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6: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

第1篇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present, China's modern internal audit has develop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there are also some drawbacks and shortcomings corresponding to our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ing the future,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udit-centered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has been unable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risk-oriented internal audit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 China, the internal audit is not taken seriously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re is littl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udit with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al audit theory and the re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explores the shortcomings and drawbacks of the internal audit in China.

P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risk-oriented audit;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013-02

0 引言

市场经济是发展中的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在其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客观的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与变数。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为公司治理而设置的,众所周知,公司治理是以企业绩效提高,价值增长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目标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使得其成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得企业在充满风险与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在我国内审计短短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经验,在坚持依法审计下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信念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然而,在国际内部审计与公司风险管理相关联后,我国内部审计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 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首先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依赖于对企业各部门运行情况的了解,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是评价、咨询和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运行情况,这样在为最高管理当局服务时,才能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内部审计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又由于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各不相同而导致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国内现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多样性。

1.2 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不完善

在我国,虽然有由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做依据,规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涉及到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等等,但在实际企业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譬如,直到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仍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现定于“查错防弊”,这使得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都停留在财务审计,审计对象过于狭窄。

1.3 内部审计模式和技术落后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等财务相关资料,所以内审技术采用的方法仍是账证、账账以及账表核对,这样的审计无法为企业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更难以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仍在使用从报表到账簿到凭证到结论的旧的审计思路,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耗费的时间与精力过于多,成本高,而且得出的审计结果没有新意,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无论是在审计模式还是审计技术上都过于落后,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为企业改善经营情况,加强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另外,内审知识结构及内审人员素质决定了我国的内部审计不可能在模式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内部审计结果也不可能具有权威性。企业本身不注重内部审计工作,很少或不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内部审计人员通常是处于“闭门造舟”的情况下,对先进的审计知识的接触与吸收基本为零。

2 发展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2.1 内部审计要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来看内部审计的职能――评价、咨询、监督,并没有在我国企业内部切实的得到发挥。而由于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内部审计的职能只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带来增值。在国外,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已经在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中实现,我国在这一点上应积极向国外借鉴。对于已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应当将内部审计参与到风险管理中,由此,可以进一步通过内审工作帮助企业分析风险情况,及早发掘潜在风险。对于已做出的内审报告,内审部门应及时将其传递给各相关部门及董事会等高层管理者,帮助企业管理高层鉴别风险,做出正确、及时、切实可行的决策。这些就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工作的灵活性,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及公司管理高层之间的交流,不断调整内部计工作及风险关注点,使其更加符合管理高层的期望。

2.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相比较于国外内部审计的立法,我国政府仍应该根据本国经济情况强化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想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确保顺利实施,单单靠国家是不够的。企业自身应当根据各自的具体经营情况,通过借鉴先进和成功的内审经验,明确自身内部审计地位,界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此外,企业还应强化内部审计考核,规划好审计工作重点,例如规定在机构撤销与合并时、企业各部门负责人更换调动时加强审计工作。

2.3 内部审计要善于沟通,服务于管理

在我国企业内部,通常有由于内部其他部门的不理解与不配合而导致的内审工作受阻的情况。由于内部审计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都有良好的沟通,在首先做到熟悉各部门的工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进行内部审计。所以企业自身应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强化风险管理思想,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充分从思想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避免内部审计是“找麻烦”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蔓延。

第二方面,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让各个部门的员工协助内部审计,参与内部审计,从而理解审计工作,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知。

第三方面,内审人员应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其他部门交流,为基层服务,在以服务为宗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各部门之间与公司管理者、所有者的沟通,使企业能够在经济浪潮中稳步前进。

2.4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首先应合理化改善对内审部门人员的专业要求,对于财务以外的专业,诸如法律,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安排量要扩大。只有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规避各方面的风险。其次,就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不同职责的内审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对先进审计技术、审计理念及内控测试技术等的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第三,企业可以制定交流日,让内部审计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内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

3 风险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纵观我国现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情况,除了中国联通,武汉钢铁等大型企业逐步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管理相结合外,其余大多数的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方面处于迷茫状态,很多企业的组织构架中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组织。然而,内部审计应从全局评价企业风险,据资料显示,我国大型企业Z企业和S企业自2016年引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后,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趋显著。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促进了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为两企业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制定出了风险管理战略,在企业中担任起了咨询者、建议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则促进了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不但保证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且使其向着更加持续多变的方向发展。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在Z企业和S企业中的应用给予我们实践性的经验,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确实能为企业更好的规避风险,我们应在其余大中型企业中借鉴,帮助我国大中型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4 结论

在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内部审计比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良好的内部审计,在国际化的经济浪潮中,企业难以立足。为了我国企业良好稳步的发展,只有内部审计工作与公司风险管理相结合全面良好的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才能过及时发现和规避经济风险,从而带领我国经济更好的向前。

参考文献:

[1]梁素萍.内部审计中的风险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财会研究,2010(4):69-71.

[2]姚冬萍.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1):28-4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审计 内部审计 审计外部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34-0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企业的高管层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作用凸显,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越来突出。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诉求,这种矛盾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笔者认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要适时引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念,企业建立内审外部化制度,并对企业内审外部化的优劣分析后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企业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一种监督活动,通过审查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来督促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交付给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来完成的一种审计形式。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审计管理咨询,即为企业的内审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第二,全部外包,即将企业的全部内审工作都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企业内部不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第三,部分外包,即企业将具有专业性太强的内审业务交由外部中介机构来完成,同时将一些特殊部分的内审工作交付给企业内审部门有这部分技能的专业人士。

二、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20多年来,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与国外内部审计制度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多层面上还存在着不足:第一,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现有体制下,内审机构设在企业内部。这样安排会导致内部审计无法触及企业最高层次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活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肘,因内审人员是企业的职工,他们依附于企业,并从企业获得生活所必需的薪酬。第二,内审工作重点在财务收支的查错防弊、违规违纪等方面。近年来,虽然有些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到效益审计,但效益审计仍属次要地位,这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阻碍了企业发展。第三,内审人员观念落后,整体素质偏低。受审计水平局限性的影响,我国内审外包虽然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较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些企业在内审外包上观念落后,且从事内审外包人员专业素质差等原因,使得我国内审外包的比例较低。

实行内审外部化在我国有着现实的可行性,目前业已存在内审外部化的供需市场,并出现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审计师等,这是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政策上国家只要给予适当扶持,加之内审外包业务有着确实的可行性,相信内审外包业务“冲破”行业羁绊,在现代企业制度和风险管理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内审人员存在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很难实现全部的内部审计职能,难以完成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和效益审计的需求,所以,在我国实行内审外部化有着现实的可行性。

1.理论上的可行性。根据“”理论,会计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计量和报告;审计是在会计提供各类受托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重新评价。外部委托人通常采用事先约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管理层是否践行受托责任,审查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样,企业的管理层也会根据这些标准来评估其下属部门受托责任的践行情况。由于内审无法解决委托关系下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只有实行内审外部化,才能解决其独立性的问题。所以,从理论层面上内审外部化是可行的。同理,企业管理层对外是受托人,对内则是委托人。双重身份表明内部受托责任是外部受托责任在企业内部的拓展,二者的一致性,使内审外部化成为可能。

2.市场需求的可行性。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增多,其中储备了大量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特别是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加盟,将会导致外部审计业务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会逼迫事务所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管理咨询和税务服务等业务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此外,加入世贸使我国企业置身于全球的生存竞争中,迫于压力,企业会加强内审来提高其经济效益。由于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不存在利益冲突,所以,他们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从市场需求上看,内审外包会成为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双赢的战略选择。

四、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优劣对比分析

(一)优势

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管理层对内审部门的重视程度、内审人员行业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以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内审发展中暴露出的矛盾,其优势体现在:

1.可以提高企业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增强客观性。内审部门隶属于企业,其工作或多或少都要受其制约。管理层或许会干预审计部门的工作,使得审计结论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损害了合伙人的利益。内审外部化后,审计主体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专业人士担任,其独立性在实质和形式上都得到了增强,审计结果只对合伙人和社会公众负责,能够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有着严格的职业道德约束和职业规范,为了其自身信誉,会想尽办法保证审计质量,因此,能够立足一个公正的角度从事审计工作,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

2.降低审计企业的运营成本,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开展内部审计,企业要设置内审部门,由此产生的效益可能无法抵减其支出。而外审机构拥有的规模优势可以将高额的服务成本分摊给众多客户,能够实现成本相同情况下的更高效服务。当前,以财务审计为第一要务的内部审计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培养满足这些需求的专业人员,企业则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将内审职能全部或部分外包后,企业将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进而能起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作用。此外,企业内审外包模式可以有效地转移企业内审风险。企业与外部事务所订立审计合同时,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予以界定,外部事务所对其承担的内审工作质量负责,使得企业一旦由于内审失败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追责而获得赔偿,将内审风险分摊给外部事务所。

3.增强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的核心是一种监控手段,但并非企业的核心任务。这个内部职能部门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更好地辅助核心业务的开展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此外,由于审计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内审工作的对象越来越复杂、范围和难度加大。企业内部自检已很难履行监督、管理和评价的职能。实施内审外部化,外聘审计人员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开展各种专项审计,指出企业在经营环节、风险控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使企业能够高效运转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也可使企业保留并专注于企业价值链中能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环节,集中有限的资源、能力与企业专长,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而培养、保持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劣势

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利于更好地推行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绩效审计目标。但其本身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

1.企业浪费了原有内审的资源优势。首先,内审人员熟知企业的管理政策和人事政策,了解企业文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特点,可为管理层的长期战略决策提供更好的管理咨询服务。而外审人员只是企业聘用的短期审计人员,具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短期内无法辨明企业存在的特殊情况,只能就事论事,无法保证服务咨询的质量。其次,内审人员是企业的一员,企业的兴衰与其休戚相关,他们会比外审人员更加关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最后,内审机构的消失会使企业逐步受制于外审人员,他们或许会在内审外包形成规模后索要更多的佣金,所以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2.内部审计外包未必能为企业减少成本。主张内部审计外包的学者认为:将部分或全部内审工作交给专业化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而将内审业务外包,企业只需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即可。但这只是表象,从长远来看,企业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与设置内审机构所需支付的成本是个动态变数,是双方博弈的最终体现。内部审计外包会使内部审计失去针对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它实际是内部审计外包的一种机会成本。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提供服务,而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在受聘期间临时提供服务,内审部门的工作范围受限,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像内审部门那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解决问题。所以,针对内部审计外包能否为企业节约成本,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企业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决策,而不是单纯比较两者数额的大小。

3.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首先,由于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企业之外,所以外聘审计人员存在不会全心全意真正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问题。这种利益上的不相关或许会使外审人员在工作中忽视本该发现的内部控制漏洞和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次,在内审外包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会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这个利益或许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背离。最后,企业在选择外包事务所时,一方面,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致使无法对其职业水准和可信度等进行细致的评估;第二,如果企业不愿支付较高的报酬,最终接受内审业务的是那些能力有限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结果是由于外包事务所的不堪大任而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对策措施

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利弊兼具,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外部化在企业中的作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外包形式。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采用是企业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四种实现方式: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审计、内部审计补充和内部审计总体外部化。通常企业会考虑成本因素。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国家规定设置内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采取部分外部化的形式。而对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内审任务不多,内审完全外部化或许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企业采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时应考虑企业的自身特点、法律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方式。

2.企业应合理选择外包事务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外包后,注册会计师在从事报表审计的同时从事管理咨询服务,其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是业界一直争论的焦点。首先,当受托事务所的收入大部分源于提供内部审计等咨询服务时,它就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性,所以经济因素是影响其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其次,如果外部审计人员提出了关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管理建议时,由于没有人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审计假设,所以在进行外部审计时,他们无法客观地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这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报表的质量,最终会导致委托方所有者及利益关系人承担无法获取公正审计结果的风险。因此,企业在挑选外包事务所时应持审慎态度,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审计结论的质量。

3.加强与受托事务所的沟通、协调及监督。随着企业内审部分职能外包的进程,内审工作会逐步丧失部分主动性,负面影响凸显。首先,审计合同不完善。外部审计人员只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不会主动去帮助企业寻找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整改建议。这时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受托事务所的目标相背离。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受托事务所的终极目标是在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时收益最高、成本最低,所以它为企业提供的整改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契约成本”。因此,在确定选择内审外包方式后,企业管理层应与受托事务所勤沟通,尽量使双方的目标趋于一致,达到双赢的目的。

总之,内部审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内审职能,全面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内审外部化最终会演变为外部优势资源的内部化,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管理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杨.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0(5)

[2] 邱玲.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4)

[3] 于和平.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4] 张国平,胡洁.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2)

[5] 彭圆.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

第3篇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企业对内部审计“内向性增值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而言,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审的要求,这种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上世纪90年代,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就已屡见不鲜,这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瓶颈问题,提高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笔者曾向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对其2006年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有48家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1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说明上海市国有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占总数的35%,其他的32家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另外有5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仅占总数的10%。

其次是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够高、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26%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财务经理领导,57%受总经理领导,17%受董事会领导。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调查资料,49家企业全部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73%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预算审计,并且有离职情况和基建项目的企业都分别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但只有18%的企业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12%的企业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仍是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对管理活动审计相对较弱。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置看,内部审计人员中来自审计专业的只占7%,绝大多数来自会计专业,而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少。公司中从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转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突出。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来看,主要是会计继续教育及参加CPA考试的形式。国家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专题性质的培训班没有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

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看,25%的企业只有1个内审人员,38%的企业有2-3个内审人员,虽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配下级公司人员,但是二级、三级企业就很难有效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途径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当前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很有必要。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部化以及外部化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4种实现形式,即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审职能全部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做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以及合作内审的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做出决策。比如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

对于那些内部审计业务很少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聘到高水平的审计师,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部化”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只要能更有效果、更高效率、更经济地达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次要考虑的。

其次是要重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议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应参照国外成功模式,设立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来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鉴于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建议企业与外部审计师联合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企业的需要壮大内审队伍,强化内审力量。

第四,确保良好的内外沟通。企业管理当局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交流,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师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

第4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改进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的是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效率,从而有利于实现各项经济指标。”根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解为: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一个独立的内审部门,选拔相对独立的审计人员,对各分支银行的经济业务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增加商业银行的价值。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内部审计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必要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发现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漏洞,把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完善的环节找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其次,内部审计有利于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费用、效率、结构等方面进行审计,可以有效防止经济纠纷的不断发生,保证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最后,内部审计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建立道德文化。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否遵纪守法,行领导是否以身作则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在客户中的口碑,提高银行形象,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因而与业务客户间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往来关系。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一)审计观念落后,思想上认识不清 (1)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上认识片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其内部审计不仅是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也是以服务为主的经济控制体系,但是我国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还拘泥于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仍相当于商业银行的监督评价部门,主要进行的工作就只是差错和防弊。从这里可以看出,如今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活动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上明显片面了。这种片面的认识,使商业银行中出现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当商业银行面临管理风险时,内部审计对风险的调查、分析、评估不够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科学管理的困难加大。

(2)商业银行领导班子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在我国目前建立起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机制下,领导班子对内部审计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作用能否发挥。如果领导班子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越重视,全面认识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作用,给予内部审计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就能顺利展开,在完善内控、防范风险、科学管理等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商业银行发展观念健康,加快银行的科学管理进程。但是,如果领导班子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视不足,主要关注银行业务的扩展、存款业务的完成情况的话,内部审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展开,内审的作用也很难发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审的状况是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支持不足,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的发展,为此对于一些风险和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所谓的内部审计难以保持相对独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在机构隶属关系、被授予的职权、审计环境上受到约束和制约,这使得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对风险的预警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有些分支银行的行长除了是委托人以外,还是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内审部门要同时服务于两个经济主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被削弱,内审人员也很难保证独立性 。

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包括经费、必要的办公设备及条件等难以真正得到保证。审计人员没有切实的权利,虽然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被束之高阁,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未能得到良好保障,审计人员存在后顾之忧。此外,内审部门因为没有设立处罚规则,一般就只是提出评价意见,基本上是没有给予处罚的情况出现 。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往往不会积极配合,这也就使得内部审计实施缺乏权威性。

(三)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发挥内审监督效能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垂直的体系,但是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1)商业银行总行设立的内审部门被束之高阁,只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没有切实权利,因此,在对全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与不便。(2)机构设置中出现双重领导的问题。一级分行的总审计部一直被总行的审计部门和本级银行双重领导,就容易出现监督不切实,没有成效,并且对于独立性也有很大的影响。(3)实行的跨区域管理是浮于表面的,并未落实到实处。这种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监督效能。

(四)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手段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普遍采用的是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内审人员对各项业务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价,根据风险的大小来确定需要的审计证据、审计内容的多少,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审计对象和内容也更多。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它较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更为先进、更为科学,是一种全面的风险审计 。在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大多数都是采用账目基础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详细审计或抽样审计,这种依靠审计人员经验来判断的审计方法,缺乏严谨,随意性较大,审计效率低,缺乏科学性。

在审计手段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正在由传统的查凭证、看账簿、翻报表,向现场检查与运用新的技术监督评价方法而实施的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的审计手段明显落后,没有跟上电子化的脚步,对银行业电子化后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能力不强,仍然是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的定性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

(五)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匮乏,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保证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基本的财会知识和审计知识,还必须具备法律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说内部审计其实是一项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当前大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技能,知识面较窄,对业务熟悉度不够,加上日常工作繁忙,任务重,缺少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能力逐渐下降。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完善审计人员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完善

(一)更新内部审计观念,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一套先进的审计理念,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增加价值为核心,目标是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观念,我国的内审观念就比较落后,已经不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转变为一直以来秉持的内部审计是“警察型”审计的观念。其次,是商业银行的领导班子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权利,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展开,加快银行科学管理的进程。领导班子还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学习借鉴西方的内审文化,更新我国的内部审计观念。最后就是要注重审计创新,创新一直是我国内部审计所缺失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找出最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审计理念,将内审工作真正深入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去,从而为增加银行的价值。

(二)改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我国可以在学习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经验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确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出这种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具体做法是:在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下设立出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为董事会服务,对其负责,并且可以补充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从整个组织结构来看,审计委员会的地位会高于内部审计部门,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受到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审计委员会可以作为一个沟通渠道,使审计部门顺利地和董事会接触。总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分派内部审计人员到各分行去,组成下级内审部门,统一受总行内审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可获得充分的独立性,权威性也得到保障,确保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其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如由审计委员会来制定审计章程,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可以对审计人员的职责、工资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审计人员行使职能时公平公正,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

(三)将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风险导向型审计成本较高,所以风险导向型审计发展一直遇到阻碍。曼彻斯特大学教授Stuart Turley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非常高的原因,是因为审计环境的变化,所以导致了审计责任的增加,而这种成本是可以在以后消化掉一些,所以不会阻碍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因此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将会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改进并创新审计方法 改进并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紧跟电子化的脚步,发展计算机审计,除了使用计算机进行记录之外,更要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整个内审监督评价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信息的优良管理,即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和加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再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扩大审计范围,保证审计效果。计算机的审计软件也一直是我国内部审计的缺口,所以需要不断开发研究出一套专门用于处理审计实务的系统软件。

(五)深化内审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可以逐渐增加内审人员的比例,由于任务繁重,人员少,丰富内审人员的数量可以稍微缓和内审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形。其次,对于现如今在商业银行工作的内审人员,商业银行应妥善解决好工资、福利和待遇等问题,制定规章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再次,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具有财务会计知识、审计知识,还必须了解法律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周期性培训,加强在计算机、银行业务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内部审计的考核制度,培训之后的内审人员都要进行考核,赏罚分明,增强审计人员的危机意识。最后,是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防止内审人员道德的缺失。素质高的审计人员,在面对充满诱惑的客观环境时,依然会坚持自我,廉洁奉公,从而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济管理和审计发展水平的局限,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尚处于探讨阶段。本文介绍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外包形式,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和弊端,探讨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可行性

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20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个职业被人们所认识也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情。今天,内部审计在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经成为了最激动人心的、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1内部审计外包的基本状况

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Audit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来执行企业内部部分或全部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外包最先是由曾经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提出的。他们将内部审计解释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职能应逐渐向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拓展,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他们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

2内部审计外包的利与弊

2.1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外部审计一样,内部审计也要求其审计师客观、独立地完成工作。内部审计师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以及专业准则所决定的。通常他们的目标是审查整个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遵循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师主要是对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实际工作与管理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层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师,而外部审计师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或联系,有一套公认审计准则需要遵循,还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其工作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因此能够更为客观的报告审计结果,相比之下,独立性更高。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外部审计组织具有先进的审计技术,丰富的审计经验,一流的审计人员,与已经习惯特定程序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相比,更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外部审计机构因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之中,综合素质相对内部审计人员更为优良。

(3)节约内部审计成本:现代内部审计人员除需要及时、准确的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资产保护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企业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为内审部门的运转,内审人员的薪金,培训支出,市场调查支出,管理费用等等支付一大笔费用,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不断培训人才,招揽新的专业人员。而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只需支出一笔固定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内审工作,企业需要研发新的审计软件,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将内部审计外包,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将这笔费用分摊到多个客户,节约了开发成本。

(4)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税务、营销策划等等)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可以不用自己额外招揽人才,而通过外部审计机构享受到这些服务。而且,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的活动广泛,企业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2.2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内部审计外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外部审计人员缺乏对企业足够的了解:对企业而言,配备专业审计人员是一种从长远出发的理性选择。外部审计师非固定员工,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能不及企业专业内部审计人员来得高,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很难与专业内审人员相比,由于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在处理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可能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降低:如果长期只依赖外部审计人员而不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企业将疏于知识的积累,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如果想要获得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就需要将自己的核心机密透露给外审机构,这就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将其外包不利于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也不利于其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3内部审计外包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

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可能就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小规模企业一般不设置内审机构,而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小规模企业较多,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是完全有市场的。

(2)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非常单一,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则明显不足。如果事务所积极开展外包业务,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淡旺季不均的状况,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其稳定发展。

(3)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看: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起步较晚,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推动下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觉性不够高,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大,受企业影响较多。聘用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于其完全独立于企业,有职业行规的约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独立、客观的服务。

(4)从改善审计工作质量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企业管理层必须更加关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对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显然还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内审人员。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对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较强的专业素质,熟练的业务水平,加之在管理咨询服务领域的实践,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远胜于内部审计人员。

3.2内部审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准则: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上,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2001年以来,美国爆发一系列财务虚假案,使得安然、世通等巨型公司破产,也导致安达信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饱含屈辱地退出审计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内部审计外包,安然公司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由外部审计事务所——安达信负责该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

为此,美国于2002年7月25日通过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为《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这部法案对美国乃至对世界各国会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独立性作了新的规定,包括对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限制,其中有一项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既承担企业的外部审计又承担企业的内部审计。

(2)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形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按国家规定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选择补充,部分外包,合作审计几种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外部审计咨询机构进行适当地补充,部分外包内审业务,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与其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作审计。而对于一般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担较重,可以选择将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设立其内部审计职能和内部审计人员。

(3)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虽然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在我国完全是有可行性的,从优化资源、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选择补充、部分非关键领域外包、合作审计,但对于内部审计完全外包,只能是企业在过渡时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选择。

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曾了一份题为“关于将内部审计技术外包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IIA的主要观点认为:

一个由训练有素的员工恰当组成的、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比合约规定的审计服务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只要内部审计员工精通业务、工作有效率,并且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企业就应该自己保留内部审计职能,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实行内部审计外包,不是为了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是为了让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我们不能长期依赖外包来执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还是要着力于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缩小和国外内部审计机构在职能定位等方面的差距,努力培养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内审 中小城商行 风险

一、中小城商行内审的含义及作用

(一)中小城商行内审的含义

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银行稳健发展。

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我国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部门规章的贯彻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框架内,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工作应当独立于经营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确保客观公正。

(二)中小城商行内审的作用

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有制约作用、防护作用、鉴证作用、参谋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按照规定对银行的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检查,促使银行的经济活动在合法、效益的轨道上运行,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银行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保护合法、抑制非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对其下属机构和单位在经济效益、内部法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等方面做出公正的评价和鉴证,特别是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必须依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在银行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要随时进行监督,以判断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修正,以确保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使部门、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二、中小城商行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随着中小城商行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监管要求的提高,自身管理的需要,内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同,内审工作在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构筑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年中小城商行内审工作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内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中小城商行内部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

在很多中小城商行内部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有的人认为内审工作就是查错、找茬,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影响业务快速发展的障碍。有的人认为内审工作就是后台的辅工作,是无足轻重的工作。有的人认为是内审部门是数据复核部门,只对数据审核,不对行为审查。由于认识不准确,导致银行内部许多人员不理解内审工作,审计效力无法得到保障。

在许多中小城商行,内审部门职责定位不准确。内审部门除了正常的审计工作外,还可能承担着合规内控建设、案件防控和银监部门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等其他非审计类工作。这种职责定位不准确,大大削弱相互制约的作用,违背了内审的独立性原则,无法更好地发挥内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风险防范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局限性大,独立性弱

目前,大多数中小城商行尚未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内部审计体系,内审仅仅是对经营管理层负责,它的权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监督和审计只能浮于表面,在形式上花足功夫,却没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例如2010年齐鲁银行的特大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01亿元,犯罪人刘济源从2002年开始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并在2009年和2010年大规模进行诈骗,两年内共被指控10起事实,涉案金额71.6亿元。这么大金额亏空,作案时间长达十年,由此可见,银行内部的权利制约失衡,内审独立性之弱。

在上述案件中,由于犯罪违法人员了解审计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与相关审计人员关系密切,能够很轻松地将自己所犯下的违法活动掩人耳目,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大打折扣。目前很多银行的审计机构虽然在形式上能够监督银行的正常运作,但在相关事宜中不能将出现的问题继续上报或采取相关措施,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相互隐瞒,掩耳盗铃,使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困难。在审计工作中,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只有审计部门与运营部门保持严格独立,内部审计体系才能得以改善。

(三)内审效能不高,效果不明显

许多中小城商行内审工作中只注重对问题的发现,而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导致了违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内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更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内审的效能就大大折扣。

部分中小城商行的内审人员抹不开情面,对审计过程发现问题的表述避重就轻,对违规人员处罚力度较轻,使相关责任人员对发现问题不重视,经常出现履查履犯的现象,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不明显。

(四)审计技术和审计理念的落后

目前,中小城商行的内审基本上采用详细或抽样审计方法的账目基础审计,这种内审方式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从而导致审计成本高、效率低下、审计期长等一系列后遗症。而且我国并没有全面运用计算机审计,这样就会形成不测试数据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不评价计算机系统的不良现象。当前,中小城商行虽然都已经全部联网,相关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还具有纸质的相关备份。这就造成了在内审过程中依旧只注重规范性的审计,还是只检查纸质资料上业务操作是否合规、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等。然而,中小城商行业务却在短时间内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相对于不断拓展经营范围的中小城商行,变化缓慢的审计内容已经没有办法再满足商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小城商行对内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审计过程中,相关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熟知相关现代信息科技以及相关业务知识。目前,不少中小城商行内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相关审计知识严重缺乏。数量方面,审计相关人员仅占银行员工总数的2%左右,与国外5%的比率相差甚远。而这些寥寥无几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并不出色,有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现代信息科技知识不熟悉,业务知识面较窄,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实施有效性与严谨性,使得被审计单位有违规篡改工作资料的可乘之机。由于存在这些弊端,审计工作将不能迎合新形势下内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因此,扩充审计团队、提高人员素质迫在眉睫。

三、强化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面对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现在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只要认清现状,改正不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审理念,建立符合中小城商行实际情况的内审机制,就可完善中小城商行的内部审计。

(一)提高员工的认识,清晰内部审计定位

中小城商行加强合规文化培育,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广大员工了解内审工作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从而接受内审工作。通过大家对内审工作的认同,逐渐转变大家从排斥到支持内审工作,使内审工作更有利于开展。同时中小城商行要严格按照国家审计署、银监会及内审协会对内审的有关规定,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突出内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通过清晰的职责定位,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改进和创新内审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内审的独立性

首先账项、制度和风险基础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将逐步代替账项基础审计,将逐步向全面风险导向审计迈进。其次牢牢抓紧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软件开发管理必不可少,使银行内审有关信息传输网络化、审计过程电子化、审计工作管理微机化尽早实现。运用计算机实现信息管理和传递运用计算机的查询、数据分析;监督,监测、评价各分行及业务部门、支行、营业网点的风险状况,分析、预警并提出对策。较传统审计,节省了很多时间,也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在总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确立审计的内审垂直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内部审计章程来明确内审的地位;内审部门应从日常内控过程和被审计活动中分离出来,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整个内审系统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具有足够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审系统就可以在无管理层的干涉下自由执行委派任务、报告审计、评价结果。

(三)规范审计流程,提升内审效能

中小城商行通过制定内审章程确定内审地位,规范审计操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对发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内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现问题的后续跟踪,在台账上建立问题整改记录,使发现问题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提高内审人员的责任感,在内审工作中要保持独立、客观、公正,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加大对违规人员的处罚力度,加重对“履查履犯”人员的责任追究,保持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提升内审工作的效能。

(四)完善内审体系,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为完善内审的体系,中小城商行应按《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主动调整内审机构的职能,确保内审职能适应公司治理需要。为实现内审从监督模式向服务模式的真正转变,中小城商行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各方面审计的发展。目前,中小城商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着重加强对信贷业务、投资业务、中间业务和业务等的审计,注重对各业务操作风险等全面风险管理的审计,强化对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评价。为业务部门提供改进其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提供咨询,内审注重将财务收支审计与业务经营检查相结合,从经营环节中发现风险控制的不足之处,确保审计质量;审计报告不再是要单纯的发表意见,而要转变为向高级管理层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对于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给予相关培训、信息指导,学习国内外最新审计技术,学习完成后应进行考核,督促审计人员具有应有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为提高中小城商行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就需要一批综合业务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一是中小城商行应确立优越的条件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内审队伍。各中小城商行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好审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等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把关,将专业水平高、业务工作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内审队伍中;三是建立严厉的奖惩责任制,使审计人员始终严于律己,公正廉洁;四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确保他们按期接受专业培训或自学教育并参加专业知识考试,达标者方可上岗。

第7篇

【关键词】审计对策;沸腾壶审计模型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独立性、权威性。再者,推动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各级层次的内部审计师协会,由协会制定统一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准则可循。

(二)正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和性质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以监督为主。国际内审协会C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它主要提供两种服务即保证与咨询服务,保证服务指为了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构成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的审查证据的行为;咨询服务指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与范围通过与客户协商确定,目的是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三)采用杜邦沸腾壶风险审计模型

杜邦沸腾壶风险审计模型是美国杜邦公司创建使用的风险审计模型。这种模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审计对象是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公司在审计前将风险因素分为类,每一类定有不同的风险级别,分为高风险、敏感风险、适中风险、低风险。审计主体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审计,一般来说风险级别越高所配置的审计资源越多。这种方法用图形描述时呈壶状,所以人们称为沸腾壶法。

沸腾壶审计模型扩展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原有职能,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沸腾壶中有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是我国所没有的,因此这种方法对我国的内审工作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得借鉴意义鉴。传统内审得对象从时间上看是过去的事情,忽视了企业作为一个战略组织所面对的未来情况的评价。沸腾壶法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在原来内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风险的审计。杜邦沸腾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风险作为内审的对象,打破了原来的内审只关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四)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

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如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确立监事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工作容易开展。例如:鞍山钢铁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效果非常好。西方企业通常根据管理体制和业务内容,确定其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及其与领导层的隶属关系。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五)应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因此,在企业建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六)内审人员应具备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财政部的主导下,《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与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将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出台适合本身需要并能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了每个企业面临的难题,与之共同发展的是督促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实施的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这一法案值得引起我们对我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相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的角色不再仅仅作为监督者,正逐渐向控制者转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一直扮演着监督者的身份,但根据特恩布尔报告中的理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而是逐渐改变成为“确证和建议”,这一转变使得内部审计的内涵更加丰满,内部审计也被社会认可为增值性审计。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对企业各项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监督,为管理者提供真实独立的信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2.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也要相应发生改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要求审计计划与公司的风险战略紧紧捆绑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对风险的敏感性,通过对公司风险的分析,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并且审计计划牢牢依托于公司的经营计划。在当今中国,内部审计的重心还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管理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类别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有必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管理审计的不断进步,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在企业内部具有独一无二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其所代表的是管理者对下属各个部门工作开展的监督与考核,其在公司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外,内部审计部门直接从属于董事会,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在中国,有些公司并没有对内部审计部门引起重视,甚至将其与纪检等部门合并,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在制定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时,应对内部审计部门足够重视,其职能应高于一般部门。为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较好的方式是将内部审计部门从属于最高管理层,在企业内部树立权威,从而更好地保证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较多缺点

1.企业没有强烈的主动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一是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主动披露公司的内控信息,很多上市公司人员对内控信息的披露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未全面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所能达到的效果。还存在许多公司的管理层并不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理论,只是单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内部使用成本的控制过程。一个成功的上市公司应该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公司发展的必备事项,而不是去迎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外部的监管。二是基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公司在对自身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都会以经济活动的方式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是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的。但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能立即为公司带来收益,并且其产生的长远收益也没有办法直接去计算,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很多公司往往只看到产生的高额成本而放弃主动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强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上市公司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总会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信息披露的责任。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质量不高。一是上市公司往往很少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报出的会计信息往往并不能够公允地反映实际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往往有意识地隐瞒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信息。产生这种现状是由于企业并没有能够对内部控制产生正确的认识,不了解内部控制的披露原则;另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规定也并没有十分规范的条例做出要求,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的第七条内容未能涵盖内部控制缺陷的全部内容,还需完善。但关于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这就会使得内控信息的披露存在缺陷和不足,影响报告信息的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所披露的信息可用价值不高,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此外,不少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往往偏重于某一特定的方面进行披露,更有甚者只是简单介绍自身的内控制度,并没有任何深层次的信息,这就使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无任何意义。3.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在现有的制度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准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各种理论不健全,研究的层次不够深入,并且有很多理论借鉴国外,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都导致没有出台一部具体明确的制度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信息时可以有选择地披露。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不强,并且所披露的内容也只是据研究规范要求,这些信息也达不到信息使用者对其的需求,披露的信息报告只是应付监管部门的表现,实用性不强。所以监管部门应尽早出台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制度。

三、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1.内部审计需加速发展职业化。我国内审协会早在1998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考试,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将近有八千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内部审计师的资格。但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在全国有数十万人员从事各种内部审计工作,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较为缓慢。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际内审师考试的队伍中来,推进了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2.我国需重视内审人才的培养。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要求内审协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内审人员的资格考试,并编写了与考试相对应的教材,这是培养内审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内审协会也应从长远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高素质的内审人才。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课程已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但没有涉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培育人才应具有远见以及前瞻性,开设相关课程并组织考试,通过考试后取得内部审计的专业学位,这样会更加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3.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是要加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使企业能够深刻认识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发展利益,从而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作为企业也应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培训,提倡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当中,使其深刻认识到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由于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控信息的主动性不强,并且对披露的内容理解有偏颇,这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公司的看法,如监管机构可以进行优秀企业的案例展示,并对其进行公开的表扬,予以一定方面的优惠政策,树立标杆榜样,使其他企业认识到良好的内控体系可以有助于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2]陈汉文,等.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J].会计研究,2005(2).

[3]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4).

[4]谢志华,崔学刚.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