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现行医药产业政策对中医药的影响初探 中医药的尴尬 中医药的春风 中医药院校推行医古文评级考试的调查与分析 基层中医药进行时随感 老年性白内障的中医药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 陈旧性血栓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中医药的性保健和性治疗 颈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中医药治疗中枢性发热的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医药分业的利弊分析 论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药人才素质的研究 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斑秃的进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吴蓬,张志坚.医药分业历史发展的探讨[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213-215.
[4] 吴永佩,颜青.论“医药分业”与“医药分家”[J].中国药房,2004,15(2):68-71.
[5] 唐圣春,张新平.药品价格规制的必要性及规制的制度环境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1-4.
[6] 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和演化逻辑[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90-94.
[7] 孙国岗.中医整体观念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52-653.
[8] 马洪瑶,申俊龙,徐浩.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浅析与改革初探[J].江苏中医药,2013,45(8):65-67.
[9] 陈相新.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7):84-86.
[10] 申菲菲,申俊龙,魏鲁霞.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中医知识创新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8-119.
摘要:高校中医药教师来源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中医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较强的领悟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这两点都可以通过反思性实践得以提升。通过对自己教学、临床中出现的各种要素进行反思,深入思考教育教学理论,达到再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反思性实践,加强教师自身及学生领悟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02-02
一、当前中医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中医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都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同时,由于高校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学术的重视远高过对教学的重视;这两点直接导致了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教师入职后必须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职业资格,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经常会开一些关于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反映,学的时候觉得有道理,在实际教学中,仍习惯性地按以往的方式教学。对高校教师来说,如何将所学到的理论,也就是“所倡导的理论”变成“所采用的理论”,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达成“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中医药高校教师要想无师自通地成为优秀的教师,反思性实践是必经之路。
二、反思性实践
如何做教师的知识可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一种在特定情境中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它是教师真正信奉、自如运用,并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知识,是教师依凭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观念等高度综合并内化各种知识而形成的综合知识形态[1]。反思性实践被视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与基石。
1.反思性实践的内涵。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2]。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促成反思性实践。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唐德・舍恩出版的《反思性实践――行动中思考》提出:实践不是理论的应用,而是实践者借助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情境开展“反思性对话”,寻求问题解决并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实践者也不是工具性的问题解决者,而是复杂情境中能动的探究者。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性实践才可能真正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将理论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情境之中。
2.反思性实践的内容。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包括专业水思、教育观念反思、学生发展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人际关系反思、自我意识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一般来说,教师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教学中自己特别满意和特别不满意的时候,都容易引发反思,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作为中医药教师,反思的内容更加丰富。
3.反思性实践的手段。反思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问卷调查、座谈、课堂教学录音录像、同行听课、建立教师档案袋等具体方式反思教学行为;个案研究、微格教学和课堂观摩等都是较为常用的促进反思教学的策略。叙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普遍的反思方式。叙事研究以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的方式,陈述自己在教育活动或教育经历中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并随之逐步进行剖析、反思,提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和观念,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反思性实践是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实践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表明:经历≠经验、经验≠能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性实践,才有可能使教师将理论层面的内容深化到真正的实践之中。光有理论和光有教学经验不能必然地提升教学水平,但光有教学经验没有理论的指导也是不行。需要的是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再有意识地反思实际的内容。这样循环往复,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反思性实践就是这个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认为和其他老师聊聊教学中的情况,似乎对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借鉴意义所在,因为在这个“聊”的过程中,有意地调动曾学过的理论,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更具情境性和指导性。反思性实践的特点就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不像教育理论是普遍的一般的理论。
当教师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学而知不足”的境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种动力驱使下,教师会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去审视教学、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的各种中介,如PPT、教材等。同时也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审视理论知识。只有如此,理论真正地鲜活起来,真正地有益于教学,与学生和教材、教法等成为了一体,才会真正被教师所认同和运用。
2.中医药教师需要反思性实践。①中医知识特点决定了教师反思的必要。中医知识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有以下特征:难于编码,因而难以表达、传播、沟通与共享;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相关联;是个性化的知识,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与稍纵即逝的现象;是非批评性的知识,很难对其进行形式逻辑分析和批评性思考;是个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在被使用时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最终可以被模糊而粗略地表达出来。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难度,需要教师能在自己临床基A之上的所思所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即将知识显性化,以一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方法再传递给学生。因此,良好的中医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实践后反思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中医知识给学生。②中医学习需要的领悟能力决定了反思的必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中医大师强调中医培养过程中领悟的重要性。中医需要领悟能力,需要对显性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的领悟。中医学科的教学不仅是中医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是思维力与领悟力的培养。教学中的反思是全方位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反观自己的临床与教学,加强领悟。如果教师能经常这样去做,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领悟能力,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反思的榜样,成为学生领悟能力获得的途径之一。
只有当教师真正受益后,教师才会有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性。当反思性实践成为一种习惯,对理论的学习、教学和临床的观察也就成为习惯,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提升不是那么捉摸不定,不是那么深奥,而是伴随教学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观、反思、学习,再反观、再反思、再学习,然后再融入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自然会逐级地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正如运动的齿轮,只要开始转起来,所有的齿轮都随之转起来,最终带动的就是教师领悟能力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经济;分析;探讨
长期以来,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的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就必须须从实践出发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阅读前人研究的文献资料,虽然大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都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方法。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构架,要解决这个问题,务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发展的框架结构。
一、对财务分析的研究
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1.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对企业现有财务经济的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所作出的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企业历年的财务报告对分析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现有财务状况的一个总结,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性反映,通过对历年的财务报告的分析和思考,是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的一个良好捷径,能够更好的来掌握相关企业当前的状况。
2.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对企业现在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
测和给与评价,从而满足各方面分析主体的要求。
二、明确财务经济分析内涵
中国加入WPO以来,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激烈竞争之中,这一快速变化的趋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综合性、复杂性、敏感性和动态性。和此同时,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务分析,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就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并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由于财务分析的主体多元化导致了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呈现多元化。对于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通过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系列因素并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投资管理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
尽管内外部的分析主体不尽相同,它们的分析目的也存在很大差异,但都得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很大程度上会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新学科。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根据上面文章所提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要素,可以知道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问题是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着社会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这样的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四个部分:环境分析、行业分析、竞争者分析、企业自身分析。
1.环境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要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如地区经济不同,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变化等等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判断和了解。对国内外的经济状况也要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国际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2.行业分析。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对企业的行业分析要了解该行业的形成和历史发展,以及同行业在国际中的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就有所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所影响。
3.竞争者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潜在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世界的企业同台竞技,国门打开,强势的外企进驻中国。我们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管理学科,应当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强项和弱点,同时要对竞争对手有所了解和研究,学习优势企业的长处,为企业发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相关联的分析。
4.企业自身分析。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在这个体系里,从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得出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这个分析体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将其全部进行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在这个分析体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金昌.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1994(5)
[2]陈共荣,龚慧云.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经济理论与实践.1996(5)
[3]樊行健.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会计研究.1999(5)
[4]王玉春.试论财务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J].财贸研究.1995(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
一、企业文化在市场等客观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市场作用
市场受着某些特定的文化影响与支配,如果企业的文化与市场不相融,甚至是冲突的,必然会使企业处于困难和危险的境地。例如,当一个企业服务定位于"领先使用者"的细分市场时,而这个市场的需求特征是"时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内涵就应该体现出"变化"、"新奇"、"差异"、"个性"等。只有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作用下,该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是文化的竞争,只有企业文化与所处市场主体文化相适应,才能取得主动,如果企业文化与市场不相适应,则要对该文化进行调整。
(二)产品作用
企业产品的发展,实质就是文化质衍生的过程,就是文化系列化的过程,文化质不变表现在产品上就是无产品发展,基本文化质的产品就是"核心产品",从这个意义说,产品即是文化,文化就是产品。企业应该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精品,力创"品牌文化",努力提高其产品的文化价值即"无形价值"。企业文化可划分为器质性文化(功能、效用、质量、价值、工艺等构成及其调整控制);制度性文化(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理念性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只有在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时,企业能力才能最大化和最有效化,否则,互相冲突、互相制约、互相干扰、互相抵消,则企业能力势必削弱,其效用势必大打折扣。此时,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调整产品(或功能化,或概念化),二是修正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在人员等主观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组织作用
有效的企业组织,总是将市场特征和产品特征认识和运用自如。而运作无效或失败的企业组织,却是要么对市场认识不清,要么对产品认识不清,要么不能把握其特点予以协调运用。市场是开放的客观存在,它一般地不以某个具体的局部存在而不同,真正独家的产品也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类似的乃至相同的产品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结果却完全不同:有的大获成功,有的则一败涂地。导致不同的客观结果,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控制,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工作氛围在相同的条件出现时,必然会产生虽然微小却很关键的不同反应,从而生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文化对于企业的组织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它既对组织能力的形成(资源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组织能力的发挥(资源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组织面对环境变化和刺激的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团队作用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十分尊重人的感情,久而久之,在企业中酿造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气氛,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的团体意识。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没有这种团队意识,终究无法生存。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想企业的前途之所想,急企业的命运之所急,共同的价值观造就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从而整个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团队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无往不胜。因为种种原因,企业的领导及管理者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化解,自我消融;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外界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有时也会存在某种不协调、不适应,而最好的办法也只能利用企业文化进行调整。
(三)约束作用
一个好的企业,必定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它是在企业创建与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它凝聚了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共同的心血。反过来,这种企业文化又成为企业内令行禁止的"总规章"。企业制度一旦形成,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企业的领导者又必须首先身体力行。如有违反者,要按照企业制度进行 处罚;如有模范执行者,应按照企业制度予以表彰;如有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者,应按照企业制度给予重奖。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从而对企业的领导者及全体员工形成约束力。企业的道德规范是企业文化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属于企业哲学的范畴,是企业文化中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从哲学的道德伦理关系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的。如果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及其员工超越了一定的道德底线,造成了严重的事故,引发成重大的社会问题,这种道德的谴责就会上升到纪律的甚至法律的高度。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因此,同仁堂能够做到长盛不衰。
(四)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的神奇作用,还在于它所固有的共同价值观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该企业中存在及其行为的价值,这种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从而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以人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员工会感到受人尊重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充满爱意的批评,使员工能够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气,争作一名优秀的员工;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的表扬与奖励,使其他员工学有榜样。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良好的企业精神对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焕发努力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如著名的大庆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何等的巨大!
综上所述,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创建、生存与发展壮大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而企业在创建和发展壮大中又形成和完善了企业文化。笔者满腔热忱地呼吁:愿我们的企业在抓生产经营的同时,致力于创造出属于本企业的 企业文化,并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推动下,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长启.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J].冶金企业文化,2011,(2).
通过素描的学习,能有效地培养作画者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等。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课,每位学生从开始学习绘画到以后从事美术或者设计的工作中,素描在其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描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今后的艺术道路发展。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在美术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各大院校的设计专业火爆。可因为时间的原因,大多数学校注重了设计软件的教学而忽略了绘画基础的教学。有老师说过:学会软件不等于就可以正确表达,也不等于可以设计。确实,如果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再好的创意画不出来也就制作不出来。所以,掌握设计软件之前,必须要先有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否则会阻碍创造和感性的训练,也就不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实践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素描的训练,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后续课程学习与提高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艺术文化素质?是需要设计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学习中才能逐渐形成的。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性与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场所,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它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切艺术设计活动的基础。对于学习设计和从事设计的人来说必须通过学习素描,通过对物体形象的观察、记忆、加工、眼与手的操作来完成整个绘画过程,从而获得记录和收集形象资料以及表现设计意图的能力。并且通过素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美感和形式美的敏感度、感受力和把握能力。通过素描的学习可以培养设计者的审美素质与能力。素描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培养作画者对物体的形状、空间、明暗、结构等这些具象因素的语言感知的敏锐性,同时也是培养对虚实、对比、比例等抽象元素语言的视觉审美能力。通过素描的学习能培养设计者的观察方式,学生在写生中通过打形、调整比例、找明暗交界线然后逐渐塑造深入的过程可以感受形状、体会空间,使视觉对节奏、光线、形状、体积等视觉造型因素的变化,观察得更加敏锐。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必须对作品与它所处的环境做全面的观察或想象,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这样素描就培养了学生整体的观察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对事物通贯全局的思维方式。通过素描的学习能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作画者对物体仔细观察、发现、感受和体会后,能洞悉形式构成的方法,体会抽象的美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开拓思维的创造力,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1.1日式礼仪教育介绍
日本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要进入到家庭礼仪教育的系统影响中,父母根据惯例坚持培养孩子学习基础的礼仪日常口头用语,同时身体力行地教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那些行为准则和规范;到了孩子入读幼儿园和小学后,他们就进入到更成熟的礼仪体系教育中。礼仪是日本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在日本小学生的礼仪守则里面,包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介绍。当日本人长大成年走上社会后,他们进一步接受社会的礼仪教育,日本企业对新入职的职员进行入职培训中,也包括礼仪训练,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发型、衣着、鞠躬的角度、打电话的口气、不同场合的用语,以及个人适合的表情,甚至包括如何为他人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端茶奉茶、如何和主管交谈等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则。不少用人公司甚至把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新员工,旨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举止,提升礼仪水准。此外,日本还有不少机构和组织以及个人投入到推广和开展各类礼仪培养活动。
1.2日式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对每个人来说,将会成为一个人内涵思想、文化背景、社交技能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素质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大家同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使得礼仪文化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使人和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社会更多了一种判断个体与机构竞争力的参考值,而企业也能够通过礼仪水准在竞争中另辟蹊径,获得成功。礼仪教育是每个人综合竞争力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的礼貌程度、对礼节的重视、对自己仪容的把控、在仪表上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这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礼仪教育和长时间的内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实践训练,调整不合适的、违背礼仪准则的言谈举止,才能够使原有一些不理想行为慢慢转换为得到认可正面行为,对学校而言,也可以培养出比一般人更高水准的内在修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竞争力。而在服务类的行业中,这种个人综合实力的提高,无疑会使得个人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也会使得企业实现健康有竞争力的发展。
2.航空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2.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航空服务
在航空公司的服务体系中,乘客对不同航空公司提供的空中服务这一板块感到比较强烈的同质化程度。换而言之,每个航空公司在空中的服务流程、内容、环境和服务的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很难做到有差异度。这是由于对空中服务这一环节而言,现行的服务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飞机的机型、座位空间布局这类硬件,以及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硬件这部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技术、成本等现实因素,短期之内很难有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软能力,能很大程度提升航空服务的体验,乘客的大量时间集中在空中服务的环节内,客户体验成败皆在细节,客户体验的第一线即服务人员与客户的互动,所以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无疑是最有效的。
2.2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要真正让一个企业实践“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这样的管理与培训理念,就要让关注客户体验这种意识落实到企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内化的价值观。因此可以驱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所以,想要建立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服务文化,就要调整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制定出可以衡量的客户体验检验模式,辅以不同类型的奖惩体系,鼓励相关人员走进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感受、倾听客户的声音,继而推动整个企业的服务品质。
3.日式礼仪在我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移植改编优秀剧目,既是戏曲艺术的传统,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当前移植剧目对戏曲院团,特别是基层戏曲院团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戏曲院团在安排演出剧目时,实行新创剧目、本院团保留剧目、移植优秀剧目是传统也是规律。
一、 移植剧目是戏曲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移植剧目始终伴随着它的脚步而前行。无论是古典剧目还是现代剧目,各剧种之间剧目的移植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所以说移植剧目既是中国戏曲的一个传统,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移植优秀剧目的范例举不胜举。许多作品经过移植,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而且也成了传世经典之作,可以这样讲,在我国的戏曲发展史上,自古到今,移植剧目从未中断。我省是一个戏曲文化大省,我省的各个戏曲艺术团体都有移植演出其他剧种剧目的经历,因此,我省在移植剧目方面不仅要下大工夫挖掘优秀剧目,而且还要制定出全新的戏曲艺术发展战略,以适应戏曲演出市场的需求。 人们经常说要继承传统,要尊重戏曲艺术规律,其实传统就在我们身边,继承传统就是遵循戏曲艺术规律。所以说,我们对移植剧目的高度重视既是对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也是尊重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自觉行动,更是符合戏曲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移植优秀剧目就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移植剧目对于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移植剧目可以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品牌作品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移植优秀剧目就是弘扬先进文化,它能满足广大观众对优秀剧目的审美需求。移植剧目的工作做好了,这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移植剧目既可以做到提高,也可以做到普及,既可以繁荣演出,也很好地贴近了群众。我们倡导各剧种之间相互借鉴、互相移植、共享成果。把全国的优秀剧目拿来为我用,不仅让全省人民看到近年来国内享有声誉的戏曲作品,还让演员在移植和搬演这些剧目的过程中提高演技,让创作人员从中得到学习。提高和感悟,让剧团积累大批的优秀上演剧目,全面推动全省艺术事业的发展。凡被看好的移植剧目,都必定关注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都有很强的现代意识。移植可以弥补创作力量不足,实现资源共享,投入少、见效快,容易赢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移植优秀剧目是戏曲繁荣的重要环节
戏曲艺术的繁荣,一看作品、品牌,二看人才、队伍,三看市场、效益,四看观众。改革开放以来的舞台艺术创作,毫无疑问是一个繁荣局面。仅十三届文华奖,就评出了585台优秀剧目、节目。就数量看不算少,但在群众的心目中究竟影响如何,恐怕要害是普及不够。普及工作中,移植演出至关重要,而移植演出现在恰恰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薄弱之中,现代戏的移植更加薄弱。如果把省、市、县剧团的移植情况做一个统计,就会看出,移植最多的还是一般的传统戏,而且数量远远超过获得文华奖的整理改编的剧目,因为这些整理改编的获奖剧目和艺术司隔几年推荐十来个移植剧目,根本满足不了全国的基层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的需求。因此,现代戏的移植工作尤其需要关注。
首先,要树立好政绩观、服务观。坦率地讲,我们在组织戏剧创作中,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这就不可能在创作时更多地想到基层群众,使得一些戏流于直接宣传,老百姓不喜欢,即使获了奖,也推广不开。本人认为在选择创作题材、选择移植剧目的时候,还是应该想到基层群众与剧团。政府部门也应该适当给移植剧目一些资助,移植好了,也同样是政绩。
其次,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排他性。这些年在艺术创作上过分强调宣传地方,以致无形中形成一种排他性,这对创作和移植非常不利。要把主动权交给剧团,把舞台让给演员。剧团长熟悉本团的人才,知道自己的家当,经常看人家的戏,能找到对应关系,选择移植剧目也就适当。戏要演员演给观众看,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把戏演得生动活泼,甚至创造出新腔、新的表演程式来。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把台面留给演员,而绝不要让“木材、钢材”把他们挤得无立足之地。
还要有人做移植过程中的艺术工作。要有能够调整文字特别是改写唱词的编剧。要有导演总体把握。特别是要有人能够转换音乐、设计唱腔。这里,发挥好琴师、鼓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四、 当前移植剧目的现状和经验
重视优秀剧目的移植和推广,是戏曲艺术的传统,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我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长河中,移植优秀剧目的范例举不胜举。移植剧目不仅在理论上要有清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具体去做好。远的不说,新时期以来,许多活跃在第一线的剧团或移植或被移植的剧目在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版权制度的建立和评选新剧目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人们就侧重于重视原创新剧目而无形中淡化了对优秀剧目的移植。重视原创新剧目的确很重要,它有利于戏曲艺术不断跟踪时代,有利于艺术的创新和增加文化的积累,但它并不是促进戏曲发展的全部内容。
移植优秀剧目的好处很多,在剧团编剧、导演缺乏的情况下,移植剧目投资少、成功率高、收效快。因为移植的是优秀剧目,艺术上较成熟,演出往往是“戏保人”,这有利于磨练中青年演员,使他们在艺术上及早成熟。《革命自有后来人》被移植改编为《红灯记》、《芦荡火种》被移植改编为《沙家浜》,这些成功的范例,对于促进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积累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剧团有了丰富的上演剧目,也能缓解经费的匮乏,提高演职人员的收入,起到稳定队伍的作用。
强调剧目移植的重要性,并不否定剧团搞原创新剧目和上演自己的传统保留剧目。恰恰相反,剧院团在演出剧目的建设上,不妨实行原创新剧目、整理加工本剧种本院团保留剧目和移植剧目三并重的原则,努力丰富自己的上演剧目,力争为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做出新贡献。
移植剧目要从本团、本剧种实际出发,在吃透消化精品的同时,从本剧种的声腔和表演程式出发,在程式规范中寻求自由,要“借得仙梯壮我行”。拓宽了演出市场,增加了经济收入,满足了本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还培养了观众。
五、 移植剧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创新;经济全球化;科学管理;现代企业
一、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是改变落后的管理状况的需要。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生产力要素的组成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竞争的内涵和经济增长方式,还将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影响和改变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将成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来说是比较落后,要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要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随之加快,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各种新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断地涌现出来。我国企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范围内的重要一员,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加快管理创新步伐,实现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快管理创新步伐,是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想不断地推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管理创新的步伐。从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的比较看,发达国家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多在70%以上,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还不到40%,说明我国国企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竞争能力较差。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更加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4.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需要。从人类所走过的历史来看,人类在“管理”这一存在维度上所起的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人类活动效率,增加人类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大多数的被管理者被束缚在管理的链条之下,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等生命本性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不单单是财富的积累,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不是纯粹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劳动者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进一步促进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在使个人获得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同时,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持续地发展。
二、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制度。(1)正确认识员工需求。有意识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激励而得到加强,员工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国有企业长期的大锅饭管理模式,使员工自我将工作行为限定在跟大多数一样就行了,如此一来,大家都没有追求卓越的想法,也不愿意去完成自我突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分阶段、分层次的,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员工的需求应该是处于基本需要阶段,即物质激励效果明显。据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各种需求,并通过激励措施使员工的这种需求能够得到激发与满足,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推行以激励机制手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法。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许多成功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具有很好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企业与行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具有竞争力的工资体系,同时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建立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激励不仅仅是奖励,更应该包括约束机制,以约束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奖励措施可以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行为,同时,约束机制可以使员工明确不能进行的错误行为,使企业的激励措施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