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6: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第1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 教学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8

Teaching Reflections Cau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of

Humanities Scholar's Historical Mind Map

ZHAO Xiaope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feng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Mind Map" applies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can effectively solve multifacete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solve; meet the "teaching one" line of pottery requires educational theory and quality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culture; more important is to remind teachers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its own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new sciences education learning ability to maintain sufficient choice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learn the times, mastery, and use it as the real needs of long-term adherence teaching ideas and concepts.

Key words mind map;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苏州市文科状元梁嘉莉的历史复习笔记―思维导图经报社免费推出后,立即成为近千名学弟学妹争抢的宝贝。当年的这个重磅新闻,促使我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1)“爱上课,怕记忆”是历史日常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历史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教会学生以史为鉴。但是如果真正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历史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它丰富的内容,常常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它纷繁的头绪,往往又给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带来记忆上的难度。因此对学生来说,“爱上课,记忆难”已成为初中历史日常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如何及时解决好“只撒网,难收获”这个教学难点,也已成为历史学科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历史学科参加中考,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历史参加中考,学生、家长、学校对历史学科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和要求。根据统计,2014年苏州历史中考包含了28个单元、64个知识点,分布于6册书中,加上相应的图片、表格、地图等,需要复习的内容十分庞杂。同时这两年的历史中考已明确反映出考察基础知识点和归纳分析能力并重的趋势,学生普遍感觉“题目越来越活了”。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够努力吗?不是。从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很想把历史课学好的。调查发现,问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方面:由于初一初二许多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薄弱;进入初三后,又因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校重新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其学习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虽然过程辛苦,付出很多,但收效不大,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零散,知识体系模糊,解题能力不稳定,理解运用能力不足等负面问题。所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对于中考所推崇的“知识与能力并重”理念的完全误读和背道而驰。

(3)新课程强调教学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陶先生告诫我们:“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新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历史教学“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为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探索指明了方向。特级教师任小艾也说过:“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了你,学得就更好!”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逐步炼就在复杂社会学习生存的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思维导图正是以思维学习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是实现该目标的理想方法之一。

2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1971年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效的思考训练工具。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左脑的逻辑、语言、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象、色彩、空间、想象等各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转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制作非常简单,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等各个领域。

初中历史以时间、事件为主要线索,以编年体通史为编排特色,十分适合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以八上第三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用思维导图可以首先鲜明地突出历史事件的主干(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该主干的三大分支结构(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及影响;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连接线或符号连接可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3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3.1 理清结构,培养兴趣,提高日常课堂效率

陶先生主张学习要有兴味,认为“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理清新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在导入历史新课时,教师可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解内容的基本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讲解阶段,学生就可以不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根据思维导图的逐步推进开展思考,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从而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小结部分,教师还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理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在板书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将新课的层级结构进行直观地归纳和总结,形成清晰的新知识构架;甚至可以加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等图案,直观有趣,便于理解,从而最终解决学生平时“爱上课,怕记忆”的教学难题。

3.2 把握全局,掌握规律,指导学生归纳复习,把书读薄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教会学生“把书读薄”的重要手段。“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初中历史的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原理,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内在规律,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链。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时,可把一个事件、一章节、一本书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节点,然后分级汇聚,连点串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如何提炼概念节点,把握不同章节、单元之间的关系连线和层级结构,从而使知识轻松凸现,历史书越读越薄。如在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时,涉及到九上第四、六两个单元的内容,可用以下“葡萄串”图(图2)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

图2

3.3 积极参与,适当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陶先生指出“平日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到,也就一无所知”,“知识是要自己像开矿那样去取来,取便是行”。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学会自主学习技能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上,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是把事先做好的“思维导图”教给学生。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自主总结等多种活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已积极思考、制作、修改、分析思维导图,教师从中适当点拔,把握总体方向,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以“古今中外的改革”专题复习为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为主干脉络尝试去寻找、总结相关知识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对思维导图的修(下转第122页)(上接第99页)改、协商、再设计的往复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成就感,并实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进一步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改革的类型、原因、目的、领导力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多方面展开规律性的总结分析和深刻反思,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尽快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图3

4 结语

“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促使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开始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课堂,不但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多种问题,而且符合陶行之“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我们教师应特别加强平时学识修养的积累,对当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潮流、新方法要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取舍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海纳百川,融会贯通。陶行之先生告诫我们:“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正是我们当今教师真正需要长期坚持一种思想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博赞著.大脑使用说明书――思维导图丛书.张鼎昆,徐克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时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71-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已长久根植于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理想中。我长期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较大,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所带的七年级参加市期末统一考试,年级均分62.99,与市区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深切体会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下学期一开始,我在本校七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历史的学生达91%,但是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只有63%,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原因有:课程内容单调乏味;与现实生活脱节;虽然上了不少历史课,但对身边的历史却一窍不通,不喜欢每节课都小测等。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我采取了措施,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前面提到的七年级学生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区期末统一考试中,年级均分70.51,居区属校第一名,其中两个班级均分超过76分。以下是我对提高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做的探索。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简单的教材“复杂化”

新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只有主要历史事件的基本骨架,缺乏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和精彩细节,而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具体性和综合性,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必然觉得枯燥无味,我认真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对课本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特别注意增加关键史料、图片、当事人的真实情况,让过程更精彩,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故事性。例如讲到玄奘西游时,我增加了玄奘“偷渡”出境的惊险、西去路程的艰险、在天竺游学的细节、回国在大雁塔译经的努力,“重播”了一遍当年玄奘西游的经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临其境。当然,决不能为了讨好学生的“故事欲”而滥讲故事,应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处理,收放有底,这样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亲历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我特别喜欢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拍摄所到历史景点的图像、视频,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播放。如上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拍摄的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影像资料,把自己旅游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请到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发言。同学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对紫禁城、明长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到位,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拓展,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二、把历史课与时事联系起来

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只重视课本重点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不能贴近生活。如果能在课堂上适时引进时事热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家夏D尊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引入现实生活的一些事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上郑成功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台湾的历史资料,以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立足现实,对两岸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追本溯源,从三国讲到结束,所列举的材料远远超过课本内容,由于本地区地处侨乡,很多学生都有亲属在港澳台,学生对两岸的关系各抒己见,表现出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期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既系统地学习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锻炼了收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创新精神和个性的特点,使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引进时事,要立足教材,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面对所有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加以评价。

三、把地方史引进课堂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地方史的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地方史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2]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对家乡的历史不了解,造成对历史的隔膜感,觉得学习历史跟自己关系不大,忽视了历史学习。为了弥补教材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特意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例如讲到的时候,除了重点讲教材里林则徐、关天培的英雄事迹外,我还着重介绍了本地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抗英事迹,讲到明朝,我增加了明朝时期本地历史人物蔡复一的政绩,介绍了蔡复一与本地著名小吃“薄饼”的关系,还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了蔡复一故居和孔庙,讲到郑成功时,介绍了厦门演武小学、演武大桥与郑成功的渊源,并带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鼓浪屿皓月园参观郑成功的塑像等等,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甚至触手可及,从而亲近历史,热爱历史。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我邀请本地的地方史专家到学校开讲座,系统介绍家乡的历史,鼓励学生听完讲座后再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历史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在教学中适度引进地方史,对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历史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地方史主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过多过滥地使用地方史进行教学是没有必要的,可能还会喧宾夺主,淡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应适可而止。

四、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宝贵思想文化遗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可见,学会评价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评价过于简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刻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8课详细介绍了郑成功的经过,但对郑成功评价只有一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没有对的意义进行评价,影响学生对的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点,我增加了对郑成功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述:“郑成功捍卫了国家,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通过对郑成功这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郑成功的历史地位和他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教材对历史经验教训甚少提炼,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3课介绍了宋元文化的科技部分,教材仅仅限于对宋元几个科技成就的介绍,没有总结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使得教材内容略显单薄。在上这一课的时候,除了介绍教材里的科技成就外,我着重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宋元时期科技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内容归纳出宋元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宋元时期国家相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2)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3)宋元时期重视教育,培养了科技人才;(4)宋元时期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5)宋元时期民族融合,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广泛的文化交流;(6)对前代科技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引申到今天我国要发展科技,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怎么做这一问题上来。通过这样的归纳提高,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对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比较清楚,也能更好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课堂上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材料题解答非常有帮助。通过课堂上加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树立学生对历史的判断准则,使之成为欣赏并追求真、善、美的人,同时升华学生对历史的认同,使之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4]

一学期来,我力求每堂课都让学生有认知收获和历史感悟,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点;通过把时事和地方史引进课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加强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的这些探索,提升了历史能力培养的效果,更促进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良南.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

[2]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第3篇

一、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授之以渔,从以下几方面开发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原因、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拓展探究,挖掘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2、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失败,直接原因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3、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4、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三、 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

1、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也可以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2、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3、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循序渐进, 开发学习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在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造力的开发训练:

1、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2、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假设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不告密,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第4篇

【关键词】简洁生动诙谐幽默启发性高效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和基本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对于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与标准,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年代久远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记得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要简洁明快,增强有效性

简洁的教学语言才是最优美的语言。因为语言的简洁才会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不拖沓冗长,不令人乏味,才会使学生从繁冗的教学内容下解脱出来,有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吸收,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与空间。文学家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所以,在一节历史课上,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授课,则会使课堂节奏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六项内容,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联姻;(5)用汉制;(6)用汉礼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得准、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养成了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简洁的语言不仅优美明快,而且提高了效率。同样的事情,如果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既能赢得时间,也能节约能源,还会最大限度地赢得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思想因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而活跃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学语言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所取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在讲解齐国文化时,就可以插话说,如今大家为“中国足球,何时出头”而焦虑,可是在历史上,中国早就因为足球而名震天下了,齐鲁大地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人已在玩“蹴鞠”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为拓展的知识感到惊喜,还会促使他们深思。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但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象清澈的溪流,浪花翻滚,生动欢快,时时刻刻能碰撞激发出知识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照亮,把课堂的气氛点燃。而刻板、呆板的说教,像一潭死水的课堂语言,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生动的历史课堂语言,不在于追求语言的形式上,而是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这既需要教师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充分的备课,多方面涉猎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于历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语言要诙谐幽默,富于感染力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沉闷、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秦汉文化中的“司马迁与《史记》”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按照惯例,当朝人一般不记录当朝史,而司马迁却敢于秉笔直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你们说司马迁“猛不猛啊,直接敢说当朝老大的对错”,学生哈哈大笑之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一重点知识。借助于幽默的语言,会使历史教学变得轻松、快乐,又趣味无穷。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已不仅停留在对内容记忆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内容深度的认识上,恰当、幽默的语言会具有日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需要增强幽默语言的运用,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语言要富于启发,诱导思维拓展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拓宽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认知能力。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曹操的军队分别是作战的一方,为什么相距仅八年,会一胜一负截然相反呢?再如,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设置这样的疑问:“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及时释疑解难,拓展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师,要生动鲜活地再现当年的历史,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至关重要。因此,一个优秀的、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自我训练,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才能做一个课堂生动、学生喜欢、教学相长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第5篇

一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工作总结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知道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0最新【5篇】,欢迎阅读!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时光荏苒,转眼一个年度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年度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5篇工作总结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一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三、第二课堂、信息技术兴趣组教学工作

本学年认真开展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中每班选出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组建成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利用学生活动时间对其进行信息技术特长培训。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学校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教懂教会。一学年下来,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

由于时间关系,目前大多数教师单?a href='//xuexila.com/pu/' target='_blank'>乐谱鞫嗝教蹇渭褂幸欢讯龋虼烁餮Э苹疃璧目渭夹枰依窗锩χ谱鳌N私淌Φ亩嗝教蹇渭谱鞯糜猩猩P枰ù罅ζ檎一蛑谱鞫嗝教逅夭模枰欢系赜虢淌薪涣鳎拍苤谱鞒龈咧柿扛咝实亩嗝教褰萄Э渭6杂诓糠帜芏懒⒅谱骺渭慕淌ξ医辛讼感牡闹傅迹镏墙饩鲋谱髦械囊恍烟猓锼切薷淖约旱目渭箍渭辖萄Ч媛杉敖淌Φ慕萄肮摺?/p>五、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以上是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有更大的进步。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本人任高三(180和183班)的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

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周测的进行,月考加强。

4、强化学生复习资料:《名导学师》的知识梳理。

5、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

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11、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1、学生所获得知识并不多,许多知识点出现遗忘,学以致用的能力没有达到。

2、优生的成绩未有很大的起伏,文(180)班的朱__、莫__(183)班吴__,叶__、向__。

等同学的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这些优生得分主要在选择题,对非选择题学生对问题,思路把握不准,有时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3、中等生成绩都没有办法突破,其实许多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复习是没有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是被动的接受。

4、差生成绩一样持平,基本上非选择题是空白卷。

只是乱填选择题。许多知识点讲过几次都没有办法作对。

三、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

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

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教师本人作题量不够,以致作题的能力质量下降。

因为题量不够,很难站在高考的高度进行复习。所以高三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拟题的演练。

5、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6、复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屯中教师的复习交流,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屯中教师刚好是我刚毕业时的师傅,没有和她的交流学习是今年复习的一大失误。

但与海口一中教师黄选英老师的交流与沟通稍多些。

四、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例26题,27题,等回答错误。

2,申题不清,例1题,5题,8题。

3,答题不规范,例26题,28题,没有条理性,答题不规范,答题不全面,失分较大。

五、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针对性,追求有效性。

教学追求有效性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每复习一个专题之前先提出教师自认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给学生作答,从而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漏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答则细讲,和引导。多数人能够作答则少讲,少练。

(2)运用电子表格做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表。

此表的构件有利于了解学生抚恤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表中的反映情况帮助学习补充不足的知识,掌握了则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那么学生的基础打的是非常扎实了。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的衔接,从高一就要树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要对高一、二年级历史教师多听课交流,使他们所教的内容有目的性,兴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时在科组内反馈,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3、自己也要多看书,多作题,提高作题的质量,特别是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作题的方法和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应付高考中的试题,高考中的题目不可能出现平常练过的试题,只能是相类似的题型,因此教师提高、掌握、探究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今后任教高三历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读一些史学著作,加强对古文的阅读,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5、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

6、注意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构建自己史学横向、纵向体系。

7、每次月考测试必须增加题量达到高考的题量,以通过考试带练,以便早点适应高考试题。

8、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细到第几周复习到哪一课。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会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4、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

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3本人教龄已有15年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

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

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

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

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积极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

7、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

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坚决不搞有偿家教。没有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更没有乱收费的行为,严格按照“五规范”和“十禁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8、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自查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一名无愧于教师称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4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__年期末结束的时候,作为七年级政治学科备课组的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本备课组的两名同志也可以相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也可以比较欣慰的等候自己成果来临。一年来,我们教研组的两位同志在七年级的直接领导下,尤其是得到我们整个政治教研组同志关心和帮助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七年级政治教学任务,现在能够向学校交上合格的答卷。在本学期尤其是本年度的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按照以往的惯例,也是按照学校工作的要求和安排,特作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安照我们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除了参加校政治教研组的公开课研讨外,我们备课组也开展了教改试验课,我们的试验课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验课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拟定教案,课后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体情况基本达到目的。除了开展试验课外,平时备课组老师之间也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听课活动,本学期每人听课都不少于18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我们积极采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青年老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互帮互学,积极探讨课件的制作。

三、做好单元过关测验。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写出检测分析报告交级部。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单元的检测分析主要包括:

(1)各班的A率B率C率D率。

(2)卷面得失分情况分析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突破重点问题的的方式。

(5)学困生帮扶措施等。

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补救。本届初二学生政治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学困生提高政治成绩,我们制订了补救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困生是否过关为标准,二是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利用下午小组合作研讨时间由任课老师集中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学困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都是老师们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不计报酬的表现。

五、我们积极参加区教育科研所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从来没有迟到也没有早退,而且认真做笔记,并且在会上积极发言。我们的目的是比较的简单,既然是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的活动,我们就得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六、今后的设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2、转变教学观点,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

3、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展课堂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培优转差有成效。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现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政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

进行“研究型备课”。以教材、学生、教法、教具作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加强对知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而且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的组织教材,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作业的布置上,不局限于重复性问题。而是注重课外小试验、小制作、资料的查阅和搜集等。布置的作业及时的检查,并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乐趣。

3、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精心分析、讨论,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对于尖子生的培养,采取“带研究生”的方式。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课下,精选一些竞赛题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中,我积极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诸如兴趣教学法、交互探求法、情感交流法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巧妙组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显得更为重要。

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学期,我所教九年级(64、65、66三个班)的政治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期末检测取得了较好成绩。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给学生创设质疑、调查、动手实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不经意间,一学年很快就过去了。开学时面对这届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校的高要求,我感到肩上的担子特别沉重。现在终于结束了,后面还有个不长不短的暑假,可以喘一口气,停下来写一个工作小结。

因为自己身上的问题很多,所以一直不敢做自我小结。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本该经常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人才能进步。我先指出我自己的问题是明明内心知道这件事不对,却还是去说去做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普通人和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人之间的区别吧。还有个致命的毛病是不会装糊涂,什么事情总要搞得很清楚,其实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可能搞清楚也不可能完全公平正义。

当然,我在各方面也有相当的进步,除了上面认识上的进步之外,我特别注重自己平时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该说的对象,我放在心里面。同时,我知道一个人在工作上不可以马虎,我严格无条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一年没有迟到早退现象,这是做人的本分。教书育人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中心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遭到什么挫折,哪怕是别人的冷嘲热讽,还有周围同志的误会(有时候我会瞎说,虽然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还是有,懂我的知道其实我什么心眼也没有,我只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我从来不追逐名利),总之,我挺过来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三政治中考成绩获得历史性突破,我虽然只是配角,但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的教学工作,这学期我着重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反对题海战术。加强培优补差,对于政治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经常补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设计相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分析威尔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学好政治,从而使整个班级政治成绩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