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0 14:4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管理基本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技术学院旨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性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与实践将结合,搭建多媒体教学一体化平台,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根据工商管理课程的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涉及的范围较广、知识面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工商管理的课程目标进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直观的展现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在发现中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在课堂上,老师以图片、音视频的形式将工商管理课程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大家,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知识,并将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完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师资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精神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方面,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专业的应用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根据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市场调查,将理论知识划分为重难点,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传达给学生。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空间,有关企业可以加强与职业技术学院的联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亲身的体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当中。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开展网上远程教学、多媒体交互式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高速、稳定的技术平台,为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师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打好基础,保证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1]。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多媒体技术可以协调与探索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工商管理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互动交流的学习形式,在探究中总结经验,对如何进行企业管理进行讨论,总结出最合适的企业管理方案。同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整合之前的专业知识,努力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尊重个性差异
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方式,适应人才多样化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并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改善教学效果,并将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落到到位。将师生互动环节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之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环节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内容的课程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后,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将工商管理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构建网络媒体一体化,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构建网络一体化教学平台,将远程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借助远程教学,可以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理解情况做详细的调查,及时询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了便利。实现立体化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工商管理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例如,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适应网络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性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过企业管理典型案例让学生思考企业的经营理念,探讨问题并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本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多门课程,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宽泛的专业。当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以解决。
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评价不高,甚至于有的学生还抱有厌恶与抵触情绪。这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下是值得尝试的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当好“老师”,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角色的互换使教师的评价也随之改变,我认为:较差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教师答;一般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位能运用角色互换的好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学生问学生答,而且这一“问”一“答”都是学生知识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舒畅
【摘 要】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更为科学化,从而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成功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结构重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心理等结构,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示范。这也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上好一节课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轻松,亲身体验到讲一节好课,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方法。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处理问题。
(二)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
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四)案例式教学法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23- 0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支持组织日常管理的工具,也是进行组织改革、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建设的基本方法,就成为现代管理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管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复杂,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具有复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同学感觉课程内容深奥而难以理解,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被动、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2) 教材内容相似,缺乏针对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而非技术类课程,具有两层含义: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两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应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2]。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授课内容和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而国内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体系大致相似,知识陈旧,在内容安排和案例设计上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此外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知识更新的快速性也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从教学方法来看,该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结合为辅。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管理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而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在企业中发挥支持决策作用的。例如在介绍MRP的基本思想、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战略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教师传递大量相关信息辅助学生理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2.1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教师加强引导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相关知识的有序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该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课较为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馈。例如通过课前回顾上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课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选择恰当合理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课后安排阅读资料和案例巩固学习内容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进度。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辅助学生课后扩大视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教学效果。
2.2 选择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材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初步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开发过程的管理,并适当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决策起支持作用等相关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紧密结合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将相关理论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纳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新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开发工具、柔性制造思想、供应链思想等。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提供信息支持组织内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决策[3]。例如通过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了解ERP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相应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功能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加以实现等内容。
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各个具体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克服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M].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一、教师角色定位
独立学院在本科三批次和专科二批次招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在高考中发挥平平或经历了挫折的考生。这些学生基本具有自尊心强、对初到大学新鲜度高、愿意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的特点。鉴于此,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工作者———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与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重新鼓劲,让学生觉得自己不仅学得懂,而且可以学得好。独立学院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实现优秀教学的第一步。传统的高校教学是“权威和管理型教学”[2]。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其地位是权威而不容动摇的。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在独立学院中的角色必须重新进行定位。其“管理者”的角色应该向“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过渡。独立学院的教师对学生,既要管,还要爱,更要引。“管”,即管理,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出勤、管理作业书写、管理学习态度。虽然是大学教师,在“管”这一点上,要把自己当成中学教师,事无巨细,尽量多管。这也是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毕竟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都还没要养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管不行。“爱”,即爱护、喜爱,教师对学生喜爱、对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好意,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辅导员、心理师、朋友,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即引导、引路,独立学院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他们所学的专业上。有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以外的职业技能资格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大学期间自主创业感兴趣,还有的学生立志于毕业后继续在学业上有所深造,如此种种,都是很不错的表现,教师在课上、课余时间可以与学生深入交谈,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独立学院的教师要做到“管”、“爱”、“引”,必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好比商家对顾客。相对于公办高等院校而言,独立学院更接近市场经济,因而必须更加关注服务对象。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独立学院的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曾经或正在母校担任教学工作,这就更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考虑到母校学生与独立学院学生的区别,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及行为的变化,注意教学角色的转换。即使在心理上,也不能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因为这将会或多或少左右教师的教学行为。新的角色定位要求独立学院教师具备“尊重”和“宽容”这两种重要品质。
二、教学方法选择
独立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更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保证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特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以笔者所任职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谈谈工商管理课程的几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1.讲授型教学。讲授型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两千多年前孔子“传道、授业、解惑”开始至今,讲授型教学一直被大家普遍采用。讲授型教学的优点是:讲述严谨、理论框架完整,是一种“正统”的教学方法。但容易带来枯燥、不宜理解等负面影响[3]。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后续学习的基础,对此类课程,采取讲授型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全面、系统、翔实地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当然,就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也都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2.实践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涉及实践内容多,单纯采取讲授型教学方法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对于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可进行实践型教学。同时,独立学院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正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实践型教学可谓非常适合。实践型教学可以是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如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组织学生根据一个模拟场景给出投资方案;还可以是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如对《财务会计》进行企业微机模拟做账等等。通过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进而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独立学院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
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4]。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将讲授型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由“学生讲、教师与学生共听”或“教师与学生共同练习”的教学形式。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正大力提倡此方式。实际上,对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采取互动式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中,采取师生互动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4.任务型教学。对于知识点较多且纯理论又难于理解的专业课程,可采用此类教学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学生尝试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体现了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应用。《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知识点多且应用困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并将教学任务具体分解为从一个知识点、一个目的、一个问题入手,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5]。当然,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的划分。针对一门课程不同的章节和不同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三、课堂教学设计
在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之前,应对该课程进行一个总体设计。除了安排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以外,还要对教学中的细节进行设计,这是教学计划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一门课程能否从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正文的话题是不是吸引人的。因此,事先非常有必要对所引话题做一个设计。一般来说,不知道但又很想了解的内容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货币银行学》引入货币这个概念前,我们可以先介绍货币这个词语最初的意思:在春秋战国以前,“货币”其实是两种不同东西的总称。“货”字从“贝”,指的是珠贝;“币”字从“巾”,本义是帛,与“皮”连用,“皮币”就是毛皮和布帛。当时,诸侯向天子的进贡便有“币贡”和“货贡”之分。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就很有可能因此被调动起来,进而有利于后面内容的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相结合。比如,现有《货币银行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物交换,是属于古代的一种交换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其引申到现代网络中的物物交换,同时选取发生在美国的一则新闻“大别针换别墅”作为佐证。这样,不仅能使所授知识点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以使学生在听课时具有一定的兴奋度;讲解时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抢答,模拟“开心词典”给出三种求助方式,学生受到比赛激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活跃学习氛围。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列入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运用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从事企业信息管理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实践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普通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对MIS运用的感性认识,纯粹的理论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乏味、难以理解,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分离,M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高校该课程授课教师普遍意识到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如何有效设计与组织实践教学,是摆在MIS课程授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管理类专业如何开展MIS课程实践教学、建立并完善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缺乏可参考的模式,国内高校对此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许多高校教师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但是往往集中在实验教学上面,效果较差。个别高校如合肥学院教师曾经做过该项研究,值得借鉴,但不是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而是针对工学类专业如信息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另有部分高校教师开展了MIS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上面,但是实验教学仅仅只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而且,该课程实验教学也没有形成相对统一、标准化的模式。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并适时调整,并且与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践、加入教师项目团队、课程设计、实习等有机结合,对实践教学合理组织与管理等,目前没有可借鉴参考的模式。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企业MIS的运行状况缺乏了解,更缺乏实际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开展灵活机动的、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树立系统观念,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实践教学的手段、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设计,构建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MIS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一般划分为如下四个知识模块:即管理信息系统概述、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将来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开发MIS,而是应用MIS和信息管理工作,对于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熟悉即可,因此,让学生熟悉企业MIS是如何运作的、如何开展MIS规划、系统分析、如何选择开发方法、如何管理等内容应作为重点,对于总体设计、系统实施等内容,了解即可。另外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由于对MIS没有多少感性认识而被动接受有关理论,感到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而抽象,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实践教学还应包含帮助学生理解MIS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而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结合MIS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MIS的重要性及其与管理的关系;(2)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用,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3)企业MIS规划、开发方法比较与开发过程;(4)系统分析及其工具的运用;(5)系统设计内容,模块功能与划分;(6)信息系统的评价、维护与管理,尤其是系统文档管理和日常维护。
2.MIS课程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①案例收集与分析:对于MIS的重要性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企业MIS规划、开发方法比较等内容,教师事先拟好教学计划,让学生进行专题调研分析。②参观访问企业:让CIO或其他信息管理人员讲解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用,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
③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到实践基地企业,体验ERP系统的运用或其它信息系统的运用和维护。④实验教学:对于系统模块功能验证、绘制组织结构和业务功能图、绘制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和功能结构图、简单的数据库设计等内容,可在实验室完成。⑤MIS课程设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MIS的设计开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知识即可。首先通过开发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系统开发过程与方法的理解,然后选择一个管理规范、流程合理的背景企业或高校,由学生根据其兴趣和爱好自主选题并分组,确定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环节的任务,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的组内任务分工、项目开发计划和实施进度。⑥其它方式,比如加入教师相关研究项目,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或在专业实习中明确列明与该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和实习要求。
3.MIS课程实践教学手段。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手段建设,一是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校企联合,四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这样才能为课程实践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参观访问法、实验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收集与分析、亲身操作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才能够顺利实施。
4.MIS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教学课时,拟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任务、实践内容和具体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和实践成绩考核办法。教学管理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分别制订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同时,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管理的人员配备上,应该是授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和管理,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该课程实践教学还应当与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学校安排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因为几乎都涉及到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
要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开展实践教学,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灵活选择和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我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按照该模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
[2]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ory, learns som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some of the successful companies,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makes exploration on it.
关键词: 业务流程;优化;流程再造
Key words: business processes;improvement;process re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36-02
1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概念
流程,英文“process”,也译作“过程”。对于流程的含义,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给出的定义是“业务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T·H·达文波特的定义是“业务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ISO9000的定义更容易理解,“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不同的表述方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流程的定义,但归结起来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性:有明确的目标或任务。这个目的可以是一次满意的客户服务;可以是一次及时的产品送达,等等。
内在性:包含于任何事物或行为中。所有事物与行为,都可以用这样的语式来描述,“输入的是什么资源,输出了什么结果,中间的一系列活动是怎样的,输出为谁创造了怎样的价值。”
整体性:至少两个活动组成。流程,顾名思义,有一个“流转”的意思隐含在里面。至少两个活动,才能建立结构或者关系,才能进行流转。
动态性:流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由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展开。
层次性:组成流程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是一个流程。流程是一个嵌套的概念,流程中的若干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子流程”,可以继续分解若干活动。
结构性:流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串联、并联、反馈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往往影响着流程的输出效果。
2 业务流程再造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于1990年用Reengineering表达对企业的全面改造。《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是在1993年由哈默(Hammer)和C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Champy)联名出版的,书中将企业流程再造定义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企业流程再造包括四个含义: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业务流程。
因此,所谓企业流程再造,就是指企业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目的,在深入分析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以及生产流、业务流的重组。
3 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通过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各项业绩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得到突破性的提升。因业务流程再造强调的是“戏剧性的改善”,一般涉及的变革太剧烈,一听就让人敏感,而且失败的比率也较高,很多企业现在开始引入了一种并非全新设计的方法,而是融入了业务流程改进(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简称BPI,也可称作业务流程优化)的思想。
相对而言,BPI强调渐进改良,需要分析理解现有流程,在现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建立新流程;而BPR强调全新设计法,从根本上重新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设计流程。
4 业务流程优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的异同点
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化改进法就是业务流程优化,而业务流程再造则是业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法。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化改进法是在保证现有流程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现有流程进行简化、消除浪费、整合以及自动化等,实现重新设计。而全新设计法则是从结果入手,针对所要取得的目标来重新设计流程。以上两种不同的流程优化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如果企业着眼于短期目标或效益,且外部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可以采取系统化改进法;如果企业希望谋划长远、做出较大改变的话,则更倾向于全新设计法。在实际中,系统化改进法更加符合大多数企业自身情况的要求,并且可以用流程图形式表现出来。
5 流程管理模型
流程管理模型图如图1所示。
在公司内实施流程管理,建立流程环境与文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自觉中心流程文化,通过流程技术、流程体系化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流程监控和流程管理组织的有效运作实现公司的业务流程价值。
流程技术包括流程基本知识,流程特点,流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关键绩效指标),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再造与优化,流程技术的设计和监控体系等。
流程体系管理包括流程架构管理,流程文件体系建设,流程的IT化管理和流程的Owner机制管理。
6 流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①业务的管理核心不再是以职能式管理为主,而是推行业务流程的端到端管理。强调业务流程执行需要流程负责人(Owner)对整个流程效率和效果负责,以绩效为中心,推行流程KPI管理,保证流程的正常运作,解决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②建立和推行业务流程优化受控制度。业务流程程序文件的新建和优化工作需要由流程优化小组归口负责,从全局来建立、整合和优化流程。③建立业务流程模式的文件管理体系。建立公司的业务价值链和业务架构,整合优化现有的文件管理体系。经过业务现状分析、流程设计、流程评审、流程推行阶段,生效业务流程程序文件,逐步替代现有的管理文件。
业务流程优化强调的是渐进改良,要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建立新流程。业务流程优化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企业高层领导和员工能够接受的方式入手,开展业务流程改进,特别是对一些有些规模的企业。这种方式不会使企业产生革命的热潮,对企业正常运作不会有大的冲击,从而逐步将企业的管理从职能式管理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从而使接口顺畅,效率提高,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
《企业管理》课程是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因为《企业管理》课程不像机电、汽修、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等传统技工专业的专业课程那样具有易于进行实践操作的特点,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概念性技能,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的条理性等为目标,所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一直都没有一套合适的方案适用于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和当前技工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历层次相匹配。因此,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及满足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多年《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技工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通常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自主创业者、家族企业继承者三项,目标特点就是注重基层管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企业管理》课程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却更多的是管理理论或原理的讲授以及高级别管理概念性技能的培养,理论性、概念化的教学内容占主体。这些“高大上”的教学内容与技工院校注重实用性基层管理技能、日常工作事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一致的,也和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层次不匹配。
(二)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单一
《企业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因其填鸭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常用教学方法,因为有些案例比较陈旧或者片面或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甚至有时各任课老师重复使用相同案例,老生常谈,导致学生对案例有距离感,无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甚至厌烦这种常规教学模式。随着“新三中心论”理念的兴起,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广泛被应用,初期因其教学模式新颖,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此种教学方法也逐渐被形式化,每一个环节都流于形式,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三)校企合作在教学层面应用不够广泛或深入,落不到实处
《企业管理》课程除了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工院校普遍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企业实践实习。这种“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企业要考虑到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正常化,学校受师资力量和日常教学安排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实习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或者实习的内容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与学校课堂上学习的管理内容不能对应,达不到巩固拓展,加深理解校内知识的作用。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一)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
技工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偏低,文化基础较弱,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而很多学生对于来技工院校学习的目的也不够明确,对所学工商管理专业更是一无所知。笔者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上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选工商管理专业?对这个专业了解吗?”大部分学生不能明确回答,甚至有部分学生说是家长的安排。这说明,本来很多学生就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被动的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所以他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就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要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来使教学内容或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结果。
(二)参与性更强,更喜欢亲自去尝试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九零后,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比较自我的时代特点,不喜欢受约束或被动的接受某些事物,更喜欢参与性强的事物,喜欢亲自去体验去感受。相较于外界强加于他的思想、观念等他更容易接受自己实践所获得的认知。
(三)对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有高度依赖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于新时代的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和Wi-Fi无线移动网络等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事物已经产生了高度依赖性,无论课下课上一分钟不看手机,不上网都会让他们感觉不自在。所以说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新技术已经对传统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现在以及未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三、《企业管理》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应用
显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以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微课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完成课程主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微信、微博、论坛进行课堂的拓展-借助校园现有资源进行实践实习”是笔者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上作出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微课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主体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网络学习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网络课堂是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基于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化以及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需要,我们可以将《企业管理》课程传统课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以微课为主导的线上自主学习,后一部分是回到课堂内的展示、讨论、答疑、评价环节。
1.微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因为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层管理者,技工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标又不够明确,所以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点的选择,更要注重知识点在应用层面实操性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用”或是“做”。比如在讲到“人本原理”时除了要将原理的内容进行讲解外,更要详细讲解人本原理在“薪酬、福利、员工活动、员工培训、晋升渠道”等方面是如何体现应用性的;而在讲到“组织”一节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组织、组织产生的原因等基本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际运作过程中组织结构是如何进行部门化、如何设定各工作岗位的。
2.微课的自主学习
在微课学习部分,首先教师需要将制作好的或在互联网上下载的质量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课堂平台(如果学校不具备此环境,也可以上传到班级QQ群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子邮箱),安排学生自行下载观看学习。通过反复观摩微课自主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以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本次课程中不理解的部分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自己的观点想法记录下来,留待回到课堂内讨论解决。在此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不明白的部分还可以反复观看揣摩,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效果优于教师一人的课堂讲述。
3.回到课堂内的学习
在回到课堂内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出题检测微课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或每名学生展示自己对微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观点,也可以订正作业,也可以就微课内容进行答疑或组织学生针对与课前微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某一个题目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要根据检测结果及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总结评价,给学生或学习小组打分。本教学环节虽然形式上是又回到了传统课堂中,但是教师只是“主持人”或“评委”身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是学生。因为之前学生们都已经自主学习了微课中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本环节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二)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新兴通讯平台的应用-课程主体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以微课为主导的翻转课堂形式使学生对课程主体内容有了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和有兴趣的网络联络形式完成课程内容的拓展、补充和延伸。比如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1.网络上与课程相关的论坛、博客的使用
互联网上有很多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网站、论坛或博客,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既有专业、全面又有时效性现实性的最新案例,又有很多企业管理界人士关于企业管理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资源,为学生提前筛选推荐,引导学生经常访问这些站点,达到扩充课堂知识,开拓思维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新生第一次课时都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世界经理人网站(http://ceconline.com/)中的经理人论坛、百纳网的百纳企业管理论坛(http://bbs.ic98.com/forum10/)上进行注册,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论坛上跟贴参与案例或话题的讨论,发贴或把微课中学习的内容到论坛中请网友一起探讨或给予指点。同时要求学生在论坛上至少结识一名企业管理从业人员为自己的课外导师,拜师学艺。要求每月汇报总结跟课外老师学习到了哪些管理知识或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要根据参与者发贴的质量、数量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给予评分。
2.微信的应用
随着微信的流行,教师也可以建立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时不时穿插一些跟专业相关的案例、实事新闻、专家学者的观点言论,带动学生讨论,引出和引导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点赞,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现有校园资源的利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1.校园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管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去企业实践或实习的机会很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内的资源来完成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时可以去学校的人事部门进行实践或邀请人事部的工作人员作一些实践培训或讲座,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时可以去学校机电系或服装系的实训车间进行实践,学习市场营销的课程时可以和学校食堂或超市联合搞营销活动等。在学习“系统原理的应用”一节时,如果单凭微课的学习和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很难对系统原理有个清晰直观的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本校的图书馆以参观访谈的形式对图书馆的图书、职工、管理者、设备、规章制度、文化建设、未来规划日常事务等系统要素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调研。当然,在调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好调研前准备工作,比如学生划分小组、小组分工、预约访谈时间、准备采访文稿等,而调研后要指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并展示汇报,最后要评价总结。完成整个过程以后,学生们除了深化理解了系统原理并学习如何应用该原理进行管理外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等。
2.校园中的活动开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仿真模拟 工商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众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面临着发展滞后的局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引用企业经营管理仿真模拟的模式,将“走出校门”的要求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采取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手段创新的方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企业的运营管理氛围,模仿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等工作,让学生在紧张而极具趣味性的模拟运营管理中得到能力的锻炼、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1.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引入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中强调更多的是:踏实的作风、协作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动态管理能力、全面的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结构,而且应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崇高的理想,并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及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教学作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高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的桥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和技术对课程知识结构的要求,反映专业方向的学术前沿内容,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时所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目前高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于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不是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经济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后,不知道实际工作时如何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高校也曾采取了多种尝试,比如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调查,加强校外的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等等,但效果大多并不理想。实践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果仅仅是把实际工作常识引入课堂,教会学生怎么填写支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具体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环境。因此,尝试选择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组织他们按不同专业组成一个模拟企业进行模拟实践教学,以此作为高校经管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对于突破原有的教学手段,探索如何缩短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实习和现实的差距,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2.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2.1 设定模拟企业的背景。在模拟实践教学中,首先对企业背景进行设定,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企业,拥有1个亿资产。资金充裕,银行信用良好。但是产品单一,而且正在老化。目前产品只在国内市场销售,市场竞争激烈。预计未来几年销售收入将继续下降。同时,还有5家公司面临同样的市场发展机会、新产品开发机会和融资渠道。
2.2 建立企业经营团队。根据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建立模拟企业经营团队,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企业)由4-8个学生组成。他们从目前的管理团队中接手该企业,在面对来自其它企业(其它学生小组)的激烈竞争中,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
2.3 课程内容的设计。为提高学生运用有关管理决策方面的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设计模拟实验课程时,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在具体设计课程内容时,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突破以往专业课程都是按系组织、开设的界限,将工商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队组成一个个参与实验的模拟企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模拟企业人员组织工作的方法,以人力资源专业学生为主导,用模拟招聘、应聘方式完成这一任务,并且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公司组织结构、安排各岗位职责。
其次,在学生们以一个个模拟企业的团队形式开始参与到具体经营实验时,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实际工作常识,先安排所有模拟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非信息化企业经营。要求每个学生按分配的具体工作岗位,配合使用各种实验道具,如印章、专用发票、出库单、模拟存货、会计凭证账簿等,进行一段时间的企业经营业务练习,了解现实工作中公司的运作过程,尤其是需要涉及到不同部门人员配合完成的业务,该怎样使用合适的方法及道具处理、记录及最终完成。这也是以往我们的理论课程中极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演练让学生对自己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流程有明确的认识。
再次,在整个企业模拟经营实验中,每个模拟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实验开始时是完全相同的,即每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均一样,但在实验开始之后就改为在各企业间进行模拟竞争。大家面对相同的环境条件,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本企业的经营决策,如是否要培训员工、是否要开设连锁店、要投入多少广告费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各企业模拟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加实验课程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充分挖掘潜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最优决策,争取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竞争实验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模式,不预先设定固定的竞争数据,而是根据每次学生做出实际决策的变化而变更竞争数据,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建设,增加模拟实验的复杂程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运营中所需要面对的复杂局面。
最后,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无信息化状态下企业经营实验后,学生大多已经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有了感性认识,此时再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供软件操作教材、提供机时等方式,要求学生设计模拟企业的实施方案,将一个传统企业改造成一个实行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与此同时,各模拟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实验仍然在继续进行,只是此时各企业是在使用了软件进行辅助管理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经营决策,用计算机来替代完成前一阶段的大量工作,利用软件来获得企业决策需要的大量信息。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不同实验形式的比较,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会并思索信息化到底对企业有多大用处,什么类型的企业需要实行管理,传统企业实施的难点在哪,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总之,要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学习,通过尝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以往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提倡体验式学习。
3.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实验课程的特色与收益。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实验属于一个综合性实验,参与实验的学生应该是在修完各自主要的专业课程后才能选修该实验课。它与教学大纲上原有的各门理论课程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能促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各门理论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单项性实验,也能让学生在进行综合实验时更快地步入轨道。
3.1 课程特色。企业经营管理仿真模拟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从仿真、操作、趣味与互动四方面体现了其课程特色。课程中通过仿真模拟使企业置身于一个动态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在变化的、不确定的环境中,一切结果取决于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的相互竞争状况。在模拟课程中,学生放手大胆尝试,仔细决策,严格实施。学生不仅要熟悉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术语,更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到实际运作中,不仅独立工作,还要懂得如何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成效。在模拟实战课堂里,学生能够感受到欢乐、沮丧、激动、痛苦、埋怨、成功、失败、失眠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些真实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模拟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快、更为准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快乐的学习体验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中发展了友谊,成为一生的收获。在实战模拟课程中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自己思考、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在课程的推进中,教师及时把握模拟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讲解课程的知识点,并传授具体的分析工具鼓励学生在下一轮的模拟经营中使用。
3.2 课程收益。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关注结果的经营思维方式,使学生巩固和掌握了必备的管理知识与工具,培养了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的商业才能。
课程为学生展示了经营的全貌,直观地揭示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经济要素的内在关联,使得身处不同部门的人员为同一个目标努力。通过课程所掌握的共同的管理语言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变革的愿望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分权与授权的意义以及跨部门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对经营本质的了解,学生们将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岗位,通过增强跨部门沟通,保证公司战略的执行。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没有财务背景的学生将学会解读财务报告,实用的管理计划工具将立即帮助学生提升工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必备的管理知识与工具: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金需求和融资;公司预算;战略框架和层次;生产计划管理;市场需求分析;竞争环境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把自己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学习细致的数据分析方法,变直觉为理性,利用沙盘推演检验自己的决策思路,理解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认识各种决策和投资后的结果,磨炼商业决策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4.思考与启示。以上只是我们应用这一模式的初步尝试,我们正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以目前的条件来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融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技术,并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将能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正在更多地融入各种先进企业管理方法。这是因为,企业实际的运作模式比较复杂,在其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理论与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如果条件允许,在“走出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请进来”,以开放式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聘请在企业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资料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并承担一部分实践性强的内容的讲解工作,甚至可以直接与某一企业实施全方位合作,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共同开发软件。开发的软件既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又应用于学校的《企业管理仿真模拟》课程实习。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软件上操作实习以提高实习效果,而在操作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学习。显然,这种模式无疑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开放与合作日趋重要,这样就需要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将来进入企业后能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活动。
现代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网络软件和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一般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都已连接成为局域网。因此,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实习软件系统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通过全社会各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必将创造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章帆、杨娟.构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