径,因此,如何开好这次会、提高安全科技规划的水平,对今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内涵、属性及其重要性

(1)安全生产的定义或内涵

(2)安全生产工作的属性

(3)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或内涵

安全生产工作是对产品(或商品)的

中的

进行达到的

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

(全过程)??范围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说明:

安全生产工作是由范围、对象、内容、目标和手段等组成的一个矩阵,矩阵中20个元素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之间用少数几个字相连就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义;

安全生产工作的范围是涉及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对象是由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和安全救援等多类型分对象所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是由安全评价、安全分析(或事故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预防多层次分内容所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是由职业健康、职业安全、装备(或工具)可靠及产品优质等分目标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手段分别由监察、部门(省市)监督、企业管理和有关的科技活动等全方位的手段组成的,而安全科技活动则是上述三层手段的科技依据或重要内涵。因此,安全生产科技是全过程的、多类型的、多层次的、多目标的和多方位的综合交叉的新兴的科技领域。

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义和内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安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安全生产工作,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上来”的原则,体现了“国家监察、部门(省市)监督、企业管理、群众参与”、“法律依据、科技保障”的工作路线和指导思想。

根据矩阵的特点,可以将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矩阵分成各种分矩阵,如对“制造安全”就是对产品(或商品)生产制造(含设计)过程

中的

进行达到的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的分矩阵。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属性

1、安全生产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的性质;

2、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具有“绝对”的性质;

3、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各不相同,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设备和工艺不断地复杂化,安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时代”的性质;

4、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安全生产工作也将进入高科技、高新科技的范畴??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5、安全是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涉及各个相关学科??它具有“系统综合”的性质。

(三)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安全生产工作是减少事故损失(负效益)的有效手段,它是国际经济贸易市场准入条件,是循环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2、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它是以人为本(人权)的重要内涵,它是社会稳定,形成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3、从政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它是国家政权性质的本质要求,它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4、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失效学的内涵、与安全生产工作和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及其“认识论”

(一)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内涵

(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

(四)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认识论”

(一)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对产品(或商品)的

中的

进行达到的

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

(全过程)??范围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或评定)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可以认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救援)+(监察、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或者说,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安全生产(对象)工作中的基础性(手段)的技术工作之一。

失效学的内涵

失效学是研究产品(或商品)失效的

达到的

诊断,预测和预防

范围

方法,技术和理论

内容

补救,控制和根治

目标

失效学体系雏型

失效学

(一)失效诊断学

1.模式诊断

2.原因诊断

3.机理诊断

(二)失效预测学

1.安全状况预测??状态诊断和安全评定

2.寿命预测??剩余寿命预测和安全寿命预测

3.可靠性预测

(三)失效预防学

1.失效工程预防

2.失效设计和制造

3.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智能系统

可以认为,失效学是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深化和提高,是它的应用理论基础,并已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中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它们的属性相同或相似都具有“基本”的性质

安全生产

安全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失效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互脱离的结果,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它具有“基本”性质

都具有“绝对”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具有“绝对”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中无限的,因此失效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它具有“绝对”性质;

都具有“时代”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不同。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设备和工艺不断复杂,安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时代”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内容、重点、技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它具有“时代”性质;

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安全工作也将进入高科技的范畴,??它具有“与时俱进”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的发展己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发展的主要关健和依托,高科技的发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技术的进一步强化,并将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列入高科技领域,??它具有“与时俱进”性质。

都具有“系统综合”的性质

安全生产工作是系统工程,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新兴分支学科

它们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在社会生活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社会稳定、文明的重要因素

是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体现和提高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本质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促进安全、保护生产力的有效武器;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保证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在经济和管理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减少负效益(增加正效益)的必由之路

是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是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指标

是打破和通过国际经济贸易中“绿色壁垒”或“技术性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条件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防止失效事故的再发生、减少经济或人员伤亡的必由之路;

是对国内外经济纠纷进行仲裁或判决、索赔的科学技术依据;

是创建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是为各级领导提供反馈和进行技术经济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工程技术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国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是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理论、技术、工程和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结果。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机电产品维修工作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可靠性工程的基础技术工作之一;

是发展和完善安全工程技术的重要实践基础;

是修改和完善产品和技术标准的科学实践依据。

安全生产

是在科技进步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发展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重要体现;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认识客观世界事物本质的重要知识源泉;

是发展新学科、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重要窗口和“产婆”;

是发展科学技术,包括发展高科技的不可避免的机遇和挑战;

是从失败入手着眼于成功和发展的科技领域;是从过去入手着眼于未来和进步的科技领域;可以认为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

断裂事故和断裂学科的发展

疲劳断裂事故和疲劳断裂学科的发展

航空空难事故和航空器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结构材料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

航空空难事故和航空器的发展

廿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蛾式歼击机的9次大速度空中解体事故飞机在亚音速时机翼的颤振问题的突破

廿世纪四十年代,超声速飞机的空中解体事故突破了超音速时的“音障”问题

廿世纪七十年代,美国707-300型客机水平尾翼的折断事故发展了飞机的损伤容限设计新概念

世界各国的航空航天器是在不断出现事故中发展起来的。没有早年的失败和对失败事故的分析研究,也就没有今日的成功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材料学科的发展

严寒地区构件的冷脆断裂à耐寒钢

海洋平台构件焊接热影响区的层裂àZ向钢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脆裂à低碳针状铁素体和微珠光体高强度钢

化工设备构件的晶间腐蚀断裂à“超低间隙元素”的铁素体不锈钢

宇航构件的脆裂和超重à高强高韧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

静强度设计方法

动强度设计方法

断裂力学设计方法

损伤容限设计方法

耐久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方法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转失败为成功的关键

因此,重视失效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有意识地运用它已有的成就来分析、解决和攻克相关领域中的失效(失败、故障)问题,是人们走上成功、科技发展少做弯路的捷径之一。

(四)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认识论”

失效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长河来说,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失效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互脱离的结果,失效发生与否是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失效是绝对的,而安全则是相对的。

失效分析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

失效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物理本质和规律的逆向思维探索,是对正向思维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是变失效(失败)为安全(成功)的基本关键,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

安全科学与工程发展史、人类的科技发展史是人们与广义的“失效”作斗争的历史

失效分析、改进提高、再失效分析研究、再提高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上升、发展飞跃,就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乃至于社会发展历史的全过程,因此,广义地说,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史、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就是与广义“失效”不断作斗争,变失效(失败)为安全(成功)的历史。

应进一步强化对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研究和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发展的主要关键和依托,而高科技的发展也依赖于高科技发展中的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技术的进一步强化,并将“大型机械装备重大事故的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规划中。

结束语

鉴于安全的内涵及其外延不断的深化和扩大,安全的概念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带有关键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安全应与资源、人口和环境一样应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安全不再是人类被动的追求的目标状态,而成为将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起反转的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依赖和互为制约,因此与安全有关的安全文化、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经济、安全伦理等也将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外对比;研究分析

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内涵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安全问题增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特点,而这些都是我国尚未经历过的历史变革时期,因此,对于安全的监管力度变得愈加重要。因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运得以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致涉及政府监管、安全技术、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几个方面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自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但是至今为止,尚未建立成型。因此,借鉴国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总目标是实现本质安全,核心要素是“人”,只有“人”的安全意识增强,才能避免或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强调以人为本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因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技术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我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应该立足于政府与企业二者之上,并且通过对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技术的支持,以社会媒体、企业协会以及工会为中心,形成以政府监督、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管理、社会参与为一体的安全体系。

(三)安全事故数据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了安全事故高发阶段,2001~2005年,我国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130491人、139393人、136755人、127089人的惊人数量。而且,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是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截止到2013年,我国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0.293,是发达国家的10倍,2013年共发生了13起重大事故,如此之高的安全事故死亡率,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务必予以相当的解决措施。

(四)理论基础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以政府指导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为保障,以企业自主活动为中心,以研究与服务体系为科技基础,以社会参与为公众基础的有机共同体,以融入社会经济过程为目标的国家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二、我国目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展现状

(一)我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

对于我国这样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的工业大国而言,在兼顾经济化与工业化二者的关系,往往容易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双重要求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 设计内容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事故频发阶段,安全事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全面形成阶段,要在安全问题上认识到仅靠事后补救和处理是无法起到安全生产的保证作用的。

2. 构建要素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事故高发阶段,且数量成持续增加的趋势。并且,该阶段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完善阶段,需要认识到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需要协调好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就那些内容达成共识。

3. 整合运行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结构将逐步形成,因此需要就具体的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制定相应的安全经济政策,并且需要处理好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挥作用。

4. 完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死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变化周期、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并且予以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得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发挥其应用的长期保障作用。

(二)政府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措施

1. 在法律法规上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措施。(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政策体系。我国制定了诸如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等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共计14部,颁布了300多项安全生产的标准,并且制定完善了安全许可准入等近百项政策性制度,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各大相关部门、各级安委会和组织积极合作协调。进一步完善了等几个安全事故频发的领域监管等几个联席会议制度,对于各级执法体系和安监机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严肃事故追究责任体制。

2. 运用行政手段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1)深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专项整治。牢牢锁定死亡率最高的几项重点行业领域,不断推进重大安全生产治理整顿措施,积极开展治理攻击战略,对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煤矿行业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整治,五年内共关闭不安全规范的小煤矿共计7800多处。对于专项整治的力度逐年提高,使得我国几大死亡率颇高的领域得以改善。(2)严厉打击违法非法行为。对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几大行业领域进行持续大力打击措施,使无证无照、证件不全、非法从事生产建设等一系列违法非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并且依照法律关闭取缔违法生产的企业单位。(3)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保障建设。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对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也在不断加大投入,通过150亿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地方与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与发展,并且发不了千余项重大事故防治技术、300余项新型安全生产用品。(4)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宝焚于突隙之火”,所以要严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小处着手,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安全问题,严查隐患,在关口处严守把关。同时,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层层把关,级级严守。总之,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是一项没有句号的无休止的工作,必须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只要生产不停歇,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就一刻不能得以放松。

3. 运用安全文化教育手段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1)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这四者缺一不可。安全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知道安全的概念”,安全意识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教育目的在于“学会如何使自己安全”,安全态度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安全的态度”,这几者之间的有机关系是围绕安全生产、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核心,对于是否能够实现安全教育,需要最大程度的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最大力度的宣传安全典型和工作经验,似的工作人员可以有学习的榜样,并且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2)运用环境效应规律,最大程度优化安全文化氛围。“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共同的生活群体往往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追求,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水平。总而言之,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引导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策略手段。而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需要反复琢磨才能最大限度优化。(3)积极推动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每年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建设安全文化示范点,进一步加强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并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功能,设立安全举报热线,促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发展。

三、国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比同期的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找出我国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就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基本权利义务的内容,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对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对象用政令来进行规定,对具体行为的实施则用规则来进行规定,并且对法律法规的行政落实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则选用通知的方式来进行规范。这一系列的规范构成了一个以宪法与基本法互为关联并且契合一直的体系,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定期的修订,从而有助于政府监管人员能够有效展开监督和指导工作,也有助于生产单位能够准确理解涵义,并且能够有效的予以实施。

这些举措,对于我国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各级安全生产缺少相应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也缺少层次对应与系统化的法规建设。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构成,明确现行的安全生产内容,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明细系统修订的项目,建立安全生产规范体系。

(二)规范标准的权威性

纵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监督指导工作的特点,往往采用法律、政令、规则、通知等方式作为执行的具体依据,并且根据不同的行业,给予不同的规范方式,通过行业自律等方式予以落实。而我国从生产单位履行责任的情况来看,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往往是规范标准的权威性不足,造成生产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较为松懈,这就需要我国根据国外经验,予以改进。

(三)生产单位协会参与方面

在生产单位参与方面,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挥生产单位协会的作用,特别是近来伴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实行行政改革后,更加注重发挥协会的作用。而我国虽然也成立了很多协会,但是由于重视的角度问题,我国协会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生产、流通等之间关系到企业利益等方面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往往并不足够,所以我国应当对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的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生产设备

对比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产设备,由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大,所以往往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与技术,而我国由于注重效益而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并不足够,往往也对对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淘汰力度并不足够。这就造成了我国与同期的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差距愈加增大,若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加快我国安全生产创新步伐,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以及工艺,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四、结语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只有起点,没有具体的终点。而要想真正做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深化安全的涵义,反思整顿生产的要求,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多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分析透彻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多层涵义。从静态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各个工程要素及其互相作用的关系密切。从动态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生产经营企业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运行与有效完成的一种运转方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确保安全生产的工作能够正常正确进行开展的、能够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的一种运转方式。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及其员工安全作业、保障生产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种运转方式。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宝贵的实践理论,来弥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践与理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坚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理念,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加强执行力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严格处理安全问题,切实落实奖罚措施,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清晰责任层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管一级,真正做到层层落实工作,确保制度执行切实到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执行,从而真正有效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国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朱述平.深化安全反思整顿,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外对比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第3篇

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在思路上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并以安全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应在思路上确立如下两个要点:一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在观念上的结合,更要实现目标、方针、措施等多方面的共同结合。具体来说,新时期煤炭企业应将安全文化构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实现安全文化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动。二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还应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媒体公开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出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往往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并在适当的时机爆发出来。血的教训要求我们,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完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果说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属于“软实力”,那么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就属于“硬实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同时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培养,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共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具体对策

那么,新时期煤炭企业究竟应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呢?结合笔者对煤炭企业生产特点的把握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提出如下三点建议,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煤炭企业为了构建良性的安全文化,应首先注重职工在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应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乃头等大事,必须狠抓不放。为了有效地实现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企业应在安全文化构建中以多元化、全方位的理念,激励和惩戒并重,使职工能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注重企业制度上安全隐患的排除。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生产制度上的隐患所导致的,因此煤炭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注重安全隐患的排除。在安全文化构建中,煤炭企业可以践行群众路线,发动广大职工干部,要求他们将各自岗位上的安全隐患积极排查和上报,并由企业制定统一的整改方案,确保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消除,以实现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到万无一失。

第4篇

一、加强教育培训,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以提高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一方面是,高风险的作业环境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状态。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高空、露天、场地局限大、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加上建筑工具、原料物品的体积庞大,一旦发生事故,个人之力往往是难以抗拒的。另外一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施工建设队伍增加了不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技术素质较差。更重要的是,建筑施工工地从业人员许多都是农民工,缺少系统性的操作技能训练,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同时要让员工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安全生产的核心,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总结出来的全新安全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以人为本首要任务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根本,只有在全力保障了人的生命健康,确保了人的第一需要的前题下,才可能深入谈到生活、生产和发展。在“珍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清晰地体现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充分调动员工自我保护的主动性、参与安全自控的自学性、促进企业安全的积极性,让代表着安全、环保、健康等现代文明理念的成为一种普遍追求的生活时尚与方式,使其自然形成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环境,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由制约被控型向员工主动参与、自我管控型转变。如:我们企业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标准,依靠的就是企业员工认识上的转变,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在执行管理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了“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返劳动纪律)的监管力度,以克制员工习惯性来保障安全生产,以强化危险点分析和防范措施来防控事故发生。同时还借助党、政、工、团的组织团队力量,倡导员工尊爱自己、关爱他人、尊爱生命。全力灌输四不伤害的思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让他人受到伤害、不让他人伤害自己),促进员工自觉融入安全生产建设中,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取得实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的“通俗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二、创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基础

安全生产中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从实践中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用来约束员工执行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也是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参与企业安全建设的执行依据和理论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高科技设备广泛应用中,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受工作变动、工资待遇、家庭矛盾等社会因素影响时,员工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都容易发生变化,产生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造成工作失误。因此,随着社会不断推进、时展中,现有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已经开始不适应,不能应对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型的新一代人才进入企业后,其思想的活跃性、思维的灵活性、行为的不稳性,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在管理对象上提出了严峻的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企业要及时把握安全生产的时代特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去,把超前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体制机制创建之中。使新的体制机制更全面、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特点、更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达到能够规范员工自身行为、自觉遵守操作规程的目的。

创新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就要全面分析企业的自身特点,针对管理范围、内容、对象、目标和手段等全面分析,形成一个安全生产工作的矩阵,特别注意的是把管理对象放在研究分析的首位,真正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健康,把关心职工的疾苦和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放在第一位。使之融入随时掌控员工的心理状况、关心员工身体健康、关注个人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情况等关心、关爱职工的内容。让职工在倍受关注中感知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体会到自身与企业的关系。从而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建立安全机构,健全安全体系。项目开工前,应组织基建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健全安全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如: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的计划应根据国家、行业、集团公司颁发的标准,以“珍爱生命,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从改善劳动条件、减轻职工压力、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推动安全设施标准化、提高消防水平等方面进行编制。这就要求企业要以人为本进行措施、计划的编制,让措施、计划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关注、关心、关爱职工生命健康。把关注、关心、关爱内容化着可供操作的实施细节。在编制计划、措施时,要关注时常在严寒酷暑、强光或昏暗,噪声、振动、粉尘大等环境中工作的员工,从制度上解决涉及他们身体健康的问题,用可执行的措施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其身心健康和思想情绪稳定,达到防控安全事故的目的。

三、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安全管理的科学手段

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围绕发展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经过企业员工认同、信守的安全宗旨、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既包括为实现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备等物质文化范畴;还包括安全哲学、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精神文化范畴。具有持久力、主动性效果,可使人形成新的价值观,促进员工认真负责地对待每项工作。因此,哪个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哪个企业就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就能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我要身边人也安全”的转变,如此就是以人为的具体体现,就是把被动、管制约束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最终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自我约束的、自觉维护的、自主参管的安全文化氛围。如:我们企业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态势,是因为形成了“人人要安全、人人讲安全、处处有安全”的良好氛围。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的手段,广泛宣传和深化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处处有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使安全管理的手段得到有效加强和落实,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四、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安全管理科学方法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两大主要因素是人和生产设备,生产设备的固化性决定了人的操控结果,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活跃的因素。所以,抓住了人的安全思想、人的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但是,要抓住人的思想、行为,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安全生产监管还不够,且效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想目标,最简捷且长效的途径是安全教育培训,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于制度的约束和行为的监管。

第5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必要性;内涵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产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看到煤矿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许要注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问题频出,不仅严重阻碍了煤矿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必要性,对其内涵做出了具体研究。

1 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是现阶段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于现有的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体制在煤矿生产中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使其并不能处理好生产、安全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对于煤矿企业的经营者而言,不能正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严重阻碍了煤矿产业的整体发展。最后,对于现阶段煤矿生产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未形成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对于相关的管理体制扔不完善,这使得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阻碍了煤矿产业本身的发展[1]。

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是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另一主要的安全问题。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多数的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延续传统的安全检查办法,只凭管理人员或监督人员的自身经验对生产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未形成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为煤矿的生产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煤矿生产中的监督管理工作而言,由于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使得相关人员的监管工作无标准可依,同时,管理力度薄弱也使得煤矿职工失去了较大的安全保障。综上所述,在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前,有必要对煤矿安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内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保我国煤矿产业得以高效、稳定的发展。

2 建立煤矿安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核心,保障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对于促进包括煤矿产业在内的我国一次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式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也较大程度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社会稳定性。其次,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的范畴,每一起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严重损害了煤矿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大幅度削减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煤矿生产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我国煤矿的总产量约占世界煤矿产量的40%,但每年因煤矿事故所产生的死亡人数却占到了是世界范围内煤矿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仅影响着我国自身的综合形象,同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解决煤矿安全事故的核心措施是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健全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生产行为和监管行为,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健全煤矿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规范我国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帮助煤矿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增加我国煤矿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内涵

3.1 安全管理的广义含义

所谓“安全”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的过程中不受威胁,且没有对其造成危害、危险和损失的情况出现的一种状态。而“管理”则是指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标准进行制定、检查、执行并改进,从而确保人们的社会生活得以稳定进行的一种具体行为。根据“安全”与“管理”的概念可以总结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则是利用相关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损失和危害,并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员的生命、财产或社会环境产生的损害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从而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得以安全进行的同时,促进煤矿产业的整体发展[2]。

3.2 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内涵简述

3.2.1 体制与机制内涵

所谓体制是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共同的规则或程序,其在管理学中的具体含义为国家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相关机构通过对其内部工作制度及管理权限的划分,从而保障有关工作在一定的秩序下进行的手段。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国家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活动的组织制度,即指相关部门中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行为准则。所谓机制是指有计划地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方式或方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具体解释为相关工作系统中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方式。由上述内容可知,体制与机制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体制为机制的具体实施提供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机制则会反作用于体制,对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3]。

3.2.2 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体制的具体内容

所谓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是指煤矿产业进行生产、管理、运营等一系列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体系和运行的具体方式。而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则是指以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为核心,煤矿管理工作、生产工作与运营工作互相作用、互相协调的具体方式。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建立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意义,对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内涵进行研究,可见,未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煤矿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同性.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41-02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1986年召开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评价会,是核电站安全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从企业文化的概念演绎而来,旨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安全科学领域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也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保障体系之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电力安全更是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作为全国特大型发电企业,机组容量大、参数高、自动化程度高、对电网影响大,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

一、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物质文化层是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厂房、发电机组、辅助设备、厂容厂貌、内部网络和宣传媒介、职工的劳动环境和文化设施等等。它是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基础条件,它所折射出的是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思想、作风和意识等。

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的更大发展,必须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树立个性鲜明、文化独特的企业形象,用有效的手段传达企业的良好风貌,寻求公众的瞩目及社会的认同。发电厂作为以电力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应该通过管理提升,着力在电网树立“安全、可靠”的形象,在业内树立“经济、高效”的形象,在社会树立“诚信、环保”的形象。

不断提高技术、设备现代化与安全文明程度。加强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环保工作,消除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的本质安全目标。

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进行生产现场的综合治理,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水平,优化生产环境,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程度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为职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增加厂区安全文化氛围,如举办安全生产月展览、设立安全文化长廊、增设人性化安全标语牌等,使其体现企业特色,成为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

二、安全文化的行为层

行为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原则、标准和模式,包括职工行为准则、生产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安全文化的行为层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及职工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折射。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职工个人安全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搭建安全宣教平台。通过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抽考、车间和班组安全学习日、开(收)工会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宣教和组织开展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切实唤醒职工对安全的渴望,把《电业安全规程》变为每名职工的安全习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强化安全和岗位技术业务培训,促进职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达标,培养职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应对突发事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规范职工现场安全作业行为,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与作业对象的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职工和企业组织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文化。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在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环境的和谐,保障生产人员免遭风险的伤害,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向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电力安全是伴随着电能的生产而产生的,而电能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复杂,高温、高压、带电设备多,交叉作业、特种作业和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等。通过制度化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安全奖惩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进行。

几十年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发电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不断总结与提高的结晶,是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保障,有利于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职工安全素质,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价值理念。

四、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的形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标志。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发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总纲。“安全第一”明确了安全生产在发电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综合治理”,是指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制度、管理、教育、设备、素质、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

此外,“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安全理念、“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共识、“珍惜生命,关爱家庭,稳定企业,和谐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道德观等,都通过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把职工自身安全的需求和企业共同安全愿景的实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这四个层次,形成了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其中,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所表现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构成安全文化的硬件外壳。行为层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件外壳。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其他三个层次的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精神层则是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安全文化,注重用文化力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用安全文化推动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与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实现职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第5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蒋庆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王森.核电企业的灵魂[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一句简单的话语不仅道出了所有职工和家属的心声,更多的寄予了众多亲人的渴盼。它从人性化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的朴素道理。我们要以人为本,使全体职工切实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将“要我安全”自觉转化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不断开创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的命运紧密相连,是每位职工责无旁贷的大事,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只有具备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安全生产上齐心协力、上下同为,才能够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使安全基础不断夯实。

安全生产贯穿企业的每个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和严重威胁。搞好安全生产,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杜绝推委扯皮、职责不清的现象,要从我做起,狠抓落实。作为一名煤矿员工,既要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安全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我保护的知识,从而在工作中有效地保护自己,将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安全的战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就是要把安全当作一种责任。安全地工作,安全地生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读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内涵,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和出现事故切实执行“三不放过”原则,增强遵章守纪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永筑“关爱生命”的长城。对许多顽习和不规范行为要设立“高压线”,一旦触犯,就让其付出巨额成本;要制定反“三违”相关指标、规定,使“三违”逐渐受到控制和制约;要让那些严重“三违”的人丢票子、丢位子、丢面子;要求管理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在对“三违”和不规范行为进行严格考核处罚的同时,还应加强技能培训,灌输安全理念,传授业务技能,让职工学会如何遵章作业,如何规范操作,着力培养职工“出手就干标准活”的习惯。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对职工最温馨的祝福,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心愿。遵守规章制度、严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是我们带给家人的最好的礼物,是带给老人、子女的最大福音。安全地工作,安全地做人,是保证家庭平安幸福的基础。安全是金、重于泰山。平安是福、高于一切。关注安全、珍爱生命,就是构筑温馨家庭的港湾,就是构筑生命的绿洲!只有确保安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确保安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才有可靠的保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安全生产谱写一曲胜利的篇章吧!

第8篇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一种,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员工接受及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和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就是:企业安全管理层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

二、石化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习惯性漠视,所以规范和控制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安全生产工作是石化企业的头等大事,杜绝安全事故就要从如何杜绝人为违章违纪出发,安全意识支配着人们在企业中的行为。如何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问题也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名员工,使每一名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活的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三、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加强安全文化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力度,组织领导力必不可少。各基层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基层,应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二)倡导安全管理精细化

安全文化渗透在各个安全生产活动之中,只有实现安全精细管理,从安全生产习惯出发,逐步改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建立起“我要安全”的意识。

(三)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工作

利用讲座、板报、竞赛、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安全文化及安全生产知识,形成安全氛围。同时以身边不安全事实、血的教训为反面教材,深刻剖析事故原因,使员工深切感受不安全带来的惨痛代价,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提高安全意识。

(四)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安全文化的广泛宣传,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全员安全文化,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达到精细化安全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