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不仅需要更多学科馆员的参与,同时,在外文图书、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不断涌现,读者对外文资源需求增加的条件下,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一样,也成为了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必须注重的技能之一。在参考咨询服务――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的过程中,图书馆员的外语学习都对服务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外语在三项具体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影响来说明其重要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提高外语水平、改善参考咨询服务质量。

一、外语学习对参考咨询工作的影响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为国外读者服务已经从可能变为了现实,国内外多家图书馆都步入了多语种合作参考咨询的行列。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媒介的主要语言,将成为参考咨询馆员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因特网上,英文资料又以超过90%的比例在网络资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目前各检索机构收录的大多都是英文期刊和我国国内核心期刊的英文摘要。在网络化时代,参考咨询馆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

1.协助检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读者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一般的信息检索工具,大多数读者已经掌握并可以自行独立完成。但是,由于90%以上的网络资源均为外语,参考咨询馆员在协助读者检索,尤其是进行外语检索中十分必要。图书馆员所应当掌握的检索工具也不仅限于Google、Yahoo、Bing、Yandex等大众检索工具,还应当掌握Proquest、EBSCO、IEEE、Springer等外文学术资源搜索引擎,并熟悉不同引擎的不同搜索技巧和表达式规则,协助并培训读者完成外文检索需求,查找到所需的前沿知识。

2.解答咨询

解答读者咨询是参考咨询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做好咨询解答工作,同样需要参考咨询馆员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参考咨询馆员提升自身的外语水平,不仅是回答读者外语学习类问题的需要。而且,由于大量最新国际研究成果以及许多十分专业性资料都是用外语写成,虽然有的也具有中文译文、甚至译文也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但是翻译毕竟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更重要的是经过翻译的转换,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参考咨询馆员可以读懂外语资料,并为读者提供正宗的、高质量外语原文资料,对于外语水平高、研究层次高的读者进行学习和研究都不无裨益。对于与国外馆开展多语种合作参考咨询的图书馆,掌握多种外语、能够用运用专业知识、直接用外语进行解答更是参考咨询馆员的必备技能。

3.专题文献报道

收集相关资料、开发专题文献报道是参考咨询馆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资料的收集开发中,都离不开大量外文原文图书、期刊资料的阅读和数据库的检索,这就要求参考咨询馆员应当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前沿、最可信的资料搜集检索出来提供给读者。可以说,对于许多公共馆和高校馆,现在做出高质量、专业性的中文二次文献已不再难事,但是,能做出多语种、时效性强的二次文献将是未来图书馆提升参考咨询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就要求参考咨询馆员不仅应当是合格的学科馆员,更需要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成为综合型、高素质馆员,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将是参考咨询馆员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提高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外语水平的建议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对外语学习的重视,在现有条件下学习外语的资源已不再是参考咨询馆员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更多的困难来自于学习方法和重视程度。因而,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参考咨询馆员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水平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1.利用多种途径寻找学习资源

参考咨询馆员可以利用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途径获取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学习《新概念英语》等一般外语教材,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学科的专业英语,并辅以图书馆英语的学习。还可以找到大量的配刊光盘,获取相关学习视听资料。网络上也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下载,无论是教育类网站还是数据库,悉心挑选,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料。

2.采用不同方法学习外语

语言学习的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综合提高这五项技能十分必要。教材纸本的学习,提高的主要是读、写和笔译技能;而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电影等视听资料,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听”的技能;在学习中互助,多进行对话交流,则可以提高说和口译技能。有了好的学习资源,并采取多种方法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外语技能的综合提高。

结合自己的外语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基础不是很好的馆员,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学习资料,制定切实的目标,从零开始温习曾经学过的内容,并逐渐深入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参与一些相关培训班,实现快速提高。具备一定基础的馆员,可以先做一些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复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加入学科英语和图书馆英语内容的学习,并可以积极投入到工作实践中不断练习提高。

3.在实践和交流中进步

第2篇

[关键词] 招投标 预算人员 施工 效益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合理的合同价和严密的工程合同价得以稳妥实现。

合同价的形成方式使工程造价更接近工程实际价值。要确定合同价重要因素――投标报价以实物法编制,采用的消耗量、价格、费率都是市场波动值,因此使合同价能更好地反映工程造价性质和特点,更接近市场价值,易于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与此同时,我觉得更应该让预算人员参与到施工项目各阶段的管理中来。

近几年来,公司的预算人员仅偏重于项目竣工结算,未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其实,预算人员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必须参与到从项目合同的签约至竣工结算各个环节中,全面推行项目预算成本管理,才能提升公司整体利润,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

公司的盈利由合同对公司有利因素产生的利润、图纸会审减掉对公司不利施工因素增加对公司有利部份、公司员工通过劳动产生效益、通过项目管理对成本的节约与签证的真正实施、项目竣工结算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所产生的对公司有利的利润等组成。由此可见,预算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许多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跟外国同行相比几乎不分上下,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国外的技术人员时刻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而中国技术人员则把它看成与已无关的财会人员的职责。而财会、概预算人员的主要责任是根据财务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识,也较少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单纯地从财务制度角度审核费用开支,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此,迫切需要解决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力求在技术先进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合同的签约阶段:一般招标文件在合同签约时会作为合同的一部份,预算人员应认真透彻地理解招标文件,这对本公司中标后,项目能否真正盈利,公司员工的正常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起着很重要的因素。

图纸会审阶段:目前公司图纸审核时预算人员一般没有参与其中,图纸审核从目前来看一般是由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落实,现场管理人员仅从施工的角度来审核图纸,而不去考虑是否盈利,所以预算人员必须要参与到图纸会审中,必须从公司盈利的角度来正确面对图纸审核中的每一个细节。

公司员工通过劳动产生效益:众所周知,公司的生存依靠我们的员工辛勤劳动来换取,那么我们员工的合法权利怎么来保证呢,这就要靠我们的公司产生利润。那么怎么在额定的时间能使公司员工效益较大化来换取公司的高利益,使员工能得到相当合理的报酬呢,预算人员应该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定额管理员工方案,使我们的员工能得到合法的权利,公司又能盈利。

项目管理对成本的节约与签证的真正实施:项目管理对成本的节约,目前施工单位大多对项目没有做成本分析,或成本分析落实不到位,往往一个工程完工后,大量建筑材料结余。公司应在工程开工时,制定一套预算方案,对工程中的人、材、机的分析有明细的预算。在工程实施阶段,用预算来控制全过程,如果出现偏差,必须查出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并制定纠正方案。预算人员对工地材料认识不透,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同预算人员所计算的材料,是否能一一对上号,有部份预算人员心中一直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这对工程预算落实到项目管理很不利,所以预算人员应多抽时间去现场,多熟悉一些施工工艺及对材料的认识。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时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为此,必需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进行得到有效控制。签证是工程能否盈利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项目经理说一个工程能否盈利就全看签证了,这不无道理,因为签证是在工程中比较一个活跃的结算依据。曾经有现场管理人员为了签证增加管件的量,又是请甲方,又是请监理,最终办下后,结算时,审计人员一句话,你那个签证没用,因为在管子中已经含着了,最终一分没算到。由此可见,签证应该由预算人员同现场管理人员认真考虑对结算的影响再来合情合理的办理。

第3篇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公众参与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公众参与效率,还能提高环评效果,助推环保事业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必须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公众参与机制的概述

鉴于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别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定义方法以及法律基础三个方面就公众参与机制进行概述。

(一)定义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就是环评部门与项目建设方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以达到被公众认可的目的,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公众的利益不会产生任何威胁或危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三种效益的有机结合,也是对广大公众权益尊重的重要表现,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

环评工作中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利益的冲突对环评工作的专业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之间利益的均衡性。因而在公众参与方法方面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而就目前的公众参与方法来看,主要的方式的社会调查和讨论,其中,社会调查主要是以问卷、访谈、电话、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搜集,而社会讨论则是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咨询和审查以及公众听证的方式来进行。

(三)法律基础

虽然我国很多有关环评的法律法规中都涉及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是在公众参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在公众参与的地位及其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均衡和参与成本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由此可见,当前在法律基础方面还较为薄弱,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探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离不开环评机构的支持,以下笔者分别从环评机构和公众两个方面探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

从环评机构方面来看,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宣教力度且宣教形式单一化,虽然在很多法律法规中严格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性、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宣教力度的缺乏,使得公众对自己应该拥有上述权利毫不知情,也就谈不上环评工作的参与,虽然一些公众参与了环评工作,但也只是简单的调查,由于形式的单一性使得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低下;二是公众参与意见处理方面不够完善,对于公众的意见处理形式化、简单化,很多时候意见的处理只是为了达到程序要求而进行的表面化处理,很多时候都只是听取而不采纳群众提出的意见。

环评机构在公众参与方面存在不足的同时公众在参与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群众对于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危险以及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是不闻不问,甚至干脆采取抵制的态度不允许在自家附近建设任何工程建设项目,使得很多工程难以顺利有效的进行,还有的就是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缺乏主观性,只要是上级领导认可的意见和想法一味的支持。

三、探讨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的参与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并在环评工作中适当的采纳群众的权益,在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同时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因而必须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公众参与机制,那么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结合而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应用措施。

(一)确保公众参与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

作为环评机构,应在环评工作中充分征询项目所在地公众的意见,并就拟建的工程项目实况进行公示,并充分尊重公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勇于接受公众提出的各种批评和监督,妥善处理好环保与发展经济二者间的关联,并在整个环评工作中邀请公众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为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通过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奖励机制,通过其对环保工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更好地引导其参与到整个环评全程。

(二)加大宣教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与公众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法制观念等有着直接的关联。因而作为环保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教力度,使其充分意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从而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三)加信息大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

作为环评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信息,以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开展听证会、开展环保问题专场讨论会等方式着力提高信息的公开力度,引导广大公众更好的掌握环保信息,从而引导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此外,还应通过新闻媒介着力提高宣教和信息公开力度,在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的同时助推公众参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四)科学、规范地处理公众提出的意见

对公众意见进行综合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吸取或采纳公众提出的合理的、有建议性的意见,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对公众意见所作的处理说明,不仅要报送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组织,还应向公众公开,以便公众监督。

(五)环评文件审批机构应重视公众参与真实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方报送的公众参与资料进行抽查核实,确保其真实可靠。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程序。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环境保护的水平。《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保障公众参与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加了环保审批的透明度,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之,就公众参与机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环评工作中应着力提高高中参与水平,确保公众参与始终贯穿整个环评全过程,加大宣教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加信息大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广泛度和深度,重视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环评文件审批机构应重视公众参与真实性,在提高公众参与机制应用效果的同时,为助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 郑春宏,沈林玲,陶书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5).

[2] 程子君,李志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9).

第4篇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manag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license management work,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wester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nalys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work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e problem analysis and how to further perfec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management work these four aspects, the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lained,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strengthening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work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thorough practice sunshine government affairs, and even further mainta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as crucial role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problems perfect

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时期,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整个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深刻把握并践行阳关政府的过程中,打造一种公众参与的城乡规划工作已势在必行。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作为整个城乡规划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应当接受公众参与的挑战。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就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说,城乡规划工作中的行政许可工作多意指《城乡规划法》当中所明确指出的“一书三证”许可制度。虽然当前的“一书三证”许可制度较传统意义上的“一书两证”许可制度已有明显改善,但其在公众参与机制方面的缺陷仍然为其的实践工作带来的一定的问题[1]。

不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许多由政府相关部门结构许可后展开工程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或是竣工结算后,就施工临时用地的拆迁工作、建设项目的日照与通风等问题引发了一定的纠纷,这种纠纷所浪费的行政管理资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工作的缺陷,是不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让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当中,使整个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工作透明化、真实化,以此达到节育社会资源、强化行政空拳以及确保行政许可公平公正的最终目的[2]。

二、当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当前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在公众参与机制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行政许可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保障存在问题。就我国现阶段所推行的《城乡规划法》而言,其规范内容只涉及到了对城乡规划项目在交由相关机构部门完成编制审批工作之后需要就其编制审批内容做规划公示的相关规定。现行《城乡规划法》当中并没有就公众参与作出任何解释与阐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存在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组织职能存在问题。各地方政府机构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信息的填报申请环节表现出了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在相关部门机构所提供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交流平台当中,公众的参与并未得到任何形式的信息反馈,公众意见无法对城乡规划项目的审批与实施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职能方面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与缺陷[3]。

(三)技术方法存在问题。一方面,从主导型技术方法角度上来说,相关政府在针对城乡规划项目所开展的民意调查与规划公示工作当中主动性发挥的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从各种辅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一部分政府部门虽制作有相应城乡规划项目的三维虚拟图,但这种虚拟图多以项目关键地段为制作背景,整体性比较差且无法在公众参与网络平台中进行,公众的参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待我们解决。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

针对上文有关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法规的建设力度。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加大对《城乡规划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构建力度,将如意见征询、听证等多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方式纳入配套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当中。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赋予公众一定的监督权,依法对各项城乡规划项目进行监督。相关政府部门机构还需要将公众参与下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专项化,规范参与方的权益关系[4]。

(二)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政府在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服务性与主动性来强化政府作为主体参与者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将整个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透明化与高效化。与此同时,政府可创立有关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性机构组织,采取社会咨询的方式广纳民意,进而从组织职能方面确保公众参与机制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实施。

(三)进一步强调传统性与信息性相融合的技术方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再如何完善其最终也只是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中的辅助技术方式,公众参与的实现关键需要政府主导性技术为其提供保障。政府需要采取虚拟场景构建、城乡规划项目预览以及网络平台公式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拓宽与公众交流的渠道,获得公众参与的认可的支持,直至参与。

五、结束语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与公众参与的结合是我们在新经济形式下深刻践行阳光政务的最有效也是最基本途径。然而当前我们所推行的《行政许可法》在公众参与行政许可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公众的参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公众参与背景下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旺.茅海容.《城乡规划法》和《物权法》给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带来的影响. [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2] 刘锋.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与《行政许可法》的衔接. [J].工程与建设.2009.(23).

第5篇

【关键字】: 环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管理办法

环评是阻挡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而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中的一道法定程序,是环评审批的法定前置环节,建设项目落地之前的各项准入审核中仅有环保审批确立了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是民众向决策者表达意见、参与政府决策的唯一途径,因此,其既是权利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的监督,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自环评制度实施以来,主要体现为信息不对称、征求民意不全面、交流沟通不顺畅等,由此,当前形势下的公众参与制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1、公众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公众对环评数据的质疑

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公众,其最关注的是项目的“上马”究竟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符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而这往往也是公众最难了解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是基于一定的资料和数据,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进行数据核算和预测,得到结论。如果环境评价的结论与公众的预期不合,公众往往去质疑环评单位使用的数据、参数、标准等是否真实可信,从而对环评文件产生质疑。

1.2 公众对参与有效性的质疑

当前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参与环评来维护自身权益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但是多年来的公参实践表明,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已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例如涉及PX、垃圾焚烧、化工石化等项目,群众会通过环评公参来表达各种担忧,包括占地、赔偿款、拆迁、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邻避效应”,甚至引发。但这些问题已远远超出了环评的范围,群众诉求在此得不到解决,就导致了公众对环评公参的有效性产生质疑[1]。

1.3 公众参与责任主体模糊

公众参与本质上是通过科学的宣传使受影响群众接纳建设项目,因此,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评单位作为技术单位协助企业开展公众参与,造成很多企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公众参与的定位不准,导致公众参与的实际有效性大打折扣。而当公参出现问题后,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难于追责。

2、 公众参与改革

2.1新环保法对公众参与的指导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于2006年,随着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针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置了专章,对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对象范围、形式、公开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目前亟需制定新的公众参与办法来落实新要求。

2.2《“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方案》对公参的指导

2016年7月15日,国家环保部了《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其中对公众参与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要求:“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探索更为有效和可操作的公众参与模式。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明确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公参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将公参意见作为完善和强化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加大惩处公参弄虚作假。建设单位编制公众参与说明,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公开。”可见,改革方案较新环保法有了更细化的条文,结合现行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对公参模式、责任主体、意见反馈机制等逐一提出解决方向,公参改革已是悄然而至。

2.3环评导则总纲的修订

2016年12月8日,环保部了新的环评总纲,总纲中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将公众参与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公众参与”将不再出现在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中,而是由企业自行开展,并单独报送。

总纲重新修订后,可能就有呼声:“是不是要弱化公众参与?”其实不然,公参由企业开展并单独报送,不仅明确了建设单位是公参唯一责任主体,也将公参的地位提到与环评一样的高度,其实是强化了公参的地位,有助于其发挥应有的效用。由此,公众参与板块在环评程序中就拥有了“独立的话语权”。另外,将公众参与剥离后,审批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评审企业编制的公众参与意见,监督调查真伪,判别效果好坏,既可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又可明晰责任主体[1]。

2.4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修订的建议

环评公众参与改革目前已经拉开序幕,公众参与办法修订也在进行中,通过分析现存的公众参与问题,结合对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的解读,形成了以下三条修订建议:

首先,科学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范围。对于项目环评,实施公众调查的范围要明确。要根据项目性质,找针对性强的群众开展公参,防止被怀有其它目的的人利用。公众参与不能缩小调查范围,要明确是按照一定比例调查还是将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进行调查。既增强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同时保证广泛性。

第二,分类分级组织公众参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由项目的行业、性质、规模来决定,公众参与的形式不应针对所有类别的项目,均采用一个程式,可以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制定明确的分类名录,对环境影响大的行业或者环境敏感程度高的项目,开展广泛、细致、深入的公参;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可以简化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客观评价公众参与结果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公众参与结果应成为建设项目评估或审批的重要参考,但不能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应参考其他行业,建立表决机制,支持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就J为项目建设可行,不能要求100%的满意度[2]。确实,公众的主观意见、诉求相对来说,肯定比较复杂,完全统一认识是不现实的。但是也不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错误坚持而耽误了项目建设。优化公众参与内容设计,重要的否决性的条款与一般性条款要区分开,防止无原则纷争。分类回应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对合理的意见建议,要充分吸收和落实;不合理的可不予采纳,但要及时向有关人群反馈相关信息和不予采纳的理由。行程良好的反馈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畅通公众环保诉求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要尽快优化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制度设计,使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仲农.环评公众参与改革势在必行 [N].中国环境报.2011年1月17日(03版).

第6篇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有效性 影响因素 途径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赋予公众更多的权利,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但是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公众参与的热情不是很高,公众的意见表达途径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提高参与的有效性。

1影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因素分析

1.1调查内容不够合理

尽管我国通过了相关法律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利,但调查单位对公众参与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在实施过程中配合不够具体全面,很多应尽的义务没有得到落实,调查单位的监督和问责又缺乏完善的配套法律和惩处机制,造成公众参与的道路不畅,路径不限,效果不明显,很多都流于形式。不少调查单位为一己之便而照搬其他项目的形式,不充分考虑项目的内容和特性,造成项目内容调查存在明显的偏离问题。公众想参与却没有更好的形式,调查内容过于简单,无法达到应有的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不少被调查单位因担心公众反对而隐瞒情况项目的重要细节,透明度较低。

1.2参与公众的环境意识较为淡薄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参与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必须具有较强的环保理念,还应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参与的公众推荐,选取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没有相应的参照标准和规范流程,不少参与公众对相关项目知之甚少,与项目的利益关系较小,影响和制约着公众参与的热情和参与效果。

1.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和制度一直没有确立

公众参与效率是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满足要求等方面得到有效回复和解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配套完善的制度保障,科学的组织、规范的程序、公开的监督机制是有效的保障。当前关于公众参与方面无论是法律还是制度都存在不足,相关法律在执行中也存在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公正的决策权无法保障、缺乏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和组织制度,这些又是影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又一重要原因。

2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途径分析

2.1完善调查内容

最为便捷、有效的意见调查方式就是发放调查问卷,最少的成本获取最为丰富的信息反馈,这是最为常见的调查方式。为此,科学合理设计问卷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问卷调查内容的命制形式一般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附之以必要的主观题,适当设计少量的综合性命题。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受众能够理解清楚,以便更好地认识问题,提出建议。设计的问题能够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确保公众对咨询的问题能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便于获得公众的支持,也更有利于公众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有效建议。对调查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丰富公众的环保知识,推动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项目应该设计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表现形式,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把握项目与公众的密切关系,引导公众关注环境,确保问题与项目完全对应,便于公众全面认知项目内容。

2.2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要真正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意识,首先应该做好环境知识宣传,加强法制普及教育,让更多人能够执法懂法护法,让公众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环理念,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环境权,都有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的基本权利。利用当地法制宣传中心开展系统有效的宣传,帮助更多公众了解更多的环境知识,知道更多的环保法律,掌握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技巧。制作不同形式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利用现代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公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其次,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环保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从基础做起,从小学抓起,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环保影响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次,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公众获得体验,不断强化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技能,更提高他们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3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环境保护是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更多人参与,需要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权,做好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了解,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途径。信息公开需要重点做好三个关键阶段,在开始阶段需要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名称、经营方面、环境影响程度、环境论证、环保措施等信息;在环境评估实施阶段则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氛围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公开;环境审批阶段则要求作为政府的环保部门公示有关审批环评文件。同时,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畅通,方便公众获取信息,需要借助现代媒体或者开新闻会等形式,做好公开。

2.4参与公众确保独立

参与评价的公众身份必须独立,这是确保评价有效的重要前提,只有和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共同关系,才能确保参与公众能够做到客观公正。还要考虑参与公众的知识能力和文化水平以及公益意识,公众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他们的参与热情、参与能力,更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公众代表不同利益,也具有不同的看问题角度,可以更加全面的审视项目,也能够做好各种利益的平衡,兼顾各方面的综合利益。

总之,公众参与是影响环境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环保理念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评价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环境友好型社会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途径,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该决策符合广大共勉的切身利益。从我国产生公众参与制度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该制度在立法层面、参与主体层面及实施过程中仍存着些许的不足与漏洞,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笔者认为,要提高公众参与华农的有效性,应当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分别加以完善。

一、通过立法完善和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并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机制

首先,公众参与作为缓解影响测评的核心内容,应当成为缓解影响评价的法定要求,而不仅仅是鼓励问题。目前存在的立法过于抽象和原则且缺少可操作性、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未制度化、未规定听取公众意见的具体程序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在法律中加以具体而明确是规定。没有立法作为依据,其他的改善措施都无从谈起。其次,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法律保护机制。(1)完善行政救济程序,如规定公众认为自己被剥夺了环评参与机会的,对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存在异议的,都可以采取申诉等行政救济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充分利用我过法律心规定的环境公益诉讼权利,凡是自己知情权或者参与权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可以以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3)公众参与的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界定,如规定未按法律要求征求公众意见或者对公众参与设置障碍灯行为应当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等。

二、提高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的能力及意识

受传统思维与习惯的影响,我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及环境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相对比较低的,而要想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取得创新突破,提高我国公众的环境能力及环境意识就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利,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环境求偿权等程序性权利。程序公正是公众的环境实体权利顺利实现的强大保障。其次,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要使公众明白参与环评是彰显自己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维护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利益的手段之一,要鼓励公众产生主张权利的强烈愿望。再次,环保部门应加强环评中公众参与重要性的宣传,尽量多向公众普及环保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养及其环保的知识的技能,以保证公众参与环评的质量与效率。最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亦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当定期或及时有关环境方面的检测信息、企业定期公布自己的污染排放情况、环评编制单位及时公布规划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让公众全面获取和了解环境信息,才能对环评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扩大并完善公众参与评价的方式

首先,发挥环保社团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在公众参与环评的过程中以个人化的参与只适用于调查公众意见这一方式,除此之外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听证会等形式中,未经组织起来的公众一方面要面对政府的强力,另一方面要面对经济实力远比自己雄厚的建设单位,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其切身利益很容易被忽略,而且行政机关往往偏向有组织的利益。相比之下,环保社团成员环保意识较强,参与环保的热情高,环保知识也较丰富,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本地情况十分了解。且有强大的组织实力作为后盾,因此不仅能够监督企业的排污和治污行为,还能影响环境立法。在环境意识日益凸显的今天,环保团体易获得社会与个人的信任支持。其次,增加听证制度的科学性。(1)听证会应该由相关部门审批。由第三方主持,费用由规划编制者及项目建设单位负担。(2)明确听证主持人的地位、职权、责任及参加听证的各方面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3)规范听证的过程及步骤。再次,建立对公众信息的反馈机制。《环境评价法》未明确规定编制单位应将是否采纳公众提出的意见及其理由依法公开。因此编制单位往往将这一步骤直接省略,使得公众参与环评成为一个单位的过程。公众希望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被剥夺了,更甚者公众对自己的意见是否或如何被环保部门立即都无从得知,那么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必然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美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编制机关必须在最早文本中包含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并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手段予以积极回应:(1)适当调整原方案。(2)制度过去未慎重考虑的和忽略了的节供选择方案。(3)补充并修改原先的分析。(4)对未采纳的意见作出解释并说明理由。最后,公众被动参与征求意见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权益受影响的公众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的强度及持久度,并以合理的制度保障环境权益,严重受损的公众的意见能被优先听取。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反映的是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它的出现是我国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又一进步,只有高度完善的公众参与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我们在规划项目上应当注意的环境保护事项,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实用的环保措施,才能使人类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而和谐地发展。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必将在环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6(20):184.

第8篇

关键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意义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 X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12-02

1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根据项目建设的需求,对周边的环境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评估,做到有效防止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手段,在我国的建设项目中被广泛采用,且具有法律强制性。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已经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列入到法律制度当中,已经成为了建设项目所必须要履行的一种手续,也是一种事前发生的预防机制。

对于建设项目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公众已经熟知。在我国,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对于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发动广大公众参与进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使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中,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开展。

2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具体过程分析

在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公众参与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公众参与形成了政府环保部门的互动,减轻了政府环保部门的压力,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透明化、高效化。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涵义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社会行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项目实施单位或者环评工作方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公众参与的好处在于,发挥了广大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事业的发展。目前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定义,主要基于公众的环境权利而言的。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进行有效定义,不但有助于明确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明确公众参与的范围和责任,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公众参与进行简单定义是极其必要的。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理念最早出现于加拿大,我们称之为第一阶段,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当时的加拿大的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水平。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效仿,许多欧美国家都开始应用该方法,这个阶段称之为第二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起步较晚,在2003年才开始正式实行,这个阶段称之为第三阶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目前在我国已经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来执行,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有效评价。

2.3 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依据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第一次对公众参与做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为保障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加环保审批的透明化。公众应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体现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和作用。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一般都通过固定渠道参与的,第一个渠道是政府组织的听证会,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每个建设项目开工之前,都会组织相关的听证会,邀请环保部门和公众代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第二个渠道是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目前我国民间成立了许多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这些环保组织对环境的监督作用十分明显,不但能够促进环保事业的有序发展,还能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就我国而言,目前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环评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张贴告示、网络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向和本项目相关的专家以及单位咨询意见等。

2.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具体问题

虽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公众参与的实际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为:1)公众参与虽然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2)公众参与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执行,被人为的忽略了。3)公众参与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一些核心问题公众往往没有参与的资格,也就导致了公众参与作用未全面发挥。4)公众参与的形式大于内容,对于公众参与后提出的具体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导致公众参与效果大打

折扣。

2.6 如何解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要想发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就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解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并将该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合法化,使得公众参与制度能够具有法律效力,提高公众参与制度的执行力度。2)形成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保证公众参与在每一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都能得到有效执行。3)扩大公众参与的问题领域,使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核心问题都能得到公众的参与。4)增加公众参与的深度,对于公众参与所提出的问题,要切实得以解决,努力增加公众参与的作用与效果。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实际上参与整个建设项目环评的全过程,对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遇到的问题,在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公众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

作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全民参与的能力,不但锻炼了公众的参与能力,也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具有实效性,

也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更加完善,弥补环评工作中单纯的技术研究缺陷,为项目实施、营运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意见。在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既实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拓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途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此,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具体作用:1)提高并锻炼了公众参与能力,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2)公众参与提高了我国公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了全民性质的工作,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有力推进。只有使环境保护全民化,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取得实效。3)公众参与,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也是公共监督的一种体现,不但强化了公共参与的意识,也对公众参与其他的社会活动起到了鼓励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事业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但是,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看,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只是单方、被动的参与,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来。希望通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公众参与的不断完善,能使公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与环评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环保工作者等形成互动,不断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共同促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长效

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珊娜.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法制与社会,2009,9.

[2]曾子航,马兰花.浅论如何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J],资源与环境评价,2009,12.

[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M].国家环保总局,2006,2,14,环发2006[28号].

[4]付佳,孙维兵等.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环境保护科学,2005,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