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教育指导思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第1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价值观;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可喜的进步。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并轨效果还不太理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此进一步提高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不再是学生将来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主要途径。由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再加上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但由于职校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在面临就业时,有的学生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则跟着社会潮流盲目涌动,有的学生对就业选择则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变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难免要提高。

因此,根据社会和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帮助职校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了解其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具备较好的择业技能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职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对于职校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完善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帮助他们将就业期望值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情况与新的问题,及时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道德品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中,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加强,而诚信和法制意识却相对缺失。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很多毕业生就业后毁约、跳槽的现象不断出现,给用人单位带来人才培养成本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影响了学校今后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因此,通过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对学生的就业稳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虽然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了新的发展,然而具体到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时候,其工作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在职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影响职校学生就业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方式也在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变。而我国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形式较为枯燥、陈旧,学生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更容易对他们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标准造成不良影响。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实践缺乏紧密结合

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形势有部分的了解,但是却不知道怎样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当前,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讲座等大课堂式的指导模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业辅导,与学生当初的实习或社会实践情况有所偏离,干扰了学生参与就业的主动性,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在此时遇到的就业压力与思想等问题。

(三)没有把就业指导贯穿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学制较短、教学课时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再加上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和力量的不足,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培养和保障机制还有待健全。这就导致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将学生的毕业就业指导工作放在了学生毕业的最后半年进行。这时候的就业指导与其说是思想教育,更不如说是毕业生推销工作。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临时观念非常严重,很难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四、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一)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专业性

培养和塑造学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职校教育中,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错误思想的影响,产生扭曲的价值观念。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差异,不断提升我们这些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加深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我们的工作的认知程度。即将踏入社会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和实习时遇到的缺憾,正确的选择适合的职业,有效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二)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工作机制

要想将职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首先,职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确保就业指导的工作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员得到妥善科学的配置;其次,职校还应当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交给专人负责,并要求授课老师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细分到每节课、每个学期中;最后,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和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对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地提高。

(三)开发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如今,计算机网络已成为职校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受众面太广,未经过严格地筛选,部分内容并不适合职校学生阅览,不利于对他们的择业观念进行指导,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趋向,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面对来自网络的新的挑战,我们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可以通过架设校园网教育平台,与学生建立QQ群体联系等方式,主动出击抢回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把网络教育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新途径,使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五、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新时期的就业形势和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开创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职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郭翔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科教文汇,2010,11.

第2篇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身上的动态性特点更加明显。如果不注意把握现今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工作便无从开展,因此,高校思想教育更应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还要从每个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工作的方法也要随着时间阶段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的形式也要多样,比如各类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等,这样才能吸引当代学生的眼球,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加入到我们开展的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生为本 校园文化 实践 诚信 家长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7-02

随着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一个与党和人民的愿望、需求与信仰和谐统一的要求或标准,这个要求或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很多方面,但我想谈的是其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发生。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经济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认为金钱至上,钱是万能的,忽视了人性、道德、亲情、友情。

2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多样化,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花钱大手大脚,有一分就要花两分,从不考虑经济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享乐主义。

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往的频繁,媒体、网络在高校的应用,各种错误的思想也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青工作采取的措施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立足现实,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现实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大的方向有:

1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这个结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紧密相联,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一入校就着手抓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二是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知行合一,面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现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3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高校更好的考证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过程,把德育目标、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求、自得的过程,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对两难性和感觉性的价值问题,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与体验中感觉到,接受德育不只是社会的要求和未来他人,而且也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形成自律的品质。

(二)具体方面有:

1 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技术主义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丧失掉,这种状况应该在学校道德建设中首先得到解决。

2 以学生为中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依靠学生,相信他们,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理。以学生带学生,以学生引导学生,具体的措施可以有:学生的宿舍楼交给学生管理;校报和广播站由学生主持日常工作;编播内容由学生自己安排和调整;安排学生值班岗位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3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莞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最近某大学发生的跳楼事件和服毒事件都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没有抵御和排解压力的能力,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不考虑后果,不考虑自己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不会考虑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任何人不能像透支支票的透支自己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心所欲的处置自己的生命。

4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应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目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如专题讲座、影视欣赏、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5 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一直坚持给学生家长寄通知书,介绍学校在校成绩。这项措施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使家长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联系,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6 诚信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院为每位学生成立了诚信档案,将学生不诚信及好人好事的行为均记录入档,如果以后表现良好,可以将不诚信的档案取掉,以激励的方式告诉学生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实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 “实践出真知”。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34-01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成长,而且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趋向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过程中。

一、了解利用体育课堂结构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

的体形,发展理,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范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结合起来,加强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爱国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课前准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里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中长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比较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吃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于自觉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奥运会起源,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

二、 有意识地培养团队精神

在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高职学院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职业要求学生具有上述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以上特点进行教学。比如: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第4篇

1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但是,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的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就我们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情况大有人在。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但是自控能力又不足,本身从年龄上面来看还很小,但是自认为自己是“大人”,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展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的成熟、心理的不成熟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情绪失控,做出冲动和极端的行为。虽然有很强的自卑感,但更有很强的反抗意识,有时候会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老师、打架等违纪行为显示自己的“勇敢”。从思想意识方面来说,中职学生的思想活跃,又没有升学压力,自由、散漫,兴趣爱好广泛,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

但是,中职学生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对性格外向一点的学生,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在活动中适时灌输积极向上的品德、精神,使之从中受到教育。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我注意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研究他们在观察什么、注意什么,然后找准机会去接近他们,并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谈话方法和语气,以诚相待,倘若能打动学生,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我想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作为教师,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真爱,有信心,有耐心,不断地引导和沟通,最终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共同进步。

2 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至关重要

第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觉的、有效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的结合还不紧密,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良性发展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作用的发挥,总体上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中把思想教育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机构人员上有所加强,在经费和硬件的投入上有所增加,在内容上逐步由过去单纯的应用性指导过渡到把就业观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思想教育中,能将大目标、大口号细而化之,融入到发现、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各种实际需要中去。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形式有新发展,通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改变过去单一说教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氛围。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实效性欠缺,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择业这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感到空洞乏味,更别说自觉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思想教育的形式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具体到就业指导课教育中时,应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渠道和方式日益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较陈旧。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不健全、总体素质偏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队伍缺乏整体规划、措施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五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较为滞后,所谓滞后是指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缓,处于被动应付、消极防范的状态。

3.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两种“代替论”观念的不良影响。当前高校深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普遍受两种观念的惯性影响。一是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以思想教育代替就业指导课上,认为只要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以就业指导课代替思想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虽有很多共性,但在工作目标和性质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有其自己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工作目的。简单代替论必然会造成思想教育在参与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时,忽略学生基本需求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导致思想教育滞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的热情和素质不高等问题。

(2)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实践探索不够。就业指导课在我国高校,是伴随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向市场经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才兴起的。近年来人们也认识到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但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教育的因素等实践操作问题,大多数学校还正处在探索中,实践经验积累少,不能为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具体操作指导。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紧密结合的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方法陈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不够。对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尤其是关于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的研究更是贫乏,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思想教育将注意力、着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压力加重,已有学者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教育结合之事提到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但具体如何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少,加上缺少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实践,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就更少。由此出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机制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对策探讨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思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先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首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开拓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树立思想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转变观念,把工作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去。

2.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要加强国情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提高其配合意识、参与意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深化专业学习,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3.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方法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继承传统的基本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善于抓住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二是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三是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素质,结合实际调整就业目标。四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三方合力联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五是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不断开发思想教育载体,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增强思想教育吸引力。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专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育、又懂就业指导课的队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深刻领会当前就业政策的精神实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通工作,并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好就业政策,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理论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知识等,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也成倍数增长,但是当前我国就业岗位和机会还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的要求,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认识有着比较大的不同,这些原因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态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在就业指导中,首先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在以下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探讨之前,首先认识一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组成各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表现,之后对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就业指导的认识

1.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解。

这里所讲的就业指导主要就是集中在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和帮助方面。但是就业指导这一词语出现的较早,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为了适应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各国就业指导有不同的称谓,英美两个称作职业指导,而在法国则称作方向指导,即使有称谓的不断,但其发展的内容却是基本上一样。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的时间比较短,主要是受我国一些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就业指导的在我国的理解是通过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分析,同时结合社会成员的思想、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综合评价,指引求职者能够切实可行的确立就业方向、追求就业岗位或者改变就业领域的一种行为活动,这是联系求职者和企业等单位以及各管理部门的一种便利路径。

从就业指导的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帮助求职者根据其自身特征、优缺点来选择一种适合其自身、最大发挥其能力的工作职位。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上看就业指导就是为以后学生选择职业而服务的,一种准备或者说是前提性工作;从狭义上看就业指导是择业期的选择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指导就业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式和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提供参考,做好准备。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整体,其中有多个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总和;其次,各个要素之间彼此协调、相互作用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最后,其运作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从整体角度分可以由静态和动态两种。不论从那个方面的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主体是该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承担着,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一致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经过特定的学习,理解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其能力并增强经验,最后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而客体则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2]从另一方面看,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吸收客体参加讨论或者其他活动能够很好的检验教育的效果,提高其认识能力和水平。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这些要素都是协调一致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单独实现某一目标,正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才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各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表现

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首先,从主体要素看,该活动的主体是思想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就业指导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部分,其工作的质量将决定着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思想。其次,从客体要素看,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必定是高校就读的大学生,通过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前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从主客体辩证关系上看,该教育的对象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将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客体,培养以后选择职业的方法和应当考量的因素,从而能够及时、顺利就业。最后,从目标要素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具体体现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我国当下所推行的就业政策、认清就业的形式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的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为目标。[3]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前,在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其职责是进行有关就业政策的宣传和一些就业信息的,其根本没有注重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规定。同时,在高校中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要就是由政治课的教师完成,由于其没有对就业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难以给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指导,这就造成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懂就业的不利现象,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效果

第7篇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UN Xiaoxu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people always say that "the history of the most difficult employment" is coming. It will bring the higher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deviation on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The severe situation call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helps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mselves, adjust the mentality,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set up the correct employment values.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and it will bring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target.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values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699万到2014 年的 727 万再上升至2015年的74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层出不穷。伴随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来的是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和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这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着力培养正确健康的就业价值观,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1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首先在于二者都是学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使命,而就业指导也不仅仅是就业政策宣传、信息和求职技巧辅导,还内涵了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二者在内容上是相互包含的。

就业领域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和精神支柱,就业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价值观,从而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目标的确立、就业价值观的养成必然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只有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就业指导工作强烈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90后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有个性,有朝气,但同样也易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就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倾向,伴随就业压力的凸显,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

2.1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服务奉献精神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始终承担着新时代接班人的社会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成才欲望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总是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有一份待遇优厚的稳定体面的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职业目标的确立上更多关注自身的利益需求,而忽略了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放在一起,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往往倾向于条件好、待遇高的发达城市和热门岗位,例如公务员、银行等,而对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却少人问津。同时他们缺乏服务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为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吃苦、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现象。

2.2 自我定位模糊

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经常发现学生从求职活动的准备、开始到结束都一直处于“迷茫”的状态,对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工作胜任力难以形成准确的定位,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长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严重的从众心理。由于就业指导工作往往都将重心放在了毕业年级,同学们也都习惯了进入大四之后才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扑面而来之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适合或者能做何种工作,也不了解外在职场世界的需求,无法达到自身素质和外界要求的适配,加之在求职心态和就业材料的准备都还没有做足功课时,就这样盲目又匆匆地加入了就业大军,随后在自我认知、简历制作、临场表现等环节表现平平,缺乏就业竞争力。

2.3 求职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也导致毕业生在求职活动中出现了很多非理性的行为,这首先表现在学生对应聘单位和薪资期望值过高,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过分高估自身能力;其次,在求职活动中等、靠、托心理重,逃避就业困难,经常寄希望于学校的就业推荐或者家长的关系上,而不积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不主动开展求职行动,从而错失就业机会;另外,大学生同样也受到了诚信危机的考验,很多学生在制作简历时夸大其辞,对待工作又经常朝三暮四,随意违约,这不仅会影响到学校和用人单位,同时也会浪费就业资源,更加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缺乏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些观念上和行为上的“非理性”一旦蔓延,就会给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

2.4 抗压能力不足,就业心态失衡

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和就业岗位的缩减带来了残酷的就业竞争,而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经常缺乏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当理想与实际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出现自卑、焦虑、抱怨等消极情绪,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尤其是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学生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在求职活动中屡屡受挫,有些同学开始疲倦、无助、自怨自艾,而这种情绪又导致他们陷入不断的求职应聘的循环过程,日积月累,他们便会心理受挫,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就容易产生更加消极的后果。

3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我们都需要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端正态度,调整心态,缓解就业压力,从而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实效。

3.1 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就业指导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政策宣传、求职技巧辅导等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始终有正确的思想态度和目标方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开展中要注意突出德育主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我们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把理想信念和个人职业目标相结合、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艰苦务实的工作态度相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和求职行为相结合,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让他们明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旅程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只有把个人职业规划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3.2 从“低”做起,强化职业生涯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需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的前移,从低年级开始就让他们认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培养成才观和择业观,这是一个贯穿于大学德育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绝不应局限在毕业班。只有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就业形势、心态、能力等方面的灌输,让低年级的学生提早做好准备,才能事半功倍。一般来说,一年级的主要阶段目标是适应大学生活,引导他们从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认识自我,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二、三年级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集中时期,学生应该围绕规划目标付诸行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来提升行动力;进入毕业年级后则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形势分析和应聘技巧指导,让学生能够知己知彼,勇敢地走向职场,实现成功就业。

3.3 积极引导,实现理性就业

对于就业的非理性行为,我们应该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就业观念,通过个别谈话和榜样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新定位,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勇于应对挑战。例如对于期望值过高的同学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认清大单位和小单位的各自优势,以及单位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告诉学生不要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待遇上,而更重要的在于积极投入其中获得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待业不积极的同学,我们需要告诫他们脱离社会越久,就更加容易被社会淘汰,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自己勇敢踏出去。当然还一定要经营好个人“品牌”,用人单位往往更加看中员工的个人素质,所以一定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形象,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态,实现理性就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3.4 以人为本,提升人文关怀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认识 创新理念与方法 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等院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实际就业指导中的思想组织教育仍较薄弱。很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在就业过程中地域选择性强和过分强调工资及福利待遇,在就业价值标准与企业需求发生矛盾时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就业指导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结合。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一、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基本技能和注意注意事项,需求信息,等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内容不明确,一些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本身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就业指导的功能、目标、内容决定了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业指导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条主线和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的紧密结合,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契机、重要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作为一门课程,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延伸[1]。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择业观的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勇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成才观逐渐形成和完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体性不断增强,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机制下,大学生就业有选择的权利和需求,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这都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和知情权,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树立适应时展和大学生需求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采用新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强化教育者的尊重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利益,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作为人生主体[2]。具体而言,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实际出发,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时加强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树立全程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就要将就业服务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涯,从新生入校到大学毕业,分时期、分阶段,将大学生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知识教育、就业技能提升、具体的个性化求职指导和就业技巧等相互贯通、层次递进、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3]。具体而言,针对大一学生,可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完成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针对大二学生,主要可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技能,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就业目标;针对大三学生,为他们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开展走进名企,推广创业计划大赛、营造学生创业氛围,模拟面试等活动,调整职业规划与心理预期;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择业与岗前教育,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自身竞争力。同时,在做好普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需求,为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等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服务。

3.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

榜样教育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采用榜样教育,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如深入基层、勇于创业等各层次代表的人物典型,组织大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其次要选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有代表的先进典型,尽可能请他们现身说法,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榜样教育应与岗位实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企业或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实习锻炼,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准确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在承担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承担处理毕业生档案转移、就业计划录入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精力分散过多,真正用于研究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很有限,面对需要个性化指导的就业个体,往往只能采用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这就容易造成就业指导“隐形缺位”的现象。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首先,要以专职为主,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应包括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及专职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应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从源头上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同时,高校应鼓励优秀的就业指导老师成长为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个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团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业务核心和榜样的作用。只有科学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就业指导老师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指导老师的职业定位问题[4]。其次,整合高校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资源,培育兼职就业指导老师,实现专兼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高校思想专职理论课程的开设几乎涵盖了除毕业年级外的所有年级,从教学时间安排看,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就业指导的内容,就业指导的受众面将扩展至所有学生,实现指导的普及化。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既能实现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又能使就业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效果。另外,一线学生工作者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的生力军,利用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在就业工作中,始终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可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聘请心理专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

[1]高香,赵志玲,王振.浅论在就业指导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9.

[2]涂德祥.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