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企业物流管理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客户 服务 物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制造业、商业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原料大量需求,其物流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在无形中水涨船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必须对现在的物流管理水平有着深入的提高。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一体化模式早已被普遍认可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具体要怎么做才能使信息系统的和管理结构不脱节并紧跟其提升的步伐呢?这就迫切需要对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对客户最大化的优质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还要力求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开支,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的背景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就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从它的最初兴起到现在来看,第三方物流已大约有10到15年历史的行业。经调查研究表明,欧洲24% 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

由此可见,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物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全世界物流管理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对于物流策略/系统开发、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运输、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谈判和支付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性

我们知道,在企业的所有管理信息系统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物流系统内外所有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加工处理,并且从中提取物流管理的有效信息,然后以各种形式输出。在通常情况下,物流管理信息系常用的形式主要有:表格、文件、图形和报告等。这些输出形式通常会根据输出内容来决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进而对物流活动进行正确有效的工作安排,同时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能减少力物力的损耗,便于大大提高物流工作的管理效率。对于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其运作决策也会更具科学性。

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工作,对产品的订货、进货、库存、出货和配送等信息进行管理和调配,可以在力求及时准确的同时,还能达到通信据点及通信线路的网络化,并且保障了通信手段的现代化,以便于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就物流企业来讲,物流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方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也始终贯穿这一活动。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从纵向管理来看,可以把整个物流企业的工作分为作业层、控制层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物流管理信息对这三个层面也必须处处涉及,面面俱到。反之,如果这个三个层面经营过程中有不良问题出现,那么扫尾将会对于物流企业的整体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说,当作业层面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库房管理和配送调度工作也会受其影响而无法得到保障。在库房管理过程中,要想进行库区和库位的全方位有效管理,就要实现物流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否则的话,出库、入库全都靠手工进行操作,不仅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因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往往会做许多无用功,从而出现事倍而功半的不良局面。在库存商品的管理上,缺乏信息化管理将有可能导致库存商品的位置确定出现困难,定位不精确,而且缺乏实施统一条形码管理的条件。在进行配送计划调度方面,同样也是如此,运输车辆的管理将加大难度,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配送核算。对管理层而言,也难以对所有的订单做到有效监控。而往往这样一来,经常就会导致信息反馈的滞后,从而影响整个物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不仅如此,它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主要集中表现在决策层管理上。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导致决策层不能及时了解库存的变化,无法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配货采购;除此以外,没有准确数据也会让上层管理人员对物流管理难以进行科学分析,不能准确做出统计和分析报表。所以,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不可或缺。

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基本概述

在企业的整个物流的服务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程参与。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握商品的流动。通过准确掌握商品的动向,可以对物流提供作业支持、管理支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具体到物流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库存进行管理:在货物的包装、拆卸和库中货物调配过程中,如果实行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实现入为货物库存量、出库量、入库量、结存量等数据的精确掌握,从而实现物流订单信息的预测管理。

2.对于运输流程进行管理。在企业运输的流程中,对于其中的四环节实施的接单管理、发货管理、到站管理、签收管理和运输过程的单证管理,如路单管理、报关单管理、联运提单管理和海运提单管理等等,均可以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对于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货物配载、车辆调度、车辆返空等问题也能加以及时解决。

3.对物流全过程实施监控。业务流程的集中管理、各环节的收费管理、各环节的责任管理、各环节的结算管理、各环节的成本管理、运输环节的管理、仓储环节的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等等,这些物流过程数据的获得有利于对于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地统计与分析,从而对于当前的企业运营进行系统的指导,便于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和部署。

4.对于物流费用实施监控。在管理物流业务工作中,常常会产生一系列和费用相关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与专业财务系统的数据实现对接,从而有利于对物流费用进行全程监控,达到减少支出、节约开支的目的。

5.实现客户与物流企业信息的共享。货物的物流分配状况、货物的在途运输状况――实时的货物跟踪、货物的库存情况、货物的结存情况、货物的残损情况、货物的签收情况等等,这些常常都是客户最关心的内容。如果对其实施物流信息管理,就可以便于客户随时查询,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并增进自己在客户心里的信誉。

这样一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会更加完善和强大,同时集可靠性、及时性、灵活性、适应性于一身,更适应新时代的新需要。

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物流管理系统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为交通运输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不受地域、时间和计算机本身约束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协作方式。在企业内部,由于实行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从而达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企业的运行数据由于采用了信息系统的技术,从而变得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翔实。

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地进一步加工,为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充分依据,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商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对于物流系统来讲,如何使业务进行优化是一直追求的目标。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的业务不断出现,而这些业务的展开,都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当相应的信息技术得以发展之后,新的业务才有发展的可能。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渗透,已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时,许多新的企业业务才能成为现实。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脱离实际而存在,如果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生了问题,那么就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当然,也不要光单纯的依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这样不会帮管理人员摆脱管理的困境,所以说信息流,资金流和电子工具再加上信息管理技术,还需要管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才能发挥作用。在物流行业中,各个部门就是一个个点,而各个部门内部信息化也就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对于整个流程都很重要,视神经把这些点进行联络,从而达到物流流程的畅通,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网络化。

结束语:当今社会,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而物流产业也不例外。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要想应对挑战,就要不断地进行自身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固然重要,如果企业的物流缺乏竞争力的话,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大大削弱。物流费用已经成为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地规划物流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辅助物流系统,制订准确、及时、全面、详实的规划方案,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孙丽芳 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方案

0 前言

当下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管理中,物流管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供应链系统正是传统物流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区分点。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具有先进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往往更具有企业竞争力,更能使得自身功能充分发挥。加之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种种条件的存在才能使得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因此,进行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课题。

1 传统物流管理的弊端

1.1 库存量大

传统供应链上的库存缓冲,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存有某些产品的库存,而这正是造成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缺货的原因。在供应链上,如果各个企业的仓储和存货点不一致,库存问题就会扩大。由于供应链的每个参与方都有库存,再加上库存管理的失误和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相互影响,当货物到达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之间就几乎毫无关系了。

1.2 反应慢

传统市场配送渠道的松散是固有的,由于供应链上再订货过程的脱节,不可能满足热销产品的销售需求。

1.3 业务处理滞后

传统的物流管理处理产品的方式单一,如果企业关于挥发性产品和非挥发性产品的库存水平相似,并通过同一种物流网络对它们进行分发时,就会导致货物周转和循环缓慢。

2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2.1 能够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能够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物流链不能够无缝连接,需要运输的货物没有在约定的日期送到,顾客的需要就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一些保存性较差的货物会变质,采购货物的质量也会在运输的途中受阻,这就使供应链的合作大打折扣,也会使顾客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后取消合作,严重的影响企业的信誉。

2.2 缩短处理订单的周期

美国的权威组织曾对供应链的管理数据进行了认真统计,经过统计的结果显示,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使订单的周期控制在3~4天,这样的数据就证明了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使时间相对以往减少了30%左右。这是一个完全奇迹般的突破。

2.3 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物流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措施,企业不仅能够对客户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市场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的熟知,同时还能够确定需求量,这就使得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超越市场的真正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一定要确保物流的畅通运作,这样的目的是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使企业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了解。这样也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知名度,立足于市场。

3 传统物流业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客观性和方式

3.1 发展现代供应链管理具有客观性

(1)现代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一直以来只看重生产过程,忽视流通过程,使得物流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促进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带动贸易增长,降低流通费率,成为我国物流业的必要目标。

(2)供应链管理能够为企业获得利润,它在提高功效,减少生产资料损耗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通过集中管理和专业化服务,能够有效地减少采购费用,增加企业各项设施的使用,减少设备折旧,从而进一步为企业节约开支,增加企业盈利。

(3)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有很大作用。

3.2 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方式

(1)建立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得企业在对物流供应链的各项决策过程获得有效依据。

(2)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服务网络。物流服务保证了客户商品利用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顾客之所想,做顾客之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对于顾客的多种需求,尽一切可能满足顾客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真正地使传统的物流业服务向增值的转型。

(3)运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完备的物流硬件设施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信息化的仓储设备,全自动化的供应链系统各环节等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化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软硬件保障。

(4)加强供应链管理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供应链管理需要不同领域技术人才协同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所以涉及供应链的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更多相关技术能力和经验。企业在未来供应链管理上如何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何留住人才,是管理层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

4 优化供应链管理方案

4.1 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必须首先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其中库存作为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供应链中企业在某一个节点的成本和运作效率,而且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总体竞争优势。因此在供应链宏观管理和业务流程构建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整体性,各节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企业的库存问题,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共同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优化各环节库存,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益。

4.2 建立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物流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在供应链模式下,各节点成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深度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建立定期协调和沟通机制,促进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信息共享方面,有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信息及时共享出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率,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在决策制定方面提供足够有效的参考资料,对市场额波动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

4.3 完善业务量预测控制策略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关注焦点的变化,具体来说由过去的以产品本身为主,转移到了顾客这个最大的焦点上来,并且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消费者的需要变化,做出相应的预测。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产品流通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周期的缩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质量,物流企业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控制策略,加强在需求预测方面的协调性,在供应链中各节点协调同步的基础上来提高需求预测的精度,从而做到合理管控,提高产品及服务供应效率。

4.4 创新观念,注重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目耸鞘迪衷谙蚩突提供满意物流服务的同时,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既要快速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又要不断引领客户需求。

5 结语

总之,物流供应链管理面对的是企业各层面的发展,其管理方法体现了统筹物流的综合性,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都得到良好的发挥。由上可得,当下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带起物流管理的主流,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日益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管理,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开展的却不甚理想。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不断地优化企业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办采购、销售物流严重,第三方物流比例较低,物流结算手续复杂,物流库存管理落后,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物流作业表现较差,物流成本费用较高,自办物流设施设备老化陈旧,导致中小企业难以适应社会分工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满足不了现代市场多批量、小批次、多品种、紧急性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要求。

本论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完成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项目背景、研究意义、物流系统的发展线装和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对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用户环境、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系统的模型构建方案。

第三章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体系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描述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并对系统界面进行了介绍。

第五章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字:物流管理系统,企业物流,物流系统设计

目录

1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2

1.3物流系统...2

2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管理信息的分析...3

2.1用户环境分析...3

2.1.1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3

2.1.2中小企业物流环节脱节...3

2.1.3信息技术水平落后...4

2.1.4物流社会化程度低...4

2.1.5订货信息不准...4

2.2业务流程分析...4

2.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构建...5

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6

3.1系统的体系结构...6

3.2系统模块设计...7

3.3数据字典设计...9

4系统的实现...9

4.1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9

4.2系统界面...10

4.2.1计划管理...10

4.2.2采购管理...10

4.2.3验收管理...11

4.2.4库存管理...12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TK公司;创新思路

物流作为企业运营的“第三利润源”,有效的物流管理能够缩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来看,虽然具有足够的经济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其发展劣势和发展明显也较为显著:企业物流管理设备落后、物流管理理念陈旧、物流增值服务欠缺、物流运营模式滞后、物流协同不足、客户满意度徘徊不前等问题依旧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基于上述实践背景,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为研究切入点,结合物流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重新审视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并对浙江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状况进行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其物流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策略,以资借鉴。对于丰富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的内涵和思想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理论基础

“物流”一说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美国学术界将其称之为PhysicalDistribution,即“有形物资的分配或配送”。1963年,日本将物流定义为在生产和消费的连续过程中,对物资进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过程,物流是物资销售的桥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物流”的概念,当时“物流”一词已被国际主流学者重新命名为Logistics,而不是过去的“PhysicalDistribution”,其范围也拓展为货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的过程,而后物流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领域。王之泰(2001)对物流给予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即“有形实物(无形服务)从供给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中,由包装、运输、储存、保管、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组成的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整合过程”。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的内涵给以重新界定:物流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在实现客户需求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的,对产品(服务、信息等)进行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耦合过程。

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起始于原材料的采购,经过企业内部的工序加工,然后产成产品,最后运送到目标消费群体。这种在制造企业内部,物料严格经过一道道加工流程,借助搬运工具,从一个职能部门转运至另一个职能部门(包括产成品仓库、生产车间、供货单位等)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企业的物流管理。一般而言,制造企业物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材料从供应商流入企业的“供应物流”、企业不同职能部门间的“生产物流”、产品从仓库运送至消费者的“销售物流”、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的“逆向物流”。

(一)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管理的起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后续物流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零碎等特点,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协作化、信息化趋势逐渐增强,中小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活动显得更为密切与互动。供应物流主要涉及产品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基础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搬运、装卸等物流活动,企业应该以最少的消耗来管理初级阶段的供应物流。

(二)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亦被称为厂区物流或车间物流,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中心环节。生产物流往往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相结合,始于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领用、经过工序加工转换成为成品、止于产成品仓储,这期间包括各车间内部半成品的流转、各车间之间及与总厂之间的半成品、成品流转。生产物流具体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环节企业所花费的成本支出。

(三)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制造企业的输出环节,负责产品输出以及信息反馈。企业的销售物流承接着社会物流,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商品、实物、信息、交易的流通,把独立的企业子系统联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大物流系统。如果企业的产品滞销或脱销,都会影响制造企业的销售物流,破坏产品实现劳动价值。一般而言,销售物流具体包括产品的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等费用。

(四)逆向物流

国家倡导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后废旧品急剧增加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学者“逆向物流”的概念。逆向物流是指消费后废旧物品的回收、分拣、储存、拆解以及最终废弃物处理等的综合体系。制造企业往往是资源能耗消耗大、环节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因此,逆向物流管理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的企业能够获得诸多的经济效益,次品或废弃品回收能够减少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废弃物处理完善能够赢得良好市场声誉。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系统要素

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系统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基本要素、支撑要素、物资要素和功能要素。基本要素是物流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一样需要具备的共同要素,如劳动者、资金、劳动对象。支撑要素是使得物流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关系的要素,如公司体制、章程、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等。物资要素是物流系统健康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但不限于物流装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信息系统、职能机构等。功能要素是指为保障物流各细分环节有效运行、无缝对接的特定性、功能导向性要素,例如,包装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反馈功能等。四大要素在功能上互补合作,在业务上相互衔接,各要素间既相互支持又相对独立,既协同合作又互相冲突,最终形成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大系统。

三、案例研究

当研究对象难以从其所嵌入的背景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行单独试验时,多数学者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尤其是在以企业为验证对象时,由于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其与外部环境存在着极强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性。案例研究方法(casestudyresearch)与科学实验、文档分析、问卷调查等并列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已经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和采用。本部分将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针对浙江省内典型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创新实践展开探索性案例研究,考察其在物流管理层面的创新思路以及创新策略。

(一)TK公司概况

T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PTA、聚酯和涤纶纤维制造为主的股份制上市企业,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TK公司成立于1982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总资产近200亿元,员工17000余人。TK公司在早些年便通过了国际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化工产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以及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同时,在TK公司日常管理中推行5S管理、6σ管理和卓越绩效考核模式等先进管理技术。TK公司十分重视品质管理,以最好的产品、最快的交货、快速的响应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秉承“利国利民生”的企业使命,提出“值得尊重的企业,受人欢迎的伙伴”这一核心价值观,努力整合要素资源,实现产业的垂直整合,把企业建设成行业内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先进制造型企业!

(二)TK公司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采购物流

由于TK公司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企业的日常采购工作。TK公司原材料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部经理直接领导,交由各采购专员负责,每日与仓储部交洽确定并统计材料库存量、缺货量、所需补货量等,报采购部经理根据客户订单及每日消耗量由采购部经理决定订单数量、订单日期、订货单位、到货日期等,再由采购专员执行原材料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回执通过企业ERP系统转发给仓储部和物流运输部,由仓储部和物流运输部进行协同合作完成。

2.生产物流

TK公司每日由仓储部统计产品库存信息,将库存状况上传至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生产部经理则根据ERP反馈系统,结合客户订单需求状况和未来市场产品趋势的预估,最终决定生产产品品种、数量、生产车间、生产线等相关信息。各车间按照生产部经理的指令来安排生产,直接经ERP系统向仓储部发出原材料取料请求、向物流管理部发出原材料运输请求。待原材料到达,各生产车间组织有序生产,完结产品放入指定区域由物流运输部装卸、搬运、配送至各归属仓库内。

3.销售物流

仓储部每日统计库存信息、产品入库信息、产品出库信息等并上传ERP系统,TK公司销售部在发生销售订单时查看ERP系统,销售专员拟交销售订单并报销售部经理审阅、签批。销售部经理确定最终销售价格、产品数量和种类、批号等,并确定产品配送是客户自提模式、企业物流部直送模式、抑或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模式?

(三)TK公司物流管理创新思路

1.物流强化包装功能,保护产品保护环境

产品包装主要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方便物流运输、二是品牌营销。就运输层面,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传递过程中免受或减少损失的物料。由于产品包装会占用运输空间、运载重量,进而影响物流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包装优势,在保护产品的基础目标下,将包装设计成占用空间小、有助于缩减运输成本的封装材料。就品牌营销层面,包装体现了公司、产品等相关信息,通过包装的颜色、尺寸、材质等载体实现宣传产品形象、美化企业品牌的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包装优势,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TK公司由于其主营产品为纶长丝以及聚酯切片等化工类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TK公司充分考虑产品标准化、运输成本、运输途中的安全程度、装卸搬运能力以及产品的可包装性。针对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包装(如,纸箱、卷筒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陆运、铁运等),选用最佳包装材料节约运输成本,同时也使外包装尺寸适合仓储保管、运输空间节约、工人装卸搬运等要求。例如,产品规格为15D-1000D的聚酯切片采用纸箱、铁运包装运输,而涤纶丝POY和FDY则采用分级包装,放于筒子车上的丝筒内,经物检、外观检查、分级、称重、贴标后再进行传运。

2.倡导绿色物流管理,树立物流可持续观

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企业物流储存、包装、运输、装卸、配送等环节,使企业物流在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下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绿色物流建是物流操作和管理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保管、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包装封装、绿色信息管理、绿色废弃物循环等。制造企业大量生产、流通和消耗的生产经营过程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现代绿色物流管理要求企业从系统构筑的视角,建立物流管理的循环再利用系统。企业在衡量自身物流管理绿色化效率的同时,还需要与供应链其他关联者协调合作,建立包括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TK公司主要从三方面体现其创新思路。其一,运输层面的创新。简化物流供应和配送体系,通过对TK物流部运输车辆的综合编排和高效规划降低车辆运行次数,提高配送的效率和产品承载率。其二,保管层面的创新。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这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往往会因为保管不当,发生爆炸和泄露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TK公司便提高产品的保管养护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三,装卸层面的创新。装卸是发生于运输、保管、包装前后的产品取放活动,装卸不当、装载泄露导致产品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气。TK公司由于生产的是化纤产品,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物流管理过程中,TK公司不断加强装载管理,严格控制化纤产品上下搬运的破漏,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不环保现象。

3.企业物流协同运作,构筑物流管理联盟

制造企业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间为了实现自身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双方协议、契约等约定而形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盟组织。协同物流或者物流联盟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物流资源,在保持高质量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断朝着物流管理现代化目标迈进。联盟各方均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强化对物流流通运输的全过程严格管控,弥合流通渠道中不同企业间隔阂或者企业需求与实力不匹配的矛盾,改善物流活动并系统化、全面性地超越物流活动“点对点”模式。

TK公司以签订产品运输合同为基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物流联盟内的企业多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员间的合作层次也不断加深,从初始的第三方物流运输配送,发展延伸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物流紧密对接。TK公司的物流协同创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其一,联合采购。化纤产业链不同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联盟内形成共同采购机制,将各企业的零散采购转变成规模采购,提高对供应商的集体议价能力,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其二,共同配送。TK公司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物流集约化、一体化配送机制,使各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在整合过程中,剔除多余的交通运输环节,优化重复的物流配送路线,提高企业配送能力。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实践为对象进行了探索性案例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TK公司的物流管理现状,从采购、仓库、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深入剖析。随后,总结提炼TK公司物流管理的创新思路,从物流包装管理、绿色物流管理以及协同物流管理分析TK公司的物流运作创新策略。

第5篇

(1)仓库管理方面,就以山西邮政为汾酒集团提供的酒水立体仓库为例。

早在08年,邮政就提出了汾酒集团酒水运输方案,涵盖山西至全国10个库存中心,并且为汾酒集团山西中心提供省内渠道分销、物流配送、信息网络等附加服务加仓储服务方案。在汾酒集团一厂区,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成品立体仓库。汾酒集团采供物流中心的立体仓库在山西范围内算作是规模最大的储酒自动化立体仓库,但是它的职能较为简单,每次操作都需要有人员参与,并不算是真正意义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品酒的出入库需要现场机械遥控,配合叉车托盘完成。登记则采用原始的人工计量,而不是信息化自动处理,可以说是半自动模式,优点就是由人亲自操作较为灵活,可以及时处理各类状况,目前来说足够应对日常的出入库操作。但是其操作繁琐,对于管理人员、叉车司机的要求也较高,安全性差,容易出错。

(2)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集团在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一直在抓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原料采购、生产控制、部门人事管理等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

早在06年,建立了涵盖厂区所有汾酒主体生产线的综合信息系统,其作为ERP系统的承载平台,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稳定高效于一身,为汾酒集团提供了一个全线速、多业务、易扩展的企业物流园区网络,满足了生产流通到销售的网络一体化管理。此外,汾酒集团积极向专业公司寻求物流信息化咨询,从库存、物流、组织部门等方面开展评估,以完善物流信息化系统。但是也存在覆盖率不足的状况,就以储酒仓库来说,并未实现全信息化管理,酒的出入库管理仍是传统登记方式。需要每次专人记录,繁琐复杂,并且出错率高。

二、汾酒集团物流效率提升建议

1.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可以考虑与将存储与生产车间的生产线直接相连,组成从原料供应、成品酒包装、批量封箱、机械打码、入库保管、订单出库等等一条龙连续运作的生产线体系,实现生产车间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自动化。对应于每个生产车间可以配套两栋自动化立体仓库,其中一栋为成品库,而另一栋为包装材料库,虽然两者的功能不同,但是通过入库端相联系。在布局中,将两个成品库置于物流中心的中间,而包装材料库分布于两侧,便于成品的集中分拣、配货与发货。配套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白酒从成品酒包装、入库储存到配发货的自动化作业,这种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物流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减少60%的物流工人,从而更好地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理。仓库的建造依据汾酒产量状况,每栋占地面积8000——12000㎡的数量共为10栋,可满足年产4万吨的竹叶青保健酒以及年产8万吨的汾酒储存。每栋仓库配备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各成品仓库间汾酒的调货、库容调配的功能及联动配货功能。

2.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随着汾酒集团规模的扩大以及物流专业化的发展,面对复杂繁多的企业内部业务以及外部协作就需要有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来辅助。一方面,处理物流业务更加方便快速;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统一协调管理,建立起涵盖整个物流活动的系统,将企业物流活动中订单需求、运输、存储、采购等一系列信息及时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得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需求和变化,进而调整整个供应链的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进一步将企业两化融合的管理思想应用到项目的分析与评估,以推进未来汾酒集团公司整体信息化实施架构。

3.采用第三方物流及子公司制

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创新

1供应链及供应链系统

1.1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涉及帮助供应商提供生产资料、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系列过程。供应链环节涉及产品的生产流通,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以及客户终端,它涉及物料、信息、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增值链。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同时它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是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的。企业中的其他职能部门,与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并且在市场中,供应链系统必须是动态的。供应链的成员繁多,其中的交叉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1.2供应链系统的定义

供应链系统指在整条供应链上,为各种客户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系统。供应链系统是有其相对应的网络结构、业务流程、管理要素等交互而成的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构架。供应链系统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联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供应链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对整个企业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诠释,是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供应链系统随时随地,能够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提出高要求。

2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系统分析

2.1自营物流系统

供应链系统下的一种普遍的物流形式,关键是企业拥有由自身资源构成的物流团队。这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在物流运输活动沟通管理中,产生更少的沟通噪声。但是,自营物流系统的成本很大,不太利于企业本身的低成本系统,从而制约其运营扩张。

2.2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的主要角色,每个公司决定以合同的形式,将自己的物料和产品,全部外包给一家专门为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来完成自己的物流需求,从而节约了物流管理环节,同时也分出部分盈利。

2.3物流联盟

供应链系统中,为了达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同盟,有业务往来的两个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建立的物流结盟形式。物流联盟的形式是有意义,每个企业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大大地改变企业间单一的竞争模式。

2.4第四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物流的集成公司,利用互补原则,为供应商提供资源、能力和信息技术,从而管理自己的组织形式。为每个企业,提出物流方案,从而达到为其他企业的物流服务的系统,是建立在其他物流基础之上的。

2.5第五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出现了一个新生的概念,主要在4P(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基础上,同时出现了“人员、有形展示、过程”等因素,有了7P物流管理系统,变成了更加宏观范围的物流链。

3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系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3.1缺乏专业型物流人才

人才的供给与社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物流业的人才缺乏专业的培训,由于基础文化深度不够,更加导致了企业中缺乏可提升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供应链环境上,物流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对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供应链系统的增值性,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

3.2经营者的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管理者更多只把企业目标放在企业利润上,而不是注重整个企业长期目标,没有意识到物流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效用,仅仅注重物流对成本和运输、仓储方面的低层次认识,没有建立系统的物流规划。

3.3供应链系统中物流体系发展不全面

截至2007年,我国物流管理部门情况调查,仅有34.6%设立明确的物流管理部门。企业中的物流操作过程中,将物资的运输、存储、包装、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系列物流过程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对物流部门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整理。3.4供应链系统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高支出问题企业中,由于观念上存在“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导致企业物资供应缺乏主动性、物资供给与生产进度不配套和装运效率低等增加了成本。各个环节衔接较差,各个部门沟通交流不够。供应链系统各环节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节点由于管理人员不专业、节点繁复,导致物流管理成本过高,大大影响了物流产生的附加值。

4供应链系统中企业创新和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4.1供应链企业的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影响

企业评估自身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人员、资金以及管理资源,这三方面具有局限性,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首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首位。同时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的展示,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物流管理,达到一个完美的诠释。

4.2供应链系统产品性质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针对产品的不同特性,企业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大型工业品的原料和鲜活的产品,此时选择相对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应该更加注意渠道的合理化。针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应该选择委托给地区性专业物流公司;当产品相对单一的企业,此时大企业的统一管理的自营系统更加可取;如果只为了满足技术性强的企业,此时采取委托方式,最为适合。

4.3供应链系统物流总成本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供应链系统中,应该根据企业的成本预算,首先结合市场状况,清楚物流各种方式特点,结合企业,最后估出最低成本物流,从而结成一个完整系统。整个供应链运行时,会产生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有很多是可供参考的,在企业运营时期,就该充分参考有效数据,结合物流管理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反应。

4.4供应链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的主营业务和企业长处,对各方面例如客户满意度等,就该结合物流系统,进行增强核心竞争力考虑的附加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例如转变物流服务态度,让企业尽善尽美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4.5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创新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确实存在各种弊端,这就要求管理者开始思考多方面因素,才能让物流管理系统得以创新,如物流系统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适合本企业的物流系统选择、独特的物流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等。从组织结构着手,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充分结合组织的特有形式,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使得物流与组织结合最优。物流管理的目标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从最根本出发,从而达到最优目标。物流管理的人才,更是应该从多个培训、人才选择等方面得出最优的人才培养系统。并且各个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群体不同,选择多种物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物流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李龙洙.关于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思考[J].经营与管理,2013,1(7):10-15.

[2]欧阳斌.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1-34.

[3]张翠华.浅议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及其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2014,1(1):55-58.

[4]谢琛,谢毅哲.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8):45-46.

第7篇

 

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构成与作用

 

一般我们将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划分为供应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与销售物流管理三个构成部分,每个部分的功能各不相同。供应物流管理指向企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物料采购、运送、装卸、验货、包装、入库等环节,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系统控制的普遍缺乏,供应物流管理主要表现为物质仓储与搬运管理,且对供应商的考核、质量检测以及交货方式都没有进入物流管理体系,而这些恰恰会对交货后的物流活动造成很大的隐患。生产物流管理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下料、发料、运送直至形成制品形态的整个运输系统的管理,指向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物料运送过程,包括原料搬运、半成品流转、成品检验、成品入库等运送环节,该部分的组织结构复杂,不仅考验职能划分的清晰,还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每一环节都涉及到信息沟通的顺畅与组织反应速度,是衡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核心部分。销售物流是指企业所生产的成品从出厂到送达零售商、批发商、消费者手里的物流活动,因此销售物流管理指向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服务管理等等,一般大型企业的销售渠道较广,销售物流管理相对复杂,而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销售物流管理的压力。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局限性分析

 

中小企业相较大型企业而言实力偏弱,而物流管理的成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的目标是不断降低成本、扩大利润,因此物流管理并没有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的局限。首先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是松散的,尚且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即“将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当中”,由单独的部门来负责相应的物流管理活动,其结果是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相互脱节。其次是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服务意识较弱,一方面,物流管理组织的“各自为政”促使中小企业物流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足;另一方面,专业化水平的局限使得物流工作只能停留在“送货”的认识层面,没有将物流效率上升为产品服务质量的一部分,产品在库时间长、周转时间慢,无形中又增长了流通费用,造成不良循环。再次是技术层面的局限,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水平滞后,主要表现在信息交换平台的不顺畅,对于物流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过程缺乏准确而动态化的掌控,同时在硬件设施方面中小企业也惯于自办物流,认为只要有仓库和车队就万事俱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配备占有比例非常低,因此无论是物流时间、物流费用还是物流效率都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无法在市场中赢得良好的竞争力。

 

3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物流活动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服务模式,中小企业应改变传统物流运输观念,将物流视为优化企业生产的关键部分,大力推广物流信息化改革。首先,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业务流程的通畅性,即在物流组织结构方面做到统筹规划而不是将各个环节交予不同的单位负责,因此设立集运输部门、仓储配送部门、采购部门、信息部门、客户部门为一体的专门性物流管理中心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应抓紧建立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不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仅仅用于财务和人事方面的简单管理,在实际物流过程中依靠计算机内置程序采集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实时信息采集系统);明确企业服务对象(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维系与合作伙伴的协作环境(通用EDI交换平台);确保企业运行数据能为决策层提供方向(数据仓库系统);具备满足顾客需要的后续服务(CRM客户关系治理平台)等等。对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时,要注意对自身需求的评估,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一些大而全的信息软件反而不适合中小企业。另外,一些本身处于竞争弱势的中小企业受限于生产成本,没有多余资金来改善物流运输状况,这时候采用第三方物流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现阶段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这就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准则。深入开展电力体制改革,使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不断变化中。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正在从最基本模式过渡到“物流中心”模式。本文通过研究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了在“物流中心”模式下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架构,提出了相应的路径优化,阐述了信息一体化建设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应用意义,加快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了电力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1 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认识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客户要求,从发电始端到终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电力流动与相关环节的服务信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设备与配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分散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职能部门,其相关内容涉及到物资采购与供应、设备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等方面。物流主要是以财务、运作、营销展开的,主要的活动包括运输、库存、订单、管理等,相关活动紧密相连,因此物流信息的管理将大大影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高效性,不断加大对电力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革力度,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的现状,虽说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发展没有实现生产自动化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才能立足当今社会。从目前许多电力企业来看,其物流管理大部分采用的是最基本,最传统的模式,物流管理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即使有少部分电力企业采用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管理模式,但仍是建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没有实现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与规范化;有的企业不采用“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缺乏对物流信息的了解,无法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制约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无法实现,企业不能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加大了物流管理的投资成本与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2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专业的部门设置不够规范,不够完善,许多电力企业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物流管理部门,其岗位与建制也不够完善,使得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工作无法推进,减缓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不够,技术革新速度慢,信息技术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好,应用不够普遍,效率不够高,发展相对落后。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但管理模式不够先进,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便捷,实现效率最大化,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其设置不够合理,不够系统,这就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世界。在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不断革新内部组织结构,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应该改变其传统管理模式,实行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其网络化、扁平化和系统化,提高各个部门的融合程度,使企业组织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其立足社会,不断发展。

3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优化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对现代电力企业而言,以“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因此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重中之重。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起步早,信息化管理相对较低,管理模式传统,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等特点,需要采取高效的措施,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1 加大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力度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电力企业应该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物流中心”管理模式,整合企业内部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电力企业应加强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实现信息和管理系统、政策支撑系统以及安全支持系统的一体化,将创新精神应用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利用硬件配置的基础,开发软件,完善科学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增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3.2 完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健全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电力企业搜集更多的资源,同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健全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用,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高综合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完善,综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能,才能推进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电力企业可以不断加强物流融合意识,通过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存储系统,运输系统,咨询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货系统等,进一步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

3.3 加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规范、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带给企业最大的效益,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为适应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电力企业应设置科学、规范、标准的物流管理系统,以降低运行成本,加速现金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努力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稳定发展、高效运行及建设。电力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是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成本最低原则以及科学管理原则等,加强廉政建设,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电力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监督保障电力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通过制定供应商、采购价格、采购合同、采购质量、效益监督、责任与奖罚等管理制度,以此加强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努力实现组织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综合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结论

综上,建立以“物流中心”管理模式,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电力企业通过加强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腾飞。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共享企业资源信息,密切联系企业各个部门,使管理更加具有规范,更加专业。同时电力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中人、财、物的优化配置,建立一个服务、业绩、质量高效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推进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勇.浅谈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J].经济视角,2011(2):26-61.

[3]王磊.电力物流信息化管理探讨[J].物流技术,2012(12):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