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常规

初中音乐课堂常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6: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音乐课堂常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音乐课堂常规

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策略

一、我们的音乐教学为何“难”开展

让我们的音乐教学难开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青少年的心里特征。初中,是学生的少年时代,这个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少年”幼稚与成熟并存,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展迅速时期,令人烦恼又充满希望,一些学生情绪不稳定,具有叛逆性和闭锁性。他们开始非常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别人如何看待、评价自己。因而会有“自保”的态度,不愿当众表现自己,显出一定的“闭锁性”,这些生理和心理发展快的学生就没有了儿童那种幼稚天真活泼的性格了,他们对音乐课中的表演这个环节已经没有兴趣,认为那很丢脸,在音乐课中也不愿唱歌,不愿举手发言,担心自己如果回答错了或唱不好,同学会笑话自己,有损自己的“形象”。如果不正确对待,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更加封闭自己。中学生一般对“面子”的问题都看的很重,稍有不慎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这时很可能出现反抗心理,也称“逆反心理”,他们觉得你让他表演就表演很幼稚很丢脸,有了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会与你背道而驰,而且会一个影响一个,从而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老师不改变对他们的要求只会造成师生间的不愉快,因此,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改变教学方法:

二、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

目前初级中学使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实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至今内容都没有更新和增加,在内容上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初中学生音乐的需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音乐也在发展,多年的素质教育已经让我们的很多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和基础,没有学习音乐的孩子他们也可通过电脑,电视,市场上找到他们喜欢的音乐,有了他们这个年龄喜欢的音乐类型,所以,初中音乐教科书的音乐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以更新。歌曲教学的内容的更新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在保留音乐教材中传统经典歌曲的同时,每单元要增加选学歌曲的数量,并要有完整的曲谱。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唱他们想唱的歌,提高学生的歌唱热情,音乐课才会有他们真诚的歌声,这样你结合歌唱的要求,音乐知识的讲解,他们就会更能接受。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要保留原有的经典作品,更要根据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既要保留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还要有现代的流行音乐,时尚音乐,不要总给学生旧的东西。可以增加一些当代有名的音乐天才的作品、表演,是学生平常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的,听到的,近距离的。从现实生活中去了解民族的东西,先让他们愿意接触这些东西,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再指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这些音乐,拓展初中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常规更是让音乐老师感觉音乐课“难”

说实在的音乐的课堂纪律实在是不好维持,特别现在的学生对流行乐坛的羡慕!无法描述!他们总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或者是说话课!作业课!唉……有时候真受不了。这是音乐老师很普遍碰到也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里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音乐课不用考试,不影响升学,没有很明确的要求,学多学少,学与不学没关系的思想有直接关系。其次,既然是常规,是一种行为习惯,音乐课学生的自由、放松行为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从小学开始就要被重视,因为教学都有一个连续性。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要使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就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为保证。音乐课也不例外。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对学生常规要求必须从小学做起,要让学生明确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一样要守纪律。而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学习评价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才知道我的老师对我有什么要求,我要怎么做,音乐课是快乐的轻松的,但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性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形成一个不同学科的规则来要求学生。从小抓长期抓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硬件跟不上,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造成音乐教学“难”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氛围;原则;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使音乐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应当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就是老师通过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深刻了解音乐学习内涵。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应当实施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一、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兴趣是学生学习好音乐科目的重要前提,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调动课堂氛围。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老师应当善于运用音乐之美、音乐的旋律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进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只有老师从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上进行思想转变,才能够有新的教学思路,进而调动课堂互动氛围,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完善教学方法

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一定之规。音乐课的教学创新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要敢于去实践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老师应当多对学生进行启迪式教育,要善于让学生去掌握音乐的节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音乐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聆听,其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现在应当打破常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老师去解答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如让同学们对音乐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分组展开谈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把全部的学习内容全盘托出,有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们去推测想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老师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的音乐知识,要比老师直接进行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一言堂、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整节课堂都是音乐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专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和掌握学习方法。老师应当从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应当从观众变为演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传授不单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更加有生气。音乐本身是让感觉到快乐的艺术,而学生接受音乐熏陶、学习音乐表达技巧、感受音乐魅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规律。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简单有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打破常规,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也乐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精心设计音乐教学内容不是指老是盲目的把深奥的音乐知识放在课堂教学中,而是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围绕既定环节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孤立的、专注课本的情况。音乐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环节,老师应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对象。在课前老师应当多多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料,进行有效备课、有的放矢,除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以外,老师还应当将自己的教学视野放在课外知识中。老师可以考虑筛选一些有益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内学习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孩子们的学习视野。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形象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的有声、有色、有形以及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屏幕的内容以后乐于了解到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故事,让学生触景生情,进入音乐意境。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形象化、具体化、新颖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而一些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文字、图像等直观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更乐于接受又唱又跳的歌舞学习形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音乐中的乐理知识、节奏放在多媒体演示中,能够帮组学生从厌倦的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唤起孩子们参与音乐练习的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亲近音乐。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悦耳的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旋律动听、富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学生以及老师的演唱刻录成光盘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来。现身说法的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与音乐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最终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海滨音诗”第一课《大海啊故乡》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让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老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如“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通过这些语言互动,提升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孩子们去想象大海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教学目标的围绕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原则。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活跃课堂氛围,设定有效的、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坚持几个原则,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能力。具体点来说,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当从这一理念出发。整个教学目标应当进行层层分解,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合理的、可操作性的小目标,每一节课去实现一个、两个小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过程融入每一个小目标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时,首先应当设置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其次是设置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最后让学生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三)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音乐课堂教学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音乐艺术的兴趣,目的在于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去亲身主动的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加以理解与掌握,才能够让学生创造性的掌握音乐知识。情感以及音乐审美是音乐审美参与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当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体验中。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老师应当运用语言魅力的引导,诱导学生参与音乐作品情绪思维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让学生形成在欣赏音乐时的良好习惯。中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想象力却很丰富,老师应当善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这是保证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锦绣江南”第一课《无锡景》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增强学习体验,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提升教学效果。

(四)积极实施科学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以及评价,科学恰当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师应当把握时机,及时、有效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如果用欣赏的眼观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以更加主动、更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达到评价语言的灵活运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语言评价应当是多样化、多层次性、有针对性的,应当将具有激励功能。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应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三、结论

总而言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强化师生互动,不仅仅需要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老师应当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内在的情绪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听得懂每一节音乐课,增强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家萍.初中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 2010,(09).

[2]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3]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第3篇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

1、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内在联系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承载思想情感、寓教化于娱乐的作用,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声波经听觉器官的传递,有规律地刺激大脑的神经系统。而不同风格的音乐会使欣赏者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进而对人的情绪和思维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与优美的音乐接触,会让人在美的感受中不知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世界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颁布实施的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把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首定位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充分肯定了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等。近年来,德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相互融通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人们从不同视角阐述了音乐美育的德育意蕴,认为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实效,拓展音乐教育的内涵,实现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应在音乐教育中设计基于德育的音乐教学活动,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德育的手段,把德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目标与任务,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

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创新教育方法是初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关键。在当代多元化的背景下,注重丰富授课方式,增加具有时代特征教学内容,弘扬民族音乐的个性魅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接受德育教育。

通常,音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当前初中生所经常接触的音乐类型来看,这些音乐大多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健康的思想和生动美好的情怀。如深受中学生们喜爱的《长江之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峡情》等歌曲,要么表达的是对伟大祖国和民族文化的讴歌,要么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些满怀情思的优美旋律无疑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国家和民族、对秀美山河及广大人民的热爱。同时,很多初中生接触的音乐中都会涉及到民族乐器、古典诗词和地方音乐?这些音乐中包涵的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和社会知识,不但能帮助学生们了解历史、体悟人生,更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其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的能力。总的来说,音乐的感染力,尤其是它对学生们稚嫩心灵的震撼力是不容忽视的,而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可以作为初中生德育教育媒介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音乐教育发挥德育功能与价值的影响因素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很早就已经被人们所意识到了 通过音乐教育来提升初中生德育工作实效的做法在今天已不鲜见。但是,在这一做法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以音乐教育为载体的初中生德育教育依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实施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实效性和教育环境等方面。

1、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缺乏重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确实较以往而言得到了更多的发挥,但总体来说仍然有很大的进步和上升的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不少教师难以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重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课堂参与正视不足,音乐教学中涉及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它对音乐教学是否发挥出好的德育教育功能也不太在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无疑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音乐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也是发挥音乐教育德育功能与价值重要保障,部分教师对初中音乐教育的教育使命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他们将音乐教育视为单纯的审美教育而完全忽视其德育教育目标。这不但使德育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失落,更让音乐审美教育本身缺少了原本应有的思想深度和感化力度。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下,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功能大大弱化,初中音乐课的娱乐化特征、去德育化特征日渐显现。很多教师过分强调所谓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活动方式的选择上不够审慎、搭配上过于失衡,太过倾向于玩乐。这种形式的音乐课虽然因其轻松的特点而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却其实是对学生音乐教育机会的一种巨大浪费,学生们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没有得到科学、优质的引导。

2、初中生自身存在制约音乐教育发挥德育功能的因素

制约初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发挥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在国内,初中生的音乐基础往往不够扎实,对音乐情感和美感的领悟能力较为有限。这无疑严重阻碍了他们对音乐教学的德育感悟。在某些地区至今还有一些音乐教师认为初中音乐教学的含义就是给学生们放音乐或教他们唱歌。学生们当然也非常适应这种不作为或者说简单作为的音乐数学模式,以至于当他们真正接受基础乐理和音乐赏析教育时反而会因为音乐知识本身不可避免的理论性而对音乐课产生乏味的印象。但事实上,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正是他们所需要却又奇缺的。在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跟上现实需要、难以达到既定标准时,不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受到制约,音乐教学本身的成效也容易受到质疑。

3、音乐教育中发挥德育功能的教育实效性偏低

音乐教育发挥德育功能和价值的实效性,取决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物资保障、财力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信息保障等条件。合格的音乐师资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障,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德育功能和价值取决于执教者的积极主动性和业务水平高低。音乐教师懂得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等,都能极大地提高德育功能和价值的教育实效性。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不同地区的音乐教师实力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由于受到音乐师资岗位编制不足、教育财政投入有限、缺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使音乐教育中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偏低。有待各级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从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德育实施主体的业务水平、音乐与德育教学内容整合、学校德育评价制度等方面为切入点,从经济上、制度上、师资专业发展上等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推动音乐教育中实现德育培养的目标,切实增强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对加强初中生德育的影响

教育环境是对教育效果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因素。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会或多或少地制约教育成效。教育环境因素分为显性教育环境和隐性教育环境,教育显性环境是对教育成效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因素,如教育方针政策、教学硬件条件、教育管理水平、课程的设置、教材选用等;教育隐形环境就是对教育成效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如施教者的教育意识、校风、班风、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教学氛围、校园氛围等。

从音乐教育外在的环境来看,学校音乐教育环境对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趋于弱化,其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错误的观念,音乐课程设置中开课率不足,音乐课程安排中音乐教学缺少德育观念,学校或家长忽视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或支持力度不足,校园音乐文化的欠缺,没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等。从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看,多元化全球化的音乐世界对初中生产生影响,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赏心悦目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避免不健康音乐的泛滥制约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

三、创新音乐教育模式提升初中生德育工作实效性

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课的常规流程中。比如音乐课开始前,学生们进入教室就坐并和音乐教师相互问好,这一系列动作的展开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站、坐、行、声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意识和文明举止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感受,给他们音乐表演和抒发学习心得的机会、引导他们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展现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教师们还应当要求台下旁听的同学认真欣赏、客观评论、细致借鉴,帮助他们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学会真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懂得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

其次,要深入地发挥出歌曲教学的德育媒介功能。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功的歌曲教学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还能让他们在歌曲的情感中体悟人生百味,树立起更加正面、更加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健康科学的审美趣味.,在初中生的歌曲教学中,要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形象为重点,并借用歌曲的编排、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自然、国家、人民的热爱。同时,要善于发掘歌曲中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展开以歌唱祖国、歌唱家乡为主题的歌曲的教学,并积极地进行相关讨论。比如在教授予家乡有关的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讨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特色,表达出家乡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再说说家乡当前发展的不足,引导他们将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转化为家乡作贡献、负责任的动力

最后,还要将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渗透到音乐赏析课中。音乐赏析是一种较深层次的音乐审美活动。它以视听为主要方式,以乐谱分析和资料阅读为重要辅助手段,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赏析内容,能充分调动起赏析者们的艺术想象力,从而达到感悟音乐精神、体会艺术真谛的目的。也正是因为音乐赏析能够与人的心灵发生深度的联结和互动作用,这使得它被视作为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施的一个有机媒介。通过在赏析中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主题、风格、形式等方面的深度理解,学生们既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对美、善良、正义、积极人生的由衷向往,为德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音乐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

虽然音乐课堂是以美育德的主要平台,但音乐课外活动的德育功效同样不可忽视,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外音乐活动是课堂音乐教育的扩充性延展,也是一种更具趣味的变体。课外音乐活动因其实践性而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喜爱。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德育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而这一点同样得益于其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国内各中学针对初中生的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是团队表演,像民族小乐队、合唱团、铜管乐队等的都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它们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演奏和演唱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给他们以审美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升华。但是,若想要取得切实的德育教育成效,这些常见的课外团队表演活动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第一,无论是演奏还是演唱,都应当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好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情感饱满、主题积极健康,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升华情感、净化心灵。同时,好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资源。演出中,学生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中,更加能对音乐中的积极力量产生共鸣。此外,在团队表演的排练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守时守纪、相互帮助、彼此配合,让训练的过程同样成为他们提升德育水平的机会。

3、将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

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校园音乐文化的德育功能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其实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能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道德理念等方面对初中生们施以正面的引导。这种引导虽然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但其功效却是不容质疑的。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多在细微之处,细节既是它的提升空间,也是其展开的难点所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要坚持课外音乐的播放。大多数中学都有校园广播站,但坚持运用广播站为学生们播放课外音乐的确很少。其实,校园广播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首美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增长音乐知识、消解学习中的压力与疲劳,更能让他们置身于一个美好的环境之中。使他们认识美、了解美,由对美的向往中获得真与善的体悟,从而形成有利于德育教育展开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觉悟。

其次,要深入地利用好校园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在国内普通家庭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男女老少,即便是还未成年的初中学生,很多人都能较为熟练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且由衷地喜爱这种信息交互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利用校园网络加紧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间接服务初中生德育教育对学生们来说算是投其所好。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向学生们推荐优质的音乐作品,并提供这类作品的在线赏析和免费下载。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快乐时光、增加他们对学校的情感;二来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好的文化、积极的精神更深入地包围他们。

此外,学校应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音乐兴趣小组和艺术社团。受到当前课程设置的影响,初中生每周的音乐课时数有限。学校、班级可以因地制宜开辟与艺术有关的活动场所,开展具有艺术鲜明特色、吸引力强的音乐与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个性特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社会的德育资源,建立家园协作德育模式,并同所在地的社区、艺术团体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艺术与德育教育网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第4篇

【关键词】欣赏 改革 音乐

从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来看,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得到了重大发展,音乐欣赏课教学也随之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一系列知道音乐欣赏课的书籍和教材的引进、出版发行,大大丰富了教材,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音乐教学计划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有音乐课却没有音乐欣赏课的局面,确立了音乐欣赏课在初中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初中音乐投入的加大,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以及音乐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使音乐欣赏课的到了一定的促进。

1.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乐曲本身着手。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节奏是音乐最重要最原始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的生命。对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十分强调从节奏入手,所以节奏训练和律动练习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传统的节奏训练只能依赖在嘴里念“哒哒”声,或手打“啪啪”声来练习,这种枯燥、机械的节奏拍打训练,往往脱离音乐,忽略了对音乐节奏的整体感受。并且因为随意性较大,所以稳定性也就不够。这也是随意性较大的钢琴常犯的毛病。现实中有好多钢琴教师的节奏不稳定,甚至出现强弱拍错位的瑕疵。由于电子琴自身存储着百多种具备自动伴奏的包容各种音乐历史风格和多民族风格的节奏类型,效果丰富、音响动听,能让学生形象地直接地深入地理解该音乐的内涵。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学生不仅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2.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做好初中领导阶层和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初中音乐欣赏课,从而,重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和教学;加大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使初中音乐欣赏课在初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而这种教学也并不一定要发生在课堂上。比如:有些学校有自己的广播站,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在课余时间定时的播放一些适合初中生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些学校具有礼堂、大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和环境。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社会在发展,现如今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追求的。初中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打破陈规旧习,摆脱传统的思维束缚,在新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能力、调动自主能动性等,是每位师尤为关心的话题。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运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能陶冶情操,促进人际交往,也能促进社会与民族进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一线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人在创造过程中逐渐凝聚而成的一种气魄与胆识,是初中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更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要潜移默化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

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师生共享音乐的快乐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如在上音乐课时,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具体做法是:从培养师生之间的融洽感情开始,自由排列座位,可以围成圈而坐,也可以撤掉桌椅,拓展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随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边唱边跳;教师可变高高站在讲台上为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这样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亲近感。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重视让学生歌唱,忽略对音乐本身素质教育、审美观念、情感教育等的渗透,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因此,在新背景下,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者、组织者,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建和谐的班集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教学方法有很多,如直观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教学等。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乐音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轻松愉悦的教学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是外部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发展创造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勇敢地去探讨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尊重学生。并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有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一至两种乐器,而孩子学习了乐器都想展示一下,因此,教师可借助音乐课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兴趣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由于年龄有限,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还很欠缺,很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在情景教学中自主地学习音乐,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还要鼓励学生对歌词内容、节拍等进行创新。

六、情感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美,这种体会是以聆听、表现和创造等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音乐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一门艺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音乐。这就意味着,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入手,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听辨、比较、想象、联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第6篇

今年4月,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掀起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经过紧张的听课、评课之后,身为多年一线教学的老教师,我感慨良多,心头久久回味。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凸显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一堂课上,围绕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等,是年轻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年轻的教师观摩了如何构建初中、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如何创设浓郁的课堂艺术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突破难点、知识版块的衔接、知识的拓展与研究等,真实体验了驾驭课堂的不同表现。

二、亮点评析

追求自由,是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一。教学中,教师能扬起爱的风帆,解放个体,充分发掘自己的专业优势,并能够用心去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整合。能够萌发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过程的意识,比较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思路较为开阔,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科知识渗透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驱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显示出年轻人教学的青春活力。具体表现为:

1.导入新课形式新颖。A教师出示一段电影《聂耳》中的精彩视频片段,并以欣赏示标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欣赏。接着师生对话交流,简洁明了地揭示新课题《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从其代表性作品、生平事迹的共同回顾开始新课的教学。B教师教《西部畅想》:以赏析活动开始,推出一组歌曲演唱的音像,要求学生判断流行地区,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相继谈起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推出本课新课题——《西部畅想》。

2.学科知识传授精雕细琢,注重创设艺术氛围、学科知识渗透与人格教育。在深化体验环节,教师能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体现了音乐学科知识传授的专业性,精雕细琢,环环相扣。并能够鼓励学生登台演练,用打击乐即兴创编,配合教师,共同合奏乐曲《金蛇狂舞》,深入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个教师的课例中,体现了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现象以正确的价值观确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成才。

三、存在问题

由于刚走上三尺讲台,缺乏教学实践的磨合,年轻的音乐教师虽然有许多的思维亮点涌现,但是与新课改的理念与常规教学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需要予以调整。

1.教学视野不是很开阔。部分教师导入新课的切入点选择得很好,但是缺乏画龙点睛之笔,让揭示新课题所创设的氛围迅速升温,缺少了推波助澜式的效果,降低了拓展教学视野的效果。

2.教学缺乏全局意识。教学中头大尾小,某个版块教学很精彩,而随后环节教学却比较松散,教学内容丰富但是重点不太突出。

3.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不够投入。中学音乐学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凸显人格教育。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教师缺乏激情,不能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情感交流。一堂课平铺直叙地推进,台下的学生比较疲惫。

4.新课内容的拓展,做得不够细致、深入。有的内容不能体现、深化主题,缺乏创意,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不能进行有效教学。

5.教学中缺乏灵活多变的机智。教师提问,学生没能及时回答,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的语言启迪性不够,缺乏现场调动的智慧。教学中出现了满堂问现象,设计的问题缺乏斟酌与提炼。

6.改善教学评价机制,驱动每个学生萌发成就感。新时代的中学音乐课堂,学生要学些什么?是音乐教师始终要注重的内容。音乐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参与后的感受,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继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改进建议

1.切实实施结对工程。如果青年教师新授的每一课时备课稿都是与师傅共同商榷、修改后才进班授课,将会是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一条捷径。

2.尽快完善音乐教室配置。在音乐教室里,应该拥有钢琴、多媒体等一套完备的设施,要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开放的艺术体验空间,登台演练。

3.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以推门听课的方式驱动青年教师自觉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水平。

4.教研室加大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的力度,增加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听多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要想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喜爱音乐课的兴趣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实施和教学目的地有效实现。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

第7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92-01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音乐新课程在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喜悦与困惑交织着。作为走在音乐教学前沿阵地的一名教师,曾为一节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喝彩,也替一个个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而惋惜。

也就是在这一声声叹息中让我思考: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质量观未必能引起老师们的同样重视。随着轰轰烈烈的课改形势发展,有特色的音乐课教学实例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有形式没内容、矫枉过正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由此看来,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和研究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设计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上好实实在在能“接地气”的音乐课。

一、设计课堂模式与本地区实际相接

我在初中学校教学《猎人合唱》时,按照常规模式设计了在教学新歌时先跟琴唱谱3—5遍,再跟琴唱词。但在教学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无法跟琴唱谱,出现了教师“自娱自乐”的尴尬局面。面对这种状况我只好边弹琴边分句口头示范,学生一句一句机械重复跟唱,总算是勉强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课后认真反思这次课,主要是我本人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教师自身准备不足却存在想要好好表现自己的心理。其实偏远地区中学的学生音乐知识极其贫乏,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识谱,因为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便开了,也只是课表上有。面对这种实际,我们中学音乐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训练,少耍花腔。

在这次课后我吸取教训,在八年级其他班教学《猎人合唱》时降低难度,把学生跟琴唱谱改成跟琴用“啦”“噜”等拟声词哼唱旋律。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设计课堂活动要与音乐学科原则相接

“活动”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在不断拓展深化,课堂气氛也在不断宽松而和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难免就会有一些疑问产生。在这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又有多少?音乐课堂上老师到底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从音乐课堂又到底学到些什么?目前的音乐课教学不乏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形式互动,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而音乐课的特点决定了音乐首先要通过听觉来感受。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课堂提问要与学生实际相接

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是为了使每一个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但是,由于各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及各班的学习基础能力也有差别,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因此,课堂提问不能以偏概全,既要面向优秀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类底子差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基础较好的不断拔高,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缩小差距。所以,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否则,课堂上全是优秀学生的实践基地,会大大打击认知水平较低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地会使课堂变得没有生气,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可结合具体实际,对差点的学生提问一些知识回忆、能形成联系之类的记忆性问题;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提一些综合应用、分析理解、总结评价之类的认知性问题,真正形成课堂互动。

第8篇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做到课前先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

处处体现音乐课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琴声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

四、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所有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