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能化采购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采购;物流管理;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是为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正常运行的一种行为,是企业采购活动整体为对象而发生的协调、组织、计划与管理控制行为[1],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是企业在实现生产和物资供应协调方面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运营,因此本文将对企业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的控制方法做以下探讨。
1采购物流与采购物流管理
在企业生产行为活动中,物流活动是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的总称,采购物流包括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物资到实现生产活动的过程。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采购物流都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起点,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总之采购是企业经济利润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品牌质量和生产环节的重要保障[2]。因此,企业采购物流的良性循环必须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科学系统地制订采购物流管理的规章制度[3],全面合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运行成本,进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一切成本开销。采购管理最终是以确保企业生产物资供应为目标的,所以采购管理应该具备:(1)确保物资质量的前提下,价格降低,选择价格低廉、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2)良好的采购管理是降低成本有效方法,采购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是对整个物流费用能否降低,物流经营效率能否提高,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本能否合理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将采购管理基本内容制图如图1。
2采购物流管理分析
根据艾文,王冠博[4]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物资采购总成本占企业总的售额的60%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目前企业中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运营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中经济利润的控制,对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综合国内外成功的采购物流管理经验来看,采购物流管理分为制造行业企业内部业务整合、企业社区建立和从供货物资到销售终端所有环节协同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国采购物流管理仍处于初始阶段,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整体能力不够,部分企业虽然很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质量但是采购物流管理方面流程和机制都不健全,我国企业在采购物流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采购人员责任不明确、专业素质较低、缺乏考评制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不稳定等,这些因素造成了企业采购物流成本加大、物资浪费现象严重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现象。
3采购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3.1规范采购物流管理方法
采购物流应该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责任明确化和中心集成化方向发展,将企业采购能力集中化,使其在采购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采购物流的职能可以使企业对内行政职能发生改变,企业相关管理者应对其详细了解并明确制定出管理办法,给企业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采购物流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是对从事采购的相关人员提出的要求,采购人员不经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对现代企业智能化管理有一定的掌握,不仅熟练应用计划指标的预算法、定额法等专业方法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英语、法律常识等专业知识。
3.2制订采购物流绩效评估办法
在采购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订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是十分必要的,绩效评估办法可以有效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结合本年度企业人事考核管理办法来对企业采购物流人员实行绩效评估办法,是采购物流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明确成本控制的侧重点,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购物流人员在物资的管理与储存、采购预算、采购计划制定和采购合同保管方面均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3维护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考虑有良好信誉、同行口碑较好的供应商,原材料的质量决定了企业产品的质量,供应商能否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材料非常重要[5]。另外,供应商所在地是否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运输成本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企业应该选择3-4家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定期对其原料来源、原料质量进行实地考察,以保证企业生产持续有效的进行。总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国目前阶段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已经意识到了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直接的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在同行业中利于不败之地,采购物流成本控制就必须要彻底、全面、认真地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江喜,陶京.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1):275.
[2]林默默,陈曦.药企采购物流管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20):234~236.
[3]付丽娟,许艳.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37.
[4]艾文,王冠博.采购物流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6(31):345~347.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已经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在更新与完善企业的物资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物资管理无论是在采购,还是库存和配送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采购管理的特点
1.采购周期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通过供应商的商情库,了解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服务与咨询等情况,在网上询价、洽谈和开展交易等等业务活动,既能节约时间又可节省费用。并容易实现全球化采购,获得最好的供应商与最优惠的产品价格,同时因为因特网使用费用较低,网上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的1/50。此外,还能够大大减少“少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方式所引发的劳务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网上交易能解决过去物资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2.物流速度快,有效降低库存量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不再使用大量库存来保证生产,企业采购员能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不断调整生产计划,迅速在网上寻找物资信息,在网上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这种高速的信息流最大化地促进了人流、商流、财流物流、的飞速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的对物资采购做出的快速反映,有效降低库存量。
3.交易中介少,有效的降低运输费
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减少交易一中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物资采购网,能减少运输中介,由专门的物资配送公司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而不必一次一次地不同转送。从而减少运输中介,降低的劳务与运输费用。
二、电子商务时代下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式
1.配送方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征,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与调度,依照采购方的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再将配好的货物送给采购方的物流方式。这一优化的、先进的流通方式能够有效地优化库存配置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证产品及时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配送方式代表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是现代最具有发展潜力与经济效益的物资供应系统。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可以对某些物资施行了配送制,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直接将物资送到生产现场,实行采购与发料一体化,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资的储存与运送成本,并使生产必须的物资及时靠近现场,保证了稳定和高效的生产。
2.委托保管方式
经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物资交给专门的公司保管,再向受托方支付一定代管费用,从而使得企业不再有库存,进而实现“零库存”。“零库存”的优势在于:受托方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与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与库存管理的许多事务,使企业能集中力量生产经营。然而,这种“零库存”的方式主要靠转移库存来实现,并不能真正降低库存总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3.即时供应体系。
在即时供应体系下,企业能够随时的购入物资,采取需要多少就可以购入多少的方式,供应者能以自己的库存与有效供应系统担负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形式实现的“零库存”主要针对工具与标准件。但是,这种供应系统对信息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要求供求的双方的业务系统都要是完全自动化,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这种库存方式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的特点
1.配送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下,配送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体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与代码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电子,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所以,数据库技术(database),条码技术(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mc datainterchange),电子订货系统(eds: eleetromc ordenng system),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和快速反应(qr: quick response)及,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 mug)等等技术和方法在物流中将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
2.配送自动化
信息化是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的核心,无人化是自动化的外在表现,省力化是自动化的效果。另外,配送自动化还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降低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等。物流的自动化设施特别多,如:货物自动分拣和自动存取系统,条码/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以及自动导向车等,这些设施与系统在发达国家己经普遍的应用在物流作业流程,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物流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配送网络化
信息化也是配送网络化的基础,这里所指的网络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建立物流组织的内部网络intranet:二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联系与物流配送中心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间的联系同样也要经过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如:配送中心要向供应商发出定单,就可以借用计算机通讯方式,借助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实现;
[关键词]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应用方案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重资产类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审计既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也是资本市场对投资进行监管的重要环节。对于以基础设施为主要资产的企业,如电信运营企业,其建设项目具有数量多、涉及面广、管理日常化等特点。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一般基于事后审计、被动式审计,依赖建设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存在审计效率低下、制约因素多、审计质量不高等弊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须坚持业务创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实现流程再造,构建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审计新模式,这也是建设项目审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通信运营商建设项目审计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方案。
二、建设项目审计特点分析
建设项目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或部分环节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效益性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按审计所处环节一般分为预算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如图1所示),各阶段审计需求依据企业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其管理规定而定。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各环节的审查和评价。项目建设是投资形成资产的过程,为加强和完善资产监管,国有企业一般规定建设项目须通过审计方可正式竣工。建设项目审计与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类型相比,其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设项目审计已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是其中一个环节;二是对审计机构来说,建设项目审计是被动式审计,当项目流程到达审计环节时,由项目发起者提交审计申请方可安排审计;三是审计结果作为招标控制价、施工费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的依据,审计报告是建设项目档案的一部分。基于上述特点,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必须在项目管理流程信息化基础上,将审计环节嵌入项目管理信息化流程,才可发挥审计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审计成果应用及时性等优势,高效支撑项目建设投资管理需求。
三、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基本流程设计
建设项目审计作为项目建设总体流程的一部分,当项目流程进展到应提交审计环节时,方可触发审计。预算审计、结算审计属于造价审计。一个项目一般会有多个单项工程,根据合同及施工内容性质、金额确定是否必须进行,可多次报审,也可能无须报审。竣工决算审计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只允许报审一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两种审计的结合,主要区别在于审计过程的日常跟踪审查和评价、审计阶段性报告的多次出具。建设项目审计业务信息化流程如图2所示:1.项目报审。当项目流程到达可报审环节时,项目管理人员收到项目报审待办任务,打开任务后展示需要填写的项目基本信息及必需的审计资料。项目基本信息应由系统根据前期信息、所处环节自动判断填写,不能自动判断或者可由人工修改的可以在此阶段人工填写或选择,所需审计资料凡系统前期生成的应有链接列表,未生成的方可人工上传资料。对于可多次进行的预结算审计,提交审计申请时应可以建立多次报审任务,但流程将仍处于本环节;对于无须审计的项目可填写说明,选择无须审计。必需信息均填写完成并经审批同意后,提交到项目或地域对应的审计管理人员,进行资料初审。2.审计安排。审计管理人员判定审计申请符合条件后,根据内部规定选择自行审计或委托外部中介审计,依据系统设定的权限提交审批或直接派发至对应的审计中介。对于合同约定需要对单个项目发送审计委托函的情况,此阶段由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委托函发送给对方,审计中介可通过门户网站收到任务待办。3.审计过程监控。审计实施过程一般分为资料审查、现场勘察、定案确认三个环节。在此阶段多数需要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多方沟通,必要时还可启动审计暂停,审计过程监控应实现三个环节的进展信息互通、审计暂停申请和审批、补充资料传递、审计时限超时预警提示等功能。4.审计报告审核。审计人员将审计报告初稿上传系统后,提交审计部门审核,一般通过审计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两级审核,并对本次审计质量考核打分。系统可内置审计报告模板,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作为模板内容,并内置可选问题分级类别,审核通过的报告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由审计管理人员进行归类,并纳入案例库,便于后续统计分析。5.审计问题整改跟踪。对于需要整改跟踪的重要审计问题,选择“整改跟进”选项后,审计问题将随审计报告一起发送给建设管理部门和其他配合部门,问题整改完毕后,由建设管理部门将整改结果及相关证明资料反馈给审计部门,形成问题整改闭环,并与审计报告一并归档。除上述正常流程外,还应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报告调整,当审计报告已审批分发归档、后因特殊原因需重新调整时,须履行报告调整的审批流程,调整接入点一般应在上述流程的“审计报告复核”环节。与上述基本流程相匹配,还应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及数据配置功能,如对中介信息数据、审计管理人员数据、审计资费数据等进行管理,实现审计任务的自动分派和审计费用的自动核算,并具备审计区域配置、审批人员及权限配置功能。
四、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应用方案
(一)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功能架构
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建立在工程项目流程各环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期望结果输出、数据来源确定与各信息系统间的接口开发需求。从建设项目物资信息、造价信息、转资信息、合作单位信息等方面设计关联信息输出结果,从而将物资采购管理系统、LIS库存系统、合同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与项目相关的物资采购审批、物资出库领用和退库信息、合同信息、转资信息等审计所须数据信息,统一接入数智审计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在审计系统内的共享、交互分析、稽核验证等功能。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基于智能工具应用及大数据分析,从而减少人工判断误差、降低审计风险、提升管控质量,数智审计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
(二)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功能应用案例
1.报审数据的系统间稽核与校验。将物资采购管理系统、LIS库存系统、合同系统、ERP系统与报审项目相关的物资采购审批信息、物资出入库信息、合作单位信息、转资信息统一在审计系统作业流程中呈现,同时引入AI能力,实现多系统数据和报审数据的自动比对、稽核与校验,输出多单匹配表,以便审计人员对异常数据进行重点核准。比如,依据出库光缆材料规格及数量自动核对结算表中敷设各规格光缆长度工作量,依据ERP转资数量核对设备、材料安装工程量等。2.报审时效性监控预警。为解决建设单位项目经理久拖不报审、历久难审的被动局面,更好地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提交结算审计和决算审计,开发基于项目流程数据的“探针式”报审及时性预警功能,即根据项目前期预设的报审时间节点,统计验收后未及时提交结算审计或决算审计的项目信息,并对报审及时性进行统计和分析,自动提醒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报审,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职能转变。3.结算标准与定额标准、材料价格自动比对。在系统内建立工信部颁发的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标准数据库,将运用通信工程定额的项目与标准定额中的定额编号、定额名称、人工工日数量、机械及仪表使用费进行自动匹配和稽核,提示未采用定额标准的子目。引入“爬虫”技术,抓取当地造价管理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材料信息价,建立材料信息库,与建设项目开、完工时间信息匹配出相应材料价格,为项目材料审计提供结算标准和依据。4.基于大数据的异常结算费用预警和分析。按专业类型将同类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依据标准定额用工进行权重赋值,并将地域差别、特殊场景一并纳入权重值考虑,审计人员录入结算工程量,逐步积累各年各市同类项目结算数据,形成各专业标准工程量费用数据库,并形成各专业平均造价指标库。审计时可输入报审工程量,查看本项目单位工程量结算单价与造价库比较结果,也可定期对全省同类项目、不同地市的结算费用单位比值进行分析比较,对异常费用自动输出预警。5.基于NLP和OCR的审计结果准确性一键核查。为减少审计报告人工审核误差、提升审核质量及效率,在审计系统中开发基于NLP和OCR的审计结果准确性的一键核查按钮。当审计中介人员审结并提交报告及相关信息后,系统调用NLP、OCR智能识别功能,完成项目审计报告及附件内容的信息识别、提取和分析,完成审计报告、支撑附件、系统页面关键数据三单匹配稽核和结果一键展示。比如,在结算审计流程中,可实现“审计报告”“定案表”“系统页面”三个维度的“送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率”一致性一键稽核。6.现场勘察的真实性、准确性监控。为加强对审计中介人员外出勘察工作的监督及管理,开发现场勘察轨迹呈现功能,对勘察照片中的日期、时间、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并展示轨迹。对进行远程站点勘察作业的项目,依靠GIS定位技术建立偏离算法模型,比对实际勘察点与应勘察点是否一致。该功能可确保审计中介人员现场勘察工作的真实性,杜绝编造虚假勘察数据的现象。
五、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发展展望
引言: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准不断攀升,近几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是管理水平却比较落后,这种情况为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造成了极大困扰。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找解决对策,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提高企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实际生产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做出有效保证。 一、智能系统目前,我国对于智能化的输送机设备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正在处于积极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实际生产项目而言,需要不断加快项目的智能化,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以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智能输送设备,起主要重要作用的是智能控制系统,系统的优化是进行成本节约的重要前提,也是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管理的重心。如,带式智能系统对于如火灾等具有一定的故障防护功能,其整体呈现分布式,可以让其实现智能化启停控制。而胶带式矿井输送机智能系统同样呈现分布式的系统设置,但是在其进行节点控制方面其要求较高,启用了CAN总线、单片机、以及较为先进的传感控制接口,在系统运算方面,还运用了能够与其运行功率平衡的算法。
二、发展现状在成本管理这一方面,我国在学习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不断结合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突出的是项目成本管理方案应该结合项目各期间的特点,从而实现协调性发展,为实际管理的有效性做出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是对于成本控制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实际管理方面提供数据参考。总体而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个别方面较为突出,但是总体水平还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理观念的灵活性有待加强,我国管理人员在引进相关的管理经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管理上的形式化、僵硬化的情况,这都是由于管理的灵活度不高,相关管理人员思维僵化造成的。常见的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会着手进行解决,而忽视事前控制,增加后期管理难度;其二,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造成管理方法与实际管理内容不匹配,给实际的项目实施造成难度,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从根本上对于成本管理提出有效措施。三、控制理论(一)组成。成本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完整的成本管控过程应该是广泛性质的成本管理系统。其具体由以下几点组成。其一,完善以及可以进行灵活调整的组织结构,对于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会造成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去吸取其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构建合理的管理机构。其二,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组成部分,其中,一般会分为成本预算、预算检验以及进行综合评估这三个方面,从而为实际的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其三,符合实情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对于管理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二)原则。在实际进行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作为一个全权统筹的角色,应该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从而避免管理失误,总体而言,应该遵循全面性、节约性、过程控制以及动态管理、制度性,以及管理始终不离既定目标等原则。四、成本管理(一)组织管控。对于智能输送设备的成本管理,需要对于其参与产品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管控,从而节省成本,实现有效管理。其一,对于设备的操作部门,需要加强其对于产品能够合理运用的能力,从而实现产品功能的有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其二,对于产品的维护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从而在保证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成本投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其三,设备采购部门,应该对于其产品的相关资格证书,供应商的经营资格等进行严格把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投入成本的有效性。其四,对于产品的固定资产报损方面,需要加强财务部门的工作精细度,从而为实际管理提供有效数据,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二)技术管控。对于智能输送机设备而言,先进的技术操控手段是实现节约使用成本的最好途径,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于技术的管控,降低能源以及人工耗费,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方案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改进现有施工技术,从而在保证其正常功能的情况下,让其耗能降低,有效节省有限资源,为实际设备成本管理提供可行方案。其二,通过引进新技术节省设备运转成本,通过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为成本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创新途径。其三,通过引进新材料,降低设备的磨损率,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为实际生产过程节省资源投入。其四,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让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从而减少返工次数,杜绝时间成本的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经济管控。成本的管控根本上还是对于资金成本的管控,通过对于资金的管控,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有限资本,从而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对于人员人工成本的管控,其主要是通过有效调整人员结构,从而为实际操作节省人力成本;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有效降低因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设备故障,节省设备成本;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以及权责制度,让操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尽职尽责,从而有效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其二,对于相关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管控,在设备进行运转的过程中,合理的材料采购管理措施能够对于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助力,在其从供应商到设备上的一系列流程,通过加强流程规划,流程控制,加强检验力度,合理进行材料放置保管,严格进行材料配给,从而实现在材料管控方面取得成本控制效果。其三,合理的维修制度管理,对于设备而言,制定合理的维修制度能够极大的提升管理的成效,促进设备生命周期的延长,有效节约设备采购成本,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从而为实际管理过程降低成本发挥积极作用。其四,其他费用的控制,对于成本管理,因其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确定因素,因此,容易产生其他费用的支出,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以上三点,对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流程加以控制,最终为控制成本起到间接控制作用。
五、结束语本文通过对于智能输送机设备成本管理的研究意义、发展现状及其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际管理策略,我们可以发现,要实现高效性的成本控制管理,需要对于其相关的组织结构、技术标准以及经济投入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遵循相关管理原则,才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RFID 物联网 物流管理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ERP系统的概念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概念,当时的ERP系统概念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动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应运而生的。当时,Internet并没有广泛普及,但随着实践和发展,ERP系统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及功能。当今的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包括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和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电力公司自2005年起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逐步建立总部和省公司、直属单位两级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采购活动均纳入两级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实施。2009年公司系统ERP物资管理全面上线并实现两级级联,物资管理从需求提出到结算完成实现了信息化闭环管控。
1 ERP物资模块在采购中的设计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活动。现代企业运用现代化科学的采购技术和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从信息收集、供应商选择、购买、运输、入库检验、接收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成本,实现采购目标。ERP物资根据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标准化示范和要求,规范和优化了的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标准业务流程。
2 ERP物资模块在采购中的应用
ERP系统的集中管理主数据,统一维护管理供应商、物料和采购目录等主数据,保证了主数据类型的唯一性和标准性,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精细化奠定了基础。在熟悉了企业招标采购规章制度之后,各单位按照需求提报采购计划,核实系统采购需求所用到物料、数量、评估价、卸货点及交货日期的信息,在采购工作中对ERP系统的熟练掌握,保证系统提报的数据的及时准确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干涉,体现物资采购计划的严肃性,力争形成从计划采购到采购入库全程的计算机监控,从而通过流程执行随意性的有效降低而提高工作效率。
待采购订单在系统中形成后,相关业务部门可以利用采购订单查询功能对订单进行跟踪。通过不同物料或供应商的订单编号查询订单的执行情况,如批准是否通过、是否收货、发票校验等,通过显示采供订单历史可以查看已验收货的物料凭证和对应的财务凭证,发票校验凭证等信息。同时完善对采供订单完成情况报表的开发,提供系统外对采购员进行采购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依据,实施监控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
3 ERP物资模块应用电力企业采购的未来展望
伴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ERP物资模块必将整合信息化集成化最新成果,进一步升级、优化和挖掘自身系统的细化功能。ERP物资模块在电力企业采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实现电力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化、物资基础数据标准化和管理决策智能化,决策层可以通过ERP随时了解全面的物资需求、采购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并能及时作出决策,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实现了电力企业的保值增值。
如今在推行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新形式下,建设以“集中管理,整合资源,业务协同、信息集成”为主要特征的ERP系统是电力企业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其能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两化”转变,为实现电力企业“一强三优”,创建国内外一流电网企业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今后必须加大对ERP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宣传的力度,更广泛地扩大ERP培训和教育的宽度与深度。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依托这一基础,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势必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谷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力信息化,2004(08).
[2]刘欣,吴军英.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与ERP模块设计[J].河北电力技术,2009(06).
[3]国家电网公司[Z].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2012.
关键词:物流网;供应链;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以及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其三大核心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二、物联网下的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
而物流运作的多主体、多环节和网络化特征决定了其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物联网技术与物流运作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推广应用将对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业方式和业务范围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使物流达到“智慧”状态。
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在四大物流领域。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的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中心;四是企业的智慧供应链,能够面向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从海量信息中寻找规律,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
此外,物联网可以实现全过程动态、实时识别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显著增强了信息系统对物流过程的全程监控和信息追溯能力。物联网通过提升企业物流的可视化管理能力和信息追溯能力,实现物流流程的顺畅衔接,缩短作业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物联网在供应链上的生产、运输、仓储、配送和零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具体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打造出完整的智慧物流体系,如:
在EPC网络的基础上,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RFID智能中间件,组建支持EPC开环应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供应链上贸易单元即时准确自动的识别和跟踪。以基于SOA的EPC/RFID智能中间件为核心,充分利用SOA架构松散耦合的特点,在供应链执行平台以及各物流执行子系统之间实现RFID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并进一步实现对供应链中的产品、库存、采购、销售和客户的智慧化管理。
产品管理:产品经过供应链的各节点时,RFID读写器自动捕获产品的电子代码, EPC中间件自动收集产品的状态信息,并通过EPC网络保存到EPC信息服务器上,供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和物流公司实时查询,还可以用于防伪和售后服务跟踪管理。
库存管理:通过EPC网络能够实现对产品的出入库及库存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库存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共享;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设定库存管理标准。
采购管理:以SOA为基础的EPC中间件能够不断收集、存储和处理供应链中的产品信息和物流信息,并与其他节点的EPC中间件进行交流,实现采购流程智慧化。
销售管理: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包括客户)都能够通过EPC网络建立直接的沟通机制。以SOA为基础的EPC中间件可以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连接,接受客户的个性化订单申请,企业、零售商和物流企业的EPC中间件能够自动获取这些信息,实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及服务。
客户管理:EPC信息服务器中既可以完整地保存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还可以保存产品该如何正确养护等信息,适时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提醒客户。
可见,通过整合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各物流执行子系统,构建一个统一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平台,充分将库存、采购、销售、客户四方整合串一,帮助企业完成多个零散环节的物流整合,全面开拓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现代管理经营服务理念变成了可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利用信息技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为实现物流流程信息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公司的仓储、物流信息等进行一体化管理,以促进数据共享、货物和资金的周转率、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同步的信息化流程。
参考文献:
[1]盘承军.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卓志宏.基于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运作研究[J].物流技术,2013(17).
新时期高等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改革成就,高校不仅要编制一套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还要注重校内配套设施的调控应用,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辅助系统,才能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实验室是高校现代化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实验室可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集合。为了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扩大实验室工作的教育服务职能。
1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
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多类专业人才,每年根据教育部门政策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扩大了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范围。从目前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类问题将限制实验室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高校实验室正处于深化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还未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实验室主管,无法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控合同状况、试验进度、人员管理等实验室信息;人员和任务分配过程较复杂;检验任务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等信息需要重复录入,而且查询、生成不方便;实验仪器设备的查询、维修、校准、各种标准文本的发放、查询等管理手续繁琐;从检验任务书的传递、检验,以及检验报告等都由人工处理;虽然各部门都配备了电脑,但是大多数部门的计算机都是独立使用,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2智能管理软硬件系统设计
实验室是服务于高校专业教学的配套设施,也是教育科研人员工资的主要场所。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存在的缺陷,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结合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面对信息时代改革发展趋势,高校实验室建设必须要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变,借助信息科技搭建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平台,满足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2.1硬件系统
实验室构建数字化操控模式,需先配备专用硬件设施,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调度中心办事处理水平,从而实现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最佳状态。硬件系统构建中,主要是根据实验室工作要求设置计算机设备,从数量、配置、性能等方面选择,为管理操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比如,选用高配置计算机为实验数据处理提供硬件功能。
1)服务器。实验室是用于高校科研教育的场所,每天产生了大量的专业领域数据,硬件系统必须配备大内存服务器,以及时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实验室服务器应分为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等两类,前者用于现有数据的收录与处理,后者用于存储实验室早期产生的数据。
2)子站点。我国高校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式的教育体系,各所高校分为多个不同的校区,每个校区实验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基于互联网科技应用下,实验室智能管理需设计总站点、子站点等分布式模式,由中心校区实验室对分校区实验室进行调控管理。因此,子站点是实验室硬件系统的服务终端,也是硬件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软件系统
软件是决定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速率的关键因素,数字化系统要考虑软件设施的升级改造,配备专用软件辅助实验室管理办公操作。现代计算机网络区域智能化改造,软件系统逐渐配备了多种实用型软件产品,并且根据用户操作要求执行动作指令。现有软件系统科采用超大容量数据库为支撑,及时处理高校实验室内产生的数据信息。
1)接收端。实时收录实验室操作相关的数据,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具有价值意义,也是现代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有效成果。软件系统设计数据接收层,重点对端口数据完成收集、处理等工作,强调了数据结构的总体性。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接收层,主要是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师生之间的三方联用,如图1,扩大了智能数据传输的工作范围。
2)处理端。无论是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在软件系统里都要经过详细地处理,按照程序编码完成指令操作,为智能实验室建设创造技术性条件。数据处理层采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对实验室建设相关数据及时收取,让实验室数据库运行流程更加规范化。比如,实验室远程控制安装人机工程系统,代替管理员执行人工指令操作。
3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实验室智能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共同组建的信息管理模式,在主要科学技术推动下实现了数字改造进程,为现代化实验室升级改造搭建了高科技平台。基于软硬件系统设计,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图2。
3.1处理功能
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高校建立数字化调度中心,对信息化管理所得数据实时自动化处理,维持了实验室监控区域内作业流程的规范化。调度中心主要结合计算机设备执行调控方案,重点解决实验室作业区的监控难点,创建更加宏观的工程信息化平台。比如,机算计远程网络科对教学期间实验室内部实施全程观测,24h监控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的异常情况,向调度管理人员输送可靠的数据信号。
3.2计划功能
根据高校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安全化”是在高校实验室信号传播条件下,利用数字式控制系统对智能管理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运行流程的安全作业水平。软硬件系统是智能实验室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要根据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靠的软硬件结构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运行的工作效率。
3.3控制功能
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长期以来实验室在推动高校发展方面的作用显著,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实验室功能得到了最优化升级。根据现有实验室作业模式,实验器材与配套设施是实验室信息化改造的核心构成,这是监控平台建设的主要对象。可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实验室内部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测,由无线网络载入视频监控信号,为调度中心作业提出可靠的指导。
3.4辅助功能
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倒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外来的情况。
4高校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在科学技术改革条件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全面实现了实验室工作模式的科技化改造,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了诸多信号处理方面的难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不仅设置了高端的软硬件系统构架,同时结合信息管理系统设定处理、计划、控制、辅助等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如图3。结合实验室日常使用情况,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包括:
4.1人机管理
高校管理科技改革区域智能化,这种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工操控,减小了实验室管理员日常工作的难度。智能系统科根据实验室内部工作要求,设定不同的人机工程操作模块,主要包括:公告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字典等系统。人机管理是人与计算机的协调运行,借助智能平台提升了实验室相关事务的处理效率,方便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多项工作。
4.2教学管理
专业教学、科技研究等是实验室的主要应用功能,高校建设实验室多数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智能系统对实验室内教学管理业有很大的帮助。智能教学管理是指对老师教学过程的整体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上传文档、学生数据报表、成绩的管理等,都可以利用实验室智能系统进行识别、存储。实验室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由智能实验室设计专项教学方案,提高了高校专业教育的工作水平。
4.3设备管理
实验器材是高校投资的采购对象,实验设备损坏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智能实验室采用了数字化设备管理体系,对实验设备的加入、存储、使用、维修、损耗的管理。比如,实验设备器材采购管理中,智能系统可对建设规划步骤、设备采购流程等优化管理;设备分为三种:办公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如需申购,填写申购表格,然后根据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由采购部门统计生成采购清单。
4.4数据管理
对专业实验中产生的有价值数据,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收录、存储,在系统内配备专用数据库可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验室数据管理应用表现:一是实验室评估与评教,系统使用者对实验室的管理及教学的评价统计;二是数据与报表,系统根据录入的设备,低值品与耗材等的数据情况形成可查询的明细和统计,可形成报表。
5结论
实验室是用于高校专业实验或科学研究的重点场所,搞好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信息科技是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核心支撑,借助软硬件系统服务平台,实验室可设定处理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功能等,为人机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创造广阔的平台,从多个方面保障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配送;供应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5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1 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概况
我国市县电网企业物资一体化管理各项工作部署以及省公司倡导的提升“需求预测管理、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履约及品控管理、仓储配送管理、逆向物流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等创先工作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保证“数字大物流、智能大配送”体系顺畅运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1 需求计划管理
按照“分级整合需求、统一申报流程、理顺沟通渠道、实施集中管理”的原则实施需求计划管理。首先,各级物资需求计划申报须经县(区)、地市、省三级平衡利库,优先利用库存闲置物资,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降低库存压力;其次,物资需求依托“大集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并通过与合作供应商供应信息系统对接,实现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同步交互管理。
1.2 采购管理
按照“强化集中采购,管、招、定三分离,科学量化评标,规范高效运作”的原则,将全力配合省公司推进统一的装备采购标准,实现标准化物资采购工作。局物流中心不再进行物资招标工作(除部分由省物流中心委托招标的物资外)。
1.3 履约管理
电网企业物资配送要按照四级联动与信息互通的原则,保证物资配送供应链能够高质量、准时的运转。
(1)地市、县(区)物流中心、镇(所)负责属地物资合同履约管理、到货验收。
(2)局物流中心根据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参与省公司组织的巡回物资监造工作。
(3)合同履约问题逐级上报,重大履约问题报省公司物流中心组织协调处理,一般履约问题由局物流中心组织协调处理,县(区)物流中心、镇(所)物流人员配合省、地市局物流中心处理履约问题。
2 市县电网企业供应链现状
按照国家现行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要求,电网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制度。电网物资市场相对封闭,随着近年来的国家大规模电网投资,电网物资设备市场多数关键种类的产品已经处于卖方市场,物资供应的难度加大,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要求,市县电网企业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指导物资管理工作。
2.1 市县电网供应链的意义
电网企业物资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对电网物资的及时控制。传统的电网物资管理往往计划性较差,也缺少信息化手段,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与挑战,这种变化必然对电网企业的管理带来影响。
高效的电网物资管理需要计划、设计、工程、物资、财务、运行、营销等环节的整体协同配合,而目前电网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不同步、不对称问题以及物资供应控制不到位等问题,根源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协同与整合。
2.2 市县电网供应链的形成
供应链管理是将以单个企业利益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整条供应链为中心的协同模式,其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电网物资管理的特点、问题,结合电网企业的战略要求,建立物资供应链体系不仅可以降低物资供应风险,还可以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竞争力,是提升电网企业物资管理的根本途径。
2.3 市县电网供应链的具体内容
在市县范围内,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规划和管理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从技术标准制定到设备退网等全过程),向供应链前端和后端有效延伸,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才能在满足服务要求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从而提高电网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2.3.1 注重设备标准化设计,促进产品升级
设备材料标准设计可围绕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设备的标准化设计,可减少设备型式种类,进而降低设备生产、安装、维护、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设备的标准化使零件的结构形式及设备尺寸相对固定,可有效降低供应商的加工难度和能量的消耗;设备尺寸上的统一又能减少安装施工的拆卸种类以及原材料的消耗;标准化的设备零配件大多采用统一型号,可大大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在标准化设计中大量采用户内式、紧凑型、组合型设备,可大大减少输变电设施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占用。
2.3.2 构建“大仓库、大配送”管理模式
构建仓库层级扁平、库存结构及定额合理、标准化跨区域配送、服务功能齐全的“大仓库、大配送”管理模式,通过高效实时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流转顺畅的配送网络,保证物资储备合理、运作高效、服务到位。对所有物资材料进行动态、集成管理,实现对仓储信息、配送业务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补充以多种配送力量对急救包定期补货,支持按需配送,形成及时、可靠、快速的配送网络。
2.3.3 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助循环利用
随着城市规划及电网构架的发展,城市上空的线路逐渐入地缆化,拆除的杆塔导线及更新换代退役的电网设备形成大量的固体废旧物资。
电网企业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在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及修旧利废方面大有作为。首先废旧物资退库后,即组织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将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资以及可再利用的旧物资进行标识、分开堆放,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实现可利用物资的信息共享,使可利用旧物资及时在各单位进行转库调剂使用以及在设计阶段中得以优考虑使用;其次利用供应链力量,将拆除的铁件及钢材进行重新加工,拆除的设备进行修复试验,通过如此的再使用、再循环,延长产品的淘汰周期,减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有效解决污染与资源需求不足之间的矛后。
总之要以供应链集成协同理念来促使上下游需求单位、部门更加紧密地联系,通过合理规划物流网络、配送测量和库存定额管理,加快对下游客户需求反应,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节约人力和降低在库物资,释放大量人员和库存占用资金,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带来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
3 市县电网企业供应链运营研究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市县电网企业供应链构建的基本前提。传统的观点认为: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越多越有利,企业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但当代环境下市县电网企业应该从品质管理以及配送与仓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3.1 品质管理
按照“质量优先、严格准入、量化评价、闭环管理”的原则加强物资质量管理。一方面局物流中心配合参与省公司组织的物资准入质量抽检工作;局物流中心组织实施到货质量抽检工作。另一方面物资使用中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由局物流中心上报省物流中心配合处理,一般质量问题由本局、各县物流中心、镇(所)物流人员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最后局物流中心配合省公司物流中心做好物资运行质量统计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品质控制功能模块,实现品质控制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3.2 配送管理
物资配送是电网企业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通常要遵循统一配送、优化资源的原则,实现市县级电网物资统一配送。要做到上述要求,首先要根据电网企业物资储备制度,设立采购计划与资金预算,开展市县级电网单位的储备工作。其次物流中心负责本区域内的物资调拨配送,完善定额物资配送相关财务、预算制度,明确物资配送费用、统一调配发生的资产转移及相关费用的处理机制。最后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物资智能化配送管理。
3.3 仓储管理
按照“统一规划、标准管理、信息互通、高效运作”的思路,全面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1)局物流中心负责本级仓库管理,实施物资细化管理,确保账、卡、物相符。
(2)库存物资和进出库物资应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调拨和平衡。
(3)采用最佳仓库布点管理,对仓库内部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采用现代货架式仓储存放管理方法;利用物资信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实施仓库智能化管理。
4 结 语
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本文是在当前电网企业相对垄断经营的情况下,以电网企业为物资供应链核心,从企业现有物资管理需求所做的一些探讨性研究;随着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在经营模式、服务范围等方面将有调整,企业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笔者认为电网物资供应链的绿色发展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电网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将有所改变,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其管理也将更加复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杰.我国电力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J].物流技术,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