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择原则;教材;学生

2007年,随着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这本书的出版,掀起了语文学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热烈讨论。王荣生指出,“‘教学内容’是所有学科的立身之本,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要特质。”[1]教学内容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学界亟待解决的研究命题。

之所以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内容被置于研究视野之外,是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实在难以给予一个明确的“内容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呈现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表述。[2]由于“能力”和“素养”是抽象的,无法规限具体的教学内容。于是,这就造成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开放、随意甚至杂乱无章。一堂语文课似乎可以被锻造成任何想要的模式,任何被纳入到课堂中的内容也都有其合理解释的一面。一堂语文课结束,老师不知道自己教的内容是否适宜,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不同于其他数理学科,语文教学结果的呈现不是即时性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并且影响深远。语文课堂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将直接指向学生最后语文能力的培养结果。从教学内容到最后的教学结果,中间有一段微妙的时间发酵。如何让这种发酵走向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这就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那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什么呢?

一、以语文教材为根据

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编撰策略的具体体现。而教材编撰策略目标即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地。因此,语文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语文教材为根据,与教材编撰策略有较高的切合度。

1.1注重教材的言语形式

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中的言语形式。[3]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得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附加在文本上的品德教育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等要相应弱化。如小学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一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当然要让学生体悟这种生命哲学,但是如果语文课只是停留于此,就变成了品德教育课。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文本,作者为什么会从“种子”、“飞蛾”等小事物联想到生命的伟大;文本背后的作者在写作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文章段落的组织对习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等。语文教学内容,就是透过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言语形式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习作技巧,获得审美体验等。因此,言语形式是文本真正核心价值所在。

1.2依据教材的学段要求

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我们会发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审美三部分要求呈螺旋形分布在每个学段。低年级位于螺旋底端,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点,语文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占的比例稍大,随着学生个体成长,教学内容的重心会逐步偏向语文能力和审美的培养。教材的难度要求,也会随着学段的升高,呈现梯度变化。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对精读课的要求是: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6)开展合作学习。(7)组织好全班交流。”[4]

到四年级下册时精读课的要求就变成:

“(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4]

对比两个阶段的精读课要求,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不仅有关联性,而且由易到难,上下承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它的涵盖量非常大,相同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年级段重复出现,一堂课的承载量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教材的学段要求进行取舍,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逐一渗透到课堂之中。

1.3 依据教材选文的特色

目前,语文教材的编写形式是“文选型”的[5]。编入教材的选文特色不一,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文时,一定要抓住选文特色,集中教学内容,从一个切入点展开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要不了”。有些选文属于优秀文学名篇,

二、以学生学情为基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亲历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并获得最终的生成结果[5]。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来源于教材本身,还来源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和加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使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主观转化。

2.1 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还要注意到班级内部学生的能力差异。有些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是“炒冷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却还有难度。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做细致的分析。对于学生都懂的内容不要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懂的内容,需要考虑是否属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学生能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度预设上,需要有梯度的呈现,以满足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

布置预习任务是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运用的教学手段。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方式分析学生课前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能力储备,为选择教学内容提供切实的依据。

2.2 教学内容动态调整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心理变化具有不可预设性。课堂教学活动受学生影响,存在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学生情况的静态分析,而课堂的即时调整则是对课堂的动态把握。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正、调整和补充,才能使其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认知。本人在教学《井底之蛙》一课时,意图引导学生讨论青蛙与小鸟三次对话的讨论。但是,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天天待在井里不出来。”这个问题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却很有意义。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马上抛出下面的问题:“是呀,青蛙为什么从来不跳出井呢?”同学们从这个切入点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些说“小青蛙从小就在井里长大,他从来不知道有外面的世界。”有些说“小青蛙担心去外面有危险。”有些说“小青蛙喜欢井里面的环境,有食物也有水,还冬暖夏凉。”学生们的想象丰富有趣,我又接着问:“如果青蛙跳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美丽,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们又展开很多联想,如“小青蛙会和小鸟成为好朋友,一起去探险”、“小青蛙会说外面的空气真清新,花朵真漂亮”等等。学生们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小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自大。在课堂中,像这样的思想小火花时常出现。教师应该要抓住好的契机进行引导,而不能拽着教学设计按部就班。

需要强调的是,动态调整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原则,而不能被学生的随意牵引,将课堂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之中。如一个教师在教小学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同学们从“化石”中引发讨论,讨论目前化石的种类,年代等等。这位教师没有把讨论及时制止,于是这语文课就变成了科学课。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同于课堂无作为。语文课的重心需要时刻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动态的调整需要适度,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浙江师大学报,1996.

第2篇

【关键词】单元导语 把握信息 教学策略

静下心来,阅读人教版语文整套教材,发现编者从二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前面都编写了一段话,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话由一段扩充到两段,阐述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目标与训练点越来越清晰。编者、学者称之为“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和理念,为一线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根据观察,许多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单元导语”这一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发挥“单元导语”导教、导学的功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同时也促使我们去关注、实施“单元导语”。

一、细读导语,把握教学信息

一个单元的导语总是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是那么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单元导语”编排在单元之初,占有专门的版面,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亲切交谈或娓娓道来地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单元导语”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

1.感悟整体教学理念

“单元导语”放在单元之首,必有统领的功能,体现了整体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语”,把单元主题与单元能力目标整合起来,构成整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一册的单元导语揭示了一册的语文学习重点、能力训练方法和目标。10册教材80则单元导语涵盖了小学六年应该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它们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分散走向整合,为语文老师提供了教学的航标,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整体教学,而不至于零打碎敲,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导语: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组课文,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我们还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并想一想: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第一句话就向我们指明了在教学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战争与和平”这个教学主题。

2.理清两条教学主线

认真阅读单元导语,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提炼,我们可以发现“单元导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人文性主线,即单元主题,一条是工具性主线,即语文能力训练的落脚点,两条线穿起来互相融合,就成了一个整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是一段绳子的两条线,螺旋上升。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细读这则单元导语,第一、二句话点明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即人文主题――“走进大自然”,并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d趣,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人文教育隐藏其中。这既是教学内容的主题,又是人文教育的主题。再看第三句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落实这一重点的同时,再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的。这凸显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第四句话可以说是教学资源的拓展,其实也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同时,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把人文性教育推向另一个。

单元导语表述的体例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夯实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老师要充分利用单元导语,把握好这两条主线,和谐地开展教学。

3.建立四种语文意识

细细涵泳每一则单元导语,走进单元导语的深处,倾听单元导语的声响,其间,向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传递了四种语文教学的意识。

(1)训练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抛弃过多的内容讲解,向分析内容说再见,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元导语中这种意识是很明确的。如单元导语中提到的“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讲述的这些故事”等语句指明教师在落实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训练,才能落实。我们指导“理解重点语句,讲述故事”这样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训练。

(2)整合意识

单元导语将人文性主题与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分两条主线编排,并不是将两者分离,而是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求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单元导语中经常提到的“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这些话引导教师在感受文本主题时,整合落实言语训练,在言语训练的同时提升人文内涵。

(3)体验意识

语文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特别强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单元导语中这种体验意识很突出。如单元导语中提示的“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等导语暗示着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这样的体例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有。

(4)拓展意识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单元四五篇课文,一下子落实教学目标,形成语文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单元导语”体现了很强的拓展意识。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导语指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找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来读一读”。这些导语,默默地在指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拓展阅读。

二、涵泳提炼,寻求教学策略

单元导语的表达很优美,语义丰富。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可将镜头聚焦到“单元导语”的教学现状,发现许多教师忽视了单元导语的存在,或轻描淡写地与之擦肩而过,没有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导的作用,成了语文教材中的附庸物。究其因探其源,是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与价值,给学生起到的引导作用。单元导语作为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必须认真研读以把握教学。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单元导语的功能与性质,结合语文的学段特点和学习目标,总结出三种策略。

1.把握整组教材导读教

单元目标清晰又相对集中的单元可以放在整个单元的开头,作为导读课来教,以统领整个单元,理清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单元导语”具有导学功能,旨在指导,贵在巧导。单元导语导出了单元主题,导出了单元重点与语言训练点,导出了情感线索和学习方法,导出了与生活的链接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围绕专题组织教学内容,这样的编排打破了过去课文独立成篇的格局,突出了单元主题,加强了单元整合,单元导语是单元教学的“路标”“向导”,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要求。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中,发现语言形式学习的生发点,触发形象思维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地忽视。单元导语浓缩了一组课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语言形式丰富而经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语言。从课文中找出单元导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子,让学生感受语言形式无处不在,然后学以致用。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语:“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这样的单元导语提示着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单元导语简单的表达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方向。

2.剖析目标分层分块教

如果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内的课文分层落实,因此,我们可以把单元导语放在学习了两篇课文后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初识一定的语文知识后,带着单元导语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进行落实。分解语文学习的难度,减缓语文能力提升的坡度。单元导语中涉及朗读、写作不同教学要求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分层分开教学。

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根据这则导语提示,我在学习了《乡下人家》和《牧场之国》之后,教学单元导语。其中用意是分解教学目标,分散教学任务。《乡下人家》和《牧场之国》两课重点落实“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目标,在学古诗前后收集相关的古诗词、文章,为综合性学习做铺垫。

3.为单元习作导学教

如果卧导语中所指引的目标,侧重于写作训练,我们不妨把单元导语放在学了课文之后来进行导读。此时的导语,不仅仅是导,更是一座桥,一座架起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表达的桥。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回味童年。单元导语第二段写道:“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单元导语侧重写作训练,我们在习作前重点教,引导学生用真实的体验进行真实的表达。

单元导语为教师导教,为学生导学,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导的功能。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单元导语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导”的功能。“导语”引进门,“使用”在个人。只有善用、常用、活用单元导语,才能发挥单元导语的最大功能为教学服务,才能实现编者的意图和匠心,使教学更有效,学生最得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结 题 报 告

背景及意义

1、语文学科功能的异化。

如果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那么语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应该是“语文是什么”。简单讲,语文就人为了参与社会生活所掌握的沟通工具,是使人思想丰盈,情感愉悦的精神食粮。学习语文既是对前人精神财富的继承,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品悟。但是,每当论及语文教学,往往令国人痛心疾首。现实中的语文早已失去了她本来的灵性与俊美,变成了应试的奴仆,变成了家长、老师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变成了冷酷的驯化和空洞的教条……表现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就是繁琐分析、死记硬背和解题训练。教学研究常常也是一味追求教法的标新立异、赏心悦目,惟独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原——儿童该怎样学语言。

2、机械、封闭、枯燥、功利、压抑——传统语文教学种种弊端之涌现。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学就语文而语文,从课文到课文,语文与生活分离,知识与精神对立。重视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活动与生活;重视了教师的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了结果,却轻了过程;追求了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真是“语文语文,让人头疼!”这种激烈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必须尽快寻找一种适合儿童的语文教学。

3、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召唤。

生活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们不再是文字的奴隶,也不能满足于艰涩的书斋语文,而是具有主动品质和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过语言积极与人交往,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将语文应用于各种特定的生活情景。语文不仅是享受物质生活的手段,更应是个人充实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造现有的语文学习。

4、坚实的理论基础。

活动教学有着坚实、广泛的学术基础,其支撑理论主要是前苏联列昂节夫等人提出的“活动—发展”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从事实际生活,让感官成为理性的向导,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和发现的能力”等主张。裴斯泰洛其的“教学要适应自然,头、心、手和谐发展,强调人体感官活动和直观教学”。杜威则认为“发展并不是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发展的中介是活动。”维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确提出“活动—个性”理论。另外,我国的“情境教学实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等语文教学改革也为活动教学提供可靠的实践基础。

研究目的

以“主动性”和“全面性”为认识起点,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活动促发展理论为指导,这样描述语文活动化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确立如下研究目标:

操作目标:

1、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确立全面的语文教学目标观。

2、从实践中探索,从观念上把握“活动”的本质内涵,提升教学观、学生观。

3、构建基于“活动—生成”的语文活动化教学范式。

4、探索适合儿童学习语文的“活动方式”,使活动化教学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5、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体系。

发展目标:

1、使每个儿童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究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2、在处理好“双基”与能力、知识与情意等关系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儿童的语文学习质量。

3、促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改造自己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意识。

研究内容

1、关于课程目标的拓展与深化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因而具有导向功能。从目标层面思考教学问题很有必要。

活动教学确立了新的儿童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语文教学也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还是凭借语言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生动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其目标内涵得到了放大。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活动教学的意蕴在于教学更是一个过程,是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本身包含丰富的发展价值,而不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如果给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活动载体,比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对“预习引导”“小组对话”“综合实践”“体验表达”等活动的尝试,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明显增强了教学本身的张力。

基于此,我们构架了语文活动教学的目标体系:

基础性目标:思想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发展性目标:交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方法、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从这两条线索构建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角度,提炼基础性目标;从教学过程、儿童学习方式维度,挖掘发展性目标。

2、关于语文活动教学的模式构建

构建语文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是个开放的过程:以对话式课堂活动为主,又包括课前的准备性学习活动,以及课后的实践延伸活动。

课堂是纽带、桥梁,而不是全部:课堂是为具有不同经验基础的儿童创造的一个对话、共生的场所,是一个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沟通情感的平台。具有对学习思路的策划功能、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意义和对学习疑难的研讨作用。

开放的课前预习——开放的课堂互动——开放的拓展性实践

关于课前预习: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个体学习基础上,但有限的课堂难以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因此,应大力开发课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这不仅为课堂学习夯实了基础,也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会学习的很好机会。不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独特体验设计自己的学习。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初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资料及其它学科知识,寻求与课文相匹配的生活经验,整理预习笔记。

关于课堂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语文活动教学就是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性,培养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生成鲜明个性的过程。课堂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紧密结合预习基础,围绕问题展开的对话活动。因此,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块:展示预习成果(学会了什么以及怎么学会的)——交流疑问(相互质疑,筛选难点)——在老师的组织下研读重点、难点段落(重视自读理解以及丰富的体验活动)——协商实践作业(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新出现的问题,组织综合性学习)。

关于课后实践:教材只是个载体,或者是个生长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经验,融合我校的扩展阅读特色,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活动。这样,将课堂延伸,将教材放大,带领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生动有趣的语文。

3、语文活动化教学策略的探索

活动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摸索出以下一些活动策略。

预习引导策略:预习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宽松空间。这不仅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的积极措施。重视了预习,是落实“先学后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实验班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预习习惯。自三年级始,对预习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每个学生备有专门的预习本。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有收获,到读有疑问,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自能学语文的能力。具体讲,该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1)预习指导的渐进性(低年级,读通课文,读懂句子;中年级,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开始学习查资料;高年级,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预习简要地发表看法。)(2)预习资源的开发:合作资源(家庭式、小组式)、信息资源(家庭书柜、教室书吧、学校图书室、网络、电视材料等)

预习展示策略:经历了充分的预习,学生都是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生活的,因此有必要创设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小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具体步骤是:二读(自主读课文、读生词)三说(说文章的相关材料、说自己读懂什么、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一问(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问题对话策略:教学是师生多边经验的耦合。教师应鼓励学生表露自学过程中的疑问或困惑,结合自己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筛选话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引导学生展开研读。可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既是教学的主旨,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实践体验策略:活动教学遵循“活动—发展”“做中学”的原则,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解放儿童的肢体,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焕发出勃勃生命力。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语文学习。比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咏绘画活动、观察欣赏活动、讨论争辩活动等。

语言再造策略:所有活动都必须体现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这一宗旨,都必须围绕“语文”这一内核展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如:吟诗会、想象作文、图文日记、设计校园警示语、学写调查报告等。

4、语文综合活动的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旨在拓宽学生语言学习途径,增加语文学科张力。结合本校的扩展阅读特色,我们进行了“专题阅读”的探索,确立了以下设计思路:与教材联动、与课堂链接、与生活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详见附件《专题阅读—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一项有益尝试》)。

实施阶段

1、课题生发阶段

1998年,我们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活动教学第二次研讨会”,观摩到了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同时感到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压制主体、形式单一、功能单薄等诸多弊端。于是,产生了以活动化思想重构语文教学的设想,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同年,省实验小学验收组的专家以及前来观摩的西场小学老师听了我们的课后给予较高评价,增强了我们的研究信心。

2、课题立项初期

2000年本课题被立项为县级教研课题,在我的邀请下一些低年级的老师很乐意地参加到研究中。活动教学首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并很快产生了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视野更加开阔了。刘金霞、周志华、李进红等老师应用活动思想设计的语文课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各类公开教学中引起很好的反响。

3、实施探索阶段

2001年至2002年,伴随着实验向中、高年级的推进,我们对“活动”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从低年级追求形式的多样,向高年级研究性阅读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拓展实践”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一、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涵盖了拼音、汉字、阅读、写作以及这几方面的综合,同时它还是一门语言交流工具,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学好语文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小学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呢?我们现在就引入“小组合作”这个话题。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结成一组,按照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及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然后再共同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小组合作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中,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起到帮扶作用,以优带差,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虽然小组合作是新课改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倡导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为例,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古诗不是很理解,如果教师这时让学生针对作者通过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感情,作者是在什么意境下写的这首诗进行小组讨论,估计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是课堂中学生有争论的话题,也可以是教学中文章的空白处,需要学生自己增加的内容,以三年级《和时间赛跑》为例,学生对“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再给予指导,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之间语言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师要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严厉、高高在上”的象征,有的时候即使学生有新的观点和想法也不敢提出,害怕被批评或指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只有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主硬斡氲娇翁弥欣础

以一年级《树和喜鹊》为例,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都快乐?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先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从前树林和后来树林里的画面,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幅画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为什么后来树和喜鹊都快乐,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和组内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客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句表扬、赞美的语句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样一句消极怠慢的话语,也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不仅要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还要对小组内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赞美,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综上所述,我们从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营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及教师对合作小组的全面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得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所做的评价。旨在研究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供信息。

[例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4篇说明文。在本组课文教学前,老师让学生阅读文章《“埃尼阿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自述》(内容略),围绕“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计算机的什么特点”完成阅读填空题。

[评析]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一文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师通过阅读测试题。可以判断学生的现有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设计分层次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所做的评价,测试的目标比较单一,目的是检测学生某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概况,以便反馈并调整、修正教学进程。监督教学的发展。形成性评价试题编制应注意:

1 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试卷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例2]“扒”这个字左边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这个字可能读 ________。可能表示________的动作。(二年级)

[评析]汉字中形声字占很大比例,培养低年级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自主探究性识字,是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途径。本题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揣摩中识字。

[例3]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小狸猫对着理发镜欣赏着自己。得意洋洋地说:“________”(三年级)

[评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时,通常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补充完整等方式表述题目要求。为老师教、学生学指明方向。

2 关注学生元认知

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实现这种“改进”,在编制试题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

[例4]初读文章(文章略)的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读了文章后你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四年级)

问题:________

答案:________

[评析]小学生阅读文章往往缺乏耐心,本题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以文章为凭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和质疑问难、潜心会文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例5]高年级单元测评卷末用语

参加这次考试。我发现我在方面存在不足。今后应该________ 。

[评析]反思性语言的试卷用语,有利于学生结合答题情况进行自我审视,明确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较长时间的教学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如学期、学年末的考试,毕业考试等。这种评价目的是了解整体效果,是水平性评价,测试目标全面,测试内容涵盖面广。

编写终结性评价试题首先要编写各项重点教学目标与双向细目表。有了这张表。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就比较合理,保证一定的覆盖率,正确地突出重点。其次要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新课程理念下的终结性评价在关注知识技能考查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整合基础能力

语文教学中“听”、“说”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读写为主、兼顾听说”的模式为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情况开辟了新天地。

[例6]请默读题目一分钟,然后听文章录音两遍,最后完成填空题。

(文章《青藏高原》略)

①青藏高原赢得了“________”的称号。

②因为________,所以青藏高原日照强烈。

③文章介绍了青藏高原哪些方面的特点?

[评析]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听觉器官尽量感知和获取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用心去听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成为听、说、读、写能力都强的人。

[例7]张小燕是班长。她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可是这次竞选班长,她落选了,伏在座位上哭了。李雅是张小燕的好朋友,她该怎样安慰对方呢?(四年级)

李雅:________

张小燕:当了这么多年的班长落选了。多没面子啊。

李雅:________

张小燕:要是同学们看不起我。我该怎么办呢?

李雅:________

[评析]试题中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提高应对、表达能力,为扎实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打下基础。

2 沟通现实生活

命题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实现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的需要沟通。解决学生现实存在的问题。

[例8]读句子,想一想:可以怎样称赞他人?再试着称赞你身边的一个人。(二年级)

“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刺猬,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评析]学会赏识他人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根本.这道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对他人的赏识.也为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础。试题编制既结合课文内容,又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学会表达的同时。内心世界也受到熏陶,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9]黄军看到小朋友玩悠悠球非常羡慕。便请求妈妈帮他买一个。可妈妈却拿出当天的《晨报新闻》,让黄军看关于悠悠球的负面报道。并拒绝了黄军的要求。黄军很苦恼。难道小朋友玩悠悠球只有害处.没有益处吗?请你帮黄军给他妈妈写一封信.谈谈对此的看法。(六年级)

第6篇

一、游戏与清单的简介

教学的成功首先在于兴趣的激发。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古希腊的柏拉图很早就发现游戏的巨大魅力,提出“寓学习于游戏”的教学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游戏――这种深受小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学活动,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已被很多一线教师引入课堂教学。

教学中的游戏,即游戏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造一定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1] 本文中的游戏,是指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的适合学生,让学生参与并获得真切体验的教学活动。游戏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比较著名的是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创立的“快乐大作文”,其最大特色就是把游戏引入了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的游戏,有着鲜明的特点。

1. 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在学生正式写作前,组织相关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获得真切体验。游戏的使用,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教师布置写作题目,学生构思写作,最后教师批改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

2. 目的性。写作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既不是纯粹的游戏,也不是纯粹的教学,这里的游戏是一种教学策略,具有特定的意图,即实现写作教学目标。游戏时,教师要给学生说明游戏规则,指导学生完成游戏并关注游戏指向。

3. 竞争性。游戏中的竞争,会增添活动的趣味性。游戏过程中,学生参与踊跃,学生有时要竞争示范机会,有时需和同伴竞争。

写作教学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清单则是学生写作时的辅助工具,因其形式类似于购物清单,故取名“清单”。清单的使用是欧美“过程写作法”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文教师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困惑之后,“过程写作”这项研究与实践逐渐发展起来,至今,过程写作方法在美国中小学仍得到广泛使用。过程写作法是将学生的写作行为分成分成五个可管理的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提交。其最大突破就是打破了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写作过程的局面。[2]

写作教学作为母语教学的一部分,不同国别有时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所以对于他国母语写作教学研究的有益成果,我们可以做本土化的吸收借鉴。基于过程写作法可对学生写作过程实施管理,清单这一辅助写作的工具便应运而生。清单分为两种,一是写作清单,二是评价清单。清单上的基本信息包括:标题、评价标准、评价框。其中,写作清单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清单上的条目使用陈述句;评价清单的使用对象是老师和同伴,句子条目采用疑问句。[3]清单的特点是简洁明了、指导性强、目的明确。样例清单呈现:

《画嘴巴》写作清单:

( )1.写出游戏规则。

( )2.用三个以上动词描写画嘴巴的动作。

( )3.写同学们观看游戏时的神态。

( )4.写游戏结束后的感受。

《画嘴巴》评价清单

( )1.写出游戏规则了吗?

( )2.用三个以上动词描写画嘴巴的动作了吗?

( )3.写同学们观看游戏时的神态了吗?

( )4.写游戏结束后的感受了吗?

清单的使用,是在课堂游戏完成以后。如上例,教师必须先指导学生完成《画嘴巴》的游戏,然后再拿出游戏前设计好的相关清单。

二、游戏与清单并用的可行性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游戏和清单并用正是给学生提供了意义建构的帮助。

如前文所述,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三:一是没有写作兴趣;二是没有写作素材;三是不懂写作方法。为写作教学所设计的游戏有着自己的强大功能。经由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扫除两没有写作兴趣和无写作素材的两大障碍。首先,游戏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游戏,他们会乐此不疲。其次,游戏为学生提供真实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即写作素材。而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然学生难以作文,不是因他们没有生活,而是小学阶段的他们,不太会观察身边事物,不懂收集积累素材。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现实生活的剪影。在课堂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周围事物,怎样积累写作素材等写作的策略性知识。这样,学生在有话可写的同时,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游戏虽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了写作素材,可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会再次犯难。究其原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他们对作文的模式和写法不太了解,或不知作文格式,或不会使用标点,或不懂作文详略及段落分层。所以,学生提笔后,仍会茫然无措。清单为解决学生的这种茫然指明了方向。依据游戏内容精心设计的清单,具有以下一些功能:首先,清单具有导向功能,可为学生写作指明方向。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写作清单,然后解释强调清单上所列条目的意义,直到学生对清单上的写作任务明白晓畅后,再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自我监控,边写边修改。在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或同伴拿出评价清单,依照清单,教师或同伴从读者角度对学生或同伴的作出评定,然后提出修改建议。在写作中和写作后,两张清单就向指南针一样,为学生的写作和评价指明方向。其次,清单具有反馈交流功能。写作清单,可以让学生与自己交流。看着写作清单,学生会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一个预期,心知作文中哪些内容不可缺失,在边写边改的过程中完成写作。评价清单可以让师生同伴间产生交流。教师或同伴根据评价清单,对手中的作文给予评价,或给出修改建议。一方面,作者可以从评价者那里获得一系列的反馈,另一方面,评价者也分享了同伴的作文。最终,学生在交流互评中完善自己的作文。评价过程既是一次分享,也是一次学习。

三、游戏与清单的设计与应用

(一)教学前

这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游戏和清单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时应考虑:第一,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了四个学段,针对写作教学,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4] 例如,《画嘴巴》写作任务安排在小学三年级,三年级属于新课标中的第二学段,教师可观照该阶段的习作目标思考设计自己的教案。第二,写作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教材内容与写作教学要求有机结合,明确习作目标。如《画嘴巴》写作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能是:学会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能够使用连词,如“先……”,“接着……”等等,将游戏过程表达出来;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清楚地表达出来。第三,学生的学情。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过大,难以理解,学生会丧失学习兴趣;难度过低,没有挑战性,学生也会丧失兴趣。如《画嘴巴》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性、直观性是三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边讲边示范游戏过程,帮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

(二)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观察能力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游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按照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有纪律、有效率地进行游戏活动,灵活机智地应对游戏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避免因课堂纪律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画嘴巴》的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热情,很多孩子为了争取上台示范的机会,会离开座位,涌上讲台,争相要求让自己给大家示范。这样,课堂就会陷入混乱,游戏难以继续。教师在开展游戏时,一定要避免课堂纪律导致教学难以开展的局面。

两张清单的使用顺序是,写作清单在前,评价清单在后。教师先发给学生写作清单,并解释强调使用方法,学生明白清楚后,再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在学生写作结束后,教师发给学生评价清单,评价形式最好是同伴互评。学生按照评价清单,对自己同伴作品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此时,学生是评价主体,去发现同伴的作品的优劣之处,这个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后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课堂写作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师反思游戏和清单的设计与操作是否完善,让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探究多种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就爱上作文。在本研究中,游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清单,可为学生写作搭起支架,提供指导,从而消除学生写作时的茫然无措、杂乱无章。游戏与清单并用,让学生乐于表达,是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参考文献:

[1]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材;拓展教学;视野开拓

S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实际教学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过于局限课本内容,应以课本教材为依托,适当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给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的教学策略。

1渗透教材原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原文进行拓展教学实践,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期让学生能够透过教材来接触更多的知识,达到视野开拓的目的[1]。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文教学已经不是一个圆形结构,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视野开拓的起始,课外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视野得到开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一课文,原文出自《山海经》,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机会自己阅读一下《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世界奇迹”,让学生对我国这一重要历史遗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文化,而且开拓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进行拓展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需求,通过选择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及补充的教材的内容,又能够借助课外相关资料来进行比较,使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使教学的真实感受得以体现。

2开展游戏教学,开拓学生知识面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轻,通过情境体验与内容游戏化,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2]。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时,根据教材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吸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探索与创新潜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具体游戏操作如下:

2.1谈话导入。字谜是谜语中的一种,也是有谜面及谜底两个部分组成。那么请大家展开想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字谜游戏,看哪组猜得又多又快。

2.2列出字谜: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是长。②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③说他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④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⑤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

2.3小组同学讨论猜谜底。

2.4公布答案:①日;②香;③尖;④拿;⑤化。

2.5拓展延伸。学生自己搜集或者编制字谜,小组之间相互出题与猜谜。

通过游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对汉字的妙处也有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活动拓展,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实现自由教学,拓展延伸理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中也强调尊重学生学习个性[3]。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教材外部体验到课文中不曾拥有的风景,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提升。语文自由教学倡导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化以及人格上的认知,通过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使小学生从课本内容约束中真正解脱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个性化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在自由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有独立学习与拓展的空间,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文时,教师不能一上来就进行内容教学,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比如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每天都是由父母送自己上学的吗?父母送你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然后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再对学生提问:“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本文所阐述的幸福进行概括,联系生活实际,再谈谈你所认为的幸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使学生在自我思考过程中,拓展延伸课文的理解。

4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就应充分联系教材内容,通过原文进行拓展,为学生打开新的学习之窗,激发学生思维及想象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11):3-5.

第8篇

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多年来,我听从领导安排,分管教学工作和高三年级管理工作。我站在学校发展的前列,站在维护学生安全、确保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高度勇于接受了这份艰巨的任务。从未在校长面前讨价还价,从未在职工面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为校长排忧解难,健全教学管理网络,层层落实教学责任制,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师生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正是由于这份分管工作的特殊性,我积极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熟悉业务,精通业务。要求师生学习的,我先学习,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我先做到。时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不忘服务师生安全、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稳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在师生中起好了榜样带头作用。为带好头,除主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除作好第学期三次的干部值周、每周一天的校长值班工作外,也参与每星期两次的班主任夜晚值班,并同样和教师一起上早晚自习,参加课外辅导,同样像教师一样备课、批改作业,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不差一节教案,不差一次作业,教师要做到的,我都做到了。再如:学校教学工作头绪乱文件多,资料频繁,每期开学初就要拟定学校工作计划,然后是完善各块教学目标责任书,修订教学管理细则,制定各阶段工作方案。可谓工作繁忙,有时是利用晚上、周末加班完成,可我从未找人帮过忙,从未请人加过班,而是凭着对事业的忠心,对工作的忠诚,对师生的负责,埋头苦干,巧干勤干,抱着“再苦不得苦别人,再累自己先累”的信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任职以来,通过我的努力和其他同志的配合,实现了教学工作有创新,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

二、主动工作,开拓创新

一年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 我做到了工作主动不滞后,方法灵活不死板,创新进取不落伍。

1、教学工作有创新。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标准,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动手脚,力争把每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上不拘一格,敢于打破陈腐教学、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深受学生喜爱。所任语文学科在同年级同学科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同时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参与省级课题《一般高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研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篇,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参加听评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督促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一丝不苟。认真搞好学生管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习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并经常深入各班级中去,作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使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年级管理平稳顺利

一是身先士卒,狠抓常规教学。身兼两个班的高三语文教学,承担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年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静下心、沉下去。工作中,我能够及时分析老师和同学们的思想现状,想方设法为教学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工作,都做到了冲在全体教师的最前面,能够带领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共同奋斗。

二是坚持原则,细化管理。狠抓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深入细致开展思想工作,对待教师们工作上的缺点与不足能够及时纠正与弥补,善于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化解工作。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学校工作大局。

三是严于律已,勇于自责。没有人不犯错误,年级管理是人的管理,需要做表率,更需要公心、细心、耐心。所以,除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外,也要求教师们认真工作,勤奋奉献。针对在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误会,能够经常与教职工谈心,多找自己的不足,及时化解。

经过努力,本届高三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小专业发展上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学生思想稳定,学风扎实,教师们精神饱满,工作积极。

3、其他工作有效果

在平时工作中,不论是工作计划中安排的,还是校委会决定的,还是校长临时安排的,我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我对于每学期、每周应做好什么工作都心中有数,并提前谋划,然后付诸实施,而不是水来了才挖沟,校长说了才去做。主动参与了学校招生工作,苦战一个暑假,为学校建立了新生招录数据库,使学校学籍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我对自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造性地开展了校舍及设施设备月检制,班级安全周报制,认真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落实安全大检查,建立排危和整改措施,针对实际开展了阶段性安全整治工作,认真实施了学校创卫工作和健康教育。努力保证了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三、遵章守纪,率先垂范

一年来,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并执行学校纪律,注重维护班子团结,时刻保持个人形象。一切服从学校大局,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认真遵守学校出勤制度并带头执行,克服诸多困难,从未请假、迟到、早退和旷工。即使是办公事和出差,班主任工作不放松,自己的课自己调换自己上,从没有因私事离开学校。

四、坚持原则,清正廉洁

在工作中,我和班子成员一道,自始至终做到了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以权谋私。坚持原则,绝拒腐败行为。不搞特殊,出差、办事不多吃一顿饭,不多报一分钱。虽然付出很多,但从不讲个人待遇,更没利用职务之便谋利任何个人私利。没有乱花过单位一分钱。工作中提倡节约,加强管理,制止教职工的铺张浪费行为,教育学生厉行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自觉争当节约先锋。

五、存在的不足

1、受能力水平限制,工作方法较单一、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