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下室空间设计

地下室空间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23:50: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下室空间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下室空间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高效快捷的生活使得地下空间的建设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一个集中工作、就餐、娱乐等必要行程的地点成为高效率生活的首选。高层综合体也顺应要求雨后春笋般如林的生长在各地中心区、金融区、新城区。

一、概述

1.高层综合体的整体建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要素:地下空间、环境建设。

1.1 地下空间:除了在地块中高容积率的向上发展,综合体的地下空间逐渐显得尤为宝贵。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空间大多数用于停车及设备。有时也会出现少量的商业设置。

1.2 环境建设:在节约市政用土,减少市政设施重复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利用率的同时,高层综合体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环境建设责任。环境的优良直接影响地块的商业氛围以及辐射范围。同时,可以对高层综合体的复杂人流进行合理分配引导,对人气带动及城市环境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项目概况:地块位于某广场商圈,总占地面积约82亩,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亩,容积率达到6.5%左右。项目拟规划在红线范围内建设集高档百货、超级电器旗舰店、高星级酒店、高档公寓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并要求对代征地绿地、水域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市民广场空间与项目空间的有机融合。

3.周边条件分析

基地所在的商圈为核心商圈,周围有电脑城,各类百货,手机数码城和大型超市等商业设施。为此项目提供了人气条件。地上建设红线集中在地块北边,南边主要为代征绿地,其中包括大面积水体。

综合体裙房控制在5-6层全部用于商业,塔楼包含办公、酒店及住宅设置。商业总体量控制在6万m2 以内。

2、设计理念初步形成

综合上述条件,设计者认为,环境及地下空间的设计阻碍因素有两点:1.大面积水于地块中央,若进行填埋,不仅提高建设成本,并且浪费天然水景资源。若予以保留,其下方一层的高度无法利用,按常理设置停车无法发挥最大经济价值。2.地面广场面积大,若完全设计成独立广场,会令人产生疲劳、厌烦感,甚至对到达建筑主体的人流起到阻碍作用。在保证地面广场完整性的同时,对人流理性引导,并将地下空间利用最大化,设计者决定将地下一层设置成商业用房,广场部分沿水体边界安排商铺。并按照人流聚集点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下与地面的连接点。其余地下二三层停车及设备用房。此举有效的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打破了大面积广场带来的繁冗、审美疲劳的弊端。将地块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

2.1 两横两纵

横向,广场以湖面为中心由北至南有两条横向分割。北端为一整排下沉广场,并被地面交通分割成四个分区,各分区均设立垂直交通。南端为基地临街面,分别在东西两角设计地下商业入口,利用巨大不规则折线形台阶,对人流进行引导。在两条横向带状设计之间,设计三条步行规划路,以满通需求。纵向,广场主要设立两条不平行道路。西边结合广场中间横向规划路对水面进行不规则分割。

两横两纵的设计顺应不规则梯形基地条件,配合商业综合体造型要求,对场地进行“井”字分割,使不规则折线成为环境设计主要元素。

2.2 “Z轴”联接

地下平面交通状况也与地上一致,由此,上下两层的连接点变得很重要。这是将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设计的重点。除了满足疏散交通等规范要求的楼梯、扶梯等,设计者构思了四处肩负造型功能的“Z轴”联接,分别是北端下沉带中间的锥形玻璃塔,及分别设立在水域中央、南端两商业入口之间和东边绿地上的异形“金字塔”采光井。四处联接点高出地面的设计不仅对下层商业留出空间变化的余地,也打破了上层大面积平坦基地给人带来的视觉疲劳感,使广场环境高低错落有致,配合造型景观,丰富了广场的环境元素。玻璃及钢架的材质富有现代感,提高地下商业的自然采光率,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营运成本。

2.3 小品设计

X、Y、Z轴的主体设计确定之后,细节小品也十分重要。好的环境小品可使广场整体趣味性提高,可使基地已有条件的环境价值发挥到最大,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也体现于此。

整个广场的环境重点就是自然水面。由于水体面积巨大,所以通过纵横交通的分割,变成大小不一的四个区域。加之中间树立一个异形“金字塔”采光井,无疑,这里成为广场的环境中心点。为更好地利用水体景观效果,设计者沿东边较大的两片水区设计不对称滨水步道。横穿水景的步行规划路有近三分之二的长度拥有沿水景观,设计者将围砌水面的池岸设计成种满花卉的花坛,并隔一段设计一张木质长椅嵌于花坛之中。步道配合绿地景观及花坛长椅,营造出被自然环境包围的舒适田园感。在各水区中间,设计略处于水面的石材立方作为水中小品,方形的石材,排列整齐,显得既稳重,又现代。各区立方排列不对称,避免了石材立方容易带来的沉重感。加之与其配合的喷泉及围绕的花坛,使整个水体成为有灵魂的丰富景观,人群在这里可以放松身心,忘记紧张的生活节奏,融身于广场环境之中。

配合步行规划路上,花中长椅的设计,在东西两边绿地上,沿边设计若干包围着花坛的木质圆形长椅,一方面为广场人群提供休息场所,另一方面,也分担了景观中心所负担的人流压力。

三、城市色彩规划应往何处去

3.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设计中考虑到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应使人感到舒适,产生正面心理效应。过度的色彩装饰会产生浮夸、躁动、张扬、轻浮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与影响。二是城市色彩规划不是规划一个空城,应把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考虑到规划中去,进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体色彩规划。

3.2 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不能孤立地只谈城市色彩,它应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状况等相协调。

3.3 对色彩文化属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学属性外,应加强对其文化属性的研究。

3.4 有度且可行的规划

色彩规划的度应把握好,不能简单画一地硬性规定色系色调,强制执行城市色彩规划,那样会抹杀城市的多样性,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5 绿化景观

广场本身面积巨大,所以,在统一的风格中,尽可能地丰富设计,减少审美疲劳是此项目环境设计的另一重点。而本广场中,除去交通、水景等,最大的面积,莫属于绿地。若是满铺草皮,难免显得空洞乏味。经过商讨,设计者决定,采用拼接手法,将两种不同草皮以不规则流线间隔种植。这里,设计者没有再采用广场、台阶所使用的折线元素,而是采用了曲线流线设计。一是为配合绿地的亲和力要求,二是为降低广场整体的冲击感。折线与锐角的大量出现,会对人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流线型植被拼接,好似柔和剂,中和了现代风格及人体感知的两种需求。

除拼接绿地外,广场采用三种不同规格的行道树。最大最挺拔的用于沿基地种植,对广场形成一定围合度,对步行与机动交通进行分离。第二种略小的树种用于两纵交通,明确其主要道路的交通地位。最小的一种用于其他规划道路。三种行道树形成交通等级,也明确了广场的区块划分,对平坦的广场起到竖向的遮挡及分隔,有利于形成景观层次。

为呼应水体周围花坛的设计,将每个下沉广场周围都设计成花坛,内种植会竖向生长的藤蔓型植物,使地上景观有效的延生到下层商业空间中,形成景观延续性。

4、总结

将地上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三轴连接,使两层空间可以融会贯通。设计者十分重视高层综合体中这二者的设计利用,将其结合是顺应基地条件的产物,也是商业环境设计中的另一突破点。在经济价值首当其冲的现今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使经济价值提高。将地下空间结合到环境设计,无形中使环境的优化成倍增加,不仅对商业人流进行更细致的分配,合理的降低地面广场的人流压力,也为商业地块聚集了人气,为商业经济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陆元晶.张文珺.王正鹏.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第2篇

关键词: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平战转换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些年来,基于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地下室的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要求。如何很好地执行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使人防部分与日常使用部分有机地结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防空地下室的设计特点及原则

(1)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应根据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规划,地上与地下建筑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地上地下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在保证战时完成所赋予的各项任务时,要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如建设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游乐设施等,以更好地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

(2)城市地面建筑物的下面,各种埋设管线及地下构筑物较多,设计防空地下室时应尽量避开。对于非人防工程本身所需的一切管道,不允许穿越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地下室。当因条件限制需要芽过其顶板时,只允许公称直径不大于150mm的管道穿过,但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3)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一般宜与地面建筑的底层面积相同。防空地下室的内外墙、柱等承重结构,应尽量与地面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相互对应。

(4)防空地下室设计既要符合战时防护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要考虑平时使用功能要求,当二者要求不一致时,设计中应具有平战功能转换措施,该措施应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防空地下室的功能转换。

二、防空地下室设计内容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说明一般包括图纸目录、总平面布置图、人防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口部详图、门窗表及门窗立面图、计算书等。图纸目录仅包含与防空地下室有关的图纸,平面图包括地下室各层平面及首层平面,口部详图主要包含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详图、进排风竖井详图、洗消间、水箱间、卫生间、防爆波电缆井、需临战转换或封堵的部分,门窗表及门窗立面主要包含与防空地下室有关的部分。

三、防空地下室各种功能形式的人防设计

1)专业队。专业队系指按专业组成的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等,一个完整的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般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两部分。专业队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抗爆单元最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掩蔽面积按3 平方米/人;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要求应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处设置洗消间,进风口处设置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方式;靠近进风口附近设防护通信值班室,储水间要一次安装到位。

2)装备掩蔽部。装备掩蔽部是指专业队的配套工程,一般与专业队相通,相通时宜设防毒通道和洗消间;装备掩蔽部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抗爆单元最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要求在室外单独设置,若为消防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的室外车辆出入口不应小于两个,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

3)一等人员掩蔽所。一等人员掩蔽所主要指战时坚持工作的政府机关、城市生活重要保障部门(电信、供电、供气、供水、食品等)、重要厂矿企业和其它战时有人员进出要求的人员掩蔽工程。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抗爆单元最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掩蔽面积按大于1平方米/人;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要求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处设置洗消间,进风口设置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方式;靠近进风口附近设防护通信值班室,储水间要一次安装到位。

4)二等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主要指战时留城的普通居民,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抗爆单元最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掩蔽面积按1平方米/人;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宜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当为核5级甲类防空地下室时可设置成附壁式,核6 级甲类防空地下室时可设置在建筑地面层建筑投影范围内,但需满足规范中相关要求;室外出入口处设置简易洗消间,进风口设置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方式;靠近进风口附近设防护通信值班室,当室外确无单独设置进风口条件时,其进风口可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但在防爆波活门外侧的上方楼板结构宜按防倒塌棚架设计,或在防爆波活门的外侧采取防堵塞措施,储水间可临战构筑和安装。

5)人防物资库。人防物资库工程是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抗爆单元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宜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不需设人员洗消设施,进风口不设滤毒室,通风方式有清洁、隔绝两种形式,无滤毒通风,空袭时可暂停通风;当物资库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时,室外出入口不宜少于两个,设置的两个出入口宜朝向不同的方向,且保持最大距离;人防物资库的主要出入口宜按物资进出口设计,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0平方米时,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门洞净宽不应小于1.5米,建筑面积大于 2000平方米时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门洞净宽不应小于2.0米。

6)人防汽车库。人防汽车库工程是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防护单元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抗爆单元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无防毒要求,一般按小型车设计,按30-40平方米/台;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宜在室外单独设置,一般为坡道形式,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不需设人员洗消设施,进风口不设滤毒室,通风采用平时通风系统,空袭时可暂停通风。

四、平战转换

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战时的避难场所,它需要能够在战时有效的从平时功能向战时功能的转换.其转换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转换、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采用平战转换的部位三个阶段的设计应考虑能够在规定时限完成物质、器材的筹措、构件的加工、出入口的封堵以及各种设备管线的安装、单元连通口的调试等,并且这些设施的转换不需要熟练的工人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依据以上的要求进行平战功能转换的设计。

五、人防设备

1)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按照材质分为钢质和混凝土两大类,按照门槛的形式分为固定门槛和活门槛。一般洞口宽度小于4000mm时采用混凝土门,大于等于4000mm时采用钢质门;战时有物资运输要求的通道处一般采用活门槛,其余为减少临战转换量采用固定门槛。

2)防爆波活门。防爆波活门的作用就是当冲击波到来时能自动关闭,以达到抵抗冲击波的作用,活门安装在通风竖井与扩散室的隔墙上,并嵌入墙内的深度不应小于300mm;活门的选用主要依据战时通风量,一般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安装,平时扩散室通风面积可以按照活门全部打开来计算。

3)扩散室(扩散箱)。扩散室是利用其空间扩散作用削弱冲击波压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扩散箱一般采用成品,材质为钢板。扩散室内部尺寸及风管和扩散室的连接方式规范均有详细要求,扩散室内应设地漏或集水坑。

结语

总而言之,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不单要注意建筑领域内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还要相互协调以及配合设备与结构的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确定建筑方案后才能够设计人防地下室。因此有着较短的设计周期,在设计人防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工作量。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建设过程中人防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并且熟悉地下室设计的具体情况,确保地下室人防结构的设计得到完善。

第3篇

地下空间商业空间空间开发空间利用

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

我国可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非常大,地下空间在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容量上能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早期以人防工程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起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地铁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

二、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

1、城市地下空间可利用资源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主城区延续了唐长安城棋盘式格局,受古城建筑布局,特别是明城墙的限制,不能修建快速路及高架路,地面道路资源十分紧张,道路供需矛盾尖锐。无论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解决城市道路资源供需矛盾,还都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轨道交通等一大批城市重大项目,支持和保证西安快速和健康发展。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

西安市地下空间开发早期以缓解交通为主,目前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交通运输方面:如城市地铁路网、地下人行街、地下停车场、城市公路隧道等;商业娱乐方面:如地下商业城、地下休闲娱乐场所、会议中心、体育等公共设施;基础生活方面:如给水、排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系统,供电、供热、通讯等专用电缆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共用地沟等;防灾系统:包括人防工程、防震、报警等各种设施;其它设施:如地下工厂、地下实验室、地下住宅等。

三、以西安市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为例

1、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功能布局分析

07年夏季,骡马市正式被改建开放为西安地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地下空间为商品市场,成为西安地区重要的商业购物中心之一。骡马市地下商场功能布局分析:北区为大空间百货商场,中区为演艺中心、民俗商铺和写真区,南区为小空间商业精品屋以及配套休闲娱乐项目,百货商场地下为精品服装及大型超市,餐饮,地下二层为地下商业街和停车场。

地下商场交通流线分析:地下商业空间主要是由中央大街把整个商场分为两部分,其中有三条主要道路:中央大街、时尚北街、时尚南街。但是在时尚街区的道路由商铺街道分成两部分,很容易使人们把宽大的街道分为两部分,各个不同功能分区之间通过走廊连接在一起。

地下商场景观绿化分析:整个地下商场除了在主入口处有室内盆栽以外就没有更多的绿化,但是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绿色装饰缓解地下商场的气氛。

2、地下商业空间的上、下部空间的协调分析

城市的上、下部空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分割和独立地进行发展,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上部空间的补充和延续,是上部空间的发展与建设的基础。

骡马市下、上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1)出入口设计的连接:出入口设计具有可识别性,在北面中心区通过中庭与兴正元商场联系一起;在商场的主入口有通过自然景观与地下步行街联系,南面通过地面商场与沃尔玛超市入口的自动扶梯相连接。

(2)内部环境设计:在地下商业空间的主入口通过植物景观、灯光效果和室内音乐吸引着人群,创造氛围。

(3)与地面商业中心相联:骡马市地上商业中心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大,为了避免地上商业中心与地下商业的脱离,在商业空间通过各种标识引导人们了解地下商场。

(4)结合地铁交通发展:钟楼附近的地铁开通,但是商业中心的发展与大量的人流相结合,适当的可以扩大地下商业空间的规模和活动种类。

3、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安全性分析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可逆转性,地下项目的建设应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指导下有序进行,与地上空间的开发相结合,保证功能与空间的连续性、已建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新旧设施的兼容性。

骡马市地下商场主要人群为年轻人,尤其是节假日休息,人流很多并且很拥挤。这个时候的安全是相当重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要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寻找出路,在各个处入路口有消防指引图,商场里面还有各种消防栓和手报警,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消防灾难。

4、保持规划总体布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发展弹性

任何城市规划都应是动态的,在规划工作中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分析预测不可能都是百分之百充足而精确的,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规划中,应尽量考虑一些不可知的因素,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成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动态规划。随着地铁的发展,在骡马市地下商城可以建立与地铁、车库相连接的通道,方便人们的上下班或着购物,缓解地上交通压力。地下城市的建立必须要考虑到消防、地下空气质量等问题;同时在西安市人口密集的地区人防工程的考虑是必要。

四、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存在的问题

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处于地下,呈封闭状态,人们长时间极易产生恐惧,不适等心理反应;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消耗的能源较大,如通风、照明等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流线不够顺畅,在疯狂区和风尚区之间的连线不容易让人们找到之间的道路;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休息设施不完善,在地下商业空间的人很多,但是休闲座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五、总结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兴建起地下商业街、地下购物广场、地下文体空间等等,而地下公共空间作为特定的人工环境,与地面建筑相比,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在地下空间环境的创造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使用者容易产生许多消极的心理反应,无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骡马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是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解决各种城市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3]段进.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王宝勇.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4篇

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利用必然造成用地紧张。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尽可能探索新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扩大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空间利用的必要手段。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探索与开发应运而生。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城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发展趋势。文章论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优势,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从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兼具的设施陈设,以及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立体化、层次化的城市地下空间。

【关键词】

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宗旨;设计手法

在现代化城市环境中,城市的发展包括了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人类在享受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诸多生态和交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不安。因而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人们尽可能拓展城市的发展范围,探索新的生活空间,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运而生。随着对地下空间的探索和开发,城市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地面、地下和地上立体化协调化发展的态势,从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善城市地下空间的室内环境,比如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或者建造便利的交通设施,使人们获得优质的体验和享受。

一、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舒适感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首先考虑的是空间,设计师在了解到空间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要把握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营造空间的舒适感。同时,地下空间是一个动态流动的空间,为了避免空间设计的狭窄,需要正确掌握空间的整体比例。此外,城市地下空间还要注意感官方面的舒适感,比如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创造出富有层次的舒适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期待和需求。

(二)空间感

空间感指的是运用环境空间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宽敞的心理体验,在精确把握地下空间的实际尺度后,可以在封闭空间内运用光线、色彩等元素,兼具设施的摆放布局,营造出宽敞的空间感。因此,在设计地下空间的整体布局时应该结合室外的环境、色彩、光线、装饰物等因素。此外,地下环境的空间感还要求通畅的自由度,人们能自由流动才能使空间具有流畅性,使空间可以在感觉上获得无限延伸和扩展。

(三)方向感

方向感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方向标志由鲜明的牌面标识和平面地图组成,这样可以补充完善地下空间环境各通道的可辨识性。由此,人们在经过曲折的地下通道时,可以根据清晰的建筑设施标志和地图来判断正确的方向。

(四)流动感

地下空间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所以流动感对于空间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更应该创造流动的环境氛围,打破地下空间本身的封闭内向感。因此,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融入流动的光线变化和丰富的自然景物,可以补充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动态要素。

二、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手法

当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完成后,设计者需要进行二次艺术设计,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根据人们的需求,正确运用艺术设计手法,有机融入光影、色彩和图案等要素,创造出更加立体化、层次化的空间。而这种艺术设计手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

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创造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需要考虑到整个环境的结构,进而运用艺术化手法,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美学理念,从光线、色彩、图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第一,色彩的使用可以丰富视觉效果,带来审美体验。从功能上看,色彩设计要同功能相适应,比如用暖色调来刺激人的情绪,用冷色调来体现明亮的空间感;从形式上看,色彩设计需要符合空间构图的平衡感,体现设施材料的自然质感。第二,图案和材料的运用可以增强地下空间环境的宽敞感。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运用线条图案或者天然材料,既可以创造丰富的视觉体验,也可以强化空间环境的质感。其中,线条图案会造成人们的视线错觉,比如运用垂直线条或者斜向图案可以使空间看上去更宽广。同时,天然材料的运用更可以营造独特的视觉审美感受,比如使用木料、石料等天然暖色调材料,可以使光线在材料表面上产生多变的折射效果,给人以温和的感觉。第三,利用人工照明增强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明。封闭的地下空间阴暗少光,所以人工照明设施就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元素。人工照明在设计上要从整体上考虑亮度、适应度、平衡度等方面,进而确定布局地点,模拟出接近自然的光源,创造和人的视觉相统一的照明环境。

(二)设置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兼具的设施

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施陈设有着营造整体氛围的功能。其中,家具的设计和使用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还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空间的大小。因而家具的陈设需要从其本身的功能出发,在数量上严加控制,避免加剧空间的狭窄感。家具在组合或分离空间环境上,有着自己的特征,比如颜色、大小、款式等。此外,在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可以运用工艺品、图片等多种方式来丰富空间的视觉感,并且可以有机融合声乐、光影等元素。比如,把工艺品陈设在地下广场的中心位置,再搭配流动的水池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动态和静态相互流动的自然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又或者在封闭的室内墙壁上布置图画,这样既可以装点室内环境,也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人文气息,而且透视度较好的图画还会造成视线错觉,延伸空间环境的宽敞感。

(三)设计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

城市地下空间因其本身的闭塞,因而容易给人一种冰冷感,所以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自然元素,创造出具有生动感的绿色环境。这样的环境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局部空间的功能,开创出有着流动性的空间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绿色生态规划,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同大自然的联系。首先,是光线视觉景观,在封闭的城市地下建筑中,应该在空间里提供充足的光线。比如,开设采光率较高的玻璃面天窗,并保持敞开的态势;或是通透度较高的廊柱,使之与周围的地下空间环境一体化,消减差别感。其次,是绿色植物和水体景观,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中吸收大自然的绿色元素,既可以改变人们的观赏焦点,又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的层次感延展空间。同时,绿色植物除了制造氧气,还产生出变化的光影效果,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层次性,凸显自然清新的艺术效果。由于地下空间本身较狭小,所以必须选择需要的自然元素,其中水流景观非常适合搭配绿色植被,动静结合的景观元素丰富了空间环境的自然效果。而且,水体景观除了在功能上可以净化空气,还能因其流动感可以带动环境氛围,结合光线还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效果。此外,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存在空气通风差、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如果空气的供给量出现不足,就会产生微生物滋生泛滥的问题,进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要采用通风系统,加大内部空间的通风量,并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换气效率,以此来改善城市地下空间里的空气质量。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还需要兼顾风速的适合度,以保证空气的清洁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季节如温度较高的夏季时,通风系统的设计要使人能感觉到流动的空气,以消除人们在心理上的闷热感受。

结语

近年来,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开始兴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作为一种人工环境,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出发,在掌握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宗旨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运用色彩、图案材料和人工照明等元素,营造城市地下空间的舒适与美感,从家具、工艺品陈设等方面来创造环境的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可以从光线视觉景观、绿色植物和水体景观、人为控制空气质量等方面来创造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把握人们在地下空间环境内的体验感。但是无论运用何种新的设计思路,都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才是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的宗旨和根本。此外,这些艺术设计的各手法之间其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要素之间要合理分工、合理作用,才可以使城市地下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钱七虎,陈志龙等.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王峰.浅谈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0).

[5]吴祖军,张志卿.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设计[J].科技风,2011(18).

[6]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J].地下空间,2004(1).

[7]张芝霞.以人为本的地下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科学,2007(2).

第5篇

关键词: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转换措施

1 前言

防空地下室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空地下室工程的大量修建是战时防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防空地下室设计时必须满足其战时对核武器、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各项防护要求,防空地下室设计中均不考虑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直接命中。防空地下室作为人防工程的一类,它的显著特点除了在设计中要达到规定的抗力级别(也就是相应的人防等效静荷载级别)外,还必须满足战时密闭性的要求。

2 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1.1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

1.1.1 设计目标可靠指标可适当降低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在使用时的静荷载,是其永久作用的主要荷载,一旦造成破坏,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要求在民用工程设计中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要求很高,而对人防工程而言,由于炮航弹的冲击爆炸荷载或核爆炸冲击波荷载作用时间很短,而且是只分别考虑一次瞬时作用,所以可以允许防空地下室防护结构有相对较低的安全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要低很多。

1.1.2 结构可采用按弹塑性体系设计

静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果构件的变形进入了塑性阶段,此时构件就会在静载的持续作用下因失去承载能力而破坏,而防空地下室的人防荷载是动荷载,具有瞬息和短暂作用的性质,并随时间而衰减,因此即使结构构件进入了塑性屈服状态,只要动荷载作用引起的构件最大变形不超过结构破坏的极限变形,在荷载作用消失以后,构件作有阻尼的自由振动,其振动变形将因阻尼的影响而不断衰减,最后恢复到一定的静止平衡状态,此时虽然会出现残余变形,但对防空地下室而言仍能达到承载能力和密闭性的要求。

1.1.3 设计采用的材料强度值要提高

人防结构承受的是瞬间作用的动荷载,在快速加载时,由于材料达到破坏的变形来不及展开,加载的数值已经达到最大并开始卸载,反映在材料试验加载的数值上,就表现为材料的强度的提高,对于地基的承载力,人防动荷载作用时,其承载力也是要提高的,能提高几倍到十几倍,甚至更高。

1.2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原则

防空地下室防核武器抗力级别可分为五个抗力等级:4级、4B级、5级、6级和6B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可分为二个抗力等级:5级和6级,按照人防工程“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必须使结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设计荷载应全面考虑动荷载以及土体作用力、水压力,防空地下室结构在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应验算基础本身的强度(受弯、受剪、受冲切承载力等),可不验算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基础平面尺寸根据平时荷载组合作用计算确定,在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可不进行验算,多层或高层地面建筑的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是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其结构设计要同时满足平时荷载效应组合和战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要求,并应取其中控制条件作为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依据。

3 防空地下室人防结构工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2.1 防空地下室底板及基础设计

2.1.1 地下室底板人防荷载的确定

以某某花园防空地下室工程为例,由于是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底标高为一9.800,常年地下水稳定水位为一7.800,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和独立柱基,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不考虑常规武器的作用,所以应按核武器作用下的等效荷载计算,取人防底板荷载为25KN/m2,由于本工程基础不是采用箱基和筏基,底板荷载组合中应计入水浮力,且设计水头应为2米,在此项荷载组合中,人防荷载为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为1.0,水浮力为对整体结构是不利的,分项系数应为1.2,荷载计算确定后,按倒楼盖进行计算基础梁及底板,基础的截面则由平时荷载的组合确定。

2.1.2 地下室底板的特殊情况

在某些地区,经常能碰到地下室没开挖多深就见全岩了,且地下水水位较深,此时常采用独立柱基,以中风化岩石为持力层,底板也完全座落在岩石上,此时可以不考虑人防底板荷载,也不用考虑200mm 的构造厚度,完全由平时荷载控制。另一种情况是基础形式为端承桩,底板下~ 252 一土的类型为非饱和土,也可以不考虑人防底板荷载的作用,底板完全由平时荷载控制,按平时做法做。

2.2 防空地下室顶板设计

地下室人防荷载可参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相应款项,对于低级别的防空地下室,应先根据人防口部距外墙的距离来判断是否考虑常规武器的作用,然后再与核武器作用下的荷载作比较,看顶板动荷载是由常规武器控制还是由核武器控制,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选用规范表4.8.2中核武器作用下的顶板荷载时顶板区格最大短边净跨1o时,对于粱板结构1O指的是次梁间的距离,对于无梁楼盖,1O指的是柱轴线间的距离。以上述某花园为两层地下室,地下一层考虑上部建筑的影响取为55KN/m2,地下二层的顶板应按防护单元间隔墙的等效荷载标准值确定,应取50KN/m2。当上下两层为一个防护单元时,中问楼层可不考虑人防荷载的作用。但应按构造做20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按平时荷载组合计算。

2.3 防空地下室框架柱和口部墙体设计

防空地下室框架柱主要由平时荷载控制,对于高层建筑下的防空地下室可以不考虑人防荷载的作用,对于口部的门框墙,临空墙则由人防荷载控制,其尺寸如果符合FG01~05的规定则可以套用图集,否则要重新计算,在门框墙和有封堵的临空墙计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门洞口有一边或两边的门垛尺寸较长,超过了800mm时,或当门洞上边墙悬臂较长时,需要在门边加竖向柱和在门洞上边加水平梁,这时如何选择受力模型很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则会造成截面和配筋过大,浪费经济,根据我自己的设计经验,看层高和门洞两侧的墙那个距离小,选距离小的为主梁,距离大的那边加的梁或(柱)搭接在这道主粱上,这样的计算模型为最合理的模型,也是最节约,最经济的。

2.4 防空地下室临战转换措施设计

防空地下室要做到平战两用才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防空地下室要能够进行平战转换,就要进行封堵设计,我们目前用的人防标准图集中对型钢封堵洞口,都是在底板上预留一个200 mmxl50 mm的槽,临战时将型钢放到槽中固定,这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被遗漏,施工单位施工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我在设计中将留槽改为预埋钢板,封堵时只要将型钢下端焊在钢板上就可以了,钢板的厚度和焊缝的大小,由具体的计算确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实践证明,此改进是非常可行的。以上是我对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一些看法,当然遇到具体的设计时。设计思路和处理的办法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但有一条原则,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设计不仅应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和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平时使用的各项要求,使其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体验,行为心理学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优化,地铁在城市中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它既具有通达高效的交通运输特性,而且地铁建筑本身对于城市环境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有一定的影响。地铁出入口作为连接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媒介,除需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还要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融合,给行人以人文关怀。如今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旨在让建筑适应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去适应建筑,本文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问题。

1地铁出入口的属性特征

1.1系统性与复杂性

1)设计建造过程的系统性。地铁出入口空间能够带给人们从地上环境到达地下环境、从亮到暗、从开敞到封闭的过程体验。城市地下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备,地铁出入口建筑也更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建造的过程中,可发现其选址、形态及承接形式形成一种标准化、模数化和程式化设计。选址原则在于带动地块经济发展、吸引客流和丰富城市空间层次感。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过渡简洁的直接敞开式、便捷舒适的地面门厅式、改善地铁周边环境的下沉广场式及附属建造式。在系统性的批量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如空间封闭、视野限制、声光热条件限制等问题。2)多种功能并存的复杂性。地铁出入口空间作为地铁内部空间对外交流的“窗口”,是综合多方面的复合形态,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种功能,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地铁出入口是一个移动空间,具备人流动态性,需要具备明确的疏散与指引功能,加强导向性以实现与乘客进行互动交流的目的。其次,过渡空间具备城市关联性,包括站点周围的景观、建筑、民俗和居住形态等,城市风貌与地铁出入口空间形成交互,进而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此外,地铁出入口还应体现文化空间的地域特色性,站点的内在气质取决于对于城市传统文化的承袭,是复杂的“系统性”。

1.2功能性与文化性

1)实现基本诉求的功能性。功能性是地铁出入口空间能够实现的具备其特质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外部形象功能、过渡功能、交通功能和环境功能。外部形象功能是地铁站在色彩、造型、风格上的外在直观表现和与所在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过渡功能既是实现空间上的过渡,也是能够帮助行人完成心理上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交通功能在于对人员的引导、聚集和疏散,具备高效性。地铁站建筑在受环境制约的同时也会改善周边的环境,故具备环境功能。2)承袭城市文明的文化性。地铁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有机载体,是在人员聚集地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流动名片。地铁出入口作为对外的通道,能够最直接展示空间互动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及城市节点的文化符号,这种感染力是能引发乘客思考的隐性作用力,更是能激发乘客的场所认同感的催化剂。地铁站应增加人文关怀,让人们在潜移默化间从心理层面体会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已经融入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2乘客在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行为心理特征

2.1乘客的行为模式

地铁出入口空间中行为习性的倾向明显,具备找近路,靠侧通行,依靠性等行为特征,受到各种应激物的消极影响。地铁出入口空间作为城市中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连接体,以环境导向作为首要及主要功能。寻找路线进入地下空间是乘客主要的行为模式。乘客在出入口空间处于沿着边缘快速移动的仓促状态,急于进入开阔视野,视觉焦点难以集中,关注点高度集中于信息导视系统,商业广告和视觉艺术难以引发人们的自发性活动。而地铁出入口的艺术表现以美化和商业作为主要功能,并没有从乘客的行为模式出发,与乘客缺少交流。不同乘客对出入口空间形式存在不同的熟悉程度,加剧了人群的流动性和聚散性。

2.2乘客的心理需求及审美需求

心理学中的唤醒理论认为,地铁出入口空间承接了地上和地下空间,巨大的信息量加深了环境的负荷,促进不同感觉相互加强和协同,加强了环境刺激,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表现为压抑紧张等情绪上的变化。而随着乘客的行进,空间的封闭性逐步明显,削弱了乘客与环境的互动性,加之个人空间的被侵犯,高密度会引发普遍的消极情感反应,更加剧了安全感的缺失。心理学中的城市环境体验理论认为,地铁出入口空间在迅速而专注的知觉体验中具有直接性,快速性和对判断结果正确性的坚信等特征。乘客对于整体的直觉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悟意识,能缓解消极情绪的影响,若是能具有与审美相关的情感意义,甚者具备历史的联想和文化的韵味,更能带给乘客美好的知觉体验。基于以上行为心理特征的分析,安全性,亲切感及文化认同感是乘客主要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乘客对此特定空间识别性和导向性为主的功能要求。以往过分追求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的商业性导致建筑设计语言的缺失,对设计者基于乘客的行为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地铁出入口空间基于行为心理学的人性化设计

3.1实体元素的诱导表现———色彩心理学

地铁出入口空间基于行为心理学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基于色彩心理学视域下的空间表现力,乘客的认识活动从以视觉为主的感觉开始,色彩等外部信息影响着人的情绪及行进效率,确保乘客高效截取有效信息,引发乘客亲切,安全的联觉效应,弱化不断加强的封闭感。就空间表现力而言,可从形态识别、肌理变化、色彩导向、灯光设置、视线关联等角度进行设计。出入口的外部形态需具有很强的结构与个性,又需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慰藉。肌理的变化如不同行进方式铺装的变化,既可强调警示作用,又可增加空间的感染力。色彩尽量使用高明度色,在暖色或冷色明显的色彩倾向的基色上,辅以纯度较高的亮色点缀,营造出轻松明净的氛围。光环境应注重自然光的引入,通过自然信息的感知削弱封闭阴暗的负面影响,人工光源应采用暖色光。尽量使出入口与其他功能空间建立直接的视觉关联,提高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开放度,使空间相互渗透,视觉贯通易被乘客感知。如哈尔滨地铁出入口的设计,以拱形元素作为主题,导向性强并巧妙引入自然光,配以镂空雕花与彩绘玻璃,含蓄而极具标识性与艺术感染力。黄白相间的暖色调清爽平静,通过铜锈转变为墨绿色,赋予地铁出入口空间历史感与变化活力,由此沟通空间,市民与城市的关系。

3.2地域特色的文化认同———认知心理学

地铁出入口空间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性化设计,其精神内涵基于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空间归属感的营造,核心在于与城市以及文化的关系。认知心理学是采纳信息加工的观点和立场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一个城市的公共意象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信息的共同信息。地铁出入口空间若是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引入城市环境体验,最大限度引发乘客的认同感和空间归属感。空间归属感的营造在于城市一体化设计及城市意象的把握。地铁出入口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节点,在城市体系中应具备组织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的能力,同时塑造区域入口标志和导向,力求融入城市整体景观,展现文化特色。文化性是从内容上标示出入口空间最有效的方法,增强了人们对出入口空间的可识别性,改善乘客在密集人流进入封闭空间的压抑紧张情绪,带给乘客生活的诗意。如日本特有的“站前文化”,地铁出入口空间保留了传统建筑特点,如斗拱结构和浮世绘等,配以巨大的樱花树和佛像,金鲤在水池悠闲游动。与站前广场共同形成特色的文化景观,不同于地铁出入口空间给人嘈杂,单调的印象,饱含日式禅宗的传统心境。

3.3配套设施的管理要求———功能主义心理学

地铁出入口空间基于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人性化设计,其细节体现于配套设施的管理要求,更好地保障空间功能性的发挥。适应和实用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中心思想,从而缓解消极心理。空间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地铁出入口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信息导向系统设计、基础服务设施等。无障碍设计要求地铁出入口空间设置上下交通辅助设施保证行为不便者出行,同时设置防滑设施,声音提示及照明处理。数字系统结合色彩材质变化,形成完善简明的导向系统。基础服务设施可体现在为儿童服务的双层扶手的设置等。如天津地铁,色调以灰、红两色为主,黑、白两色为辅,对导向标示及疏散标示等进行了系统的设计,能清晰地为乘客的判断做出引导,同时得到情绪上的放松和心理上的安全感。4结语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形象的打造及客流的引导疏散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大多是从物理性方面与技术性方面已经无法满足乘客的行为心理及审美需求,应用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已然是现代设计的新方向。在对乘客在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和解读后,进而尝试着构筑出更具人性化的城市人文景观,建立人与建筑的潜在互动,让地铁出入口这一空间场所更好地为城市及城市居民服务,也为人创造更好地理解空间的机会。

作者:马倩丽 张伊博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李梦晨.城市地铁站点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刘洋.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探讨[J].建筑知识,2016(15):136-137.

第7篇

关键词:视错觉;地下公共空间;应用;慕尼黑地铁站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087-03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Illusions i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Design, A Case Study in the Munich Subway Station

ZHANG Yi-xin(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Basing onempiricism or improper reference , when people observe an object, it can form false judge and perception which is called visual illusions.Visual illusions in the graph which use o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visual experience and objective vision itself to create unexpected novelty.This article extends visual illusions’objective which enlarge illogical visual language into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conclude the visual illusions’classification.It take the Munich subway station as an example, which from space optimization and atmosphere building to research visual illusio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Key words :visual illusio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application; munich subway station

Internet :.cn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地铁正在快速地贯穿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地下公共空间狭长、封闭、沉闷的特性早已引起人们尤其是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将视错觉原理应用于空间设计中,不但能弥补原本空间的缺陷而且可以扩大空间优势创造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利用这种视觉原理创造空间趣味性。例如,慕尼黑地铁站就是利用视错觉优化地下空间的完美体现。地下空间由于其封闭性、压抑感和缺乏天然光源三大缺陷,使人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德国慕尼\的地铁空间设计,利用形态、色彩、灯光等所产生的视错觉语言,不仅降低了人们对身处地下的心理反差,更为空间创造出科技感与的趣味性,利用视错觉原理对空间优化和氛围的营造,从而使人们达到心理感觉上的平衡。因此,将视错觉合理的应用于地下公共空间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和意义。

一、视错觉的主要类型

“视错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错觉,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的视觉影像”。①人们对空间形态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的认知,所以认识人的视觉特点,掌握视错觉原理对空间形态的影响才能更好的优化空间形态。视错觉现象在生活中千变万化,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形象错觉、色彩错觉以及动态错觉。

(一)形象错觉

形象错觉主要是指物体通过造型的几何变化产生与视觉经验相矛盾的形态特征,“具体来说形象错觉包括 :线段长短的错觉、角度大小的错觉、面积大小的错觉、远近错觉、横轻直重错觉、高低错觉、分割错觉、位移错觉、对比错觉、残象错觉和幻觉。”②

(二)色彩错觉

“色彩视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有固定的倾向,是主观努力所无法克服的。”③“其具体表现在眼睛感知的色彩效果(心理上的真实)与客观存在的色彩实体(物理上的真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④。目前色彩错觉主要包括:色彩的对比错觉、色彩的温度错觉、色彩的重量错觉、色彩的距离错觉、色彩的疲劳错觉、色彩的味道错觉、色彩的残像错觉。

(三)动态错觉

所谓图形的动态错觉,就是将静止的二维图形经过对比融合的手法有了动态的效果。通过人眼球的移动使图形产生动感旋转的错觉。莫尔图案又被称为波形图案,设计师们常常利用这种手法使静态物体产生动态效果。现如今,为了营造空间动态感和神秘感的氛围,这种手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三维空间中。

二、慕尼黑地铁站利用视错觉原理优化空间

对于一个空间而言,满足其功能性是第一位的。任何设施、造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对空间负责,起到优化空间的作用。慕尼黑地铁站对视错觉的应用也是以优化空间为首要目的,主要体现在创造虚拟空间、调节空间尺度、重塑空间界面三个方面。

(一)创造虚拟空间

1.运用镜面反射延展虚拟空间

镜面材料越来越多的受到现代设计师的青睐,它不仅作为一种装饰材料出现在空间内,而且还可以创造出虚幻的空间,往往可以给室内环境带来特殊的功效。在慕尼黑地铁Chana - Fry Hite站的设计中,设计师大胆的将镜子通铺顶面(图1),使得壁面去屋顶的边界线消失,通过镜面折射好似延伸出实际生活中的另一个虚拟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带到镜面虚幻的空间去,产生空间扩大的视觉效果。

2.运用色彩原理将三维空间二维化

在空间中创造空间并非只是单纯的增加空间,相反我们也可以运用色彩、形态、材料的特藏空间,把空间折叠起来,使得三维空间二维化,给人们带来新奇之旅。在慕尼黑地铁站紧急通道设计中,设计师将步梯与整个墙面看做一个整体,把不同的区域用差异极为强烈的色彩标示出来(图2),虽然整个空间看似一张平面,但是门口、步梯的位置突出明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空间的引导性。

(二)调节空间尺度

1.运用形态错觉增加空间高度

通常我们运用竖向的形态特征以及远近错觉的手法来增加室内空间的高度,由于透视产生了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界面的造型采用延上部直接变小来增加空间的高度。而在慕尼黑地铁站的等候区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形态错觉来增加空间的高度。其顶部运用菱形狭长的造型(图3),使得远处仿佛顶部与地面相接,在色彩上部分顶部与墙面统一,使得空间看起来高耸又狭长,可谓是运用视错觉优化空间的点睛之笔。

2.运用形态错觉增加空间进深感

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们经常运用透视错觉的手法增加空间的进深感。古代西方的建筑学家已经利用视觉空间的变形,以聚焦的方法来创造景深。如重建于1633年的罗马的斯巴达宫前门到后门只有不到10米的距离,为了增加其进深感,其高度从前门到后门以此降低,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得长廊显得比实际幽深狭长许多。在慕尼黑地铁Maria square站的通道设计中,设计师把顶部与壁面墙体相互结合起来(图4),把地铁的通道做成圆拱形,壁面通顶的装饰线按照墙体拱形的圆弧结构,从一端向另一端看去圆弧依次递减,最终消失于一点,巧妙地利用了人眼远近错觉的原理不但增加的空间的进深感,通过曲线的流动感还做出了隧道的感觉,刻画出现代交通的速度感。

(三)重塑空间界面

界面是二维的,空间是三维的,如何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使二维图形具有三维的立体效果呢?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如今在平面设计的领域已经得到实现。同样,这种利用视错觉的特性使三维界面具有立体化效果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空间设计中。例如,在慕尼黑某地铁站的大厅顶棚与候车厅的壁面采用黑白灰砖材拼接的方式(图5),通图案深浅的变化,使得原本平坦的界面变得凹凸不平,立体的表面结合灯光照明更加强了界面的立体效果,使得整个空间富有现代的科技感。

三、慕尼黑地铁站利用视错觉原理营造空间氛围

(一)运用对称错觉复制空间营造趣味性

在慕尼黑地铁某站的等候区设计中(图 6),设计师将柱体设计成左右对称的四棱柱,并且按了四扇假门,形成完全对称的效果,两边的墙体和构筑物也完全相同,使得人们好像又从镜子里走出来一样的错觉,人们从楼上下来刹那间会感到迷惑,但同时也带来了惊喜,让人们在奔波的旅途中也享受一丝空间趣味性带来的快乐。

(二)运用色彩错觉隐藏空间营造神秘感

在空间后期设计中,灯光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起到了照明的功能,更是在空间设计以及氛围烘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甚至,巧妙的灯光处理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浮华的装饰。例如,在慕尼黑的Westfriedhof地铁站中运用了通体蓝色的灯光效果(图7)把整个空间容纳在一起,极富有整体感,加上暖黄色灯光的点缀,又巧妙的把空间分割成不同区域,引导人们自觉地分散开来。

(三)运用分割错觉弱化空间的狭长紧迫感

在形态错觉中我们可以通过分割的方式来达到调节空间体量感的作用。“以柏林市的政府区空地为例,整个广场为矩形展开,为了给人留下空间的规模宏大、空间开阔的印象,整个广场石砌的路面镶嵌在精心修剪的绿意茸茸的草坪上,通过密集的平行线条引起人们的‘分割视错觉’,使得整个广场看起来更舒展,以此烘托出政府民主平等的执政宗旨”。⑤

在慕尼黑某地铁站中也同样运用分割错觉的手法,将原本狭长的空间在视觉上显得宽阔,减弱人们心中的不安全感,尽量与人体的体量相协调,使空间舒适安定。同时搭配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色彩使整个空间富于动感,犹进入时空隧道一般。

现如今,将视错觉原理应用于空间的设计手法越来越多,但最重要的是“设计家应通过有意识地调节视觉语言的组织结构,主观诱导观众产生积极的错觉,避免消极的错觉。”⑥

慕尼黑地铁站运用形态错觉和色彩错觉使得空间得以优化,并且烘托出现代科技感十足的空间氛围,却又不失轻松有趣。探究慕尼黑地铁站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设计的方法,以期为今后打破传统空间设计的框架,引入更多新鲜的元素做出贡献。

注释:

①贾丽丽.视错觉在平面设计创意与表现手法上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08.03.

②隋 艳 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10.07.

③周飞.色彩视错觉在设计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美术学院[J].装饰.2006.02:122.

④闻珊.视错觉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12.

第8篇

关键词:大型超市;空间设计;外形设计;集约化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大型超市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建筑总建筑面积8.2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5万㎡,地下建筑面积2.7万㎡。建筑形状呈长方形。超市内部功能包括:大卖场、精品商店、停车库、仓储、服务厅等。本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以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城市与商业的共同发展。

2超市设计的难点及重点

(1)考虑到大型超市功能较多,在超市设计过程中,在不同的功能下我们要充分考虑超市的人流、车流、货流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由于本方案设计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卖场区、商铺区、对外服务区、卸货区、仓库区等,因此,需要结合这些区域的使用功能,对超市的整体功能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同时要确保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3)超市地下室面积较大,且功能较多,因此如何做好消防设计成为了超市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3超市设计要点

3.1交通组织设计

在大型超市交通组织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设计要点:

(1)顾客流线设计。

顾客流线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机动车流线设计和步行流线设计。其中,在机动车流线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在场地西南侧和北侧,与市政道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商业界面的干扰,而且能够确保商业界面的完整与统一。在汽车流线设计时,主要通过在建筑东侧设置两个汽车坡道,以方便汽车进出地下室,车库设有电梯和楼梯,可以直接到达大卖场。

(2)步行人流设计。

在步行人流设计时,要考虑到顾客的方便性和直达性。因此,我们将客流主要线路设置在主西侧,顾客可以从西侧直接进入超市广场,超市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是作为广场和室内之间的过渡空间,顾客可以通过该场所进入超市内部,在设计时要确保步行人流流线的简洁性和合理性。

(3)货物流线设计。

在本方案货物流线设计中,货物车辆主要从项目北侧进入,而在项目的东立面设置超市的卸货点及货车停车位,以避免影响到商业主要界面。

(4)工作流线设计。

考虑到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在工作流线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进行流线规划,确保工作人员可以从不同的出入口进入超市,同时采用顾客流线和货物流线分开设置,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

3.2空间设计

(1)开放空间设计。

一般来说,商业环境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超市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设置外部公共空间,确保外部空间的开放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大型超市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其设置在西侧和建筑主体之间,空间尺寸为15m×100m,这个空间的设置不仅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流进入超市,而且可以满足顾客交往、休闲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将它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在空间尺度规划时,我们充分地利用行道树、绿地和铺地等要素,实现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使步行路线更加具有穿透性,同时也给顾客一种“围合”的安全感。另外,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设置了大量的休息、服务设施,如商铺、水池、休息座椅等。通过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他们发生购物行为,进而提升超市的商业价值。

(2)过渡空间设计。

目前,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外空间室内化”的目标,其关键大于做好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设计。在本方案过渡空间设计中,在入口广场一侧设置了一个100m(长)×12m(宽),高三层的过渡空间,以加强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在空间周围设置了玻璃表皮和钢结构结合的围护空。过渡空间的设置,不断地扩大了超市外部公共空间,减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压迫感。使得超市内外空间联系更加明显,通过室外广场—过渡空间—室内卖场的路线设置,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过渡空间作为一种缓冲地带,人流可以顺着商业内街,顺利进入一层购物中心,或通过自动扶梯进入超市,同时也是顾客停留、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可见,过渡空间的设置,不仅显现了超市的外部空间的功能,而且与城市景观相互渗透,使得消费者拥有一种归属感。

(3)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作为超市的主界面之一,是展示建筑性质、传递建筑功能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超市外立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超市的logo设计,通过外立形logo设计来传达建筑的性质和信息,使人们更加了解超市建筑的功能作用。在超市外立面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过渡空间的顶部和立面划分为不同形状的玻璃框架,运用镀膜玻璃和logo的玻璃随机拼辍,从而产生层次变化、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使超市呈现出一种现代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了玻璃幕墙,可以使得超市外部的人透过表皮隐约看到内部的商业活动,同时还可减少光线的直射。在晚上,通过超市内部的的照明,透过表皮渗透出来,使超市建筑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时尚感。

3.3集约化设计

(1)功能布置。

本方案在内部功能布置时,应考虑到顾客对功能配置需求,确保超市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在超市一层,我们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手法,以营造了不同层次感的商业空间,在超市外部,布置了精品商店、餐饮、休闲吧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建筑2、3层布置大型卖场,室内空间布置有序,同时还布置了办公用房,餐饮区和休息区等。建筑4、65层还布置了少量超市仓库。地下室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汽车通过建筑东侧的环形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

(2)购物流线。

大型超市具有空间大、综合性强、物品齐全的特点,因此在购物流线设计量,采用物品分区和卖场出入口分离设置方案。在方案设计中,顾客可以从过渡空间进入二层平台,然后通过二层平台进入超市2、3层大卖场,同时将卖场收银设置在3层,最后通过3层平台再到达灰空间,完成购物过程。超市整个购物流线设计符合了超市特点,使顾客浏览商品不重复,以最优化的路径得到最高的购物效率。

4结束语

大型超市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商业建筑,所以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建筑环境和商业价值等方面的要求,以创造出一个满足城市居民要求的消费场所。本文结合某大型超市设计实例,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及控制要点,旨在为了使建筑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