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学活动

地理教学活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教学活动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识图教学

地图知识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更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还认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那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髓,真正把识图教学课堂组织好,展示好呢?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式教学法主导教学全过程。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学习能力。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图能力、自己析图和自己总结图像规律的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设计双边、交互的教学活动,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是培养识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地图是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类别

(1)文字图片结合法:教材上很多地图旁边都附有文字说明,地理图像“影射”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像。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如讲授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都必须有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教材图像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又如《地球的运动》中的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而这些内容结合地图来讲或者边讲边画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例图引人法:教材中安排的“读图回答问题”栏目,以图夺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把学生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如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年总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气候等等)。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绘制板图,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图片代替文字法:教材中有的地方直接用一幅图来表现和说明一个问题,而不用文字叙述。例如,关于地质循环的内容,课本上只有《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而没有文字说明,只在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用一些箭头表示物质的转换和循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图,开展讨论,弄清地质循环的主要原因、过程以及涉及的各种地质作用,否则就会遗漏知识点。

2.学生掌握地理图片的几种常规训练方法

(1)看图记图练习: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图像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提示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识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尺认真读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读图结果,得出结论。

(2)模仿填图练习: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因此,新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填注地图、绘制示意图和地理图表。填图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文字大小、书写要规范,间距、位置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张冠李戴。要让他们明白:图上差之毫厘,实地谬以千里。绘图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课堂训练。学生要准备纸笔,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学习区域地理,先画出区域轮廓,例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国形似雄鸡。然后,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再分别把山脉、河流、矿产、铁路等地理要素画在轮廓图上。讲地理事物的运动和成因,如“洋流”、“水循环”、“三圈环流”等等则要求学生画出示意图。若能长期坚持,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活动课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地理调查,收集地理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绘学校平面图、家乡交通图、工农业生产增长(曲线或柱状)图或人口金字塔图等等。

(3)考试析图练习:通过地理图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查找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地名和国家并熟悉它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世纪新的“学到老,活到老”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掌握识图的方法技巧比盲目地死记硬背去记图更为重要。本文从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角度,就地理课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我的浅薄之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J].2010版

[2]任志宏.高中地理教辅用书.赢在课堂[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80-02

1.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

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地理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设置的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教师备课、讲课、提问、辅导,学生预习、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等环节的活动。地理活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基本技能和有意识投入注意、思维等。

2.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构成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由四大方面构成:

第一,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通过活动这样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多的更扎实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的自转、公转、东经。西经、南半球、北半球等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并且铭记于心的,不记住这些知识想要进行其他的活动就难上加难。

第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习活动将不能真正的实现;而另一方面,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没有教师主导性作用,学习活动将变得曲折、困难,只有通过课堂活动实现师生的互动才能更为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智慧、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丰富整体教学活动的内容,调节课堂活动与课堂内容的适度性。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国的葡萄酒如此盛名?为什么新疆产哈密瓜?为什么东北会有黑土?为什么南方不下雪?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去云南旅游?这些看似与地理无关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第三,设置地理专题活动。设置地理专题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使得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体验中学习与感受对真实生活更为有用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学习终身地理基本思想,同时,设置地理专题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放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讲到《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为青藏地区的居民和西北地区的居民两个代表队,讨论西北地区是否优于青藏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

第四,开展多样课外活动。开展多样课外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辅助措施,针对学生的具体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的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延伸课堂学习的范围。在讲"《天气和气候》中有关于天气预报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下预报员预报的概况,并观测天气,在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做天气预报播报员的环节,播报自己观测和收集到的当天的天气状况等。"这样可以使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3.1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将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课堂活动有三种类型:(1)语言交往型活动,即:表演型活动,辩论型活动,学生授课型活动,竞赛型活动,如阻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PK欢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课可以在游戏中学习。(2)操作体验型活动,即:观察观测型活动,制作型活动,模拟作型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画出学校的地形图、观察天气。这两种类型的课堂活动均有其优点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综合性的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2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再次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创设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确定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引导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总结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布置作业;学生的任务与之相对,主要包括进入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遵守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畅谈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完成作业。教师与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自身任务的有效完成。

3.3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最后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从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对课堂作业的完成效果、学生考试考核成绩、学生对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等进行评价与检验,改善日后的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2] 戴成.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课"应用探究[J]. 地理教育,2007,(02).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模式;参与;活动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3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出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是师生活动中学生的自由度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教师先提出总的教学课题作为任务,学生在围绕这一课题的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开展模拟性、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论。其教学程序为: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聪明才智,尊重学生的意愿,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是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革新,是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实现“ 活动”的前提

传统地理教学中,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有唱独角戏似的“表演教学”;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有让学生整天沉浸于练习中的“题海式教学”。纵观这些低效、无效的教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观念的陈旧。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可能在地理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地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当做“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只能起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还意味着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断鼓励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努力创造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环境,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将地理教学活动与学习要求结合起来

高考改革的趋势已从“知识”转向“能力”,因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知识+方法=能力”,着眼于能力,立足于活动。教师讲解、启发,学生交流讨论、绘图、计算、实验、查询等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既反映了教师对知识的钻研程度和创造加工,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尊重教学民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育观。

在地理复习活动中,要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复习活动中逐步明确考试要求,了解高考改革的思路,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要让学生整理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使相关知识依附在能力体系上,不断“ 悟”出知识间的联系或规律。

三、将学生动脑活动与动手活动结合起来

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地理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过多地讲解、演示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验一下,理解得透彻,记忆得牢固。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领悟”。通过亲自实践,学生对经纬线、经度、纬度的认识就清晰了。

学习地理离不开学习运用地图,教师要注意学生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再现地图能力的培养,看图、记图、再现地图这三个环节离不开动手、动脑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明确观察的具体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观察,如方向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内容上从自然到人文,侧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矿产―城市等方面观察,力争做到全面周密不遗漏,不重复。通过观察、查阅、模拟等活动进行总结梳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发现一些特征之处,便于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地图表象。

四、将地理教学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现代学生每天会接受大量的信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场所。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各种有用的地理资源调动起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借助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地理教学资源,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即: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邀请有关人员就人口、资源、环境等现实性地理问题举办讲座或座谈,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如讲到《我国交通运输》一节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收集有关资料,出一期反映我国交通运输最新建设成就的墙报、板报、班报等进行宣传,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将地理教学活动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结合起来

每个学生都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在许多方面相当熟悉。因而,利用学生家乡的有关环境开展地理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它不但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关注乡土、呵护家园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应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地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

六、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活动,因为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随时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千方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地理中的抽象问题,教师的活动应重在对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不可把现成的东西简单地交给学生。教师应重在关注学生活动的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结果。例如学习“黄赤夹角”内容时,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①演示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的自转平面为赤道平面,井引导学生作出赤道平面。

②教师用地球仪(皮球)围绕电灯泡(太阳)公转,让学生重点观察地球公转路线所在平面及公转方向,接着指导学生作出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③在演示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轴的倾斜方向,北极的延长线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在图上画出地轴。

④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黄赤夹角,度数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此外,讨论式教学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教师可先布置好讨论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分组讨论、辩论。例如,地外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讨论时应指导学生开放思路,不受学科约束和限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以理服众。教师的活动一方面是对讨论、辩论的规则进行指导,对学生大胆发言给予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参与讨论、辩论,不作定论性的发言,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在活动中寻求碰撞的火花。

七、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烦恼、紧张、反感、压力、心境不愉快等情况下学习,是抑制智能发展的。反之,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境愉快的兴趣活动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效果就好。新的地理教材,注重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致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因此,教材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带着乐意的、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参考文献

[1] 褚亚平.高中地理之我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09).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动设计

目前,我们的现代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系统设计概念,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初中的地理教学,探究性的学习研究目前还不到位,而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形成。因此,我们为了适应地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活动设计进行探讨,力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活动的类型

我们根据义务教育的课堂标准,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共有52个。从这些内容来看,其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首先,课内活动有表演活动、演唱活动、讨论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等。而课外活动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活动、实地调查活动以及时间活动等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趣味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所学到的知识将有更好的效果。地理教学既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又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要发挥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了。学生通常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而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样学生既增加了兴趣,又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2)坚持主导性

初中地理知识提高的关键是把学生作为主导对象。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活动的时候,实质是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和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加工、组合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写作潜能。

(3)坚持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学习的模式、方法、内容都基本一致,没有任何特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教学大纲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作出了新的调整。例如,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就提出了52个,这是一种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学习的主人一定要具有自。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发挥自己无限的创造力。

(4)坚持激励性

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地理教学更是如此,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例如希望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是,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正在不断发育和完善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渴望求知、并且具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但是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因此,老师要对这些学生在某方面表现的不足多加鼓励,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样,老师都要用鼓励的言语去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地理成绩比较差学生,老师更不能过于指责,要用真诚的语言去感动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努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1)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不管是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学生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在无时无刻地改变,而有关的地理事物也在不断更新,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更新的地理事物充实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最新的地理信息,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关注和收集地理事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

(2)采用案例式教学

地理案例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对案例的探究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老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使用归纳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在研究和探讨这些教学案例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种角色扮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在站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见性和准确判断能力。

(3)注重乡土地理教学

对于地理的学习,老师要充分运用到家乡的地理特征,把其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的机会。地理是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对于家乡地理的面貌和未来的发展,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意见和看法,实践活动的参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并且要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尝试和踊跃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通过课外实践开拓学习空间

在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习得的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取的。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情况掌握其所对应的地理样貌和地理知识,此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一些好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成所有理论地理知识的积累并掌握。就应试教育而言,这本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着无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们领略到真正的地理人文学科的自身魅力。

尽管就目前而言,现代的科技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获取到实际的地理样貌,但是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切身深入到自然中去领略实际的地理样貌,还是或多或少有种纸上谈兵的论调。换种说法,这种教学活动是无法代替学生实际深入到自然中领略地理样貌所带来的收获的。针对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来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进而对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局限性进行弥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拥有更宽阔的地理学科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地理探索活动。比如对当地的经纬度进行测量,观察太阳运行时的高度位置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带来的成就感。

二、结合家乡优势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怀

地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地理活动所蕴含的意义。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周围的家乡拥有的地理环境渗透到地理环境中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当地的环境再传播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问题和地质结构、湿度温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调查中,老师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家乡区域的理解。不但学到了地理知识,了解了家乡地理人文,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地理人文的热爱。

因此,联系好实际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可以在探索地理环境中学习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对地理人文有了更加直观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了深入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环境以及环保的问题展开了解,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并在将来付诸行动改善环境。学生在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中不但加深了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爱国爱家的崇高情怀。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综合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有创造性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那么,地理教师应如何进行“活动教学”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学习活动作为特殊的认知过程,需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很多地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没能在课堂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以自我为教学中心,大多数教学时间都是“师讲生听”,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亟须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本质上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同时,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有无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有尊敬学生、热爱岗位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追求名利的不良风气,坚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地理知识,要知道时代在进步,地理知识也是日新月异的,不能总是执著于课本,应该跳出课本来看问题。最后,教师要不断探索地理教学技巧,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使之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宽松的情境教学,它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自由驰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是特别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课堂上设置与地理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和一些生动形象的地理小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长江的开发”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长江之歌》歌曲,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再玩个小游戏: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只画有一条长江主干线及标注几个重要的城市符号。开始时教师先填出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名称,然后请学生在课本“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宜昌和湖口,并做记号。

三、加强学生操作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倡导“手脑并用”,是对学生内在活动和外在活动同样重视的体现。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过程,地理教学重在过程,“过程重于结论”,而这个过程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动觉与体觉等参与的或偏于思辨性或偏于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因此,采用“动手做”的教学模式,能让学习效率提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在学习“等高线”这一课程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教师首先根据成绩好坏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和画一张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在活动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指导,活动结束后展示成功的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橡皮泥做模型和图形的绘制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总之,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灵活地开展活动教学,不仅可以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潘洪建.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

[3]李长吉.论活动课程中的思辨[J].教育发展研究,2003(Z1).

第7篇

一、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认识

中学各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就地理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开展课外活动尤其重要。

1.地理科学发展的需要

当今地理科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发展十分迅速,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而且互相渗透。各种建设事业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愈来愈广泛。例如,国土整治这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涉及的问题和领域是多方面的,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同作战,其中地理学的知识往往在许多方面被运用。但在中学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把地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展他们的智能,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

2.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需要

目前,安于课堂教学的状况,在各学校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少学校的地理课外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他们通过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地理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搞好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两个不同方面的措施,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得各种基础知识,智能也得到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局限性的弥补,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认识大自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

地理课外活动的课堂主要是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堂获得,但这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还要拿到实践中去验证和补充。如笔者上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课后,曾组织部分学生用日影杆法测定本地的太阳高度和地理纬度;学习了《 水资源的利用 》后,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水库区参观和调查,找水文站的同志了解水库基本的水文特征,调查水库的综合利用状况和坝址的位置。这样做,既补充了地理课堂知识的不足,又把书本知识变成了真知。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并表现为一定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智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笔者在讲《 地球在宇宙中 》时,就组织学生观察“九月的星空”,指导他们观察“银河”与常见的星座、恒星、行星和卫星,并通过大熊星座、仙后星座和北极星的关系找出北极星准确的地理方位。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怎样用肉眼辨别恒星、行星、人造卫星?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星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晚相会可能吗?通过科学的解释,学生会懂得许多天文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地达到开启学生智力的目的。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理性知识,而课外活动则是引导学生到研究对象的所在地点进行直接知觉,这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存在、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附近的一块地(大约50平方米)下陷了10多米,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部分群众认为这是我们的圩镇建设征去了风水宝地,触犯了土地神而引起的,并且传得神乎其神,部分学生听后信以为真,当时刚好已上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有关知识,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当他们知道那里地下是由石灰岩组成的时候,通过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过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陷的等相关知识去科学地分析、解释,懂得了产生如此地陷的真正原因,从而学以致用,破除了迷信思想,培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后来一位学生说:“想不到这次小小的地理考察,使我真正地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周围出现的自然现象,懂得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对我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次绝好的教育。”

4.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教师只要能充分地利用我们周围地理事物进行讲学,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北流市勾漏洞进行地理考察,当到达目的地后,吸引学生的并不是那些游人穿梭的神话传说点、风景点,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花岗岩。他们一面听教师讲述花岗岩的成因和成分,一面不停仔细地观察,那股认真劲与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简直无法比较。有位学生还创造性地采集制作了一套花岗岩风化过程的标本。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学习兴趣的提高与进行地理课外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03-02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

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开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至少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地理仪器的能力、实地测量与野外考察的能力以及手绘地理图标的能力等。地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就必须找准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思维,敢于应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挑战,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达到乐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要求。通过我的走访与观察,本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方向多是与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广,理论素养比较专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吸收地理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师的讲解,他们更多的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使得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讲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最基本的,这正如同志所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内容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以至于不产生学习疲劳;对地理教师而言,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激发教师教学灵感,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般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活动内容,例如在讲“河流的地貌”的时候,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我是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述的。首先我确定好教学的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三则材料:一是“水滴石穿”,二是“崇明岛在不断的增大”,三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三则材料的共同问题:“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流水作用主要有哪些?”“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流水作用突出表现为哪些方面?”

这堂课上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预习完后分组讨论。我在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学生来记录小组所讨论的内容,又选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我将实践活动的重点设计为讨论研讨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的异常浓烈,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扩散,同时对地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也有所把握与深度理解。当然,教师在实施类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点中有难度的地方要尽量接近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冷场”局面的产生,例如在这次“河流的地貌”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切忌把问题提出后草草了事,而是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提示材料和提示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思路,然后循环渐进地诱导,将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如同上台阶一样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

三、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走形式

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在给学生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陆间的温度差别与季风形成的原因,我通过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模拟所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这个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这又在无形中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我事先准摆好了教学器材,依次介绍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室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我给学生交代好有关事宜,开始给学生演示实验:第一,先测量和记录下当前教室内的气温。第二,将2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烧杯内的沙子和水中,3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三,将装入沙子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准备好的实验架上,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四,冷却3分钟后,再次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五,分别计算出沙子和水在加热与冷却后的温度差,并进行比较。最后,将实验的结果与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给学生演示好实验的步骤之后,我让学生进行操作,自己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而在后面的总结与评价方式中,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定性评价、教师点评。

四、结束语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相统一,并且配合课堂教学,突出科学性;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并且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有趣味;第三,依据现有条件,切实可行。当然,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合理渗入,并非要求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地理课堂中,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验证以及拓展,毕竟在高中升学压力下的很多活动条件是不具备的,但是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建新,杨新.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J].地理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