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使得中职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以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除了具备一些创业者的应该有的能力和素质意外,还需要增强对创业中出现的风险和风险的防范的意识,从而减轻中职学生创业的风险。中职学生有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渴望财富的积累和事业的成功,但由于缺少经验,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5%的中职学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占1.5%。[1]在我国,中职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可见,中职学生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
一、中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风险
创业风险是指在企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指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中职学生创业既存在着一般创业风险,同时中职学生作为创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受社会环境与创业政策的影响,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中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项目选择太盲目的风险。创业是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技术,借助相应的载体,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但是,中职学生往往在创业初期时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不结合自身已掌握的资源状况做出决定,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创业过程定将非常艰苦、甚至失败。
2. 缺乏创业技能的风险。中职学生创业者大多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市场瞬息万变,时刻都有风险,防范风险只能靠自己增强本领。一方面,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2]
3. 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他们的创业资金往往是全家多方筹措而来,没有广阔的融资渠道,所以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
4. 社会资源贫乏的风险。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不会因为创业者是学生就网开一面,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职学生,由于一直身处校园,中职学生掌握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而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在面对社会和市场时,中职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比有社会经验的人更容易迷失和迷茫。[2]中职学生创业的资源相对来说是不足的,中职学生创业很多起步于好的创意,但是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创业必备的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很多中职学生创业从事的是服务性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但竞争非常激烈,创业更加容易失败。
5. 管理过于随意的风险。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
一些中职学生创业者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2]中职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但初涉商场,知识单一,又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出现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用人不当,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相关的经验与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创业就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很可能会使创业者犯一些低级错误,导致创业困难。
当然,不可否认,中职学生创业也有很多的优势。中职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中职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中职学生创业风险防范
既然创业风险是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风险并化解之,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同时,风险也是一种机会,应该开拓、提高它积极的作用。唯有能力地正视风险,冷静地分析风险,创业才才会在痛苦的嬗变进程中成就一番事业。
1.谨慎选择创业项目。选择既有市场需求,又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中职学生创业者既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创业条件,更要冷静地分析创业环境,正确选择合适的项目。中职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例如,网络服务、家教中介、快餐、零售等连锁加盟店是中职学生青睐的创业项目。
2. 科学管理资金。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获取资金前做好预算,首先得明白自己需要多少资金,如何获得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如何。在创业初期,中职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而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应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对业务流程重组,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3. 培养创新精神。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企业只会陷于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生存的考验。尤其是中职学生创业,经验缺乏、资源不足是硬伤,更要以创新来弥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4. 丰富社会经验。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加速器。中职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涉世不深,经验缺乏,资源不足。在当今提倡合作双赢的时代,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创业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需求。中职学生应平时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通过朋友掌握更多的信息、寻求更大的发展,日益成为成功创业的捷径。
5. 提升心理素质要。创业者开始创业,须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成功,能做好,否则就难以坚持下去。在残酷的市场中,只有比例很小的人能够将好点子成功地转换到企业的经营上,大多数人都得面对失败。只要创业者抱着一副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及时总结和反省错误,并吸取教训,在失败目前不气馁,就能够找到成就事业的新起点。
6. 建全企业管理制度。中职学生创业者容易仅凭着一腔热情和一项技能而忽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不仅要选定好的项目、良好的资金保证,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这批管理者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上学过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投身企业管理的实践。企业管理分为:员工的招聘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企业跌入低谷甚至倒闭。一个企业要想持久地保持活力,除了要有不断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论合作伙伴是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在出现问题时都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处理。
7.了解政策和相关法律。近年来,为支持中职学生创业,国家各级下床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同时应该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工商注册登记、经济合同和税务等法律知识。这些是中职学生创业过程必备的知识。只有懂法、守法,并依据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确保中职学生们的创业行动稳健与长久。[3]
结束语:
总之,创业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如今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中职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黄金”。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创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从害怕风险不敢迈步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敢于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风斩浪,又要在敢于经受商海的历练和锻打中,善于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使自己在迎战风险的过程中站立起来,成熟起来,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成为商海的精英和栋梁。
参考文献
[1] 覃翠玲,大学生创业风险以及预防对策探微,法制与社会,2010(2)173-174。
二、小微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小微企业来讲,要完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不现实,就小微企业的现状来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体考虑内部控制的各子系统的关系,结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减少风险发生。
(一)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见图1。整个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全部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包含,不留一点空白,内部控制的决策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之下,内部控制的每一个子系统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监控下,每一个子系统的工作都要经历全面风险管理过程。内部控制系统的子系统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控制五要素而设计子系统,而是依照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进行分类。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财务会计职能、人力资源职能、生产运营职能、市场销售职能。图1风险导向的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对控制进行审核、认可后方可执行,控制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检查,对重大风险可以紧急叫停控制措施。(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管理1.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之风险控制程序图2 风险控制程序从图2中可以看出,基于风险导向的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其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等紧紧围绕着内部控制目标运转,没有绝对的起点与终点。整个运转均在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掌握之下,由企业组织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作组织保证。
图3 风险衡量等级图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在内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以内部控制管理团队为主,定期对企业各种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报告。风险控制过程中最难于准确把握的就是风险衡量。可以将风险发生概率预先分析表示为很小、中等、较大,风险若发生,可能导致的损失预先表示为重大损失、中等损失和轻度损失,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发生损失都是定性衡量,与企业实力及企业对风险的态度直接相关。在图3 所示的风险衡量等级图的坐标系中对风险进行定位,定性反映风险量的大小。企业应该根据风险在风险衡量等级图中位置的不同,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2.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之风险处理策略在企业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注影响企业的所有风险,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团队在对风险识别、衡量后,从图3 中可以看出,应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33区域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而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11区域的风险可以忽视。例如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31区域的风险应密切关注,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13区域的风险应制定详细的全面控制计划。三、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实例根据上述分析,下面以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一)企业简介南京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主要经营业务通信设备研发、销售、安装、技术服务,网络设备研发、销售、安装、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公司由两名自然人创建,2016年末员工11人,2016营业收入566万元,依据企业分类标准,属于小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职能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生产运营职能(本企业称为技术服务组)、市场营销职能由副总经理管理,见图4。
图4公司组织机构图(二)公司内部控制现状1.控制环境薄弱公司没有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在公司内部没有董事会或监事会结构或人员,相应的权力都在公司总经理的手中;公司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公司财务与会计职责没有分离;管理层没有细化,没有中低层管理人员,经理层直接管到底。2.风险意识不强公司管理者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也不全面,公司对规定制度的执行严格不够,人情管理存在;公司对风险的态度主要依靠总经理的个人经验和判断,没有专门的人员收集风险信息、衡量风险,更谈不上对风险提前防范措施。3.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机构或人员,没有内部审计人员,更谈不上内部控制系统;公司没有设置重要的控制点,例如公司的日常资金管理、日常财务账册均由一人完成,总经理只是象征性审查签字,公司的采购及货物使用职责未分离,均是技术服务部人员操作。(三)公司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下文将依照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南京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内控体系。1.控制环境(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公司比较小,不建立独立设置的内部控制组织,但是应该设置非常设性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人员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四位职能组的组长组成,采用月度会议或重大事项会议商议制度,会议形成的重大决议以公司会议纪要等形式,向公司员工公布。(2)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公司总经理要在公司全体员工会议上经常宣讲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意识,公司对可能的风险要有意识去预防,形成公司风险内部控制措施,对风险常抓不懈。通过公司网站或宣传栏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专栏,建立内部控制文化宣传培训,关注行业政策、规章制度等规定,普及风险及内部控制知识,总结内部控制经验等。2.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1)风险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公司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公司成立仅仅6年时间,还处于创业期,且公司属于技术发展很迅速的小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生存空间较小,存在经营风险;公司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存在管理风险;现阶段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区县电力公司小型变电站,但是国家电网正在进行改革,招投标权限向省市一级集中,而该公司因规模小、资金少,招投标资质审查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公司面临提高其注册资金资质、公司各种技术服务证书资质的提升问题,公司面临资金风险等。(2)风险衡量。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现将三种风险依照图3风险衡量等级图分析。
公司是新创立的小型企业,且公司也没有独立受保护的技术专利,公司的经营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公司总经理创业之前是其它一家中型公司的技术副总,没有全面管理过公司,公司副总经理与总经理工作经历类似,公司的管理风险发生概率较大;针对资金风险,目前公司经营状态良好,开户行中国银行有意向提供公司低息长期贷款,资金风险发生概率中等。
风险若发生风险损失大小是相对于公司的损失承受情况决定的,公司是小型企业,为自然人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损失承受能力较小。经营风险损失划分为重大损失,管理风险损失划分为中等损失,资金风险损失划分为重大损失。三种风险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不同的位置,经营风险居于33位置,管理风险居于32位置,资金风险居于23位置。
恩格斯曾说:“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是的,如今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将企业发展壮大,这个问题的由头绕不开我国传统的金融制度。什么可以改变当下的金融格局、金融模式,还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模式和商业管理方式?是众筹。只有众筹,可以实现真正的平等、民主、自由、开放;实现金融普惠;实现金融社会主义!
笔者把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众筹金融,它是指依据这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支付清算、资金融通、风险防范等金融本质的回归,并且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和场外、涉众、混同的特征,并能打破金融垄断,实现消费者福利。笔者相信互联网改变人类的生活,互联网金融可以改变中国的命运。笔者认为众筹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伟大的发明,这里面想象空间无限巨大。所以笔者提出众筹金融概念取代互联网金融,因为众筹概念比互联网金融概念更大,更具有颠覆性。
笔者和黄超达、刘思宇一起撰写的《赢在众筹:实战、技巧与风险》(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12月计划出版)本书一共分为五章,全方位向读者介绍众筹这一伟大制度发明,力求让读者在看完本书后认识众筹,读懂众筹,爱上众筹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众筹,实践众筹!以下为分章介绍,供读者参考。
第一章 众筹那些事儿
众筹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视野的?众筹的兴起与发展又是怎样的?你想知道众筹有哪些模式和特点吗?众筹与互联网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又存在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章众筹那些事将为你一一解答。
本章第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众筹的现状,包括众筹的发展情况、历史渊源、兴起与发展、分类与特点等问题;第二部分则是介绍众筹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还特别介绍众筹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第三、四部分还将为读者解答股权众筹为什么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众筹的伟大意义。
第二章 聚焦四种众筹模式
了解众筹的现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案例,在第二章众筹项目案例分析中,笔者将介绍众筹的四种模式,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的众筹项目案例进行了点评和解析,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创业者如何众筹项目,并了解如何打造一个吸引人的众筹项目。
第一部分是介绍国内外最火爆的股权众筹,详细结合国内外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股权众筹即是小微创业者借助互联网上的众筹平台将其准备创办的企业或项目信息向投资人展示,吸引投资人。重点总结了创业者发起股权众筹的条件和经验。第二、第三、第四部分介绍捐赠式众筹、奖励式众筹、债权式众筹,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总结众筹成功要素和不同众筹适合的领域。最后一部分通过前述案例分析为创业者总结出打造优质众筹项目诀窍。
第三章 众筹是这样玩的
仅当看客怎么能爱上众筹呢?第三章投资人教育将详细介绍众筹投资人的发展历程、投资方法与技巧,让更多的读者读懂众筹,加入众筹,分享不尽的金融红利。
本章四个部分按照投资者的成长过程划分:进入投资,成功投资,退出,未来。第二部分从选择平台、尽调、风控等多个机制分析总结如何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最后部分通过探究目前国内众筹投资现状,提出问题,展望未来。
第四章 透视国内外平台
世界各国的众筹发展程度并不是一致的,而中国则处于众筹发展早期。想要更快把握中国众筹的发展趋势,必定要学习借鉴外国较为成熟的众筹制度和众筹平台。通过分析优秀、成功的国内外众筹平台,笔者总结出做好一个众筹平台的条件,与读者分享。
天使街、天使汇、大家投等是目前我国股权众筹的典型代表。本章着重分析全球范围内知名众筹平台,详细介绍其发展、特色以及运作流程。通过阅读本章,创业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想买的融资平台,投资者可以找到靠谱有效的投资平台。众筹这件事,人人都可以参与并且玩好。
本章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国内平台分析、国外平台分析。以国内外知名的众筹平台为分析对象:Kickstarter,Indiegogo,Crowdcube,天使汇,大家投,天使街,人人投,麒麟众筹等平台进行了详尽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第五章 我国众筹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前景无限的众筹融资想定让读者们跃跃欲试了,然而再完美的模式也不能缺少法律的合理监管,更不说处于初生儿阶段的众筹了。只有在充分了解众筹现有的法律风险,了解国家对于众筹的监管态度,才能在众筹活动中披荆斩棘、无往不利。第五章我国众筹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将告诉读者想知道的众筹相关的法律风险与监管展望。
本章将从众筹平台、项目发起人、投资者三个角度讨论众筹法律风险该如何识别以及防范问题,更有美、英、德、法、日等五国众筹法律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我国众筹法律立法动向向读者展示,希望能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众筹法律现状。最后笔者提出推动众筹法律发展的五大完善建议,供相关监管部门以及读者参考。
除了本书之外,笔者还在跟中国人民银行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商银行等经验丰富的实务届人士正在撰写三本著作:《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众筹金融》、《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等三本理论联系实践的著作。其他方面,建立了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30人论坛,致力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公益事业;目前和金融学、经济学、商学等领域学者以及实务届专家共同筹建微金融50人论坛和、众筹研究院、众筹金融研究院等,致力于众筹金融等金融创新的研究事业和公益事业。
三、京东并购1号店案例分析1号店作为国内首家网上超市,从2008年成立起,就以每月业绩28%的平均增长速度、耗时3年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网上购物平台。从2011年沃尔玛首次入股1号店,到2015年全资收购1号店,借力1 号店,沃尔玛顺利进军中国电商领域。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京东就从沃尔玛手中接盘1号店。我们在此仅从财务视角出发探讨京东并购1号店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2016年6月21日,京东官方正式公布:沃尔玛旗下1号店主要资产并入京东,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4952250 股A 类普通股,约为京东发行总股本数的5%。同时各方将在多个战略领域进行合作:京东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包括“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将在京东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山姆会员商店将使用京东的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从而能够在中国更大范围推广其高品质进口商品,并为其顾客提供全中国更高效的商品配送服务。“1号店”将继续保持其品牌名称和市场定位。
此次并购,争议最大的地方在于1号店价值到底是多少?也就是说财务估值问题成为该并购事件的焦点。按照京东当天股价,并购交易额大约相当于95亿元人民币。电商分析师普遍认为,收购价格过高。导致估值过高的原因,本文认为有如下两点:1.外在压力层面,除了京东,阿里和海航集团也有意收购1号店。对于京东,拿下1号店似乎是志在必得。因为京东急需的百货品类恰好是1号店的优势所在,同时京东也希望借助1号店对抗阿里;2.内部趋势层面,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京东更看中的是1号店背后的附加值沃尔玛在全球零售层面的强势地位以及未来的战略合作:这些原因无疑对价值高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京东2014、2015、2016连续三年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现金均是负数,与京东近几年的投资扩张不无关系:2014 年投资的京东金融,2015年的天天果园、永辉超市、金蝶软件等,再到2016 年的1 号店,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并购活动使得其融资风险迅速增加。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其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得到印证。京东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其他同类公司,反映了京东通过举债筹资的资产过多;而且京东连续几年的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的43.61%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74.3%,融资风险增大。加之,京东连年亏损,在巨额亏损下,它还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抢占新领域,无疑又加大了融资难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要降低其估值风险,必须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电商分析师等专业机构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公开信息披露,实现并购双方对对方信息的充分了解,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促成并购双方达到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并购。
另一方面,要降低融资风险,首先必须增强企业自身实力,让银行、投资机构看到企业强大的持续的财富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而京东连年增长的销售额使京东成长为可以和阿里相抗衡的电商企业,低利润率的发展战略促进了企业更高速的发展。在2016年6月,京东官网宣布并购1号店,京东股价大涨,一度涨超8%,截至收盘,涨幅4.62%,证明这一并购行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企业实力增强。其次,建立并完善互联网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互联网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有别于传统企业。应从互联网企业实际出发,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投资风险;民营企业;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数目也逐渐增多,另外,民营企业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根据以往的调查数据,我国的民营企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中的一个亮点。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使得我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经济贸易上得到不断地扩大,使得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地提高,资本也越来越雄厚,民营企业的规模也相对有了一定的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无论是何种投资都有风险伴随。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一、民营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1、所处的行业竞争比较强
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来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国有经济中竞争不够激烈,如,航天企业、电力企业等国有企业都处在养尊处优的状态上。对于这些国有企业来讲,能力上较为雄厚,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讲,风险投资相对较小。而对于国民企业来讲,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资本上不够雄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
2、民营企业缺少分散风险的资金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资金不够充足,所以分散风险那部分的投资很少。所以,一旦民营企业出现投资风险时,进行自主调节的能力非常弱,甚至很多时候会因为较大的风险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使得其投资的风险可能具有毁灭性。
3、民营企业不能将企业投资定位准确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只是单单注重政府政策和一些投资项目宣传,再加上都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自己来进行决策,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甚至都没有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规模进行扩大,使得企业中的资金处在紧张的状态下。有些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对市场容量进行调查,只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热销就选择卖什么,而等到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市场的具体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资金实力有限,已经无法再转产了,从而使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甚至会停产。
4、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从而引起管理风险
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投资是否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者往往也是其经营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以及在重大事项时具有决策的权利,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经营权与所有权结合到一起,这样便导致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出现僵硬现象,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风险机制建立不健全,再加上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他们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缺乏管理知识和财务知识,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二、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因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与起初风险投资初衷相违背
因为民营企业在进行创新能力上非常不足,没有一个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即使企业中较好的技术,也不是源自自已本身,多数都是对其它企业技术的克隆。所以即使民营企业拥有很多的剩余资金也不敢进行投资。虽然风险投资是一种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查是因为民营企业缺乏雄厚的投资资本,他们担心参与投资以后,就会陷入知识产权的纠纷之中,而且也有可以因为克隆别人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话会使该企业破产。2010年对我国的民营企业进行了社会调查,证实该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只是依靠克隆其他企业的技术创业,而且民营企业家缺乏相应的科技认识。在我们走访的一家电气民营企业的时候,该企业的老板就对我们说,他们的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因为只要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出来以后,该民营企业就会立即克隆出相似的技术。这说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且民营企业也通过国有企业有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网络。他们并不关系产品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而是如果去开发和建立新的市场。
2、 民营企业缺乏合作意识,导致风险发生时没有合作者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管理者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以自我为中心,积极争取控股权,使得合作意识极大地减弱,当然这和我国不科学的职业经营人的信用评估以及不完善的信用机制有关。但是风险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旦决策有误,就会给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常损失,从而给企业带来具有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通常不怎么参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具有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更是需要更过的投资伙伴。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都是由多个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发展起来的,表现最为明显的大型企业就是摩托罗拉投资企业,就是由多个企业共同投资建成的,这样便使得此企业出现风险时,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风险。
3、员工综合素质差,造成投资管理能力差
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讲,对管理理念认识度不够,导致理念严重落后。民营企业在发展时,一味的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忽视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使得风险投资没有依靠。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民营企业家墨守成规,受其家庭文化的不良影响,用人惟亲,从而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产生财务混乱、决策失误、短期行为严重以及成本失控的状况,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对外融资渠道的扩大。
综上所述,以上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导致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风险加大,并且对于管理上也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给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总而言之,因为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不够,资本不雄厚,使得在进行风险投资时能力较弱。另外,由于风险投资的人才少且能力不强,使得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风险投资战略的改变,加强投资风险的管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民营企业提高风险投资的能力,使得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三、完善风险投资管理的策略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有效性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想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的职能以及权限进行明确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投资业务职务分离
在进行投资的业务时,要将执行、授权、投资资产的保管以及会计记录等明确分工,不能由一个人负责以下的任何两项工作。
(2)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
因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所以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只有将投资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才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对投资的项目以及投资的时间进行恰当的选择,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
2、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民营企业管理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进取,大胆开拓,从而可以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水平。
(2)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人才,让其带领企业的员工提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派本企业的员工出国或是在一些教育机构深造。一些实力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培养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定期给企业的员工做一些培训。总而言之,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首先,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的能力,企业中人员的素质,然后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让新技术作为风险投资的依靠。其次,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投资的资金来源。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方面起步比较晚,还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只有民营企业与时俱进,了解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来源,这样就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企业风险投资的水平,从而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作者单位:辽宁省台安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陈克兰. 规范财务管理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7)
[2]康云峰.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金融. 2009(08)
[3]王保刚.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J]. 时代金融. 2009(0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直融资渠道风险和收益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据悉,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的税收占43%,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意义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1)大客户资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户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网络,资金实行集约化的管理,导致银行大企业存款、贷款业务份额逐步下降。
(2)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例如,短期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3)银行同业目标市场趋同,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议价能力不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较低。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别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2、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1)银行对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调查数据显示,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70%,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远高于其他贷款收益,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的85%来自中小企业,中间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是创收主力军。
(2)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分散集中度风险,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拓展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短期信贷产品,对于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重要意义。
(3)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贷款难原因分析
1、信用体系不完善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从银行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根据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5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10年的中小企业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慎之又慎。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2、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导致的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
《担保法》明确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3、信用管理和经营环境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我国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
四、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但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
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4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
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我们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违约率统计、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通过提升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2、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
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首先,表现在小企业风险定价能力不强,没有体现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特点;其次,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第三,资源配置大部分向大客户和大项目倾斜,银行网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财务成本核算上看,如果仅做大项目,缺少中小企业客户,就不能完全摊销由此产生的成本。
3、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首先,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第三,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用同大企业一样的产品很难满足小企业“短、平、快”式的融资需求。
五、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1、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2、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3、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贷款担保能力。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固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一是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二是群体担保;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增强;三是与客户签订储蓄存款协议;四是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
[关键词]风险;识别;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会计学界里,关于风险的定义最不一致的就是与风险对应的是损失还是既有损失又有利得这个问题。尽管存在不一致,但都暗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风险是由某些事件引起的,这些事件具有不利性的一面和有利性的一面,事件的不利性让人们感受风险,而它们的有利性让人们追逐风险;第二,这些事件会对企业的未来造成影响,并会产生不同的可能性结果;第三,未来将会出现这些可能性结果中的哪一种是无法预知的;第四,风险是建立在对未来存在预期的基础上的,只有对未来存在预期,才可能出现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偏离。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在筹办初期,企业存在创业的风险,如何规划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在企业投产后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更是隐藏其中,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任何一环的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授权风险、决策风险、内部牵制风险等,都对企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成为当今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要想赢利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
二、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企业自成立之日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风险管理也成了企业不得不走的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可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级和报告、风险控制和管理。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是,以往学者对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都在第二和第四个环节,对风险识别的研究并不多。风险识别包括了两个基本过程:要发现有哪些风险;要对这些风险的来源或者原因加以分析。
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风险识别需要为以后的环节做铺垫,因此要通过风险识别来发现风险以及找出发生这些风险的原因,从而能继续分析这些风险所可能引起的各种结果以及发生这种结果的可能性。每种方法都有其所适应的特定环境以及优劣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相反他们可以相互补充的。组织图分析、审查财会账目、实地盘查等方法比较简便直观,能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者是损失情况给予反映,根据德尔菲法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风险的比较关键和权威的意见,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来分析专家所指出的风险因子及其权数等,或者利用幕景识别法对这些风险因素逐步替换,比较出现的风险和后果,这样就可以在多个幕景下掌握各种事态和情况的发展趋势。
做好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尽可能全面的识别风险因子,完成风险识别过程,那么风险的度量、控制和管理也都难以实现,而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也有着不同的风险识别能力,因此风险识别需要人们依赖于在长期风险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不断探索,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由于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因此目标的制定自然就成为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并将其确认为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企业的目标是由相应的机构和部门去实现的,这些部门也就成为风险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目标与相应目标的风险确认后,定期地进行风险测评成为风险监控的重要过程。风险的测评,不仅要有测评结论,还必须对今后的控制提出前瞻性提示和防范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就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要通过制订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保证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中,企业的领导者处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决心和行为影响着企业风险控制的成败。
结束语:目前,企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已越来越强列,这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当今世界中,能够在风生水起的全球化经济圈内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的必定是那些能驾驭风险、有效控制风险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王育宪. 企业管理的一个新分支——风险管理, 管理世界,1985,3.
[2]刘爱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2008
[3] 王志诚,周春生.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管理世界,2006,4.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基金风险
能源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量增长已创历史新高,2008年国内能源消费量已超过“十一・五”规划设定的2010年上限目标。地热能具有分布广泛、运行成本相对于矿物燃料低、清洁等特点,深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青睐。地热资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投入资金少、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开采程度低等问题,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开发和管理。
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概述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theIndustryInvestmentFundundertheExploitationof-
GeothermalResources)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是指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是在投资欲望与投资手段冲突和矛盾中孕育出的新的投资工具。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投资工具,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发展,后普及于全世界。它的产生,从投资基金产生的社会背景看,包括个人财富水平、个人投资欲望、社会投资需求和投资技术发展等因素;从基金产业发展的要素背景看,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社会金融组织制度、法律的有效规范和自身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如何在未知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是每一位投资者都关注的问题,因而基金的管理者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防范措施,减弱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对地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正常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一位投资者都关心其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对地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的客体可能获得高额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其风险不仅存在于特定的地热资源开发生产经营环节中,而是遍布整个地热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风险。
(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概述
通常讲风险是指某件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即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主要指是,基金投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某种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某一项预期后果中估计较为不利的一面。它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后果函数:
R=f(P,C)①
其中:R――某事件的风险;P――事件发生的概率;C――事件发生的后果。
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
第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属性: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损益双重性、可测性、相关性、发展性等属性。
第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类: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是多样的,为了进一步深入、全面地认识投资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评估、管理,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
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系统风险源于公司之外,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而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非系统风险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广告推销活动、顾客偏好的变化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有风险。
从风险对所投入资金的影响程度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安全性风险、收益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种。安全性风险指从投资的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不仅预期实际收益有损失的可能,而且投资方或其他财产也可能蒙受损失,即投资方财产的安全存在危险;收益性风险指投资方的资本和其他财产不会蒙受损失,但预期实际收益有损失的可能;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方的资本、财产和预期实际收益不会蒙受损失,但资金有可能不能按期转移或支付,造成资金的停滞,使投资者蒙受其他方面的损失。
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政治风险是指可能由于战争、国际关系变化或有关国家政权更迭、政策改变而使投资者实际收益蒙受损失。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发生大幅度波动或调整而使投资者蒙受实际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生产风险是指小批试制到生产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管理风险指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风险等。
(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活动中,其风险的具体表现结果有:
1、投资于某一种子公司,即投资项目,由于勘察数据有误、开发技术、生产供应不足、市场同类产品和替代品的竞争、组织和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该项目未能产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2、尽管投资项目获得了收益,但是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
3、由于财务等方面原因,为了变现投资而抛售所投资的项目。
4、由于政治、经济等不可预料事件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风险识别是一项极富艺术性的工作,要求基金经理不仅具备极强的探查、洞察和分析能力,还要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由于不同的投资对象其风险因素及大小均不相同,所以要对每个具体投资对象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投资对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投资对象的进程,将引起风险的复杂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间本质联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它们引起投资与收益变化的严重程度。
企业在各个阶段所承受的风险是不同的。创业阶段,企业必须首先确认地热资源地质勘查的数据是否准确,避免开发一半发现地热资源不足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不符合实际开发的风险;避免生产费用过高、设备陈旧以及产品供应不足等风险;避免市场上同类产品、替代产品的竞争及市场密度等风险。在成长阶段,应避免决策和组织风险。在成熟阶段,应避免知识产权、人事及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风险。当然,在各个阶段皆有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和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
(三)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风险评估
被投资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创业期,在成长期,由于管理滞后、成本过高、控制不当、研发不足、营销失误等原因,导致成长缓慢、持续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发生;在成熟期,可能会因为关键人员流失、不当战略决定、管理边际降低等原因,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上市受阻等问题发生。
因此要定期对投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运用以下公式计算投资企业投资回报率r。
其中P为基金投资额。当企业投资回报率r远大于基金投资总回报率预测值为R时,说明投资企业风险因素增加,需要特别关注并对其进行判断。要对已被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成因分析,辨别哪些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些因素处于次要地位;要对起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进行过程分析,理清导致投资失败的可能关键环节,尽可能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测试得出预测结果。
(四)风险对策与危机化解
在对被投资公司的风险识别与判断的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当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技术原因时,应首先判断关键技术是否落后、是否应该更新、改造的成本支出量有多大,若技术已经落后,研发或引进成本过大,超出基金公司投资承受范围,可考虑在最小损失情况下撤回投资;若只是技术上一些环节不够完善,利用自身所持资源对被投资公司加以扶持,可以帮助其及早走出逆境,应追加投资实现整体投资保值、增值的目的。当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时,应动用自己的专长,从财务、营销、管理等不同方面予以支持,若资金短缺,可以通过担保方式帮助其进行短期融资;若销售渠道不畅,也可以帮助其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并运用所持有的资源为其营销产品。当企业陷入危机状态(如持续亏损、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生产停顿等),并且基金在企业管理层已无法控制经营局势时,通常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已经不能奏效,就必须采用特别管理活动进行危机处理,按照预先设立的条款采取更换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应急方案等措施,及时介入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一旦被投资公司恢复正常,基金公司就应减少干预,进行日常监控;若所有的措施均不能奏效,就应该制定退资方案,对被投资公司或进行转让,或进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