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造成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自然也会费时费劲;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地理难学,而且学习地理对提高自己成绩的作用也不大,逐渐对学习地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观念,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融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拉近地理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竞赛式、表演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外,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或城市街头去实地观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虽然,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讲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很简单,即学生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往往不能提前获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充分质疑的机会,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地理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发言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逐渐变得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实践证明,生活化的东西是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使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经验,引入地理实验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⑵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⑶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法初探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1、提出有效问题。

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过去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一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开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很广,涉及范围也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时间较长,这又加大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3、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相比,淡化了具体指示。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挖掘,那就会觉得一节课的内容太少了,没多少可讲的,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若单单就教材讲教材,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教师只按教材列出的内容顺序,一个一个地“讲授”,那么无疑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音(相)带、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教育 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51-0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是以地理学为知识载体,培养受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地理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因此,地理教育既要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又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基于此,笔者从地理学科属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三个方面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教育。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方面,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高中地理教育新课程标准》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与传统课程目标下的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多的是以问题情境和活动探究的形式呈现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更多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更加关注学生的地理感情教育。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下问题值得关注:①教学方式的选取,地理学科各章节之间,特别是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间,地理原理和规律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规范划一的教学模式势必很难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不能死套模式,要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出发作分类评估,弄清哪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探究、探究多深,哪些内容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然后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较新颖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承载体进行教学。②教学进度和分量的选择,一般来说,新课标教材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分量、重难点都有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但在实践教学中可发现,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效率是不同的。教学不能以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为依据,而是要以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作为选择教学进度和分量的依据至关重要。③注重地理学科情感的培养,在这一点的认识上,许多教师存在误区,认为以高考为导向的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情感教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其实不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本门学科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学科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现行高考试题特点看,试卷多以当前社会热点以及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例子为题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情境应多以学生身边生活、生产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问题,从身边地理实例中培养学生地理情感。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有用性。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高中地理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97-01

一、 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衔接主要是指事物之间、阶段之间的衔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衔接点,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很好结合,那么将很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地理主要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他们之间联系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初中地理更偏向于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而高中地理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应用。所以,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初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

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是初高中地理产生脱节的重要因素。首先,初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偏向区域地理,主要是对区域地理的环境与文化进行了解,如气候、温度、土壤等,在教学难度上,并没有深层要求学生对地理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新课改特别明确指出了要强化学生实践意识,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分析,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这使得原本认为地理很好学的学生因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而放弃学习地理;其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删去了大量原有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内容正是作为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重点内容,如等高线、昼夜长短变化等,@些内容原本在初中可以渗透到,但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而被删掉。所以,教学内容的删减虽降低了初中地理的教学难度,同时也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不同

地理课程在多数学校只设置七、八两个年级,而且受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影响,地理在初中一直以“小科”的形式存在,未能受到师生的重视,也使得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压力。初中地理多为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反复强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由于多数学校会在九年级的时候进行生地结业考试,使得学生只能通过对地理知识反复背诵和记忆来获取高分,导致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也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地理教学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多数学校在九年级的时候中断了地理课程,使得原本就没有真正掌握地理知识的同学更加忘得一干二净,但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这也是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有机融合

多数初中地理课程只开设在七八年级,由于初中年龄较小,对地理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加上九年级取消了地理课程,这就使得原本模糊的记忆更加不清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考虑高中地理的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将高中重点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在对某一区域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进行讲解时,教师除了简单的介绍,还应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可以组织小组同学分析产生这种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多数学生提前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

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熟悉技巧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教师成为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建议,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将初中地理知识和高中地理内容进行衔接。如在进行新的课程前,首先要将事先整理好的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简单叙述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的地理内容,保证学生在接受新的内容时不会感到陌生;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为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地理环境观察,让学生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四、结语

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反思产生教学衔接脱节的原因,根据现存的问题和难点及时找出解决初高中地理脱节的方法和策略。在课程内容上,要及时找到初高中地理的衔接点,并针对性的采取策略进行内容的有效融合。本文重点研究了新课改下初中和高中地理产生脱节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地理课程教学呈现出了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局面。那么作为我们初中地理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

1.将新课改精神和教材融合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同时,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

2、注重实践教学,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地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互动教学的场所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互动的范畴主要有课堂互动、课外互动、内外互动三种形式。课堂互动是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场地,是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课外互动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渠道,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补充,是内外互动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辩论赛、录像(电影)观摩、交流会、教学效果评价、主办地理板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一方面消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隔阂与学习障碍。内外互动是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互动形式,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种互动形式,内外互动要求教师把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及知识和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达到和谐互补、相互促进的理想境界。

3、重视图在课堂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第一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第二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三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第四、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情感融入,陶冶学生情操

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既要带着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而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更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要保证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地理教学的直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过程,从而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获得足够充分的理解,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集合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多种功能,让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打破了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学习,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授课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将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材料结合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学生们通过直接的观看或者聆听,在头脑中形成更加直观、更加贴切的地理概念,学会用抽象思维来理解一些具象的地理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比如,一些微观的地理现象、立体的空间图象、动态变化的事物,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改是教学的指路明灯,它让我紧跟时展的步伐,掌握教育改革的脉动,积极投身新课改,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面对新时期的教学环境,要与时俱进,勇挑教育的重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炜.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2]白剑侠.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1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2]杨柏成.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5).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改 教学优化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7-01

1.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各科目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及过程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全面性,这是传统地理教育所不能满足的[1]。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课程教学面临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具体如下:

(1)高中地理名词、概念、原理、规律都很多,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课堂内容过多,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2)高中地理教学板图、板画很多,复杂多样,教师要完成任务、绘图准确很不容易,如果不准确,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往在课堂上用挂图教学,由于能见度低、信息繁多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4)地理教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不仅涉及人文领域,还涉及到自然界中的事物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这样,就更需要让学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传统的黑板教学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鉴于此,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2.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地理学科中很多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展示这些地理现象和出现过程,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再配上精当的讲解,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突出以人为本理念,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课堂教学课件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基础和工具,也是给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手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利用课件按照教学规律,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一定要围绕着“以人为本”中心,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贯穿始终。

多媒体为文本的动态呈现和运用提供了多种新的可能性, 它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信息, 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愉, 促成学习的最佳心理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注意:(1)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读性强。(2)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特点, 合理组合呈现方式, 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

2.2按照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师生的双向交流和双边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适时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方式,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信息量小、表现形式单一,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学、静态图形说明的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想象困难的知识点无法表现出来,教学效率低。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所要表现的内容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现出来。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2、3]。

2.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适应。课堂教学之中, 可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例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动态的演示锋面的运动,让学生感觉它的形成过程。但讲锋面的特点,我用粉笔画。因为它是重点,必需要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印象。教师一定要对教材、知识理解透切,结合适当的教学手段,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在利用时,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备课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先导和基础

备课充分与否,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教学,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注重教学设计, 应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避免重形式、轻内容,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都要事先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做表面文章。

3.2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以及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与学当中来。

3.3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

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防止“电脑+教师”,即现代化的错误思想产生。

4.结论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都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也永远取代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高中地理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法,藉此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认知规律,形成一套合理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建华.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 教师, 2009(8):101-102.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活力

高中地理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中,它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完整,内容框架清晰,适合高中生学习。而且,地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离不开地理,比如当前人们讨论最多的雾霾天气,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月食的表现是什么,赤道上的人们生活习惯等,各种各样的现象都与地理有关。可见,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地理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布置的地理练习或者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地理考试时逻辑推理能力差,课堂枯燥乏味,非常不利于地理教学的开展。因此,要想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现状,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活力的新型课堂,就要求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授课,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让高中生可以在地理课堂发挥自己的优势,锻炼自己的能力。我根据自己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重点分析一下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一、营造开放、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创造新型的地理课堂需要开放式的教学做铺垫,因此,地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注重高中生的思想变化和个性培养,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高中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和平台,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活力的有效方法。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平等民主的关系,而不是沿用以前那种教师比学生高一级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走入学生中,做他们的参谋和助手,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体现人文关怀。高中地理课堂要想充满激情与活力,就要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愉悦身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地理教师要帮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快乐地度过每一节地理课。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高中生上地理课时不爱动脑思考,教师提问时不爱举手发言,地理考试时成绩不理想等问题。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地理水平,为他们设计了很多教学小游戏,可以有效缓解教学中的紧张气氛。

二、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和简单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乐趣

我一直以来都主张教学生有用的地理。地理并不是仅仅背背矿产分布和河流走向等,而是要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发展演变规律。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图需要学生掌握,对此,我会为高中生详细归纳识图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无论是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矿产分布图,还是时区图、气压图、生态平衡图都需要学生掌握其分布规律。复杂的知识会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所以我将知识简单化,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我将地理知识做成生动的动画,在课堂上用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在地理教学中,我会尽量将所教的地理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地理原理。

三、把兴趣培养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注重课堂表现力

高中生由于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材其实就很注重调动学习兴趣,如开篇第一章对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四季交替等问题就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种地理知识,我会通过模型、幻灯片、图片、视频及手势等多种方式给学生讲解,并利用实际结合理论的方式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其实高中生都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这些知识不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对此,我通常从地理教材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进行循序渐进地辅导,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地理课堂的活力还取决于教师课堂的表现力。很多地理教师虽然掌握很多地理知识,但是学生特别不喜欢上他的课,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教师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我在地理课上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运用自身的魅力和地理知识的特殊性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配合教师工作,而不是装作很严肃的样子去震慑学生。高中生需要有活力的课堂,需要有活力的教师,他们向往自由和开放。把兴趣培养贯穿在地理教学的始终,通过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可以避免出现学生掉队现象,减少地理成绩的两极分化。

四、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让地理知识得到更全面的拓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会更加具有活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己探索,所以,地理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能力。

另外,地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地理知识竞赛,选择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试题,帮助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识,锻炼分析探索的能力。学校也要加大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师资力量的投入,完善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帮助。学校可以从外校聘请专家到校给高中生做地理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情感,鼓励高中生积极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将地理更加系统全面地展示给学生。

总之,通过地理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创造出精彩纷呈、活力充沛的高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亚环.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