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6: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第1篇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 116300)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300,China)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现状、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入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scal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solution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关键词 :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解决路径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redicament;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70-02

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

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 资金链存在风险 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 抵押、担保困难 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 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 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 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 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 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 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 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 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 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 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 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 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 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 发展行业协会 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 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 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 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 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 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 改善融资环境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 完善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 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 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5 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各级部门,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商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跟踪改进。为民营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基础服务,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员,发挥着经济产业链基础配套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民营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我国的经济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婕.海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9-05-01.

[2]张一扬.吉林省民营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策略;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41-02

一、 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活跃市场经济、增加国家税收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这表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扶持发展对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定会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前进动力,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如盘活内部存量资产、利用留存收益和应付税利等融资)和外部融资(如金融机构贷款、发行有价证券、吸引外商投资、租赁、商业信用、项目融资、杠杆购买融资等),可谓渠道广泛。然而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筹集范围有限,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民营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

起步较晚的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在经营规模较小,公司的经营运作主要依靠个人积累的有限资本;缺少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创新意识不够;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透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用基础,欠息、欠债、不良贷款现象较为普遍等。这些尚未完善的方面无疑使民营企业加大了筹资难度,缩小了融资范围。

(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限制

企业融资渠道虽多,但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却有限,除靠内部融资外,主要是靠金融机构贷款。但目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却又微不足道。其原因:

1.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贷款性质多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频率高、数量少,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因此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严格的贷款权限、繁多的信贷条件、烦琐的贷款审批程序,让民营企业对于贷款融资这一渠道望而却步。据有关资料统计,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GNP)新增部分的贡献已达60%,但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

2.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能力较小。虽然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贷款服务,但因其自身规模小、资金少、资信实力不强、经营区域受限等特点,使其在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3.民营企业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经营情况变数大,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经济形势,难以满足银行讲求资金“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兼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质量问题,使得某些虽有为民营经济服务理念的国有商业银行宁愿贷款给有问题的国有企业,也不愿贷款给经营良好的民营企业,从而加大了民营企业同银行合作的困难性。

(三)国家政府政策扶持的限制

目前,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扶持程度不足,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环境未能提供到位的配套服务:在立法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民营企业立法,扶持政策出台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在管理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措施的实施大打折扣;在宏观调控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监督方面,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民营企业本身发展不规范。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策略

(一)企业自身方面

1.完善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完善和改进企业运营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建设企业诚信文化,提升企业信誉;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不断改革,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2.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偿债能力。建立以实现经营现金流持续增长为核心的企业目标,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我积累意识,为扩大企业规模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巧妙运用表外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降低筹资成本,保证资金链的连续;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约束机制,严格审批高风险交易事项;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规范客户合约签订操作流程;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回收机制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1.结合资金供给模式,改进金融服务。从理论上讲,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供给模式有四种:第一种完全由国有商业银行供给;第二种完全由中小金融机构来供给;第三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第四种则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基于笔者分析,当前现状基本上属于第三种供给模式。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根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及时改革传统的以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一系列制度办法。

2.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改变现有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络、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决策咨询服务,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当好民营企业的理财参谋。

3.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这种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拥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建立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4.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保证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国外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主要有三类:一是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如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二是特定用途的基金,如意大利的“技术创新滚动基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小企业互助资金,如日本的小企业“自有钱柜”,入会企业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从那里得到无息贷款,且不需抵押和担保。我们可以借鉴各国成熟经验,依据《担保法》等国家法律积极大胆地进行试点,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散的原则,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

(三)国家政府方面

1.讲求可持续发展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发展民营企业长期、系统的战略与规划。重新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待。也可设立统一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资金和基金捆绑在一起实行专款专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活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2.完善创业板市场,扶持民族资本。依靠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引导、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完善股市创业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等,利用综合效应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通过创业板市场,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为达不到进入创业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通过风险资本市场,为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通过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断健全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

3.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在财税政策上,国家要在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赋税的基础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优惠力度,改革对独资、合伙企业既征收企业所得税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其次,进一步取消对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限制:第一,进一步打破当前民营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交纳培养费的规定;第二,公安、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须协调解决民营企业人员的户口、职称评定、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第三,以效益为标准,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将民营企业中的部分高科技企业纳入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各项计划中去;第四,在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上,要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要求,在给外企国民待遇前先给民企国民待遇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1]佟岩,邹立.资金的聚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融资问题;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民营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这是企业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来源于业主的投人,企业的自身盈余。据调查,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融资,特别是初始资金,有90%的初始资金来自于共同创业的成员、家族成员或者朋友,并且企业规模越小,业主投入所占比重越大。这种融资途径可以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也因为其受到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资本分散程度的制约,其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很难满足资本迅速扩张的需要。

(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

当民营企业从银行筹资无路时,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这些融资渠道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等。民间资本多追逐高利息,企业往往以高出银行、信用社贷款利率1倍至数倍的利息进行民问借贷,特别是在小型企业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国家统计局2006年底对2434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部分来自民间融资,年利息高达18%,如此高的成本使民营企业不堪重负。而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渠道堵塞、融资成本偏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原因

(一)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是其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自身经营能力弱,缺乏融资吸引力。民营企业规模小,新陈代谢快,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多为家族方式管理,很难留住人才,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差,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其次,由于民营企业资金匮乏,企业购买的设备和应用的工艺大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2.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缺乏透明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随意性大,银行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按照现代金融学理论来讲,就是资金提供者与资金使用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资金提供者来说民营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还款能力无法评估,从而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3.民营企业在银行的现金保有量较低。民营企业经营行为是非常市场化的,企业主很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益,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如果需要贷款,则一般不会将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上。这样在银行普遍将存款和贷款结合起来考核的条件下,银行不得不对民营企业贷款有所顾虑。

(二)外部金融环境因素

1.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体系还是以国有形式为主导,实体企业更是一直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2.资本市场门槛高,层次不明。资本市场门槛过高使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失去了通过正规金融直接融资的机会。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这与我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单薄相冲突,而我国的债券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债权市场融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3.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具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经营决策灵活、应变能力强的特点,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也只能把其业务大多集中于地方的民营中小企业。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均成立了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并且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银行业高度垄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垄断了70%的市场份额,其他银行仅占30%的市场份额,中小型银行的数量和资金力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国家宏观政策限制

1.金融法规不完善,直接融资空间有限。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而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且大多数为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性企业,与上市条件相距甚远。对企业发行债券,《证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这一系列条件都限制了民营企业进人债券市场。也就限制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国有经济垄断,法治程度偏低。在一些领域很大程度上被国有经济垄断,不向民营企业开放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而近年来,我国虽不断走向依法治国的轨道。但我国当前法治程度偏低,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的利益最易遭受侵害。当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全时,人们就会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容易滋生机会主义倾向。投资者自然不敢轻易向民营企业出资。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措施及对策

当前,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减轻经济增长及就业方面的压力,目前已出台并运行的常见举措包括,成立风险担保公司、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试行股权质押等,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但也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及局限性,要深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说是一个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对其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应从政府政策重视、商业银行配合、企业自身素质几方面共同协作创造民营企业融资新路径。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融资开展

企业融资问题具有公共政策事务属性.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其融资状况如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口就业,关系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收人的来源。要发挥政府在解决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首先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成立专门的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对待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在美国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提供政府担保还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在日本,则成立了专门金融机构对口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瑞士,专门有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相应做法,政府也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2.政府以经济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可以以经济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进行宏观间接调控。效仿政府近年来采取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农业贷款优惠政策等,可以对那些把资金投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银行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倾斜,如果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能够获得税收优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银行对态度。

3.健全法制,改善金融体制。加强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要健全法律、法规。要改善财税优惠政策,改革金融体制,改进政府服务,以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予以各方面的政策优惠。通畅民营企业的贷款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服务措施

1.转变观念、建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在思想观念方面,金融部门要冲破所有制束缚。银行可考虑设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部,并确定专门人员从事此项业务,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部门的行业优势,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手段,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2.加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当前基层银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与信用担保体系缺乏,规避借贷风险有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建立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义一举措。要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立法工作,尽早设立自上而下的民营企业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研究其发展战略,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在各级信用担保及再担保的机构内均要设立监管会,同时成立全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会。

3.下放贷款权限,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改变现行信贷管理制度高度集权的状况,适当下放授信权限,创新管理决策体制,科学地划分经营决策权,减少资金传递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决策责任制,约束和规范决策行为,充分调动基层行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拓宽金融服务的领域。

(三)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化解融资障碍

1.提升企业素质、增强融资吸引力。民营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普遍的素质不高是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从小作坊或者小单位开始发展壮大,导致民营企业发展缓慢,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以争强企业融资的吸引力。

2.激活企业机制,健全治理结构。民营企业通过金融行业难以取得融资的最根本的症结在于缺乏信用保证,需要不断加强信用评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推动民营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规范财务制度,引导民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规范化。

总之,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当然造成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企业自身、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宏观层面。因此需要通过国家不断的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有效监控市场经济发展;银行等融资机构逐步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更是应抓住机遇、广泛开拓融资渠道,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杰.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国富.民营经济的草根命运[J].读书,2003,(5).

[4]艾健明,柯大钢.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与路径依赖[J].当代财经,2005,(4).

[5]张力.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4,(4).

[6]刘洁.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J].企业经济,2006,(5).

[7]李景春.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及其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2006,(6).

[8]刘红英.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79).

[9]李来字.我国非正规金融制度的兴起及变迁[J].世界经济情况,2006,(4).

[10]梁鸿飞.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寇晓惠.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资,2009,(4).

第4篇

【关键词】融资;中小民营企业;苏南;苏北

1.江苏中小民营企业情况综述

1.1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或者一些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越加雄厚,中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江苏个私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已由1998年的1593.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5.3亿元,所占比重由22.1%提高到35.0%。2001年至2010年,江苏个私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4个百分点。

1.2 民营税收贡献份额稳步攀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以往,税收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大型的国企或者外企。但是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的贡献份额持续增大,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为1413.38亿元,增长23.4%,高于同期国地税税收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占国地税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3 吸纳就业成效显著,有效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

由于民营企业多投资于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是位于比较偏僻的城郊,因此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2.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和问题

江苏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苏州无锡连两地更有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较之其地区更多。江苏中小民营企业与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面对的难题总体来说是一样的,也都是主要通过内部融资来实现的,外部融资的途径较为缺乏。但是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2.1 苏南苏北贷款投放差距大

2010年末,苏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仅相当于苏南的七分之一,苏州、无锡两个城市全年净投放现金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6.5%。苏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非常有限,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

2.2 行业分布不平衡

相对于苏南地区而言,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仍旧主要停留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制造业方面,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品牌服饰的制造地就设在苏北地区,如艾格等。

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发达,苏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逐步向高科技方向转变。如无锡的新区,现在大多数是电子研究所,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中地了。

2.3 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城市,地区分布集中明显。苏北地区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低,外向度低,知名企业少,高新技术少。总体来说,苏北地区融资的难度要大于苏南地区。

3.江苏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部因素

3.1.1 企业信用问题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较多弱点,如很多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或者搞两套账,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无从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而无法对其放心的发放贷款。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更少,监管更为不严格,因而这种财务漏洞的现象也就更为常见。

3.1.2 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

中小民营企业的场地不稳定,通常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多采用租房租地的行为。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在偏僻的农村租用一块厂房,或者借用一片场地,因而难以管理。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人员也不稳定,没有组织,没有约束。

3.2 外部因素

3.2.1 政府及政策因素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天生的弱势地位,需要政府在法规与政策性金融方面的扶持。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未建立起健全的保障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怕出问题受牵连。

3.2.2 银行信贷体制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除小额抵押贷款、100%保证金承兑以及消费信贷(50万元以下)实行报备制以外,其它贷款必须实行单笔报批,这种严格的授信授权政策,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

4.解决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内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1.1 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及财务体系

中小企业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注重品牌价值,企业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盈利。企业应该注意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江苏处于长三角的中间地带,江苏的民营企业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地理优势,迅速发展。

4.1.2 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大,如果这些企业破产而一走了之,那么便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因而中小企业要想更加顺利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便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4.2 外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2.1 政府政策导向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地区差异明显,政府应该多多关注苏北等地的民营企业,对它们实行有利的政策导向,如降低苏北地区贷款的利率,放低门槛。同时税收政策一向是政府用来调节经济的一个手段,所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可以考虑对其实行较为优惠的税率。

4.2.2 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位于农村或者城郊,因而农信社是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之一。要增强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为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提高民营企业信用水平,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3 加大民间融资的力度

民间融资是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合法地向个人进行一定数量的借款,中小民营相互之间提供资金援助等。

参考文献

[1]张文萍.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7.

[2]叶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

[3]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市场与发展,2003.

第5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政府 银行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3] 李潇.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第6篇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资金链存在风险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抵押、担保困难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发展行业协会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金融综合改革;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B

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的金融体制出现了明显的失衡,银行体系有钱,而中小民营企业却贷不到钱。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国当今经济的发展,没有从分发挥其作用。如今的金融形式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金融改革。国务院决定以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而深远。选择温州,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温州本身民间资金充裕、民间融资发达,但却缺乏监管,融资利率高引发高风险。二是因为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受融资难等众多问题的影响,经济开始下滑,出现一系列经济问题,前景令人堪忧。

由温州一场民间借贷引发的“高利贷崩盘”连锁式剧烈反应,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和民间借贷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也促成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寻求金融市场改革的新的突破点对于全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其示范性作用不容忽视。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中,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是消除温州民营企业发展中突显的障碍,规范民间融资发展,让金融能更好的为温州的实体经济服务。那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至今,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到底几何?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与民营企业融资之关系分析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融资问题解决初现成效

由于温州市的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民间资本充足,民间的融资活动非常频繁。最近几年,温州的中小规模企业陆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成因是资金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还有公司所有者外出逃避债务的现象。众所周知,温州老板跑路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项改革不仅仅对温州经济的恢复发展意义重大,更是我国对新的金融体系的布局的一次崭新的尝试。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启动已经4周年,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探路者,温州市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以破解“两多两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对接三升三降”,实现了15个先行先试的“全国率先”,形成9个“全国或全省复制”,改善了金融业“三个不协调一个缺陷”的状况,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处置方面,全市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减弱,企业新出险数逐步降低,向好态势基本明晰。

据报道,至2016年3月13日止,温州市全部的4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累计共借出219.8亿元,成交总额75.94亿元,借贷总体成功率稳定在30%以上,平均月利率约13%。

在金融改革中,为了消除温州民营企业的筹资障碍,温州市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通力合作,制定了金融服务创新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1+4”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4个实施细则子方案。其中明确了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底线”。企业直接融资量比上年增加92亿元,增量占全社会融资增量的11%。

据悉,作为我国第一部民间融资管理法规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初稿已经完成,在有关“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权限、民间融资备案登记、放款人管理等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将取得突破。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民营企业融资的内在联系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这是由企业具有的财务特点与作用决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对资金运动所做的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整体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施应保证筹措资金的流畅性、恰当运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所预期的经营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融资活动,是决定企业资金来源、债务风险的重要过程,自然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温州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而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弊端彻底突显出来,融资问题暴露无疑,由此导致的全面经济衰退,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融资难作为温州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原有的一大问题,在金融改革中已初见成效。金融改革12项内容中“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重新发展各类债券产品”等措施确实减轻了企业融资的巨大压力,明显拓宽了企业筹资渠道;通过建设规范的地方金融体系,成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达到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的目的;另外,在监管体系中,成立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民间资本的监控。一系列的措施明显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流通渠道,对于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表现出了突出的作用。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方案中还着重谈及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切实有效的民间借贷备案管理制度和民间借贷管理办法,完善民间借贷监测系统。二是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发起设立或入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方式进入地方性的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将使民间金融透明化、合法化、规范化,注重与解决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温州实体经济服务。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企业融资方面,温州金融改革建立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规范民间资本的投向.另外建立地方金融监督机构,防范融资风险。在金融综合改革中,融资难问题明显地得到了改善。投资方面,在企业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放心大胆的对多项实体经济项目进行投资,不必时时当心资金链的断裂突然断裂。

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改善,即温州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得到缓解,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正是温州民营企业所需求的金融环境,可以说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一)金融综合改革前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一直以来,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爆发,使温州人民对温州民营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信心。自2011年4月初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跑路起,温州的民间借贷的高风险日益开始浮现。民间融资问题一时间成了掣肘温州经济发展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并非仅仅如此,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温州多家民营企业开始连续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企业主“跑路”、温州经济受到震荡,社会稳定受到影响,问题变得异常严重。

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将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真实困境显露无遗,并发的一系列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更是将温州民间融资的丑陋面目展现在国民面前。

企业家外出逃避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同时企业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维持在高水平,温州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度一降再降。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③,“温州市不良贷款率为3.8%,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以上,远高于全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对于银行来说,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前者,这样一来,对于原来就缺钱的温州民营企业贷款更是举步维艰。银行有钱不愿意给企业,企业只能在民间进行高利率融资,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使企业陷入危机,面临破产。

然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损害远不止于经济层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削弱了温州银行与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企业与融资机构之间的信用度越来越低,银行不相信企业,不愿意贷款给企业,企业拿不到钱来发展实体经济,开始转为投机,恶性循环,使得温州经济岌岌可危。不仅银行与企业互不信任,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也在不断地削弱。温州的金融体制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岌岌可危。

(二)金融综合改革后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后几项内容改的是金融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目的在于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改革一年来,新增筹建小额贷款公司26家,累计开业运营32家。2012年新增融资额为110多亿元,占全社会融资量的13%,另外还推动4家民营企业上市。另外,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新增信用贷款146亿。此外,18家融资中介机构被已营业的4家民间借贷服务登记中心引入,借贷成功率超过30%,月均利率为13%左右。

在温州金改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成立。这项改革改善了民间融资自身的合法性,也使民间资金借贷更加公开化。这项改革措施不但使企业的民间融资渠道得以拓展,还使得企业或个人的投资渠道得以畅通。

另外,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后,使民间融资管理机构与企业之间消除了不必要的怀疑,使温州信用体系得到重建。

随着金融综合改革的进行,温州民营企业同时也在建立与现在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的内部相互制衡及相互监督,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职责分明,监控严明,信息透明,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监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融资作为财务管理中一大重点,在企业中必须得到重视,金融改革只能在外部影响企业的融资问题,企业内部的融资规范还需要企业内部完善,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与金融改革的推进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温州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中温州民营企业在融资上还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实施,解决了一部分关于企业财务融资难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温州金改还在初步试验阶段,并未取得重大突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发展村镇银行与贷款公司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的难点是,如何将小额贷款公司转换到村镇银行。

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正规金融相比,小贷公司在吸储与利率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因此转换成村镇银行的意愿性不强;第二,按照系统制度设计,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转为农镇银行,就需要满足银行的资本监管政策,从而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自由和灵活性降低;第三,民营企业作为控股人并不具备的优势,因为银行贷款前审查平台和信用风险跟踪平台民间都需要与银行合作才能实施。

同时,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少、财务制度不健全,加之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往往存在财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这些方面的缺陷往往很难符合银行放贷的要求,从而无法获得贷款,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银行方面融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解决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使民间资本规范化和组织化,更好地为温州民营企业服务,从而促进温州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根据温州市金融办的数据,“在2015年9月21日至12月31日这三个月间,温州利率水平一直处于20.86%-22.24%之间的高位”。

作为金融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利率市场化,是金融综合改革时的必然之举。为了让民间组织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就必须实行自由、公开的金融交易准入审核标准,在这样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让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和国有银行展开公平竞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阳光化、规范化的民间借贷无论如何能够为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合法有效的资金渠道,而这与原来的民间高利贷相比,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8篇

民营企业普遍陷入“金融瓶颈”和“融资陷阱”

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和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数据引自“黄孟复同志在全国工商联十届七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6月27日)。

但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融资难。目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和所谓的“地下钱庄”。这迫切需要尽快建立一批民营企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结算等金融服务,而不要让民营企业在被逼无奈下只好认“地下钱庄”为“义父”。

大型银行只是民营企业的“继父”。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在中国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民营企业本身具有设立时间较短,资本实力较弱等先天不足的特点。这种“先天不足”的特点,普遍难以获得大银行的青睐。就民营企业而言,大型商业银行对它们可能只是不得不靠,却又不能全力依靠的“继父”。民营企业只能被迫认“地下钱庄”为“义父”。

设立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

2010年的“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对加强民营企业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都有明确说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比如民营企业考核信贷体系、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担保体系以及建立和落实担保记录、免征营业税等政策都有突破。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中国金融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亟待提高,建立全国性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是深化民营企业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一步。

要大力发展商业性民营企业银行。一般讲的民营企业银行,是指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一般而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它自身的规模比较小,从资产及其他方面来说,都难以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竞争;二是它们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银行虽然也可以承办某些政策性业务,但它们本身不属于政策性银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多设有大量的民营企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相关银行服务。例如美国全国即设有约7000多家中小银行,政府还对它们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给予扶持。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设有一批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银行。民营企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间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它们之间进行的“资金”联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要参照国际经验,设立中国的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据专业信息咨询机构北京银联信息咨询中心监测,仅仅是珠三角一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就有约3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商业性的民营企业银行指望不上,民间融资满足不了,根本的出路在哪里?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主要还是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目前,中国没有一家如日本民营企业金融公库、韩国民营企业银行、加拿大发展银行、德国复兴银行和平衡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而这,才是当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生命周期短是一个全球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美国,据劳工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数字显示,只有不到50%的小型企业能够成功跨过4年生存期,只有13%的民营企业能存活10年以上。目前中国新生的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则更短,平均是3至4年。仅此一点,已经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融资,主力军非专门的政策性银行莫属。

韩国民营企业银行(IndustrialBank of Korea),是韩国三大国有银行之一,是韩国政府设立的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银行。1961年8月由政府出资设立,主要目的是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是韩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总资产达1110亿美元,世界银行排名第133位,韩国国内银行排名第4位。韩国民营企业银行已发展成为拥有约160,000家韩国民营企业客户的大型银行,在民营企业金融业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建立国家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的条件已趋成熟

在通过发展现有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等推动建立商业性民营企业银行的同时,要及时进行金融政策创新,由国家直接设立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

国家民营企业银行,即国家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同时,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城市银行、城市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进行改制重组,设立和大力发展商业性民营企业银行。民营企业银行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真正使其服务对象更有针对性,也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专业化。

笔者认为,目前试点建立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的条件已趋成熟。首先,对于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认识已高度一致。经过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无论是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还是金融机构,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设立国家政策性民营企业银行需要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操作,需要社会设立相应的贷款担保机构,以保证这类银行的正常经营秩序。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商业性民营企业银行。

实现民营企业金融解放,是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民营企业在中国同国有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难度有多大?事实上,国有企业会获得更加多的金融资源的分配,更加容易从银行拿到贷款,而中国的民营企业获得资本与贷款要困难得多。

中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确实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上。很多重要的资源民营企业难以得到,比如能源、石油、金融、电信服务等领域。造成这种资源配置和行业准入差异的原因是现存的制度与体制。因此,要改变它,就需要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改革。

银行贷款问题,在制度上并无明确的条文规定要倾向于国有企业。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商业化,因此这些银行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效益与资本的回报。大型的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上难度并不大,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比较困难的是那些规模不大、效益不好和没有足够抵押物的民营企业。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得到银行优质的金融资源分配,是因为很多国企借用的是中央政府的信用。贷款给它们相当于贷款给国家,因此实际上是没有风险的。

中国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不仅是银行体系的问题,也有中国资本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的开放性行业中,民营企业的效率已经战胜了国有企业。因此,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国家金融政策的公平性,在政策上要充分体现对民营企业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