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中的数量级

化学中的数量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7: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中的数量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中的数量级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化 原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两极分化?本文结合近几年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探析。

二、原因分析

1 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2 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分化的性格因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新课改,仍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只传授知识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分化因素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家长,平时的空余时间有参与小赌的行为,家庭教育薄弱,加上自身的知识结构不高,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无法给以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的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最后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预防提早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2 倡导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让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分层教学恰恰能起到特殊功效。如,课堂上,一组题练完后,总会有几个学生有错误。若“集体讲解”将浪费大多数人的时间;但若“舍小家为大家,继续开进”,那没弄懂的学生势必会“破罐子破摔”。此时,我们不妨采用分层教学,为几位暂未弄懂的学生“开小灶”,同时让其他的学生完成另外的习题。小小的“二重唱”,“学困生”得到了及时的补偿,“优生”也获得了有效的锻炼。

3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教会学生学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和想象力。其次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最后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第2篇

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我对本校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

2、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从初一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分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121-02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小学阶段更为明显,特别是进入八年级下学期,分化更为明显:班级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显得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另一部分学生感觉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兴趣,直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数学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师应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去,透过两极分化的现象,分析成因及研究对策,对于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1. 小学数学基础薄弱

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如计算不过关、数学语言文字理解不清、应用能力不够等,再加上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2. 兴趣原因

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加、环境的变化,不同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特别是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变化,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

3. 个人意志原因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更强调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学生表现出意志不够坚强,没有坚定的信念,在学习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退缩,甚至因丧失信心而放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4. 学习方法原因

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一味地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方法。这种简单、机械地重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厌学、恐学情绪难免持续增长,即使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缺少变化的学习活动同样难以承受。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进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

5. 教师原因

(1)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讲解,不注重实践,课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时对积极发言、能力强的学生褒奖有加,忽视了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后进生产生依赖心理,认为教师的提问与自己无关,懒得思考,造成差生越差的恶性循环,这也是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有的教师教学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只顾自己教。还有的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大量、重复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只能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愈发严重。

6.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当前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学生长时间不能够与父母一起生活、交流,造成许多孩子亲情缺失,对学习失去了目标。还有部分家长思想观念错误,“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使学生心理茫然,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预防两极分化的对策

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读题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学生初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时要合理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建立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3.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

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关心、爱护学生,知道学生的困难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同时,又要对学生提出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教师除结合教学内容或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讲述意志品质锻炼的意义、锻炼的方法外,还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活动中对学生提出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任务,培养他们意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实践活动任务。

4.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充当接受新知识的容器,而是应该靠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思维上深层次地参与。学法指导分三个层次,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如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而核心是个“想”字;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确定目标继续学习,直至解决问题。

5. 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的天赋,对学生粗暴地斥责、冷嘲热讽都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致使其学习走下坡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以共同目标联系起来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更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在精神上多鼓励,在学法上多指导,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6. 开展结对子活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较大,我们应该顺应教育的规律,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查漏补缺,让他们共同进步。结成对子的同学要大胆地向对方剖析自我:指出自身有哪些缺点,哪些方面需要同学帮助提高和调整。用一个本子记录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记录点滴进步并自我评价,然后请老师、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通过活动,学生之间能融洽相处,而且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这样,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中等的学生大踏步地追赶优秀生,成绩差的学生逐步转化为中等生,学生不断向更好的方面转化。

7. 重视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4篇

一、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产生的基础和各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数学教学方法不能死板硬套,一成不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路来确定其教法。比如概念课使用“讲解、阅读法”,练习课使用“讨论、练习法”;其他课型使用“自主、探索、发现法”。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都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求,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要求注重因材施教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总是对能胜任的任务会越来越感兴趣”。教学要求过多,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加剧两极分化;教学要求过低,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好各章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对几何教学进度必须是先慢后快,入门课放慢一点,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完善学习几何的方法,克服在概念、图形、语言等方面的困难,过好理论关,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提出通过努力能接受的目标要求,因人施教。课堂问题,因人设问。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或回答错误时,应尽量加以引导,不要轻易换人,更不能讽刺挖苦。批改作业时,尽量写出鼓励的语句,启发他们自信、自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题引入应直观有趣

课题的提出,是课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方法多种多样。一堂课的开头就应该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做课堂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形象、直观;概念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并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实践性,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线段”这个概念时,用在两座高楼之间修一条笔直的道路来比喻;在吃饭时,筷子的长短;用作业本上的横线条来讲平行线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进行“无理数”教学的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无理数是无限小数的说法是正确的,5是25的平方根,反过来,无限小数是无理数的说法又不正确,25的平方根是5的说法也不正确。在教学时,反复讲无理数的概念,平方根的概念,还是有学生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也变得着急了,就举了一例:小华的妈妈是一位教师的说法是正确的,而教师就是小华的妈妈的说法呢?全班同学都忍不住笑了。这样一个简单从理论到理论的问题,讲了半天都搞不清楚道理,却从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中很快领会到了。

四、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讲一点数学家的成就

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讲一点有关数学名人的成就,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观察到一种现象:有一些学生看小说、看故事会、看电视,看完后能够把整个故事梗概叙述得一清二楚,人物事件讲得栩栩如生。但是对于数上学过的一个定理、一条法则却说不清楚,写不出来。解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从这些问题我体会到,学生成绩不好,不是智商问题,这与他对学习没兴趣,从而不愿下功夫有很直接的关系。在讲实数中无理数的概念时,首先介绍了发现无理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无理数得到认可的经历。这里面就隐喻了“真理必然胜谬论”的道理。又比如在教圆周长、圆面积前,先讲圆周率。介绍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和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献身的热情。在讲几何课时,引言课很重要,给学生介绍几何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产生和发展。讲几何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几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学生对几何的疑难和困惑,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几何不但有用,而且还很有趣,使学生对学习几何的认识由“我怕学”到“我学”再到“我想学”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两极分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发展智能,不是为兴趣而兴趣。比如说,讲抛物线时,例举抱个篮球投篮或站得高高地甩鼻涕,这样一是不雅观,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二是不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5篇

关键词: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原因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很难认真听课,作业也不会认真完成,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2.转型期的不适应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小学。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受到影响。初中后进生往往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尚未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最终逐步导致分化。

3.正确价值观的缺失

相比以往的学生,现在学生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化,受社会影响较大。在拜金风气的熏陶下,加之社会上暴发户的反面教材及知识无用论的盛行,部分学生一切向钱看,崇尚金钱,对学习不加重视。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现在的独生子女责任感缺乏,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目光短浅,不会长远看问题。所以学习不见起色。

4.学习意志和习惯的缺失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习惯是学生长久养成的,是学习正常进行的保证。学习不光要有意志力,也需要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虽然很努力,但不注重课堂听课,不注重日常作业,不懂得归纳总结、及时查漏补缺、不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成绩越来越下降。

5.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

(1)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水平和个性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种要求,很少考虑到分层教学。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导致分化的产生。

(2)“一言堂”、“满堂灌”仍是一些教师习惯的教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进而产生分化。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难,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效果极低。

当然,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6.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成绩形成分化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就是一个明显例子。一方面,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督促学生学习,长久发展成无力监管自己的小孩,放任自流,小孩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素质有限,无能力辅导学生,孩子家中时的学习疑惑暂时得不到解决,慢慢抹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再一个,家长的正面榜样力量不够,很多家长教育小孩只要能赚钱就是好事,还有很多家长经常在小孩面前展示不良行为,比如抽烟、喝酒、赌博、说脏话,让小孩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恶习。

二、消除两极分化的对策

1.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预防提早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1)在课的起始阶段,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高和引发思考的作用。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公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可拿出硬纸片做的三角形模型,随手撕成两块,然后问学生,若这是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被碰坏成这样的两块(一块含有角边角,一块含有一个角),是否需要两块都拿到玻璃店才能配到原形状?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吸引了过来,群体思维得到了激发,紧接着又问,如果带一块,该带那一块呢?此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不少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应带含角边角的一块去。这就让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边角”公理的学习中去。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显得非常必要,这能促进学生形成急欲求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

(2).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运用好教师的表情与语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所教学班级的问卷调查统计,84%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课堂表情的运用技巧主要有:①、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②、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③、信任鼓励的目光表情。对于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有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如“看谁做得最快”、“我早就料到会出错”、“你这样解题不规范”等。这些话虽然经常说,但仔细推敲起来,还真缺少了情感成分。

(3)在上课的结尾,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注重结课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上课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结尾设计:由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AB=CD ,②AD=BC,③AB∥CD,④AD∥BC,⑤∠BAD=∠BCD,⑥∠ABC=∠ADC,⑦AO=BO,⑧BO=CO。教师: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八条性质,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四边形满足③、④两条,就是平行四边形(定义),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猜想:是否一个四边形满足了上述八条中的任意两条,都可以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延伸,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后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4)以“爱”激趣: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一名教师如果不爱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各方面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即使错了也要尽量做出积极评价。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

2.给予合理帮助

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布置特殊作业,倡导学生间的帮助。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个得考虑在不过多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实践证明,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学生互助,被帮助学生是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让学生自身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理念,而小组合作探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用榜样的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有较好的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并积极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在课堂上,教师可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老师始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部分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爱抄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的好处和抄作业的害处,教育他们要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

5.多元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只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还有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而我们的教师却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呢?笔者认为:①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宜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应该多一些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沟通。②改变考试方式,比如说让学生自己参与出题,实施经过是这样的:发几张试卷,让他们回家自己从每一张试卷中按照一定的要求挑选一些题目,重新拼凑成一张较为适合自己的试卷。几天后学生将自己制做的试卷交上来,老师审定后再作考试,这样就使不少成绩差的学生都能获得好成绩,这种做法将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种考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比单纯检测学生的分数更重要。③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研究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多,情况也很复杂,但我们仍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争取找到更有效的方法避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产生,以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通过营造“简洁而有活力,扎实而有实效”的数学课堂,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

当前由于农村教师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大部分教师在研读教材中往往理解不够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一些渴求知识的学生尚能够借助自己的购买的“跟我学”之类的参考书进行理解学习,或是和别的同学交流学习,但那些本身不爱学习的学生就不知所云,甚至讨厌学习数学。教师课堂上的不作为直接导致着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我认为教师可以改进的对策有下几点。

1.善于研读教材,把握教材

研读教材,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检验一位教师对教材解读钻研的能力。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记得有一年外出听课,有三位青年教师都上《线的认识》,有的教师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线,让学生分类,再画下来,最后揭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有的教师从线描画引入,最后也揭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还有的利用红外线笔照射到墙上、碰壁后、不碰壁时等不同的情况找端点来揭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正当我们听课的老师在回味“同课异构”的魅力时,此时坐在听课席的俞旭昂老师突然叫二(4)班的数学教师把学生叫到会场,表示要用20分钟为我们演绎《线的认识》一课,俞老师没有用任何教具、多媒体,他只用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20分钟。一开始他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线”字,问学生线是什么东西?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加上俞老师精到的点评,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中的线,然后俞老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再转化成数学模型,由此,这些线的概念就一一诞生了。用俞老师的话来说,他用了20分钟和小朋友们一起改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

2.重视数学课堂的数学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教学的目的,现在有些课堂出现了非教学本质的东西,缺乏“数学味”,停留在生活化的过程中,没有抽象或形成数学的本质,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学习的不良与分化。

(1)实物数学化。《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提供实物温度计,讲解时只注重温度计中负数,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还运用多媒体课件记录温度,而没有将表示意义相反的数的含义解释清楚。真正突出数学性的课堂,必须让学生经历“实物——图形——符号”的过程,由形象、直观的温度计逐步建立模型(数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物温度计移入屏幕里,通过旋转把温度计横放,最后消去温度计模型,得到温度计上的刻度,变成数轴。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过程数学化。我们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搭配衣服,感受有序”这一环节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衣服和裤子的图片,再用移动的方法或连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有序搭配。再将衣服抽象成简单的符号,用符号来连线,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洁、省时、明了,培养学生优化策略意识。最后通过数字的有序搭配来让学生体会,提高思维的新层次。

3.有效把握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学习的困难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有效地把握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状况和学习疑难,往往教学效果比较好,也能顾及各类学生,缩小两极分化。例如,在《退位减法》的复习课中,有位教师这样教学,体现他对学生学习疑难的有效把握。

他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是退位的。

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是不退位的?(培养学生的对数学敏感的知觉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深刻体现)

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来会诊啊。最后请同学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教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的情境,并且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以及注意的方法)

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给同桌做。

……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来细细体会其中每一步,就不难发现这位教师备课时的用心良苦。正是因为教师教学前科学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通过教师有效的作业讲评,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

对策一:作业的讲评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变“双基教学”为“四基”

讲评作业,我们不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努力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对策二: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讲评氛围,变“独角戏”为“共唱戏”

目前,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师由于学生怕说错、不敢说等种种原因“喜欢”唱独角戏,这种经常性的单独讲评往往会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容易使他们滋生倦怠情绪,这样也导致讲评效果不理想,学生两极分化增加。其实,大部分学生对所评习题已独立思考解决过,他们或多或少已形成个人的认识,这就为我们“放手”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策三:应加强学生作业错误的反思,变“改好错题”为“整理思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智优生往往学习后善于反思,而学困生往往对有些讲过的题目仍一知半解,存在着认知上的“盲区”,这也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引导学生加强作业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第7篇

【关键词】 现象分析;措施;效果;反思

数学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全民的科学素质息息相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可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分化程度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反思,防控两极分化现象,着眼于全体学生. 本文从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控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两极分化的措施.

一、注重细节,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往往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进度,觉得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就可以往下进行,常常忽略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分化程度就会逐渐加大.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造成部分学生成绩下滑的首要原因,不是由于基础差,也不是由于智力水平低,而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去学、怎么去想,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精力不集中. 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教师们可谓“煞费苦心”,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还在学生身上.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与反思,笔者采用了一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做法——“让作业本具备三种身份:笔记本、测验本、作业本”,就是让学生在平时上交的作业本上做三件事:记笔记、进行小测验、写随堂作业,然后上交给教师批阅.

具体做法分三种情况施行:

1. 在课堂上,学习并理解了新的概念或定理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在作业本上像做笔记一样把它记下来或默写下来;

2. 学习新例题时,待讲解明白之后,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3. 当有学生上在黑板上做练习题时,其他学生直接把练习题的解题过程写在要上交的作业本上,以备教师批阅后进行反馈矫正.

以上做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减少甚至杜绝了学生走神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及时地巩固了新学的知识,作业本在当天或第二天发下以后,还能及时反馈矫正,可谓一举三得. 因为学生们知道,数学作业本每天都要上交给老师批阅,所以,以上的做法就会促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从细节处入手抓落实,从效果上看这确是防止学困生成绩继续下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用创新的意识开发创新的管理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应不断有所创新,不但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创新的管理方法.

教学实践显示学生成绩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课后作业做得不好. 这也是他们长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经常有课代表向老师反映“作业不齐,查起来很麻烦”,正是由于全班学生人数多,作业上交人员情况的核查比较繁琐,课代表的工作时有疏忽,使得有个别学生存在懒惰与侥幸心理,经常不交作业,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与提高,所以,学习成绩慢慢与别人拉开了距离,逐渐成为后进生,造成两极分化.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曾采取过先由组长收齐、点清人数后再交给课代表的做法. 由于小组人员座位的不规则,各组人数也不相同,组长本身具有偏袒心理. 更为关键的是,有几个问题操作起来不明晰:(1)由于全班划分为五个组,这五个组划分的位置不可能是一个规则图形,哪名同学是一组的,哪名同学是二组的,任课教师不能做到一目了然,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2)五个组的人数也不是完全相同,有十一人的、有十二人的、有十三人的,教师容易将人数弄混,组长将作业交给课代表时,课代表也易将人数弄混,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作业管理还是有空子可钻的. 实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收作业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通过观察与反思,笔者发明并采取了“四排作业分收法”:从位置与心理上看,教室里有四个方阵,即从左到右有四排座位,每排从前到后有八张桌子,把这每排的八张桌子看作一个方阵. 每个方阵选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也有毛遂自荐的)做该排的“数学课代表”,由他们收发作业,哪一排收齐了哪一排就先上交给老师. 学习上的一切事情也由各排的课代表分别负责. 从位置上看,每排都是十六人,谁交谁没交一目了然,课代表好掌握;从心理上看,学生很认可,“位置决定脑袋”,因为每一个人属于哪个排,非常清晰,不敢再存侥幸心理;另外,这四个课代表作为班级的管理人员,不再是小组的“地方官”,他们直接对教师负责,提高了他们的管理地位. 通过施行的效果看,毫无“地方保护主义”,都是恪尽职守.

“四排作业分收法”实行以来,作业数量每天都全交全齐. 这样,课后巩固的效果也就提上来了. 消除了课后巩固不及时造成的成绩下滑.

“四排作业分收法”还极大地提高了四位课代表的高度使命感,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他们的带动下,同学们在各方面展开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8篇

24.33)μmol/L和MN组的(97.47±76.3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免疫检查;生化检查;肾脏疾病;血抗凝血酶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25

近些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肾脏疾病利用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内容以及检查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为肾脏疾病等的诊断、肾脏疾病的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对提高肾脏疾病的确诊率以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肾脏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的情况,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90例, 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9~67岁, 平均年龄(35.8±18.7)岁;病程15 d~21个月, 平均病程(9.8±3.8)个月。经影像学诊断以及肾活检病理诊断确定90例患者均患有肾脏疾病。按照病例类型分为MCD组(30例)、MN组(24例)以及FSGS组(36例)。

1. 2 方法 肾脏疾病患者确诊为血管栓塞时, 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24 h Upro、血红蛋白计数、Scr以及AT-Ⅲ[2]。利用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 来完成AT-Ⅲ的测定工作;AT-Ⅲ的浓度>2倍正常值表示阳性[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三组患者均存在血管栓塞症状, 经过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的结果显示:FSGS组的24 h Upro略高于MCD组和MN组;MCD组的血红蛋白计数略高于MN组、FSGS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的Scr水平为(138.56±66.81)μmol/L, 显著高于MCD组的(89.85±24.33)μmol/L和MN组的(97.47±76.3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脏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及早的发现并治疗, 对肾脏疾病患者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 能及时的对肾脏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 对后期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肾脏的组成中最重要的就是肾小球的过滤功能。肾小球的早期损伤检测以及肾小球过滤功能的检查, 就是肾病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的主要内容。肾小球的损伤检查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测得[4]。肾小球损伤的早期表现为:患者的尿液中能够检测出微量的中分子量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中分子量蛋白, 这是因为肾小球的过滤膜具有屏障作用, 能够使蛋白质不能透过过滤膜进入尿液。如果尿液中检测出中分子量蛋白, 说明肾小球的过滤效果已经失效, 需对肾脏做进一步的检查。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通过免疫浊度测定技术得出的尿微量蛋白以及尿转铁蛋白。相关研究表明:S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清尿素(Urea)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灵敏度分别为72%、63%以及51%。肾脏疾病患者的GFR降低正常水平的1/3~2/3时, 肝酐、肌酐的水平才会呈现出异常现象, 无法灵敏及时的反应出GFR[5]。

近几年来, 临床越来越重视肾脏疾病当中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其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就是肾小管的标记蛋白TIN。肾小管标记蛋白主要包括低分子量蛋白、尿酶、抗原性物质三部分组成。当肾病患者的肾小管重新吸收功能受到破坏时, 肾病患者的低分子量蛋白排出量将增加。通过以上, 不难发现, 检查过程中如果尿液含有低分子量蛋白时, 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项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肾脏受到损伤的一种检测指标和标志表现。

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抗基底膜抗体和血清补体等。目前原发性肾小管炎症诊断过程中关键的检测数据或检测项目就是抗中性粒胞浆抗体, 把握此就能及时发现肾脏疾病。此外,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 基因被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其规律, 基因检测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肾病检测中, 其中肾实质基因突变能引发肾脏疾病已经被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 此种检测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的检验和诊断过程中, 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此种方法对于潜伏期的患者或无明显征兆的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更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本文研究表明,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患者, 其血管栓塞特点不是一样的,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肾病患者的AT-Ⅲ多处于正常范围, 膜性肾病患者一般来说尿蛋白均处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 肾脏疾病的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具有良好的前景,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极具推广价值, 期待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迎霜, 余昊徵.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40例临床诊治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12):2511-2512.

[2] 张晓红.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27例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4):94-100.

[3] 刘国勇, 贺理宇, 石艳, 等.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中国全科医学, 2015(30):3682-3685.

[4] 成水芹, 龚德华, 季大玺. 血液净化治疗冷球蛋白血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4, 23(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