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治理 创新模式 建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治理模式与管理水平,需要确立数据治理的思维,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简化管理运作流程,提高行政运作效能。

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大数据作为数据处理的新技术,不仅是重要的治理资源,也是重要思维方式,尝试将技术和思维的有机结合,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势必会倒逼政府尝试进行管理创新,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掌握社会需求,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与服务,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数据资源的利用。与此同时,大数据也能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技术与支撑手段,尤其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能加速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因此,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存在内在契合性。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一般来讲,政府决策是对地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作出的整体性规划,必然会对社会不同阶层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出现决策失误,将会给国家、人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公共管理事务日益繁多、社会环境更为多变的情况下,要提升决策科学性,需要将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充分运用到管理和决策中,管控好决策依据,并优化整个决策过程,更好落实决策。

数据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助手,将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大数据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反映社会情况的大量数据,数据规模也从TB升至PB,数据的量极为庞大,要从海量数据中,检索分析利于政府治理的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客观分析数据,把握好数据分析的质量。尤其是对重要问题更应开展全面分析,防止出现片面性,避免出现结论错误,导致政府决策失败。

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逐渐实现了数字化,不同的信息逐渐汇聚成数据源,这给政府治理带来了诸多便捷。同时,如果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过程中,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就会泄露信息,产生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信息泄露与黑客攻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大规模使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需要借助计算机开展引导与管理,这给黑客攻击提供机会。如果出现黑客攻陷数据库的情况,将导致信息被恶意泄露,破坏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为大数据下政府治理提供安全屏障

提高对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认知水平。借助大数据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需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政府治理的理念中,改变治理的向度、决策与工作方式。相关数据运用的重要方式是数据交流,由于数据的特点是使用一次后就实现增值,所以,流动的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数据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与分析后,数据才成为治理的重要工具,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保护,才能规避数据危害,发挥应有价值。尤其对于政府公务人员来讲,更应采用包容的心态,提高行为自觉,充分了解、认知大数据,提高对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认知水平。

制定利于大数据使用的法律法规。大数据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当前大数据使用日益普遍,尤其是涉及网络安全、信息公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数据,需要法律的保障,为此迫切需要制定大数据方面的法律。从当前大数据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法律明确政府推动大数据的使用及作用,明确数据信息采集的范畴,以及大数据保护的范围,并对恶意泄露大数据的情况予以处罚等,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信息安全的维护力度。在明确大数据价值的同时,也要面对其存在的诸多隐患,提高信息安全的维护力度。政府在对大数据使用与管理中,要尽量使用国产设备,把控信息安全的主导权,提高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建立强大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创建数据分级评估体系,对海量数据进行科学分级,尤其是保障公民隐私安全,确保数据信息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还要尽量缩小数据鸿沟,提升数据的可比性与利用率,既要实行安全数据的积累,也要依托安全能力不断提高人才汇集,将不同区域数据实现联通,建立全覆盖的数据共享基础。

加大资金、人才与技术投入,完善大数据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地方治理的依赖性将逐步提升,然而有的地方政府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注入资金用于大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为更好开展大数据研究提供平台。同时,政府投入的方式也可以L试采用多种范式,既可以政府全资注入,也可以政府和企业共建,这样不仅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能充分调动各投资方的主动性。二是整合优化大数据设施。因为大数据平台是在云平台、互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府在互联网时代就构建了基础性平台,比如电子政务体系。所以,需要对那些相对孤立的数据设施开展整合,对其进行调整、升级,提高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组建高素质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在获得大数据后,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这离不开大量的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需要组建高素质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为政府治理提供智力支撑。一是高校肩负大数据人才的培养重任。高校对接社会的需要,大力培养数据采集、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亟需的大数据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大联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强调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大数据作为一门科学,实施联合培养能积累更多的专业人才。二是落实技术人才引进制度。大数据在目前还属于新鲜事物,在当前人才储备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能解决人才缺乏的难题。三是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要从政府治理的长远角度出发,对当前从事大数据治理方面的人才,结合政府实际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并对其培训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调离队伍,确保人员数据分析的整体水平。

提高大数据技术掌握能力。大数据属于系统技术,主要包含数据采集、存储以及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其中每一项技术都是重点,不管是哪一项技术没有达到水平,都会阻碍政府治理效能的稳步推进,并对数据产生威胁。在难以实现整体技术推进的情况下,应制定鼓励性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实现技术突破,从点到面推动技术研发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发挥企业、科研院所等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支持其在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发挥其效能,提高技术的创新水平,使大数据技术更好服务于政府治理。

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存在内在的契合性,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实现了精细化,提高了决策科学性。同时,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创新模式建构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信息安全两个方面。为此,提高对大数据与政府治理效能的认知水平,既要制定利于大数据使用的法律法规,加大信息安全的维护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组建高素质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能力,以此来全面发挥大数据对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作用。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①刘叶婷、唐斯斯:《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挑战》,《电子政务》,2014年第6期。

第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污染治理;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环境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含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验收监测等内容。环境监测和治理在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不断推出各类新技术,而环境监测网络也得以不断完善,一个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已在全社会形成。加之,各级政府与民间、国内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环境污染治理效逐渐显现出来。本次研究紧紧围绕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日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不单是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也是政府制定环境治理决策的依据。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监测任务,多数基层检测点均出现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此外,也存在几个人同时开展十多个环境监测项目,这对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效果及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日益严重的各种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无法快速适应。现阶段,环境监测和治疗技术对污染物的采样、分析并不系统,对不同污染物需使用不同的分析与采用方法,但并未设定标准的环境监测标准。在环境治理方面,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滞后性上。加之,我国所用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创新度不足,遭遇新型污染物时,无法提出最佳的监测方案和治理对策[1]。随着国内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我国政府部门虽已不断加大环保和治理力度,由于新增多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均要依托大量新型环境检测设备辅助检查。但设备仪器在设备配置上会因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足,使得我国环境检测水平及治理进程遭受诸多阻碍。

二、做好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意识

想要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水平。具体来说,应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契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在此基础上,强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促进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立足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业务和技术水平,主动引入高素质人才,并规范用人进出机制,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水平[2]。同时,不单要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也要培养其环境监测专业技能,改善环境监测管理效果。

(二)严格设定排放标准

部分商家日常生产过程中,自身环保意识薄弱,这些厂家排放的有害气体明显大于规范标准。加之,有些商家对排放标准缺乏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超标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此时,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度相应的立法条例和排放标准,例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并加大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生产企业均树立环保意识。对没有根据规定或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厂家或个人进行惩罚,并勒令他们停止生产,进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正常好资金的支持,提升各地产家运用新能源的主动性,并对使用环保材料的厂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细分城市的功能分区,对城市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实施严格的规定,那些处于市内的厂家让其快速更换地址,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市区生产,严格分开商业圈、居民区与工业区,避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水平。

(三)运用新技术治理环境污染

要针对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治理展开讨论,强化对污染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根据颗粒污染源头及治理方法,组建与之有关的研究小组。对其他有害气体及污染物,可使用激光雷达、GPRS等先进仪器实施监测,有效弥补人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提升环境污染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例如:火电、石油生产等重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及治理,全程完成信息收集、传递及控制排放方法。

(四)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仪器投入

仪器设备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所用企业的性能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提升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环境检测中就要科学管理仪器设备档案。因此,仪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和质量意识促使仪器使用者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性能。众所周知,所有仪器均是精密、贵重的,对所用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仪器设备,使用者要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并定期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提升仪器使用寿命。开展环境监测必须依赖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是否准确与所用设备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污染实验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便于及时更新设备和先进技术,提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要定期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及维护工作,并做好各项监测数据的归档。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过去人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过度索取、破坏,往往造成令人痛心的环境污染事件。此时,我们必须吸取教育,在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做好环境污染监测和保护工作。本文从环境污染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对策,以期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质量。

参加文献:

[1]邓刚.探究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其处理[J].低碳世界,2014,30(22):9-10.

第3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治理绩效 影响因素 模糊层次评价

引言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是指集群治理行为主体投入各自资源而实现的集群总体产出。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表现是多元的,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表层绩效、潜在绩效。但总体而言,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涵盖了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从经济因素看,集群治理绩效直接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这也直接体现集群治理的最终目标,侧重集群治理的产出;从制度因素看,集群治理绩效指的是集群治理过程中治理机制、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协调性,直接反映集群内部的互动合作、权力关系配置、机制适应性等的运行状况,侧重集群治理的过程。就二者关系而言,治理过程决定治理产出,它不仅影响集群当前的竞争力水平,还影响集群未来的竞争力水平。二者共同决定了产业集群治理的静态和动态两种属性。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应涵盖集群治理的各个主体要素;评价客体即是集群治理绩效水平;评价目标是集群治理绩效的最大化,评价过程应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以下本文对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一)评价指标体系

本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两个维度(产出和过程)设置。其中,关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直接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修正获得,关于治理力的评价指标主要从集群善治的六个方面设计(易明、杨树旺,2009),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选择

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主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鉴于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产业集群统计的现实状况,综合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综合运用于对集群治理绩效的评价。

实证分析

本文以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例,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结合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集群治理绩效进行初步评价。

(一)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打分由湖北省信息产业厅主管信息产业规划的政府行政人员给出(1-9分制),同时,征求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运用DPS统计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判断矩阵。

(二)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估

经过专家评判,对应于评判集F={9,7,5,3,1}T,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进行评判(评语加权系数为F={9,7,5,3,1}T),可以得到一系列评判矩阵。

以规模的权重模糊子集的计算为例:

A1=(0.2185,0.3835,0.1248,0.2732)

判断矩阵为:

模糊判断矩阵为:

同样,可以计算出效益、市场、创新和功能的模糊判断矩阵,分别为:

进而,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评判矩阵为:

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治理力评判矩阵为:

最后,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综合评判矩阵为:

(三)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判矩阵,结合评语系数矩阵F={9,7,5,3,1}T,可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

由表2可知,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属于“很高“的隶属度为43.21%,属于“较高”的隶属度为24.53%,属于“一般的”隶属度为31.2%,属于“较低”的隶属度为18.88%,属于“很低”的隶属度为0;综合得分为7.4415分。

如果将竞争力和治理力放在同一个二维坐标轴上(坐标轴的横轴和纵轴取值范围为0-9),以两个坐标轴的中间值为分界线,将坐标轴划分为四个区间,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集群竞争力和治理力的分布格局。经过计算,得到集群治理力的综合得分为6.6733,治理力的综合得分为7.702,二者的综合点位于坐标轴的第Ⅰ象限(见图1中的A点)。说明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治理力比较强,且比较均衡。

此外,就分指标而言,得分在7分以上的指标有21个(其中,区位优势、年末行业协会违法案件占所在行政区域全部违法案件的比重、年末集群内知识侵权案件占所在行政区域全部违法案件的比重三项得分为9分),上述21项是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和治理力所在,也是决定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集群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些优势的巩固和加强,使优势更优。

得分最低的6项(得分均低于5分)分别为企业数量、年末员工数量、出口创汇总额、行业协会信息公开程度、行业协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行业协会受理企业申诉效率,这些是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和提升。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整体处于高的水平,集群竞争力和治理力比较强,且比较平衡。为了进一步保持、提升治理绩效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利用国家批准建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武汉“光谷”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同时加大力度扶持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第二,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鼓励研发的政策,出台符合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政策措施,创新区域科技政策体系。第三,完善集群内的中介服务组织,特别是要加强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中介组织和科技中介组织建设,提高中介组织服务能力。第四,强化武汉光谷激光行业协会的功能,提高行业协会的透明性和服务企业的能力;激光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协会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服务功能、协调功能、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2.Victor Gilsing.Cluster Governance:How Cluster Can Adapt and Renew Over Time[R].Paper Prepared for the DRUID PhD-Conference. Copenhagen,2000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Tichy,G. Cluster:Less Dispensable and More Risky than Ever. in M. Steiner. Cluster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London: Pion,Ltd,1998

第4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建设;图书馆;治理;服务

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不断深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两型社会”建设风潮。在图书馆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各界的专家学者对“两型社会”的定义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政治学和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对“两型社会”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讨论。因此,在图书馆治理过程中,可以将图书馆划分到“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中,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公民社会的图书馆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社会是指国家与社会群众或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总称。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政府公共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将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维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中,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在公民社会中,政府的职能开始向着社会化发展,将政权归还给社会公民,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此同时,社会公民要一定的政治自觉性,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要能认同政府的决策,自愿参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提高社会公民的政治素养。在“两型社会”建设影响下,公共图书馆治理主要是对政府职能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不断加深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早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主要是由社会群体集资捐资建立起来的,随着公共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开始关注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图书馆治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政府中心主义的弊端,使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和社会公民的力量,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满足社会公民的普遍性的文化需求,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2 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下,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是作为一种社会公民自我管理的形式,在公民社会中,公民对公共图书馆有着共同性的认知。对于政府主导型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常会遭遇到资金的限制,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而对于社会公民主导型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避免资金不足的弊端,但是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因此,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满足社会公民的普遍性的文化需求,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社会群体的公民意识也逐渐增强,而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民的文化发展需求了,需要进一步扩充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趋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3.1 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治理需要转变治理理念,进一步扩展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社会公民进行思想教育,转变社会公民的观念,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在图书馆治理过程中,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帮助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节约观,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增强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3.2 提升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功能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图书馆治理过程中,要增强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功能,为社会公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应的数据情报,依靠一定的科技手段,提高“两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图书馆建立起相应的情报服务中心,可以增强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下,图书馆治理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来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进度。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熟悉图书馆是属于社会公民的图书馆,主要是为社会公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提升社会公民的综合素养,在图书馆治理的过程中,要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公民提供全面的文化服务,提升社会公民的综合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治理工作要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昆雄,孙亚丽,王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

[2]张强,李远航.“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借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第5篇

近年来,全市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紧紧服务和服从于水利改革发展大局,以“质量、进度、安全、效益”为核心,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建设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全市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水利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水利建设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项目法人责任不落实、工程进度不达标、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收费、工程质量管理不严格、基层建管水平不高等。有些问题普遍存在,个别问题屡查屡有、屡改屡犯、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健康进行。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十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水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民生水利项目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利建设管理作为全部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工程运行管理和服务功能基础的重要环节,更是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体现。因此,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都对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县(区)各单位务必要充分认识开展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届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着眼服务和改善民生,突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四项重点,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规范、市场更加有序、质量更加可靠、安全更有保障、效益更加显著”的目标。为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工作

围绕“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这一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坚持“提高效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原则,强化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统筹安排各类工程建设,加强目标控制管理,严格进度目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类工程按计划、按程序、按标准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今年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任务、确保试通水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展开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09国家规划”、“08省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扫尾工作;实施完成国家规划内5条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德惠新河治理工程和其他列入国家规划的大型河道治理工程;陆续实施3个引黄平原水库工程;新建防潮堤10公里;全面启动6个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和一批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二)大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贯彻国家质量纲要和质量强省战略,健全落实“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检测单位评价、工程验收把关”六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狠抓质量通病治理,努力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实施对项目法人的管理考核。从根本抓起,搞好项目法人的培训、考核和监管,促使法人真正承担起总负责、总协调、总管理的职责,发挥其在工程质量管理和“四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效益。二是强化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自查自纠、政府监督查处和社会监督约束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按省水利厅要求,各县(区)水务局要全部成立县级水利质量监督站,并积极配合市级做好日常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质量体系、质量责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施工、监理、检测规范标准执行情况和原材料控制情况,质量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以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实施质量品牌带动战略。开展优质工程评选表彰活动,完善评选标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示范带动争先创优理念和意识,营造争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浓厚氛围。大幅提升项目法人、施工、监理、检测等参建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行为。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及我市水利企业的健康发展。为规范我市水利建筑市场行为,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的“壮大市场,诚信管理,信息公开,规范秩序,公平竞争”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四类市场主体的资质管理、市场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和业务能力培训工作,健全市场准入与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加大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诫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二是针对不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特点,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所有进入我市从事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一律凭《省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诚信管理手册》、资质证书、进入地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社保、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承诺书、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协议书等相关资料到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对监理、招标和第三方检测单位,除严格按照省水利厅相关文件执行外,也必须履行备案手续,领取备案证书后,方能进入我市行使相关的工作。对加入市场的企业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每年对施工企业进行年度考核,不达标者取消市场准入资格。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违章违规必究;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四类市场主体的资质审核审批、职业资格的注册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与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加大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诫力度,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促进水利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四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的信息化管理,按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网络登录要求,做好周报、月报、年报工作,对信息登录实行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提升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精神,有针对性的安排好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落实,逐步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继续稳定并提升水利安全生产良好态势,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着力构建安全水利,确保全年零事故。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和具体责任。要求法人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二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工作,质量监督站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消除工程施工中的隐患。三是要求项目法人单位及时制定和完善各类度汛和抢险预案,及时报有关部门批复执行。国家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四是加强检查与隐患整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结合全市水利工作实际,突出不同阶段,狠抓关键环节,及时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专项行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重点工程、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环节安全。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安全标准化试点和推广工作。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安全的前提下搞建设,求发展。要进一步对照省水利厅对市级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考核办法,对市县(区)进行逐级考核,以考核为抓手,促进全系统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项目稽察工作。根据省建设管理会议精神,今年专项整治和稽察力度加大,其检查次数比去年翻番。为此,我们一定从思想上高度引起重视。按照省水利厅要求,继续抓好工程招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治理工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把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项目稽察作为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建设行为,推动项目实施,提升工程质量,保证资金、人员安全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深入检查,改进提高,务求实效。一是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抓好工程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治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规避招标、围标串标、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收费、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违章作业等违法行为。开展对监理人员不到位、监理费低于最低限价、质量检测不认真、招标不规范等问题专项治理。根据市纪检、审计审查意见,严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在职水利专家参与主管项目的评标活动,必须采取规避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促进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认真开展水利项目稽察。按照省水利厅“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稽察、对一般项目进行重点稽察、对已查项目进行复察”的原则,和省水利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省级稽察活动,稽察项目不少于50个”。因本年度水利部稽察次数比去年成倍增长的实际情况,要求县(区)严格按省市要求提前做好检查和迎查准备,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稽察有机结合的方式,狠抓问题的整改,促进稽察成果有效转化利用,使我市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六)加强建设管理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区)、企业人员培训轮训力度,计划今年对各县(区)质量监督站站长和基建站站长及分管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对施工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及招投标方面的培训。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水利建设管理队伍,能够承担起艰巨而繁重的水利工程建管任务。

四、方法步骤

活动自2013年1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动员阶段。3月进行部署动员。4月印发“提升年”实施方案。各县(区)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各县(区)实施方案于4月20日前上报市水利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根据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加大监督检查,确保“提升年”活动收到实效。拟于第三季度召开座谈会,交流各县(区)活动开展情况、经验成果,明确攻坚重点。9月底前,各县(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水利局。10月份,省、市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区)“提升年”活动开展、制度建设、机构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全省通报。

(三)考核评估阶段。年底对各县(区)活动开展情况、取得成效情况进行考核,对“提升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活动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明确下步努力方向。

五、保障措施

为把“提升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活动保取得预期效果。

(二)加强调查研究,推进改革创新。要针对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剖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措施,建立解决问题的好机制、好制度。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强大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起促进能力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第6篇

社会冲突治理不是简单的解决纠纷和处理社会矛盾,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追求“善治”。在当前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建设在加速社会整合的同时也放大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冲突治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应该正确看待信息化建设对社会冲突治理的影响,并对社会冲突治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社会冲突治理;体制创新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冲突治理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对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管理活动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我国社会冲突治理中,信息化建设引起的社会舆情是极其重要的现象,网络虚拟社会对热点事件的高度聚焦和集体俯视已经开始影响现实社会,引发甚至助推社会冲突,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客观分析信息化建设对社会冲突治理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创新和谐社会冲突治理体制的改革措施,以期对社会冲突治理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一、正确看待信息化建设对社会冲突治理的推进作用

在当今中国社会,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法制社会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改革和创新存在相应的难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网络信息的泛滥将一些法制缺陷突显出来,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但是对法制缺陷的治理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同时,由于社会冲突治理的基本目标不仅仅在于对社会矛盾的缓和和化解,还表现出对社会“善治”的追求,希望能够构建出一个“真正法治”的社会。从这一层面上进行分析,网络信息的传播不仅是社会大众表达民意的新方法,更是信息时代下公民维护自身权力的实践形式。网络信息建设为公民各项权力的践行开辟了新的途径,公民参与网络信息建设的过程就是在践行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要想提升社会冲突治理的水平,就应该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建设对冲突治理的影响,认识到网络信息建设在我国社会上构建的民间权力与公权力博弈机制,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种博弈控制在理性范围内,促进社会进步。现阶段,网络信息社会的建设整逐渐对我国社会权力体系和权力结构产生特定的影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真正建成法治社会后,行政权力部门必将不再是社会大众利益诉求机关,而完善的法律系统必将成为信息社会解决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冲突治理水平的最佳选择[1]。

二、网络信息建设背景下和谐社会冲突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一种,是所有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在当前我国信息建设背景下,社会冲突主要是利益失衡或者对立引起的,并受到网络信息传递能力的影响,社会冲突一旦出现就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基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在社会冲突治理过程中应该坚持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对社会冲突,政府应该统筹冲突各方的利益关系,保证利益分配更为公平、公开,并通过信息技术对协调结果加以公式,借助社会大众的力量控制社会冲突的出现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二)坚持以法律作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社会冲突治理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坚持以法律为基本准则,通过法律的规范和指导,明确各项工作方向。在信息社会,社会冲突一旦发生,就会得到相对广泛的传播,对整个社会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法律能够提供明确的冲突化解方案,使社会冲突受到理性的约束,进而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同时,法律还能够通过规范社会大众的权力和义务等对公民的政治生活提供相应的知道,使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能够通过正确的手段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而不是在网络上散步相关不良信息。一般情况下,网络信息建设背景下社会冲突治理的法律机制主要包含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环节,因此社会冲突治理机制的构建也应该以这些环节为基准,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灵敏的冲突预警机制任何一个社会冲突的发生和发展都存在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可征兆性,因此,政府为了能够及时的对社会冲突进行处理,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冲突预警机制,并通过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对社会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保证社会冲突发生后能够掌握治理的主动权[3]。在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下,任何一项社会矛盾得到一定发展可能发展为社会冲突时,监控预警系统都能够发现这一现象,并进行简要分析,在社会冲突正式爆发前做出预警,为冲突处理机构提供初步的应对方案和对策等,提升我国社会中途的处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将社会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冲突治理体制创新,所以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国家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冲突治理机制建设的作用,提升社会冲突治理水平,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仕政.人民政治逻辑与社会冲突治理:两类矛盾学说的历史实践[J].学海,2014(3):46-68.

第7篇

“凝聚力就是力量”,这是供电公司生产经营中一直喊出的生产口号,也是班组长提高班组管理能力的现实体现,所以,班组长应该怎样提升电力班组的凝聚力呢?这就需要班组长注重班组的科学行、体制性、精细性,深入班组治理,建立充满凝聚力的电力班组。

【关键词】

电力班组;管理;凝聚力

1 对于班组长的要求

1)提升班组长在班组里的领导威严。班组长身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是上级领导与工作人员之间交流的联系点,所以,怎样在班组里面树立班组长的威严十分重要,这就需要班组长在做人做事上要有一颗平和平淡的心,与员工实时进行亲密交流,乐于帮助员工,看事情要顾全大局,不在意细节,不关注自己的利益收获。尤其是对于某些新来工作人员与一直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犯错误是难免的,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进行及时修改,班组长要给班组人员提供真切的关心与真诚的帮助,的确,班组长就应该这样,绝对不可以有优越心理与傲视感,而且班组长还要在工作中要公平、正直对待同事,绝对不可以存在偏见思想或过激行为。

2)提高班组长的治理能力。班组长想要在班组内树立自己强大的威信,就得坚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班组长在管理上不可以一直要求高压体系与考验方式,不能一直强迫班组人员做他自身水平到达不了的事情,也不可以纵容自己班组的人员随意乱做、蒙混过关,绝对不能容许班组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忽视企业规章制度、违背劳动规则的现象。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班组长要用方法管理、用体系约束,用评论教育监管,同时还要重视员工的人格尊严。

3)准确对待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与困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人员工作中不出现情况是不会存在的,可是他绝对不可以做违背准则的事情,脱离原则的事情,也就是不可以犯所谓的低级错误。对待犯了错误的人员,班组长应该给以其惩罚,可是对待工作中认认真真,偶尔在工作中出现某些小情况的工作人员,班组长可以变成员工的坚固后盾,不能让员工自暴自弃,要鼓励员工独立、自强。

2 对于班组建立治理的要求

1)优化班组建立工作,规范班组建立内容。良好的管理体系是班组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完成本职任务的根基。建立健全规章管理体系,规范班组实行行动,增加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方式。首先,班组要增强班组建立效果,就要与班组管理员努力协调,尽力给班组提供优良的硬件、软件设施条件,加强、改变与优化班组生活、工作条件,尽量给班组增添资料柜、鞋柜等生活设备,分发相同的档案袋,给班组增添电脑、书籍等学习用具,制订与完善班组各种大小管理体系,让班组建立统一的规定。其次,增强班组治理的成果,做好班组治理要依靠所有班组人员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在班组治理工作中要着眼于公司的现实与长久来制定班组建立体系,慢慢优化班组治理的工作使用、指引促进、鼓励约束、物资保障等体系。第三,要有奖有惩,激励进步,鞭挞后进,班组管理员应该在班组之中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活动,对于在班组建立过程之中成绩优秀的班组进行有效鼓励,并提供物资表扬,对于后进的班组果断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一些有效的经济惩罚,进而充分带动班组人员的自主能动性,这样对于增强班组治理有着事半功倍的影响。

2)以人为本,坚持提升班组人员素养,班组生产活动的水平与人员团队的素养一般是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增强班组建立的效果,就需要把全方位提升班组人员素养当作一项主要任务来抓,提升班组长团队素养水平是班组建立的主要工作,所以,要使用各种方法对班组长进行训练,比如,展开自助学习,线上教育等,让班组长比较全面地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电力制度改变的相关方案、当代管理知识与计算机理论等,而且要将训练与考验、任职、鼓励有效结合起来,给公司培养出高水平、高素养的班组长团队,有助于提升班组治理能力,推进班组建立向高水平出发。

3)挑选整体素养比较好的班组长,培养班组优良的团队能力,兵再怎么优秀,没有优秀的调节结构,只是空有能力而已。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支柱,除了对班组长的工作水平、技术水平有很大需求外,班组长还应该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水平与感情交流水平,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团队能力,让班组员工在工作上出现大于个体相加的优秀结果。出现新的问题,班组要建立制度,解决问题并优化制度,努力克服,唯有努力探究,敢于操作,积极创设具有凝聚力、高素养的班组,才可以让班组建立能力不断提升。

4)将安全生产当作重点,将治理的着力点转移到班组,在供电公司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班组是直接的参加者,班组安全生产展开的结实是否,直接关联到公司的安全生产与设施的安全使用,增强对班组各种能力的考验水平,剔除没达到标准的班组,治理放松与规范性弱等现象的发生。为了坚持提升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合工作斗争体制与创设学习型公司的要求,应该做好训练工作的指示与服务性能力,使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给人员创建一个优良的训练学习氛围,来增强人员学习对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创建一系列的鼓励体系、管理体系,才可以减少压力,让班组人员的技能素养不断提升,另外,还要增加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求有投入的,牵涉到安全领域的,如果在检查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者不适合安全运用规范的,就要在投入中实行修改,绝对不可以“亡羊补牢”。安全生产不但要挂在嘴上说,写在纸上看,还要思维到位,行为到位,养成“安全在身边”的工作环境,完成所有工作都平平安安展开,人员都积极乐观生活。这样班组建立能力才能完成螺旋式提升,公司发展才可以更加高速、强悍。

3 总结

做好班组治理工作,提高班组的凝聚水平与向心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求全部工作人员的努力配合与基层领导者娴熟的领导能力。电力班组要争取做到班组建立科学行、体制性、精细性,深入班组治理,建立充满凝聚力的电力班组。

【参考文献】

[1]王中秋.浅谈供电企业班组长的能力建设[J].广西电业. 2011(08)

[2]肖冬阳.电力班组信息管理系统[J].电力安全技术.2009(01)

第8篇

在过去30多年的法治建设中,法治建设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越是开放的领域,法治建设的推进越快。毫无疑问,经济领域首当其冲,无论是在立法的数量,还是执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远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面。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在法治建设上承担了更多、更具体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且制订出了一大批新的法律法规,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规则的经贸界、法律界人才,为规范和改善中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越是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区,法治建设的水平也相应更高。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区,经济社会生活更加活跃,各类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多样,对于法治的需求更强。在法治实践和应用中,人们的规则意识提升也更为明显。反过来,法治建设也为这些地区的继续发展和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形成了经济社会对外开放与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国际社会的经验做法,不仅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影响着社会的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法治建设积极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从法律体系、立法程序、立法技术到执法、司法实践,法治工作者的培养训练,涉及诸多方面。中国法治建设的开放性,也直接推动了法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不仅对各国的法治建设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法治的有效对接。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全社会的法治视野更加开阔,对本国的法治建设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写入宪法、这样的基础性制度文件中,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的立法、日益严格的执法和司法,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法治理念的切实体认和践行,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追求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