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风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 ,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 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 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相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三、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 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 ,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趣味性强。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风貌。众多教师,有的以图文并茂的教案凸显教学特色,有的以构思巧妙的板书凸显教学特色,还有的以富有创意的教法设计凸显教学特色。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要充分体现出地理本身的学科特征。地理是一门文理相通的学科,既有形象直观的表象知识,又有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另一方面要优化地理教学策略,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阐述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的教学风格,取决于各个教师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但是,无论教师的教学风格怎样千差万别,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紧密围绕地理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章节时,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抢答“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等问题,然后借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播放“地球的公转”动态视频,并在黑板上画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指导学生学习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地球上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地球上的冷暖变化与接受到的太阳的光和热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指出哪儿是直射点?有什么具体特征?”“哪个同学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在这四个节气的那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纬线分别是多少?”“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昼夜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的表面上不停地移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对于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我利用事先准备的地球仪和手电筒作为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现场演示,即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的最亮处就是直射点,从而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直射”。并现场组织教学游戏,由同学们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动态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即一个学生(选择个头大些的学生,增强直观形象的特征)站在中间充当太阳,并向两侧平行地张开双臂,以演示太阳射出的平行光,而另外四个学生(选择四个身高和胖瘦差不多的学生)扮演地球,分别站在上述“公转示意图”所演示的四个位置,然后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同学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设疑:“每一天总有早晨、中午和晚上,同学们觉得什么时候温度最高?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一年总有春夏秋冬,同学们感觉最热是哪个季节?最冷是哪个季节?这又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更加明白“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含义,从而对于学习内容加深理解。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继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知道我国处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吗?我们所处的位置在一年当中的白昼的时间是不是一样长?什么时候长?哪一天时间最长?什么时候短?哪一天时间最短?为什么?……假设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那么地球的表面还有四季的变化吗?”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二、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倡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促使学生真正地展示自己,充分地提高自己。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采取情趣导入法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情境:“假设你是一名企业老板,想创办一个工厂企业,那么,在选择地点时,你将考虑哪些因素呢?”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从中找出“发光点”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同学们了解到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关因素,从而一方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提问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适时地“幽上一默”:“在座的老板们,据你们刚才的回答,你们真是太幸运了,你们的创业有利因素简直是一应俱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租金便宜、劳动力廉价而且充足,等等,但是,现实中的老板真的有这么幸运吗?是不是必须具备所有的有利条件才能投资创业呢?……既然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投资创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不同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否一样?……假设你们投资创建的企业分别是家具厂、制衣厂、甘蔗制糖厂等,那么要求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又是哪些?……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除了考虑到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设疑边释疑,能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上作适当点拨,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探究为主的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探究,对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实际问题要有想要探索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入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就是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地、不靠别人的帮助,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当然,教师要给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否则,学生盲目地探究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会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再给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最后教师在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和全面性的探究结果。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其实也和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比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教师讲这一课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国家、城市分布的特点,拿出地球仪,学生会对这个球体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学之前说:“这就是地球,我们就在这里面住着。”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个地球仪,他们会探索到别样的奥秘,每个人都看到和别人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探究式学习和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差别。
二、初中地理中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目前为止,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尽管新课改普遍实施,但是有些教师还是不能依着新课改完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多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或者将学习的内容是否背诵下来,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是否合格,而忘了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只顾着自己讲解重点知识,遇到和考试沾边的题目就会讲解一些解题技巧,他们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授课重点放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讲课内容也围绕考试题型,涉及考试的知识点多,教师就会多讲解、详细讲解,而对于那些考试不会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就会一笔带过甚至直接不予讲解。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下,学生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潜意识也将跟考试无关的知识直接抹掉,自觉的跟着老师的步子走,这样下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弱,更没有一点探究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一个效果佳的教学方式,是国家教育对素质要求提升的必然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重点要求是“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示学生的学习是灵活多变的、有效果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恰到好处,不仅能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活跃地理课堂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自主地学习怎样学习,而不只只是学到了什么地理知识。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完美形成
【关键词】教学资源;地理教学;资源共享
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可有效的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丰富,尤其是地理教学资源少,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那么,如何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主要的缺点是思想比较固执保守,容易被传统经验所束缚,教学缺乏创新。在评优评模、绩效工资,综合素质排名等重压下,担心年轻的老师因此而超过自己。极不情愿把自己辛苦耕耘、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经验,无偿奉献。形成教学上一枝独秀;年轻教师最大的优点是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而最大的缺点则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有些年轻教师,思想上不求上进,工作不努力,不会的知识不虚心请教,主动学习,在成绩上与老教师形成很大落差。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很难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要积极转变每个教师思想观念,树立典型,积极发挥一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领头雁”“排头兵”作用,保证这些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星星点点“火种”不至于熄灭,从而燃起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燎原之火,将最直接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而我们作为地理老教师或新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学习就是生存。老教师与新教师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储备教学资源
常见的地理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地理试卷、地理试题、地理课件、地理教案、地理导学案、地理论文、地理素材等。要想共享资源,必须要求每个老师发挥各自特长,主动储备地理教学资源,自己编写制作试卷、课件、教案、导学案,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地理素材,图片或文字材料。积极撰写与地理有关的论文等。也可以分工合作,这样减轻老师负担。但无论哪种方式,每个老师都应该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不能应付检查,敷衍塞责。“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样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储备教学资源,学校的教学资源会越来越丰富。
三、做好集体备课,探讨交流达成共识
每位地理教师都储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这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当然每位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存在差异,所储备的教学资源也参差不齐,质量有好有差,水平有高有低。这就需要相互交流探讨。相互交流主要方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储备高质量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但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比如有些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个任课教师分别编写,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科组长统一装订成册或上传学校资源库,这种承包式制作方法,虽然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的碰撞。集体备课也不能成为备课组长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完全由组长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智慧和首创精神,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因此,集体备课需要每位老师认真对待,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也可以是唇枪舌战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共同参与,交流探讨与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拓宽每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探讨交流中,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
四、建立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更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魅力 措施 氛围 情趣
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活是地理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地理教学的精髓所在,是地理教师追求的至高境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1 教师的魅力是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前提
1.1 教师学问的魅力是活的前提。教师的学识与才华是决定其个人魅力的核心因素。地理教师应该博文广志,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深入浅出,应该处处彰显生命的朝气与活力。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展示新世纪育人者的精神风貌。
1.2 教师个性的魅力是活的关键。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教师的才华通常是由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无个性必平庸,教师的个性越突出、越明显,就越有魅力。有教学个性的地理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专业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风格,或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或朴质明快、平易近人;或机敏厚重、风趣幽默;或流畅清晰、脉络分明;或轻松自在、信马由缰;或旁征博引、论证严谨;或清丽温婉、磁性迷人,把学生带入一种境界……这就是个性教师的教学魅力。
1.3 教师语言的魅力是活的保证。达到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一定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要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2 课堂模式的魅力是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2.1 导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受思想水平、课时安排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对问题喜欢追根问底,想知道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在讲“高山气候”时,可引用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水循环”时,可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新时期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2.2 情感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领异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产生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激活课堂教学。
一、协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协同教学的内涵
“协同”源自于协同学[1],是现代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协同教学就是在教育领域运用协同学的基础原理,创造一定的条件,充分挖掘教学系统的功能,促进教学系统有序地展开。协同教学首先是在美国的中小学开始实施,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提升教学实施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协同教学的主要特征
协同教学的表现为多样性、专业性、整合性、个别性和合作性五个主要特征。[2]多样性是指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站在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专业性是指教师团队合作的专业性。整合性是指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未来世界的问题,不可能是依照学科分门别类划分好的,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观点。”[3]也就是说,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将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个别性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合作性是指打破界限,调动一切教学资源,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士之间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二、协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协同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地理教学的模式化、机械化的尴尬局面,在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方面知识,如果教学中仍然是一个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将受到很大的抑制。协同教学过程中,多位教师或专业人士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场所及不同的授课模式,将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有效积累,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
2.增强协同合作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协同教学模式,打破了班级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通过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培养,也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升地理知识水平
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灌输,而是自我建构的。协同教学模式打破了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学生能广博地吸收地理知识,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有效地完成对地理知识的重新建构。与此同时,各种协同合作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把书面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印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探究素养。
4.推进开放式地理教学
协同教学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可以协调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自主探索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与相关专业人士之间的对话,使高中地理教学走出课堂环境的限制,更加具有开放性。
三、高中地理协同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践探索
1.课内协同合作模式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建同轨教师团队,相互交换教学设想和策略,教师齐心协力,保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效性和开放性。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平等的责任,且都要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4]
以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地理教师小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合作制作了教学幻灯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视频片段引出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地球到底可以养活多少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就分成合作小组进行探讨,运用各种方式积极论证自己的观点。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完成后,学生小组代表分别展示了本组研究的观点、相关证据及证明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进行了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乐观派、悲观派和中立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影响一定地区人类能够生存数量的关键呢?”下面引出另一位地理教师,运用教学幻灯片进行相关的讲解。参与教学的同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谈吐幽默风趣,地理专业知识渊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旁征博引的讲解配合直观的图像资料,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的气氛相当热烈。
2.课外协同合作模式
课堂的学习毕竟时间有限,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还要做好课外的协同教学。高中的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发展都日趋成熟,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以高中地理中《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为例,课堂中教师向学生讲解了各种特殊的地理现象,比如河流的侵蚀、三角洲的形成等,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了相关的研究小组,希望通过相关的实验来进行验证。研究河流侵蚀现象小组的学生,自己协调合作动手制作相关的实验器具。在他们进行实验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请来了学校的一位物理教师和一位技工人员,和他们共同就学生的河流侵蚀实验,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技术方面的难题。最终,学生在三位教师的专业指导之下,河流侵蚀实验得以成功展开,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研究价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3.学校和社会协同模式
高中地理的协同教学还要继续拓展,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模式,让家长、专家以及各种专业人士都参与到地理的教学中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进一步开阔,个性成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高中地理中《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内容中涉及日、地、月及相关的联系。对于太阳、月亮及地球,高中学生已经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如果还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不会太高。教师针对这一预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设想。在学校的帮助下,把教学的地点放到了历史地理科学博物馆,让学生在3D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跟宇宙的“亲密接触”。博物馆的地理专业研究人员也运用强大的技术设备,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宇宙大爆炸的旅程。
在宇宙科学展馆,学生还积极参与了各种有趣的实验活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这次协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探索地理相关知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课后,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宇宙知识的相关学习,并进行了个人展示。在家长的协助下,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学校小礼堂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都非常精彩,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来观看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都对这次协同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乐观,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无限渴望。
综上所述,想要打破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一潭死水”的状态,就要建立一支专业可靠的教师团队,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在课堂内外充分运用协同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高中地理的教学更加灵活、多样、专业、有效。
(作者单位: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江苏赣榆,222110)
参考文献:
[1]郭治安,沈小峰.协同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2]林志中.九年一贯课程与协同教学[M].高雄:高雄语文,2001.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长期以来,信息来源少的可怜,不外乎《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课本》和几本《习题集》。这就导致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
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弥补了这些不足。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课件,试题,优秀教案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题的时间。同时,无形中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永葆青春”。第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冲突、亚欧的暴雪严寒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局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粉笔加黑板,板书加挂图”来完成的。教师在黑板上描来画去的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对地理动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学生听起来就如坠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一脸迷茫。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觉的枯燥无味,还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在学习《长江沿江地区》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个个看的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信息技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学习习惯随之而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总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利用不当的话,课堂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一、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不加修改的抄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老师的素质也提高了要求。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图片、影像、音频等,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起来,而个别教师为了图省事,就在网上下载课件,不加修改的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孰不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课堂磕磕绊绊,不能顺畅的进行下来。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得跟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精心做好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二、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切忌花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在课件制作中过分强调华丽外表,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引入课堂。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三、教学过程中忌重多媒体的应用,轻教师作用。
转变观念是提高中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教研活动似乎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要求,是少部分教有余力的教师的“专利”,也是大部分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由于教研活动还没有转变成教师个人的内部要求,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明显不足。在大多数教师眼里,教研活动无非是去听听课或听听专家的报告,没啥实效。
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教研。通过地理教研可以使地理教师“学其长处,避己短处”。因此,重视地理教研,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方法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通过集体备课能发挥教师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集体备课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听评课
听评课,是借用“他山之石”“攻玉”的前提和基础;是帮助我们明了自己教学优劣的好机会,是提高自我分析、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听评课,认清自己与别人的教学异同,有助于找准突破口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技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们在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自己上过了,要回味自己是如何上的;如果没有上,要想想自己该如何上,以便形成对比。其次,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参与的多少以及教师对学法的指导,学习的习惯养成。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听完课后要及时整理,整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己的评价,同时也要想想评课教师的点评,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听课教师的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改进,听课结束一定要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最好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在听课后的一天内务必进行整理和心得体会,时间长了就被搁浅了。在下次上这节课的时候,采用自己思考过的方法和方式,依据自己的学情上课,会有不少的收获。
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我们就一定能学到与我们不一样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学会“1+1”听评课法:前面“1”,即该课给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值得自己借鉴的一点做法。后一个“1”,即立足本节课的不足或缺憾,有针对性地提一条建设性意见。简而言之,听评课就是收集、积累,记录就是经过深思、辨析凝成自己思想的过程。听与评并重,学与思并举,做有价值的听课记录,抒有启发性的评课言论,对我们将是十分有益的。
3、同课异构
作为教师本身,要善于抓住自己身边的教研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学校组织公开课的时候,同组同年级的老师最好实行同课异构,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对比研究学习,可以互相研讨,交流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改进。这样,更利于地理教师的提升。
4、观摩优秀课例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请专业的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现场作课,也可以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我们受益匪浅。
5、主题研究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对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活动提炼成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6、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进行网络教研,可以先确定一定的地理教学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