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第1篇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产物,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金融行业与相关用户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对用户的资金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概述了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行业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用户资金支付、借贷、投资与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衍生体,其主要形态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与包容,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最突出的不同之处。

互联网金融采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与社交网络技术,将广大用户联系在一起,为线下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互联网平台。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自身的所需信息,同时,可以在公平环境下进行自主交易,交易过程真实透明。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

(一)风险问题

1.网络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第三方支付终端安全问题。因第三方支付终端出现技术漏洞,使得用户交易信息发生泄露。例如发生在2013年的支付宝信息泄露事件,对用户信息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第二,数据库安全问题。如今的数据库时代,许多用户信息被曝光,如果发生恶意侵袭事件,必定涉及用户信息,最终导致用户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第三,平台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一旦受到安全攻击,可直接导致系统瘫痪,导致用户数据被曝光。

2.技术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成熟技术方案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技术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对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往往存在错误选择的风险。此类风险不但出现在操作系统中,而且还会因客户最终的软件兼容差导致信息传输变慢,最终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3.信用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用户约定的借款期限内,若借款方未履行约定的业务期限,就会引发信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因其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虚拟性,支付双方仅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沟通,因此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质疑,进一步增加了信用风险。

(二)原因分析

1.监管政策缺失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欠完善,行业相关监管机制大多通过企业自律的形式维持,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讲,网贷平台跑路潮就是监管机制欠完善的重要表现。截止2015年11月,我国网贷平台总体数量达3769家,其中问题平台达1157家,仅11月份,问题平台就达79家,其中跑路的平台占77.22%。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缺失。

2.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策监管并未完全覆盖,这就给那些并未打算长期发展的企业带来可乘之机,许多不具备行业资质的企业混进来,导致整体行业的自律能力下降。

3.传统金融行业的回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传统金融行业已提高警惕,不断完善自身组织架构与业务体系,在诸多方面做出回击。例如,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建立互联网金融体系,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网上销售保险理财产品;各大证券公司逐渐实现网上开户,设立互联网网络平台等。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视,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必然要尽早提上日程。2015年12月28日,为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业务活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以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业务边界,并且明确提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严格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力争全面净化市场环境,为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保障。相信该《意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违法违规行为重重的打击,进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生事物,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产物,监管政策难免存在涉及不到的领域。在监管政策欠完善的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自律。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整个行业负起责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同时,行业应建立自律协会,参与企业进行互相监督,并定期举行行业自律活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净化行业乱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业内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恶性相争。

(三)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就是风险控制。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相对匮乏的阶段,全面的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企业应组建起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对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风险监督

一、金融风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金融风险与创新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避开金融风险是现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目的,现代以金融工程形式出现的金融创新为金融控制和管理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不过金融创新在避免了一部分风险的同时本身也增加了新的风险。金融风险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往往是进行金融工程时带来的结果,部分金融创新在起初能够避开金融风险,但在整个过程会带来许多新的金融风险。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金融风险来促进

从金融创新出现的目的来看,金融创新就是为了合理的避免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表现最强烈的时候也就是金融创新发展最迅猛的时期,金融创新的产生是众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金融风险的扩大化相互呼应。

(二)金融创新加大了主体避免金融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可以用来减少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是直接的金融风险,直接风险的避免,由它所带来的间接风险理所当然也会减少,可以这样说金融创新在避免直接风险的同时也能避免间接风险。

(三)并不是所有的金融风险都通过金融创新来避免

在众多金融风险中并不是所有的金融风险都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的,这些风险只有利用其他手段来进行规避,比如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违法作案,这样给机构本身带的危害更加巨大,所以这种金融风险就只能靠法律的手段来处理。

(四)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不是完全相关联的

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功能,由期是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主要是转移型创新。而且并不是全部的金融创新都同金融风险有着必然的联系,或产生于金融风险。

(五)金融创新的理论在避免的同时也产生风险

在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对金融创新在避免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金融风险视而不见。避免风险是金融创新的主要目的,但金融创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是其本身无法避免的缺陷。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创新策略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以国际金融创新标准来看还有很大的不足,例如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策略。而是表现出为了创新而创新的非正常现象。

眼下,中国金融运行体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一方面体现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剩余,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的经济范围不能得到充分的金融援助,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所以加强金融创新力度是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策略。不过在发展金融的同时要调整好以下关系。

(一)金融创新要调整好实体经济同虚拟的关系

金融创新不能违背实体经济为所欲为。金融危机过后,实体经济服务应该成为我国的金融创新的重点。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三农”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制定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赢利的有效制度。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是银行项目弱点,银行业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来适应金融脱媒的不断变化。

2.在农村要加快“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的创建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能够互补功能,产权明确的多种农村金融体系。

(二)金融创新要调整好市场导向同加强监督管理的关系

应对经济危机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但金融创新不能因此背离市场化导向的基本规则,眼下,我国市场化导向还需要不断推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理想状态下,要让监管与市场做到完美结合。但在实际市场状态下要实现完美并不容易。因此,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还需继续完成市场化导向的目标。

(三)创新的金融理念应调整好交易所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关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外场外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传统的交易所地位面临窘迫的发展局面。但是在经过人们对交易所价值的重新定义与认知后发现。不管金融工具和交易环节怎么创新,危机的重灾区仍在场外市场。场外市场管理混乱,对于市场安全这一重要因素非常不利。现阶段场外市场在我国还没有规模,同时交易所的产品线还有待加宽,在这样的条件下,摸索一个规范的场外市场发展方向,是对我国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三、预防市场的宏观风险,加大监管力度

金融创新风险包括宏观风险,微观风险。所以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监管金融创新风险,可以建立完整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来防范微观风险,但衍生产品具有契约性和虚拟性,以及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性同证券化技术之间的作用,这些便成为市场主体的宏观风险,所以单靠制定市场政策是不能解决宏观风险的,而是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监管来化解宏观风险。首先政府要通地宏观调控来监管和改善宏观危险。其次改进信息披露,谨慎促进金融创新,预防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最后促进全球化金融稳定,协调全球金融监管。

当今,金融创新不仅能提供多元化金融需求而且能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但如果单独追求金融创新而忽略风险,那么将会导致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所以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不但要进行金融创新,而且还要协调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协调好监督管理和市场导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金融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第3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投资;完善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我国金融风险投资准确的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1985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各类融资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金、科技贷款贴息基金等迅速崛起。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和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金融风险投资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国风险投资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金融风险投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完善的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法律和体制许多相关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经济体制作为保障,才能使其顺利运行。风险投资虽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很久,但至今仍然没有相关的风险投资的基金法。立法工作严重滞后,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中的许多规定都和风险投资的规则相冲突,比如《公司法》第12条第2款中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个规定限定了公司对外投资的金额不可以超过一定的比例,成为风险资本供应的一个障碍。又比如,因为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法并没有出台,这样风险投资机构就不能通过公募的形式设立投资基金,却只能通过私募的形式组成股份制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才能进行运作。这样我国居民手中的储蓄不能通过基金形式合法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2.缺少税收政策的优惠,也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从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优惠的税收政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强心针”。1969年,美国政府曾经将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原来的29%提高到49%,这个政策几乎给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使美国风险投资的额度从1969年的1.7l亿美元下降至1974年的0. 0l亿美元,这仅仅为原来的7%。后来在美国政府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决策,把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49%又降回到了原来的28%,这样从1978年开始美国风险投资的规模又神奇地增加到了5. 8亿美元。l980年,美国国会鼓励私人的风险投资,将风险企业的税率降到了20%。这一政策的实行,使美国风险投资规模在80年代初期大约以每年47%的幅度增加。法国也在1985年颁布法案,规定风险投资公司从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获得的收益或资本收益可以不交所得税,税费额度最高可达收益的三分之一。英国正府在1983年制定了“企业扩大计划”,即个人投资者可免税。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的专门规定。风险资金的提供者包括风险投资公司、被投资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重复缴税的问题。

二、怎样完善我国当前金融风险投资管理

1.加速培养我国自己的风险投资人才。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关键是培养我国风险投资人才。当前我国还非常缺少通过实践证明有能力的风险投资者,因此形成了这样的问题:目前每年我国的省级科研成果大约有3万多项,但能够真正成为商品的不到25%,而进行产业化的也只有6%;科研人员虽然有创业的积极性,但是却缺乏管理及融资的实践经验;外资及民间的资金有对风险投资的想法,但是却很难找到可以信任的人。

2.完善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扶持体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融资途径。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已经表明,风险投资的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安全收回本金是投资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政府支持下建立的风险投资可以为民间的投资提供相关的政府优惠贷款,而且还可以为民间风险投资的贷款提供政府担保,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做法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在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体系中,还要广泛开拓融资途径,保障风险投资的资金。这样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行业,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可以适当放松保险基金投资的限定,允许一定金额的保险基金进入到风险投资产业。过可以考虑引进国外的风险资本,加大风险资金的来源。

3.企业要加强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工作。企业要结合未来发展战略,认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遵照突出主业并且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来选择投资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且未经国家批准省管企业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和其他金融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有关企业要对目前现有的项目进行集中检查,对经营情况已经恶化的,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资产保全,确保国家资产安全。

4.通过风险预防来规避我国金融投资的风险。我国国有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提前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能够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小损失。另外,进行分散性投资和海外投资保险也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在好的机会面前,企业应该尽量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足一些。将计划做的更现实和更理性,因为投资者们都是非常实际的,虚无飘渺的漂亮理念不如商业计划中精准的数字那样富有吸引力。

5.完善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更规范。风险投资是属于那种高投入、高风险且高回报的产业,因此要求政府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动作环境,主要是法律环境。现有的法律和政策及法规有很多规定不适应高科技的发展与风险投资发展的要求,政府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尽早地修改并完善《证券法》、《公司法》,并且制定与之相配套的《风险投资法》,而且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刁孝华.基于行为金融风险投资委托关系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 (06).

[2]风险投资家要求企业家的七种素质[J].航天工业管理,2001(06).

[3]陈秋菊.风险投资在运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1(02).

第4篇

企业组织中的每位成员都对风险管理承担着责任。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CFO和资金管理队伍责任会更大。明确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路线,规划出伴随企业一同成长的长期金融风险管理实施路径,能够使企业的资金管理、银企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更具有远见,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

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大体可以分为内部控制系统建设、银行关系管理、资金成本管理、风险对冲和经济资本配置等。从这些手段的操作难度大小和操作失败后给企业造成损失大小的角度分析,它们处于不同的层次上。见下列分析图:

1 战术 内控建设、银企关系

操作难度:

失败后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舞弊、欺诈等操作风险,企业金融最基本的风险管理手段就是内控系统的建设,包括职责分离、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企业常见的资金风险管控策略多属于这个层级,如:收支两条线与现金池的建立、账户余额控制的策略、资金预算管控策略、资金支付审批控制策略、资金计划调拨策略、大额资金支付预警和控制策略、票据集中管理策略、客户的信用分析和控制策略、人员的授权和岗位互斥策略、轮岗和后督、审计策略等。

在企业现金的收支、集中、划拨、存储、转账过程中,银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银行的倒闭还是内控失效,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企业金融管理中,梳理银企关系过程始终意味着企业对合作银行信誉度和内控流程的不断审视和评价,这是企业选择合作银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这类资金风险管理手段的显著特点是:容易理解,操作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目前匡内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多围绕这类手段展开,信息系统和制度建设也多是面向这方面的风险管理需求设计的。

2 战术 资金成本管理

操作难度:

失败后损失:

企业运行中始终需要适度的资金流配合,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外部金融环境资金来源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内部资金、能否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运营的资金,即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每个大型企业都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中,资金成本管理已经形成了如优序融资理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控制方法等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国内目前大型企业中对资金成本的管理手段和效率还是参差不齐,银行和软件公司提供的服务和系统对这类管理的支持也还不够。

3 战术 风险对冲

操作难度:

失败后损失:

一般来讲,对冲风险包括对现有头寸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之后建立与现有头寸的风险特征相反的头寸,从而使这两种头寸的收益和风险抵消。

假设你手头持有原油,或者未来某个时间会拥有原油,那么就是“做多”原油。作为原油的持有者,你面临原油下跌的风险,因为未来不能卖到今天这样高的价格。为了规避多头面临的市场风险,可能通过远期或期货合约空头、看跌期权多头来对冲风险。

如果你在未来某一时间需要原油,那么就是“做空”原油,面临一旦价格上升则需要支付更高价格的风险。这时可以用远期或期货合约空方、看涨期权多方来对冲现货空头面临的风险。

但是如果你将交易和头寸压在一个方向上,一旦市场变化,必然出现危机。无论是历史上德国金属公司(Metallgesellschaft),巴林银行(Barings Bank)、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还是我国近年来中海油公司等案例都是这类操作引发的灾难。可见,对冲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战略的具体操作手段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巧,而且一旦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很大。

4 战术 经济资本配置

操作难度:

失败后损失:

经济资本,也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RAROc)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是一个从实践界逐步走入学术界的。RAROC模型的应用时间比学术界探讨其理论基础的时间要长得多。简单地说,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分析不同行业业务的非预期风险给公司资本带来的影响,公司应当知道如何面对不同的风险与机会,如何有针对性地分配资产、资金。最初的经济资本管理用于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已逐步发展到用于管理报告、定价、经济资本配置、公司治理与激励、资产组合管理等各个环节和方面。2004年出台的新巴塞尔协议也已将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理论和技术融入到其对银行的资本监管中。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一种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定的风险管理基础,但是经济资本管理具有其他风险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好处。经济资本用于企业内部可在量化特定项目或业务风险的基础上确定该项目或业务线所需的用于支撑其持续运营的经济资本量,通过项目或业务线收益同所需资本的对比,来确定其盈利状况。用于行业范围内,则可用来分析个别企业承担的项目或从事的业务线的RAROC是否达到了行业内的平均水平,从而从分析中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5篇

关键词:金融 风险 风险管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经历了巨大的调整,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风靡全球。网络金融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处理金融问题和享受金融服务。但人们在享受网络金融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金融风险。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而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金融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分类

2.1金融市场风险。在诸多类型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金融工具所蕴涵的风险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运行的虚拟程度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加依赖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趋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2.2 工商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因子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定期财务报表的收益状况,而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的实体经济行为介入金融市场的程度加深。

2.3 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风险。作为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的最基本因素,金融市场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最基本和重要的风险之一。而全球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企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又使得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暴露不断增加。

3.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3.1 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和尽量减轻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绩效,并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3.2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二是风险防范与控制。对风险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少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三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金融风险转移的方法包括: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四是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利用不同风险类别的相关性,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其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五是风险对冲。对冲也称套期保值。是指针对某一资产组合面临的金融风险,利用特定的金融工具构造与其价值变化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减少或消除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过程。六是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即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3 金融风险管理流程。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为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4. 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认识到网络金融风险的存在及其不良影响,并不意味着不要发展网络金融。相反,网络金融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为了保证网络金融的健康有序,必须着力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鉴于网络金融的特点,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也就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4.1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大多是引进国外相对落后的产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进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以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提高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网络金融安全风险及技术选择与支持风险。

4.2完善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建立金融系统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网络金融风险的本质是仍然是金融风险,传统金融机构作为网络金融的主体应从源头上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职能,充实内部科技力量,制定完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健全本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机构,聘请专业人才成立专门从事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的专职队伍。

4.3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金融风险的法制体系建设。我们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颁发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对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进行明确规定,明确电子商务中银行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要完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规章,增加对其提供的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

4.4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个人信用体系。据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却达5%以上。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也基本属于空白。因此,我国要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网络金融,必须加快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这是降低网络金融虚拟性所带来的风险的有力保证。金融机构应以结合传统纸质结算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并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无论是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还是对新兴的网络金融,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都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

总之,网络金融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但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网络金融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大大影响了交易和资金的安全性,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向上发展。因而,防范网络金融风险,以保障网络金融业务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虹.网络金融特殊风险深化[J].浙江金融,2007(11).

第6篇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不但是各类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风险,也是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各非金融企业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电力行业是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电力行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管理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内涵

广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带来正收益,也可能带来负收益,利弊共存。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类企业与非金融类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本文所研究的电力行业属非金融类企业,依据这一特性,本文侧重讨论金融风险有可能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即本文将风险解释为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这些不良影响包括金融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加企业的交易和管理成本,同时也可能会降低各相关部门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本文所讨论的金融风险内涵为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损失,具体包括企业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及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偏离预期值而发生的损失。

(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按照驱动因素分类,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包括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从事大量原煤等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进出口业务,汇率波动对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显著。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银行借贷目前仍是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也使得利率风险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电力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电力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铜、原油等,都是国际价格波动很大的商品,这些价格波动直接造成电力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使预期的利润率目标无法得到保证。

电力行业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信用风险。电力行业由众多分别或同时提供电力相关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企业组成,上下游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在我国现有电力体制下,由于国家对电价的调控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共同作用,作为电力行业中坚力量的发电企业往往面临着低利润率甚至亏损的经营局面,财务状况差,偿债能力低。这就会常常影响其对上游电力设备、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付款,使得那些作为其债权人的电力企业无法按时收到账款,现金流受到影响。过多的坏账会对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电力行业引发连锁信用危机。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它涉及更多的是内控制度建设,包括内控机构组织结构的设置、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可表现为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如虚假的财务报告、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制度规范的缺失和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制度就缺乏执行力。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观念在电力行业形成时间短,实践程度低

与将金融投资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金融类企业相比,作为非金融类企业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从金融风险防范观念看,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尚未意识到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没有把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另一方面,从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看,当前国内一些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知识积累不够,缺乏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无法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很多电力企业缺乏对金融风险避险工具的了解和使用

不同于金融类企业金融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收益,电力行业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保值。首先,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仍较为有限。除了电力行业管理者自身对金融管理工具的认识不足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经营品种不够丰富有关。

(三)缺乏可靠的信用风险控制工具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商帐管理。首先,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在国内形成较晚,很多电力企业为单纯追求高销售额甚至在未对客户进行任何信用状况调查的情况下就签署订单,为日后无法按时收回款项埋下隐患;其次,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的渠道较为有限,这是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评级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靠途径造成的,为电力企业分析客户资信状况造成困难。

(四)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我国主要电力支柱企业均属于传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能力普遍较弱。总体来看,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尤其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这样很容易弱化风险管理责任,不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不独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经常化、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

三、大力加强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建设

电力行业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基础设施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一)转变传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是提升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应将金融风险管理放在与生产经营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力行业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电力企业要借助风险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风险管理文化涉及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他们接受风险的态度。首先,企业高管层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并经常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使员工能从企业本身经验中吸取教训。另外,电力行业要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包括金融风险价值观宣传,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加正面或反面的典型风险案例教育,帮助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二)完善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使董事会切实履行起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总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的责任,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作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起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金融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董事会的责任,也是整个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在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构成日常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风险,而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则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规范、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电力行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的基础。电力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金融风险。首先应明确电力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利用的是其套期保值功能,而不是投机获利功能,是为了降低企业所不期望的因外汇价格和商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套期保值工具使电力企业的商品收入和成本不受外币和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从而能够更可靠的预估以本币计算的未来的现金流,帮助电力企业更有效率地安排未来的经营活动。

第7篇

[论文摘要]: 文章提出了必须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建立金融风险保险机制等风险规避策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关系的主要形式。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旦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强金融市场的安全性,采取一定策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以保证我国金融业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1. 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尚未完全解脱,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而且国家对银行行政干预较多,银行经营自主权有时难以落实,这是金融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众多原因,我国经济运行时冷时热,相应的金融运行有时失控、紧缩、放松和再膨胀,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困难。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

(2) 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 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力量薄弱。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对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顶风违章违规经营。从理论上讲,各金融机构应该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主体,经营者本人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应该竭尽全力。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不明晰,缺少明确的所有者代表,国家承担几乎全部的金融风险成本,经营者缺乏内部风险控制的动力和压力,很容易开脱和逃避承担金融风险成本。

(4) 国际社会金融波动的牵动市场国际化必然带来金融国际化问题,而国际金融波动必然影响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国际间的金融往来,在国家的计划安排下举借外债,引进外国银行,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由于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目前国际金融波动并没有直接、同步地牵动我国的金融,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最终作用于我国金融体系。

2.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途径

(1) 金融机构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自我防御能力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应从过去只重视规模扩大转移到注重质量效益的提高上来,金融监管应从过去以合规性监管为主转移到以风险监管为主上来。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严格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强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尤其是应注重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稽核,建立健全风险的预警系统,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风险指标体系,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

(2)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完善票据贴现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创造条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在规范证券市场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为企业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组改造,使其真正成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从而规避和降低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 转贴于

(3) 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资金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授权、授信制度等一系列业务授权管理制度。提高金融机构本身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对于制度性的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防范信贷风险,这是因为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最大和最具有威胁性的风险。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复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的文本,特别是要注意完善贷款担保制度,签约前要严格审查抵押财产的价值、产权、实效以及担保企业的实际担保能力,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完善贷款审批程序,实行信贷管理与信贷经营相分离,调查与审查相分离,审查与审批相分离,改变信贷人员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督的贷款风险制约机制。

(4) 切实加强领导,实施监管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调控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步向混业经营发展,我国政府应基于渐进方式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思路,结合混业经营的具体进程,建立适应这种经营趋势的监管体系,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监管和控制。各职能部门要明确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要把所有金融日常监管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重点监管对象要明确监管人员或监管小组专门监管。要探索建立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人员等级制。培育和完善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工作,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活动和债权债务关系契约化、规范化。同时,培育和完善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降低金融风险的有效途经。

(5) 建立金融风险保险机制

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保险机制,可以使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转移风险,同时金融保险机构对投保单位也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运用保险机制分散和化解风险,可以更好地维护银行的经营安全。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即通过设立存款保险公司,向金融机构收取一定的保险金,对在该金融机构的存款实行保险,以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困难时存款人的挤兑行为,使银行有机会通过调整渡过难关。例如,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可以以贷款为标的直接向保险机构投保。属于保险范畴内的原因造成贷款到期不能收回的本息可由保险机构补偿,银行将贷款本息的追偿权转移给保险机构,以此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当然,保险机构要行使对投保金融企业的监管职能。

参考文献

[1] 何信, 张世英, 孟利锋. 金融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2004.

[2] 温丽. 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J]. 中国审计,2000.

[3] 何信, 张世英, 孟利锋. 金融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 2004.

第8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类金融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低成本即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是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任何企业都要面对风险,任何经营活动都有风险。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学会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特别针对金融行业而言,指因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金融活动造成的损失或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被称为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造成资金损失的大小以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风险意识开始到风险识别,再由风险识别到风险分析,到风险处理后的风险控制和反馈,最后又返回到提高风险意识,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风暴迭起,危机频发,引起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与开放,在原本比较薄弱的金融体制基础上,金融市场产生风险的因素逐渐增加。所以就此基础上来说,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收益性,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我国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管理体制风险。这是指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引起的资金损失或运营效益下降。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降低,监督乏力的问题,以及其内部之间、与业务部门之间、与外部的经济单位之间,存在不协调和沟通不及时等问题。管理体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对该风险的化解与防范极为重要。

2.金融交易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规约的条款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当前我国银行业比较突出的金融风险。虽然我国几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划出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不良贷款还是相当高的。我国银行自身约束不利,对债务人的法规约束软化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

3.金融改革风险。是指因出台一项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毫无疑问,一项政策或改革的实践是为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但也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其他问题。从风险的角度分析,就是又增加了一些新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轻则影响政策或改革的成效,重则危及政策或改革的成败。因此,政策风险是决策时首先应该充分考虑的。

4.资金运作风险。资金运作风险包括资金流动性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指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因资金被挤占挪用而不能满足支储需要或存储不经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这种风险出现时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

5.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由于金融活动和金融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技术性差错而带来损失。例如随着金融办公自动化的提高和金融管理任务的增加,线路故障、操作失误、黑客人侵、数据丢失、业务差错等问题时有发生。道德风险是指因金融人员道德品质下降,给资金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金融活动中,有些金融人员抓住各种机会以各种似是而非的名目、借口和手段侵吞公款的事件屡见不鲜。

6.利率汇率风险。我国银行业及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时常会互相竞争抬高存款利率,收揽储蓄。这种竞争方式使得利率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外汇资产,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是值得人们担忧的。建立符合金融行业战略定位的科学、完整、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金融行业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上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金融法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开展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让广大员工真正了解有关法规的基本常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达到管理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要加强金融业务学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其次,增强企事业单位与居民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政府、企业、居民及其他公共事业部门。因此一方面要把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弱和金融支持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作为贷款和投资的依据,严把金融风险关;另一方面要分析其行为导致的利益最大、最小化,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地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控制意识,监督各经济机构的经营行为。

(二)建立金融机构内在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要分清职责,协调配合,切实贯彻一级法人制。一级法人制度下的上下级行政关系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切实建立起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将风险责任划分明确。

其次,建立完善、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内控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内部稽核监控指标体系;三是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四是严格对贷款、投资等资金的运用操作,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负责按期收回资金本息,同时健全大额货款、风险资产、非盈利性资产、表外资产等重要事项的备案制度。

(三)建立金融监管的外部辅助控制系统,加强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金融监管的外部辅助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对当时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和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责任。政府对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并不是指直接对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进行行政干预,而是指对当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和稳健运行负有行政领导责任,对金融风险负有行政责任。人民银行及各级分支行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通报金融风险现状,对易发度高的各类金融风险和高风险的地区迅速提请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警惕,出现问题要由当地政府协调处理。二是金融同业制约。在辖区内按照平等、公益的原则建立金融同业工会,制订同业公约,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进行自律。通过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三是建立金融社会监督机构,加强审计部门对金融系统的外部审计,督促金融机构化解风险,加强执法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和对社会非法金融机构、社会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唐国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金融论坛,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