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第1篇

 

1.资金方面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扩张中的资金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的筹集渠道和筹集方式上。

处于孵化期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基金扶持,而且此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小,资金问题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当企业从孵化基地毕业,进入成长期时,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同时处于此阶段的企业产品和市场都不够成熟,经营风险较大,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不愿提供贷款,企业通过信贷融通资金的机会很少。这样,企业只能依赖自身内部积累和投资人的再投入,但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是民营企业(约占80%),自身的积累和再投入有限,狭隘的融资渠道导致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扩张。

资金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筹集方式。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就资金的筹集问题常常会步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典型的激进型融资方式,在有限的权益资本投资的基础上,拼命借贷,甚至不惜伪造各种报表来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以高比例贷款维持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犹如一个吹足了的气球,稍有不慎,便会一触即破;二是典型的保守型融资方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内源性融资,零负债,滚动式发展,发展空间被牢牢地限定在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和资金积累空间范围内,不但丧失良好投资机会,也不能享受负债的税收庇护效应,财务管理学的有关原理认为,一定程度的负债能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

 

2.人才方面

在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张中,人才问题集中体现为中高端科技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上。

中高端科技人才的缺乏在西安以外的地方高新区(以下为简化,分别将非西安市高新区和非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简称为地方高新区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体现的最为明显。以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创业人员具有典型的“余热”特征,一些老教授、老研究人员和老技术人员退休之后,利用手头掌握的专业技术,雇佣几个本地人员投资办企业。该类企业的缺陷在于:由于关键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知识结构有限,再加上缺乏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支持(陕西省的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安市外的地方企业要与之建立密切联系困难较多),没有中高端人才的及时输入和更新,不利于形成科研开发的第二梯队,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则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说在创业阶段,管理活动不太复杂的前提下,科技人员尚能驾奴企业的话,那么,发展阶段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能力越来越高,科技人员囿于知识结构、管理水平的限制等并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工作,这时,引进职业经理人就有必要了。

人才流失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另一大发展难题,我省不但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人才流失的路径趋同:一般是由地方企业——西安企业——其它发达地区。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刚到单位时比较低调,工作2—3年,业务熟练、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伺机寻找途径通过一级跳脱离原单位由地方企业转至西安市企业,然后寻机完成二级跳跃,出市出省。多家企业(尤其是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反映,企业需要高层次人才但不敢引进,原因就在于此,与其为人作嫁,远不如选择本地人员从头培养更让人放心。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深圳本身人才缺乏,但能够积聚人才。陕西省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一点值得我们相关部门深思和重视,并希望能在今后的人才战略制订中体现。

3.思想观念方面

缺乏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已成为阻碍陕西省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半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是资产的私有性,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家的个人财富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这种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强化了企业主对企业的高度关注,企业主在打理企业时会尽职尽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主在经营中谨小慎微,逃避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为避免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资金侧重于依赖内源性融资,而不主张举债;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了防止对他人技术的过分依赖,宁可靠自己的力量搞研发(据介绍,咸阳高新区的自我研发约占80%)。高新技术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产业本身的风险性和经营者对风险的逃避态度不相容,严重制约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竞争意识薄弱可以通过企业位置的选取来说明。在调研中,当我们问及企业选址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时,企业的回答是:创业环境、资源优势、竞争激烈程度以及地价因素。西安高新区的企业主要看好的是西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信息、人力资源优势;而选择落脚在地方高新区的企业则看重的是当地便宜的地价和局部地区缓和的竞争环境,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一般小富即安,求稳不求快,缺乏竞争意识。

品牌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虽然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很多(1000多家),但真正能够在全国叫响的没几家,尤其是软件行业,典型的特点是散、小、弱。辽宁的东大阿尔派,四川的托普,都可以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此相比,虽说我省的协同软件、通视数据、博通资讯、未来国际、天泽软件等企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不能起到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没有知名企业,就建知名园区”的口号下,陕西省对软件行业的资源进行了初步整合,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类似的园区只不过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不断通过联合走向扩张的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个应对措施,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培育大企业,同样要面对树立品牌企业的问题。

 

4.管理方面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机制来看,初创时期的企业大多管理不规范,主要依靠参与者的激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来维系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经营或共同经营是其中最典型的两种形式。

家族式经营主要是以家庭成员为核心,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企业主要权利的配置,这种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走出原始创业时代,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管理半径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或家庭成员再也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所需处理的管理事务也远远超出了管理者本人或家庭成员们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同时,外来人员,特别是大量外部专业人员的进入,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冲淡了以往的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关系复杂化,使原有的“家长”的威望受到挑战,家族内部各成员之间、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外来专业人员、家庭成员与外来人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导致企业管理上的矛盾突出。

共同经营主要是各创业者分别掌握了企业创立和发展所必需的互补的技术知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创业,这种创业方式的弊端体现在企业发展起来产生经济利润之后,各创业者常常会在利益分配和权力配置上矛盾重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三名技术人员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软件企业,其后的几年里企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三者在权力分配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三人联盟分崩离析,各人自立门户,另起炉灶。可见,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与企业发展壮大的脱节已成为阻碍高新技术企业扩张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比较好,其普遍做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创业者则退居幕后,以所有者的身份进行监督或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经营而不再是管理,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5.发展环境方面

在陕西省,部分地区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束缚了高新技术企业扩张的手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2篇

【关键词】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薪酬体系;企业文化

一、深化改革背景下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

对国有企业而言,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培养并拥有一支凝聚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优秀人才的争夺愈来愈激烈,人才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同样面临着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和完善,才能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脱颖而出。

二、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1、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不断积聚

近年来,伴随着湖北省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批如“烽火科技集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武汉光谷联交所”等知名国有企业积聚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湖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及武汉东湖“3551人才计划”发挥效应,推动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和速度。2、缺乏人才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制约因素近期,课题组针对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展开了一系列调研工作,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5份.回收率为93%。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关键因素。本企业立足于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您认为当前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最缺乏的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政策和管理等要素中,最缺乏的人才要素,选项比例高达62%,其次是资金和管理要素,各占12%的比重。而企业对人才培训的需求也是技术创新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工作,选项比例高达53%。尽管近年来湖北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也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但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东部相比,有一定差距。

三、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激励人才

在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中,收入偏低,福利待遇不高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高级技术人员纷纷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分享的利润不成正比,加之受到来自同行业非公有制企业的高薪诱惑,或由于自创企业的动力选择了离职,对企业而言,就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企业一旦离开高级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持往往会失去业务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高级技术人员离开后到其他企业或自己创业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威胁。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工资与薪酬内涵并不相同。薪酬制度包括基本工资分配制度、补充工资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由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影响,而高新技术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是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并激励人才重要条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对外要具有竞争力,对内既要有激励性也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非是强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而是指员工的薪酬标准在考虑企业的工资支出成本、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社会的生活成本、物价指数以及个人的工作绩效。目前,湖北省绝大部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许多骨干企业是中央直属企业,从中央到地方主管部门监管体系严密,如何降低股权激励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还有福利激励。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是公司人才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

2、强化人才培训工作,培养人才

在加强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注重并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当务之急,企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日前,课题组针对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工作中,52%的员工希望能在工作之余接受系统培训,其中关于岗位技能培训与经济管理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日新月异,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它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凝聚力的增强都起到显著的效果。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缺乏优秀的培训人才,缺乏长远的员工培训规划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应该重点从资金来源上予以充分保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员工培训计划,结合科学的职位分析,制订配套的政策措施,将培训与聘用、考核、选拔、薪酬相挂钩,形成培训的激励机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方式要多层次全面展开。高新技术行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市场竞争也尤为激烈,因此对于人才培训工作不能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建立职业技能开发的制度体系,制订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分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制度,对培训效果要进行考核评估等。

3、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留住人才

高新技术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才自我发展的内在激励。实现晋升程序公开化公平化是高新技术企业留住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目标实现途径是吸引人才留在企业,并且保持高满意度和积极工作态度的重要考量内容。与一般员工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员工有着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因而,他们更加重视工作与职业生涯目标的密切程度,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有着更高的定位。通过对湖北省国有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信息反馈来看,当前企业科技人才对晋升渠道的需求分为管理类晋升和技术类晋升。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晋升渠道,相同级别的人才需要给予相同水平的地位和待遇。这样企业就为大部分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人才的激励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现实情况,企业应尽可能将所有岗位纳入规划,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定位,为企业科技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清晰的蓝图以及达到目标岗位需要的条件。先由科技人才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估,明确自己的职业追求、发展方向以及个人能力素质,其次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上司对科技人才能力素质做出评价,根据企业目标和需要对科技人才提出的职业规划进行现实性评估,由公司和科技人才共同制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企业管理者要给予科技人才职业规划的建议,让他们的职业规划具有现实可能性。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吸引人才

第3篇

关键词:北部湾 高新技术人才 招聘外包 调研报告

在教育厅以及学校大力的支持与指导下,本课题组(共3人)以南宁、玉林、防城港三市的主管部门及其区内个别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或实地访谈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

一、从宏观上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招聘外包非常“萧条”

在调研过程中,高新区管委会人事处的罗主任告诉我们:“对于南宁市高新区内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公司,它们急缺的是营销人员;而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来源基本采用的是自主招聘、自主培养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核心技术企业前景企业’的发展进程”。“像区内的邦尔克公司,其高新技术人才就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采用自主培养的招聘方式——一年只在高新区工作几个月,然后去国外留学深造——这样更能更新这些人才的知识及其观念。”对于“广西2010年组团去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罗主任介绍说,“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的招聘还可以,因为有专项引进人才的安家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但企业的招聘就不怎么样了,因为东中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大开发地区相差太大,西部地区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这些人怕来了广西后就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的知识更新相差了两三年甚至更长”,因此,“曾有应聘者直爽地说道,‘就是工资高也不来’”,进而,也造就了某些公司(例如“平方”软件公司)的总裁抱怨“人才难找”,也希望“高新区管委会帮介绍或者帮留意”。除此之外,罗主任还向我们阐述了另外一个企业不实行外包的原因——区内大多数都是私企或者民企,而少数上市的公司也是由私企或者民企发展而来的,因此他们基本上实行家族式经营。隔壁科室的蒙主任也热心地向调研人员介绍:“据个人估计,高新区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外包不会超过1%;而且,实行高新技术人才的外包需要像李开复这种职业经理人,但是北部湾经济区并未有发展成熟的外包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二、从微观上来看,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招聘外包的具体情形也不乐观

从选取的几个重点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该区高新技术人才“在需而不在供,在精而不在多,在忠而不在精”。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由市场需求及其运行机制导致的。“平方”软件公司人事处经理的问卷答案可见一斑,“公司过去没有将自身的高新技术人才的招聘业务外包出去”,而“随着公司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该公司暂时也不考虑人才的外包。据资料显示,她认为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不成熟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中的信息传播机制不完善”以及“行政体制中的保密原则”决定的。另外,据实地访谈,中广核工程(广西防城港)有限公司的员工吴先生跟我们说,“(该公司)只实行了基层员工(包括公司的保安、勤杂以及其他基层员工)的劳务派遣,而自身的高新技术人才一般不实行外包。”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招聘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自身的高新技术人才需求。据德昌电机(北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梁主任说,“总公司在香港、台湾、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巴西等地设有研发、销售、市场推广和技术支援中心,而本部的人才需求并不多,一般运用自主招聘的方式就可以支撑本部的研发实力”;同时,当谈到是否会借助猎头“挖人才”时,梁主任说:“有可能,但不多。而且本人亲眼见过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招聘会上‘挖’到过人家公司的人才。”除此之外,各大公司都设立了自身的招聘网站进行人才招聘,或者将招聘信息交予广西人才市场从而进行招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广西玉柴集团与南宁“平方”软件公司就是如此。

第4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路线图

1.引言

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学结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经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及对策。

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高新技术企业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策建议,为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服务于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崛起。

2.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基本概况

湖北省已初步确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育种和新能源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年均新增企业上市数量都在8家以上,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在100亿元以上,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150亿元,在中部地区保持领先的地位。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总计77家,产值合计3630亿元,同比增长34.7%,比全省高新产业产值平均增速快6个百分点。湖北省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分别名列201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第

18位、第53位,比2009年分别前进了29位和21位。2010年,全省新上市企业7家,其中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

3.湖北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经济贡献、上市企业数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相比其他省份上市企业增速明显不足,同时面临着区域分布失衡,板块发展失衡,产业集中度较弱、产业特色鲜明等问题。具体陈述如下:

一是湖北省上市企业增速过慢。2010年以上半年为例,全国共160多家新股上市,其中广东30家、江苏28家、浙江18家、北京、山东分别有16家,是湖北的3-6倍;

二是上市企业区域分布失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仍是两极分化。武汉市一城独大,该市现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2家,占全省比例高达53%,是排名第二襄阳市的3.5倍。(湖北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情况,详见图1)十堰、咸宁、天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六个市州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仍发展不平衡。沪深主板方面,获得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共28家,占比67%,登陆中小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才6家,创业板相对较好,开通不足三年,已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湖北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分布情况,详见图2)显然,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家数与我省后备资源中80%以上为中小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四是产业集中度明显不够,特色产业仍不突出。除从事信息技术和交运设备产业上市高新企业分别集中在武汉高新区和襄阳高新区外,其他产业在各地均存在重复发展状况。例如从事普通机械产业的上市高新企业仅3家,但分别落户于东湖高新区、襄阳市和荆州市。

数据来源:湖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通知以及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信息整理统计。

3.2 原因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规律和趋势。传统“各自为阵”“的决策思维使得区域之间、区域与高新区之间、高新区与企业之间缺乏互利的共识,部分管理部门未能对本地区既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劣势有深入了解,从而对自身的区位优势或比较优势作出错误的估计;“重量轻质”的结果就是难以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又快又好”的结果是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未能与潜在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需求配套,同时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持续引进。

一是区域之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结构缺乏互补性和协同效用,导致不同区域之间为争夺同质的稀缺性资源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从中部六省现已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动意见来看,光伏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息等产业都被各省列为其发展重点,这必将会阻碍未来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高新区发展导向错位,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不明显。除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襄阳高新区的汽车产业、宜昌高新区的新材料、孝感高新区的军民结合产业特色较明显外,其他多数高新区产业集聚度偏低,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更是无从谈起。

三是创新资源聚集不够,创新体系不完善。除东湖高新区外,多数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创新创业设施和服务能力薄弱。仅有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和荆门等市州高新区建立了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黄冈等高新区才刚刚启动孵化器的基础设施建设,石首等个别高新区还没有实现科技创业体系的覆盖。高新区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风险投资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等创新体系还没有普遍建立。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承载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先后落地,高新区现有的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居住娱乐等生活设施难以满足入园企业的要求。

五是高新区政府缺少与企业沟通的有效平台,从而未能有效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所需的配套服务。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上市后备企业中的观望心态、小富即安心态、畏难心态等仍然存在。

4.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首先,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其次,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一套不断完善的实施路线图。

4.1 制定、实施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利用视图工具描述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是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共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政府层面需要深入了解本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发展优先序,进而组织社会资源、指导协调利益相关者;其次,在产业层面需要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预见未来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难点,从而诱导资源配置,构建产业链;最后,在企业层面需要体现高新技术企业在系统中的位置,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为上下游企业服务。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各级政府间、政府与高新企业间沟通和博弈的平台,更有利于达成相关方的利益均衡。同时,技术路线图实施过程就是相关方对新兴产业发展状态的动态控制反馈过程,有利于相关方不断协调各自行为,从而实现各自发展目标。

4.2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政策法规建设,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前,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较凌乱,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尽快推出适合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湖北要继续鼓励促进自主创新,在财税、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基础设施、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搭建创新平台,增强高新区孵化功能。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专业孵化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整体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使用观念,坚持柔性纳才,对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突出抓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构筑高新区创新人才高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3 以高新区建设为主体,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

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在高新区内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施创业投资引导工程:扩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争取国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培养壮大本土创业投资管理团队,为培育新兴产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规范完善创新投入财务制度,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的有效合作机制,最终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梅龙,刘小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3(10):5-6.

[2]蔡曙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关注区域间统筹规划及区域与企业之间的协调[J].中国高新区,2010(11).

[3]朱艳阳.加快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2).

[4]卢君生,朱艳阳.企业上市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2010(27).

[5]何丽君,华文彬.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新区跨越式发展――关于湖北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新区,2010(5).

第5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1602

1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成长快的特点,因此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其对管理制度、组织结构、技术手段等的安排都更加灵活,这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也有很大差别。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一环,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对管理者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认识不足将导致成本管理无法扬长避短。当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员工成本意识淡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未得到落实等都亟需管理层按照其成本管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2.1成本管理理念上以实现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以控制为主,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和经营目标,对各类耗费进行预算分析与估计,从而确定控制的目标或者标准,通过核算与分析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预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以技术改进和创新为主,

通过投入各类资源与专项技术,争取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形成领先于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并利用优势实现高附加值的产品,获得超额回报。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保证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则侧重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2.2成本管理工作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之一,强调整体成本优化

传统的工业企业之间产品同质性较强,技术差异较小,通常采取低成本战略,因此传统工业企业将成本管理视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对待,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传统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等方式加强成本管理都是基于低成本战略。以宝钢为例,公司一直追求新技术来缩短钢铁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就是为了保证自身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执行,获得经济效益。而高新技术企业则主要实施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成本管理没有明显的战略意图,更多的是为了克服高人力成本、高研究费用,以更好的发挥其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属于整体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侧重于整体成本的最优化,而不是片面强调产品实体成本的最低。

2.3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在于广义的成本费用概念

成本费用即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之和。传统工业企业成本构成为制造成本高而期间费用低,因此其管理重心在制造成本控制,管理层更关注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成本考核指标的设置与执行情况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所占比重低而期间费用高,这主要是由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引起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是研发环节和技术服务环节。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合理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开发环节对产品的初始设计,并在销售环节增加技术投入。

2.4高新技术企业成本降低的手段在于创新

传统企业降低成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第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监督和激励手段减少价值链中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革新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费。高新技术企业降低成本主要通过:第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因修改设计产生的损失;第二,改善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提高准确度,更准确的进行预测,从而改善物料的供给和分配;第三,整合价值链,挖掘管理潜力,降低成本;第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挖掘改善管理、降低费用的潜力。例如苹果通过其广泛的市场调研,可比对手早几个月甚至几年获得最新的零部件技术,从而推出突破性且难以被复制的产品。iPhone推出一年多后,也没有其它产品的触摸屏比得上iPhone。高新技术企业在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成功经验,但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与行业、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重视信息的获取;在内部更加重视鼓励员工参与,利用考评激励制度,形成成本降低的机制。

3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改变成本管理理念,以成本管理带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主要是技术改造和创新。创新能力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应该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应该将眼光放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甚至企业外部成本。降低成本不能只是为了节约支出,更应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成本降低或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追求相对成本降低,从而拓展利润空间,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联想公司主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缩短供应链等,这与一些工业企业仅仅把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行政管理与表面控制上显然不同。企业注重对科研成果进行研究以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并适时对生产经营的组织进行调整,从长远角度降低成本。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不仅仅使联想获得高额利润,也使它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着成本竞争优势。

3.2加强价值链分析,制定发展战略

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位置;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到自身优势与劣势;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知己知彼。价值链分析有助于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环境,明确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这有助于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信息通道,加快信息获取与传递速度,建立价值链分析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价值链分析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将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能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在选择降低成本的方法时时可以有所依据,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度。

3.3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创新与参与

高素质人才和专利技术类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归根到底还是要由人来执行,因此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改善成本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更加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根本。管理层一方面要规范制度,将成本降低与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责任意识,向员工普及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利用企业文化激发全员参与意识,使其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活动中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引导员工从自身做起,结合员工自身工作的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为降低成本提出建议,促成自主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形成。微软公司就创造了一种寓工作于乐的气氛,鼓励员工创新,继而对工作产生责任、充分授权,令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企业一样去经营。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让管理阶层与员工都能在互相的合作及支持的环境下工作,员工积极主动的以企业主人翁精神去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并积极提出建议,最终产生备受肯定的成绩。

3.4转移成本重心实现整体成本优化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高,制造成本偏低的特点决定其应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研发和技术服务环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人工成本与研发成本是其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这两类支出也支撑着企业不断创新,获取超额利润的不竭源泉。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科研人员的积极支出应给予鼓励,例如实验支出这部分费用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支出不仅包括成功实验产生的费用,也包括失败实验产生的费用,但对盲目实验所导致的消极费用,应进行严格限制。

4结论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现代企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产特性、产品构成、成本管理与传统的工业企业都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给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拥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至关重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价值链分析,制定发展战略,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常华兵.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第6篇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信息网已成为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

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7篇

[关键词] 管理创新;滨海高新区;调研;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30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熊彼特[1]把“创新”的概念定义为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此后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创新理论的内涵,从而衍生出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相关概念。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创新理论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中以管理创新为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少,如Business Source Premier Database中管理创新类论文占技术创新类论文的约2.3%,同样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管理创新类论文占技术创新类论文的约23%[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已不再仅靠生产要素就能够实现,企业需要经过不断地创新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才能持续保持企业的强大生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流程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引进等同样成为关键。管理创新作为创新理论的重要部分,国内外的学者对管理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Birkinshaw(2006)[3]认为管理创新是以实现企业组织目标为目的的创新和实践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的过程。Hamel(2006)[4]认为管理创新应该明显背离传统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和实践以图改变管理工作的方法。王晋源(2003年)[5]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家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管理战略、组织、技术、文化管理的方略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李子和(2003年)[6]认为管理创新是指改进现有管理制度和方法或引入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为事业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王锐兰(2003)[7]认为管理创新可以分成有效和无效两种形式,在有效的管理创新取得成功以前必然存在资源的浪费、人员的闲置和抱怨情绪等,但无效的管理创新是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可避免。张双喜(2007年)[8]认为管理创新是创新思想导引下的“作业创新”。芮明杰[9]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本文认为管理创新存在于从产品市场调研到设计最后到售后服务全过程,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为目的的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创新性的变革。管理创新的过程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了探寻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我们在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决策管理、工艺设计、运营管理、营销服务六个过程对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一方面了解高新区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探寻企业真正需求所在。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更深层次地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的需求,为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开发相应的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提供参考。

2 滨海高新区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

滨海高新区的企业既有大型国际企业也有国内外中小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完全规范和适合自身特点的快速发展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等,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是管理者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我们课题开展方式依次为:首先,实地调研高新区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主要采取与企业高层管理者交流座谈的方式并辅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实地考察;其次,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管理成功经验、亮点,掌握企业管理需求;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工具;最后结合具体企业的需求,打造高新区管理创新示范性企业。

课题组在2011年4月份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宏观方面对接受调查企业的管理创新现状、待解决的问题等,分别从图1中的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设问调查。通过问卷各分项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1)在生产运营管理上:有53.3%的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对生产过程增效作用一般,而仅有12.5%的企业认为良好的生产管理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起到很好促进效用。其中只有一家企业引入精益生产,其余仅停留在知道精益生产的方法和技术层面上,高达2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不知道精益生产。

(2)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绝大多数企业在战略管理中较重视技术创新,并注重技术与市场创新的整合。

(3)在战略管理上,部分被调查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得不是很明确,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战略,但最终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4)在组织管理创新上,66.7%的被调查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会主动采取组织结构调整,这些特点正面反映出区内企业正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的组织结构。但37.5%的企业表示公司治理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公司发展。

(5)在财务管理上,约75%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面财务预算;79.17%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过程财务控制,并有一定成效;66.7%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较合理。

(6)在营销管理上,58%以上的企业认为自身营销管理水平能够适应企业发展。

(7)在人力资源管理上,41.67%的企业感到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有20.83%的企业认为急需进行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8)在企业信息化上,只有20%的企业已经应用MRPⅡ/ERP进行资源管理。

3 滨海高新区重点企业调研与提升策略分析

在前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2011年5月至7月,课题组深入到区内11家企业,通过与企业高层座谈和现场考察参观等形式,围绕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经营方式及理念、组织架构、主要产品、发展前景等)、管理现状(行业特点、行业地位、管理基本情况等)、管理成功经验、管理需求等关键环节开展企业实地调研分析工作。课题实地调研所选11家企业全部为生产制造类型。其中加工制造4家,数字设备制造4家,成套设备生产制造、药品生产、新材料加工制造各1家。通过对被调研企业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共性特征:(1)企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占领市场,每个企业都形成了一套适合所在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的独特的企业经营模式。(2)企业产品具有附加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管理成功经验。同时,在市场份额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管理能力提升有较强要求。(3)企业为了保证产品高利润,更关注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快速达产,以实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标。但由于技术创新中更依赖于个人的聪明才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企业对人的依赖性较强。(4)企业更多关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多数企业对运营管理方面关注不够,企业经营流程化、标准化较弱。(5)重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但总体应用水平不高。

从企业对产品制造链上各个环节的关注情况看(如图1所示),企业最为关心的是技术创新和生产运行管理两大关键环节,其次就是战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和战略决策管理是一直以来管控一体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技术创新实际上也与管控一体化密切相关,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管控一体化基础数据库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管控一体化未来要纳入管理控制范畴的首要内容。仅就这11家企业而言,如果实施“管控一体化”必然能够提升其管理能力与信息化水平。

经过调研我们总结出11家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一系列的需求,如表1所示。

4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但伴随着公司市场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管理提升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也不断出现。为了克服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我们应该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过程精益管理方法,即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精益研发、精益设计、精益生产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提升策略(图2),具体包括:

4.1 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精益研发技术

精益研发是一种以精益为目标、以质量总线为统筹、以虚拟样机为载体的研发方法,集成了技术创新、协同仿真以及立体质量设计三大核心技术,在不显著增加产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从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连续、均衡、柔性的精益研发流程。

4.2 在高新技术企业倡导精益设计技术

将精益思想应用到工厂设计阶段,融合价值工程、人因工程、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工厂布局、物流系统、工艺流程、信息系统等环节的设计阶段导入精益理念,实现从源头上消除企业的浪费,避免仅从某一局部去改善已经出现问题的生产环节。精益设计的思想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质量保证从设计开始。

4.3 精益生产技术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益生产的体系建设应该与营销体系建设和供应体系的建设相一致,进行计划与信息的实时交流。

4.4 企业信息化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 结论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滨海高新区成立以来区内企业发展总体上健康良好,但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实力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本文在对区内11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不足和进行需求分析,从而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本文从企业信息化技术、精益生产技术、精益设计技术、精益研发技术四个方面阐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我们愿意结合滨海新区企业的实际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苏敬勤,崔淼,张竟浩.企业家视角下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基于探索性多案例识别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07):1112-1113.

[3]Birkinsha.W J,Mol .M.How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ppe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6, 47(4):81-88.

[4]Hamel.G..The Why,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84(2):72-84.

[5]王晋源.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师2003(7):145.

[6]李子和王兆丁.当代科技创新呼唤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59.

[7]王锐兰.管理创新的经济学思考[J].2003(4):25-26.

[8]张双喜.论管理创新的基础和能力[J].特区经济,2007(1):270.

第8篇

一、抓首位,加强科技队伍思想建设

加强党的十精神学习,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着重强调提高服务质量、提速办事效率、整肃作风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局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促进了机关效能的提升。

二、抓核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月7日,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了市局举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班,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截止目前,全县有13家企业进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同时积极协调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二)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工作。5月24日,举办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园区内50余家企业专利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班,截止5月底,全县专利申请量118件,授权量85件,两项指标均走在全省县区前列。

(三)深入调研企业创新工作。先后陪同市副市长姚燕平、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熊绍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吴文峰等领导一行深入我县调研科技创新工作,通过调研,进一步推动全县科技创新工作上台阶。

三、抓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认真完成科技进步考核。按照科技部关于科技进步考核的文件通知精神,通过及时制定文件、合理分解任务,领导动员部署,在县属23家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协调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考核材料的编写汇总上报工作,争取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五连冠”目标。

(二)促进企业与特派员对接。注重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已有39家企业与特派员对接,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和推动下,天佳实业、青岚现代农业等企业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重点新产品鉴定、专利项目申报等领域获得了显著效益。

(三)加快科技入园工作步伐。高度重视“科技入园”工作,大力推动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县科技入园工作站,为科技入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机构保障,为推动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服务。

(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范建设工作调研,先后赴省内、外园区学习调研,详细了解兄弟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成绩与经验,为园区规划建设方向及发展重点提供参考指导。

四、抓服务,加强科技管理水平建设

(一)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制定了2013年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帮助企业完成各级科技项目申报达90项,其中已有3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星火计划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立项。

(二)开展创新基金申报培训。3月22日,举办了国家、省、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针对创新基金项目申请有关事项进行现场说明解读,参会企业60余家,为企业申报上级创新基金项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强化创新基金项目监督。对2012年度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电气分公司等10家承担并实施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掌握项目实施进展和实施效果,确保项目资金有效利用。

五、抓基础,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一)推进科普知识宣教工作。深入基层举办“科技活动周”,向基层群众分发科普手册1万余册;举办农技科普知识讲座,切实把科技种田知识送到了农民手中;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在活动中掌握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对“三网一员”队伍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大力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更多单位申报“四个示范”,全县新增了三个地震宏观观测点。

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一是国家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未达到科技部考评要求,与兄弟园区相比,要尽快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建设水平。二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较少,与兄弟国家级园区相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比较低。三是项目实施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后续跟踪监督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认定,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及保护工作。全年帮助企业谋划申报各类科技项目90项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