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施工技术调查

施工技术调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施工技术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施工技术调查

第1篇

关键词:蔬菜产地;土壤汞含量;污染评价;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69-03

Evaluation on the Mercury Pollution of Main Vegetable Producing Areas in Guangzhou City

LIU Xiao-yu1a,XIE Shi-you1a,1b,WEI Xiu-guo2,HAO Xiu-dong1a

(1a.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1b. Key Laboratory of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Region’s Eco-environ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Soi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Abstract: The mercury content in 60 soil samples from 7 main vegetable producing areas in Guangzhou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mercury pollution situation of these areas were evaluated. Mercury contents of 26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mercury content of Guangzhou, and the contents of 43 samples were above 0.05 mg/kg. The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es of 60 samples were between 0.073~3.820 with a mean value of 1.139. The mercury pollution in Huangpu district was the most serious. The mercury content of vegetables producing areas in Guangzhou decreased in the past, however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vegetable origin; soil mercury content; pollution evaluation; Guangzhou city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内外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7]。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同时又是广东省的经济中心,工业、生活中的重金属排放量日渐增多,尤其以汞最为突出。汞被植物根吸收,或是直接被植物的叶片吸收,进入食物链,使生物体内的酶受到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而目前的研究重点往往是着重于对镉、铅、锌的研究,而对汞的研究甚少[9-11]。

本研究通过采集广州市主要蔬菜生产地的土壤,测定汞的含量,评价广州市蔬菜生产地汞的污染情况,总结汞的分布特点,探讨其时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广州市环境保护和保障居民健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和台地,南部为珠江三角洲平原。蔬菜地土壤母质来源主要为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洪积-冲积物,以及少量赤红壤(坡积残积物)。土壤质地一般多为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壤土和砂壤土,少量为砂土、轻黏土或黏土。地理位置为北纬23°02′24″-23°25′53″,东经113°08′36″-113°34′52″,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湿热同期,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充足。

1.2样品布设及采集

本次调查在2007年4~8月进行,主要调查土壤重金属汞的含量,调查的范围包括广州市主要的蔬菜生产地――天河区、海珠区、萝岗区、白云区、黄埔区、荔湾区和越秀区等,考虑到区域的代表性及均匀性,共布设了60个样点,获取样品60个;天河区、海珠区、萝岗区、白云区、黄埔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采样点分别为7个、6个、1个、13个、24个、3个和6个。

样品的采集采用多点混合的方法,采集耕作层0~20 cm的土样,根据采集的面积、地形条件及土壤的性质确定混合点的数量,混合后采用四分法,最终采集1 kg左右的样品。

1.3分析方法

土样经自然风干后,去掉土壤中的侵入体,磨碎过100目尼龙筛[12];样品经HNO3-HClO4消化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汞含量的测定。

1.4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和SPSS 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1.5评价方法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在1995年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 15618-1995[13])(表1)。土壤背景值统一采用199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广东土壤背景值[14]。

采用土壤单因子污染评价模式[15,16]。单项污染指数Pi=Ci/Si;式中,Pi为第i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Ci为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根据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污染指数,确定污染等级,划分污染指数范围。①土壤污染显著积累起始值:指土壤中某污染超过评价标准的数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用C1表示。②土壤轻度污染的起始值:指土壤污染物超过一定的限度,使作物体内污染物相应增加,以致于作物开始受到污染;此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即为轻度污染起始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用C2表示。③土壤重度污染起始值:指土壤中的污染物继续积累,以致于作物受害加深,作物中的污染物含量接近或超过食物卫生标准;这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起始值即为重度污染起始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用C3表示。

根据上述C1、C2、C3的数值,确定污染等级和污染指数范围:非污染,Pi≤1;轻度污染,1<Pi≤2;中度污染,2<Pi≤3;重度污染,Pi>3。

2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蔬菜产地汞含量

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5 mg/kg,广州市主要蔬菜生产地土壤汞含量范围在0.011~2.320 mg/kg之间,样品中汞含量高于地壳中汞含量的样品有43个,样品中汞含量高于广州市土壤汞含量背景值0.161 mg/kg的样品有26个。其中,天河区、海珠区、萝岗区和白云区均有1个样品超标;黄埔区有20个样品超标,占黄埔区样品总数的83.3%,超标率较高(表2)。

2.2广州市蔬菜产地土壤汞含量的时间变化

由表3可知,广州市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下降速度较缓慢,但增长速度较快,尤其在近几年,呈现了飞速增长的情况。2007年土壤汞平均含量为0.362 mg/kg,远高于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超标必然会影响蔬菜的品质;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3广州市蔬菜产地汞含量的污染评价

通过广州市各蔬菜生产地土壤汞的污染评价显示,广州市土壤汞污染指数为0.073~3.820,平均1.139。天河区汞污染指数为0.240~2.420,平均0.855;海珠区汞污染指数为0.140~1.143,平均0.465;萝岗区汞污染指数为2.250,白云区汞污染指数为0.087~1.318,平均0.368;黄埔区汞污染指数为0.600~3.820,平均1.877;越秀区汞污染指数为0.073~0.233,平均0.171;荔湾区汞污染指数为0.613~2.690,平均1.163。

由表4可知,广州市各蔬菜生产地的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越秀区的3个样品均未受到污染;白云区有1个样品受轻度污染,总污染率相对较低,为7.7%;天河区和海珠区均有1个样品分别受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黄浦区的24个样品中,有20个受到污染,污染率较高,为83.3%。

3结论与讨论

3.1黄埔区汞含量超标严重

试验结果表明,黄埔区汞含量超标严重。黄埔区汞含量的平均值是其他产地汞含量平均值的1~26倍,平均污染指数和污染率也较高,所有的重度污染均出自黄埔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黄埔区历来是广州市的工业重区,工厂分布密集,导致水体、空气、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其次,因采样点比较集中,有可能造成距离较近的采样点得出的污染指数也较为接近的效果。

3.2广州市蔬菜产地汞含量高

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05 mg/kg,但在广州市蔬菜产地所抽取的60个样品中,含量超过0.05 mg/kg的样品达43个;蔬菜产地汞含量的平均值为0.362 mg/kg,是广州市土壤背景值的2.25倍;这说明广州市蔬菜产地的含汞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广州市工业排污处理不当,导致土壤吸收工业排出的重金属汞,使土壤中汞的含量超标;另外也可能是由于样品采集的代表性不足引起了偏离,如萝岗区只采集1个样品,样品的含量超标、污染指数也较高,使得萝岗区的污染率达100%。

参考文献:

[1] MARTIN A C, RIVERO V C, MARIN M T 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in soils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a scrapyard of discarded vehicles[J]. Sci Total Environ,1998,212:145-152.

[2] PICHTEL J, SAWYERR H T, CZARNOWSKA K.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etals in soils in warsaw, poland[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97,98(2):169-174.

[3] TAM N F Y, LIU W K, WONG M H, et a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roadside urban parks and gardens in Hong Kong[J]. Sci Total Environ,1987,59:325-328.

[4] 傅瑞标,何青. 长江南槽重金属的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4):357-360.

[5] 夏增禄. 土壤环境容量及其应用[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6] 夏星辉,陈静生.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1997,18(3):72-76.

[7] 柴世伟,温琰茂,张云霓,等. 广州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农业生态环境,2004,20(2):55-58.

[8] 王淑英,马啸华.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修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122-125.

[9] 魏秀国,何江华,王少毅,等. 广州市菜园土和蔬菜中镉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J]. 土壤与环境,2002,11(2):129-132.

[10] 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等.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160-166.

[11] 吴迪,李存雄,邓琴,等. 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92-94.

[12]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57.

[13]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1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354.

[15] 李祚泳,丁晶,彭荔红. 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75.

第2篇

关键词: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地质条件较差岩锚梁开挖施工监理总结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弯上,是雅砻江干流上最重要和装机最大的梯级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利用雅砻江下游河段长约150km的大河弯的天然落差,通过长约16.67km的引水隧洞截弯取直,获得约310m的水头。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MW,单机容量600MW。工程枢纽主要由首部拦河闸坝、引水系统和地下厂房三大部分组成,为闸坝、长隧洞、大容量引水式水电站。如下图。

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三维洞室群效果图

厂区枢纽工程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工。为了将锦屏二级地下厂房岩锚梁创建为锦屏样板工程,根据地下厂房第Ⅱ层围岩条件较差的特点[经监理工程师统计,厂房第Ⅱ层围岩以Ⅲ为主(约占70%)、部分为Ⅱ类(约占20%)、少量为Ⅳ类(约占10%)],监理部和施工单位从地下厂房第Ⅱ层开挖开始就做了精心的组织和部署,首先由监理部牵头组织监理部和施工单位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对厂房第Ⅱ层(岩锚梁层)围岩在现场进行实地分类,给岩锚梁的分段开挖爆破设计提供了精确的数据。通过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和精细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严格质量控制,锦屏二级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锦屏水电工程A级样板工程”称号。

岩锚梁是地下厂房最重要的工程部位之一,岩锚梁开挖施工技术也是地下厂房工程三大技术难题之一,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对在地质条件较差(围岩较差)段的岩锚梁开挖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以至最终取得良好的开挖效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类似工程的监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锦屏二级地下厂房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基本数据

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出露的地层岩性为三迭系中统盐塘组第4大层(T2y4),岩性为条带状云母大理岩。岩层产状:走向N5~25°E、倾向NW∠80°~85°。(而地下厂房的长轴方向为N35°E,厂房长轴与岩层层面呈小角度相交,这种相对关系对地下厂房顶拱和边墙围岩的稳定是很不利的、也是在工程建筑物布置中应极力避免的,但因客观条件的局限,只能在厂房的开挖支护中想法去适应)。经统计,地下厂房围岩中发育5组节理裂隙(其产状分别为:J1组:136°/∠40°~53°,对厂房上游边墙稳定极为不利;J2组:10°/∠71°;J3:36°/∠76°;J4组:177°/∠52°;J5组:77°/∠64°)。厂房长轴和岩层层面及5组节理裂隙赤平极射投影图见图1。

图1 锦屏地下厂房围岩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上游边墙岩体由层面、J5组裂隙将与J1、J4组裂隙组合切割形成不稳定结构体;下游边墙岩体层面将与J3、J2组裂隙组合切割形成不稳定结构体。

J1裂隙以及岩层层面与J3、J2组裂隙组合切割在下游边墙形成不稳定结构体

J5组裂隙将与J1、J4组组合切割在上游边墙形成的不稳定结构体

岩锚梁开挖前,监理工程师曾对厂房第Ⅱ层围岩类别和节理裂隙进行了详强的划分和统计。因围岩大多属Ⅲ类围岩,岩体中节理裂隙又较发育并形成较多的不稳定结构体,这对岩锚梁的开挖成型是非常不利的。为保证岩锚梁开挖成型,监理工程师建议在岩锚梁开挖前在岩锚梁斜台下部增加锁口锚杆、超前支护高强树脂锚杆、超前灌浆等处理措施。通过采取以上处理措施,提高了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主厂房开挖长度352.44m、高度72.2m,岩锚梁以上宽度28.3m、岩锚梁以下宽度25.8m,分9层开挖。岩锚梁位于厂房第Ⅱ层,由于受Ⅰ层开挖高度的影响,开挖高度为9.8m。岩锚梁岩台开挖宽度1.2m、高度1.758m、岩台斜面长2.64m、岩台倾角55°,上、下游纵向长度均为328.42m,见图2。

图2厂房第Ⅱ层开挖断面图

3岩锚梁开挖主要施工程序

首先进行保护层开挖,最后进行岩锚梁斜面岩台的开挖。岩锚梁开挖施工程序为:

4岩锚梁开挖主要施工方法

4.1保护层预裂

为减少中部梯段爆破对岩锚梁岩台开挖的影响甚至造成岩锚梁岩台被拉裂,在上、下游各预留4.5~5.0m的保护层,保护层和中部抽槽之间提前进行深孔预裂爆破。

预裂爆破参数:孔径φ76mm,孔深10.8m,超深0.5m,孔距70~80cm,药卷直径φ32mm。

预裂孔采用QZJ-100B型液压钻机钻孔,预裂爆破设计:线装药密度为300g/m,孔口段1.5~2.0m范围内药量减半、线装药密度为150g/m,孔底集中加强药量为800~1200g,把药卷绑在足够刚度的竹片上,并使竹片面向被保留的岩体,堵塞长度100~150cm,为减小爆破震动,单段爆破孔数不超过10个,采用导爆索起爆,段间使用毫秒导爆管延时。

4.2中部抽槽开挖

中槽开挖方式:采用HCR1200-ED型古河液压钻机钻孔,孔距2.0~2.5m、排距2.0m,分两层开挖,梯段高度4~5m。

4.3岩台爆破试验

由于厂房岩锚梁围岩完整性不均一,在进行岩锚梁岩台正式开挖之前在上、下游侧各选择1~2段具有代表性的围岩进行爆破试验,按围岩完整性程度分为4个等级:较好的(Ⅲ类围岩)、一般的(Ⅲ类偏差围岩)、较差的(Ⅳ类围岩)、差的(Ⅳ类偏差围岩),其对应的竖直光爆孔和斜面光爆孔初拟试验孔距分别为:40cm、35cm、30cm 和25cm。严格按岩锚梁体形进行爆破试验,以确定孔距、装药结构、线装药密度、堵孔情况等爆破参数。钻孔、装药严格按永久岩台体形尺寸和施工要求进行控制,每次爆破试验后及时对爆破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经过爆破试验确定:较好的和一般的分别为40cm和35cm、线装药密度为60~70g/m;较差的和差的孔距为30cm、25 cm、线装药密度为30~40g/m。

4.4预留保护层①、②、③、④区开挖

预留保护层①、②、③、④区开挖是岩锚梁岩台开挖成型的前提条件。如图2所示,首先进行①区开挖,①区超前4~5个循环,②区开挖紧跟①区进行,①、②、③、④区开挖施工条件基本一致,故②、③、④区施工方法和①区基本相同。

采用YT-26型手风钻钻孔,由专人负责采用水平尺和直角尺量测,钻杆保持铅直,开孔时慢速钻进,开孔后及时进行复核,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尽量保证所有钻孔落在同一平面内,同时根据孔口高程计算出孔深,保证孔底落在同一高程上。钻孔直径φ42mm、孔深3m、超深0.5m。

钻孔完成后装药之前,采用高压风将孔内积水和岩粉(屑) 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验孔,确保每个钻孔落在同一高程平面上,若孔深不够,须重新进行补钻。

药卷直径为φ25mm,把药卷绑在足够刚度的竹片上,人工将竹片缓慢插入孔中,并使竹片面向被保留的岩体,采用导爆索一次起爆,孔口堵塞长度40cm。

4.5超前支护措施

因围岩条件较差,为保证岩台成型,⑤区开挖之前,采取以下超前支护措施:

(1)在上游面岩台竖直面和斜面各增加1~2排φ25 L=4.5 @100cmTKM全螺纹增强树脂锚杆锁口,钻孔角度根据岩层产状适当调整,保证树脂锚杆与岩层层面尽可能垂直。该锚杆具有以下特点:杆体为全螺纹式,全长等强,与岩壁粘结强度较大,同时其抗拉强度较大(可达500MPa),杆体抗剪强度较低(75MPa),易切割,可被旋转式钻机轻易通过,钻头损坏可能性小。

对于破碎围岩段,利用锚杆孔进行固结灌浆,灌浆压力为0.2~0.6MPa,水灰比为0.6:1。

(2)爆破前对岩台在下拐点增加锁脚锚杆、型钢及挂网锚喷加固,锁脚锚杆规格为φ22 L=0.5m 间距@70cm,岩台下拐点以下进行超前挂网锚喷封闭压边。

4.6预留保护层岩台⑤区开挖

①、②、③、④区开挖超前4~5个循环,即可进行④区开挖,④区开挖是岩锚梁岩台成型好坏的关键,该区的开挖一定要加强控制,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在钻孔施工前人工清除④区上部浮碴,测量放出靠边线的竖直光爆孔所在轴线位置,然后拉线标示每个光爆孔孔口位置。

垂直、倾斜光爆孔采用YT-26型手风钻钻孔,竖直孔钻孔前由测量人员放出孔位,并对准孔位拉二道水平钢丝作为样架,确保钻杆方向正确。为保证倾斜孔的钻孔精度,经测量放样后,用排架钢管搭设样架,样架和倾斜孔倾斜度一致,其向前的延长线为倾斜孔孔口位置,垂直孔和倾斜孔错开布置。钻孔直径φ42mm、孔距30cm,每个钻孔孔深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理论计算深度分别为141cm、224cm,施工时严格控制孔深,偏差控制在3cm以内。斜孔钻孔施工如图3所示。

图3岩锚梁岩台钻孔示意图

药卷直径为φ25mm、线装药密度为27m~72g/m,除底孔外将其分为8~12等份,在孔底塞入长度约5cm的绵纱作为柔性垫层,然后把药卷绑在足够刚度且宽度不低于2.5cm的竹片上,人工将竹片缓慢插入孔中,并使竹片面向被保留的岩体,垂直孔和斜孔采用导爆索同时起爆。装药结构见图4。

图4岩锚梁岩台爆破装药结构图 (40g/m)

4.7控制要点

(1)提前对预留保护层进行临时预裂爆破,保证预留岩台的完整性,预留宽度根地质情况而定(工程宽度为4.5~5m);

(2)对岩锚梁岩台开挖进行1:1生产性试验,确定不同围岩与孔距、装药结构和装药量之间的关系;

(3)不良地质地段采用TKM全螺纹增强树脂锚杆超前支护,利用锚杆孔进行超前灌浆。

(4)在岩台下部50cm处增加锁脚锚杆,并提前对下拐点以下部位进行挂网喷锚支护施工,防止岩台下拐点拉裂,造成超挖;

(5)岩台斜面开挖时比设计高程低5~10cm钻孔,避免岩台局部欠挖;

(6)每孔树样架施工保证钻孔精度;

(7)根据围岩完整程度,岩台光爆破孔间距为25~40cm,实际线装药密度为27~72g/m(含导爆索12g/m)。

(8)⑤区垂直孔和斜孔同时起爆。

4.8开挖质量检查

岩锚梁开挖完成后,监理工程师进行了检查和测量,经统计,上游岩锚梁岩台成型率达85%、下游成型率达96%,上、下游平均成型率达90.5%,成型岩台斜面开挖炮孔残留率达到95%以上,平均超挖值为10.2cm,无欠挖。在以Ⅲ类围岩为主(少部分Ⅳ类围岩)的地下洞室进行岩锚梁开挖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令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满意。

图5岩锚梁开挖效果图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75-04

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较强的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程序等信息工具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和改进,以便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解当前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工具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主要从硬件的操作技能、软件的使用能力、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价值判断,选择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等几方面,对451名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状况,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永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涉及幼儿园、教学点、村小、乡中心小学、初中等五类学校451名中小学教师,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根据经济和社会调查通用的一些发展指标,如人口、人均GDP、居民平均教育水平等指标,在河南省直管县之一――永城市29个乡镇中选择调查样本。在前期预调查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订调查工具,正式调查时,现场共发放500份教师问卷,回收451份,有效回收率92.5%,同时,为了补充问卷调查所获信息的不足,课题组还对几所农村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农村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了座谈及个别访谈。数据录入主要运用SPSS 18.0和EXCEL2007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设计,我们把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及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教师对硬件的操作技能、软件的使用能力、网络应用情况、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应用状况。

1.教师对硬件的操作技能

(1)计算机的使用频率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使用能力,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加工、表达、评价能力以及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在被调查的451名教师中,有19.6%的教师每天都使用计算机,49.3%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30.1%的教师偶尔使用计算机,1.0%的教师没有使用过计算机。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还没有完全普及,教师应用计算机的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访谈部分偶尔使用计算机和不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发现,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农村学校的基本信息化条件还无法满足每个教师的需要,再者是因为教师年龄较大,不会使用计算机。

(2)常用教学媒体设备的应用

掌握媒体的使用能力是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表2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使用率最高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其次是幻灯/投影,第三是课件/视频,均达到50%以上。多媒体教室、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超过30%,而传统电教媒体使用率有所下降,如录音机、录像机/VCD/DVD。同时,语音室、闭路电视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园网使用率偏低,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从来没使用过这些教学媒体。访谈发现,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幻灯/投影及相关的课件/视频等在农村各学校配备较为齐全,经过培训和示范,教师基本上都能操作使用这些教学媒体,而另外一些教学媒体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没有配备这些设备,另一方面自身不会使用或感到用起来非常麻烦。如农村学校基本没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网、语音室等设备。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代课堂上逐渐消失,如录音机、录像机/VCD/DVD。

2.软件的使用能力

(1)教师对常用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

表3调查数据表明,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如Word、PowerPoint、Excel)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运用技能,但有关数据库管理(如Access)、图片工具(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音频加工(如Audition、录音机等)、视频处理(Premier、会声会影等)的相关软件编制与课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写不出与自己学科相关的教学软件名称,可见,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无法根据具体学科领域选择针对性的软件包进行教学,教师掌握信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使用课件的情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最普遍形式。从目前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来看,有41.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自制课件,29.6%的教师从网上下载课件,24.3%的教师使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从没使用课件上课的教师占2.9%,其他为1.9%。访谈发现,部分教师一直不用课件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学校硬件条件限制,有的是因为对多媒体作用认识不清,有的是因为年龄大,不会使用相关软件,有的是因为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3.网络应用情况

(1)每周上网的时间

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在8小时以内,高于8小时的比例较小,其中,0-1小时的占20.6%,2-4小时的占52.6%,5-8小时的占28.3%,8小时以上的占15.8%,从来不上网的占2.7%,这表明教师对网络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有上网习惯。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每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比例高于幼儿园教师,而幼儿园教师每周上网0-1小时的比例最高。由此说明,农村幼儿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还需加强。

(2)使用网络主要用途

对教师上网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排在前三位的是下载教学相关资料,浏览信息,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其他排序为收发电子邮件,与别人网上交流、消遣娱乐、上网购物及其它。由此看出,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主要是进行备课和教学,说明网络已成为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4.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应用

我们主要从教师获取信息渠道、资源应用和开发教学资源能力三方面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应用情况。

(1)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调查数据显示,28.8%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24.8%的教师通过图书和教材获取信息,17.9%的教师通过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12.2%的教师通过报纸获取信息。由此看出,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农村教师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2)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情况

把网络教学资源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基本要求。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于课件制作占26.8%,其次是备课,占20.8%,第三是课堂讲授,占20.4%,其他依次为学习答疑、编制试题、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思、教学反馈等,均不到10%的比例。说明目前农村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仅限于课前备课、课堂讲授,而对于课后复习、自学、反思、反馈方面应用较少。

(3)自制各类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动画和课件等)的能力

数据显示,教师自制各类教学资源情况是,教师所用教学资源全部自己制作的占8.8%,部分制作的占60.4%,尝试过但有困难的占25.2%,从未制作过上课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教学资源的教师占5.6%。访谈发现,教师自制各类教学资源主要以PPT课件为主,而基本不会制作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这与前面数据呈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相对复杂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软件使用不熟练或不会使用是一致的。在所制作的课件质量上,多数处于初级水平,大多数教师表示是从网上下载或是参考别人的,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修改,以符合自己授课的需要。这说明需要在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和指导。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近年来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等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有效实施,大批农村中小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进行建设,拥有了一定规模和层次的教学设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观念是认可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教师在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备、软件技能和教学资源上依然有所欠缺,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经费的投入,目前政府对城区学校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经费投入比较充足,而对于偏远农村小学,尤其是教学点投入较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做好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学校自身可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政策,从新增生均经费中切块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培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面的硬件建设[2],缩短城乡硬软件投入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他们也普遍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素质所限,不能得心应手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依然是当前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在培训方式上,要兼顾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可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培训。如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应用较为熟练的教师要进行提高培训,而对于那些对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不熟练或不会用的教师要进行普及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要让教师树立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正确理念,同时,也要让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技能。

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信息资源库的贫乏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自制课件和使用其他教学软件时技术上不能得心应手,教师技术、教学结合不够是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软件;其次资源建设应由学校向区域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要实现优质信息资源共享,应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教师自制教学资源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新一代优秀教师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络化教学资源的群体行为;二是从教师闭门设计教学提升为师生共同探索、创造新型学习模式;三是从学校各自为政的封闭竞争转向以区域为基础的校际联盟[3]。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开发县域范围内信息资源库,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实现县域内校园网络全覆盖,建立县域网络研修平台,定期更新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

参考文献:

[1][2015]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Z].

第4篇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 文章利用江西省460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是农民工最迫切需求的政策。通过实证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转户意愿、小孩数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民工性别、家庭老人数量、生活水平情况、居住场所类型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 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33004);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招标课题(ZD009);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JG201406)。

[作者简介]袁旺兴(1990-),男,江西丰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童梦婷(1992-),女,江西乐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康冬丽(1990-),女,江西赣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通讯作者:陈昭玖(1969-),男,江西赣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职业上是工人,在社会阶层上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而在社会身份上却仍属于农民。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并由此对我国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中央将农民工市民化作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随后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对于推动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发挥了关键性指导作用。政府通过调整战略思路、明确目标取向,设计整体性的政策框架并有重点地在操作层面上细化和集束政策,从而发挥政策预期效应,加快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1 ]。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加强政府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提高政府的效率,对于有效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农民政策需求优先序和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在政策需求优先序方面,朱信凯(2014)认为,积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最迫切政策需求 [2 ];朱红根等(2014)研究表明,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最迫切需求的择业政策 [3 ];工资收入、医疗保险、个人发展等工作条件是农民工择业时最需要的工作条件需求 [4 ];魏毅、金高峰、黄少峰(2007)对江西建筑业375名农民工为例研究表明,就建筑业而言, 有关农民工工资政策是农民务工所急需的, 工伤保险是农民最希望拥有的社会保障 [5 ];李道和等(2014)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的研究得出,科技扶持、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扶持、税收减免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最需要的四种扶持政策 [6 ]。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因素方面,朱红根等(2014)研究表明,不同个体特征、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农民工对择业政策的需求存在差异,家庭人口、是否有亲属在政府部门对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有影响 [3 ];李道和等(2014)研究表明,对农户政策扶持需求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有: 农户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农户兼业化水平、农产品技术含量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等 [6 ]。

由此可见,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民某一方面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鲜有学者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从政策受益主体——农民工视角出发,利用江西460份调查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进行考查,使政府认识到农民工的切实需求,以便更好地优先制定政策;然后,进一步实证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使政府能够因时、因地、因农民工的特征来制定相关政策。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4年1-9月分别对江西省南昌、上饶、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吉安、抚州11个地级市展开调研, 对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份,有效样本率为92%。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老人数量、生活水平情况、居住场所类型、农转非意愿、家庭小孩数量等信息。本文选取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信息,作为研究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二)样本描述

本调查样本中男性比例较高,占总体的54.78%,女性农民工比例占45.22%,男女比例相差9.56%。农民工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其中,有202位调查对象年龄在30岁及以下,占总体的43.91%, 31-50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有207人,占总体比例45%,50岁以上的有11.09%。超过七成的农民工已婚,未婚的占26.73%。从农民工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9.56%,中专学历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0%,高中学历的比例为19.56%,初中学历的最多,占38.6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0.87%,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仅占3.69%。

从家庭特征来看,家里没有老人的家庭占54.13%,有1-2个老人的家庭有45.43%,有2个以上老人的家庭占少数,只有0.44%。家里没有小孩的家庭占26.52%,有1-2个小孩的家庭有65.22%,有2个以上小孩的家庭占少数,只有8.26%。

大多数的农民工生活水平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占90.22%,处于上等水平的占0.65%,处于下等水平的占9.13%。从居住类型来看,打工居住没有固定场所的农民工占1.96%,集体居住简陋工棚的占0.87%,集体居住宿舍的占10.65%,单独居住的占4.13%,住有自己产权的住宅的占25.43%。从农转非意愿来看,只有1.30%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愿意脱离土地,变为市民,22.61%的农民工明确表态不愿意市民化,其余的农民工态度不是很明确。

三、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把市民化政策分为:1=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2=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3=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4=完善户籍制度;5=子女就学。针对上述选项,调查对象依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排序。农民工市民化对各项政策的需求情况如表1所示。

第一位次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139次;其次是“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130次,两者相差不大,接着是“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有107位农民工将其选为首要需求;第二位次上,“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出现的次数最多,同为115次,两者总共占了第二位次的53.74%,紧随其后的是“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选项,出现了92次,再者是“子女就学”,73次,“完善户籍制度”出现最少,仅为33次;第三位次上,“子女就学”出现的次数最多,99次,出现次数较多的依次是“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分别为84次、74次、72次。“完善户籍制度”出现最少,仅为41次。

由表1可知,除完善户籍制度政策排序明显靠后外,其余政策在不同位次上出现了不同的次数,很难对其进行合理排序。为此,借鉴无权重转移思路,即一项政策在第一位上出现的次数比另一项政策多余的次数无权重地转移到第二位上,依次类推,直至第三位上出现的次数加上转移而来的多余次数依然比另外一项多,则该项政策比另一项更迫切 [7 ]。但在转移过程中出现负数,则按照加权统计频数进行比较,第一位至第三位的权重依次为3、2、1,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组间连接的聚类方法,区间选择平方Euclidean距离,对五项政策进行系统聚类,以期排出各项政策的需求优先序。

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可基本分为三类,结合表1中各项政策在不同位次上出现的次数,按重要程度将五项政策可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情况如下。

第一层次是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借鉴无权重转移思路,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三大政策在第一、二、三次位的数量相对都均衡,且出现的频次都较高,其中,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在第一次位和第二次位出现的频次都居首位,可见,农民工对于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需求最为迫切,其次为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最后为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

第二层次是解决子女就学问题。解决子女就学政策需求在第一、二、三次位出现的频次都较高,说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较为关注的话题。一般,农民工在对于政策的需求方面,首先是考虑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的政策需求,所以,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需求最为迫切,然后才会考虑子女就学等问题。

第三层次是完善户籍制度政策。对于完善户籍制度政策,第一次位只有18次,第二和第三位次也不高。表明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需求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农民工不愿意脱离土地且自身市民化能力不够。

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优先序为: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子女就学政策、完善户籍制度政策。可见,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主要集中在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三大块,相对而言,完善户籍制度政策的需求最小。

四、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统计分析

依照问卷设计的初衷,将各项政策在前三位次上出现的总次数加以统计,并计算出不同分类标志下各项政策的需求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长,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稳定的城镇工作这两项政策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对于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的需求逐渐减弱,对于完善户籍制度和子女入学政策的需求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其中在31-50岁期间的农民工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需求量最大;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农民工对于子女入学政策更为关注,比男性高7.23%,男性农民工则对于稳定的城镇工作这一政策的需求量较大,为73.41%,女性农民工为67.79%,低了5.72%。相对而言,女性农民工对稳定的城镇工作的需求不如男性农民工迫切,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维系中承担的经济责任较小有关;随着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对于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需求更为强烈,而对于完善户籍制度政策的出台,期待度不高;已婚的农民工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和子女就学政策的需求比未婚的农民工要高,主要是因为未婚农民工年轻力壮,有足够的生存能力,且没有配偶和儿女,家庭负担较小,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对于这两项政策的需求小;在稳定的城镇工作、低价的城镇住宅、完善户籍制度这三项政策需求上,未婚的农民工要高于已婚的农民工。

家里无老人的农民工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稳定的城镇工作的政策需求分别为65.32%、70.16%,当有一个老人的时候,这两项数据分别增加到了67.62%、76.19%,说明随着家里老年人数增加,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稳定的城镇工作的需求更为强烈;随着农民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为上等的农民工人数较少,不具备代表性);随着居住条件的越来越好,农民工对于完善户籍制度的政策的需求越来越大;愿意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整体上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的需求更大,不愿意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整体上对于子女入学问题关注的更多,政策需求也更强;家里小孩越多,对于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的需求更小,没有小孩的家庭需求比率为70.25%,有1-2个小孩的家庭需求比率为64.74%,有2个以上小孩的家庭需求比率为59.64%。家里小孩越多,对于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的需求也越来越小,但对于小孩入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比率分别为33.06%、54.91%、62.05%。

(二)变量设计

朱红根等(2014)在对于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选取了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变量分析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影响因素 [3 ]。参考其研究方法,在本文中,农民工年龄越大,可能对于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需求量更大,农民工群体多为男性主导,男性农民工对于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需求可能更为迫切,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高,可能也将更为注重后代的教育,从而对子女就学政策关注度更高。肖云、林子琪(2006)认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8 ]。家庭老人数量、生活水平情况、居住场所类型、农转非意愿、家庭小孩数量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上述因素。已婚农民工可能更为重视提供稳定工作、住宅等政策的实施情况,其中有子女的已婚农民工还会关注子女就学政策,家中老人数量越多,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需求大,生活水平状况也可能是影响政策需求的因素,农民工打工居住场所类型可能对于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需求有显著影响,农转非意愿程度可能是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家里小孩数量越多,对于小孩入学政策的关注度也将越高。基于此,选取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老人数量、生活水平情况、居住场所类型、农转非意愿、家庭小孩数量9个变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计量模型分析

1.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检验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构建计量模型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若某项政策属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前三位需求,则认为该项政策被农民工“需求”,否则“不需求”。因此,每项政策都存在“需求”或“不需求”两种情况,即被解释变量为二元变量,本文拟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式(2)中,Pi 表示第i 个农民工前三位需求中选择某项政策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j 为待估计的系数,xj 表示第j个影响农民工市民化需求的变量。解释变量主要选取农民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可能的影响因素,解释变量的定义及取值如表2所示。

2. 估计结果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政策需求来说,完善户籍制度政策需求最小,研究其影响因素的意义不大,因此,笔者针对其他四项更为重要的政策需求分别建立1=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2=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3=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4=子女就学政策,共4个二元Logistic模型,运用sps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中,居住场所变量经过一系列的缺失值处理,由此,将剩余四个模型的结果输入至表3。

(1)年龄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有影响。年龄变量在模型三中通过了检验,说明年龄这一变量对于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需求有影响,且较显著。年龄越小的农民工对于低价的城镇住宅政策的需求更为明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一政策的需求逐渐减小。结果表明,30岁以下的农民工对于这一政策的需求率为74.19%,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房价较高,年轻人买不起房的这一状况。

(2)文化程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较大。文化程度在模型二中显著为负,表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对于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需求呈现反方向变化,即需求越来越小,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对于这一政策的需求量较大。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对于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需要显得不那么迫切。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程度在模型四中显著为正,表明文化程度本身较高的农民工更加注重后代的教育情况,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关注度也很高。

(3)婚姻状况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较大。未婚者更倾向于希望政府提供获得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已婚者则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很大部分的已婚者都有孩子,而他们的孩子也有大部分在上学,所以对于这一政策的需求,已婚者比未婚者更为迫切。

(4)转户意愿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有影响。整体上,随着转户意愿程度越来越小,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需求越来越强。愿意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其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关注度越强。

(5)小孩数量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主要因素。从SPSS17.0分析的结果看,在模型一、二里面,小孩数显著为负数。在模型四里面,小孩数显著为正数。说明没有小孩或小孩数量较少的农民工,对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和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需求量更大,可能是因为小孩数量不多的这一类农民工多半是认为社保问题严重且自身工作不稳定的农民工,他们认为现有的社保体系和自身的经济条件不足以让他们生更多的小孩,他们更加重视的是生活中遇到的社保方面和不稳定工作方面的问题。小孩数量多的农民工家庭,他们对于子女入学政策的需求量更大。

性别、家庭老人数、生活水平状况、居住场所类型四个变量在模型中都不显著。表明这四个变量不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主要因素。

五、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 农民工对于政府的市民化政策的出台寄予厚望,其中对于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政策的需求最大,对于完善户籍制度政策的期待值虽然不高,但也有20%左右的农民工有需求。

2.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小孩数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显著;年龄、转户意愿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性别、家庭老人数、生活水平状况、居住场所类型四个变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不显著。

(二)政策启示

1. 政府应当坚持大力推进城市化、市民化改革,逐渐完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每一项市民化政策的出台都是为农民工服务,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政策的出台要有实际意义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政策的实施要有可行性、可落实性和有序性。

2.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政府可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和鼓励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以及公共知识培训,使他们有条件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有更多机会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3. 加快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附加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的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促使农民工迫切希望政府能够改革。为此,政府要给他们创造出一个平等的成长环境,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会福利。

4. 积极制定房价调控政策,建立房价缓升机制。新生代的80、90后农民工买不起房的现象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房价过高且增速过快,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已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要求和全社会的诉求,国家必须全面进行调控,采取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

5.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对于随迁子女,流入地地方政府须加大投入,建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分摊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竹林,吕俊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演进的实质和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4):5-11.

[2]朱信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先序[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02):20.

[3]朱红根,彭安明,康兰媛. 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等10省市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80-88.

[4]彭安明,朱红根,康兰媛.农民工择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实证分析——基于10省(市)的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13,(11):29-32.

[5]魏毅,金高峰,黄少峰.中部地区农民工外出就业政策需求优先序——以江西建筑业375名农民工为例[J].农业经济,2007,(05):51-52.

[6]李道和,陈江华,康小兰.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578户样本的调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02):137-145.

[7]孔祥智,李圣军,陈丹梅.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及投入重点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4):20-26.

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地下管道;排水工程;管道施工技术

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道路的排水工程是对城市道路进行保护的有效方式。在降水量多的季节,排水系统是全面保障交通有序进行的因素保障。雨水多发的季节,会对市政道路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也使该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对内涝等问题为居民的出行造成的不同影响,要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探究。

1管线施工的调查

1.1管线摸底

对管线施工实施调查是该项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所以,要充分对其产生重视。实施摸底相关工作是对管线进行施工调查的第一项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步骤[1]。此外,要对管线的具体数量、材料以及排设具体的走向等实施详细的调查,将最终的调查结果制作成报告的形式,之后可以根据施工的真实情况制定线路详细的保护方案。

1.2提出保护方案

如果该项施工技术要对顶管进行穿越之后再实施布线,通常会将迁移管线。但是也要结合真实的施工状况,应用合理的保护方案。相关保护方案的制定要通过多方进行沟通之后再进行制定(如图1所示)。

1.3对保护方案进行调整

制定好的保护方案要结合真实的情况随时实施调整,将其不断的完善以及更新。在管线实施施工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突发性的事件发生,不能按照之前计划好的方案进行实施[2]。所以,施工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的步骤以及进程等有良好的把控,在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应用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局部进行保护,以便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保障之后的施工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2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排水管道的错位问题

该问题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管道发生错位之后会出现积水问题。该项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检查失误造成的。在没有对施工区域实施具体勘察的情况下,施工方不能从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着手实施施工,便形成了错位问题的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将错位问题进行调节,在长期积水的环境下管道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腐蚀情况,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

2.2管道漏水问题

该问题是施工质量问题主要的表现形式,该问题的形成和出现,与工作人员进行焊接的技术有非常大的关系。

2.3基础标高不合理问题

该问题也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计量失误导致的问题,该类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所以要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整体提升。

3市政施工中主要的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3.1浅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该项技术是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该项技术中要应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管线实施加强保护,以便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消除[3]。所以,在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用加盖的形式对管线实施保护,将使用寿命进行延长。并且,要根据设计方案运用该项技术实施挖槽作业,在工作人员对管径的相关设置进行把控时,要用合理的技术作为支撑:(1)如果在挖掘的过程中出现管径太大的现象,要立即应用对管道进行加固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将混凝土材料的相关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对浅埋的管线周围实施相应的保护。(2)如果在挖掘的过程中出现管径太小的现象,要立即应用对管道进行加槽盖法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将该项技术实际的应用价值全面发挥出来。

3.2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在市政实施相关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地下有非常多的管线分布,其复杂的施工条件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选择好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在真实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该项技术对计划相关的施工计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护管线。具体的表现为:(1)当管径比较大时,要根据建筑真实的地基深度,要将深埋的程度与地基的深度保持好一致,并且要对四周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应用浇筑的形式对管线四周的土体实施保护,避免由于土壤松动对管线使用造成影响。(2)根据施工所在区域真实的施工情况,对管线的两侧进行注浆孔的布置,在两侧分别设置好两排孔,在内排的设置上一定要与管线有相对的距离。(3)为了使注浆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施工的工作人员要从外侧向内侧按照顺序实施浇筑,保障浆液向管线的方向扩散开,使加固效果更加明显。(4)要对加固的具体的范围进行明确,在真实施工的过程中,要应用分层的形式实施浇筑,并且,对管线的四周土壤一定要严格进行加固工作。(5)在对浇筑的浆液进行选择时,通常会选择水泥浆液,其中水和灰的具体调配比例为1:1,这样可以全面保障施工的有效性。对于相关方案的制定与操作,有益于将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使管线的使用寿命得到。

4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地下管线的施工由于管线众多,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以及复杂性,其真实的施工质量对该项工程整体的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正常有序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一些影响。在施工进行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施工所在区域四周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勘察,以便对四周的土壤情况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在作业过程中,要用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勘察、测量等工作,避免管道出现错位、漏水、标高不合理的现象,保障施工能够有序、高质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占军.在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223.

[2]王奎山.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176-177.

第6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资料;资料管理;工程档案

一、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作用

1. 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作用

建筑工程每工序的转序是以该工序质量验收合格为前提的,目前规范化的质量验收记录表格直接列出了验收的内容及标准,使检查验收者依据“质量验收记录表格”进行检查监督。同时,操作者能够按照“质量验收记录表格”规范进行操作。工程中对进场材料合格证件的索取、验证(即:物、证对照检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材料用于工程。

2. 施工技术资料对竣工决算的作用

工程决算中工程量的确定,是以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中的变更签证等为基本依据的,随着建设责任主体的明确和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结算是依据工程竣工图纸来进行计算的,因此竣工图纸绘制的是否规范、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决算。

3. 施工技术资料的事故责任分析的作用

由于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过程中的真实文字记载,详实、准确地记录着各施工部位、各分项工程设计、施工内容、材料选用及验收状态、责任人等信息,这些直接为质量事故责任分析认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证据。

二、施工技术资料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1. 现状调查

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发现施工技术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及时、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主要表现如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没有统一模式,想着就干,忘了就算;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滞后于工程实体; ③施工技术资料用语不规范;④竣工图绘制不是在施工中,而是在竣工后,使资料迟迟不能归档;⑤施工技术资料不真实,工程原材料证件有的就存,没有证件的也不及时追要;有的管理人员为了补齐资料,甚至东拼西凑,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等。

2. 原因分析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程在签订施工合同中,对技术资料交验质量、时间、经费没有约定,导致施工管理中有的领导只注重合同中约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指标,而忽视了在合同中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约定。由于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涉及到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及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问题,而许多协调工作又是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所力所不能及的,领导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必然会挫伤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2) 缺乏制度约束,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工程管理中,有的项目部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资料未纳入项目部的统一管理,而是依靠各分包单位来完成,有的项目部对资料的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资料报验、验收也是由分包单位来完成,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资料管理的质量,有的项目部的资料员为临时雇佣工,以应付上级检查为目的,项目经理日常工作繁忙,难于经常组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管理。

(3) 技术资料用语不规范,计量单位不统一。施工中技术交底要针对施工前的准备、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情况、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哪些要求、质量达到的标准、结构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技术交底。

(4) 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体现技术资料管理水平。目前对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不健全,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无专业岗位证书,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有的资料人员,尤其是被临时雇佣的资料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学习,又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难以胜任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三、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1) 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要明确施工技术资料及竣工图管理条款,注明交验时间、校验标准、份数和经费,要求承包方在施工中要严格履行合同内容。

(2) 项目经理部要设置专人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要责任到人。责任人在施工中要按施工技术资料组成部分分别立卷,每卷材料要建立卷内目录,以卷内目录作为资料收集的“向导”,施工过程中,将随时收集的资料对号入座存入卷内。

(3) 严格各种原材料、各工序报验制度,并及时办理各方签证。工程所用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做到可追溯。工程中所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生产厂家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等都要为建设工程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现场制定材料进场验证、见证取样、复试、报验和验收制度;并将进场材料、设备分类,按顺序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台帐;对于需要复试的材料,在填写见证取样委托单时,必须注明材料的批号等相关信息及现场使用部位,确保复试合格后用于工程;对每批材料的流向通过合格证粘贴条、委托单、复试报告、施工日志、隐蔽验收记录等资料实现可追溯。这样能使各方责任清楚、手续完备,可有效的杜绝伪劣材料及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对各“检验批”的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隐蔽工程的施工必须经过自检合格并书面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

(4)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并参与工程施工全过程,使施工技术资料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质量标准等都是施工技术资料形成的标准,这就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同时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工程信息,使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与工程同步,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为合格工程留下一份详实、可靠的工程档案,为工程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及扩建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第7篇

1现阶段我国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中的相关风险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风险,相关风险的鉴别是指对出现的风险事件所导致出现的相关连锁反应以及反应导致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及何时,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中的相关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中出现的客观不确定因素[1]。(2)未能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3)没有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级,不重视风险评估图形的制作。(4)未能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没有正确认识施工进度风险控制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的积极作用[2]。

2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控制

施工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施工自然环境风险以及社会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与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天气因素不确定而导致的施工进度影响、勘测位置以及水文环境调查不完善导致的相关地质因素风险[3]。而所谓的社会环境风险主要是来源于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或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由于施工所产生的各种纠纷。

(1)施工资金风险。施工资金风险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资金控制所导致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与施工单位与承包商在成本竞标以及实际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频繁的施工计划更改导致施工时限的延长、此外,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违规操作导致的罚款以及不注意原材料的保管与质检等方面都会导致施工资金风险[5]。

(2)施工技术风险。水利工程中所出现的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施工设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工程在实际施工前,工程设计图纸存在设计不完善或设计参数错误等情形而导致的。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施工技术与设计所要求的施工技术存在出入而导致引发的风险。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施工进展顺利的前提,技术应用需要结合工程设计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多方论证。

3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环境因素、资金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所造成的损失。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阐述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下述结论:

(1)施工进度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客观性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进度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一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施工进度风险仅能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合理的控制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具有双重性,其具有消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是策略中常提及的“双刃剑”,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将风险转化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优秀的部分。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测,对施工期间的气象变化进行掌握,与当地的气象局做好沟通与交流,并对施工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程分析,做好地质风险的调查,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分级,重视风险评估图形的制作。并与施工周围的相关单位、居民做好沟通,获得其理解,并规范施工操作,避免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1)施工资金风险管理。施工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风险以及筹资风险,因此,施工资金风险管理主要由自有资金风险管理以及筹资风险管理这两方面进行。自有资金风险管理首先主要对企业效益进行合理分配并且重视企业资金周转,避免缺乏流动资金造成来的工程施工影响。在筹资风险方面,首先主要对施工单位信用进行评估,然后对租赁筹资风险一级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估,有效控制筹资风险。

(2)施工技术风险管理。施工技术风险管理需要控制好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技术。首先对工程设计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对设计更改所导致的工期延误进行控制,避免损失的扩大。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对施工技术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计划调整施工技术。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点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确定性。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且这些因素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很难对其进行把控,导致施工技术管理出现了诸多不可控因素。二是管理范围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属于系统性施工,涉及电力以及水利等多项施工内容,同时还要对利益分配、施工地区地质条件以及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整体管理范围相对较广,管理难度自然可想而知。三是差异性。由于各区域之间地质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并不相同,所以各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无法采用统一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管理标准适用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对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1]。

2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2.1单项工程量相对较小

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中小型水利工程在规模、专业以及项目标准等方面都与其存在一定差距,单项工程建设管理难度极高,很容易出现项目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但因工程量较小而导致无法对有利条件进行运用的状况,此时如果采用简单手段完成施工,则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局面。

2.2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缺陷

技术管理工作落实质量不达标是目前施工技术管理中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承包商掌握施工技术管理权利,所以在进行工程施工技术验收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工程承包商自身利益驱使,而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施工技术管控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管理工作落实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2.3设计更改管理有待完善

作为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是整体工程施工重要影响因素,其业务能力以及工程设计水平会对整体工程施工形成直接影响。但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实力以及综合情况相对有限,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有可能会出现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的情况,需要做出设计更改,如果此时管控不合理,便会对后续工程施工形成负面影响。

3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3.1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是保障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与基础。在具体展开前期准备工作时,首先要做好资料统计与工作台账管理,要对各种技术工作台账规范性进行保证,并做好资料整合与保存;其次应积极展开前期调查,要在获得相关资料之后,按照场地实际情况,科学做好设计编订工作,并要对其进行不断优化,通过调查工作为施工队伍组织与人员工作协调提供有利支持;最后要对技术资料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不仅要设置专门保管岗位,同时还要对借阅制度进行完善,要严格对技术资料,尤其是关键资料进行严格把控,以防资料出现外泄情况[2]。

3.2划分施工技术管理责任

为保证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施工单位需要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施工管理机制,并要对各阶段、各岗位施工责任进行确认,通过对管理责任进行详细划分的方式,落实各项管理责任,保证管理工作开展质量。在施工准备时期,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可行性与施工安排科学性展开客观评估,并要及时对施工方案问题展开调整与改进,且要对人员责任进行确认;在施工阶段,要按照责任划分情况,对所有参建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展开严格管理,各个部门综合技术活动以及竣工阶段各施工关键点等都要做好责任划分。

3.3做好设计变更与技术交底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所存在的设计变更问题,一方面要做好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培训与招聘,通过广纳贤士以及系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体团队综合水平,进而从源头起有效降低设计变更问题发生次数;另一方面要做好施工现场情况调查与分析,在经过全面协商之后,由项目总负责人带头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并递交相应变更资料,防止出现反复变更以及无畏变更状况,进而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保证各项施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4严格管控各项施工工序

由于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较为系统,无论哪一个环节施工管理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形成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把关,对每道施工工序具体施工情况展开严格管控,为整体施工技术体系运行提供保障[3]。同时,对各阶段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完整性展开检查,在技术工程师、值班施工技术人员以及质检人员共同努力下,严格展开各项监督与检查工作,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控。

3.5注重施工安全问题

施工单位要将安全施工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第一准则,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并对现行安全体系与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管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展开施工质量检查以及项目安全检查等工作,将各项结果真实、详细的记录下来,并按照相应安全规定做好潜在问题核对,以便及时消除各项安全隐患[4]。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较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机构进行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控制,确保事故事态不会进一步扩大。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主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拟定工程质量保障专题,积极参与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保证体系以及质量体系完善程度进行保证。

3.6引进先进信息化服务

现代中小型水利施工更加偏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信息技术已经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有效运用,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也发挥出了相应的优势。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对信息化服务予以足够重视,做好先进信息化服务引进工作,确保各项通信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能够更加科学的运用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之中。同时,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对技术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以达到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目标。

4结束语

鉴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加大对该项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在明确管理工作特点以及管理工作开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问题产生原因合理展开各项技术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工程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发挥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优势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荣.试析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8,(5).

[2]黎丽艳.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进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8,(6).

[3]张广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